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BL融入師資培育教學實習課程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PBL融入師資培育教學實習課程之個案研究"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徐靜嫻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八卷第二期 2013 年,

58 (2)

,

91

.

121

doi: I

0.3966/2073753X20 13065802004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91 •

PBL 融入師資培育教學實習課程之個案研究

徐靜安閑

輔仁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摘要

能力導向的教育模式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此理念下所強調 的「問題導向學習 J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在醫學、護理、科學等領域上的應用,都 顯示對於實務人員面對錯綜複雜實務問題的解決能力培養上,有相當不錯的成效。借鏡於這 些領域的經驗,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融入教學實習課程對學生產生之具體學習成 效,以及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之適切性。本研究以三種量化問卷,蒐集學生對案例問題、 PBL 教練行為的適切性,及其在教學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與興趣和專業互動能力等三面向 提升的凰受。此外,亦藉由上課實錄、學生學習文件、訪談與研究日誌等質性方式,瞭解 PBL 運作之情形。研究顯示,師資生在教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與興趣,以及專業互動等 能力上均有極正向之學習成效;同時, PBL 融入教學實習能提升學生未來面對教學問題的解 決能力。 關鍵字﹒師資培育、問題導向學習、教學實習

通訊作者-徐靜嫻,

E-mail: 054421@mai

l.

fju.edu.tw

(2)

92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壹、研究的背景與目的

徐靜嫻

一、各國對畢業教師專業能力之要求

目前各國許多大學紛紛建構未來二十一世紀醫師、律師、企管人及教師等的「圖像」

(Murray-Harvey

,

Curtis

,

Cat

t1

ey

, &

Slee

,

2005)

,以及鑑別畢業生特質的能力架構,作為高等教

育各領域培育學生的參考依據。其共識為,未來各領域專業實務者都應具備更強的問題解決 能力,能力導向的培育模式將是重要的教育趨勢。而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r啥, PBL) 乃是藉由解決真實性問題作為課程教材的主要架構,培養學生重要知識、統整學理與實 務,促進自我導向學習和小組合作互動的教學策略,國外諸多學者從醫學院成功運作PBL 的 經驗獲得敵示,已有效應用於提升各領域學生的核心能力上。 二、醫師專業的培育對師資培育專業的啟發 倘若如此,醫學院以PBL 對醫護人員的培育,可給師資培育什麼新的廠發嗎?長久以來, 醫學院為了培養學生面對臨床實務問題時,有效做出決策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量採用PBL 。 根據其經驗. PBL 讓學生將過去基礎課程裡醫學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探索並解決問題。其 間,透過小組運作,溫習與整合理論、蒐集資料、分析病例的體檢數據,最後推估應如何醫 治病人,是極具實務導向的教學方式,又能讓學生建構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的可能性。 事實上,醫師和教師專業有許多可類比虞。早於1975 年, Shulman 和 Elstein

( 1975

,

p. 36 )

就分析過醫生臨床資訊處理的推理歷程,並明確指出其與教師面對教學、課堂問題,以及課 程發展及課程評鑑者的診斷性思維有頗相似之處。兩者都是主動的臨床訊息處理者,都需涉 及計畫、預期、判斷、診斷、下處方和解決問題之歷程。同時建議有關醫生臨床推理之訓練 與研究,可用在教師臨床技巧的訓練,例如,當輔導老師要指導師資生發展一個優良教學的 認真日模式時,這種以能力為本位的訓練可作為師培方案的規劃要素。另外,有學者(

Calderhead

,

1995; Grady

,

1991

)認為兩者的專業指標有類似之處。從做決策的本質來看,醫師對病人做診 斷時,必須基於醫學學理,並關照個別病人身心狀況開出處方;而教師則是基於教育學理, 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找出方法以協助學習。顯然地,醫生面對病人身體狀況以及教師面對 學生學習情況,都是相當複雜而無單一處方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如何透過專業知識解 決所面對實務問題的能力,便成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不僅是未來的醫生,亦是未來教師應具 備的核心能力。符碧真 (2000 )從美國醫學教育蛻變的過程來探討師資培育的走向時,便觀 察到,若能參考美國醫學院利用個案探討(例如 PBL) 的方式,加強醫學基礎課程與臨床實 務課程的統整,對師資培育是很好的借鏡。 一鑑於「能力導向」的世界趨勢,二受醫學院 PBL 的廠發,中心 7 位專任教師思考 PBL

(3)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93 •

應用在師培課程的可能性。綜觀師培課程裡,教學實習處於臨床實務階段,需要學生將理論 和實務整合以解決面臨的教學問題。在知識層面,學生已修完大部分課程,具備足夠先備知 識。在時機上,此時若能強化問題解決能力,符合學生將踏入職場的實際需求。就專業整合 上, 7 位教師均是實習課程的授課教師,共同研發更為周全,更能彰顯對課程的共同願景。本 研究則基於團隊研發的課程,應用於授課班級裡。 據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對學生產生的其體學習成效,以及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的適切性 o

貳、文獻探討

一、教學實習課程

(一)教學實習課程的主要目的與內涵

教學實習乃「實習導入階段」的課程,繼「職前養成階段」的基礎課程,幫助學生將專 業理論與知能應用到實際教學,從而培養應其備的基本實務能力。主要任務包含教育信念之 探討與建立、教案的設計與實施、班級經營的見習、人際溝通能力之培養,以及經驗分享與 反思,作為教育實習的預備課程,協助師資生逐漸成功進入「正式任教階段 J( 高強華, 1996) 。 陳美玉 (2003 )歸納,教學實習多以教室內講授結合校外觀摩與試教為主。課堂講授主要在 複習教學理論與實務、班級經營的重點,或邀實務者經驗分享,進行模擬試教等活動。校外 活動則有學校參訪與短期見習與試教等活動(王瑞士票.

2006)

.也會融合省思札記做反思,也 有學者建議使用教學案例作為範例的呈現,練習解決問題和刺激反思能力(高票芳.2002) 。

(二)教學實習課程對教學專業化概念與能力建立的影響

饒見維 (2003 )指出,教學實習內容之規劃對師資生教學專業化概念和能力的建立有具 體影響。有些學者(徐綺穗·2009 ;許健將, 2004) 強調「省思」策略,利用省思札記、學 習檔案、學生間教學自互評等方式,促使師資生慎選教學目標與內容、評估與處理教學問題、 連結理論與實務差距,以及重新建構個人教學理念。周鳳美(2010 )分析學生教學實習省思 札記時發現,最多的反思都在教學的方法和過程,對自我的覺知、理論與實務的聯繫甚少, 而不具省思特質的「描述」相當多,且缺乏批判的省思。此外,周春美與沈健華(200個)透 過「認知診斷」的引導,將「後設認知取向」的省思活動融入課程,使師資生透過有效知覺 與自我監控而解決教學問題。 至於「微試教」對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主要在教學計畫上,其次為教學法的運用和教 學技術的提升(周春美、沈健華.2004b) 。相較下,短期校外教學對教室觀察、學生特質的 瞭解、問題解決,以及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等能力之提升有較明顯的效果。師資生能否將所

(4)

94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學教育專業知識加以轉化,有賴其認知系統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加以選擇、應用與遷移(周春

美、沈健華.

2004a)

.故強化試教活動中,基於學理知識加以分析、反思與批判的能力,對職

前教師教學專業化之建立有重要意義(周春美、沈健華.

2003 .

200徊.

2004b ; Freese

,

1999;

Peacock

&

Rawson

,

2001

)。此外,藉由「短期校外教學實習 J .可讓師資生的教學理念、教學

知識,以及學生的知識更符合專家教師的要求。 然而,師培教育者仍發覺許多力所未逮之處(呂美慧.

2006

;高博銓.

2006)

.例如,師 資生如何不致掉入「教學技術學習」的軍臼,而能形成獨立思考的專業思維?又如,面對社 會多元、矛盾與快速的變動,能有效解決實務問題嗎?這都需在教學實習課程中再做思考。

二、 PBL

( - )

PBL 的源起與意義

加拿大 Mcmaster 大學醫學系教授 H. Barrows 於 1963 年,基於師徒制概念與學習理論, 發展出 PBL 應用於醫學院臨床教學。 Barrows 認為傳統大班授課無法有效培養學生面對臨床錯 綜複雜問題的解決與決策判斷能力。因此,構思將學生置於真實性的醫學案例,直接遭遇病 人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推理、判斷,將能大大提升臨床問題的解決能力(陳錫珍 ·2006

;

10肘, Rasmussen,

&

Moffitt

, 1997/2003;

Barrows

,

1986

,

1996) 。這是一種以醫學臨床案例為上課

討論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過程中透過小組合作分工與自我研討,對問題初步探究後,針對 問題擬出需要學習的目標,繼而蒐集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推理、實驗驗證'最後提出解決策 略。歸納而言. PBL 包括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導向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問題匯聚焦點 刺激學習,以及教師作為促進與引導者等四個基本特點(張民杰.

2003 ; Barrows

,

1996

,

pp.

5-6

)。然而 PBL 被廣泛應用後,許多不同想法與作法應運而生(楊坤原、張賴妙理 ·2005

;

Delisle

, 1997/2003)·

Barrows 認為不必將 PBL 指稱為一種固定的教學法,其意義可隨設計者 而有所差異。 (二) PBL 的理論基體

Woods ( 1997

)聲稱 PBL 乃 1960 年代之後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洪榮昭 (2004 )引述

Biggs

(2000) 的說法,認為 PBL 讓學生比較能自我導向學習、與人分享,並提升團體智慧資 本,其知識價值在高層次知識建構上尤為明顯。 PBL 還能促進創造與批判思考能力、問題解 決能力、強化溝通與合作學習、科際整合能力、資訊找尋與應用等能力(洪榮昭、林展立,

2006)

.其理論源於多元的學習理論:PBL 以結構模糊問題作為學習起點,源於1. Dewey 對反 省性思維的闡述 ·PBL 強調教師作為認知學習教練,促進學習者突破既有認知框架進行學習, 是受建構主義 Vygotsky

( 1978

)鷹架作用的歐發。又如, PBL 強調自主學習,在過程中對學 習議題與解決策略的擬訂做出判斷、評估與修正,強化後設認知能力(張民杰, 2003) 。另外, 基於合作學習原理,使學習者有共同目標,因相互依賴而促進互動以造就小組成功(楊坤原、

(5)

徐靜嫻 PS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95 •

張賴妙理.

2005 ; Evensen & Hmelo

,

2000

)。至於 PBL 以學生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作為學習情 境脈絡,符合情境學習理論促進學習遷移的概念(

Souders

&

Prescott

,

1999

)。

三、 PBL 與師資培育

(一) PBL 在師資培育的應用 PBL 在臺灣除醫學院外,其他領域並不普及。從國家圖書館 2000 年到 2011 年 12 月收錄 的 PBL 期刊文獻來看,醫護領域就占了約 170 篇,其餘約 90 篇分布在各階段教育。有關 PBL 在師資培育的研究僅 4 篇。其中,李雅婷 (2011 )利用實習課程引導師資生進行 PBL 的設計 與教學,以瞭解其實施歷程與困難;陳鳳如 (2008 )將 PBL 應用於教育測驗與評量課程,培 養師資生對該科的專業知識與學習態度;陳國泰與王寶墉 (2005 )則以 PBL 作為國小學程國 語科教材教法的教學策略,嘗試瞭解 PBL 對師資生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上的影響;張基成

(2004

)在教學媒體課程中,以師資生為研究對象,比較網路PBL 學習期間,學習者於公共 討論、專題小組和專家小組三類不同討論區,線上討論分享表現的差異。 在國外,將 PBL 應用到師資培育雖不多見,但亦有一些成功運作的例子。職前課程裡, 有的旨在建立相關學科知識,將學理應用到教學設計,增進推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Kwan, 2008;

Simone

,

2008; Steinkuehler

,

De叮,

Humelo-Silver

,

& Delmarcelle

,

2002)

;有的在提升師資生解決

問題、溝通、知識建構,以及人際發展等一般性技能(Murray-Harveyet泣, 2005) ;或透過 PBL 發展出新而有品質的教與學的心智模式(Askell-Williams,

Murray-Harvey

,

&

Lawson

,

2007) 。特 教職前與在職教育則強調利用真實案例建立職前教師臨床診斷與安置個案的能力(

Blackbourn

et a

I.,

2008; Elrod

,

Coleman

,

Shumpert

,

& Medley

,

2005; McLinden

,

McCall

,

Hinton

,

& Weston

,

2006

)。在職訓練則以教學計畫能力的提升 (Newton

& Newton

,

2009) 、專業知識、信念與價 值的重新建構(

Goodnough

,

2005

)、自我效能提升與革新教學信念等為主要訴求(Han句, War嗨,

Keil

,

&

Zoffel

,

2007

)。

課程設計上,或完全以 PBL 進行,或配合校外實習來實施(Blackbourn

et

此,

2008;

Murray-Harvey et a

I.,

2005 )

.亦有為解決人力資源與時間問題,結合網路科技進行 (McLinden

et

址,

2006; Park

&

Ertmer

,

2008; Steinkuehler et

址, 2002 )。案例設計上,虛擬或真實案例的使

用,傳統或變更形式 PBL 的選擇,會隨課程需要而定。

(二) PBL 在師資培育與醫學院之差異

根據 McPhee (2002) 的分析,醫學與教師的訓練雖有可類比之處,但兩者的專業本質與 內涵畢竟不同,因此以 PBL 進行教學會有一些差異:首先,由於與服務對象關係的差異,醫 生面對的是病人. I 病人身體或心理上有問題、有缺陷」需要解決;教師面對孩子則是比較以 「個人專業所要面對的問題」來看待,而非視孩子為有缺陷與問題。其次,醫學教育所面對 的問題通常具跨學科統整特質,而教育則較傾向處理議題或主題,且不見得都具跨領域性質。

(6)

96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第三,由於醫學病例通常可透過特定自然科學調查過程獲得資訊,有其特定的解決策略,因 此 PBL 多採紙筆測驗以瞭解能否整合各學科知識;然而,教育問題形式多屬社會性質,涉及 較多主觀判斷成分,不一定有特定的解決策略,評量以觀察、問巷、訪談和省思為主。最後, 醫學院多採精緻小班教學,與一般師資培育課程亦不同。因此,研究者認為將 PBL 應用在教 學實習上,應做某些改變以符合其目的: 1.問題形式的改變

Jonassen (2011

)指出,醫護與社工領域,經常使用診斷與解決的問題;在建築、工程領 域,設計的問題居多;商管與教育領導領域,強調做決定的問題與政策分析的問題。在師資

培育裡,不妨考慮使用教學案例(

Park & Ertmer

,

2008

)。

2.

PBL 分組與運作方式的改變

由於班級人數較多,可採流動促進者模式(見後文說明)。

3. 授課方式不必一定完全以 PBL 進行

從教育目的而言,所有課程所追求的是創造機會以提升學習,故可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 方法,應給予空間與 PBL 結合。

參、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 PBL 融入教學實習對學生產生的具體學習成效,以及 PBL 融入教學實 習課程的適切性。據此,研究問題為: (一)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之具體成效措何 ?PBL 究竟對師資生在教學專業知識與技 能、學習能力與興趣,以及專業互動能力上有何具體的影響? (二) PBL 融入教學實習的方法與模式是否適切?包括案例問題的設計、 PBL 結合校外 實習的方式,以及引導教師之表現等的評估。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輔仁大學國小學程修習「教學實習」師資生 12 名(男性 4 名、女性 8 名)

,

其中, 1 位為教研所研究生,其餘來自中文、圖資、心理與資管等科系,且已修畢 40 學分大 部分課程,但僅有少數 2 、 3 位因攜手計畫或課輔關係而有國小現場教學經驗 o r 教學實習」 的目的在引導學生結合教育理論與實務,初步進行短期校外實習教學,作為接續為期半年「教 育實習」之準備,實習現場觀摩與試教以國語和數學兩科為主。

(7)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97 •

三、研究者角色

本研究裡,研究者是課程的實施與評量者。研究者擔任研究對象至少 3 門必修課的授課, 亦是學生的導師。研究者與學生都十分熟穗,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與態度均有相當 程度的瞭解,如此師生關係對營造良好學習氣氛頗有助益,也能隨時掌握學生運作狀況,適 時的給予支持與協調。為盡量減少學生因成績考量而未能真實呈現其凰受的狀況,研究者開 誠布公地讓學生瞭解課程作為本研究與本師資單位課程革新的關係,希望學生能盡量提供意 見作為課程修正之用。其次,除坦承且適度與學生交換意見,並多留意自身扮演引導教師的 行為與態度。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同時採量化與質化方式進行,量化方式主要透過三種問卷,包括「案例問題評鑑 檢核表」、「教師表現評量表」及「學習成效態度量表 J .蒐集學生對 PBL 案例、 PBL 教練的行 為,與學習各面向受益的認真日情形。質化方式則有觀察實錄、學生學習文件、訪談、研究日 誌等方法,以瞭解 PBL 運作的情形、案例問題的合適性、 PBL 與校外實習結合的狀況,以及 學生對 PBL 的觀厲。

五、研究流程與進行步驟

(一)課程時程與進行方式之規劃

1.期程安排

研究期程安排配合教學實習課程實施時間,為時一學期間週。本課程採 PBL 嚴入式設計, 與校外實習結合。第 1 至 5 週為 PBL 介紹、示例運作、開案與案例研討,學期中第 6 週後為 校外實習時間,最後第 14 至 18 週返校做最後的案例討論與結案(見表 1 )。

2. 進行方式

PBL 的教學模式有許多形式,包括醫學院模式、流動促進者模式,以及同儕導師模式等。 醫學院模式大多由 1 位導師帶領 8 到 10 位學生以較非正式的會議方式討論資料與解題;流動 促進者模式則是在較大的班級中,將學生分成 4 到 5 人一組,老師穿梭在各小組間進行引導; 而同儕導師模式也是用於較大班級中,除導師外,可選取數位同儕導師以協助引導與監控小 組的運作(楊坤原、張賴妙理.

2005 ; Duch

,

2001) 。一般而言,醫學院學生班級人數相對較 少,採精緻的 PBL 教學,以 1 位導師帶領 10 位以下的學生。然而,在師資培育課程裡'班級 人數較多,故基於班級人數及研究者身為唯一導師之考量,折衷採取「流動促進者的模式 J • 透過研究者作為導師穿梭於各組進行。

(8)

98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表 l 教學實習課程時程規章l 上課 主題 內容大綱 備註 ;欠數 課程準備 1.確認案例問題與選擇PBL案例問題之教學錄影帶 2. 規劃、草擬各式評量表並交與專家評估與修正 PBL理念介紹、 PBL融入課程之目的與內涵

1.

PBL示例運作

2

2 開案、觀看案例問題之教學 DVD 開案

PBL

1.小組個案討論,實際操作四步驟

3

2. 回家蒐集並研讀相關資料,特別是針對檢核表之製作

4

重新檢視問題情境與修正行動策略

5

建立教學檢核表之指標,各組發表與討論

6

校外觀摩與試教 1.校外觀摩相關事項說明 說明 2. 各組帶著所研發檢核表,準備至校外觀摩使用

7

校外座談 至實習國小認識環境並與現場輔導老師見面安排觀摩時間

8

1.利用自行研發檢核表觀摩、記錄與分析輔導教師之教學

9

正式觀摩 (國語和數學) 校外 10υ 2. 與輔導教師商量試教單元並敘寫教學計畫

11

1.每人至少上台教授 l 節國語、 l 節數學,並安排輔大教授 試教 至現場觀察與評量

12

2. 與輔導教師、同組同儕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討論與省思 返校座談

13

教學檔案製作與 繳交個人教學檔案 評量

14

PBL

檢討各組所建立之指標的使用情形與優劣,並提出修正案

15

案例結案(案例運作過程與結果報告)

16

結案 PBL 期末問卷調

17

查 繳交 PBL結案報告 評量與回饋

18

PBL 焦點團體討 針對 PBL應用在教學實習課程之運作,以及學生學習成效 至日4間 各面向之討論與分享

19

個別訪談 小組長訪談 註:課程安排為 18 週,另外利用第 19 週非課堂時間進行訪談。

(9)

徐靜嫻 PS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99 •

PBL 運作上, 12 位學生分為兩組,一組 6 人,此 6 人再以 2 人一組進班實習。第 1 至 5 週開案其間,學生擬訂具體學習策略與教學檢核表。第 6 至 12 週,學生以自行研擬的教學檢 核表對輔導教師與同儕進行教學評估與反省,並分工進行具體行動計畫的研討。第 14 週之後, 一方面透過檢核表使用與修正之檢討,省思個人教學重要核心能力之情形;一方面評估 PBL 案例問題中,實習教師柯老師的教學。比方,學生小組為了評估柯老師概數教學的優劣,必 須針對概數的相關內涵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並比較其他得獎或優良教案、尋找優良的數學 教師或輔導團成員進行訪談,再將其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加以呈現 o (二)課程內涵之擬訂與案例問題之設計 1.課程目標與主要內涵 我們認為, I 教學實習」是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的震瓶教育之始,故課程目標以整合教學 理論與實務為主,期冀師資生以 PBL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透過發展「教學檢核表 J '實際評估 案例中的教師、現場教師、同儕與自己的教學,並基於檢核表中的教學核心能力之概念,進 行單元設計與教學活動。發展檢核表過程中,學生需統整過去教學原理、課程設計、班級經 營或教學評量的概念思考應檢核的內容,檢核表內涵的意旨與理論相應之處何在;更重要的 是,當以所發展出的工具檢視輔導教師、案例中的柯老師、同儕及自己的教學時,檢核表儼 然已成為一反思工具,可反思實務與理論的連結或矛盾之處。因此,從整體情境學習而言, 是一種理論與實務的統塹,師資生必須在理論和實務之間找出關聯、釐清盲點與找到解決的 出路。 其次,以 PBL 融入課程,用意在期望師資生能透過對問題的探索,提升推理與問題解決 之能力。 Shulman 和 Elstein

( 1975

)認為,醫師診斷性的思維類似教師對教學的評鑑。醫師面 對病人時,利用病人的症狀作為線索,以此推估病人身體問題的假設,隨後蒐集各種資訊, 以確認病情,並給予處方。同樣地,師資生面對案例的教學,將所看到的現象作為線索,蒐 集各種資訊以判斷教學的問題,並提供改善建議(處方)。 因此,在案例問題設計上,本課程提供一個實習教師真實的教學實錄作為探究對象, PBL 環繞於一個主要問題,以一次披露為主。時程規劃上,醫學院通常將整個課程都環繞在 PBL , 案例問題採取一幕一幕逐步揭露,以引導學生臨場推理能力。而本研究配合校外實習時間, 時程設計先開案使學生進入探究情境,再將 PBL 但是入校外實習過程中,最後結合兩者而做結 案報告。如此便可使案例問題的探究結合校外實習內容,以作為師資生在教學實習課程教學 專業能力建立之媒介。據此設計的案例問題如下(含教學實錄與書面教案)

:

這是一個實習老師(柯老師)的教學實錄 (DVD) ,你如何評估這名實習老師的教學 表現?請提出一份教學的具體評估報告,供這名教師參考。

(10)

.

100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表 2 PBL 討論框架 點子、想法 事實 (有什麼想法、點子) (已知已有的問題與條件) 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從問題陳述知道什麼? 2.PBL 探究的討論框架與進行步驟 PBL 探究過程,通常會提供討論框架以輔助學生對問題的探究。 PBL 討論框架有許多不 同形式,本研究以 Delisle

(

1997/2003

)的討論框架作為問題討論的結構(見表 2) 。 學習論題 行動計畫 (還需要知道什麼) (我們要做些什麼) 要解決問題 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 還要知道什麼? 資料和方法? 註:引自問題引導學習 PBL (周天賜,譯)

R. Delisle •

2003 。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 1997 年) 課堂上. PBL 實施主要步驟採呈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及呈現解決方案等四階段 進行: (1)呈現問題 呈現結構鬆散的案例問題,引導學生闡明問題中的重要術語並釐清問題中的事實。例如, 何謂教學的具體評估報告? (2) 分析問題 透過分析問題內的敘述,以精簡的語言重新定義問題,清楚指出究竟要解決的問題是什 麼? (3) 探究問題 引導學生形成學習論題,討論若要解決問題,還需要知道什麼資訊?並進一步擬訂可行 策略(行動計畫)。之後,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小組自我研討與執行行動計畫。 (4) 呈現解決方案 學生執行行動計畫並解決問題,於結案報告時展現其學習成果。最後,透過自我評鑑、 小組互評與教師評鑑等方式,評估其解決歷程與結果。

六、資料蒐集

(一)問卷調查 作為成效評估的檢核表,包含「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教師表現評量表」及「學習成 效態度量表」三種,問卷內容同時包含結構式問題與開放性回應。根據醫學院經驗,決定 PBL 成敗的兩個重要關鍵在於案例問題的設計與教練的引導(鄒國英、黃玉珠、林玉華.

2008) •

(11)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01 •

因此, I 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教師表現評量表」為中心團隊修訂輔仁大學醫學院問卷而成。 「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 J (項目參見表 6) 的設計,其項目亦參考學者專家認為優良 PBL 案例

問題的檢核指標,例如,是否根植於真實世界的情境、符合學生程度、能整合課程的知識與

技能、具開放性質,以及問題敘述本身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時,能否具引導性、能激發學習

興趣、可連結生活經驗和提升蒐集各項資訊的能力等 (Dolmans,

Snellen-Balendong,

Wo1fhag凹,

&

Van Der V1euten,

1997; Duch,

2001; Jacobs,

Dolmans,

Wo1fhagen, &

Scherpbier,

2003);

1 教師表

現評量表 J (項目參見表7)是評鑑教師於 PBL 運作時,帶領問題解決歷程的表現狀況,亦參

考文獻修正完成,強調重要的特徵如引導學生討論之方向、開放與正向鼓勵之態度、不支配

而能處於支持的地位、讓學生自行承擔學習的責任、適時介入促進反思、提供鷹架促進學習

等 (Azer,

2005;

Hmelo-Silver,

2004; Silen,

2006) 。評量時,助教會明示學生只針對 PBL 案例運

作部分評量,而其中的問題也都指涉 PBL 歷程,並不與教師校外實習輔導之表現混淆。問題 如,教師是否引導學生瞭解學習之目的與任務、鼓勵學生自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朝高層次 思考和適時評估討論方向並給予建議而不過度介入等(項目參見表 5);'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 乃參酌文獻及本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所擬訂(見圖1)'分為教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能 力與興趣及專業社群互動能力等三大面向。學生根據個人看法與嵐受填答課程對他們的幫助。 學 習 學習動機 能 統整能力 與 興 趣 合作分工 專業對話 專 分享與討論 同儕支持 業 力 社 群 動 A向口匕匕 互 圖1. PBL融入教學實習課程之核心能力架構

(12)

.

102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教師表現評量表」及「學習成效態度量表」採不記名方式填答。案例問題由中心教師 共同研發,為使後續能進行個別意見諮詢以做問題修正之用,並未採無記名填寫。三種量表 中結構式問題之題目選項採 Likert 五等計分法,開放性回應則作為量化資料之補充。問卷於課 程實施前,送交 PBL 專家 3 人進行審查修正後,於課程結束時以總結性評量方式實施。 (二)課堂實錄 校內課程進行,均由教學助理以兩臺錄影機對兩組學生實施全程錄影,並轉寫成逐字稿。

(三)文件資料

主要是學生學習的產出,包含小組課堂案例問題分析運作的紀錄、教學觀摩教案的設計 與敘寫、 PBL 結案報告、個人省思報告等,可瞭解學生透過 PBL 學習的狀況。 (四)現場實務試教觀摩相關資料 本研究 PBL 的設計是最進校外觀摩的運作,以 PBL 案例問題的探究引出現場教學實務的 重要面向,在探究問題的過程裡'也同時探究了現場實務的教學,兩者如同拼圖一般被扣在 一起。因此,現場觀察的相關資料,如「教學檢核表」的設計、應用、修正與分析,教案的 敘寫與教學觀摩之表現和反省,都可瞭解學生透過 PBL 對各項教學行為內涵之掌握與過去教 學上之差異,是否對特定面向教學能力有所影響。 (五)訪談 訪談分為兩部分,焦點團體訪談於課程結束後,分別與兩小組進行討論;此外,隨時與 小組長進行干結構式訪談,以深入瞭解其對課程各面向及學習成效上的看法。重要問題面向 為: I.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與理由為何? 2. 就學習各面向而言,主要收穫為何?其理由為何? 3. 學習後在信念、能力與情意上有何改變? 4.對案例問題有何看法與建議? 5.PBL 與校外實習結合的優缺點是什麼? 6. 對老師的引導、小組安排與運作的想法等。

(六)研究日誌

研究者將所觀察的課堂現象與問題以及對 PBL 的想法隨時記錄下來(如表 3 所示)。一方 面以掌握學生的狀況,並適時做必要調整;另一方面可不斷對 PBL 的運作反思,以對 PBL 理 論與實務做進一步分析。

(13)

徐靜嫻 表 3 研究日誌示例(研究日誌 970220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03

日誌 初步分析 學生對問題中的人物所遭受的問題提出的「想法 J '卻不是針對問題 而提出「有關解決該問題的想法」。因此在過程中,我必須適度引導他們 往解決的方法上來敘述。 至於「事實」比較 j 豈有問題,但學生還是會列出一些與問題無關的事 實, PBL 運作/概念理解

第四步驟在示範案例中,學生能瞭解具體的行動計畫是要執行的工

之困難

作...學生一開始提出來有關解決問題的「想法 J '大多是案例問題中 與實習教師教學觀摩有關的人,例如輔導老師、指導教授、同儕、學生、 甚至無關聯的家長等 o 好似問問這些人就可以知道該教師該節課教得好不 好 o

七、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量化資料的分析方式

量化資料有「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教師表現評量表 J '以及「學習成效態間量表」等 三種,所得到之量化數據,分別以 SPSS 統計分析各變項之描述性分布,包括平均數、正向百 分比,以及對各項目滿意度的排列等。

(二)質性資料編碼與分析方式

資料呈現上,統一以(對象/資料類別/時間)方式編號 'T 代表研究者、 G 代表組別、 S 代表學生、 P 代表特定學者。分析步驟如下: 1.依研究目的與課題,建立資料分析主要概念架構圖與主題。 2. 將原始資料依【特定對象資料類別時間】方式編號 O 3.依事先訂定之類別範疇主題將資料做初步歸類,再依所欲探究面向擬出次主題。 4. 隨資料反覆審視過程,持續對次主題及其細目做合併與刪減。 5.各類資料比對、歸納、交丈分析與彙整。

八、研究品質之掌控

(一)量化資料的信效度處理

為瞭解問卷的可靠性與有效性,以 Cronbach'sα 進行信度考驗。就「教師表現評量表」而 言, α 係數為 .610 稍低之外, I 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的 α 係數為 .855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 的總量表之 α 係數為 861 '可見兩者的一致性良好。此外, I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分為三大相

(14)

.

104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關學習面向,其 Cronbach'sα 信度係數值分別為 .781 、 .707 和 .722 .三個面向內部一致性亦 頗為良好。為暸解問卷本身內容的廣度與適切性,研究者根據文獻建立與修正問卷內容,其 後進行專家效度評估. 3 份問卷均送交 PBL 學者判斷內容的適切性及表面上的有效程度,修 正後實施 o

(二)質化資料效度的建立

首先,本研究採三角檢驗的方式增加資料的可信度 (Maxwell,

1996/2001

)。資料蒐集採多 元方法,蒐集情境也合括校內外與課堂內外。課堂實錄與訪談為求完整與真實,均由教學助 理錄影轉成逐字稿,以確保引用描述時正確呈現事件與參與之人物行為(描述效度)。其次, 為使學生觀點客觀呈現,課堂討論及訪談等過程,都盡量隨時回應並統整歸納所言,詢問是 否正確解讀其意;各類資料相互此對,以瞭解參與者的觀點、戚受與想法(闡釋效度)。第三, PBL 原為醫學院模式,應注意不同領域應用下可能產生的差異。對學生間不一致的意見,應 同時並陳且尋求可能的解釋(理論效度)。 最後,需注意研究者效應。研究者在本課程裡'擔任授課引導教師角色,雖對共融關係 建立較易,亦可能阻礙研究進行。除注意師生權力不均衡可能影響學生真實反應外,研究者 應盡量以平等姿態進行對話。所有評量都由教學助理進行,教師評量及學習成效態度的填答 採不記名方式。而對校外實習的學習成就評量,現場輔導教師亦占有一定比例以平衡觀點。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 PBL 融入教學實習對學生產生之具體學習成效

( -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所呈現之整體結果

針對師資培育教學實習課程所欲培養的核心能力而言,歷經一個學期的 PBL 運作後, ,-學 習成效態度量表」問卷調查結果如表 4 所示。 整體而言,學生對學習成效態度量表十七項學習項目之填答,覺得「非常同意」和「同 意」的填答率,有十六項均在 9 1. 7%以上、一項在 83.3%以上,可推論其對於三大面向學習能 力的提升,有非常積極而正向的嵐受。 (二)師資生在教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與興趣和專業互動能力面向學習的 評估 就「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向而言,從平均數排列來看,在增進其對教學內容知識與 國小學生學習狀況的知識上最有幫助;其次是整合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等知識與 技能的提升;最後則是教學反省與診斷的能力與教學信念之建立。

(15)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05 •

表 4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各選頂總分數、平均數、填答率及排序 填答率 項目/問卷 總分數平均數 排序

(% )

1-1 本課程能促進學生整合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

57

4.75

100.0

4

1-2本課程能增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知識的暸解

59

4.92

100.0

2

1-3本課程能提升學生教學方法上的知識與技能

56

4.67

100.0

5

1-4本課程能提升學生的教學技巧與策略

55

4.58

9

1.

7

6

1-5本課程能促進學生教學反省與診斷之能力

54

4.50

91.7

7

1-6本課程能促進學生建立合適的教學信念

54

4.50

9

1.

7

7

1-7本課程能增進學生對國小學生的學習狀況的知識

58

4.83

9

1.

7

3

2-1 本課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態度

53

4

.4

2

100.0

8

2-2本課程能提升學生統整學理與實務的能力

57

4.75

100.0

4

2-3 本課程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

57

4.75

100.0

4

2-4本課程能提升學生運用多元資訊的能力

60

5.00

100.0

2-5 本課程能增進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55

4.58

100.0

6

2-6本課程能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6

4.67

100.0

5

3-1 本課程能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與討論

56

4.67

100.0

5

3-2本課程能提升學生合作互動的能力

59

4.92

100.0

2

3-3本課程能協助學生養成專業對話的習慣

53

4

.4

2

83

.3

8

3-4本課程能促進同儕建立凝聚力與凰情支持

59

4.92

100.0

2

註:總分數為個別樣本填答分數之總和;平均數為總分數除以填答人數;填答率為填答人數之比例; 排序乃是指依平均數進行排序之結果。 學生普遍認為,透過 PBL 評估柯老師的教學,能加深本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探究能力: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數學)課程的暸解,還有就是對教學前準備的觀念也有 所改變,像是暸解教材內容分析的重要,另外在教學的架構 t ...解題上、課與課 之間的概念銜接等的教學技巧都有更深的認識。 (G2S2 省思 980618

)

值得一提的是, PBL 改變師資生對「備課」概念的理解。長久以來,師資生的「備課」 非常仰賴教科書教學指引,較難建構出自己對該單元主要教學意涵的理解並加以轉化到教 學。教學活動設計著重在活動有趣、媒體多元,教學生動性的呈現上,反而忽略教材內容深 究的重要性。即使不斷提醒,終究未能使其「深刻戚受」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與建構,以 及學生學習成效間的直接關係。比方開案時,師資生對案例的教學評估,解決問題的行動計 畫並末包含教學內容的分析,反而是將教科書指引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一直到行動計畫第

(16)

.

106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三次修正,方能真正瞭解教師對教材內容與地位的掌握與學生學習間的密切關係(見表 5) 。 表 5 PBL 第二組行動計畫修正歷程 第一;欠修正 1.蒐集現有檢核表評估柯老 師,並歸納出教學優缺點。 2. 釐清該單元教材內容,研讀 各版本教科書、教學指引、 教材敦法、教案、影片與網 區重重三 3. 發展出自製檢核表,分析比 較柯老師之教學。 4. 訪談柯老師教學歷程與心 得。 5. 訪談柯老師的輔導老師、指 導教授、學生、其他教過該 單元的老師。 AV

盤盤好一畫念,評整評現由教加核製'評仙

一遊圈擇一盎概日行調要發藉導增檢自果學概

一定一直撿一直及項進表所,需指,的以結教」

E

一曲且也',識的地核出時,衍,

J

談。學組的的課

正一份一有一堂為一知估的檢劃

o

表且伽訪中教小師市備

划一鹽,盤盤學評目事規據核珀/及行畫師,老刮「

一座-盈調一。一數計無白,依檢此

-7

口進計老納柯

正一函揣一且引以一壁的設漫展驟及製有師需動柯歸古柯

第一位一直誼、現一定始能發步向自內老以行對做訶對解

些基他一劇一二一開只故二方出表柯所至有等表為暸

扭盟主土重備,則,第的展核談,項所講核整。一卜

君主魚墮、其後否估為估發檢訪授此將建檢統估一陣

Z1UAhuMH

,內九 月且用 手其 次 居弟 畫里 ,?! 動 ,丁 生 學。 由) rJ 吽刊 戶口、 1 ,月 1 (分 示的 表頁 {子 KU 文 hu 之時 EF

線應

底回 -AM ﹒血耶夫 註改 第二;欠修正 1.重新擬訂計畫為製作檢核表 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柯老師 教學檔案 O 2. 因時間關係'取消訪談柯老 師。 3. 訪談輔導教師、指導教授、 其他教師的部分,一因時間 因素,一因擔心會影響自己 對柯老師的判斷,故暫不執 行。學生的訪談因考慮已過 一整年,此時之評估無太多 實質意義,一併取消。 最後,從結案後學生的省思中也可得到印證: 我學習到要做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要暸解教材地位和學生經驗外,更要知道洞悉 教材內容的方法。以前總把備課想得很簡單,看看教師手冊即可o 經過這堂課 讓我確實體認到,無法設計出好的教學內容和流程,只會讓自己成為一位誤人子弟 的教師而已。(G2S5 省思 980618

)

亦即,透過對 PBL 柯老師的教學評估與現場教學實習結合,是可能改變學生對「備課」

(17)

徐靜嫻 PS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07

的錯誤認知,或許能突破教學實習只能讓師資生習得一些依設計模式規劃教學的狹隘能力之 窘境,進而建立對「教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積極認知與態度。 此外,不僅讓師資生建立了「學科知識的精熟」是一個教學專業應有的核心能力認知,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學習歷裡裡,將教師的教學責任和學生的主體性深深相扣, r 看到」且「戚 受到」其使命與任務,並建立正確的教育信念: 以前在設計教案時,經常想的是, r 老師」想要教給學生什麼,但經過這堂課後,我 才真正體會,學習的主體是「學生 J .不是「老師 J • ...讓我覺察角色的轉變,與 應當承擔責任的重量。 (GlS4 省思 980618

)

在學習前. (我覺得)教師手冊有教材內容,頂多課前再去找找資料即可。學習後我 發現,教學就努力備課,對學生要有耐心,絕對不可放棄任何一位學生。要成為好 老師就要在各方面充實自己,才能成為好老師。 (G2S5 省思 980618

)

這樣的體認是值得欣慰的,教育信念的建立是一漫長而艱難的任務,它決定師資生會成 為怎樣的教師,當其體悟到 r li'任重而道遠』這句話深植心中.絕對要以嚴肅的態度面對 自己的教育專業.全心全力投入課程,隨時透過反省來調整自己的知識、情意,與技能, 總之,就是全力以赴! J (GlSl 省思 980618) .師培課哩的意義與目的也就彰顯出來了。 其次,就「學習能力與興趣」而言,平均數幾乎都在 4.50 以上。排序 l 的 2-4 .由平均數 5.0 顯示其一致認為課程有效提升其運用多元資訊的能力;對於統整學理與實務和幫助自我導 向的學習也頗其成效;其次為解決問題、批判思考能力的提升;相較之下,激發學習動機與 態度方面之成效則較不顯著。 運用多元資訊的能力顯然與案例問題探討有直接關係。 PBL 提供一個結構鬆散的問題, 因為其發散的特質,導致學生不必透過特定途徑解決問題: 我們慢慢可以瞭解,原來在 (PBL) 實施過程中,我們什麼都可以去想和解決問題, 此堂課最大的收穫就是不斷地想,一有新的想法就要和組員溝通,再來就是不斷的 蒐集資料,以及多看多聽。 (GlS6 結案報告 980618

)

研究者也發現. PBL 的探究還有一個優點,學生會突破傳統學習框架,把那些與案例問 題相關的人員與專業人士之意見,納入師資生知識建構的歷程裡。除訪談柯老師外,也訪談 自己的輔導老師、優良的數學教師,甚至是教育大學的數學教授,加以小組合力工作與討論, 使其能從多元觀點看待問題: 常常在討論過程中,藉由別人提出的問題,發現問題不同的面向.從中培養自

(18)

.

108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己多方思考的能力。 (G2S3 省思 980618

)

徐靜嫻 透過 PBL 的討論及試教.讓我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角度、教學 者的角度、評估者的角度,而這些都關係著教學的品質。 (G1S5 省思 980618

)

多元觀點的培養對未來教育實務而言,是處理和解決問題極重要的認知與能力。因教學 實務本身是一件複雜的工作,面對整個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多元觀點可讓實務運作更 具彈性而有人性。 第三,就「專業社群互動之能力」方面,師資生對課程在促進合作互動、建立凝聚力和 感情支持兩項有極佳的評價,其次則為主動分享討論,最後為專業對話習慣的養成。 PBL 小 組合作與一般小組合作有別,一般傳統的合作學習通常分工成分多,合作成分不足,在某種 程度上,與學習任務的特性有關。 PBL 案例的任務,無法透過分工後拼湊而成,即使各自任 務完成後,還需小組花費相當多時間討論、釐清、統整,方能解決問題。相對地,這使成員 相互依賴程度加深,基於同時利己利人的立場,相互扶持,才能有效地造就小組成功,這不 僅促進小組合作,並間接地增進凝聚力和厭情。 另外,從學生現場教案設計與 PBL 運作歷程和結案報告,可看出教學研究能力提升了, 也較能擺脫對教科書的依賴,並透過多元資訊的比對,建構出對教學內涵與方法的深刻理解。 例如,為了評估柯老師的教學,學生在行動計畫中,執行了該單元教材教法的分析、將優良 的及設計不同的教案加以比對與評估、對不同版本教科書分析比對其概念建立之差異與其內 容和活動之適切性,以及訪問數學專家和優良的數學老師等。這些行動使其在三個面向的學 習,比研究者過往的授課有較大的成效。 由此推論. PBL 融入教學實習,對於課程所欲培養的各項核心能力之習得是一可行的途 徑。

二、 PBL 融入教學實習適切性之探討

(一) PBL 與校外實習結合的效益與問題

PBL 與校外實習結合呈現正向結果,師資生體會到 PBL 是為校外實習做準備,且兩者在 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 PBL 解決問題的歷程,可運用到校外教學實習,因為「無論是在教學上、面對學 生,或是課程的挑戰和設計方面,都要逐一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 PBL 的四個階段可運用 到校外實習,用四個階段來思考,計劃各種解決方案 J (G1S5 省思 980618) 。換言之 ·PBL 解 決問題的歷程與校外實習和未來教學,所面對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的歷程是相似的,有異曲 同工之妙。 第二,檢核表的製作使其在 PBL 中評估柯老師教學的同時,也在告訴自己,教學時應注

(19)

徐靜嫻 意哪些部分,而非冒目地摸索: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09 •

PBL 讓我們...探索案例裡面的老師到底出了些什麼問題.運用到校外試教, 就是已經學會了如何觀察.試教完後,檢視自己的影片同時,就比較能知道自 己教學過程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0 (G2S6 省思 980618

)

事實上,這也點出本課程設計的主旨。整個案例問題核心的內涵是對一位實習教師教學 的評估,背後設計的思維邏輯是,透過對實習教師教學的檢核來培養師資生的教學觀察力, 進而建立教學的關鍵能力。因為 1 位優良教師不僅要有教學能力,更要有反省評估教學的能 力。因此,在設計上要考慮如何同時建立教學的認知與後設認知能力,而在建構檢核表,應 用到實習現場評估輔導教師、同儕、自己的教學,到最後評估柯老師的教學,可建立學生對 教學核心行為的認知,並瞭解背後的理由,進而監控與修正教學。這也改善了過去課程的問 題,過往當師資生依學校所給的檢核表評估輔導老師及同儕教學時,大致能就其項目一一說 明與評估,但對於教學優劣的判斷與分析,多屬表層的理解,甚至還會誤解檢核表所指意涵。 透過 PBL 運作,反而能於進入現場前,釐清重要教學行為與內涵: 雖然每一組生出來的檢核表都不一樣,但是槍核表的紛歧與爭論反倒是讓他們好好 地討論,究竟這個項目何所指,大家所指的內涵為何有差異?那個項目真的要放嗎? (PBL 研究日誌 970227

)

透過檢核表的實施、反省,學生似乎真的領悟到在檢核表中的教學行為裡'最重要 的不是那些原以為能引起表面效度的東西,而是更深層的內涵。 (PBL 研究日誌

980624 )

且不論學生製作的檢核表是否臻於完善,過程中對這些教學行為內涵的釐清與討論,讓 他們能不斷思索,究竟好的教學應該包含哪些重要的行為,是深具意義的。而 PBL 對這種教 學診斷能力之提升,從結案報告可以看出: 學期剛開始分析柯老師的教學影片時,覺得他教得很好,活動有趣,概念清楚,幾 乎無懈可擊。但自己實際走訪教學現場,實際撰寫教案後才發現,其實柯老師的教 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好像在教一群鸚鵡'一問一答,學生的確都回答正確, 但還是無法聽到學生自己真正的想法。( G1 結案報告 980618

)

(二)案例問題設計的被視與評估 案例問題設計的適切性若從量化資料「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加以分析,結果如表 6 所示。

(20)

.

110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表 6 案例問題評鑑檢核表在各選頂的總分數、平均數、填答率及排序 填答率 項目/問卷 總分數平均數 排序

(% )

1 1.案例問題可提升學生蒐集並使用各種資訊的能力

57

4.75

100.0

1

3. 案例問題可促使學生探索與獲得有關數學頡域的學科專業知識

56

4.67

100.0

2

4. 案例問題可觸發對基本教學能力與技巧之討論

54

4.50

100.0

3

10. 案例問題有助於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53

4

.4

2

100.0

4

5. 案例問題可促使學生從不同一面向瞭解問題

52

4.33

9

1.7

5

2. 案例問題可促使學生整合過去所學的教育專業知識 到

4

.2

5

83.3

6

9.案例問題有助於提升學生思考與推理的能力

51

4.25

9

1.7

7

6. 案例問題符合學生的能力程度

49

4.08

9

1.7

8

7.案例問題可連結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 的

4.08

66.7

9

1.案例問題敘述清楚並具有引導性 的

3.92

75.0

10

8. 案例問題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4

3.67

4

1.7

11

註: (1)總分數為個別樣本填答分數之總和;平均數為總分數除以填答人數;填答率為填答人數之 比例;排序乃是指依平均數進行排序之結果。 (2) 題序主現緣由是根據平均數進行排序之結果。 首先,正向填答率並不如預期的好。雖題項 11 、 3 、 4 、 10 都是 100% '題項 5 、 9 、 6 占 9 1. 7%均佳之外,題項 7 、 8 的反應並不理想。若從平均數和排序來看,師資生非常肯定案例 問題在促使資訊蒐集與使用的能力、數學領域知識的提升、基本教學能力與技巧的討論上。 在問題解決、多面向理解問題、整合過去所學專業知識、思考推理能力的部分也算良好。但 在符合學生能力程度、學習經驗,以及問題敘述引導性和引發學習興趣上,其滿意度較不足。 推究其因,可能在 PBL 探究和校外實習關係的相輔相成關係,並未於課程開始便讓學生深刻 理解到,或許與案例問題設計和實施有關。以下針對此部分加以討論。 以 PBL 與校外實習結合情形來看,學生一開始並未察覺二者的密切關係, I 一直到校外實 習完,再回到 PBL 的討論,才頓悟兩者之間有很重要的關聯 J (G1S4 省思"的 18) ,為何會 如此呢?研究者認為: 第一,案例問題引導性仍不足。案例問題未能於敘述中,闡明評估柯老師的教學與校外 實習試教的關係。學生將二者理解為兩項作業,而非一個整體,覺得評估柯老師的教學是「另 外的作業 J '不免影響學習的興趣。 第二,雖然學生極為肯定「教學行為檢核表」製作的功效,但案例問題探討與檢核表製 作的關係未能有效銜接。在案例問題探討中,學生知道要評估柯老師的教學,但對於要評估 什麼並無頭緒,此時檢核表內涵對師資生而言尚一知半解,一直要到討論、整理、製作的過 程中,才會將這些教學行為與內涵弄清楚。可惰,此時學生尚看不到自己對這些項目內涵的

(21)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11

掌握,與案例問題要「評估柯老師的教學」有何直接關聯。因而,問題癥結在於, PBL 的結 案「撰寫柯老師的教學評估報告 J '時間點設計在校外實習後,檢核表被用來「檢核柯老師的 教學」的用處才彰顯出來,也才讓學生發覺不只是為了到國小現場用的。 故要改善此情形,未來需思考: 1.案例問題的探討過程,應更具體闡明案例問題與校外實習的關係。 2. 案例問題的敘述明確地點出,要學生發展教學行為檢核表並以此具體評估柯老師的教 學。例如,可將案例問題修改如下: 你已經修習許多教育與教學的相關理論與實務課程,請統整所學發展出一份「教學 行為檢核表 J '並透過各種可能途徑與方法,針對這名實習老師的教學實錄進行分 析。請各小組提出一份具體的教學評估與改善建議報告,以供這名實習老師參考。 (三)引導教師表現的評估 教師表現評量表十個選項(見表7)'代表大部分文獻所建議 PBL 小班導師角色扮演時應 具備的特質。為促進小組成員專注於 PBL 運作、激發學生興趣,以及提升其解決問題和批判 思考的能力,引導教師必須同時是監督者、診斷者、引導者、挑戰者、楷模者、自省者、評 量者以及專家。為完成其任務,這些特質占有重要意義。 表 7 教師表現評量表名選項總分數、平均數、填答率及排序 填答單 項目/問卷 總分數平均數 排序

(% )

4. 引導小組合作、互動與討論

54

4.91

100.0

6. 聆聽學生問題時有耐心、專注且尊重

54

4.91

100.0

7. 適度讚美與認同學生之貢獻

53

4.82

100.0

3

8.鼓勵學生朝更高層次的思考

53

4.82

100.0

3

1.引導學生瞭解學習之目標與任務

51

4.64

90.9

5

2. 引導學生從多元管道蒐集解決問題的資訊

51

4.64

100.0

5

9.鼓勵學生自行解決問題

51

4.64

100.0

5

10. 適時評估討論方向並給予建議而不過度介入

51

4.64

90.9

5

5.營造開放、信任的學習氣氛

50

4.55

90.9

9

3.促使學生運用過去所學之知識探索問題

49

4

.4

5

90.9

10

註: (1)總分數為個別樣本填答分數之總和;平均數為總分數除以填答人數;填答率為填答人數之 比例;排序乃是指依平均數進行排序之結果。 (2) 題序主現緣由是根據平均數進行排序之結果。

(22)

.

112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學生對教師各項目的行為表現都給予相當肯定,平均數均在 4.55 到 4.91 之間。若從滿意 程度來分析,填選 4 和 5 兩個等級的人數填答率均在 90.9%以上,有六項都達 100% .換言之, 研究者能符合 PBL 所要求的引導教師特質。其次,最需改進的是「促使學生運用過去所學之 知識探索問題」。深究其因,案例問題的設計涉及到數學科教學分析,然由於國語和數學科教 材教法可二選一修習,有些同學未接觸過數學科教材教法。因此,未來可先建立相關資料庫 以提供學生支援。 歸納而言. PBL 融入實習課程是一可行途徑,對培養教學研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頗 具潛力。為使 PBL 與實習課程結合的成效得以彰顯,未來進行方式可考慮下列幾點改進: 第一,課程規劃若要克服校外其間 (6 到 12 週) PBL 自我研討有效運作,並使學生認知 到 PBL 案例問題與校外實習的關係,不妨建立教學網路平臺,隨時確認進度,並提供必要諮 詢。屆時,教師可持續提醒學生兩者的關係'並引導學生將評估的省思應用到教學演示上。 第二,將教學影片的案例結合教學演示的單元,如此一來,學生不但要評估,同時還需 基於評估所得知識,進一步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加以演示,不但能印證探索的內容,釐清可能 的迷思,也較能引發探索的動機。

伍、結論與建議

首先,從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的具體成效而言,在教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與 興趣,以及專業社群互動之能力等核心能力層面上,都具有正面成效。尤其在提升學生運用 多元資訊、合作互動的能力,以及促進同儕建立擬聚力與風情支持等三個項目上。但在激發 學習動機及協助養成專業對話的習慣上仍需改進。 其次,就 PBL 融入教學實習適切性方面,師資生肯定其在建立教學專業能力與態度上的 價值,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一是 PBL 解決問題的歷程,可運用到校外實習與未來教學的問題 解決上;二在檢核表的製作,使其評估柯老師教學的同時,有效檢視自己的教學,進而改善 教學。 第三,就案例問題設計而言,檢核表之發展與運作,能建立師資生對教學行為的基本認 知與關鍵能力。案例問題在提升師資生蒐集與使用各種資訊的能力、促使其探索與獲得有關 教學領域的學科專業知識,以及觸發其基本教學能力與技巧之討論等三方面最具成效;在提 升問題解決之能力、促使學生從不同面向瞭解問題、整合過去所學專業知識,以及提升思考 與推理能力上也有不錯的成效。 雖然結果顯示 PBL 融入教學實習有許多正向效果,然未來仍有幾點值得深思: 首先,從實務角度而言,隨案例問題設計的不同,導致學生運作層面之差異,也會影響 特定能力獲得的程度,此亦為何國內、外不同研究在各項能力獲得程度上會有差臣。但也說

(23)

徐靜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13

明了案例問題乃 PBL 的靈魂,決定了學生探索的內容,以及學生從中可獲得的能力。故應用 上,課程的目的及所欲培養的核心能力應先被釐清,以確認 PBL 應用之合理性。 PBL 的合理性被確認後,案例問題設計應思考如何有效促進學生整合理論與實務,故應、 先分析案例問題是否可以涵蓋足夠的理論背景,同時需考量貼近生活經驗的程度,用口語化 的語法敘述出來。本研究裡,案例問題的研發相當耗時耗力,未來若要廣泛使用,可由專家 建立案例問題資料庫,或由學生提出案例問題,逐漸修正以找出適合的案例問題。 就引導 PBL 運作而言,除要帶出課程的目的,更要讓學生瞭解其意義何在。例如在本研 究裡,若能於開始引導時即將案例問題的核心概念(教學核心能力的釐清、學科理論知識之 建構、教學評估的認知與後設認知等)關聯到實習內涵,就能讓 PBL 與校外實習更加相得益 彰 o 此外,為使 PBL 運作順暢,示範步驟是必須的,可先以討論框架嘗試一簡單的生活案例 問題,並強調過程的省思,則不僅增加對 PBL 的熟悉度,也能觸發創意 o 在評量形式與機制上,應、考量多元化與質量並重。本研究實習課程強調實務的落實,故 在評量上著重如何將理論落實到具體實務,評量以質性方式為主。倘若未來欲應用到基礎學 科上,其學科知識內涵應為評量的重點之一,可透過紙筆測驗以確認學生是否精熟內容與知 識,並於課程結束時,要求以「概念圖」方式統整所學的內涵與概念。 最後,必須克服時間與精力的問題。 PBL 與校外教學實習結合,課業負擔、精神壓力及 時間調配上,遠遠超過一般師培課程, I 是求學生程中最辛苦的一堂課 J (G2S3 省思"的 18)

,

但同時也是「在師培修過最棒的一門課 J (學習成效態度量表 980611) !未來應注意課前心理 建設,給予學生較多課程資源的協助,並於過程中多正向鼓勵。至於 PBL 強調的各項能力並 非單一課程可以成就, PBL 運作可朝更長遠規畫u '融入教育基礎課程使其系統發展,成效較 能彰顯。 從研究角度而言,本研究將 PBL 融入教學實習課程,其 PBL 的性質與問題類型都不同於 原始醫學院的形式,導致其研究結果在某些面向上無法確認的限制。 PBL 源於醫學院,醫學 與教育專業都要培養照顧人的專業人員與強調實務省思及透過推理解決問題的重要,但畢竟 領域本質與內涵並不完全相同,未來的研究可以在幾個面向上給予特別關注,以確認 PBL 的 效果 o 首先,就核心議題而言, PBL 在特定課程中的目的需再三確認,以釐清研究分析的主 要變項。尤其醫學院 PBL 主要以臨床推理能力建立為主,然而,在其他領域的推理則不盡相 同,研究者可利用過程追溯法、問題解決的工作分析,或是促進者提問間師生言談互動內容 去瞭解。如此方能暸解 PBL 應用到其他領域在推理能力養成上,認知過程建構的情形,也才 能對 PBL 做出不同的引導及給予合適而相對應的鷹架支持。其次,問題類型與性質的分析與 探討。 Jonassen

(2011

)就提到,案例問題的性質、類型、複雜性,以及結構性程度都會影響 PBL 的成效。醫學院經常使用的問題較屬於因果關係推論的問題,也可稱為診斷與解決的問 題,這與建築、工程領域中所用的設計問題,以及法律領域所用的規則使用問題,都不相同。

(24)

.

114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徐靜嫻 當各領域在 PBL 問題案例使用上逐漸多元化的情況來看,問題本質的探究便愈顯重要,否則 學習成效的評估難以確認。第三,探討 PBL 在設計差異上所帶來的不同效果,包括 PBL 單一 的使用,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時間長度之差異,不同情境因素的介入等之實施,

PBL

不僅需被廣泛試驗以證實其效果外,更需被深入地、其體地評估(Ravitz, 2009) 。另外,測量 工具差異也需進一步加以探討。醫學院對 PBL 的實施,經常採標準測驗來確認學生的學習結 果,但許多長期性的成效,事實上缺乏足夠而長期追蹤的研究來證實。當然,除標準測驗外, 找出高品質的評量工其對瞭解 PBL 的成效將深具意義。最後,不斷以各種方式嘗試與挑戰 PBL ,則是尋找更多可能性不可或缺的努力。

(25)

徐靜嫻

參考文獻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115

一、中文文獻

主瑞士票 (2006 )。教學實習課程中教學實際突破與省思之行動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16 '

卜26 。

<

Wang

,

J.-H. (2006). The action research of reflec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action for teaching practicum. Journal

ofResearch on

Elementa吵。nd

Secondary

Educati凹,

16

,

1-26.]

呂美慧 (2006) 0 國小實習教師的目標鼠知:以教學觀摩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 , 55-74 。

<

Lyu

,

M.-H. (2006). Elementary student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purposes: A glance of peer couching in Taiwan.

Journal ofNational Hualien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22

,

55-74. ]

李雅婷(

2011

)。師資職前教育師培生進行問題引導學習之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屏東教育大 學學報一教育類,

37 •

57-96 。

<

Lee

, Y.-T.

(2011).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facilitat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PB

L.

Journal

ofNαtional

Pingtung

Uni間內ity

ofEducation (Education)

,

37

,

57-96.]

周春美、沈健華(

2003 )

0 教育學程學生在「短期校外教學實習期間」教學專業化省思歷程之

研究 o 教育科學期刊,

3 ( 1 ) •

79-97 。

<

Chou.

C.

-M.

, &

Shen

, C.

-H. (2003). A study of the reflective process of instruction professionalism of vocational

student teachers in short-term teaching practicum. The Journal ofEducational Science. 3( I)

,

79-97. ]

周春美、沈健華( 2004a) 。後設認知取向教學活動對教育學程學生教學專業化之研究。課程與

教學季刊,

7 (4) •

43-51 。

<

Chou

,

C.

-M.

,

&

Shen

,

C.

-H. (2004a). The research of metacognition-oriented teaching activity on students'

teaιhing

professionalization.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Quarter秒', 7(4), 43-5 1.]

周春美、沈健華 (2004b) 。教育學程學生發展教學專業化概念之行動研究:以微試教為例。 教育科學期刊,

4 ( 1 )

.但-77 。

<

Chou

,

C.

-M.

,

&

Shen

,

C.

-H. (2004b). A study ofthe effect ofmicro-teaching on the student teacher's conception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The Journal ofEducational Science

,

4

(1),

52-77.]

周鳳美(

2010

)。師資生集中實習教學省思札記之內容分析。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

3 ( 1 ) •

41-70 。

<

Chou

,P.明 M.

(20 I0). A content analysis of reflective journal writing: Exploring prospective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field experience during intensive practicum. Journal of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 I)

,

41-70.]

洪榮昭 (2004 )。問題導向學習 (PBL) 的教學策略。教師天地,

128 '

45-48 。

<

Hong

, J.

-C. (2004). Teaching strategie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 New Horizon Bimonthlyfor Teachers in Taipei.

128

,

45-48. ]

洪榮昭、林展立(主編) (2006) 。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

Hong

,

J.-C.

,

&

Lin

,

C.-

L.

(Eds.). (2006). The

theo吵。nd

practi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

Taipei

,

(26)

.

116 •

PBL 融入實習課程之研究

高強華( 1996) 。師資培育問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 Kao

,

C.-H.

(1

996).

The

stu吵 ofthe

problems in teacher education. Taipei

,

Taiwan: Lucky Book Store.

>

徐靜嫻

高博銓 (2006 )。實習教師教學常見問題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

9

(3)

,

51-的。

<

Kao

,

P.-

c.

(2006).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n intern teachers' instruction.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Quarter秒\

9(3)

,

51-63.

>

高票芳 (2002 )。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黨略。臺北市:高等教育。

<

Kao

,

H.-

F.

(2002).

Teac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ase of teaching.

Taipei

,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

徐綺穗 (2009 )。學生反思內涵的分析及其對教學實習課程的敢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5

( 1 ) •

35-58 。

<

Hsu

,

C.-S.

(2009).

The analysis of the reflection of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eaching of teaching practicum

course.

Journal of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

I)

,

35-58

>

陳美玉 (2003 )。教學實習模式中實習教師的角色與任務。載於李昧吟、陳美玉、甄曉蘭(主 編) .新教學實習手冊(頁 33-62 )。臺北市:心理。

[ Chen

,

M.-

Y.

(2003).

The role and mission of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in the student teaching. In U.-

Y.

Li

,

M.-

Y.

Ch凹,

&

H.-

L.

Chen (Eds.)

,

A new handoutfor student teaching (pp.

33-62).

Taipei

,

Taiwan: Psychologica

l.>

陳國泰、王寶墉 (2005 )。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策略在國小師資學程「國語教材教法」課程之 教學實驗研究。國民教育學報,

1 •

163-192 。

[Ch凹,

K.-

T.,

& Wa嗯,

B.-

Y.

(2005).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teachi月 mandarin

a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人 163-192.

]

陳鳳如 (2008 )。問題導向學習在大學生學習輔導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173 •

44-52 。 【 Ch凹, F.

-R.

(2008).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ssistan

t.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

173

,

44-52. ]

陳錫珍 (2006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育研究月刊,

147 •

141-145 。

<

Chen

,

S.-I.

(2006).

Problem-based learning: Lessons for

adminis個tor.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

147

,

141-145. ]

符碧真 (2000 )。從美國醫學教育之歷史發展論師資培育之專業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彙

刊 c: 人文及社會科學,

10

(3) .

378-402 。

<

Fwu

,

B.-I.

(2000).

What teaching profession can learn from American medical profess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10(3)

,

378-402. ]

許健將 (2004 )。批判省思能力的培養: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課題。教育科學期刊,

4 (2) •

1-18 。

[Sheu

,

1.-1.

(2004).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

important issue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

t.

The Journal ofEducational Science

,

4(2)

,

1-18. ]

張民杰 (2003 )。超學科統整模式之一:問題導向學習在國中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新

竹師院學報,

17 •

389-424 。

<

Chang

,

M.-

C.

(2003).

The model of 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nine-year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

l.

Journal of National Hsin Chu Teachers College

,

17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 A narrative poem is a poem that tells a story. Narrative poems can come in many forms and styles. They can be long or short, simple or complex, as long as they tell stories.

Speakers on a team must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 to present arguments and examples that support the team’s stance, and rebut the opposing team’s arguments to the greatest

 Diversified parent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parents of NCS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2020/21 school year to help them support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and encourage their

After teaching the use and importance of rhyme and rhythm in chants, an English teacher designs a choice board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new verse abou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chant

information on preventive measures, youth online culture, relevant community and online resources for e-learning. –Most of Students were asking the tips of healthy use of

*Teachers need not cover all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ues in the list. They might like to trim the list to cover on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pressions. Instead of exposing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