• 沒有找到結果。

蘭嶼,太平洋上的藍色珍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蘭嶼,太平洋上的藍色珍珠"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傳統以來,達悟人的拼板舟都划向南方海 域。這次將划向西方,渡過黑潮航向台灣。

2007年六月十九日 ,凌晨四點,拼板舟自朗 島部落出發。

這趟西行計畫,源於蘭嶼文化工作者夏曼‧夫 阿原父親的一席話,當時,他們正製作一艘預備送 往台灣的拼板舟,「我父親的觀念是,做好一艘船 就是要划,要抓魚。但我跟父親說,這是拿來作教 育用途,不划,也不下海。父親瞄瞄船頭,看看我 們的雕刻後搖頭,直說太可惜!做一艘船不在海上 航行,就不叫船了。」

於是,他們再造一艘大船,

一艘將在海上航行的船。

※  ※  ※  ※

蘭 嶼 , 太 平 洋 上 的 藍 色 珍 珠 —— 訪︽海洋練習曲︾林正盛導演 ◎ 圖

黃秀冉

提供

◎ 文

李加尉

︵︽明道文藝︾編輯︶ ∕

(2)

七月二日,清晨五 點,台東海濱公園,椰 油勇士接手拼板舟的東 海岸旅程。

在 達 悟 人 的 觀 念 中 , 大 型 船 隻 具 有 靈 性,下水前,必定舉辦 隆重祭典。因此造船初 期,家中婦女便開始準 備祭典所需的牲畜、水

芋。水芋收成時,婦女得先著禮服、持禮仗,進行挖取儀式。

拼板舟的獨到之處,在製作過程不使用鐵釘,而以卡榫、木釘加上木棉、樹脂 等接合。船身運用的二十餘塊木板依位置、用途採取不同樹種,如船底龍骨適用蘭 嶼福木等質地堅硬的木材,船舷側板則選用麵包樹。此舉顧及功效,更兼具生態平 衡的環保概念。

只是時代遷移,且造船、祭典所耗物資人力龐大,愈來愈少達悟人能夠負擔,

建造大船的傳統日趨式微。

過去,曾有日本海軍造艦軍官盛讚 達悟的拼板舟「船首及外側曲線與當時 新式巡洋艦的線條相同」。林正盛導演 認為,「達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海洋 民族』,他們的生活和海洋連結,對海 洋的感情相當深刻,也相當了解海洋變 化,什麼季節有什麼魚,吹什麼風、什 麼浪適合下海,潮汐變化如何,對他們 來說是一種生活常識,是從小累積學會 的東西,對我們反倒成為一種科學。」

美麗的拼板舟,是達悟人的驕傲。

訪談過程中,林正盛導演時而沉思時而侃侃而談。

(3)

離開了深山的原居地,承載著許多許多有力量的槳手……我們已經離開了我們 的島嶼,我們的依賴,在這划船的一路上,我們虔誠的祈求……

※      ※      ※      ※

七月八日,清晨四點,長濱漁港,東清部落團員迎著旭日前行。

在達悟文化中,作為一個男人就是要能划船,能透過雙手捕魚,養活家人,這 是一種很單純、也是早期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

老一輩訓誡著部落的年輕人,「飛魚不會飛到家裡,人要游到海裡,飛魚才會 飛到家裡。」

林正盛導演回憶初次造訪原民作家夏曼‧藍波安,藍波安告訴他:「你坐坐,

我去『冰箱』捉個魚。」一開始導演不以為意,但一、兩個小時過去,等待藍波安 豐收歸來,這才恍然大悟,所謂「冰箱」,其實是大海。

達悟人捕魚自有一套調節循環的規矩,其中最為人熟知的「飛魚文化」,以現 代觀點看,更是先進的海洋保育觀。

每年二、三月,「飛魚招魚祭」宣告飛魚季節正式展開,至六、七月「飛魚收 藏祭」告終,期間除了飛魚,其他魚類一概不准捕捉。飛魚季後,達悟將魚種分為 老人魚、男人魚和女人魚。老人魚只有具智慧的老人們得以食用;男人魚則供男人 食用;女人魚的肉質鮮美,適合一家大小。由此可知,身為達悟男人並不簡單,必 須擁有捕捉各種魚類的本事,才能滿足家裡男女老少的需求。

漁人部落招魚祭。 飛魚季期間不得捕捉其他魚類,是達悟人與海共生的智慧。

(4)

不同時節、月份使用不同方式捕撈不同魚種,讓海洋資源得以休養生息,維護 海中生物的多樣性,這是達悟人與海共存的智慧。

呼喚黑色翅膀的靈魂。

招魚祭船團共有的血祭竹,一個放在曬飛魚的支架上,另一個放在晾飛魚的木樁上。

雞血塗在竹夾上,塗在有生命的石頭上,祈求船團的豐收。

※      ※      ※      ※

七月二十三日,破曉,紅頭部落成員接續未竟的旅程。

隔著一道海洋,蘭嶼原住民文化得以被完整保留,「這是他們比台灣原住民幸 運的地方。可是無法避免,為了生存,他們也面臨改變的命運。」林導演點出不得 不然的事實。

蘭嶼四周環海,人口稀少,人與人間互動親密,社會階級簡單,沒有酋長,更 無所謂鄉長和議員,一切以部落耆老的意見為首。很長一段時間,島上甚至沒有太 多的貨物流通,沒有商店。

日治時代,日本人見到蘭嶼特殊的生活模式,將這裡當作人類學的研究場域,

採取過度保護機制。爾後國民政府接管,蘭嶼人漸漸接觸前所未見的文明,對蘭嶼 人而言是辛苦的,原本採集生活,必須直接跳躍至貨幣交易的階段,單純的物質需 求被高度文明點燃的慾望取代,「蘭嶼可說不小心從石器時代,一下掉進太空時 代。」導演如此比方。

導演以為,蘭嶼鄰近台灣,理所當然被視為「台灣的一部分」,如果距離台灣 遠些,很可能是大洋洲上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國。「我們必須認清,蘭嶼達悟族的確 是個和我們截然不同的民族,如果我們不以謙卑的心,而以強勢文明來對待他們,

是很殘忍的。要不要學習我們,應當由他們來判斷,不是我們強加框架。否則蘭嶼 人很痛苦,對我們來講,蘭嶼文化的消失,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文化本來就要多 元發展。」

(5)

「夏曼‧藍波安堅持回到部落做個傳統男人,一個能夠抓魚養活家裡的男人。

但我們回頭看他一路,其實是很辛苦的走過來。」導演表示,自己對蘭嶼有種複雜 心情,總覺它值得獲得更多關注與資源。

小學四年級,夏曼‧藍 波 安 即 立 定 志 向 到 台 灣 闖 蕩,他認為,在蘭嶼以外,

應該還有一個很大的世界,

即便,自己並不是個聰明的 學生,仍堅決圓自己的夢。

高中國文的成績單,讓 夏曼‧藍波安漸漸意識自己

「不是漢人」的差距,國文始終是他的致命傷,也讓他對之後的大專聯考感到茫 然,經常以淚激勵自己。「但我不會抱怨父母為什麼沒錢,我們族人為什麼沒有一 個前人的經驗可以指導。」

聯考當天,四周考生在父母遞茶送水的呵護下從容應考,藍波安感覺自己好像 是大海裡面的另一種生態,是不同的魚。「我在海裡游來游去,沒有同伴,是非常 非常孤單的一條魚。」

夏曼‧藍波安不靠保送,獨力考上淡江大學。

大學生活不如預期中浪漫,現實的經濟壓力,是另一波未平又起的考驗……

「我非常幸運的是,我還有一個島嶼,還有一群人為這個島嶼跟大自然融為一 體,構成他們的信仰。至於整個過程中,包含唸書時期的心酸痛苦,都已經是過眼 雲煙。」堅持蘭嶼的海洋文學要由蘭嶼人自己寫的夏曼‧藍波安,過去種種已內化 為體內創作的養分。儘管他說,成為海洋文學作家並非幼時的夢想。

船之於夏曼‧藍波安,是一種對於另外一個世界的嚮往。

※      ※      ※      ※

夏曼‧藍波安堅持回到部落做個傳統男人。(林正盛導演 提供)

(6)

七月二十八日,早上七點,朗島團員自基隆海域航向淡水。

文化工作者夏曼‧夫阿原在《海洋練習曲》裡提及,一個揮之不去的兒時記憶——

每年暑假,一整車一整車的觀光客湧進部落。

一位中年婦女從門縫裡伸手進來,直接往他們午餐的湯裡沾,一會兒回頭大聲 對同行的夥伴說:有啦!他們有放鹽!

這個舉動讓年僅九歲的夏曼夫‧阿原十分受傷,彷彿被視為異類,感覺不受尊重。

「我們這些外來人是要懂得尊重他們,留給他們空間,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 不同的人活著,現在比較可怕的是,外來文化的優越感告訴他們:我們進步,你們 落後,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第一傷害他們的文化價值,第二摧毀他們信心,

如果他們失去信心,整個文化就會崩落掉了。」林正盛導演提出警訊。

當台灣積極向海洋靠攏,建構台灣的海洋文化時,相對蘊藏海洋文化精髓的蘭 嶼,卻因為必須向物質文明傾斜,而有文化流失的危機。

導演認為,物質文明本來就已經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完整保留傳統有其困 難度,但如果可以在過程中不斷融合改變,產生不同於主流文化的一種特殊文化,

也是一條可發展的路。

「蘭嶼人現在的觀點是,與其讓人來改變,不如自己想辦法在改變的過程中,

結合自我文化,並從中找出對應方式,在未來被創造出的新文明裡,仍留有一些傳 統的東西。蘭嶼人有這樣的自覺是好的,至少不會因快速、被動的轉變,導致整體 文化還沒準備好就被扭曲。」

拚盡力氣,儘管往海洋的方向行去吧。

(7)

林導演更提出:教育,是讓達悟人重拾文化信心的關鍵。他以夏曼‧藍波安的 經驗為例。

小時候國語課本教導大家:「太陽下山了。」藍波安對此向老師反應:「不對!

應該是『下海』了。」得到的結果是:被老師處罰。導演直言,這是最荒謬的狀況。

「老師根本不在意蘭嶼真正的環境,從孩子生活經驗出發,課本的確是錯的。

教育,或許某部分也要回歸區域文化。如何讓蘭嶼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文 化有所了解,並產生信心,覺得自己的文化不比別人差。」

林正盛導演語重心長地說,「我只能在心中期待,透過紀錄片的方式,讓大家 看見蘭嶼的另一面,也期待教育可以把區域文化發展得更好,讓不同孩子對自己所 生存的文化產生感情、信心,讓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保持熱情。換個通俗的方式 來說,一個家把孩子教好了,不管到哪裡,他們心都還會牽繫著這個家。我希望看 到蘭嶼的年輕人儘管來到台北工作,但是回到蘭嶼,對於海洋的熱情依舊沒變。」

老人的經驗是我們的精神寄託,年輕人很莽撞的。真正的力道不是用槳翻浪,

要輕輕的划,順著眾人的節奏,和諧的划。

※      ※      ※      ※

百 人 齊 心 , 勤 勤 懇 懇 地 一 槳 一 槳 向 前,二百五十萬槳的堅毅,讓拼板舟一路 從蘭嶼到台東,再沿著台灣島的海岸線北 上。彷彿在跟漢人朋友說,親愛的,我們 把台灣海洋變達悟了。

很多到過蘭嶼的人,往往著了魔似愛

上蘭嶼。或許,是為天成美景吸引,或許是為達悟純樸、直率的性格感動。海洋的 瞬息萬變,養成達悟人面臨任何巨變,都能以堅韌的態度挺過。

祈願他們賴以維生的、將他們帶往西邊島嶼的這片藍,能持續發揮守護神力,以 其容人的雅量,為這群良善的海之子民在傳統與現代的流裡覓得一處安身所在。

達悟青年以熱情划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 『子非魚,安知 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 知魚之樂?』莊子曰:

[r]

下列何者為魚腥味生成的主要原因?(A)魚體蛋白質水解所產生的游離氨基酸(B)魚體無氧呼吸造成

魚油 + 運動 魚油 紅花油 豬油 對生理的影響 左心室收縮壓、.

 富含脂肪的肉食性魚類,如鯊魚、旗魚、鮪 魚都含有大量的ω-3脂肪酸,由於他們是食 物鏈的高層獵捕者,因此也可能會同時累積

【範例】魚池裡養了一些吳郭魚,由池子中抓出 150 條魚作上記號,再放回池中,經過一段 時間,再從池子中隨機抓出 100 條魚,其中有 8 條魚身上有記號。試問池中約有多 少魚?.

‧ 為甚麼莊子認為濠江中的魚是快樂的? 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 之樂也。」莊子認為魚能順應自 然的本性,自由自在的、從容的 在水中游泳,所以是快樂的。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