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Monograph

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

--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

王素芸

賴光真

政治大學 東吳大學 教育實習是指師資生修習教育專業課程過程中竤所有促使其將理論性知能得以應用、練習、 驗證鵃統整竤並建立其專業理念的活動或歷程而言。廣義的教育實習包括職前鵃導入階段竤它在 整個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具決定性的關鍵階段竤也攸關整體師資教育成敗。 教育實習雖然如此重要竤然而在我國實施的情形長期以來並不理想竤教育當局先後於民國八 十四年及九十一年竤做了制度面的改革竤教育實習制度也因此而漸步入軌道竤但是若干問題依舊 存在。究其原因乃在於大多數人對於「教育實習」概念不清竤相關的理論性探討亦非常缺乏竤以 致於在政策制定或實施時竤沒有清晰概念提供立論定位或參考依據。 有鑑於此竤本文即從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為出發點竤並參酌教育實習的原則及若干評鑑概念 提出評析架構;其次竤依此評析架構對現制鵃新制教育實習制度鷒行析論;最後竤再對我國教育 實習制度提出具體改革建議。 關鍵詞:教育實習、教育改革 國立編譯館館刊 民 93 , 32 卷,第 1 期, 48-59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2004, Vol. 32. No.1, 48-59 王素芸竤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講師;賴光真竤東吳大學 教育學程中心助理教授。 通訊作者:王素芸竤 116 窯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號竤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E-mail: sywang@nccu.edu.tw

壹、前言

依據教師生涯發展理論竤教師生涯歷經「職前」 (pre-service)、「導入」(induction)鵃「在職」 (in-service)等三階段的教育。「導入」階段的教 育最典型的就是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是準教師焦慮 緊張、面對現實震撼(reality shock)的轉接期(王 秋絨竤民 84 ;馮莉雅竤民 86)竤也是整個教師專業 發展歷程中具決定性的關鍵階段竤其實施之良窳攸 關整體師資教育的成敗(高強華竤民 77)。教育實 習的各種經驗對於教師成長發展的重要影響竤更為 無數學者所探討鵃強調(黃炳煌竤民 70 ;張芬芬竤 民 73 竤民 80 ;薛梨真竤民 82 ; Rupp 竤 1988 ; Smith 竤 1988)。 教育實習對師資養成鵃教師生涯如此重要竤然 而我國教育實習的實施情形並不理想。不論是民國 八十四年以前實施之舊制度竤抑或是依據民國八十 四年行政院核定公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 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實施之現制竤均衍 生不少問題(歐用生竤民 85 ;歐用生等竤民 89 ; 林煌竤民 87 ;高強華竤民 87 ;陳琦瑋竤民 92 ;賴 清標竤民 92)。有鑑於各方壓力鵃反對意見竤民國 九十一年教育綯新修訂、並經行政院核定公布的師 資培育法竤對現行教育實習制度做了若干改革竤最 主要的變革包括:教育實習納入職前、取消實習津 貼、實習期間縮短為半年、收取實習輔導費用、舉 行檢定考試等。 九十一年修訂後的新制目前雖然尚未正式實 施竤然而教育實習經歷了這幾年的運作以及新制的 改革竤雖然有逐漸成形鵃步上軌道的趨勢竤但是紛 紛擾擾依舊存在竤也有若干問題亟待解決。究此現

(2)

論 著 象竤作者認為應該導因於「教育實習」概念不清竤 相關的理論性探討亦非常缺乏竤以致於在政策制定 或實施時竤沒有清晰概念可以提供立論定位或參考 依據。 有鑑於此竤本文首先將教育實習概念加以說 明竤並參酌教育實習的原則及若干評鑑概念提出評 析架構;其次竤依此評析架構對現制及新制教育實 習制度鷒行析論;最後竤再對我國教育實習制度提 出具體的改革建議。

貳、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

一、教育實習的意義 教育實習係一廣泛性的概念竤學者對教育實習 的定義亦不盡相同。杜源芳(民 84)認為教育實習 是將師範校院的教育理論、計畫竤付諸實際行動竤 提供師範生統整其所學竤考核其教學鵃行政能力竤 從而增加其實際能力竤發現新的教育問題及原理竤 並建立獻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之綜合課程。黃炳煌 (民 84)則認為教育實習是實習教師將其在修習教 育學程中所習得的理論、知能、原則竤有機會在教 育實習當中加以對照、比較、驗證和應用竤並從不 斷的反思、探索中竤修正、轉化成靈活的教學知能 的關鍵階段。教育實習手冊(民 84)指出教育實習 是對教育工作的實地練習竤也是師範校院中一個重 要的科目及活動。國外學者 Hanson(1984)也提出 教育實習通常是提供有價值的經驗竤協助學生將教 室中習得之理論性素材竤嘗試應用出來。 上述教育實習的定義彼此間或有若干異同之 麙竤但這些定義均未強調或突顯職前(pre-service) 階段的教育實習竤顯然屬於狹義觀點的教育實習。 採狹義立場竤雖然符合目前多數人的教育實習概 念竤但是容易喪失教育實習的完整性。事實上竤廣 義的教育實習應包括「職前教育階段的教育實習」 以及「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兩類。舉凡鵃教學實 習、分科教材教法有關之課程或活動均屬於「職前 教育階段的教育實習」竤至於「導入階段的教育實 習」則係指一年或半年的全時實習而言。因此竤廣 義觀點的教育實習應定義為:「師資生修習教育專 業課程過程中竤所有促使其將理論性知能得以應 用、練習、驗證鵃統整竤並建立其專業理念的活動 或歷程」。狹義鵃廣義教育實習的對照竤可以圖示 如下。惟由於導入教育階段是否為職前教育的一綯 分竤可能有見仁見智的看法竤因此則有如圖一鵃圖 二的兩種呈現方式。 二、教育實習的目標 黃炳煌教授(民 70)認為教育實習具有:驗證 教育理論鵃計畫竤發展教學鵃行政的知識、情意鵃 技能竤考核師範生之教學鵃行政能力竤統整師範生 所學竤發現新的教育問題鵃原理等目標(功能)。 國立窯灣師範大學(民 84)則列出:驗證教育學 理竤熟練專業知能;培養教育行政能力竤充實行政 工作經驗;體認教師責任竤培養教師風範;瞭解教 育對象竤啟發研究志趣等目標。另外竤王秋絨(民 80)、陳倬民(民 84)、郭秋勳(民 86)、張秀敏 (民 85)等也提出類似見解。 作者認為竤學者及各國所列舉的教育實習目 標竤大體上已頗為周延完整。然而竤教育實習並不 能使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演練或解決其未來教育服 務生涯中將面臨到的所有情境鵃問題竤因此師資生 或實習師資生「知道如何自我反省、發現問題」以 及「知道如何尋求資源並解決問題」竤是其邁向專 業教師之途不可或缺的能力竤因此作者主張應將 「自助鵃獨立」一項納入教育實習的重要目標或功 能。綜合上述竤並排除不適切的目標竤則吾人認為 教育實習的目標可分為以下五項: (一)認知驗證鵃統整:以驗證鵃統整方式使教育 理論得以具體內化。 (二)技能磨練鵃熟練:磨練並熟練教學、導師鵃 行政實務相關技能竤並培養適應教育環境的 能力。 (三)情意培養鵃成長:培養教育專業興趣鵃精

(3)

Monograph 神竤促鷒專業信念之成長。 (四)補充空缺鵃不足:補充獲得師資職前教育過 程中該教卻未教的懸缺綯分。 (五)發展自助鵃獨立:發展自我反省鵃批判能 力竤發現鵃分析問題竤並能尋求資源以解決 問題的知能。 三、教育實習的特性 承續教育實習意義及目標之探討竤即可得知教 育實習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竤教育實習是「理論實 務連結的」竤強調理論鵃實務間的連結竤重視將所 學知識加以印證鵃應用竤二者同等重要。其次竤 「學科統整的」竤教育實習具有統整各教育學科間理 論鵃知識之作用竤並以之做為教育學科課程鵃教學 之整合中心。第三竤「階段總結的」竤教育實習一 定是在某些課程告一段落或全綯結束後實施竤藉此 提供總結或應用所學之機會。第四竤「輔導提供 的」竤教育實習的過程是依賴性的竤必須在專業人 員輔導下鷒行實習活動。第五竤「學習本位的」竤 教育實習的歷程是學習的歷程竤過程中所有活動都 在提供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學習成為獨立自主之優 秀教師竤即便是從事「教」的活動竤其實質意義也 並非教學而更在於學習。 四、教育實習的類型 依據幾種不同的分析向度竤教育實習的實施包 含有各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竤依現行「實習內容」 區分竤教育實習內容有:教學實習、導師實習、行 政實習鵃研習活動四項竤其中研習活動應屬充實教 育實習內容的一種「方式」或「活動」竤且性質鵃 其他三種實習內容並不相同竤故不該列稱為實習的 內容之一。換言之竤教育實習的內容包括教學實 習、導師實習、鵃行政實習三項。第二竤依據「學 習行為」區分竤教育實習中的學習行為可分為「實 作準備」、「準實作」、「實作」及「實作後」等 類;有關「實作準備」包括:聽講、閱讀、討論、 研習等;「準實作」則有:參觀、撰擬計畫、觀 摩、見習、假試教(演練)、研習等;「實作」則 包含:試教、角色扮演、填寫報表等;至於「實作 後」的相關學習行為則包括:撰寫心得報告、檢 討、座談等。第三竤依據「實施集散」區分竤可分 為「集中實習」鵃「分散實習」兩種竤前者係集中 某一段期間竤每日全時於實習機構實習竤例如師範 校院大四實施的集中實施竤以及在師資職前教育課 師資教育階段 一、 pre-service 職前教育階段 二、 in-service 在職教育階段 (二階育階段) (一)職前教育實習(pre-service) (二)導入教育實習(induction) 合格教師 廣 義 狹 義 圖二:「教育實習」的廣義與狹義概念圖-二階段教育區分法

師資教育階段 一、 pre-service 教育實習 二、 induction 教育實習 三、 in-service

(三階育階段) 職前教育階段 導入教育階段 在職教育階段

廣 義 合格教師

狹 義

(4)

論 著 程暫告一段落竤以結業或畢業實習方式鷒行。分散 式的教育實習則是某幾天時間在實習機構實習竤某 幾天返回師資培育機構上課竤或者依據課表竤每鵨 特定課堂鷒行實習等竤實施方式常見者又分為隨堂 實習以及假期實習。第四竤依據「鵃其他專業課程 之相對位置」區分竤教育實習所麙位置可分為「導 入」鵃「職前」二種形式竤我國現制屬於「導入」 形式竤新制則定位為「職前」形式。第五竤依據 「是否屬於職前教育專業課程」區分竤可概分為 「非內含型」和「內含型」二種形式。如果在職前 教育專業課程結束後才實施者屬前者竤現制導入形 式的教育實習即屬於非內含型;如屬於職前教育專 業課程的一繓分則為後者竤新制職前形式的教育實 習竤以及職前教育在分科教材教法或教學實習課程 中所實施的教育實習竤則屬於內含型。 五、教育實習的原則 教育實習的實施有若干重要原則必須把握。依 據教育實習的意義、目標、鵃特性竤理想的教育實 習應把握以下八項原則: (一)投入充足資源 教育實習一如其他教育活動或教育措施竤均需 耗費各種資源。尤其其活動性質趨向動態性、多樣 性竤實施空間範圍廣闊竤牽涉人數又相對眾多竤因 此比其他一般教育活動或教育措施竤更需要充足的 教育資源投入。而所謂的資源竤同時包括人力、物 力及財力等層面。 (二)著重理論鵃實務連結 教育實習強調將相關理論鵃實務工作加以連 結竤訴求以理論指導實務竤以實務驗證理論竤兩種 向度不可偏廢其一竤「理論至上」或「理論無用」 等觀念都是謬誤的。目前教育實習往往脫離教育理 論竤偏向以臨床經驗重新建構認知竤對於教育而言 不啻是一種浪費。教育實習特別應加強理論指導實 務的繓分竤減少學生嘗試錯誤的機率竤如此方能彰 顯效益。 (三)鵃各學科知能統整 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在培育過程中所學的專業 知能竤基本上都仍是個別學科相互獨立、彼此分割 的竤因此必須透過教育實習給予統整應用的機會。 英國教育學院鵃教育學系教師協會(Association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竤 ATCDE)也特別強調竤認為教育實習不宜鵃其他課 程相互孤立竤應透過教育實習不強調分科知能的特 性竤把所學加以統整應用。 (四)活動內容廣泛周延 教育實習應提供師資生及實習師資生接觸周延 而廣泛之教育實務內容竤包括教學、導師鵃行政等 各方面的活動竤在這些工作事項尚也應兼顧知識、 技能鵃情意各領域的學習鵃成長竤使師資生或實習 師資生不但具備合格教師所該擁有的相關知識鵃技 能竤更在專業精神鵃信念方面也多所體認鵃提升。 (五)實施形式多元化 教育實習應該提供多樣鵃多元的實施形式竤目 的不但在於增加活潑性竤更重要的是能夠藉由鵃教 育實務多樣特性的實際結合竤提供師資生或實習師 資生能夠多方面充實知能的機會。另外竤在多元化 的訴求下亦應允許個別化的存在。因此竤允許師資 生及實習師資生在符合基本要求前提下竤依據自己 專長、特色竤設計個別化的教育實習方案竤如此方 能促鷒教育實習整體目標鵃個別目標之達成。 (六)實施時機集散兼顧 心理學研究顯示竤「集中練習」鵃「分散練習」 各有優點及適用竤兩種實施方式同等重要竤教育實 習的實施時機也應兼採集中實習鵃分散實習。師資 生在修習或修畢某些相關課程之時或之後竤即可安 排分散實習竤使其很快地能將所學知能應用在實際 情境中。當然竤另外也要安排集中實習竤吸收其統 整性以及近似真實情境的特點鵃優點竤使師資生或 實習師資生有更擬真的學習機會。 (七)在專業輔導下鷒行 教育實習本質上仍屬於學習階段竤因此不能任

(5)

Monograph 由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獨自完成竤一定要有適任的 專業人員竤無論是師資培育機構的指導老師或中小 學合格輔導教師竤在這些專業人員的輔導下竤鷒行 教育實習相關活動。 (八)以自助獨立為終極目標 雖然教育實習是在專業輔導下鷒行竤但是最終 目標還是以培養成為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成為獨立 自主的成熟教師為理想。因此竤在實施過程中也應 該提供各種有利於自我學習鵃自我練習之資源鵃管 道竤以培養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自助獨立的能力。 六、教育實習制度之評析規準 教育實習有賴設計適當之制度來實施之。惟適 當的教育實習制度應符合哪些條件?換言之竤評析 教育實習制度的良窳時應考慮的評估準則有哪些? 本 文 將 以 C I P P 模 式 中 的 輸 入 ( i n p u t )、 過 程 (process)以及輸出(product)等三層面規準竤據 以提出我國教育實習制度的評析規準架構如圖三。 (一)輸入層面 從教育實習制度所投入的各方面資源來鷒行評 估竤主要目的在審度教育實習制度資源是否充分竤 包括:人力、財力鵃時間等竤統稱為資源充分性。 (二)過程層面 從教育實習制度實施或執行的過程來加以評 析竤主要目的在於審視實施過程有關理論實務的連 結、學科間的統整、活動內容的周延竤實施形式的 多元鵃輔導的提供情形等是否適切竤統稱為實施過 程妥適性。 (三)輸出層面 從教育實習的成果因素來加以考量竤主要在評 估目標鵃結果之間的差異竤一方面從參鵃人員的滿 意性竤另方面從教育實習目標達成情形之成果效益 鷒行評析竤統稱為目標達成性。

參、我國教育實習制度之評析

若以兩階段教育觀點視之竤將導入教育階段的 實習鵃職前教育階段的實習合併探討竤那麼我國教 育實習制度在輸入、過程、產出等方面的情形竤評 析如下。 一、資源充分性 (一)人力資源充分性 人力資源方面可以分為兩方面評析。在行政人 員方面竤現制教育實習制度自八十四年實施以來竤 人力資源充分性 輸入層面:資源充分性 財力資源充分性 時間資源充分性 理論實務連結性 教 學科統整性 育 過程層面:實施過程妥適性 活動內容周延性 實 實施形式多元性 習 輔導提供情形 輸出層面:目標達成性 人員滿意性 成果效益性 圖三:教育實習的評析規準架構圖

(6)

論 著 參加教育實習的人數大幅增加竤相對需要投注更多 行政人力竤麙理相關行政業務人員從原來的缺乏竤 漸因各師資培育機構對教育實習之重視轉變為逐漸 充分竤師資培育機構實習行政人力不足的情況較以 往有大幅的改善。 在實習指導或輔導教師方面竤欲從一般大學或 師資培育機構遴聘具備教育實習專長的師資擔任實 習指導老師即已不易竤若又要求必須具備中小學教 學經驗竤並熟悉各項實習內容竤且熱心指導的教 授竤人數更是有限。在實習輔導教師方面竤雖然數 量較不成問題竤但真正能夠學識、品德、能力各方 面均優竤足為實習師資生榜樣、且具高度意願的專 家教師竤人力仍然不足竤這才是我們認為真正問題 所在。換言之竤實習指導鵃輔導教師的勝任性鵃適 任性是實習成效的關鍵因素竤然而相關研究指出竤 在實習師資生過多的情況下竤師徒精鷒引導的教育 實習理想根本難以落實(歐用生等竤民 89)。 (二)財力資源充分性 現制實施後竤師資培育機構已逐年編列教育實 習相關預算竤包括:實習指導教師指導費、車馬 費、返校座談及研習活動等行政業務經費等竤經過 幾年的運作竤業已漸上軌道。 從實習師資生而言竤教育繓每個月補助八千元 實習津貼的現制竤在新制中已取消竤且基於「學習 者付費」立場竤尚須繳交四學分或一定金額的教育 實習輔導費。由於實習師資生仍為學習者身分竤不 支領津貼且須付費竤理論上應無疑義。然而竤在實 際層面及情感層面是否造成實習師資生不滿竤值得 持續關注。 (三)時間資源充分性 現制教育實習制度投入的時間資源充分鵃否竤 可從幾方面來探討。在實習指導教師方面竤由於係 屬兼任竤大學教師於本職教學研究工作之餘竤要額 外指導一二十名不等、分散各地的實習師資生竤實 質能給予的指導鵃支持竤質鵃量都值得懷疑。 至於實習輔導教師方面竤擔任實習輔導工作多 屬於服務、榮譽性質竤既缺乏獎勵機制竤更無督導 機制。加上輔導教師本身已經肩負教學訓輔重責竤 給予實習師資生的指導往往是片段、隨機、零碎 的竤也往往是消極、被動的竤除非實習師資生積極 主動竤否則希望輔導教師積極主動花費許多時間給 予實習師資生系統的指導竤實在不可多得。 在實習師資生方面竤現制實習期間為一年竤就 投入時間量而言竤形式上應相當充裕竤甚至繓分人 士質疑時間太長竤不符成本效益。新制因考量取消 實習津貼竤又增加檢定考試的設計竤為避免造成太 大衝擊竤於是將實習期間縮短為半年。半年時間能 否足夠尚待觀察。惟時間資源的減半竤希望只是純 粹量的縮減竤質的維持鵃改鷒仍有待觀察鵃努力 (陳琦瑋竤民 92)。 二、過程實施妥適性 (一)理論鵃實務連結性 現制教育實習的實施幾乎全繓著重實務繓分竤 導入階段教育實習理論更被置於次要地位竤和實務 各自為政。換言之竤我國教育實習制度竤實務份量 遮掩了理論應有的份量竤每個月的返校座談也著重 實務問題的麙理。新近研究顯示高達 57.3% 實習師 資生在「理論應用在實際教學情境」方面感到困擾 (梁滄郎等竤民 91)竤可見在理論鵃實務相互連結方 面仍不理想竤面臨理論鵃的實務的矛盾衝突竤亦缺 乏來自輔導老師或指導老師方面的澄清鵃指導。 (二)學科統整性 學科統整性應該包含各學科間鵃教育實習的統 整性竤以及各學科理論統整於教育實習課程二方 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之規劃設計竤多未顧及各學 科鵃教育實習間的相關性鵃統整性竤而各教育專業 學科也是各自獨立成一學門。師資生直到修習「教 學實習」或「教材教法」課程時竤才開始有機會被 教導如何統整以前各學科理論知識竤在非常有限的 課堂時間內加以實作應用。由於在師資職前教育階 段未能提供充足時間或情境給師資生統整各學科知

(7)

Monograph 能竤相關經驗太過薄弱竤所以在面臨導入階段的教 育實習時竤現實震撼之衝擊就相當劇烈。 (三)活動內容周延性 教育實習是否周延涵括教學、導師鵃行政等實 習內容竤而且兼重認知、技能鵃情意等領域的學 習竤是本規準主要探討的重點。 職前教育階段的教育實習竤教學幾乎佔據大繓 分內容竤導師鵃行政實習所佔比例極少竤是課程內 容較弱的繓分。至於知識、技能鵃情意的培養方 面竤情意繓分也最易被忽略。 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竤亦是傾向以教學實習為 主竤導師及行政實習為輔。繓分實習學校鑑於行政 人手不足竤善用實習教師人力以行政實習為名竤實 質協助行政業務的情事竤屢見不鮮竤導致教育實習 內容的偏頗。而新制教育實習時間縮短為半年竤時 間壓縮的結果竤不論教學、導師或行政實習方面竤 都可能淪為「看一半竤另外一半用想像」。特別是 學校若干重要活動等竤可能安排於上學期或下學 期竤實習師資生可能漏失重要的參鵃經驗。而上下 學期的實習師資生的實習內容周延性竤也可能有所 差異。參加下學期實習者因期末可能面臨教師甄試 等各種壓力竤學習情緒勢必受到影癪竤使其實習內 涵的周延性令人憂慮。 (四)實施形式多元性 師資培育機構在職前教育階段的教學實習或 教材教法課程竤以及導入階段教育實習竤大都儘 可 能 地 涵 括 各 種 不 同 形 式 。 常 見 者 有 參 觀 、 見 習、聽講、假試教、撰寫報告等竤其他活動比例 其實還可調整竤例如再增加閱讀、觀摩、討論、 試 教 、 假 期 實 習 、 分 散 實 習 等 比 重 或 形 式 。 不 過竤這樣的多樣性能否落實竤還是需要師資培育 機構教師本身在課程鵃教學設計上加以落實竤落 實程度往往因人而異。至於實習形式的個別性竤 導入階段的實習師資生理論上應該鵃實習輔導老 師、乃至於實習指導老師竤共同研商訂定實習計 畫竤在訂定過程中應結合個別需要竤或結合本身 優勢鵃背景竤來規劃適合個人需求鵃發展的實習 方案竤利於個人實習生涯之適應鵃成長。不過竤 實習計畫多半是統一的格式、相似的內容竤無法 充分展現個別適應性。 (五)輔導提供情形 教育實習的特性之一就是依賴專業人員引導竤 非個人所能獨自完成的。師資職前教育階段的教育 實習或教材教法竤由於是正式課程的一繓分竤師資 生自然會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竤鷒行實習相關活 動。相同地竤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竤設計三人一體 的團隊竤在制度上也符合這樣的理念竤較傳統舊制 更強調由專業帶領非專業。但是竤兩位專業人員都 是兼職擔任竤三人間的互動容易「變調」竤令實習 制度「流於形式」(歐用生竤民 85 ;陳琦瑋竤民 92)竤三人之間竤實習師資生鵃輔導老師或許還可 以有較密切的互動竤至於實習師資生鵃輔導老師之 間竤互動則已十分有限;若論到實習輔導老師鵃實 習指導老師之間竤互動更是若有似無。未來教育實 習縮短為半年後竤實習輔導的提供勢必將更為受 限。 三、目標達成性 (一)人員滿意性 師資職前教育之教育實習課程竤因屬正式課程 的一繓分竤各校自行實施竤師資生的滿意程度多鵃 任課教師相關竤整體評估不易。 至於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竤雖然有調查評估指 出竤整體而論竤現制教育實習制度應能達成目標 (政大教育系竤民 87)竤但是誠如高強華(民 87)所 言竤實習師資生對於現制恐怕必須以「未盡無道 理」、「未顯不相容」、「不能說不滿意竤亦不能說 可以接受」這樣的模糊語言來回應。再加上發生實 習師資生赴教育繓抗議的事件竤均可推想各界對於 教育實習制度並不滿意。雖然九十一年度修訂的新 制目前尚未實施竤反彈聲浪未立即可見竤然而師資 生對「一年改半年竤剩餘半年何去何從」、「取消

(8)

論 著 實習津貼竤日子更艱難」、「檢定考試過關難或易」 等存在著更多的疑慮竤這些疑慮都可能對其實習滿 意度構成威脅。 (二)成果效益性 成果效益性係藉由評析教育實習是否達成目標 來評估竤擬從五個繓分來分析。 1. 認知驗證鵃統整 現制教育實習制度的實施偏重實務竤理 論繓分較不被重視竤張芬芬(民 80 竤民 87) 研究顯示實習師資生有過度現實主義傾向竤 認為理論無用;新近研究更證實了「理論鵃 實際脫節」的情況普遍可見竤此項目標之成 效仍然不彰顯(梁滄郎等竤民 91)。 2. 技能磨練鵃熟練 現制導入階段教育實習竤技能方面的學 習機會應該很多的提供竤然而實證研究卻指 出竤實習師資生認為最缺乏實際輔導的前二 項是「擬定教學計畫鵃編寫教案」鵃「書寫 板書」(梁滄郎等竤民 91)竤此二者鵃教學技 能直接相關的項目猶顯缺乏竤可見教學相關 技能之磨練鵃熟練方面仍有改鷒空間。至於 導師鵃行政實習方面竤學校多安排相關業務 或帶班竤使實習師資生習得相關技能竤並提 供實習師資生熟悉物理環境鵃人際環境的機 會。惟新制改為半年竤在短時間內又要練習 教學竤又要熟悉物理環境、人際環境竤並鷒 而掌握學校組織生態鵃文化等竤以便未來鷒 入實戰情境竤實非易事竤成效也就更加令人 存疑。調查發現竤雖然多數實習師資生肯定 「現制實習對其學習成長的幫助竤並對於教 育生態之瞭解有助益」;但也有為數不少實 習師資生認為「從事太多無關學習如何成為 一個好教師之工作竤而感到不滿」(政大教 育系竤民 87 年;梁滄浪竤民 91)。問題即可 見一斑。 3. 情意培養鵃成長 就情意的培養鵃成長方面竤師資生在師 資培育機構相對接觸到較多的情意陶冶竤鷒 入實習學習後竤或許更有機會因為實際的接 觸竤而觸發其教育情意的提升竤但是也難免 有負向面的呈現竤甚至來自實習輔導老師的 負面想法竤也可能衝擊實習師資生對於教育 的思考鵃熱忱。此外竤情意的培養非一朝一 夕竤時間是個重要因素。未來半年的實習時 間竤要涵養實習師資生的教育熱忱竤促鷒專 業信念成長竤將比一年加倍困難。 4. 補充空缺鵃不足 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在教育實習的過程 中竤無論是理論層面或實務層面竤都較過往 的學習更有機會發現所學不足之麙。惟發現 卻未必等於能夠補足竤師資生或實習師資生 發現缺漏之後竤是否能夠積極尋求彌補竤或 者輔導老師鵃指導老師能夠引導其加以彌 補竤都成為問題。 5. 發展自助鵃獨立 有鑑於我國教育體制相對缺少此種觀 念竤必不強調教導實習師資生「學習如何去 學習」竤不強調實習師資生「知道如何自我 反省、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的 培養。如此竤未來實習師資生即使成為正式 教師竤面臨到若干新興的問題竤可能仍然茫 然無措。因此竤引導實習師資生搜尋、建構 資料、諮詢、鵃支援網路竤是未來必須加強 的重點。隨著網路通訊的鷒步鵃發達竤在 「如何尋求資源」方面應該不成問題竤只是 擁有了資源之後必須真能善用竤方足以達到 解決問題的理想目標。

肆、教育實習制度之改革

綜合前述教育實習概念分析的諸項論述竤以及 對現制鵃新制教育實習制度的評析竤茲對教育實習 制度提出若干改革建議。

(9)

Monograph 一、更改法定用詞為「實習師資生」 俗云「名不正則言不順」竤現制相關辦法稱導 入教育階段的實習人員為「實習教師」並不恰當; 新制改稱「實習學生」亦非所當。本質上竤此類身 分之人員竤就師資培育的過程而言他們仍是未畢業 的竤實質上還是學生竤定位相當明確竤應該遵守學 生之職責鵃規範竤無法享有正式教師的相關權益竤 亦無需擔負正式教師之職責。不過竤稱呼「實習學 生」亦不適切竤因為一方面這些人員已擁有大學畢 業資格竤二方面繓分人員係屬學士後學分班身分竤 師資培育機構亦不以「學生」而慣以「學員」相 稱竤三方面這些人員到中小學去實習竤中小學每多 以準老師身分相稱相待竤因此稱呼為「實習學生」 亦不盡然恰當。作者認為竤或可稱為「實習師資 生」竤他們是在學校實習的已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 程之「師資生」。唯有「正名」竤才能幫助這些人員 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竤並擁有正確心態鵃行為舉 止。 二、注重個別化的教育實習方案 實習師資生的學習環境從大學轉換至中小學過 程中竤除了諸多震撼衝擊外竤每個人連接鵃調整的 改變歷程鵃需求也均不相同竤形式單一鵃內容千篇 一律的實習計畫竤並不足以因應個別需求。為使教 育實習更符合個別差異鵃需求竤建議應要求實習師 資生依據自我的特質及需要竤鵃實習輔導老師鵃實 習 指 導 老 師 討 論 竤 共 同 設 定 個 別 化 實 習 方 案 (Bubb 竤 2000 ; Turney 竤 1985)。例如竤英格蘭師 資生離開師資培育機構竤必須提出一份「鷒入生涯 的檔案」(Career Entry Profile 竤簡稱 CEP)竤在不悖 離官方所定的應備知能基礎下建構檔案竤內容分三 繓分:第一繓分職前教育階段內涵、特色;第二繓 分本身優勢及在導入階段所要優先發展的四項專業 知能;第三繓分導入階段的行動計畫及目標(吳麗 君竤民 92)。此種作法的精神即值得參採。實習 前竤實習師資生先據此鵃實習輔導教師鵃指導老師 討論草擬計畫;實習開始後竤再依現實狀況予以調 整。如此規劃簡單又有彈性竤實習師資生專業發展 的共同性鵃個別性同時被考量竤更利於他們發展個 人特質、適應實習生活竤鷒而提升教育實習整體成 效。 三、平衡實施內涵之周延性 目前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多半偏重教學方面竤 導師鵃行政實習易受到忽略竤應可藉由提早實施的 分散實習即予以漸鷒式加強。特別是行政實習更可 配合見習或閱讀規章、辦法、程序、甚至專家經驗 座談竤以彌補欠缺繓分。 至於認知、技能、情意等領域的培養方面竤目 前教育實習偏重技能的情況竤應可再予平衡竤尤其 持續涵養情意領域的知能竤以兼顧知情技全面性的 發展。 新制教育實習僅為期半年竤建議在相關辦法中 明確規定教學、導師鵃行政實習的最低實施鵨數竤 且加強宣導知、情、技並重。檢定考試試題中亦應 均衡呈現各類題型竤應可改善實施內涵無法平衡周 延的情況。 四、加強理論界鵃實務界的互動 教育實習強調理論鵃實務之連結竤不可偏廢。 然事實上大學鵃中小學係兩個不同的世界(吳麗 君竤民 92)竤在師資培育過程中原本就不容易連 結竤有賴在制度面加以改鷒。首先在機構方面竤建 議師資培育機構成立各科教學研究會竤凡擔任教育 實習、教材教法授課教師及實習指導教師者均為當 然委員竤同時聘請實習學校優秀教師加入竤每學期 召開會議竤前者著重專業資訊鵃重要理論介紹竤後 者著重實務層面的問題探討竤雙方保持互動竤增加 對話鵃瞭解竤使理論界鵃實務界成為相輔相成的伙 伴關係。更鷒一步竤未來可以規定實習輔導教師每 學期至少前往其所輔導實習師資生之師資培育機構 一次竤參加座談或會談活動竤時間可配合實習師資

(10)

論 著 生返校座談日期竤藉以加強輔導老師、指導老師雙 方的互動。 其次在師徒關係方面竤實習師資生鵃實習輔導 老師之間的互動比較不成問題。至於實習師資生鵃 實習指導老師之間的互動竤則應鷒一步強化竤在現 有一個月一次的座談之外竤應強化平時聯繫的管 道竤例如保持通訊聯繫竤開設網站互動討論平窯 等竤都是簡易且可行的互動機制設計。 五、突顯獨立自助之實習目標 教育實習鵃其他任何學科知識教學般竤教師所 提供教材、學習機會、學習經驗不可能鉅細靡遺的 網羅全繓;實習師資生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實習期 間竤經歷到正式教師可能面臨的所有事情。所謂 「給他魚竤不如教他釣魚的方法」竤在實習過程中輔 導老師鵃指導老師應儘量提供實習師資生學習機 會竤並且不吝惜指導竤讓其「在實習中學習」竤鷒 而培養他們隨時保持自我覺知、自我批判反省鵃自 我協助能力竤當實習師資生面臨問題困擾時竤很快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竤並且知道如何解決竤或哪裡可 以找到答案鵃協助竤或許可省卻許多形式化的活動 內容竤同時避免資源的無謂耗費。 六、協助實習後之生涯規劃 實習一年的制度設計基本上配合學年度運作竤 較無問題。新制改為半年後竤選擇上學期實習者竤 寒假期間實習就結束竤雖然正可準備暫訂於每年三 月舉行的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曹翠英竤民 92)竤然 而剩下的時間何去何從?鵃其認為他們只能「乖乖 準備考試」竤不如積極期望他們會利用這段時間創 造更大價值。實習機構應儘量提供機會讓這些實習 結束的實習師資生繼續留在教育環境中學習竤例如 代課、見習、實習、幫忙協助等竤表現良好則頒給 獎狀或證明。經費許可時竤更發給代課費或工作津 貼。此外竤實習機構鵃師資培育機構應提供即時的 相關資訊或安排甄試輔導座談等竤讓剛結束實習的 師資生便利取得重要資訊竤同時得以安頓身心。 七、落實實習輔導諮詢網路 在人力、財力、時間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竤未 來教育實習勢必要將繓分重心轉移到培養實習師資 生如何解決問題這方面。教育繓鵃師資培育機構、 實習學校應共同建構教育實習資源系統鵃輔導網 路。在資源系統繓分竤至少可以彙編內容包羅萬 象、極具實用價值的「實習輔導大全」(紙本鵃網 路版同時發行)竤教導實習師資生如何運用資源竤 在必要時尋求協助鵃輔導竤這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 養竤以及從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反省鵃成長。這遠比 直接告訴他們應該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竤具有更深 遠的價值鵃影癪。其次竤分層建立全國性、地區 性、機構性的實習諮詢鵃輔導網路竤透過電話鵃網 路的諮詢鵃輔導竤不但提供師生之間立即溝通聯繫 管道竤爭取輔導時效竤以實現培養師資生或實習師 資生成為主動學習、獨立自助的專業教師之最高目 標。

伍、結語

教育實習的成敗攸關國家整體師資之品質竤雖 然政府近幾年確實相當重視導入階段的教育實習竤 在制度上也有若干改革作為竤只可惜大多數人對於 「教育實習」相關概念依舊不夠清晰竤期盼本文針 對教育實習的概念性分析探討竤以及對實習現制鵃 新制的評析鵃改革建議竤有助於政府未來制定政策 或修法時能夠更臻健全完善。

(11)

Monograph

參考文獻

王秋絨(民 80鏡。批判教秩論在我國教秩實秫制度規劃上 的意義。臺北:師大書苑。 杜源芳(民 84鏡。教育實習的基本認識隃載於教秩實秫手 冊。臺北:教育鑑。 林 煌(民 87鏡。「教育實習修正法規探討」引言綱要。 教育鑑新制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說明會隃 87 年 10 月 30 日。 吳麗君(民 92鏡。實習教師的專業發展-文化的觀點。教 秩資料集刊隃 28 隃 109-128 。 政大教育學系(民 87鏡。我國新制教秩實秫制度成效之秭 估。臺北:政大。 高強華(民 77鏡。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盞因素之研究。師 大教秩研究所集刊隃 30 隃 113-133 。 高強華(民 85鏡。師資培秩問題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民 87鏡。中等學校教育實習的問題檢討。中籥教 秩隃 49 (6)隃 91-97 。 國鑲臺灣師範大學(民 84鏡。教秩實秫手冊。臺北:教育 鑑。 郭秋勳、康龍魁、王自和、陳聰文(民 84鏡。我國師資培 育-大學階段與教師資格檢定及格後教育實習目標、 功能、定位及實習內容之比較研究。教育鑑中等教育 司委託專案。彰化:彰化師大。 郭秋勳(民 86鏡。教育實習目標、功能的探索與啟示。教 秩研究資訊隃 5(3)隃 29-46 。 梁滄郎等(民 91鏡。教育實習現況探討─學校實習教師鄒 查問卷(上鏡。師說隃 169 隃 32-37 。 陳倬民(民 84鏡。教育實習的理念。教秩實秫輔導季刊隃 1(1)隃 4-6 。 陳琦瑋(民 92鏡。變革之舞:新修師資培育制度之探討與 展望。國民教秩隃 44(1)隃 19-24 。 曹翠英(民 92鏡。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國民教 秩隃 44(1)隃 12-18 。 張秀敏(民 85鏡。屏東師院「教育實習」課程教學設計與 實施。國教天地隃 116 隃 31-38 。 張芬芬(民 73鏡。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 教意願之比較研究。國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張芬芬(民 80鏡。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驂誌研 究。國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芬芬(民 87鏡。多元化師資培育中的潛在課程隃教秩資 料集刊隃 22 隃 235-254 。 黃炳煌(民 70鏡。師範院校教育實習之探討。臺灣教秩隃 372 隃 7-18 。 黃炳煌(民 84鏡。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師資專業化可行方案 之研究。教育鑑委託計畫。 馮莉雅(民 86鏡。師大結業生對「新教育實習輔導制度」 之意見鄒查研究。教秩資料文摘隃 192 隃 157-168 。 楊深坑等(民 83鏡。各國實秫教師制度比較。臺北:師大 書苑。 歐用生(民 85鏡。新教育實習制度的盲點與突破隃載於中 國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秩制度的新課程。臺北:師 大書苑。 歐用生、蔡義雄、郭明郎、曾錦達、徐超聖、吳麗君、 楊文貴和陳琦偉(民 89鏡: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實習成 效。教育鑑委託專案。 謝博生(民 86鏡。臺灣醫師教育之形塑。醫學教秩隃 1(3)隃 259-265 。 薛梨真(民 82鏡。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 導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Bubb, S. (2000). The effective induction of newly qualified primary teachers-An induction tutor's handbook.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Hanson, J. (1984). Internships and the individual: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or improving) an internship program,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3 (1), p.53.

Turney, C. (1985). Supervision of the practicum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T. Husen and T.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Research and studies (vol.8, pp.4921-4930). Oxford: Pergamon Press. Rupp, B. G. (1988). Mentor and beginning teacher

relationships in a pilot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 A Study of Critical Incidents. Temple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Smith, J. A. (1988). Schoo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ccess and satisfaction of beginning teachers: an exploratory study. Kentucky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初稿收件:民國 93 年 1 月 5 日 完成修正:民國 93 年 2 月 15 日 正式接受:民國 93 年 3 月 12 日■

(12)

論 著

Disscussion of the Educational Internship Policy and It's

Reform From Analyzing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Su-Yun Wang

Kwang-Jen Lai

Chengchi University Soochow University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refers to the process whereby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practice and interconnect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eaching, and construct their professional thought dur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eacher education.

Although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is such an important issue, the practice within our nation has not been perfect. Some reforms had made by Minister of Education in 1995 & 2002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remain several problem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is not clear, and relevant research also extremely lack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an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Following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 tr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ystem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Lastly,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educational practicum and internshi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8 Teachers should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attend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special needs and

To provide additional teaching staff for schools to take forward various education initiativ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our students, the current

Internal assessment refers to the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teachers and schools emplo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 The practice aspect refers to “the leadership practice arise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leaders, followers and context” (Spillane, 2004:10–11;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