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04b

10  47  Download (0)

Full text

(1)

【歷屆大考試題】 1. 某化學反應 2A + 2B → 2C + D,ΔH° < 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85 日大】 (A)達平衡時,平衡常數 K = 22 2 ] B [ ] A [ ] D [ ] C [ (B)降低溫度會促使平衡向右移 (C)此反應的反應速率必為 r = k[A]2[B]2k 為速率常數 (D)該放熱反應之反應速率隨溫度之降低而增加 (E)若 Ea為此反應的活化能,則其逆反應的活化能為Ea − ΔH° 2. 下列有關催化劑的敘述,何者正確?【86 日大】 (A)可藉催化劑以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B)可藉催化劑以改變化學反應進行的路徑 (C)催化劑可提高正反應的速率,並降低逆反應的速率 (D)使用不溶於液態反應物之固態催化劑時,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表面積無關 3. 已知 AgCl(s) + 2NH3(aq) Ag(NH3)2+(aq)+ Cl−(aq),Kc = 2

3 2 3 ] NH [ ] Cl ][ ) NH ( Ag [ + − = 2.4 × 10−3 AgCl 的 Ksp = 1.8 × 10−10,NH3的Kb = 1.6 × 10−5 計算氯化銀在下列各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以莫耳 / 升表示)。【86 日大】 (a) 0.5 M 氯化鈉溶液。 (b) 5.0 M NH3溶液。 4. 在常溫常壓下,將 2 莫耳氫氣和 1 莫耳氧氣混合,並無化學反應發生, 其主要原因為何?【87 日大】 (A)平衡常數太小 (B)反應活化能太高 (C)反應物濃度過低 (D)壓力太低 5. 若 PbCl2在0.010 M Pb(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為s(莫耳 / 升),則 PbCl2的溶度積 Ksp等於多少?【87 日大】 (A) 4s3 (B) 0.04s2 (C) 0.01s3 (D) 0.04s2 + 4s3 6. 在 25℃,方程式 CO2(g) CO2(aq) 的平衡常數K = 0.034,其中 CO2(aq) 之單位為M, CO2(g) 之單位為atm。下列敘述何者正確?【87 日大】 (A) 25℃、1 atm 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為 0.034 M (B) 25℃、1 atm 的二氧化碳在 pH = 8 之 NaOH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大於 0.034 M (C) 25℃、1 atm 的空氣溶在水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小於 0.034 M (D)若二氧化碳壓力不變,溫度增高,則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少,K 值變小 (E)若溫度不變,二氧化碳壓力加大,則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增加,K 值變大 7. 常溫下,密閉容器內的理想氣體平衡反應 A(g) + 2B(g) 2C(g) + 熱,其濃度(mol / L) 平衡常數為Kc,壓力(atm)平衡常數為 Kp,若置定量之A 及 B 氣體於該容器中,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88 日大】 (A)若容器體積增大,則 C 的產量增加 (B)若容器體積縮小,則 Kc增大 (C)若溫度升高,則 Kp增大 (D)反應溫度若高於常溫時,Kc恆大於Kp

(2)

8. 有一反應:2X(aq) + Y(aq) Z(aq)。當溶液中2 M 的 X 與 1 M 的 Y 反應,達平衡後, 可得0.5 M 的 Z;若欲由 1 M 的 Y 製備 0.9 M 的 Z,則溶液中所需 X 的最低初始濃度, 與下列何者最接近?【88 日大】 (A) 5 M (B) 7 M (C) 9 M (D) 11 M 9. 在 27℃下,24.6 升的 N2O4與NO2混合氣體平衡時,壓力為1.0 atm, 若x 為 N2O4與NO2的莫耳數比值,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88 日大】 (假設 27℃時,平衡反應 N2O4(g) 2NO2(g) 的平衡常數Kp = 1.6) (A) x ≥ 1.0 (B) 1.0 > x ≥ 0.70 (C) 0.70 > x ≥ 0.40 (D) 0.40 > x 10. 以溴酸根離子與溴離子在酸中的反應,來探討初始濃度與初始反應速率關係的實驗中, 其方程式及實驗數據如下:【88 日大】

3(aq) (aq) (aq) 2(aq) 2 (l) BrO− +5Br− +6H+ 3Br +3H O 反應物始濃度(M) 實驗次數 [BrO3−] [Br−] [H+] 初始反應速率(Ms−1) 1 0.10 0.10 0.10 8.0 × 10−4 2 0.20 0.10 0.10 1.6 × 10−3 3 0.20 0.20 0.10 3.2 × 10−3 4 0.10 0.10 0.20 3.2 × 10−3 5 0.40 0.30 0.20 R (1)此一反應的反應總級數為多少? (2)計算此反應的速率常數。 (3)預測實驗第 5 次的初始反應速率 R。 11. 將濃 AgNO3溶液慢慢滴入某一含0.10 M Cl− 及0.10 M CrO24−之溶液中,假設體積的變化 可忽略,當達平衡時,溶液內Ag+ 的濃度為1.0 × 10−7 M,此時所得的沉澱為下列何者?

( AgCl 的 Ksp = 1.8 × 10−10,Ag2CrO4的Ksp = 2.5 × 10−12 )【89 日大】

(A) AgCl (B) Ag2CrO4

(C) AgCl 與 Ag2CrO4的混合物 (D)無沉澱生成 12. 反應 PCl5(g) PCl3(g) + Cl2(g),在337℃時的平衡常數 Kp = 10.0(atm)。在一 500 毫升的真空 容器內,導入2.085 克的 PCl5,然後加熱至337℃。(原子量:P = 31.0;Cl = 35.5)【89 日大】 (1)求 PCl5在尚未分解前之壓力為多少大氣壓? (2)達平衡後,容器內 Cl2的分壓為多少大氣壓? (3)若 PCl5(g)、PCl3(g) 的莫耳生成熱分別為 − 375 kJ 及 − 287 kJ,求此反應的反應熱。 (4)達平衡後,若將容器溫度降為 250℃,對平衡常數有何影響? 13. 若及早發現一氧化碳中毒者,以高壓氧治療,可恢復其血液攜帶氧氣之功能, 此現象可由下列何者來解釋?【90 日大】 (A)勒沙特列原理 (B)離子交換法 (C)廷得耳效應 (D)亞佛加厥定律 14. 在某一溫度下,將 1 莫耳氨放到 1 升密閉容器內,達平衡時有 40%的氨分解,則此分解反應: 2NH3(g)  N∆ 2(g) + 3H2(g) 在該溫度的平衡常數Kc為下列何者?【90 日大】 (A) 0.043 (B) 0.12 (C) 0.80 (D) 17

(3)

15. 將 0.1 莫耳 AgCl(s)加到1 升水中,當反應: AgCl(s) Ag+(aq)+ Cl−(aq) 達平衡後, 下列何者能使AgCl(s) 的重量減少?【90 日大】

( 已知 AgCl 的 Ksp = 1.7 × 10−10,AgI 的 Ksp = 8.3 × 10−17 )

(A)加入 1 升水 (B)加入 0.01 莫耳 AgNO3(s) (C)加入 10 滴濃 NH3(aq)

(D)加入 0.01 莫耳 NaI(s) (E)加入 0.01 莫耳 Ag(s) 16. 反應 IO− ) aq ( 3 + 3HSO−3(aq) → I−(aq)+ 3SO24−(aq)+ 3H+(aq)的反應速率測定實驗如下: 步驟1:取 0.428 克 KIO3(s) 加水配成100.0 毫升之溶液 A。另取 0.019 克 Na2S2O5(s)、 0.5 毫升 0.10 M H2SO4(aq) 及0.400 克澱粉加水配成 100.0 毫升之溶液 B。 步驟2:在常溫下,將 10.0 毫升溶液 A 和 10.0 毫升溶液 B 同時倒入一燒杯,並迅速 搖動溶液使之瞬間混合均勻,再經過 10.0 秒後,溶液恰好變成藍色。 ( 原子量:O = 16.0,Na = 23.0,S = 32.0,K = 39.0,I = 127 )【90 日大】 (1)寫出 Na2S2O5固體與水作用之方程式。 (2)求步驟 1 之溶液 A 中 IO3-的濃度。 (3)在步驟 2 中,為何溶液會出現藍色? (4)根據上面之實驗數據,計算 HSO3-在步驟2 混合後的消失速率。 17. 哈柏法製氨:N2(g) + 3H2(g) 2NH3(g) + 92 kJ 反應中,用催化劑 Fe2O3在約500℃下進行反應。 有關此一反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91 指考】 (A)反應中,催化劑會使向右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加 (B)反應中,催化劑會使向左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加 (C)反應中,催化劑會使向右及向左反應的活化能皆降低 (D)在高溫反應的主要目的是為使平衡向右移動 (E)反應達平衡時,加高壓力會使平衡向右移動 18. 假設 A、B、C 為三種理想氣體,在一密閉容器中,此三種氣體在 25℃時之初濃度及平衡濃度 值如下表。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91 指考】 化合物 A B C 初濃度(mol / L) 0.1 0.2 0 平衡濃度(mol / L) 0.05 0.05 0.1 (A)若有 1 莫耳 A 與 3 莫耳 B 完全反應,則可生成 2 莫耳 C (B)若平衡反應式為 2 1 A + 2 3 B C,則其在 25℃之濃度平衡常數為 40 (C)此一反應平衡時,B 氣體之分壓為 A 之 3 倍 (D)此一反應平衡時,氣體 C 之莫耳分率為 1 / 3 (E)此一反應平衡時,系統之總壓力為 4.9 大氣壓 19. 在某溫度,PbI2之Ksp為2.5×10-9。在此溫度,取1.0×10-3M 之 NaI 溶液, 與同體積的未知濃度之Pb(NO3)2溶液充分混合,若欲使之生成PbI2沈澱, 則此Pb(NO3)2溶液之最低濃度應為多少?【93 指考】 (A)2.5×10-3 M (B)2.0×10-2 M (C)5.0×10-2 M (D)8.0×10-2 M (E)1.0×10-1 M

(4)

20. 在室温,將無色的 N2O4密封於玻璃容器。若將其浸沒於35°C的水中,則見其逐漸變成褐色。 若換成浸沒於45°C的水中,則出現深褐色。下列敍述何者正確?【93 指考】 (A)此一增高温度時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B)若將容器重新浸沒於冰水,則其深褐色會褪去 (C)因容器為密封,變色不會改變容器內之總分子數 (D)與增高温度時的顏色變化最相關的,是反應速率的改變 (E)與增高温度時的顏色變化最相關的,是化學平衡的移動 21. 生物體內的許多反應都需要靠酵素的催化才能順利進行,其神奇的催化效果遠非一般 人造催化劑所能比擬。下列有關酵素催化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93 指考補】 (A)可提高總產率 (B)溫度愈高其催化效果愈好 (C)可同時催化正反應及逆反應 (D)在任何酸鹼度下都具有催化效果 22. 某一工業製程將 SO2Cl2加熱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硫與氯氣。若在173 oC 下, 於100 升反應器中放置 0.03 莫耳的 SO2Cl2、2.0 莫耳的二氧化硫和 1.0 莫耳的氯氣, 則此反應的Kp值為3.0。下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93 指考補】 (A)反應中二氧化硫是氧化劑 (B)此反應的平衡常數(Kc)為 0.082 (C)化合物 SO2Cl2的起始濃度為0.003 M (D)最初混合時,反應向增加 SO2Cl2濃度的方向移動 (E)反應達平衡時,壓縮反應系統的體積,反應會向增加 SO2和Cl2濃度的方向移動 23-24題為題組 23. 已知 HCl(g)分解產生H2(g)和Cl2(g)為一吸熱反應,其反應式如下: 2HCl(g)  H2(g) + Cl2(g) 於500°C 的平衡常數 (Kc) 為 0.01。若將 1.0 莫耳 HCl(g) 放入體積為 1.0 升,溫度為 500°C 的 容器中,當反應達到平衡時,HCl(g) 的分解百分率 (%) 最接近下列哪一選項?【94 指考】 (A)5 (B)17 (C)25 (D)33 (E)40 24. 承上題,下列哪一個因素會使 HCl(g)的分解百分率增高?【94 指考】 (A)升溫 (B)加壓 (C)減壓 (D)降溫 (E)添加催化劑 25. 將 0.05g 的磷酸銀粉末加入體積都是 20mL,濃度均為 0.01M 的下列各水溶液中, 試問磷酸銀在何者的溶解度最小?(Ag3PO4的Ksp=3×10-18) 【94 指考】

(A)NaCl (B)Na3PO4 (C)AgNO3 (D)HNO3 (E)H3PO4

26.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大理石在水中的溶解度?【94 指考】 (A)pH 值 (B)攪拌 (C)水溫 (D)水的體積 (E)大理石顆粒的大小

27. 下列反應已達平衡,哪些會在溫度固定,反應容器的體積減半時,向右移動?【94 指考】 (A)2H2S(g)2H2(g)+S2(g) (B)CO(g)+Cl2(g) COCl2(g)

(C)CaO(s)+3C(s) CaC2(s)+CO(g) (D)SO2(g)+NO2(g) SO3(g)+NO(g)

(5)

圖2 28.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的 混 合 物 可 用 為 太 空 梭 火 箭 推 進 器 的 燃 料 , 其 反 應 式 如 下 : 3 Al(s) + 3 NH4ClO4(s) → Al2O3(s) + AlCl3(s) + 3 NO(g) + 6 H2O(g) + 2677 kJ 將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各 1.0 莫 耳 , 放 入 一 個 體 積 為 1.0 升 、 溫 度 為 400K 的 定 體 積 恆 溫 反 應 槽 內 反 應 , 並 測 量 槽 內 氣 體 總 壓 力 隨 時 間 的 變 化 , 得 二 者 的 關 係 如 圖 2。 (假 設 其 氣 體 為 理 想 氣 體 ) 試根據圖2,回答下列問題:【94 指考】 (1) 求出鋁粉之消耗速率 (mol/min)。 (2) 計算鋁粉在 5 分鐘內的消耗量 (mol)。 (3) 此反應在 5 分鐘內放出多少熱量 (kJ)。 29-31題為題組 報載少數商人用一氧化碳處理生魚片,使其色澤紅潤,看起來比較『新鮮』,實際上卻未必 如此。生魚片與許多肉類的顏色主要來自肌肉纖維中的肌紅蛋白(Mb)與殘存的血紅蛋白 (Hb)(亦即血紅素)。肌紅蛋白與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在輸送氧氣與排除二氧化碳。肌紅蛋白 分子可以與小分子 X (如氧或一氧化碳)結合。此結合反應式可寫為 (aq) ( ) ( ) Mb +X g MbX aq , 平衡常數 0 [Mb ] [Mb] / X K p p = ⋅ p表示分子 X 的壓力;p 表示標準狀態壓力 (0 p = 1 atm) 0 29. 若用附著率 [Mb ] [Mb] [Mb ] X f X = + 來描述小分子X吸附到肌紅蛋白分子上的比率,則下列何者正確 表示附著率與小分子X 的壓力關係?【95 指考】 (A) 0 0 / 1 / K p p f K p p ⋅ = + ⋅ (B) 0 0 / / K p p f p p + = (C) 0 0 / / p p f K p p = + (D) 0 0 1 / / K p p f K p p + ⋅ = ⋅ (E) f K p p= ⋅ / 0

(6)

30. 在常溫,肌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反應的平衡常數(KCO)遠大於與氧結合的平衡常數(KO2)。 試問下列哪一個圖最能代表附著率與此兩種氣體壓力的關係?【95 指考】 (A) (B) (C) (D) (E) 31. 在常溫,一氧化碳的壓力為 10-4 atm 時,會有半數肌紅蛋白附著有一氧化碳分子。 試問一氧化碳與肌紅蛋白結合的平衡常數為何?【95 指考】 (A) 10-4 (B) 10-2 (C)1 (D) 102 (E) 104 32. 化合物 A2(g)與B2(g)反應生成AB(g),其反應式如下: A2(g) + B2(g)  2AB(g) 將0.30 莫耳的化合物 A2(g)與0.15 莫耳的化合物 B2(g)混合在一溫度為60℃, 體積為V 升的容器內,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得 0.20 莫耳的化合物 AB(g)。 試問60℃時,此反應的平衡常數為何?【96 指考】 (A)0.20 (B)1.0 (C)2.0 (D)4.0 (E)8.8 33. 化 合 物 A( g )與 B( g )反 應 生 成 C( g ), 其 反 應 式 如 下 : 2A( g ) + 2B( g ) →3C( g ) (已知此反應的反應速率式可表示為 r=k[A]2[B])。 王同學做了兩次實驗。第一次將化合物A( g )及B( g )各0.1 莫耳置於一個 500 毫升的容器中反 應。在相同的溫度下,做第二次實驗,將0.2 莫耳的化合物 A( g )及0.1 莫耳的化合物 B( g )置於 一個1000 毫升的容器中反應。試問第二次實驗的反應初速率為第一次的幾倍?【96 指考】 (A)1/8 (B)1/4 (C)1/2 (D)不變 (E)2 34. 常溫下,已知硫酸鈣與硫酸鋇的溶度積常數(Ksp)分別為2.5 10× −5和1.7 10× −10。 則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96 指考】 (A)硫酸鈣在純水中的溶解度為5.0 10× −3 M (B)硫酸鈣在 0.10 M 氯化鈣溶液的溶解度為2.5 10× −4 M (C)硫酸鋇在 0.01 M 氯化鋇溶液的溶解度為硫酸鋇在純水中溶解度的一半 (D)將 50 毫升 0.01 M 氯化鋇溶液,加入 50 毫升 0.01 M 硫酸鉀溶液,會有沉澱產生 (E)若將 0.05 M 硫酸鉀溶液,逐滴加入一 100 mL 含 0.01 M 氯化鋇及 0.01 M 氯化鈣 的混合水溶液中,則會先產生硫酸鋇沉澱

(7)

圖5 T T T T T 35. 將 PbI2(s) (Ksp =7.1 10× −9) 溶於 0.1 公升水中,直至溶液 飽和時,其Pb2+ (aq)與I− (aq)離子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如 圖5。若在 T 時間時,將上述飽和溶液加入一 0.1 公升, 1.0 M 的 NaI(aq)溶液中。試問:下列哪一個最適合表示T 時間後,[Pb2+]與[I−]隨時間改變的關係圖?【96 指考】 (A) (B) (C) (D) (E)

36. CaCO3(s)分解為CaO(s)與CO2(g)的平衡反應式如右:CaCO3(s)CaO(s)+CO2(g)

已知850°C 時,此反應的平衡常數 Kp = 1.21(以 atm 表示)。試回答下列問題:【96 指考】 (1)取 1.0 莫耳的 CaCO3(s)置入一體積為10.0 公升的容器後,將容器抽至真空,並將容器加熱到 850°C。在此溫度下,當反應達平衡時,容器內氣體的壓力應為幾大氣壓(atm)? (2)承上題,定溫下(850°C),將容器體積減為 5.0 公升,並加入 1.35 atm 的氮氣,當反應再度 平衡時,容器內氣體的壓力應為幾大氣壓(atm)? (3)承第 1 小題,定溫下(850°C),再加入 0.1 莫耳的 CaO(s)於容器中,當反應再度平衡時,容器 中的CaCO3(s)與CO2(g)莫耳數應如何變化?(以增加、減少、不變的方式表示) 37. 環丙烷在高溫時可轉變成丙烯,反應熱為-33kJ/mol,活化能約為 270kJ/mol。若同溫時, 環丙烷與丙烯之動能分布曲線幾近相同,試問下列哪一圖示可定性描述上述反應中,正向與 逆向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動能分布曲線?(垂直虛線為反應所需之低限能值)【97 指考】 (A) (B) (C) (D) (E)

(8)

38. 已知醋酸、醋酸根離子與水在常溫下會進行下述反應,其平衡常數分別為K1、K2與Kw:

+ 5

3 (aq) 2 (l) 3 (aq) 3 (aq) 1

CH COOH +H O CH COO− +H O K 1.8 10= × − 

3 (aq) 2 (l) 3 (aq) (aq) 2 CH COO− +H O CH COOH +OH K−  + 2 (l) 3 (aq) (aq) w 2H O H O +OH K−  今以50mL、0.50M 的醋酸水溶液與等體積、等濃度的醋酸鈉溶液混合製得溶液甲, 試問下列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97 指考】 (A)K1小於K2 (B)於溶液甲中加入少量 0.10M 的 HCl(aq),則溶液的pH 值會大幅下降 (C)若在溶液甲中加入 5.0mL、0.10M 的 HCl(aq),則溶液中醋酸的K1會變大 (D)溶液甲的 pH 值大於 5 (E)Kw等於K1與K2的乘積 39. 將反應物 A 和 B 各 0.040M 置於一密閉容器中,使其反應生成 C,反應過程中各物種濃度隨時 間的變化如圖4 所示。 下列有關此反應之敘述何者正確?【98 指考】 (A)此反應可表示為A 3B + → 2C (B)當 B 和 C 的濃度相同時,A 的濃度約為 0.032M (C)此反應初速率的絕對值大小順序為 B>C>A (D)此反應之平衡常數約為1.3 10× 4(係數為最簡單整數者) (E)在圖中 B 和 C 的交點處,B 的消耗速率與 C 的形成速率相同 C B 圖 4 0.00 0.01 0.02 0.03 0.04 0 10 20 30 時間 (時) 濃度 (M ) A C B

(9)

40. 光合作用是大自然節能減碳的重要程序,其熱化學反應式如下: 2(g) 2 (l) 6 12 6(s) 2(g) 6CO 6H O + → C H O 6O H+ ∆ ° =2801 kJ 下列關於光合作用的敘述,何者正確?【98 指考】 (A)降低溫度有利於此反應的平衡往產物的方向移動 (B)由此反應式可知,葡萄糖的莫耳生成熱為 2801 千焦 (C)此反應每產生一個葡萄糖分子,至少需要 6 個二氧化碳分子共獲得 24 個電子 (D)此反應的平衡常數等於葡萄糖與氧氣反應的反應速率常數(k逆向) 和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速率常數(k正向)的商值 (E)葉綠素未出現在此反應式中,是因其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 但是葉綠素實際上,確有參與光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41-42 題 為 題 組

在 某 固 定 溫 度 , 化 學 反 應 I−(aq)+OCl−(aq) OI−(aq)+Cl−(aq)的 反 應 物 初 始 濃 度 、 溶 液 中 的 氫 氧 根 離 子 初 始 濃 度 及 初 始 速 率 間 的 關 係 如 下 表 所 示 : 實 驗 編 號 I−的 初 始 濃 度 (M) OCl−的 初 始 濃 度 (M) OH−的 初 始 濃 度 (M) 初 始 速 率 (mol/L s) 1 2 10× −3 1.5 10× −3 1.00 1.8 10× −4 2 4 10× −3 1.5 10× −3 1.00 3.6 10× −4 3 2 10× −3 3 10× −3 2.00 1.8 10× −4 4 4 10× −3 3 10× −3 1.00 7.2 10× −4 41. 上述化學反應的速率常數(k)為何(s−1)?【99 指考】 (A)k 0.1= (B)k 6= (C)k 10= (D)k 60= (E)k 600= 42. 若實驗編號 1 的其他濃度不變,僅將溶液的酸鹼值變更為 pH=13, 反應的初始速率為何(mol/L s)?【99 指考】 (A)1.8 10× −2 (B)1.8 10× −3 (C)1.8 10× −4 (D)1.8 10× −5 (E)1.8 10× −6 43. 血紅素(Hb)在血液中扮演輸送氧氣的重要角色,其與氧氣的結合會受血液中 pH 值與溶氧量 的影響。下式為血紅素、氧氣和氫離子間的平衡關係: + +

(aq) 2(aq) 2(aq) (aq) HbH +O HbO + H

下列有關血紅素攜氧量的敘述,哪些正確?【99 指考】

(A)在高壓氧氣下,血紅素的攜氧量會下降

(B)由上式可知,在氧分壓高的情況下,血紅素的攜氧量較高 (C)某人登上玉山頂時,血液中血紅素的攜氧量,會比在平地時高

(10)

(D)若血液 pH 值為 7.4,則血紅素的攜氧量,會比 pH 值為 7.0 時高 (E)運動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會增加,此時血紅素的攜氧量,會比運動前低 44. 在固定溫度與體積時,於密閉系統中進行下列反應且也達到平衡: 2( ) 2( ) ( ) H g + I g  2 HI g 若所有的氣體均符合理想氣體的條件,而加入少量的Ar(g)使系統的總壓力增大,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00 指考】 (A)加入 Ar(g)後,各反應物的濃度不變 (B)當再加入更多的 Ar(g)後,達到平衡時會產生更多的HI(g) (C)反應會向左進行而達到平衡 (D)反應的平衡常數會變大 (E)Ar(g)會參與反應 45. 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如式(1),其反應的活化能(Ea)為17.9 kcal/ mol, 反應熱(∆H )為−23.4 kcal/ mol 2 2( ) 2 ( ) 2 ( ) 2 H O aq  O g + 2 H O l (1) 實驗發現加入碘離子可有效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其反應機構如下:

( )

2 2( ) ( ) 2 ( ) ( ) H O aq + I−aq H O + IO laq (2)

( )

( ) 2 2( ) 2( ) 2 ( ) ( ) IO + H O−aq aq O + H O + I g laq (3) 而此時的活化能為Ea',反應熱為∆H'。 試問下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哪些正確?【100 指考】 (A)速率決定步驟的反應速率=k[H O ][I ]2 2 − (B)加入催化劑的總反應式與反應式(1)相同 (C)E =a' 17.9 kcal/mol ∆H'= −23.4 kcal/mol (D)E <a' 17.9 kcal/mol ∆H'= −23.4 kcal/mol (E)E =a' 17.9 kcal/mol ∆H'< −23.4 kcal/mol

Figure

圖 2  28.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的 混 合 物 可 用 為 太 空 梭 火 箭 推 進 器 的 燃 料 , 其 反 應 式 如 下 :  3 Al(s) + 3 NH4ClO4(s) → Al2O3(s) + AlCl3(s) + 3 NO(g) + 6 H2O(g) + 2677 kJ 將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各1.0 莫 耳 , 放 入 一 個 體 積 為 1.0 升 、 溫 度 為 400K 的  定 體 積 恆 溫 反 應 槽 內 反 應 , 並 測 量 槽 內 氣 體 總

圖 2

28.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的 混 合 物 可 用 為 太 空 梭 火 箭 推 進 器 的 燃 料 , 其 反 應 式 如 下 : 3 Al(s) + 3 NH4ClO4(s) → Al2O3(s) + AlCl3(s) + 3 NO(g) + 6 H2O(g) + 2677 kJ 將 鋁 粉 與 過 氯 酸 銨 各1.0 莫 耳 , 放 入 一 個 體 積 為 1.0 升 、 溫 度 為 400K 的 定 體 積 恆 溫 反 應 槽 內 反 應 , 並 測 量 槽 內 氣 體 總 p.5
圖 5  T  T  T  T  T 35.  將 PbI2(s) (Ksp=7.1 10×−9)  溶於 0.1 公升水中,直至溶液 飽和時,其Pb2+ (aq)與I− (aq)離子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如圖5。若在 T 時間時,將上述飽和溶液加入一 0.1 公升, 1.0 M 的 NaI(aq)溶液中。試問:下列哪一個最適合表示T 時間後,[Pb2+]與[I−]隨時間改變的關係圖?【96 指考】 (A)     (B)   (C)   (D)   (E)

圖 5

T T T T T 35. 將 PbI2(s) (Ksp=7.1 10×−9) 溶於 0.1 公升水中,直至溶液 飽和時,其Pb2+ (aq)與I− (aq)離子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如圖5。若在 T 時間時,將上述飽和溶液加入一 0.1 公升, 1.0 M 的 NaI(aq)溶液中。試問:下列哪一個最適合表示T 時間後,[Pb2+]與[I−]隨時間改變的關係圖?【96 指考】 (A) (B) (C) (D) (E) p.7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