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野豬危害防治方法回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野豬危害防治方法回顧"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不論是原生還是被引進,簡稱野豬的歐亞野豬(

Sus scrofa

)遍布全 球,並在多數地區造成重大的農業危害。隨著近年人口高齡化與都會 化,鄰國日本的野豬日漸盤據荒廢的田野,暴增的族群造成巨大的經濟 損失。正朝向超高齡社會邁進的臺灣是否會步入日本的後塵?世界各國 又是如何處理人與野豬之間的戰爭?本文將回顧過去各國防治野豬危害 的方法,並探討其未來趨勢,期許能以他山之石防範於未然。

文、圖︱吳立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研究助理

吳幸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通訊作者)

人與豬的千年戰爭

野豬危害防治方法回顧

攝影 游崇瑋 / 大山影像提供

專輯

人與野生 動物衝突

專輯: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2)

的背面亦是滿滿的煩惱。他們擔心一種山上的 野獸會在某一天夜裡提前收割自己辛苦的勞動 成果,該種野獸在當地農戶造成的年平均金額 損失達16.4萬元(最低2萬,最高50萬)(基 隆市動物保護防疫局,2018)。

很難想像同一時間,遠在澳洲昆士蘭的海洋 生物學家與基隆農民有類似的煩惱。5月後即 將迎來海龜的繁殖季,平背龜、玳瑁等日漸稀 少的海洋爬蟲類會來到約克角(Cape York)

的沙灘上產卵,然後最嚴重的情況,會有93%

的海龜窩卵被某一種野獸襲擊破壞,來不及重 生到大海,而尷尬的是,該野獸並不是澳洲土 生土長的動物(Whytlaw, 2013)。

儘 管 形 式 與 背 後 形 成 的 脈 絡 不 盡 相 同 , 但 基隆農民與澳洲海洋生物學家的煩惱皆源於同 一根源:歐亞野豬(Sus scrofa)所帶來的危 害。其實這個煩惱在被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生活 的人們共享著,野豬可能為他們帶來形形色色 的問題,包含農業損害、林地破壞、人畜共通 疾病傳播(如鉤端螺旋體病及口蹄疫等)等;

而屬引進種的野豬還可能產生與在地原生種間 之生存競爭(competition)(Mayer, 2009;

Boudjelas, 2000)。

然而故事的另一個主角,野豬也有其煩惱,

這個煩惱無時無刻並且如影隨形,也就是在人 類文明擠壓過後的棲息空間,以及各式獵殺活 動中生存繁衍下來。

本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歐亞野豬的 簡介、第二部分為世界各處、各時空背景下的 野豬危害狀況、第三部分則會討論到危害的控 制及未來展望。

在了解野豬如何造成危害並討論對策前,我 們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對手究竟是什麼樣的來歷。

現存的豬形亞目(Suina)共有23個物種,

其中4種屬棲息在美洲的貒豬(Tayassuidae,

或 譯 西 貒 ) 科 , 其 餘19種豬科則分布在歐亞 非 大 陸 , 包 含 非 洲 野 豬 亞 科2屬3種、疣豬亞 科1屬2種、鹿豬亞科1屬3種,以及豬亞科2屬 11種。換言之,美洲及澳洲皆沒有原生豬科 動 物 , 而 目 前 普 遍 被 人 馴 養 成 為 蛋 白 質 供 應 來源的家豬,歸為豬亞科下,學名為歐亞野豬

(Sus scrofa)。

而 歐 亞 野 豬 被 分 類 學 家 至 少 分 成15個以上 的亞種,其中之一便是經人擇且長期馴化的家 豬,亞種學名為:Sus scrofa domesticus。因 此如盤克夏、杜洛克、大約克夏、梅山、曼加 利察等不同品系家豬,儘管外型各異,在分類 上仍屬同一亞種。

根據分子生物學粒線體的研究,臺灣地區經 歷過兩次臺灣歐亞野豬的拓殖,第一次為60萬 年前到來,第二次為19萬年前抵達,後來特化 為臺灣特有亞種之現存臺灣野豬(Sus scrofa taivanus)(朱有田,2017;游崇瑋,2019)。

因為是同一物種,野豬可以跟任一品種家豬繁 衍後代。經人擇馴養過的家豬在外型上與歐亞 野豬雖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包含頭部變小、

頭骨變形、四肢變短、毛色變淡等,但因體內 仍保有歐亞野豬獨特基因,牠們可以在野放後 數代間就返祖成與純種歐亞野豬沒有外觀差異 的型態,尤其是與純種野豬雜交過後,更是難 以用肉眼辨識區別(Watson, 2005)。

(3)

逸出的家豬與野豬雜交的產生的另外一個問 題,發生在人類馴化野生動物的選汰偏好上。

發育快、產子數多、乳頭數多的品種,經常成 為人類在選擇肉用蛋白質時的傾向,當野化家 豬及雜交豬繼承了這些人擇過後的優勢,將來 在做物種數量控制時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中國及香港:槍桿與野豬的重量

不 同 於 臺 灣 主 要 為 農 業 損 害 , 香 港 的 人 豬 衝突源於不當餵食及廚餘未妥善管理,致使野 豬頻繁進入人類生活的城鎮覓食滋擾,甚至發 生傷人的案例。而關於處置方式,長久以來民 間形成了兩股價值觀互相衝突的勢力:一是由 漁護署(類似臺灣農委會)核發野豬狩獵特別 許可證的兩支民間狩獵隊。他們會在漁護署接 獲通報或投訴時,前往狩獵造成危害的野豬;

另一則是民間動物保護團體,如香港野豬關注 組。他們認為長期握有槍械的野豬狩獵隊現行 運作機制的潛在危害不亞於野豬本身,主張野 豬的防護措施應是節育、妥善處理垃圾廚餘、

增加防護網、加強宣導等,更視野豬為如流浪 貓犬般的流浪動物,倡議香港成為全球最先試 行野豬「TNR - 捕捉、絕育、放回」的地區。

經過多年漫長的角力後,最終民間團體獲得 了 決 定 性 的 勝 利 , 就 在 今 (2019)年4月1日 起,漁護署將不再續發狩獵許可給大埔及西貢 兩支野豬狩獵隊,槍械屆時也要繳回警方,香 港存在將近40年的民間狩獵隊即將走入歷史。

雖然香港在1997年才回歸,但類似獵槍在與 野豬的輿論戰爭中敗下陣來的劇本卻早在1990 年代的中國上演過。90年代中國當局曾在地方 推動禁獵,政策背後的目的一是復育東北虎等 珍貴物種、二是控管民間的土製槍枝。野豬得 益於此德政,在這段期間內蓬勃發展。然而身

為有領域性且喜群居的動物,一旦數量到了一 定程度,必定不會乖乖留在人類劃設的保護區 內。一些無法在山林立足的族群漸漸朝向人類 居住的地方邁進,並在農地中尋找食物。根據 媒體報導,中國22個省中就有16個有農地被野 豬襲擊的案例(李寧源,2006)。千禧年後,

以狩獵作為控制野豬數量的呼聲開始出現,終 致2004年河南、湖北及浙江等地區開放狩獵隊 撲殺野豬。然而可能因嚴格的槍械管制政策,

使得狩獵隊很快地敗下陣來:首先是捕殺限額 杯水車薪,無法趕上野豬增長的速度。例如浙 江的「集中捕獵成災野豬專案」,基於安全考 量必須對獵捕活動進行集中管制,但運動遊憩 式的狩獵方式,對學習力強的野豬卻很難發揮 作用。其次是縱使野豬猖獗,狩獵隊及狩獵許 可卻依然逐漸減少,這可能是重視槍患大於豬 患的結果(南方周末,2010)。

儘管槍枝狩獵同樣逐漸從危害防治對策中被 淘汰,香港及中國對於是否偏好獵捕並食用野 豬的態度,卻似乎漸有了分岐。是食物還是寵 物?未來野豬與人的關係將如何變化?值得持 續觀察。

日本:廢棄耕地的復仇者

日本人看待野豬的角度與華人有所不同,這 點可以透過其特有傳統信仰與文化來窺見。

在滿是神社的京都,建仁寺特別的地方在於 附屬寺廟塔頭「禅居庵」,其內部可見以野豬 為意象的籤詩、雕像、繪馬(一種祈願用的奉 納小型匾額),甚至以長著巨大獠牙的野豬取 代狛犬成為寺廟的守護神,原因在於禅居庵供 奉的摩利支天以野豬為其眷屬(けんぞく)。

摩利支天是一尊乘著7頭(或5頭)野豬戰車守 護武士的女神,著名的日本武將楠木正成、前 專輯: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4)

日本傳統信仰中的神聖與獨特性不同一般。

從 日 文 中 關 於 豬 的 相 關 稱 呼 也 可 發 現 : 日 文根據型態而有明確的差異,作為食用肉,被 圈養在豬圈中的為「豚」(ブタ,發音為bu- t a ) ; 而 具 有 鬃 毛 , 在 山 林 奔 馳 的 野 豬 則 為

「豬」(イノシシ,發音為i-no-shi-shi)。由 此可知,家豬與野豬的分界十分明顯,比起家 畜,野豬作為野生動物的形象更加鮮明。而對 於野豬的神格化想像,也成為現代日本民眾多 數並沒有獵捕食用野豬意願的遠因。

然而日本並非因此便不會撲殺野豬。對此,

不得不提及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對馬島的「豬鹿 追 詰 」 事 件 。1699年日本江戶時期,大量野 豬 為 患 , 搶 食 農 糧 作 物 造 成 百 姓 飢 荒 。 對 馬 島上一位書生陶山庄右衛門出謀劃策,尋求解 決之道。他先將面積700平方公里的對馬島分 成9區,在這9區構築180公分高的大石垣(城 牆),並在大石內在設置數個150公分高的小 石 垣 , 每 個 石 垣 都 設 番 小 屋 讓 居 民 得 以 駐 守 監測。石垣設置完畢後,陶山先生率領數百農 民、及兩百頭獵犬攻入石垣,以複合式的撲殺 及捕捉方式與野豬戰鬥。由於野豬在石垣間無 法 有 效 的 逃 離 獵 場 , 因 此 被 屠 戮 殆 盡 。 執 行 豬 鹿 追 詰 的9年間,對馬居民成功消滅8萬頭 野 豬 , 幾 乎 將 島 上 的 野 豬 消 滅 ( 小 寺 祐 二 , 2011),陶山庄右衛門也被當地原本飽受野豬 農害之苦的農民敬稱為對馬聖人。此事件後,

直到1994年對馬島才有人再次目擊到野豬。只 可惜很快地,1998年生命力頑強的野豬又再度 蔓延全島了。

同樣的狀況也在日本全國發生。今日日本面 臨農村人口老化、農地廢耕的現象,而廢耕地

成 為 危 害 農 作 最 嚴 重 的 物 種 。 從 捕 捉 資 料 推 測,2013年時全日本的野豬數量估計已高達約 88萬頭。

為 了 能 有 效 降 低 農 害 , 日 本 農 林 水 產 省 定 下 了 一 個 目 標 : 希 望 在2023年時野豬數量可 以降低到39萬頭。目前對於野豬農作危害有3 個處理方針同步進行,分別為:(1)族群控 制 、 (2)棲地管理、(3)農地隔離。由於 大 和 民 族 本 身 對 於 食 用 野 豬 的 意 願 極 低 , 因 此 比 起 他 國 流 行 的 槍 獵 及 犬 獵 , 在 族 群 控 制 時 , 還 是 以 能 達 到 大 量 移 除 目 的 的 籠 箱 或 圍 網 陷 阱 捕 獲 法 為 主 , 甚 至 發 展 出 以A I 自 動 捕 捉的IC T陷阱(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而棲地管理即是降低野豬棲息 地跟農地的接觸機率。

根據研究,日本的野豬偏好在荒廢農地、溫 帶落葉林或竹林活動,若當地居民能管理農地 附近的這些植被,如定期砍草,就能有效地壓 縮野豬活動的空間。最後是農地隔離,乃針對 年邁行動不便的農民而設計。捨棄中古時代沉 重的石垣,日本目前主流推廣的危害防治方式 為防止柵(圍網),以高度150公分以上的金 屬柵欄、採上方往外彎折約30-45度角的方式 包圍住農地。以三管齊下的方式,試圖降低野 豬對農地的危害。

臺灣主管機關在推動野生動物農害對策時,

目前還是以圍網為主,而捕獲並移除個體則相 對稀少。日本野豬從幾乎滅絕到失去控制的前 車之鑒,將來可能也會發生在臺灣,其經驗非 常值得借鏡與參考。

(5)

歐洲:獵人的衰敗、野豬的復興

歐洲國家早期將狩獵視為時髦且主流的休閒 活動,加上獵具與獵法不斷精進,曾經造成許 多地區野豬因此絕跡。例如英格蘭在工業革命 後,除了部分國家公園外,全島幾乎沒有野生 的 野 豬 族 群 。19世紀後,丹麥、德國、義大 利、俄羅斯等地也迎來原生野豬的終結,僅法 國境內殘存少數族群。然而1950年代至今,圈 養的家豬逃逸至親戚曾經盤據的山林,族群逐 漸穩定的再野放歐洲野豬也開始造訪農地,幾 乎每個國家的野豬數量都回升。

目前歐洲控制野豬數量的措施有開放休閒狩 獵、誘捕移除、專業人員撲殺、棲地隔離等。

雖然狩獵曾經造成野豬族群的浩劫,但如今狩 獵人口逐年降低(Geisser, 2005),加上休閒 狩獵造成的負面效果狩獵在歐洲已經無法成為 有 效 控 制 野 豬 數 量 的 手 段 。 西 班 牙 生 物 學 家 Gortázar(2019)認為若要有效的降低野豬數 量的成長率,必須每年獵殺65%的個體數才能 達到豬口的負成長。考量到現實狀況,這樣的 目標難以單靠槍枝與陷阱達成,但若停止撲殺 後果會更加嚴重。Gortázar認為複合式的防治 方式,以圍網隔離農地來阻斷野豬取得食物,

再搭配撲殺是最有可能控制野豬數量的方法。

美國及澳洲:狩獵遊戲下的入侵種

不同於以上地區,分布在新世界的美洲及澳 洲的野豬都不是原生種: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 豬是19世紀由英國殖民者引進的;美國豬隻的 引進史則更早,可追朔到16世紀。IUCN紅皮 書(Red List)中將分布於非原生地的歐亞野 豬列為百大入侵種(Boudjelas, 2000),讓美 澳面對野豬危害議題時,採用的除害態度更為 積極。除了侵入農田損害莊稼外,野豬的拱地

行為也會破壞當地原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甚 至襲擊導致傷亡。美洲的歐亞野豬甚至有與原 生貒豬棲位重疊而造成排擠效應;2018年時,

澳洲估計已有2千5百萬頭野豬,即將高於澳洲 的人口數,著實是個重大的環境威脅。

而 作 為 曾 經 的 歐 洲 殖 民 國 家 , 美 澳 人 皆 有 傳承到狩獵慣習,然而休閒狩獵卻無法發揮降 低野豬數量的功能。相反的,許多學者指出過 去推廣的觀光休閒狩獵,可能使得現況雪上加 霜。因為在某些地區,獵人會為了促進狩獵產 業收益,而刻意補充野外野豬個體,甚至餵食 來增加族群密度及存活率;或是為了增加補獵 的成功率(製造核心覓食區),而在獵區有意 的對野豬進行馴餌及餵養(Garrett, 2018)。

然而若無法同時提升獵殺數量,這樣的做法可 能造成更多的野豬族群,使得防治的本意適得 其反。Gortázar(2019)認為主管單位在推動 野豬狩獵時,必須明確立法禁止這樣的情事,

並加強取締。

臺灣:人豬問題的前奏曲

雖然原住民族有漫長狩獵野豬的歷史,但在 臺灣,野豬的處境是模糊未知多過於了解的。

臺灣野豬是臺灣原生偶蹄目動物中唯一不曾列 為保育類的物種,其數量在1990年代末期大幅 度的減少,甚至在原本十分普遍的海岸山脈北 段幾乎絕跡。直到近5年訪談資料才顯示臺灣 野豬在部分地區的數量稍有回升,但是關於其 族群動態尚缺乏長期且全面性的監測,累積的 資料難以做為經營管理的預測。

筆者曾於2003-2007年間至臺灣中、東、南 部27個有野豬危害的村落,訪談農民其危害防 治策略。當時絕大多數受訪者傾向用捕殺法降 低豬害,其中又以設置套索及鐵夾的陷阱為大 專輯: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6)

縱谷的平埔族傳統獵法-犬獵法,因妥善利用 了公野豬好鬥及獵犬高度專一性特點,使得狩 獵野豬效果最佳。

花東縱谷在1997-2000年間曾有超過10組這 樣 的 犬 獵 隊 經 常 受 農 民 請 託 出 獵 追 捕 野 豬 , 據稱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導致海岸山脈的野 豬突然驟減。近5年追蹤過去訪談地區的野豬 危害防治方法時,發現設置陷阱除害的農民明 顯變少,但是利用攻擊犬獵殺野豬的狩獵隊,

可能因效率高且工時短而日漸增加。須注意的 是:訓練有素的攻擊犬追捕野豬固然有效,然 而犬獵法可能涉及工作犬隻無意間成為各種野 生動物疾病的保毒宿主或傳染媒介;若因此造 成野生動物疾病的散播與大發生,後果將會十 分嚴重。

除了獵殺清除的方式外,近年林務局積極推 動並補助受損農民架設電牧圍籬,已觀察到能 有效隔離獼猴及梅花鹿的入侵農地。然而野豬 行為特性與前者不同:不會攀樹,但會拱地挖 洞;未來針對野豬設計圍網以防治危害,也是 可以考量的方向。

山羌,皆在此次修正中劃出保育類名單中。保 育類不再是不能更動的神主牌,代表臺灣野生 動物經營管理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而未來人與 野豬的衝突也應進入適應性管理。參考各國經 驗,了解並追蹤本國現況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未來:解答建立在持續的了解與攜手 合作

煩惱起源與生命的存續,只要生命還活著,

必定會為了活著而想方設法,除非人類或野豬 的其中一方徹底消失於地球(然而我們也不敢 想像野豬這在食物鏈扮演重要角色的物種消失 後的世界),否則人豬的戰爭將會持續。未來 野豬可能會改變活動模式、活動範圍、食性,

甚至會改變性狀來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因此危 害防治不會是數學題、不會有一個恆等式的答 案,而須資源管理者持續的嘗試及投入研究。

了解那些造成危害的物種現況,因時因地制宜,

才能讓我們能處於這場千年戰爭的上風。

◎參考文獻(請逕洽作者)

圖 / 大山影像 圖 / 大山影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開發職場安全 防災與智慧監 控技術,掌握 職業衛生危害 問題與預防技 術,提升職場 危害因子暴露 評估與職業傷 病預防,落實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菸害防制法」已經 13 年未修,最新修正草案於 5 月 29 日出爐,有兩大修法重 點:一是跟進國際,提高禁止吸菸年齡以及購菸年齡限制至

以防帶有病毒的走私肉製品感染豬隻,對國產養豬產業產生威脅。為延續非洲豬瘟的防堵 工作,應變中心指揮官陳吉仲 15 日宣布自 10

   茶捲葉蛾多危害成葉,幼蟲分散後隨即吐絲將 2 片葉黏在一起,棲於內面 取食,隨著幼蟲長大,再將附近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

台灣 8 月查獲含非洲豬瘟病毒肉品走私,農委會於 9 月 1 日起暫停養豬戶使用廚 餘養豬後,每個月有高達 41700

台灣 8 月查獲含非洲豬瘟病毒肉品走私,農委會於 9 月 1 日起暫停養豬戶使用廚 餘養豬後,每個月有高達 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