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教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學教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學教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信念

與實踐之個案研究

蘇禹銘

1

* 黃台珠

2 1高雄縣立興達國民小學 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摘 要

本 研 究 之 目 的 在 探 討 一 位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與 教 學 實 踐 的 情 境 脈 絡 , 及 對 學 童 的 學 習 成 效 的 影 響 。 經 由 訪 談 、 教 學 觀 察 記 錄 、 數 位 錄 影 記 錄 、 學 童 高 峰 會 議 等 方 法 , 收 集 有 關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與 實 踐 及 學 童 學 習 成 效 的 資 料 。 經 過 資 料 分 類 與 編 碼 , 再 分 析 歸 納 與 三 角 校 正 的 過 程 形 成 研 究 主 張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楊 老 師 ( 代 號 )認 為 要 有 效 發 展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以 擴 展 學 童 科 學 知 識 能 力,「 教 師 學 科 專 業 知 識 」、 「 激 勵 學 習 」 、 「 暢 通 的 回 饋 管 道 」 與 「 樂 趣 的 學 習 」 等 四 個 面 向 是 須 考 量 的 因 素 。 學 童 經 由 本 次 的 學 習 活 動 感 受 到 , 實 驗 與 觀 察 的 探 究 學 習 能 激 發 想 像 力 。 同 時 認 為 自 然 課 應 是 富 有 趣 味 性 、 安 全 、 多 鼓 勵 與 生 動 活 潑 的 。 關 鍵 詞 : 學 校 本 位 、 科 學 課 程

壹、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回 顧 當 前 課 程 改 革 或 教 學 的 相 關 研 究 , 發 現 大 部 分 都 停 留 在 由 研 究 者 設 計 發 展 課 程 , 再 由 教 學 者 實 踐 於 課 堂 上 , 因 此 課 程 改 革 效 力 所 見 僅 及 於 教 師 階 段(Keys & Bryan, 2001) , 無 法 徹 底 落 實 到 學 生 的 成 效 上 。 近 幾 年 來 課 程 發 展 與 教 學 一 直 是 科 學 教 育 所 關 注 的 重 點 , 研 究 者 認 為 科 學 教 師 投 入 課 程 研 究 , 對 科 學 課 程 設 計 發 展 實 具 有 相 當 課 程 改 革 的 實 質 貢 獻 作 用 。 Ogborn(2005)認 為 : 科 學 教 師 投 入 課 程 設 計 發 展 研 究 在 教 學 工 作 中 的 地 位 , 除 * 為本 文 通 訊 作者 了 可 做 深 刻 了 解 、 感 知 體 驗 與 深 化 教 學 主 題 知 識 之 外 , 還 可 獲 得 有 關 如 何 教 之 想 法 的 價 值 來 源 。 作 者 根 據 多 年 國 小 科 學 教 學 實 務 心 得 與 教 學 輔 導 經 驗 , 發 現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很 依 賴 教 科 書 , 教 學 以 教 科 書 為 為 主 , 教 內 容 很 少 擴 及 生 活 週 遭 的 資 源 , 其 次 因 家 長 重 視 成 績 , 教 師 投 入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與 教 學 之 發 展 的 信 念 思 考 就 相 對 減 少 。 科 學 教 師 學 科 教 學 專 業 素 養 與 提 昇 學 童 科 學 知 識 本 質 的 學 習 就 不 如 預 期 。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信 念 是 教 師 個 人 學 科 專 業 知 識 、 教 學 實 務 知 識 、 教 學 經 驗 的 累 積 , 當 面 對 教 學 或 課 程 設 計 發 展 時 , 教 師 會 依 其 累 積 信 念 意 識 配 合 教 學 情 境 做 適 當 的 決 定,Clark &

(2)

Peterson( 1986) 就 認 為 教 師 的 信 念 與 看 法 會 影 響 教 師 教 學 , 甚 至 影 響 學 生 學 習 。 因 此 研 究 者 認 為 : 為 落 實 探 究 教 學 以 啟 發 學 童 學 習 潛 能 與 適 應 學 童 個 別 差 異 , 主 張 落 實 動 態 的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 發 展 機 制 是 以 課 本 之 科 學 概 念 為 教 材 核 心 結 合 社 區 特 質 資 源 , 融 合 成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 為 瞭 解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脈 絡 與 教 學 實 踐 , 試 圖 從 教 師 課 程 信 念 、 教 學 實 踐 與 學 習 成 效 等 全 方 位 觀 點 , 探 討 適 合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發 展 的 動 態 機 制 , 提 供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發 展 與 教 學 實 踐 的 參 考 。 基 於 上 述 看 法 , 本 研 究 目 的 在 瞭 解 個 案 教 師 對 國 小 科 學 課 程 的 發 展 信 念 , 以 及 瞭 解 個 案 教 師 科 學 課 程 信 念 實 踐 對 學 童 學 習 成 效 的 影 響 , 提 供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發 展 的 參 考 。 根 據 研 究 目 的 本 研 究 的 待 答 問 題 為 :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為 何 ? 實 施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對 學 童 學 習 成 效 影 響 為 何 ?

貳、文獻與課程發展探討

國 小 發 展 校 本 科 學 課 程 主 要 是 提 供 一 個 探 究 的 支 持 環 境 , 讓 學 童 在 此 學 習 環 境 的 氛 圍 下 , 不 斷 的 與 生 活 周 遭 的 事 物 進 行 交 互 作 用 , 目 的 在 增 進 學 童 的 科 學 知 識 能 力。 近 代 課 程 理 論 學 家Doll(1993)從 人 類 本 質 是 開 放 的 生 命 系 統 的 觀 點 , 主 張 課 程 發 展 要 符 合 學 習 者 生 物 體 的 成 長 特 質 ,才 能 獲 得 學 習 效 果 。Doll 認 為 這 種基 於 生 物 成 長 特 質 的 課 程 規 劃 像 生 活 一 樣 , 永 遠 處 於 轉 化 與 過 程 之 中 , 學 習 過 程 中 學 童 不 斷 的 與 學 習 情 境 進 行 交 互 作 用 來 擴 展 學 習 領 域 ,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可 滿 足 這 方 面 的 需 求 。 因 此 , 本 研 究 以 自 然 課 程 為 主 結 合 地 方 資 源 特 性 與 學 童 獨 特 的 背 景 與 需 求 , 引 用 生 命 系 統 觀 的 論 點 做 為 發 展 國 小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理 論 依 據 , 除 了 強 調 目 前 課 程 的 必 要 性 外 , 更 在 激 勵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投 入 校 本 課 程 的 發 展 與 研 究 , 以 享 受 其 中 的 樂 趣 。 以 下 分 別 就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意 涵 、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與 課 程 設 計 , 以 作 為 本 研 究 之 理 論 探 討 。

一 、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之 意 涵

與信念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意 涵 , 國 內 外 學 者 多 提 出 許 多 獨 特 的 研 究 結 果 供 後 學 參 考 。 研 究 者 就 研 究 特 性 與 課 程 發 展 的 適 切 性 , 認 為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是 : 以 學 校 教 育 理 念 及 學 童 的 需 求 為 核 心 , 以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為 主 體 , 學 校 的 情 境 及 特 殊 資 源 為 基 礎 , 配 合 學 校 課 程 進 行 規 劃 、 設 計 、 實 施 與 評 鑑 所 發 展 的 課 程( 高 新 建,2000)。課 程 強 調 學 童 與 情 境 互 動 的 感 受 , 課 程 資 源 以 讓 學 童 親 身 體 驗 得 到 為 主 。 本 研 究 以 二 仁 溪 潰 堤 導 致 學 校 與 社 區 淹 水 的 經 歷 , 融 入 為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之 校 本 課 程 , 將 校 本 課 程 擴 充 , 延 伸 探 討 上 游 的 月 世 界 泥 岩 地 形 景 觀 , 使 課 程 成 為 動 態 的 學 習 通 道 ( curriculum currere), 也 是 一 種 既 有 生 活 經 驗 的 詮 釋 ( interpretation of lived experience) Schubert(1986)。 從 知 識 建 構 的 觀 點 Lonergan ( 1993 ) 認 為 人 類 的 認 知 是 經 由 經 驗 、 理 解 與 判 斷

(3)

的 步 驟 完 成 , Rossoe( 2004) 認 為 經 驗 、 理 解 與 判 斷 的 歷 程 是 相 互 回 饋 的 機 制 。 Piaget( 1971b) 在 認 知 心 理 學 理 論 中 , 引 用 生 物 調 適 ( adaptation) 的 機 制 , 指 出 認 知 活 動 視 同 生 物 有 機 體 與 環 境 交 互 作 用 , 所 以 人 類 認 知 活 動 是 認 知 主 體 與 真 實 世 界 的 交 互 作 用 的 不 斷 累 積 的 過 程 。 生 命 系 統 ( Living Systems) 是 一 種 複 雜 、 調 適 、 開 放 、 負 回 饋 系 統 ( negentropic systems) 的 型 態 , 是 藉 由 與 環 境 的 交 互 作 用 而 產 生 (Miller, 1978)。 本 研 究 以 生 命 系 統 觀 做 為 校 本 課 程 理 論 支 柱 , 主 要 著 眼 於 社 區 資 源 可 提 供 學 童 多 元 的 學 習 情 境 , 活 動 歷 程 是 學 童 不 斷 與 學 校 周 遭 學 習 情 境 進 行 相 互 作 用 , 達 成 擴 展 學 習 領 域 目 的 。 教 學 信 念 是 一 種 教 學 行 動 的 意 向 , 包 括 一 連 串 的 理 性 思 維 與 抉 擇 , 因 此 是 教 師 對 學 習 與 教 學 的 觀 點 或 方 法(Hancock & Gallard, 2004),同 時 教 師 的教 學 知 識 要透 過 教 學 信 念 才 能 落 實 在 教 學 實 務 上 ( 王 靜 如,2003)。Clark 和 Peterson(1986)就 認 為 教 師 的 信 念 與 看 法 會 影 響 教 師 教 學 , 甚 至 影 響 學 生 學 習 ; 佘 曉 清 (1999) 針對 生 物 教 師 的 教 學 信 念 、 教 學 、 與 師 生 互 動 之 個 案 研 究 指 出 , 教 師 教 學 信 念 深 刻 表 現 在 教 師 教 學 以 及 其 與 學 生 的 互 動 上 。 綜 合 上 述 , 科 學 教 師 為 課 程 決 策 的 核 心 ,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效 為 課 程 的 目 的 , 同 時 也 反 應 教 學 資 源 與 外 在 環 境 的 影 響 與 科 學 教 師 的 價 值 導 向 ( 甄 曉 蘭 ,2002), 因此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應 強 調 實 際 教 學 情 境 中 教 師 、 學 童 、 學 習 資 源 與 環 境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 甄 曉 蘭 、 鍾 靜 ,2002)。

二、學校本位科學課程設計架構

國 小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的 設 計 應 從 動 態 的 觀 點 看 待 , 認 為 課 程 是 一 種 動 態 與 不 斷 轉 化 的 學 習 過 程 , 這 個 過 程 可 視 為 一 種 不 斷 的 成 長 動 態 循 環 機 制 。 有 了 這 理 念 之 後 要 考 慮 : 要 如 何 去 教 ? 課 程 與 教 材 的 編 製 ? 的 問 題( 陳 文 典,2003)。本 研 究發 展 校 本 科 學 課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是 使 課 程 成 為 一 種 轉 變 性 與 學 習 的 過 程 , 過 程 中 從 論 述 與 對 話 中 產 生 相 互 作 用 , 目 的 培 養 學 童 會 利 用 科 學 的 步 驟 , 從 事 生 命 中 重 要 決 策 與 細 心 推 理 去 探 究 問 題(Koch, 2002),真 正 讓 所 學 的 科 學 知 識 , 能 在 認 知 歷 程 中 轉 化 為 富 有 生 命 意 義 的 行 動 力 。 為 研 究 需 要 , 本 研 究 以「 月 世 界 泥 岩 惡 地 景 觀 模 組 教 學 」 進 行 個 案 教 師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之 實 徵 研 究 。 模 組 教 學 設 計 是 以 學 生 為 主 體 的 課 程 教 學 設 計 , 在 教 學 現 場 中 師 生 可 依 實 際 互 動 情 形 做 彈 性 調 整 , 考 驗 著 教 師 的 專 業 知 能 與 專 業 自 信 , 而 實 踐 程 度 取 決 於 教 師 信 念 與 價 值 觀 。 課 程 發 展 的 鷹 架 如 圖 1。 首 先 將 學 科 內 容 知 識 中 的 核 心 概 念 、 技 術 及 社 會 結 合 成 課 程 的 核 心 概 念 或 議 題 , 其 次 是 精 緻 化 教 學 模 組 步 驟 是 : 社 區 特 有 資 源( 或 議 程 )調 查、教 學 準 備( 探 索 )、最 後 完 成 教 學 模 組 設 計 。 本 研 究 月 世 界 泥 岩 惡 地 景 觀 教 學 模 組 是 以 學 生 為 主 體 的 教 學 設 計 , 在 開 放 、 互 動 的 情 境 中 進 行 多 元 、 適 性 與 多 樣 性 的 學 習 活 動。提 供 學 童 主 動 參 與、動 手 體 驗、 小 組 聯 誼 會 和 寫 報 告 的 機 會 , 符 合 生 命 系 統 觀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模 式 。

(4)

參、研究設計與方法過程

茲 將 研 究 對 象、研 究 方 法、課 程 設 計、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方 法 分 述 如 下 :

一、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對 象 包 括 : 個 案 楊 老 師 ( 代 號 ) 及 其 擔 任 教 學 的 其 中 一 個 班 級 。 個 案 教 師 已 進 修 完 成 師 院 自 然 科 學 研 究 所 學 業 , 二 十 年 的 教 學 資 歷 , 專 長 在 生 態 與 環 境 教 材 的 設 計 。 楊 老 師 與 研 究 者 在 同 校 服 務 , 也 是 研 究 者 負 責 之 南 部 某 縣 國 教 輔 導 團 自 然 科 學 領 域 輔 導 教 師 。 研 究 者 在 團 隊 反 思 成 長 研 習 中 研 究 者 從 個 體 的 成 長 機 制 提 出 : 國 小 科 學 教 學 應 以 「 動 態 學 習 」 取 代 靜 態 的 教 學 型 態 。 楊 老 師 極 力 主 張 科 學 教 師 要 對 教 材 進 行 體 驗 學 習 與 傾 聽 、 接 納 學 生 的 回 饋 , 才 能 做 到 反 省 教 學 與 延 伸 教 學 。 由 於 學 校 連 續 幾 年 因 二 仁 溪 潰 堤 造 成 淹 水 之 苦 , 研 究 者 與 楊 老 師 商 討 後 將 二 仁 溪 校 本 課 程,延 伸 至「 月 世 界 惡 地 景 觀 」 的 戶 外 教 學 課 程 , 並 請 楊 老 師 擔 任 個 案 教 師 進 行 個 案 研 究 的 準 備 。 研 究 者 除 了 參 與 課 程 設 計 外 , 不 干 涉 教 學 。 個 案 學 生 因 研 究 需 要 , 經 研 究 前 的 教 室 觀 察 選 出 教 學 活 動 中 互 動 較 積 極 主 動 的 小 組 為 個 案 學 生 。

二、研究方法

本 研 究 詮 釋 性 研 究 法 , 深 入 探 討 個 案 教 師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對 教 學 實 踐 與 學 童 學 習 成 效 影 響 。 以 下 分 別 就 研 究 流 程 、 課 程 設 計 、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 最 後 說 明 研 究 信 賴 度 。 (一 ) 研 究 流 程 : 首 先 進 行 個 案 教 師 國 科 學 課 程 訪 談 , 針 對 目 前 課 程 的 看 法 與 教 學 反 思 , 再 與 相 關 文 獻 探 討 形 成 研 究 問 題 , 即 教 師 科 學 教 師 課 程 信 念 與 教 學 實 踐 , 後 根 據 研 究 問 題 做 初 步 的 教 室 觀 察 重 新 界 定 問 題 , 進 而 進 行 廣 泛 的 課 程 信 念 訪 談 與 觀 察 , 最 後 形 成 個 案 教 師 之 學 校 本 位 信 念 發 展 的 情 境 脈 絡 、 教 學 實 踐 與 學 童 學 習 成 效 影 響 的 主 題 。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學 校 本 位 課 教 學 模 組 : 科 學 概 念 ( 流 水 搬 運 ) 水 災 與 校 園 環 境 (資 源 或 議 題 ) 模 組 課 程 設 計 ( 校 本 課 程 ) 水 災 原 因 及 泥 漿 的 來 源 (探 索 ) 圖 1、 月 世界 與 二 仁 溪學 校 本 位 課教 學 模 組 發展 架 構 ( 修改 自 陳 文 典, 2001)

(5)

(二 ) 課 程 設 計 : 本 研 究 教 學 課 程 是 引 用 本 校 參 與 教 育 部 環 境 教 育 計 畫 所 設 計 之:「 月 世 界 泥 岩 惡 地 形 景 觀 教 學 模 組 」( 教 育 部,2003)之 校 本 課 程 為 主 , 研 究 教 學 主 題 以 「 月 世 界 泥 岩 惡 地 景 觀 與 二 仁 溪 」 等 兩 個 次 子 題 為 教 材 。 為 符 應 生 命 系 統 觀 的 課 程 理 念 ,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為 達 成 互 動 、 開 放 、 多 元 與 相 互 作 用 的 目 標 , 增 加 「 青 少 年 高 峰 會 議 」 議 題 教 學 及「 泥 岩 惡 地 景 觀 戶 外 體 驗 教 學 」 計 十 二 節,教 學 流 程 如 表1 說 明,共 分為: 社 區 經 驗 、 探 究 、 諮 詢 、 共 識 與 轉 化 等 五 個 階 段 。 (三 )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1、 收 集 的 資 料 (1)、 教師 訪 談 : 由 於 在 本 研 究 之 前 以 對 個 案 教 師 教 學 好 奇 , 在 徵 詢 老 師 同 意 後 進 行 參 觀 教 學 , 記 錄 個 案 教 學 行 為 , 再 請 個 教 師 案 將 教 學 行 為 做 說 明 確 認 後 , 將 教 學 表 徵 記 錄 製 作 成 卡 片 , 並 請 個 案 教 師 依 個 人 的 理 念 加 以 修 正 、 補 充 , 形 成 教 學 行 為 要 素 , 然 後 分 類 再 由 研 究 者 與 個 案 進 行 對 話 晤 談 命 名 , 建 構 出 個 案 教 師 的 課 程 構 念 , 再 將 要 素(element)與 構念(construct)進 行 Kelly 方 格 技 術 因 素 分 析 。 (2)、 學童 訪 談 : 學 童 訪 談 內 容 主 要 是 獲 取 學 童 對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的 學 習 感 受 , 以 半 結 構 式 訪 談 為 主 。 訪 談 架 構 參 考 自 黃 俊 儒 社 會 性 科 學 議 題 的 訪 談 架 構 修 改(2008)共 分 為 : 概 念 探 索 、 概 念 建 構 、 確 認 學 習 心 得 與 概 念 發 展 、 確 認 對 國 小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學 習 感 受 等 四 個 步 驟(如 表 二 )。 表 一 、「SLMPQ」 之 二 因子 變 異 數 分析 摘 要 表 教學流程階段 學習內容 教學地點及節數 資料收集 教學流程階段 社區經驗 學校淹水的實景經驗教學 (數位) 教室1 節 教學行為表徵 社區經驗 探究 淹水帶來學校操場表土的 變化,這些客土那裡來 的?特性?環境議題? 操場(1 節)、月世 界風景區(6 節) 教學行為表徵與 學童感受 探究 諮詢 戶外實景教學(概念探索 與介紹)。 與探究合計 (6 節) 教學行為表徵與 學童感受 諮詢 共識 概念分享與釐清(共同訂 正)。 月世界(1 節) 學童學習成效 共識 轉化 高峰會議及聯誼會(由研 究者主持) 教室(3 節) 學童學習成效 轉化 * * * P<.001

(6)

表 二 、 學 童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校 本 課 程 的 學 習 感 受 訪 談 架 構 步 驟 訪 談 問 題 (1) 概 念 探 索 探 討 流 水 搬 運 與 二 仁 溪 水 災 造 成 學 校 環 境 改 變 的 關 係 。 (2) 概 念 建 構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環 境 保 護 提 出 初 步 看 法 與 共 識 。 (3) 確 認 學 習 心 得 與 概 念 發 展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教 學 活 動 您 認 為 特 色 的 是 什 麼 ? 它 與 其 他 自 然 科 老 師 教 學 所 重 視 的 有 什 麼 不 同 ? (4) 確 認 對 課 程 與 教 學 的 學 習 感 受 內 部 覺 知 您 對 楊 老 師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學 習 感 受 最 深 的 是 什 麼 ? 外 部 覺 知 您 對 楊 老 師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與 其 他 自 然 課 的 教 學 比 較 有 那 些 看 法 ? 後 設 層 次 覺 知 因 此 您 對 國 小 科 學 教 學 活 動 的 感 受 。 您 認 為 要 更 引 起 學 習 興 趣 是 什 麼 ? 2、 資 料 分 析 (1)、楊 老 師 學 校本 位 課 程 發展 信 念 與 實踐 分 析 : 本 研 究 引 用 Kelly 方 格 技 術 ( Kelly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s) 主 要 用在 探 究 教 師 的 教 學 信 念 與 教 學 實 務 的 決 定 。 首 先 透 過 參 觀 教 學 記 錄 教 師 教 學 行 為 表 徵 , 經 訪 談 請 教 師 將 教 學 行 為 表 徵 做 說 明 修 正 , 將 這 些 字 句 製 作 成 卡 片 即 為 本 方 法 之 要 素 。 然 後 請 個 教 師 依 自 己 觀 點 進 行 分 組 , 再 由 研 究 者 與 教 師 進 行 對 話 並 請 教 師 說 出 分 組 依 據 、 命 名 並 說 明 分 組 背 後 意 義 , 研 究 者 記 錄 關 鍵 語 詞 , 請 教 師 確 認 後 這 些 語 辭 就 是 構 念,再 將 要 素(element)與 構念 (construct) 完 成 教 師 課 程 發 展 認 知 矩 陣 後 , 再 請 教 師 完 成 兩 者 相 關 係 數 (1 表示 不 相 關、2 表 示 不確 定 相 關、3 表 示 明 顯 相 關 ),然 後 進 行Kelly 方 格 技術 因 素 分 析(溫 家 男 ,2002)。 (2)、 教師 學 校 本位 課 程 信 念實 踐 分 析 : 教 學 實 踐 分 析 主 要 從 論 證 觀 點 探 討 學 童 的 學 習 感 受,工 具 引 用 Paglieri(2006) 對 Toulmin’s(1958&2003)論 證 架構 的 主 張 , 認 為 Toulmin’s 的 論 證 架構 具 有 另 外 一 層 意 義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of Toulmin's model),即 整 個 架 構 是 一 個 完 整 的 組 織 與 具 層 次 的 論 證 。Paglieri( 2006) 以 後 設 概 念 (meta-cognitive concept) 來 詮 釋 Toulmin’s 的論 證 模 式, 雖 然 論 證的 論 述 是 隱 藏 式 的 , 但 蘊 含 有 後 設 的 意 涵 , 不 但 具 有 邏 輯 性 的 論 證 與 有 說 服 力 , 亦 可 清 楚 的 看 出 來 自 師 、 生 互 動 所 建 立 的 支 持 的 論 點,或 另 有 不 同 之 後 設 語 意 的 陳 述( 虛 線 表 示 ) 來 修 飾 所 支 持 的 理 由 , 而 不 是 直 線 的 推 論 。 從 資 料 推 論 到 主 張 的 陳 述 , 與 理 由 間 所 呈 現 的 相 互 交 流 ( mutual interaction) 關 係 ( 如 圖 2)。 本 研 究 論 證 因 素 資 料 來 自 表 二 : 學 童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學 校 本 課 程 的 學 習 感 受 訪 談 陳 述 。

(7)

(四 ) 研 究 信 賴 度 : 為 了 提 昇 研 究 的 信 、 效 度 , 將 初 步 分 析 資 料 交 教 師 對 內 容 做 成 員 檢 核(member check)進行 檢 討修 正,了 解是 否 曲 解 個案 教 師 之 意 旨 , 同 時 做 為 研 究 者 反 思 與 觀 察 、 訪 談 的 品 質 考 驗 , 並 將 個 案 教 師 之 課 程 信 念 、 教 學 實 踐 與 學 習 成 效 , 做 回 饋 循 環 檢 視 校 正 , 再 以 三 角 校 正 法 (triangulation)將多 元 化 資料 交 叉 檢 驗以 強 化 資 料 的 真 實 性 。 另 外 撰 寫 研 究 報 告 時 , 詳 實 描 述 教 學 情 境 、 個 案 教 師 背 景 , 及 研 究 者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的 角 色 Guba 和 Linclon(1989)。

肆、研究結果分析

本 研 究 目 的 在 瞭 解 個 案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的 面 向 與 實 踐 過 程 , 據 此 為 說 明 研 究 結 果 內 容 分 析 如 下 :

一 、 個 案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發

展信念面向

教 師 學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因 素 分 析 結 果 如 附 錄 一 的 四 個 群 組 。 根 據 分 析 結 果 進 行 訪 談 , 楊 老 師 對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的 課 程 信 念 包 括 有 : 教 師 學 科 專 業 知 識 、 激 勵 學 生 學 習 、 暢 通 回 饋 的 管 道 及 樂 趣 的 學 習 等 。 經 實 際 觀 察 再 與 教 師 訪 談 , 歸 納 出 個 案 教 師 主 要 的 四 個 教 學 信 念 的 後 設 意 涵 : 如 表 三 。 根 據 後 設 意 涵 與 觀 察 記 錄 作 三 角 校 正 結 果 分 述 如 下 : (1)、激 勵 學 童 學 習:教 學 要 讓 學 生 感 受 得 到 。 (S):「 看 法 會 被 老 師 接受 , 有 被 尊重 的 感 覺 , 且 很 有 成 就 感 」 (20070214ITV 教 學 後 )。 (2)、暢 通 的 回 饋 管 道:課 程 要 配 合 學 生 的 能 力 擴 充 與 延 伸 閱 讀 。 「 評 量 與 反 省 是 學 生 回 饋 的 管 道 , 要 透 過 思 考 , 尤 其 真 實 性 的 評 量 必 須 重 視 學 習 過 程 的 一 種 系 統 的 思 維 」 (20070214ITV 教 學 後 )。 (3) 、 樂 趣 的 學 習 : 樂 趣 的 學 習 之 要 素 包 括 : 體 驗 學 習 與 流 暢 的 教 學 。 科 學 教 學 活 動 要 讓 學 生 看 得 到 、 摸 得 到 實 際 的 東 西 , 讓 學 生 看 得 到 、 摸 得 到 學 習 才 有 興 趣 與 感 受 , 教 學 才 很 流 暢 (20070214ITV 教 學 後 ) 資 料 ( 具 含 蓄 性 語 意 ) 主 張 理 由( 學 生 ) 支 持( 教 師 ) 圖2、 Paglieri( 2006) 的 TAP 論 證 架 構 圖

(8)

表 三 、 楊 老 師 在 「 泥 岩 惡 地 形 景 觀 」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後 設 意 涵 分 析

二 、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與 實 踐 對 學

童學習影響

由 上 述 個 案 教 師 對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分 析 得 知 :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之 設 計 發 展 所 考 量 的 教 學 信 念 , 除 了 教 師 學 科 專 業 知 識 、 評 量 與 教 學 反 省 以 外 , 課 程 實 踐 方 法 主 張 以 激 勵 學 生 學 習 及 提 供 暢 通 的 回 饋 管 道 與 樂 趣 的 學 習 等 策 略 為 主 , 研 究 者 提 出 :「 楊 老 師 的 自 然 科 教 學 是 充 滿 好 奇 、 樂 趣 與 注 重 學 生 回 饋 為 主 的 學 習 活 動 嗎 ? 」 的 論 證 架 構 , 提 供 與 學 童 進 行 分 析 探 討 。 圖 3 論 證 : 學 童感 受 到 楊 老師 教 學 是 充 滿 好 奇 、 樂 趣 與 注 重 學 生 回 饋 為 主 的 學 習 的 原 因 是 楊 老 師 教 學 可 體 驗 出 新 的 知 識 、 經 過 驗 證 學 到 課 外 的 東 西 、 上 課 的 資 料 到 聯 結 網 上 , 可 在 網 路 上 學 習 , 提 升 教 學 效 果 、 老 師 對 課 程 的 了 解 、 老 師 發 問 方 式 、 訪 問 方 式 引 起 興 趣 、 滿 足 好 奇 心 , 也 可 直 接 問 問 題 , 激 發 無 限 的 想 像 力 等 。 其 背 後 支 持 的 理 論 隱 含 後 設 語 意:「 科 學 知 識 的 建 構 來 自 實 驗 觀 察 與 現 場 的 真 實 學 習 , 而 老 師 需 事 先 對 課 程 體 驗、了 解 與 準 備 」, 才 能 使 課 程 充 滿 趣 味 性 。 這 是 楊 老 師 教 學 因 素 構 念 教 師 課 程 信 念 教 師 專 業 知 識 統 整 性 知 識 教 學 信 仰 與 目 標 的 達 成 第 一 群 組 教 學 檔 案 教 師 專 業 知 識 : 認 為 教 師 本 身 專 業 成 長 會 影 響 學 生 學 習,教 師 對 教 材 的 原 理 原 則 清 楚,學 生 就 跟 著 瞭 解 其 中 原 理 原 則,也 很 快 瞭 解 老 師 的 專 業 能 力 。 引 發 學 習 動 機 激 勵 學 生 學 習 第 二 群 組 家 長 的 參 與 激 勵 學 習 : 考 量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 , 教 學 設 計 要 讓 學 生 覺 得 有 吸 引 力 、 感 到 新 奇 , 更 重 要 的 能 打 動 學 生 的 心 。 獎 勵 及 鼓 勵 家 長 參 與 學 習 是 引 發 學 習 動 機 的 策 略 。 與 課 本 教 材 的 連 接 教 學 理 念 學 生 發 表 意 見 第 三 群 組 發 問 暢 通 的 回 饋 管 道 : 教 師 發 展 課 程 時 要 配 合 學 生 的 能 力 提 供 回 饋 管 道,導 入 的 主 題 也 要 以 課 本 原 有 的 知 識 為 基 礎 去 連 接 擴 充 與 延 伸 閱 讀 , 認 為 這 是 教 師 的 信 念 。 體 驗 學 習 流 暢 的 教 學 第 四 群 組 對 環 境 的 覺 知 樂 趣 的 學 習 : 科 學 教 學 活 動 要 讓 學 生 看 得 到、摸 得 到 實 際 的 東 西,縱 使 無 法 親 臨 現 場 也 要 有 替 代 的 媒 體;讓 學 生 看 得 到、摸 得 到 才 有 興 趣 與 感 受 。

(9)

活 動 中 學 童 感 受 到 生 動 有 趣 的 科 學 教 學 的 不 僅 要 滿 足 好 奇 心 、 且 要 提 供 直 接 問 問 題 的 回 饋 管 道 , 才 能 提 升 教 學 效 果 , 激 發 無 限 的 想 像 力 , 這 些 後 設 信 念 啟 動 學 童 對 楊 老 師 教 學 的 認 同 。 同 時 從 的 後 設 語 意 顯 現 , 教 師 必 需 了 解 教 材 與 據 有 獨 特 的 教 學 經 驗 , 才 能 吸 引 學 童 學 習 的 興 趣 。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 研 究 探 討 科 學 教 師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信念,分析顯示:科學教師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信念具有四個面向:「學科專業知識」、 「激勵學習」、「暢通的回饋管道」、「樂趣的 學習」等。老師認為學科專業知識是校本課 程發展的核心信念,認為學科專業知識是老 師的:延伸課程的設計能力、體驗學習與知 識的統整、課程聯結能力,也就是學科知識 能力與教材選擇分析能力。激勵學習是課程 設計與教學要讓學童感到新奇,更重要的能 打 動 學 生 的 心 主 動 參 與 探 究 。 回 饋 管 道 包 括:引起動機的發問技巧、評量與課程銜接 的反省、評量與延伸閱讀的補救教學設計、 創意實驗的分享等。樂趣的學習是要讓學童 看得到、摸得到的學習,校本課程融入地方 特有資源,提供豐富的學習內涵,學童透過 多元管道的相互作用,使科學知識作新陳代 謝的成長。 老 師 需 事 先 對 課 程 體 驗 了 解 與 準 備 使 課 程 充 滿 趣 味 性,且 透 過 部 落 格 做 延 伸 閱 讀 資 料 與 互 動 。 1. 趣 味 性、好 奇、玩 笑 延 伸 到 課 外 內 容 。 2. 常 做 實 驗,課 前 明 確 交 代 準 備 實 驗 器 材 、 鼓 勵 學 生 。 3. 老 師 的 經 驗 與 對 課 程 的 了 解 。 4. 看 法 要 經 過 驗 證,且 要 實 際 的 做 實 驗 。 5. 建 置 部 落 格 及 電 子 報,可 延 伸 學 習 。 6. 安 排 貴 賓 座 有 榮 譽 感 1. 可 體驗 出 新 的 知識 。 2. 要 經過 驗 證 學 到課 外 的 東 西。 3. 上 課的 資 料 到 聯結 網 上,可在 網 路 上 學 習 , 提 升 教 學 效 果 。 4. 老 師對 課 程 的 了解、老 師 發問 方 式 、 訪 問 方 式 引 起 興 趣 。 5. 戶 外自 然 觀 察 我覺 得 很 有,不 僅 可 滿 足 好 奇 心 , 也 可 直 接 問 問 題 , 激 發 無 限 的 想 像 力 。 1. 自 然 課 不 要 背 結 論 因 為 科 學 知 識 來 自 實 驗 觀 察 。 2. 老 師應 該 對 教 材的 了 解 。 3. 感 覺老 師 有 特 別的 教 學 經 驗,是 以 前 自 然 老 師 所 沒 有 的 。 楊 老 師 的 科 學 教 學 活 動 充 滿 好 奇 與 樂 趣 。 資 料 主 張 圖 3、 學 童對 楊 老 師 教學 之 學 習 感受 的 論 證 架構

(10)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對 學 童 的 科 學 能 力 表 現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除 了 實 驗 觀 察 、 激 發 想 像 力 與 提 出 具 體 保 護 自 然 資 源 策 略 外 , 學 童 關 注 的 是 教 學 活 動 是 否 具 趣 味 性 與 安 全 性;教 學 過 程 是 否 多 予 鼓 勵 讓 他 們 有 被 尊 重 的 感 覺;探 究 活 動 是 否 生 動 活 潑 , 激 勵 學 童 從 疑 惑 中 發 現 科 學 知 識 的 本 質 。 透 過 高 峰 會 議 , 學 童 對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科 學 議 題 能 設 身 處 地 關 心 當 地 人 的 民 生 問 題 的 角 度 來 提 出 社 會 性 科 學 議 題 , 結 果 顯 示 : 將 課 本 的 科 學 概 念 與 社 區 特 有 資 源 結 合 發 展 成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 確 實 能 讓 國 小 學 童 及 早 將 科 學 學 習 的 觸 角 伸 入 生 活 周 遭 的 科 學 素 材 或 議 題 。 而 提 供 較 系 統 化 的 探 究 學 習 環 境,透 過 同 儕 或 師、生 的 共 伴 學 習, 將 結 構 不 完 整 或 不 同 層 次 知 識 領 域 整 合 , 建 構 成 自 己 的 概 念 架 構 , 勢 必 有 效 的 提 昇 學 童 科 學 知 識 能 力 , 與 助 益 培 養 學 童 正 確 科 學 態 度 與 價 值 觀 。

二、建議

從 研 究 結 果 分 析 得 知 , 學 童 認 為 科 學 教 師 必 需 了 解 教 材 , 與 據 有 獨 特 的 教 學 經 驗 才 能 吸 引 學 童 學 習 的 興 趣 , 並 認 為 科 學 知 識 來 自 實 驗 觀 察 與 現 場 的 真 實 學 習 。 老 師 需 事 先 對 課 程 體 驗 、 了 解 與 準 備 才 能 使 課 程 充 滿 趣 味 性 。 根 據 這 些 結 論 顯 示 出 兩 項 值 得 關 注 的 意 義 , 即 : 科 學 教 師 學 科 教 學 專 業 知 識 的 重 要 , 與 沒 有 足 夠 學 科 教 學 專 業 知 識 , 就 無 法 設 計 發 展 科 學 課 程 , 學 童 的 學 習 也 感 到 無 趣 。 研 究 中 , 個 案 教 師 認 為 教 師 專 業 知 識 是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的 核 心 信 念 , 與 學 童 對 國 小 科 學 教 學 的 感 受 一 致 , 可 見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的 專 業 知 識 影 響 科 學 課 程 的 發 展 與 教 學,因 此 建 議 國 小 科 學 教 師 要 將 學 科 領 域 視 為 具 有 專 業 屬 性 的 學 科 , 教 師 要 隨 時 精 進 學 科 專 業 素 養 , 同 時 課 前 要 進 行 體 驗 教 材 , 才 能 勝 任 教 學 。 其 次 也 期 盼 我 們 的 科 學 師 資 的 培 育 與 在 職 教 育 要 分 流 進 行 。 由 於 當 前 學 校 教 育 生 態 , 教 師 與 家 長 對 課 程 觀 點 大 部 分 停 留 在 以 教 科 書 為 主 的 教 學 , 對 國 小 學 童 擴 展 科 學 知 識 領 域 的 學 習 勢 必 稍 嫌 不 足,因 此 建 議科 學 教 師 整合 地 方 特 有 資 源 , 配 合 課 本 之 科 學 概 念 發 展 富 地 方 特 色 之 校 本 課 程 , 以 動 態 課 程 來 取 代 靜 態 課 程 。 從 學 童 知 識 建 構 的 機 制 面 向 考 量 , 發 展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 將 課 程 延 伸 到 社 區 特 殊 教 學 資 源 , 提 供 多 元 、 互 動 與 相 互 作 用 的 適 性 課 程 , 讓 學 童 從 學 習 參 與 中 建 構 系 統 性 的 科 學 知 識 概 念 ,以彌 補 現 行 課 程 的 不 足 。

參考文獻

王 靜 如 (2003)。科 學 本 質 的 理 論、教 學 知 識 與 課 程 設 計 。 論 文 發 表 於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研 討 會 。 台 北 :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 方 吉 正(1998)。教 師 信 念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整 合 - 六 種 研 究 取 向 。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20,36- 44。 佘 曉 清(1999)。生 物 教 師 的教 學 信 念、教 學 、 與 師 生 互 動 之 個 案 研 究 。 科 學 教 育 學 刊 ,7 (1),35-47。 高 新 建(2000)。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的 意 涵 與 實 施 。 論 文 發 表 於 2000 年學 校 本 位 課 發 展 工 作 坊 。 中 華 民 國 教 材 研 究 發 展 學 會 。

(11)

教 育 部 (2003)。 國 民 中 小 學 課 程 綱 要 。 台 北 : 教 育 部 。 教 育 部(2003)。月 世 界 泥 岩 惡 地 生 態 景 觀 之 旅,環 境 教 育 系 列 ,91 年 計畫 。 屏 東 :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 陳 文 典 (2003)。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學 習 領 域 教 學 與 其 教 材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物 理 系 , 台 北 市 。 黃 俊 儒(2008)。學 生 及 專 家 對 於 科 學 新 聞 文 本 之 理 解 差 異 。 科 學 教 育 學 刊 , 16 (1),105-124。 溫 家 男 (2002)。 高 中 生 物 科 資 深 與 實 習 教 師 發 問 策 略 之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高 雄 。 甄 曉 蘭 和 鍾 靜(2002)。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發 展 相 關 問 題 及 其 相 應 措 施 之 研 究 。 師 大 學 報 : 教 育 類 ,47(1),1-16。 甄 曉 蘭(2002)。 中 小 學 課 程 改 革 與 教 學 革 新 。 臺 北 : 高 等 教 育 。

Clark, C. M., & Peterson, P. L. (1986). Teacher thought process. In M.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Y :

Macmillan.

Guba, E. G.& Lincoln,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London : Sage.

Hodson, D. (2003). The time for action: Science education for an alternative fu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5(6), 645-670.

Hancock, E. S., & Gallard, A. J., (2004).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belief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 The influence of K-12 field experiences.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15, 281-291.

Keys, C W., & Bryan, L. A. (2001). Co-construction inquiry-based science with teachers: Essential research for lasting reform.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8(6), 631-645.

Koch, J. (2002). Science Stories-A Science Method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New York Second Edition.

Langer, E. (1993). A Mindful Education.

Education Psychologist, 28(1),

43-50.

Lonergan, B.( 1993) .Topics in Education Collected Work of Bernard Lonergan, Volume 10, Unuversity of Toronto Press,Toronto.

MecNeil, J. (1995). Curriculum : The

teacher’s initiative 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Merrill.

Ogborn, J. (2005). 40Year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 Boersma et al (eds.), Research and the Qual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57-65.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Miller, J .G. (1978). Living systems. New York: McGraw-Hill.

Paglieri, F. (2006). Coding between the

lines: On the implicit structure of arguments and its import for science education. Working paper,

ISTC-CNR Roma/University of Siena Italy. htpp://www.media.unisi. it/cirg/fp/argsciedu.pdf

Piaget, J.( 1971b).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D. Coltman, Trans.). New York:Viking Press.

Roscoe, K. (2004). Lonergan’s Theory of cognition, construc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 Education, 13, 541-551.

Thomas, R., & Lien, L. (2005). Alternative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Implication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aiwa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2), 171-203.

Schubert, W. H. (1986). Curriculum :

Perspective, Paradigm, an Possibilit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roeder, B. (2005). Currere: Reconceptualizing curriculum. Retrieved April 20, 2005, from

http://currerepaper.blogspot.com/. 投 稿 日 期 : 98 年 06 月 25 日

(12)

A Case Study on Science Teachers’ Belief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t Elementary Schools

Yu-Ming Su1 Tai-Chu Huang 2

1 Kaohsiung County Hsin-Sd Elementary School

2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One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science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is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ontext and his teaching on pupils’ learning effect. Data of the science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his teaching on pupils’ learning effect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each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 video-taping and students’ summit. Dialectic framework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yielded from the colle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way to practic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ffectively is to broaden students’ science knowledge,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motivated learning, fluent feedback channel and fun learning. Through the learn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at experiment and observation can stimulate imagination and science class should be full of fun, safety, encouragement and vividness.

Key words: science teacher, school-based curriculum

附 錄 一 : 楊 老 師 「 月世 界 惡 地 形景 觀 與 二 仁溪 」 校 本 課程 發 展 信 念因 素 分 析 構念 因 素一 因 素二 因 素三 因素 四 教師 學 科 專業 知 識 .91 統 整 性 知 識 .91 教 學 信 仰 與 目 標 的 達 成 .89 教 學 檔 案 .69 引 發 學 習 動 機 .87 激 勵 學 生 學 習 .76 家 長 的 參 與 .62 與 課 本 教 材 的 連 接 .57 教 學 理 念 .85 學 生 發 表 意 見 .76 發 問 .62 體 驗 學 習 .74 流 暢 的 教 學 .73 對 環 境 的 知 覺 .71

數據

表 二 、 學 童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校 本 課 程 的 學 習 感 受 訪 談 架 構  步 驟  訪 談 問 題 (1)  概 念 探 索 探 討 流 水 搬 運 與 二 仁 溪 水 災 造 成 學 校 環 境 改 變 的 關 係 。 (2)  概 念 建 構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環 境 保 護 提 出 初 步 看 法 與 共 識 。 (3)  確 認 學 習 心 得 與 概 念 發 展   對 月 世 界 與 二 仁 溪 教 學 活 動 您 認 為 特 色 的 是 什 麼
表 三 、 楊 老 師 在 「 泥 岩 惡 地 形 景 觀 」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後 設 意 涵 分 析  二 、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信 念 與 實 踐 對 學 童學習影響  由 上 述 個 案 教 師 對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發 展 分 析 得 知 : 學 校 本 位 科 學 課 程 之 設 計 發 展 所 考 量 的 教 學 信 念 , 除 了 教 師 學 科 專 業 知 識 、 評 量 與 教 學 反 省 以 外 , 課 程 實 踐 方 法 主 張 以 激 勵 學 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

• Information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task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design post-task activities

Speakers on a team must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 to present arguments and examples that support the team’s stance, and rebut the opposing team’s arguments to the greatest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learning to learn through self-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to develop a research cultur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hools may strategical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teach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