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態圖像應用於國際手語學習之創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動態圖像應用於國際手語學習之創作研究"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動態圖像應用於國際手語學習之創作研究 Research and Creation on the Learning of Sign Language Applied with Motion Graphics. 指導教授:廖偉民 研 究 生:江柏逸. 中華民國 107 年 02 月.

(2) 謝志 來台北這幾年碩士時間裡,給自己兩年半的時間,除了論文之外自己也希望 能獲得更多的東西,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廖偉民老師給予我的指導,學習補足 自己論述方面的不足,加強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研究生我自己來就讀碩 士目的,同時也學習了不同領域的專業,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讓設計創作媒材 有更多的設計可能性。 在論文創作方面感謝很多四面八方的朋友幫忙,這個緣分能遇見你們實在萬分 感謝,沒有你們幫忙就沒有今天的完美呈現,感謝博愛手語教會對於手語創作設 計的幫忙以及支持;感謝高雄大學羅映瑾學妹的幫忙,讓動態設計有更順暢的呈 現;感謝台大資訊李大順同事幫忙寫 APP,讓概念不只是概念而是被實體化;感 謝元盛生醫電子讓我成為團隊的一份子,也讓我接觸了介面設計的不同領域並應 用在創作上,最後感謝亞索畫廊陳詩怡,在台北幫助了我很多,從創作到展覽以 及私人事物無私的幫忙。 感謝師大設計讓我看到更多且接觸國際的視野,並從老師們身上學習到很多不 同經驗與設計思維。最後最重要還是班上同學之間的友宜,學習不僅是跟學校老 師,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便是珍貴,從而學習每個人身上的優點同時也學會如何團 隊的合作。二年半的時光過得特別快,也特別的忙碌,在最後的學生時代希望能 挖到更多,創作更多作品去比賽,比賽對我來說只是學生時期幫助自己提升創作 能量的方式,且可得知設計作品的水準程度並開拓自己的視野,期望未來出社會 還能如同學生時期般的創作能量。. 江柏逸 謹誌 民國 107 年 1 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班. i.

(3) 摘要 手語是視覺的語言,也是思想的呈現,學習手語能讓溝通無國界,全球約有 3.6 億的聾人,約占世界人口的 5%。研究顯示學習手語能幫助腦部的刺激與發展, 銀髮族透過手語的學習,活絡兩手筋骨以及視覺的專注,將有助於延緩老人癡呆 症與中風的發生;嬰兒學習手語不僅比較不會哭鬧,透過手語與父母溝通亦能增 進親子關係。手語和口說語言一樣,世界各國皆不相同,為了讓聾人透過統一的 手語以跨越國籍與種族的藩籬,國際手語在 1990 年代盛行並被廣泛使用。現行 手語學習主要為書籍紙本和真人實拍影片兩種,這兩大載體各有其優缺點。書籍 以透過靜態照片或是插畫描繪輔以文字說明、影片則是由手語老師以定焦方式拍 攝,再以字幕出現於畫面。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s)的表現形式是近年 大量運用在商業廣告中,動態圖像設計在畫面上具有自由多變的特性,且能透過 簡化造型與單純的配色方式,聚焦訊息的傳遞。因此,本研究透過動態圖像設計 的表現形式以及其特色,應用於國際手語的學習,藉此提升學習者在學習記憶上 的成效。實施研究方法採實驗設計隨機分派,分別就控制組與實驗組作為學習對 照,以影片和動態圖像設計進行學習並測試。研究結果顯示以動態圖像設計作為 教學的實驗組,在學習圖像記憶上優於以真人實拍影片的控制組,其詞彙理解與 認知能力的表現整體有顯著的差異。然而手語學習除了以書籍紙本和真人實拍影 片外,藉由簡化圖像的動態圖像設計手語教學,可避免多餘的資訊干擾,聚焦於 手勢動作的學習,增進學習者的圖像記憶能力,並輔以手勢軌跡的線條提供空間 線索,以強化手語學習在視覺空間的概念不足。本論文創作將動態圖像應用於國 際手語學習上,同時也置入於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載體上,以動態圖像設計轉 換成 GIF 檔案的學習方式,不僅在畫面品質的控制優於影片,其檔案大小與格式 傳輸上更具競爭力,透過應用程式輔助的簡單介面操作,讓學習方式更加有趣, 且學習效果優於其他學習方式,以利推廣國際手語的學習。 關鍵字 : 手語、Motion Graphics、學習、動態圖像設計. ii.

(4) Abstract Sign language is a kind of visual language which helps present people’s thoughts, and learning sign language allows us to communicate across borders; there are now 360 million hearing-impair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5% of total global population. Study also shows that learning sign language can help human brains to receive stimulation and develop, therefore through learning sign language, elder people can not only limber up their hands but also put emphasis on visual activities, which will in turn contribute to delaying suffering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troke; as for infants, learning sign language will decrease their chances to blubber, and if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with sign languag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ill be enhanced. Just as spoken languages, the forms of sign language used to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so in order for the hearing-impaired to break racial barriers and communicate with a uniformed sign language, the “International Sign” became a trend in the 1990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rom then on. There are two methods currently in learning sign language: from papers books and through live-action videos, both of which hav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aper books show static pictures and illustrations with supplementing texts, while live-action videos were filmed by sign language teachers with the fixed focus mode supplemented by surrounding subtitles. The form of “Motion Graphics” has been being heavily applied on commercials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reely multivariate graphics, and can focus on conveying messages through simplified styles and simple color matching. This research applied Motion Graphics with their form and characteristic on the lear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ign, aiming at raising learners’ effectiveness in remembering graphics. Regard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bjects of stud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taught the International Sign by videos while objects in the iii.

(5)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ught by Motion Graphics.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o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effective in remembering graphics than o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vocabularies and cognition ability. In addition to paper books and live-action videos, sign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s can also be designed by Motion Graphics with simplified graphics, which can avoid interference from unwanted information, focus on the learning of hand gestures, and enhance learners’ ability to remember graphic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hand gestures’ locus line, this can also provide supplement to insufficiency of s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visual space. In this thesis, Motion Graphic was applied on learning the International Sign, and these “Motion signs” were also placed in smart phone applications as Motion Graphics were turn into GIF files, whose image quality is better than videos and whose file size and transmitting forms are more competitive; through the help of easy func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earning sign language is now more interesting, and users who want to learn can gain access to resources quicker and in a more convenient fashion,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people learning the International Sign effectively,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promo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gn.. Keywords: Sign Language, Motion Graphics, Learning. iv.

(6) 目錄 口試委員審定書............................................................................................................ # 謝志................................................................................................................................. i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創作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2 創作研究目的 .......................................................................................................2 1.3 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手語概況 ................................................................................................................5 2.1.1 手語發展 ....................................................................................................5 2.1.2 臺灣手語 ....................................................................................................9 2.1.3 國際手語 ..................................................................................................15 2.2 手語學習分析 .....................................................................................................17 2.2.1 專業人士學習分析 .................................................................................17 2.2.2 書籍學習分析 ..........................................................................................18 2.2.3 網路影片學習分析 .................................................................................19 2.3 動態圖像設計概況............................................................................................25 2.3.1 動態圖像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25 2.3.2 動態圖像設計應用於學習作品分析....................................................30 v.

(7) 2.4 小結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35 3.1 實驗研究 ..............................................................................................................35 3.2 研究對象 ..............................................................................................................36 3.3 研究限制 ..............................................................................................................36 3.4 研究設計 ..............................................................................................................36 3.5 研究工具與實驗材料 .........................................................................................38 3.6 研究流程與空間配置 .........................................................................................39 3.7 資料統計分析 .....................................................................................................40 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分析............................................................................................ 43 第五章 設計創作論述................................................................................................ 45 5.1 創作說明 ..............................................................................................................45 5.2 創作方法與流程 .................................................................................................45 5.3 創作內容 ..............................................................................................................46 5.4 作品呈現與執行 .................................................................................................48 5.5 作品檢驗與討論 .................................................................................................92 5.5.1 檢討方法與執行 .......................................................................................93 5.5.2 對象描述 ...................................................................................................94 5.5.3 分析結果與討論 .......................................................................................97 第六章 結論與意見.................................................................................................... 98 6.1 創作結論 ..............................................................................................................98 6.2 後續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4. vi.

(8) 圖目錄 圖 1 高立德大學。 ............................................................................................................7 圖 2 湯瑪斯•霍金斯•高立德。.....................................................................................7 圖 3 傑歐·卡塞瑟。.............................................................................................................8 圖 4 小手會說話封面。......................................................................................................9 圖 5 小手會說話內容。......................................................................................................9 圖 6 GESTUNO 聾人國際手語。 ....................................................................................15 圖 7 日文版世界國際手語。 ...........................................................................................15 圖 8 手能生橋書本。本研究拍攝...................................................................................19 圖 9 臺北市手語翻譯培訓教材第一冊修訂版。 .........................................................19 圖 10 日本 ASL 協會國際手語學習網站 .......................................................................20 圖 11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TSL)APP 界面。 .............................................................21 圖 12 常用手語辭典 APP 介面。 ....................................................................................22 圖 13 MATEUSZ MACH - FIVE APP 第一版。 ..............................................................23 圖 14 FIVE APP IOS 第二版。 .........................................................................................23 圖 15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24 圖 16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24 圖 17 下樓的裸女二。 .....................................................................................................27 圖 18 被栓住的狗的動態。 .............................................................................................27 圖 19 維特魯威人。 ..........................................................................................................27 圖 20 動態的馬。 ..............................................................................................................27 圖 21 光盤。 .......................................................................................................................27 圖 22 GALLOP!: A SCANIMATION PICTURE BOOK (2007) ........................................28 圖 23 ABOUT RUFUS BUTLER SEDER'S LIFETILES MEDIUM (1990) ......................28 圖 24 本研究者之手語學習書籍於 2015 的創作。 .....................................................29 vii.

(9) 圖 25 SVG 可縮放向量圖形。 ......................................................................................30 圖 26 教學輔助影片:中國文字的構造。 ....................................................................31 圖 27 JOE 是要你教膠我-紙膠帶設計教學。 ...............................................................31 圖 28 我們的身體為何會衰老。 .....................................................................................33 圖 29 TMU-MOOCS 中藥概論:方劑的配伍與禁忌。 ..............................................33 圖 30 左邊為「實驗組」與右邊為「控制組」。 .........................................................37 圖 31 草圖繪製。 ..............................................................................................................38 圖 32 實驗空間。 ..............................................................................................................40 圖 33 角色設定。 ..............................................................................................................47 圖 34 灰暗色背景降低眼睛視覺疲勞,並聚焦於角色手勢中。 .............................47 圖 35 動態截圖,白色手套能避免與人體膚色混淆。 ..............................................48 圖 36 左圖為實驗研究的原本設計,右圖為修正後的創作。 .................................49 圖 37 執行的前置作業-國際手語「姊妹」。 ................................................................62 圖 38 AI 檔全部轉換成 AE 的形狀。.............................................................................62 圖 39 點及滑鼠右鍵選擇 PRE-COMPOSE。 .................................................................63 圖 40 複製貼上一個 ARML 命名為 SLEEVEL。 .........................................................63 圖 41 找到 PATH 屬性叫出的 EXPRESSION 欄位裡的螺旋圖示。.........................64 圖 42 打開 TRIM PATHS 屬性將 END 調整為 96%。 .................................................64 圖 43 調整為 40,40 並將其移動到肩膀的位置。 .........................................................65 圖 44 輸入 99.999;END 調整為 100%。 ......................................................................66 圖 45 這裡是用另外的物件做跟隨而不是直接用手掌。 ..........................................66 圖 46 子圖層的其他時間點將跟隨母圖層。................................................................67 圖 47 調整一下 OFFET(偏移)。 ..................................................................................67 圖 48 轉頭時頭髮的中間部分會稍微偏移。................................................................68 圖 49 轉頭時會露出後半圈的頭髮。本研究整理。 ...................................................68. viii.

(10) 圖 50 在轉頭時兩邊會超出去所以也各複製一個 FACE 圖層。 ..............................69 圖 51 將兩組耳朵圖層分別移至最上層與最下層。 ...................................................69 圖 52 中複製一個相同 SHAPE 來做嘴巴開合。 .........................................................69 圖 53 將物件移到臉的中間。 .........................................................................................70 圖 54 其餘圖層都 PARENT 到 TURN 圖層上。 ..........................................................71 圖 55 POSITION 上設 KEYFRAME 做微調。 ...............................................................71 圖 56 把 REAR_F 圖層這段的透明度設為 0。 ............................................................71 圖 57 同正面,頭髮分為兩部分。.................................................................................72 圖 58 取臉加上頭髮的輪廓。 .........................................................................................72 圖 59 分別複製 FACE 做 ALPHA MATTE。 .................................................................72 圖 60 將複製出來的鼻子,做為深色色塊的 ALPHA MATTE ..................................73 圖 61 和正面一樣新增空物件,中心點調整至中央。 ..............................................73 圖 62 此單字手勢後側手會移到前側。 ........................................................................73 圖 63 若沒有同時選取子母圖層,PARENT 的設定就不會被複製。 .....................74 圖 64 在此將圖層用顏色分類。 .....................................................................................74 圖 65 切換圖層的做法來做手勢切換。 ........................................................................75 圖 66 依照上一層圖層的不透明度排除顯示。 ...........................................................75 圖 67 LOGO 標誌設計演變。 ..........................................................................................78 圖 68 標誌設計。 ..............................................................................................................78 圖 69 APP 首頁操作的學習模式。本研究創作。 .......................................................78 圖 70 APP 蒐藏與討論功能與每日精選詞彙。............................................................79 圖 71 聾人訪談。 ..............................................................................................................96 圖 72 易用性測試。 .........................................................................................................96. ix.

(11) 表目錄 表 1 自然手語、文法手語、文字手語之差異 .............................................................12 表 2 2013 年底台灣身心障礙各項障別比例概況一覽表 .........................................14 表 3 動畫與動態圖像設計差異 ....................................................................................26 表 4 答對率資料統計 ........................................................................................................41 表 5 T-TEST 單個題目與控制組比 ................................................................................42 表 6 整體相比 ....................................................................................................................42 表 7 100 個手語辭彙動態截圖作品圖表 .......................................................................49 表 8 易用性測試規劃與執行 ...........................................................................................93 表 9 焦點團體訪談計畫與執行 .......................................................................................94 表 10 易用性測試與焦點團體訪談對象成員資料 .......................................................94 表 11 易用性測試對象成員資料 .....................................................................................95. x.

(12) 第一章 緒論 1.1 創作研究動機與背景 手語是一種視覺上的語言,是一種人與人溝通的方式,語言是可以被看見的, 當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或是溝通上的困難,手語的表現方式就是非常重要的 肢體語言。根據內政部統計2013年底,台灣聾人人口約12.2萬人,約占台灣人口 的0.5%,學習手語的人數固然不多,然而國際手語更鮮少有人學習,手語的學習 不像英文學習有商機,對於弱勢團體的學習有相當的限制。手語主要使用者和使 用對象是聽語障礙者,它作為聽語障礙者的一種語言,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但也 因各國手語的不同,世人就研發了國際手語,它作為聽語障礙者及國際之間國際 接觸的共通語言,來解決手語因不同地區的語言差異,當然學習手語的過程中是 非常困難,就台灣目前現況而言,是透過手語老師的教學,或者是透過網路資料 庫手語的查詢及影片學習。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學會的研究表明,學習手語有助於幫助腦部刺激與發 展,銀髮族透過手語學習可活絡手部筋骨及視覺專注,有助於延緩老人癡呆症與 中風的發生;嬰兒學習手語不僅較不會哭鬧,透過手語溝通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 係,手語的學習帶來許多好處。然而研究者在大學時期專題製作,作品有關視覺 互動來學習手語的書籍,利用光柵的視覺手法應用在手語學習上,藉由光柵與讀 者產生互動,提高了學習興趣以及趣味性,成果斐然,受國際設計競賽肯定,從 透過光柵媒材學習手語的方式不僅引起一般聽人對於手語的了解,同時也引發學 習的興趣,為此希冀,能幫助聽人對聾人世界理解一大步。目前台灣手語學習管 多,但國際手語少,更需要去關注。 數位化網路學習時代的來臨,平板電腦與行動裝置越來越普遍,是現代人廣 泛使用的數位工具,動態的多媒體的教學漸漸取代書籍課本,數位化學習已成為 現今趨勢,這幾年數位化的蓬勃發展,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是近年來 1.

(13) 動畫影視業的新興產業之一,他被廣泛應用在商業廣告中,能夠以最簡單的平面 設計表現去傳達訊息,且視覺清楚乾淨,檔案容量小,不佔空間,有別於一般影 片的複雜訊息。. 1.2 創作研究目的 在古代,人們還沒有圖形與象形文字作為溝通的媒介,身體的肢體語言不外 乎是人類最早的共通語言,不懂外語與外國人對話時,很自然的我們會使用肢體 語言去說話,我們不斷的去思索用身體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手語就是最能夠 表達的方式,但也因為世界各國手語的不同,各國的手語就像各國的口語一樣, 都有其詞彙與語法,然而自有人共同研發統一的國際手語,國際手語是手語之間 的統一語言,本研究目的以國際手語作為主要設計,並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手語統 一的重要性,透過學習手語讓人們了解手語的文化發展與歷史。 動態圖像設計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達大量資訊,本研究透過動態圖像設計表 現手法帶入手語的學習,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藉由動態圖像呈現視覺手語的學 習語表達。本創作研究目的如下 : 一、分析不同媒材在手語教學的差異性。 二、比較影片拍攝與動態圖像設計的手語教學成效。 三、透過本創作設計規劃國際手語之動態圖像設計學習 APP。. 2.

(14) 1.3 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s)呈現應用於手語學習上,藉由文 獻探討 Motion Graphics 的表現手法,不同於一般線上的真人教學習影片,使用者 能藉有 Motion Graphics 的動態學習到手語的肢體語言,利用 GIF 檔案結合 APP 的方式呈現此動態作品,提升人們對於學習手語的便利、興趣與成效,但也因手 語範圍限制,所以將本創作研究限制範圍整理如下 : 1. 對於手語的文法句子,因涉及研究與創作範圍過大,僅以國際手語單字詞彙 作為主要研究設計。主要針對強調學習國際手語的統一語言。 2. 針對手語的學習作為本設計主要研究重點。 3. 本創作設計呈現於 APP 行動裝置,並了解數位化學習趨勢與便利性。. 3.

(15) 1.4 研究流程與架構. 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和限制. 文獻探討 手語概況. Motion Graphic 概況. 手語學習分析. 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實驗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 研究限制. 研究設計. 資料統計處裡. 實驗結果與討論. 創作執行方法 創作背景與訴求. 創作方法運用. 作品呈現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4. 研究工具. 實驗流程.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創作文獻探討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手語的概況分析主要探討手 語的發展與演變以及後來國際手語的出現;第二部分為手語學習的分析,探討手 語學習的載體在學習上的優缺點;第三部分為動態圖像設計的概況與應用分析, 探討動態圖像設計的歷史演變、分析影片與動態圖像設計的差異,以及目前市面 上透過動態圖像設計的作品進行分析探討。. 2.1 手語概況 本研究是以動態圖像運用於國際手語的學習,因此在文獻探討中,有必要回 顧手語的發展現況。本章節除了探討整個全球手語發展的概況之外,我們也能了 解對於台灣手語以及國際手語的特色。. 2.1.1 手語發展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溝通工具,是聚落、社會、國家形成過程最具凝結力的 團結要素 (郭譽玫, 1995),語言是一個規則化的系統,然而手語,不少學者認為 他不是語言,所以手語發展過程中難以得到重視。事實上,手語是有存在著結構 的系統。手語最早源頭來自法國,之後再傳到美國,十九世紀中期美國與法國的 對於聾人教育積極地推廣手語,認為學習手語有助於腦部的發展,手語的學習有 助於聾人與聽人之間的溝通,英法兩國手語雖然類似,但基本上手語與世界各地 的語言一樣,每個國家甚至同一個國家會因為不同地區而都有自己的一套發展的 手語。而在美國五十四個州中,手語是排行第四的通用語言,美國特教界認為, 手語具備正常語言一樣的邏輯思維 (岑清美, 1997)。美國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的 Stokoe 博士(1960),以語言學方法分析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發現 ASL 的詞彙都是由一些固定的手形、動作、位置組合變化. 5.

(17) 而成;這跟我們口語的音韻系統一致,每個語言都是由一組固定的音素來組合變 化的 (李信賢, 2016)。所以在早期人類語言還沒有普遍發展時,手部肢態與表情 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工具,隨著時間演進,人們開始發明各種語言與文字, 漸漸地以聲音的方式作為溝通的媒介。 手語是聾人的母語,也是聾人文化傳遞的重要工具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 教育司, 2014)。然而這些聾人的溝通方式,會以口語與手語併行,聽障者學口語, 是一種復健工作,把失去的找回來 (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2008),而聾人又與聽 語障礙者有所差別;聾人的生理條件是無法接收外界的聲音刺激,所以聾人大多 無法正常說出口語,但所謂聾人的聾(詞),也並非完全聽不見,因為聽障者也可 以被稱為聾人,聾人也可以稱為聽障者,而這些到目前為止也有爭議性,聽人經 常一廂情願地認為「聾」是負面的,用「失聰」 、 「聽障」會更有禮貌,然而其實 剛好相反,對於聾人來說,「聾」是身份的認同,聾人認為聽不到是與生俱來, 聽障一詞似乎是需要被治療,而聾人不須是被治療的對象,對於他們而言本身聽 到外界的聲音較無法清楚辨識,會靠著良好的助聽器帶給聽障者與聽人順利溝通, 所以聾或聽障這個詞在不同場合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在不一樣的人身上也有不一 樣的角度觀點。聾人與聽障的語言除了手語溝通之外,也會以唇語或紙筆來進行 溝通,顯然得視力比聽力更加精準的狀況,眼睛所扮演社交活動是很重要的主要 媒介。而歷史上手語也有面臨到生存危機,當時英國與德國強力推廣口語教育方 案,以口語教育為主要溝通工具。在 1880 年米蘭舉行有關聾人的國際教育會議, 該會議主要以聽人為主,聾人參與的人數很少,因聾人佔的比例不多,該會議宣 稱口語對於聾人士進入社會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並認為聾人可以學習口語的一 種復健藉此能與一般人溝通,之後所有聾人學校都強調讀唇語,但最終發現是不 可行的,原因在於聾人的聽不見是無法改變的,並認為不應該視為某種復健治療, 直到 1980 年代才恢復手語教學。而在本世紀於 2010 年國際上聾人要求在 1880 年米蘭會議中禁止手語教學一案「百年誤判禁令,世界聾人聯盟求翻案」,並公. 6.

(18) 開承認錯誤與道歉聲明。在 1880 年的這場會議後也打擊了不少聾人,然而自己 的母語被限制了,導致一直以來,社會上對於聾人是忽略的、有排斥的,而至今 有些聾人家長甚至希望自己小孩能學習口語,導致了部分聾人也可能不會使用手 語溝通。 高立德大學 (Gallaudet University)(圖 1)目前為全球唯一聾人大學,是第一 所供聾人與聽語障礙人士的高等教育學院,原校名為哥倫比亞聾啞學校,當時被 稱為全國聾啞學院。在 1854 年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成立,而後改名為 高立德學院 (Gallaudet College),並於 1986 年成為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 該校命名為 Gallaudet 是為紀念湯瑪斯·霍金斯·高立德(Thomas Hopkins Gallaudet) (圖 2) 帶來聾人教育深遠的影響, 是一位知名的聾人教育先驅, 但他本身並非 聽障人士。. 圖 1 高立德大學 (Gallaudet University) : Photo. 圖 2 湯瑪斯•霍金斯•高立德 (Thomas Hopkins. By ShareAmerica - Nov 6, 2014 (資料來源:. Gallaudet) : Painting by George F. Wright in. gallaudet.edu). 1851.。(資料來源:en.wikipedia.org). 傑歐·卡塞瑟 (Geo Karth eiser) (圖 3)是高立德大學教育神經科學計劃的研究 生博士,並獲得了獎學金由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頒發,他 研究如何使用手語學習來深入了解人腦結構和功能。Kartheiser 說: 「我對把手語 當作是第二外語、如何獲取(學習)手語變成第二外語,以及大腦在這整個過程是 如何改變語言神經,在傳導空間記憶上有相當大的興趣」 (Elko, 2014)。然而在. 7.

(19) 手語中「音韻」指的是手語的肢體動作系統,而 Kartheiser 也證明聾人的大腦在 嬰幼兒時期能懂得提取周遭的視覺語言中代表語音與音節單位的視覺符號,在完 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個與「音韻」具有相同水平的語言系統,並能夠 成功掌握閱讀能力。. 圖 3 傑歐·卡塞瑟 (Geo Kartheiser) : a Ph.D. student at Gallaudet University. (資料來源: newscenter.sdsu.edu : A Sign Of Support – SDSU.Video : youtube.com). 嬰兒手語是幼兒的手勢語言 (Acredolo, L. P. & Goodwyn S. W., 1996)。嬰兒手 語在 1990 年代起始於美國,當時造就了周邊英語系國家一股旋風,在非英語系 國家也開始對於嬰兒手語在親子互動上的研究與重視,對於幼教上有助於學術上 研究。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加州大學所做的多項研究與長期追蹤發現, 學會以手語溝通的嬰幼兒不僅有較佳的接收理解與表達能力,在學習講話、認識 字彙的多寡、邏輯思考及智商上,都明顯優於其他同齡孩子的發展 (張學岭、吳 致賢、李艾莉, 2008)。而市面上也有相關學習嬰兒手語的書籍,例如「小手會說 話-親密溝通,從嬰兒手語開始。」 (圖 4) ,該書內容主要讓家長學習如何教導 嬰兒學習手語並溝通(圖 5)。由於嬰兒還不會開口說話,長輩們無法了解嬰兒 的需求,所以透過學習手語利用手勢肢體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只需學習 簡單手語課程就能教導嬰兒手語單字,藉由這些簡易的手勢幫助親子之間的互動 與溝通,有效的幫助嬰兒減少哭鬧。而在因為嬰兒手語還沒有崛起與發展時,嬰 兒能夠透過自己本能,利用肢體語言去表達情緒與意思。廣義的手勢語言其實存 在每個幼兒的發展之中 (李尹文, 2010),而嬰兒手語就是嬰兒必須從父母長輩中. 8.

(20) 學到具有特定表達意涵的溝通詞彙,透過聲音與手勢進而幫助嬰兒學習手語。嬰 兒手語也分兩大派別,第一派為標準手語派典,第二派則是自由創造派典。顧名 思義標準手語派就是學習美國標準手語,先由父母學會標準手語後再教導嬰幼兒 使用,這樣的方式除了親子之間的溝通外,也能夠與其他會使用標準手語的人互 動與溝通;而自由創造派就是針對簡單的自然手勢作為溝通媒介。自由創造派典 是由美國的 Linda Acredolo 和 Susan Goodwyn 所主張 (李尹文, 2010),由長輩透過 觀察到對於嬰兒做出特定事物的相對應動作再與他們互動,例如鳥、魚和花等相 對應動作,根據 Linda Acredolo 和 Susan Goodwyn 對於嬰兒手語紀錄發現,部分 嬰兒會至少自創一或二個自己的手語,並使用這些自創手語與父母溝通,並認為 嬰兒手語符號不必制定規則,可以與親子互動中自創出彼此能溝通的手勢語言, 只須雙方都能看懂對方所表達的含意。. 圖 4 小手會說話封面。(取自:金石堂網路書. 圖 5 小手會說話內容。(取自:金石堂網路書. 店 kingstone.com.tw). 店 kingstone.com.tw). 2.1.2 臺灣手語 台灣手語大部分屬於日本手語系,在台灣,台北與台南手語就有不同之處, 根據國立台中啟聰學校教師張洙華指出:日治時期南北兩地,手語分別由來自日 本的大阪與東京兩種不同的語系,而後民國 38 年(1949 年)中國國民黨來台灣, 融入了中國手語,但隨時間發展,語言也隨著時間變化,使用手語的人們往來頻 繁,漸漸自然地部分統合,在尊重各種族所發展的語言下,各國手語仍然未見統 9.

(21) 一。「語言的變化是指語言在時間的過程中,亦即在歷史的演進中,所產生的變 化。」 (謝國平, 2009)。 早期很多台灣聽人學習手語大多是透過手語歌作為學習的第一步,手語歌確實 能提高學習上的興趣。歌曲教學在第二語言教學應用發展已久 (葉明樺, 2012), 可避免重複的練習,抹殺學習興趣。然而手語與手語歌有相當大的差異性,手語 詞彙中就有不同的意義,可能導致學習者詞彙上使用的錯誤。 各地手語之發展過程,因時間的演進多少會產生變化。簡單定義台灣手語是台 灣本地聾人朋友所使用的母語,而按照台灣地區分類:分別有北部手語、中部手 語和南部手語。北部手語來自東京系統的日本手語以及中國手語,中部手語大部 分是來自南部手語,南部手語則是來自大阪系統的日本手語及少部分中國手語, 台灣手語可說是最具多樣性,但絕大部分依然可以互相溝通無虞。按照溝通方式, 台灣國內現行手語依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網站區分,由台灣自行分類,可分為三 類:自然手語、文法手語、文字手語。. 1. 自然手語 自然手語是聾人以姿勢、表情、動作或手勢表達事物的形狀或概念所用的語言, 對聾人(者)來說,手語是聾人的母語 (林寶貴, 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 2006)。 手語是視覺語言,自然手語其語法結構是依主賓客位置、動詞前進方向、方位, 重點呈現方式來表達 (李振輝, 1997),一般聽人學手語,必須融入聾人生活,了 解自然手語的詞彙與用法,才能完整了解其意思。自然手語最大的缺點是手語表 達的詞彙太弱,對於抽象事物及邏輯表達不易且不完整,在口語中,要表達一個 概念或意念時,可能會有好幾個生詞,但使用手語的表達時,只有一種表達方式, 要像口語一樣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表達方式來區別同義詞時,必定要再創造新的手 語詞彙,但人類手指指有十根,更多的手語變化表達並不容易,無法像口語一樣 創造出無限的生詞,現今聾人家庭與聾團體使用自然手語比率占多數的。. 10.

(22) 2. 文法手語 文法手語是按照文字的規則架構所發展出來的手語。文法手語是教育單位為了 教育聾人學生學習口語及讀寫所發明的手勢系統,並強調依口語的文法打出手勢, 可說是口語的手勢碼 (劉秀丹,曾進興, 2007)。文法手語使用者,對於聽人,有 中文基礎者,再學習溝通上較為簡單,但在全聾或重度聽覺及無法學習口語的障 礙者,仍然眾多以自然手語為溝通語言。. 3. 文字手語 文字手語則是指以文字來表達,採逐字翻譯之表達方式,因此在於一些詞句子 較難具體呈現,是作為自然手語詞彙不足輔助之用途。 依照以上三種分類的功能與定義其差異說明 (表 1) 。. 11.

(23) 表 1 自然手語、文法手語、文字手語之差異. 自然手語. 文法手語. 文字手語. 說. (聾人平常溝通較常使 由學者發明,讓啟聰學. 每一個中文字單字都有. 明. 用的手語。自然手語. 校的老師方便上課時使. 一個手語的對應。(聽人. 較著重臉部表情. 用。文法手語的語法與. 慣用). 結構仿照中文。(聽人慣 用) 優. 自然手語溝通速度較. 使用文法手語可以彌補. 有助於教國語,打出人名. 點. 快. 自然手語詞彙之不足,. 及地名,及把科學與技術. 且文法手語詞彙較多,. 上之專有名詞從國語翻. 是教學上的手語系統,. 譯成台灣手語。. 並能口手並用。 缺. 自然手語詞彙不足. 點. 類似語言創造,必須學. 不是一種便於溝通交談. 習. 的工具,且詞句較難具體 化。. 例. 自然手語動詞放在最. 句. 後:. 結. 小動物-他-喜歡. 他-喜歡-小動物. 他-喜-歡-小-動- 物. 構 本研究整理。. 目前臺灣國內有三所公立啟聰學校,分別是 : 1917 年成立的臺北市立啟聰學 校、1956 年成立的國立臺中啟聰學校,以及 1891 年成立的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 聰學校,這三所公立啟聰學校,皆包括幼稚部、國小部、國中部、高中(職)部, 其這些學校都注重溝通的訓練與生活的教育。溝通訓練包含聽能訓練、讀話訓練、 12.

(24) 說話訓練、筆談訓練、閱讀訓練,過去稱為養護訓練,是聾人教育的重點 (林寶 貴, 聽覺障礙教育理論與實務, 2006),然而學習手語應該從小就開始,任何語言 皆是。教育部於 1975 年委託專家學者及資深教師,在 1978 年出版第一輯《手語 畫冊》教科書,並在 1787 年出版第二輯,是為了啟聰學校教學手語的一致性, 所編輯而成。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止至 2013 年底為止 (表 2) ,台灣領有身心殘障證明人口 達 112 萬人,佔人口比的 4.8%,其中身心障礙人口中,聽覺機能障礙者佔 10.9%, 全聾人佔了 4 萬人左右,然而全聾的聽障者,他們無法聽見語言,只能看見語言, 視覺對他們來說非常的敏銳,肢體語言的手語絕對是聾人文化的核心,依賴視覺, 除了觀看手語的動作,同時也注意對方的表情,表情能夠表現溝通者的情緒,所 以人們時常認為與聽障朋友溝通時,不習慣他們面部表情的誇張,也由於他們對 聲音敏感度低,會不自覺的發出較大的聲音,在聾人文化未被大眾所理解的情況 下,時常遭到被不禮貌的對待行為,變相霸凌歧視這樣的事件時常出現在社會新 聞版面,手語的動作輕重也代表不同意義。例如: 「生氣」動作輕表示有點生氣, 動作重表示非常生氣 (趙建民, 1985)。所以在這種長期的歧視,我們應該思考去 接納差異,環境就不會有障礙。. 13.

(25) 表 2 2013 年底台灣身心障礙各項障別比例概況一覽表. 項目. 時間. 統計. 說明.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人數. 102 年底. 112.5 萬人. 佔總人口比. 102 年底. 4.8%. 肢體障礙者. 102 年底. 37.9 萬人. 占 33.7%.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 102 年底. 13.7 萬人. 占 12.1%. 聽覺機能障礙者. 102 年底. 12.2 萬人. 占 10.9%. 慢性精神病患者. 102 年底. 12.0 萬人. 占 10.6%. 多重障礙者. 102 年底. 11.7 萬人. 占 10.4%. 智能障礙者. 102 年底. 9.9 萬人. 占 8.8%. 視覺障礙者. 102 年底. 5.7 萬人. 占 5.1%. 失智症者. 102 年底. 4.1 萬人. 占 3.6%. 主要障礙類別. (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勞保局). 近幾年手語在台灣逐漸熱門,一些聽人也漸漸地接觸手語,打破了手語不再只 是聾人使用的傳統印象,在 2009 年舉辦台北聽障奧運會,是台灣運動最崇高的 體育賽事,不僅是台灣的國際賽事,也是屬於聾人朋友的國際比賽,聽障奧運來 自 80 幾個國家 3,600 位以上的選手來到台灣參與盛會,而民間志工絕對是必不可 少的,人數招募也達到 2,200 多人加入,並付有完整的訓練課程,這些完成訓練 課程的民眾也獲得了免費手語班的課程,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分級手語課程都有, 聽障奧會也邀請國際手語講師來台授課,並希望聽奧可以用手語溝通沒有阻礙, 然而從聽奧以來後,手語在聽人中使用人數也逐漸爭多,一些不會手語的聽人也 透過培訓成為了手語翻譯員,不僅學會了一項語言,也多了一份工作技能。. 14.

(26) 2.1.3 國際手語 手語就是一種語言,所以各國就有不同的手語語言,然而跨國溝通就有人制 定國際手語,由於每個國家有著不同的手語,因此各國舉辦國際賽事時,大會所 使用的就是國際手語,所以國際手語在國際上扮演了重要的語言統一的溝通工具。 國際手語 (International Sign Language,簡稱 IS ) 又稱為國際手勢。1990 年代盛行 被廣泛使用,是被用於國際場合的輔助手勢。 在 19 世紀初,聾人使用了一種輔助手勢系統的,在體育與文化活動的國際交 流背景下,為了規範國際手勢系統的需要,在 1951 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第一屆 世界聾人大會,並計劃設計國際手語,此時在歐盟水資源框架指令(WFD)時討論 被形成了 (Association, 1975),在不斷的測試下,於 1973 年,世界聾人聯合委員 會發表了一個標準化的詞彙,他們選擇常用自然且方便用於不同國家的聾啞人, 使語言簡單易學。該委員會在 1970 年代初出版了一本字典書(圖 6。Gestuno : 聾 人國際手語 (Association, 1975),包含了約 1500 詞彙表。“Gestuno”這個名稱來 自義大利語,意思為手語的姿態和統一性,已成為英文常用,而此書也有被翻譯 成日語版(圖 7)。國際手語被視為非自然形成的人工手語,不過國際手語也常 被認為是由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簡稱 ASL) 演變而來,因兩種系統 相似性高,但並沒有被記載這樣的演化過程。. 圖 6 Gestuno 聾人國際手語。資料來源:Gestuno(a.k.a. 圖 7 日文版世界國際手語。資料來. International Sign Language)handspeak.com. 源:Gestuno(a.k.a International Sign Language)handspeak.com. 15.

(27) 國際手語和其他手語一樣俱備了,手形、方向、位置、移動以及不需要靠手 來溝通的,例如臉部表情,臉部喜怒哀樂也是對外的溝通方式,藉有臉部表情增 強手語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張力,都和一般手語一樣,國際手語的目的是希望在國 際間能夠溝通,透過學會國際手語,讓聽障朋友人脈與世界接軌,實現溝通無障 礙。 在台灣,國際手語並不普及,在國際賽事才會看到,在台灣聾人之間使用國 際手語溝通並不常見,甚至根本沒有在使用,只有特定場合會出現,由於台灣手 語已經生存了好幾年,也經過世代的演變,每個詞彙都已經在聾人團體普及流傳 與使用,國際手語缺點是無法打出由漢字所組成的文字手語,例如地名與專有名 詞,《台北》如果以台灣手語打法,只要打出《北》字,使用國際手語,就要打 出《T、A、I、P、E、I》,手語目的是講求快速的溝通,一個是一個手勢,一個 是六個手勢,所以國際手語大致上是能夠交流,但卻無法完全取代當地文化,台 灣手語有非常濃烈的在地文化。不過很多自然手語都是通用的,例如:睡覺、牙 刷、跑步、衣服、背包,各國的手語大多一樣。但情感上的表達用語就有所不同, 例如:生氣、傷心、快樂、感謝、道歉等,各國就差異甚巨。自然手語是從生活 上的動作所延伸出來的,生活上的習慣也會被納入手語之一,但自然手語更普遍 的講法是肢體語言,不算正規手語,正規手語是被制定出來,並有在教科書記載 的手語字典。比方,中指在肢體語言中,是挑釁的意思,但在台灣手語,是《兄 弟》的意思,在其他國家的手語可能又不同意思,肢體語言的傳達,有一個很重 要元素,是表情,挑釁的表情跟比兄弟的表情不會是一樣,且並不會單比中指, 而會是一句話,人們會看前後文來判斷對方想說的話,藉此可以清楚了解,國際 手語制定多年,但卻不普及的原因卻有很多,任何的語言都是需要經過更長的一 段時間演變及融合。. 16.

(28) 2.2 手語學習分析 學習是個複雜的現象,需要依照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並選擇適合的作業類型 或學習活動,評估學生參與後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 (Maki, 2010)。然而學習是訊 息的接收,在思考轉換儲存成記憶的一種學習,而學習是個體現象,透過觀察、 詮釋和反省反思。本研究針對手語學習做分析,學習手語包含了:專業老師學習、 書籍學習和網路影片學習三大載體。本章節為了解市面上手語學習的載體,進行 優缺點探討與分析。. 2.2.1 專業人士學習分析 由於文本書籍與網路的普及化,專業開課的手語教學少,通常由聽障協會開 班請專業老師教學,以一對多的班級教學,盼搭起聽人與聾人對話的橋樑,基本 課程主要教導手語單字,進階課程則包含句型變化,同時針對不同主題講解手語 的要素,包含了手語基本四大元素:位置、手形、方向和動作的比法。這樣的現 場教學優勢,透過專業老師的指導能夠清楚的了解手勢動作,由於學習不及英文 學習有商機,並非隨時都有開班授課之教學課程,這樣專業的課程並非常態,對 於一般聽人想要學習手語並不方便。過去大多數的手語班學習手語是透過手語歌 曲來學習,但是手語歌與手語其實有差異性,畢竟與溝通模式差距甚遠,學手語 必須先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如何跟對方溝通才是正確有效的學習方式。 在台灣,一對多的手語學習常於學校社團出現,一般大學生如果想進一步學習 手語,大多可以透過手語社為基礎進入,關於師資培育學校也大都已開設手語課 程,而針對畢業以出社會的社會人士,可以選擇在聾人協會開的課並進一步的與 專業老師一對多學習。在美國,手語也成為美國的第四個語言,在授課教導美國 手語,高中與大學美國手語的第二外語學分也逐年增加。Akamatsu 與 Stewart 於 1987 調查指出,在美國的聽障師資培育機構中,手語課非常普遍,93%的大學要 求學生具備某種程度的手語技巧(引自邢敏華,2001,頁 162) 。可見美國無論是 17.

(29) 師培機構或是一般大學,廣開手語課程作爲專業師資培訓或是第二專長之用 (邢 敏華, 2001)。學習是透過模仿、練習和反覆,老師們能多次重複的教導學生並增 加他們的學習記憶,一對多的現場教學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是針對聾人朋友, 一對一教學才能快速有效地學習溝通。. 2.2.2 書籍學習分析 書籍的學習包含了對文字、圖片視覺等認知歷程的瞭解,也包含了思考,這 些都對於文本的學習有極大的關聯。目前市面上的手語學習書籍多元,書籍的學 習能夠在各大圖書館中容易尋找之教材,內容廣泛包含文字的敘述與圖文兼具的 學習,透過照片或插畫描繪手語,手語在沒有空間的形式表現下,可能誤導讀者 對於手語手勢的正確性,手語就像語言一樣,有時容易出現詞彙上的誤解,手語 更是如此,包含了手勢及表情上的動作,因此在文本的學習中,對於圖文學習效 果有限。 早期出版業的興起,對於手語有不少的相關書籍,包含相片紀錄的圖文教學、 黑白線圖的圖文教學,在這麼多的教材選擇中,學習者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教 課書與方式,便才能提高學習成效。由於近年來出數位化的崛起,出版業已沒落 許多,手語書的出版大多停留在早期,甚至有些版本 20 年來並更新改變,近期 也沒有相關新的手語教學書籍的出現,數位時代深深影響了文本,以下針對目前 市面上手語書籍進行分析。. (1) 手能生橋 (丁立芬、史文漢) 在臺灣「手能生橋」是近半世紀的一本手語書,於中華民國 60 年代所編訂而 成(圖),編著者為丁立芬、史文漢等人,近期最後在民國 94 年重新編輯第十三版 手語書出版,一共有二冊,由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所編訂(圖 8),內容透過線條 描繪與文字的解說,內容色彩是黑白的,但大多數的聽人與聾人表示難以理解其. 18.

(30) 圖像,書中內容也沒有表情的說明。. 圖 8 手能生橋書本。本研究拍攝. (2) 臺北市手語翻譯培訓教材第一冊 (台北市勞工局) 是由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於民國 90 年所編訂,而民國 96 年改版為之「臺北市手 語翻譯培訓教材第一冊修訂版」 (圖 9) ,集結了手語專家、民間聾人以及手語翻 譯員製作而成,主要協助聽語障礙朋友就業並且穩定就業,該書內容以真人圖像 為主,且結合數位圖像影音光碟,以及演練句子,以精闢的解釋手勢說明,因而 學習成效彰顯,頗受好評。. 圖 9 臺北市手語翻譯培訓教材第一冊修訂版。 (取自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官網). 2.2.3 網路影片學習分析 網路與電腦科技的發展,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不僅影響生活,同時也衝擊學 習的型態 (王秋華, 2001)。網路學習又稱線上數位學習,網際網路如宇宙般無限 大空間,這樣大的空間,包含了電子書、線上圖書館和教學影片等多樣化數位媒 19.

(31) 材,數位學習具有相當多的好處,不僅不受空間時間所限制,不再局限於教室內; 降低學習成本,可節省龐大的講義費;教材更多樣化,可使用影音、圖片、動畫 等形式來呈現教材,這樣的學習使得更具彈性,並提供了終身學習的機會。 透過智慧型載體學習,我們可稱為行動學習。對行動學習定義而言,可在任何 時間、地點以及裝置上接受學習。行動學習提供的是模組化,片段的資訊,讓使 用者取得資源的時候可使用,因此,行動學習絕對不是將整個數位學習課程原封 不動搬到載具上,要重新根據應用的情境進行教材設計 (吳欣蓉, 2011)。 影片學習是網路學習的一個小部分,任何有聲有動作都可以稱為影片,影片包 含真人拍攝及動畫,影片具有圖有聲音並茂的學習優勢,他能夠取代某部分文本 成為較好的學習教材,但由於影片的檔案大小會影響畫質的解析度,在較好的畫 質中,因為影片檔案的過大,使用者網路品質及行動裝置必然影響載入影像的速 度,迫使學習可能斷斷續續,這樣的學習也帶來相當大不便之處。 (圖 10)為日 本國際手語線上學習網站平台,由 NPO 法人日本 ASL 協會製作,網站使用影片 的學習方式,旁邊菜單欄位為用語分類,裡面包含生活常見單字的學習。 自從網際網路發展以來,有 Youtube Vimeo 等影片上載網站,有了這些平台,影 片學習方式對於現今已相當普遍,這樣學習方式也格外方便且迅速。. 。 圖 10 日本 ASL 協會國際手語學習網站 (資料來源 : NPO 法人 日本 ASL 協会 is.npojass.org). 20.

(32) 隨著科技發展快速,行動裝置的普及化,行動裝置的方便影響人們生活,運用 在行動裝置的 app 也漸漸的多元化,學習手語的 app 也開始出現,以下針對國內 外有關手語 app 進行分析,充分了解行動裝置在現代化學習趨勢。. (1)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TSL)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圖 11)是由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從 2001 年在 國科會支持下開始進行規劃、收集詞項、錄影、剪輯、文字說明、網站建置等工 作 (蔡素娟,戴浩一,陳怡君, 2015)。此線上手語辭典有助於學術上的教學與應 用,是一個手語資料庫,辭典包含了手語音韻 (組成詞彙的基本元素) 、構詞以 及語意,並且透過影片的教學,讓有興趣研究手語的使用者能夠方便查詢及學習。 以下為構詞學與音韻學名詞解釋:. 1. 構詞學: 即是一個單獨的手語是如何構成的;或將兩個手語很快的併在一起,其意即有 所不同 (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7)。 2. 音韻學: 是研究心理的語言系統,所以連沒有聲音的語言也有「音韻學」,每個自然手 語有自己的「音韻」系統,不是聲音的系統,而是手形與動作的系統 (Myers), 2001)。. 圖 11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TSL)app 界面。. 21.

(33) (2) 常用手語辭典 (Sing Language Dictionary) 「常用手語辭典」 (圖 12)是由教育部學生事務與特殊教育司委託臺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中心規劃建置,是台灣第一支官方單位所研發之手語 APP,整合靜態 中英文字、圖片和動態的聲音和影像等效果,以新興的資訊科技呈現「常用手語 辭典」的紙本內容,提供即時、快速、互動和多元的另一種學習手語方式 (林寶 貴, 2015)。手語 app 含有 339 個基礎手勢,1,2890 個中文詞彙,以及有經過錄製 9581 部動態影片的演示。然而在教育安置上也因不同的溝通模式,教師不懂手 語,無法對使用手語的聽障學生或聾人,透過手語的教學達到教育目標;聽人同 學不懂手語,無法和聽障同學發展友誼關係與社會互動 (楊雅惠, 2015)。辭典主 要目的是提升特教老師的手語教學技能與品質,也同時幫助聽障學生提升中英文 語言程度。功能除了單字詞彙的查詢與學習以外,也提供了測驗功能與紀錄複習 手語的收藏,測驗提供了自我測試,收藏手語隨時反覆練習也提升學習的成效。. 圖 12 常用手語辭典(Sing Language Dictionary)app 介面。. (3) Five app 「Five app」 是一款利用手語圖形傳送訊息的 app,由波蘭 18 歲新生代創業家 Mateusz Mach(圖 13)開發,盡管他目前只是高中階段,並募集了 15 萬美元的 種子資金打造,也獲得聯合國支持下一個版本的應用程序。憑著這一股初生之犢. 22.

(34) 不畏虎的信念和行動,Mateusz 不但順利募得種子創業資金,Five 也達到 10,000 名聽障用戶,Mateusz 的團隊預估將有機會在北美達到 15 萬名用戶 (金靖恩, 2017)。 使用者透過 Five 介面互動(圖 14) ,可以自行組合手勢圖案,形成一個可溝通的 句子,並以訊息傳送給親朋好友,圖形是以逐格動畫(Stop-motion graphic)作為特 點,由 2 到 5 個影格連續組合的 gif 圖檔,超過 800 個 gif 動畫,不過這些圖形只 能作為訊息貼圖使用,他不適用作為教學用途,從 UI 界面來看,因圖檔太小, 辨識度與空間感影響了使用者觀看,針對沒有學習過手語的人來說,可能很難懂 圖象的比法,然而 app 會取名為 Five,是因為 five 的筆法就是五根手指頭,也就 是手;手語的意思。Five app 藉此打造了友善的聾人的聚集地,也讓各地聾人相 互認識到彼此,增加感情。. 圖 13 Mateusz Mach - five app 第一版。 (取自: @artiwards twitter - Top 10 Teenage Entrepreneurs In The World). 圖 14 five app iOS 第二版。(本研究截圖). 23.

(35) (4)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 (日語: ゲームで学べる手話辞典)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是日本本土研發的一款手語字典(圖 15) ,是一 款透過遊戲學習手語,該學習方式是以 3D 立體作為設計,具有空間感,擁有 360 度 3D 動畫,可以學習超過 3000 種手語,還能將手的動作改為適合自己的速度, 而 UI 3D 方面可選轉使用背面透明功能,從打手語人物的第一人稱角度檢查手的 移動,該 UI 3D 也獲得日本專利認證。而遊戲主要透過情境遊戲做學習,遊戲中 會有怪物的出現,怪物會比手語給使用者觀看,通過 flick 輸入來回答這個詞是 什麼意思,如果回答成功並正確,就會使出魔法攻擊怪物(圖 16) 。然而該手語 app 獲得東京聾啞人士協會與東京都聽力障礙聯合會支持,並獲得國際通用設計 委員會主辦的“IAUD 獎 2014”銀獎。. 圖 15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本研究截圖). 圖 16 在遊戲中學習的手語字典。(本研究截圖). 24.

(36) 2.3 動態圖像設計概況 本章節瞭解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的發展,對影片與動態圖像設計 差異分析,並針對動態圖像設計應用在學習上的作品作為本研究設計的參考,同 時也對於動態圖像設計的特色進行了解,並探討其定義發展沿革與當今現況。. 2.3.1 動態圖像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在 20 世紀藝術史中,電影動畫佔有獨特的地位,1920 年代實驗性電影先驅者 對後代的動畫師與圖形設計師產生了重大影響, 1950 年代電影動畫產生了一種 新的圖像形式,稱之為「Motion Graphics 動態圖像設計」 (Krasner, Motion graphic design, 2008)。本章節探討動態圖像設計的歷史與動態圖像設計的興起。. (一) 動態圖像設計沿革 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s)最早起源可追朔到 19 世紀,Motion Graphic 這個用詞的出現已經有 50 幾年歷史,是由美國著名動畫師約翰‧惠特尼(John Whitney)在 1960 年所成立「Motion Graphics Inc.」製作公司,是首次於商業領域 使用此詞彙來說明動態的設計影像 (Krasner, 2008)。可以說確實地為「Motion Graphics」這個專有名詞第一次出現在世上。動態圖像設計全稱為 Motion Graphics Design 簡稱 MG。中文翻譯為動態圖像設計或動態影像設計,是臺灣近幾年新興 的產業。動態圖像設計結合了平面設計、動畫電影特效,表現形式豐富且多變, 又能展現藝術性風格。動態圖像設計主要應用於節目頻道、商業廣告、MTV、演 唱會、光雕等互動裝置。曾擔任紐約 Suspect 工作室的資深美術指導的台灣動態 圖像設計師劉耕名所述「Motion Graphics 跟平面設計一樣是一種傳達訊息與人溝 通的表現方式,只是,更強烈,視覺傳達效果強、製作時間短、創意表現更多元。」 (飛爾酥, 2010)。. 25.

(37) 目前已知動態圖像設計都可以稱為動畫,而動畫的定義相當廣泛,但大致上動 態圖像設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Animation)動畫,針對有關長篇具有 劇情起伏的動態影像作品,第二類是(Motion Graphic Design)動態圖像設計,而 Motion 是移動 Graphic 是平面,Motion Graphic 是針對平面計的動畫,是短時間的 視覺傳遞,包含轉場時間音效等…讓畫面更加生動。以下整理兩者差異 (表 3)。. 表 3 動畫與動態圖像設計差異. (Animation)動畫. (Motion Graphic Design)動態圖像設計. 特色. 影像特效或針對劇情角色. 視覺上的表現運鏡搭配音效. 時間. 較長的長篇動畫. 短時間的視覺呈現. 類型. 適合電影,有劇情. 適合節目片頭、商業廣告、光雕 本研究整理。. (1) 早期繪畫的動態發展 追溯於早期繪畫,動態圖像已有被應用於壁畫及繪畫之中,最有名為 1912 年 杜象(Marcel Duchamp)作品之下樓梯的裸女:第二號(圖 17) ,畫面巧妙運用了殘 影的重疊並營造出走動的姿態,是一張遵循了立體派的作品,並且具有動態效果 的繪畫。然而同時期,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作品「被栓住的狗的動態」 (圖 18),也同樣使用殘影表現動態感,巴拉擅長使用描繪在動態中物體的多個連續 圖形,透過描繪多個不同角度的靜止圖形的形式去表達動態和速度,創造了將傳 統油畫與時代相融合的二十世紀繪畫。而巴拉作品當時參考了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s)作品「維特魯威人,1487」 (圖 19)以及埃德沃德・邁布里 奇(Eadweard Muybridge)之作品「邁布里奇的馬,1878」攝影(圖 20) ,然而特 魯威人一作有可能是目前最早具有動態感的一幅繪畫,雖然此畫作並不是刻意畫 成動態感,被世人認為在描述人體比例。 26.

(38) 圖 17 下樓的裸女二。. 圖 18 被栓住的狗的動態。. 圖 19 維特魯威人。. 法語:Nu descendant un. Dynamism of a Dog on a Leash (1912). Vitruvian Man (1487). escalier n° 2 (1912). 此外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是一名英國攝影師,他使用多個 相機去捕捉動物運動,將這些圖像照片繪製在光盤上(圖 21) ,在透過投影方式 射方式將影像投射出去,他因為拍攝了大量的動物與人物動態而成名。. 圖 20 動態的馬。 Muybridge's The Horse in Motion (1878). 圖 21 光盤。A phenakistoscope disc by Muybridge (1893). (2) 光柵運用的動態圖像設計(Animated Illusion) 光柵(Animated Illusion)又可以稱為魔術移動圖像(Magic Moving Images)、不插 電動畫(Scanimation),實際上他是一個莫列波紋現象。莫列波紋(Moiré pattern) 是一種在柵欄條狀,透過重疊所產生的干涉影像現象。廣義來說光柵的應用是透 過物理移動去影響視覺變化而產生錯視而來,運用了視覺原理的「遮蔽性認知」, 將部分圖像遮蔽,在透過移動的速度產生視覺上的連續性動作,移動速度能調整 27.

(39) 圖像運動的快慢。光柵的應用最有名為「Gallop!: A Scanimation Picture Book」 (圖 22)兒童動畫一書,該書一出版即獲得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也是歷史上第一 本應用光柵(Scanimation)的書籍,本書適用學齡前,讓小朋友讀者能夠認識到動 物的運動。該書作者為魯弗斯.巴特勒.塞德(Rufus Butler Seder) ,是一位插畫 家,而他早年發明了「Lifetiles」,是一種玻璃磚做的壁畫,路人經過時壁畫會像 活過來的感覺(圖 23) ,這些壁畫一樣是透過 Scanimation 的技術應用製作而成, 這些都裝置在車站、水族館與博物館等的公共空間裝置藝術。. 圖 22 Gallop!: A Scanimation Picture Book. 圖 23 about rufus butler seder's lifetiles medium. (2007). (1990). 本研究生於大學期間的畢業設計作品,透過利用光柵的視覺表現製作的手語學 習書籍,製作上是利用 2~3 個連續逐格圖形,預設柵欄寬度,進行圖像的切割重 疊,透過黑色柵欄條狀遮蔽圖形產生視覺動態(圖 24) 。光柵的學習帶給了使用 者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結合了手感互動與視覺互動五感中的觸覺與視覺,增加了 學習的興趣,該作品也是本論文動態圖像應用於手語學習的初期作品,當年度作 品獲得 2015 年德國紅點設計獎與 2016 年東京 TDC 年度大獎。然而光柵應用於 手語學習的作品也有設計上的限制,光柵無法模擬出複雜的動態手勢,也無法表 現手語最重要的表情傳達,在學習上,光柵應用在手語上的學習成效可能不如預 期效果好,但能夠引起別人關注與學習的興趣。. 28.

(40) 圖 24 本研究者之手語學習書籍於 2015 的創作。(江柏逸,2015)。. (二) 電腦時代的動態圖像設計興起 從動畫發展中,電影與電視上裡發現早期的動畫粒子特效及電視節目的開場片 頭等,當時認為這只是一項技術,直到近期加入了平面設計,人們開始認為這不 僅是一項技術,當平面設計加入了時間軸,從移動轉場變化,設計師們在思考如 何讓畫面呈現的更流暢,以及讓畫面視覺張力更凸顯,這項技能逐漸成為一項專 業,稱為動態圖像設計師(Motion Designer) 。然而 Motion Graphics 與動畫(Animation) 較為不同的是動態圖像設計沒有特定的角色故事,角色的存在或行為通常不是主 軸,最重要的是畫面視覺跟隨著音樂和口白的變化,Motion Graphic 主要的核心 是傳達訊息,訊息能否完整傳達給觀眾才是重點 (鄭凱文, 2015)。後期 Motion Graphic 也加入了 3D 技術應用,動態圖像設計再也不是只是平面設計的應用,他 也可以是 3D 動畫上表現與轉場,增加了畫面精緻度,成為往後光雕視覺特效的 製作與擴增實境的應用。 至今,動態影片包含了許多格式,網路上主流的影片格式不外乎有 AVI、WMV、 MOV、MP4、RM 等…,然而動態圖像設計,他就是影片,除了上敘的影片格式 之外,他能夠輸出成 GIF 格式,GIF 對於一般影片來說,其解析度低,檔案較大, GIF 實際上是一種壓縮格式,他有效的減少在網路的載入時間,並以 8 位元(256 色)色呈現真實色彩。動態圖像設計使用的是向量所繪製而成,在圖形上像素 (pixel)比例減少了許多,相對的在檔案空間上比較小。在畫面上,像素(pixel) 越大檔案越大,影片上的畫質的清晰度取決於像素彩色比例的多寡,像素色彩比 29.

(41) 例越多,畫面越清晰。影片解像度(Pixel Per Inch)又稱每英寸像素,又被稱為像素 密度,其數值直接反映了圖像質量。像素密度(Pixel Per Inch),為圖像列印或顯示 器在單位面積上像素數量的指數。一般用來計量電腦顯示器,電視機和手持電子 裝置螢幕的精細程度。而每英寸像素值越高,螢幕能顯示的圖像也越精細。所以 PPi 只會在螢幕所看到的尺寸與 dpi 使用於印刷單位不同,這也是螢幕畫面影像 與實際印刷品的差異。 電腦的出現也帶動了更多人投入藝術設計產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早期設計師 使用 Adobe Flash 製作,後期則由 Adobe After Effects 取代,然而新生代設計師與 藝術家們也開始大量使用電腦執行創作作品,透過電腦程式編寫出視覺作品也成 為一種新媒材創作,電腦逐漸了影響了設計藝術領域,也對於動態圖像設計的發 展產生了改變,除了應用在電影影片特效上,在網頁及行動裝置也被廣泛的應用, 除了 GIF 檔的應用,透過 SVG 程式編碼在網頁上的應用也能讓圖像變成動態, 程式的編寫圖形動態並非像素組成,而是確確實實的向量圖形。SVG 是一種基 於可延伸標記式程式語言,全名為可縮放向量圖形,用於二維向量圖形的圖形格 式(圖 25) ,向量圖檔易讀性高,並且是以程式碼修改和編輯,這一類的設計是 透過電腦去撰寫程式,成為近幾年電腦程式藝術領域。. 圖 25 SVG 可縮放向量圖形。(取自:wikimedia.org). 2.3.2 動態圖像設計應用於學習作品分析 現今多媒體發展越來越成熟,多所學校也將動畫學習融入課程,這樣的動態的 學習近年來越來越盛行,以圖像化的方式,讓學習更有趣味性與記憶點。藉由豐. 30.

(42) 富的擬真動畫媒體,可彌補傳統平面教學較難呈現的動態變化內容 (徐正和, 2002)。 (圖 26)為康軒教材國文課附錄影片,該影片利用動態圖像設計呈現,具 有清晰的畫面與流暢的動態,清楚了解課文中的詞彙含意,增加學習者對於圖像 的記憶度。(圖 27)為 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臺高雄大學王政弘愛設計!親手打 造個人創意商品之課程,JOE 是要你教膠我-紙膠帶設計教學,該課程影片介紹 如何設計紙膠帶之教學影片,學習者透過動態圖像設計了解設計紙膠帶流程,影 片清楚傳達該設計對於尺寸的設定與設計圖的出血等印前作業。. 圖 26 教學輔助影片:中國文字的構造。 (取自康軒教材,國文第二冊備課光碟附錄之影片). 圖 27 JOE 是要你教膠我-紙膠帶設計教學。(取自 ewant 育網開放教育平臺高雄大學王政弘愛設 計!親手打造個人創意商品課程 2016/02/24 ~ 2016/04/12)。. 此外,Rieber(1990)提出學生在牛頓定律學習上,使用動畫陳述較靜態視覺更為 有效 (蘇金豆, 2005)。動態圖像設計除了可以使用轉場讓畫面效果顯得有視覺感, 必須注意避免大量使用無助於教學的視覺符號,可能影響並分散學習效果,教學 者必須針對動態設計策劃有效的學習放式,透過簡單明瞭的圖像符號來學習。而.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ith learning interests as predictors, the increas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ere greater for third- graders and girls than for fourth-graders and boys; growth in learning

1990 年底羅東 SMART1 陣列結束後,為了解不同地質條件下之地動反應中 研院地球研究所隨即於花蓮地區設置了第二個強震儀陣列,即 SMART2 陣列 (Strong Motion Accelerograph Array

Comparing mouth area images of two different people might be deceptive because of different facial features such as the lips thickness, skin texture or teeth structure..

structure for motion: automatic recovery of camera motion and scene structure from two or more images.. It is a self calibration technique and called automatic camera tracking

The one we saw earlier (p. 305) models the stock price minus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anticipated dividends as following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 One can also model the stock

a Called the risk-neutral probability measure... 560 uses the money market account as numeraire... – It expresses the price of any asset relative to the money market account.. 299)

Motion 動畫的頭尾影格中只能有一個 Symbol 或是群組物件、文字物件;換 言之,任一動畫須獨佔一個圖層。.. Motion

The effects of radius of the pulse laser and ratio of delay times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A nondiemensional parameter B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