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4 章 水溶液中酸、鹼、鹽的平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 4 章 水溶液中酸、鹼、鹽的平衡"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了解不同酸鹼學說間的差異。

2. 能寫出共軛酸鹼對。

3. 認識酸鹼強弱與解離常數間的關係。

4. 了解滴定的原理與實驗方法。

5. 認識鹽的種類及其是否水解。

       阿瑞尼斯的酸鹼定義:阿瑞尼斯認為在水溶液中,酸性物質會解離出氫        離子(H),而鹼性物質會解離出氫氧離子(OH)。

       布-洛的酸鹼定義:酸鹼反應僅是質子(氫離子)在物質間的轉移反應        ,其中質子的提供者為酸,而質子的接受者為鹼。

       在布-洛酸鹼反應中,反應物與產物的化學式彼此相差一個H,化學家        稱之為共軛酸鹼對。

       共軛酸鹼對        NH3(aq)+H2O(l) NH4

(aq)+OH(aq)

        鹼1  酸2     酸1   鹼2

       共軛酸鹼對

       兩性物質:在一反應中作為酸,另一反應中可為鹼,此種物質稱為兩性        物質。

       物質提供質子的能力,稱為酸的強度;接受質子的能力,稱為鹼的強度        。強度愈大的酸,其共軛鹼的強度愈小;強度愈小的酸,其共軛鹼的強        度愈大。

      酸的解離度α 接近 100%:則該酸為強酸

      酸的解離度α 介於 0~100%:該酸為弱酸,在水中部分       解離。

      酸的解離度α 接近 0:該酸為極弱酸,在水中幾乎不解       離,可視為非電解質。

       一般常見布-洛酸之相對強度:HClO4>HI>HBr>HCl>HNO3>H2SO4

       >H3O>H2C2O4>H2SO3>HSO4>H3PO4>HF>C6H5COOH>

       CH3COOH>H2CO3>H2S>NH4>HCN>H2O>NH3>OH>NH2>O2

第 4 章 水溶液中酸、鹼、鹽的平衡

年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題數 1 3 4 2 5 1 3 3 1 1

4-1

布-洛酸 鹼理論

共軛 酸鹼

酸鹼

強度 在水溶液中 酸鹼

學說

(2)

      定義:定溫下,酸解離成氫離子與共軛鹼的反應之平衡常數

      表示法:當單質子酸(又稱一元酸,以下以HA 表示)的解離反應達       平衡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須滿足下列平衡常數表示式:

      HA(aq) H(aq)+A(aq) Ka

      意義:酸的解離程度愈高,Ka 值也愈大,Ka 值的大小可作為酸強弱        的判斷依據。

       [H]、α 與 Ka的關係(若C0 >> Ka):[H]=X=

       α==

      [H][OH]=Kw,其中Kw為平衡常數的一種,稱為水的離子積,其大       小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解離前後,溶液中各種原子總數不變,以HF 的解離為例,

      [HF]0=[HF]+[F]

      溶液保持電中性,正電荷的總電量等於負電荷的總電量       例:HF 的解離:[H]=[F]+[OH]

      定義:定溫下,鹼在水中反應生成氫氧離子與共軛酸的反應之平衡常       數表示法:若以B 代表一元鹼(即僅能接受一個質子的鹼),HB        表其共軛酸,則弱鹼於水中的反應及平衡常數可表示為:

       B(aq)+H2O(l) BH(aq)+OH(aq)

       Kb=,其中Kb稱為鹼的解離常數

      意義:如果鹼接受質子的傾向愈大,Kb也愈大;相反地,鹼接受質子        的傾向愈小,Kb也愈小。

      共軛酸鹼對的解離反應式與平衡常數:

      HA(aq) H(aq)+A(aq)     Ka       A(aq)+H2O(l) HA(aq)+OH(aq) Kb       共軛酸鹼對的KaKb的關係:

      因 Ka×Kb=×=[H][OH]=Kw

      故在定溫時,共軛酸鹼對的KaKb成反比,因此愈強的酸,其共軛       鹼的鹼性愈弱;反之,愈弱的酸,其共軛鹼的鹼性愈強。

      定義:每個分子中,都含有多個可供解離H。因為解離非一步達成,

      因此每一步的解離都有其平衡常數。

      例:碳酸的解離:

      H2CO3(aq) H(aq)+HCO3

(aq) Ka1=4.4×10-7       HCO3

(aq) H(aq)+CO32-

(aq) Ka2=4.7×10-11

      對同一種多質子酸而言,Kan+1必定小於Kan       如三質子酸中,存在Ka1>Ka2>Ka3的關係。

      多質子酸的強度由Ka1來決定

      多質子酸水溶液需維持溶液電中性及物質平衡        多元鹼  含有多個可解離OH之化合物,稱為多元鹼。某些金屬的氫氧化物難       溶或微溶於水,其解離反應之平衡常數Kb,往往稱為Ksp

酸的解 離常數

酸解離 後各物 種濃度 間的關 係式

鹼的解 離常數

共軛酸 鹼對的 Ka Kb

多質子 4-2

布-洛酸 鹼理論

多質子酸 Kan間的 關係

(3)

      酸鹼滴定:藉由酸鹼中和反應,將已知濃度的酸(或鹼)液,逐滴加        入待測溶液中,以得知待測溶液中鹼(或酸)的濃度,此        種分析方法稱為酸鹼滴定。

      橡皮接頭滴定管       (鹼液用滴定管):

      不可盛裝酸,以       避免腐蝕橡皮。

      玻璃接頭滴定管       (酸液用滴定管):

      不可長久儲存鹼性溶液,以避免強       鹼腐蝕玻璃栓塞。

       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淨後,要用將要盛裝的溶液潤洗。

       錐形瓶用蒸餾水清洗後,不可用要盛裝的溶液沖洗。

       滴定管的液體要裝到最上面零刻度以上,打開活塞,使液        體充滿滴定管尖端(除去氣泡)。

       定義:在滴定時,當酸參與反應的H總莫耳數等於鹼參       當量點  與反應的OH總莫耳數時,稱為當量點。

       公式:m×CAVA=n×CBVB

       其中m 為每一分子酸可釋出的質子數,而 n 為每一分子鹼        所提供的OH數。

      滴定終點:實際進行實驗時,須選用適當的酸鹼指示劑,當指示劑的        顏色發生明顯且持久的變化,即為滴定終點。

      中性點:在滴定過程中,混合液的pH 恰等於 7 時稱為中性點,唯有       在特殊的滴定型態,如強鹼與強酸之間的滴定,當量點才會       是中性點。

      指示劑:本身常為一種有機的弱酸或弱鹼,與其共軛鹼或酸之顏色有       明顯的差異,故顏色可隨溶液[H]的大小而改變。

      強鹼滴定強酸:室溫時,如果以0.10 M NaOH 的標準溶液滴定強酸        0.10 M HCl 50.00 mL,以溶液 pH 值對加入鹼的體積        作圖,可得滴定曲線,如下圖。

       

       ▲ 標準 0.10 MNaOH 滴定 0.10 M HCl 50.00 mL 所呈現的滴定曲線

      

      近乎鉛直,因此 變色範圍在 pH 在 4 至 10 之間的指示劑,如酚       酉太、甲基紅或溴瑞香草酚藍等,均適合做為本次滴定的指示劑。

4-3

酸鹼滴定

滴定管 種類

酸鹼滴定注意 事項 當量點

與滴定 終點

滴定曲

(4)

      強鹼滴定弱酸:室溫時,如果以標準0.10 M NaOH 溶液滴定弱酸        0.10 M CH3COOH 溶液 50.00 mL,滴定曲線如下圖。

       

      ▲ 強鹼滴定弱酸時,當量點為鹼性

       當量點,pH>7,因此應選擇鹼性範圍變色的指示劑        ,如酚酉太。

      強酸滴定弱鹼:室溫時,如以0.10 M 鹽酸滴定 0.10 M        氨水50.00 mL,滴定曲線如下圖。

       

       ▲ 強酸滴定弱鹼時,當量點為酸性

       多質子──說明:當量點pH<7,因此應選擇酸性範圍變色的指示劑,如甲基紅        酸的滴  等若以0.10 M 氫氧化鈉溶液滴定 0.10 M 亞硫酸 25.00 mL 時,即可比        定    較出單質子酸與多質子酸的不同,如下圖所示的滴定曲線,雙質子酸       顯示了兩個當量點。

       

      ▲ 以0.10 M 氫氧化鈉滴定 25.0 mL 0.10 M 亞硫酸之滴定曲線

(5)

      鹽的定義:酸的氫離子被其他陽離子取代的化合物,或鹼的氫氧離子被其        他陰離子取代的化合物。

       例:HNO3 —→ KNO3;Ca(OH)2 —→ CaCO3

      正鹽:酸中可解離的氫離子完全被其他陽離子取代時,此類化合物稱為正        鹽。

       例:H2CO3 —→ Na2CO3

      酸式鹽:對多質子酸而言,若僅有部分氫離子被其他陽離子取代,仍保留       部分可解離的氫離子時,這類化合物稱為酸式鹽。

      例:H2CO3 —→ NaHCO3

      鹼式鹽:鹽的組成同時含有氫氧離子及其他陰離子,則屬鹼式鹽。

      例:2 PbCO3.Pb(OH)2可稱為鹼式碳酸鉛,或碳酸氫氧鉛,俗稱       鉛白。

      複鹽:如果鹽類的組成中陽離子或陰離子不只一種,通常是由兩種不同的        鹽混合後,再經結晶形成一種鹽,稱為複鹽。

       例:明礬KAl(SO4)2‧12 H2O

      錯鹽:錯鹽屬配位化合物,某些錯鹽與複鹽類似,其組成陽離子或陰離子        不只一種,但錯鹽溶於水而解離時,會形成錯離子。

       例:黃血鹽K4[Fe(CN)6]

      定義:鹽與水反應後,產生HOH,稱為鹽的水解。

      強酸與強鹼形成的正鹽不水解呈中性       強酸與弱鹼形成的正鹽水解呈酸性       NH4NO3(aq) ─→ NH4

(aq)+NO3 (aq)

       (酸性) (中性)       NH4

(aq) ─→ NH3(aq)+H(aq) Ka=Kw/Kb=5.9×10-10       因此強酸弱鹼產生的正鹽,可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強鹼與弱酸形成的正鹽水解呈鹼性

      鹽的水解反應  CH3COOK(aq) ─→ CH3COO(aq)+K(aq)

    鹽的水解反應  CH3COO(aq)+H2O(l) ─→ CH3COOH(aq)+OH(aq)

      Kb=Kw/Ka=5.6×10-10

      因此強鹼弱酸產生的正鹽,可水解使溶液呈鹼性。

      弱酸與弱鹼形成的正鹽可水解,但溶液酸鹼性視酸鹼強度而定。

      ①若弱酸的Ka>弱鹼的Kb,水解呈酸性。 例:NH4F       ②若弱酸的Ka<弱鹼的Kb,水解呈鹼性。 例:NH4CN       ③若弱酸的Ka=弱鹼的Kb,水解呈中性。 例:CH3COONH4

      酸式鹽或鹼式鹽的酸鹼性:必須判斷其在水中得失質子的傾向何者較       大,才能判斷其酸鹼性。

      例:NaHA:

      ①若Ka2>Kb,則呈酸性。

       如:NaHSO4、NaHSO3、NaHC2O4、NaH2PO4、NaH2PO3       ②若Ka2<Kb,則呈鹼性。如:NaHCO3、NaHS。

4-4

鹽的種類

(6)

       定義:某些溶液中若添加少量的強酸或強鹼,並不會大幅影響其pH 值       ,稱為緩衝溶液。

       組成:緩衝溶液可由弱酸與其共軛鹼或弱鹼與其共軛酸混合配製而得。

       弱酸加其鹽(共軛鹼)之型式:如CH3COOH+CH3COO        ①弱酸+共軛鹼鹽:如CH3COOH+CH3COONa

       ②過量弱酸+強鹼:如CH3COOH(過量)+ NaOH —→

      CH3COONa+H2O,因為弱酸過量,所以溶液中存留        配製   CH3COOH+CH3COONa。

       ③過量弱酸鹽(鹼性)+強酸:如CH3COONa(過量)+HCl       —→ CH3COOH+NaCl,因為弱酸鹽過量,所以溶液中存留       CH3COONa+CH3COOH。

       弱鹼加其鹽(共軛酸)之型式:如NH3+NH4

     緩衝溶液      ①弱鹼+共軛酸鹽:如NH3+NH4Cl

       ②過量弱鹼+強酸:如NH3(過量)+HCl —→ NH4Cl,因為       弱鹼過量,所以溶液中存留NH3+NH4Cl。

       ③過量弱鹼鹽(酸性)+強鹼:如NH4Cl(過量)+NaOH        —→ NH3+NaCl+H2O,因為弱鹼鹽過量,所以溶液中存留       NH4Cl+NH3

       將緩衝溶液稀釋後,溶液的pH 值不會變。

       若[A]≒[HA],如此緩衝溶液的 pH 值≒pKa值。

       特點  在強酸(鹼)滴定弱鹼(酸)的過程,達1/2 當量點時,此時        溶液([A]=[HA])即 pH=pKa,緩衝效果最好。

       [A]與[HA]兩者的濃度(莫耳數)愈大,所具有的緩衝能力愈        大。通常其緩衝作用的有效範圍為pH=pKa±1。

       應用:穩定生物體內的pH 值,以利化學反應進行。

       強鹼滴定弱酸:當強鹼(如        NaOH)滴定弱酸(如

       CH3COOH)時,一開始強鹼的        莫耳數比酸少,所以中和後只        留下弱酸及鹽,此鹽恰為弱酸        的共軛鹼(如CH3COONa),

       弱酸與其共軛鹼共存,正是緩        衝溶液。因此在未達當量點之        前,滴定曲線平緩。

       強酸滴定弱鹼:當強酸(如        HCl)滴定弱鹼(如 NH3)時        ,一開始強酸的莫耳數比鹼少        ,所以中和後只留下弱鹼及鹽        ,此鹽恰為弱鹼的共軛酸(如        NH4Cl),弱鹼與其共軛酸共        存,正是緩衝溶液。故在未達

4-5 緩衝 溶液

酸鹼滴定 過程所產 生的緩衝 溶液

(7)

       當量點之前,滴定曲線平緩。

(8)

4 - 1

1. 阿瑞尼斯的酸鹼定義:

阿瑞尼斯認為在水溶液中,酸性物質會解離出氫離子(H),而鹼性物質會解離出氫氧離 子(OH)。

 (1) 酸:

例:HCl(aq) —→ H+(aq)+Cl-(aq)

  CH3COOH(aq) H(aq)+CH3COO(aq)

 (2) 鹼:

例:NaOH(aq) —→ Na(aq)+OH(aq)

  NH3(aq)+H2O(l) NH4

(aq)+OH(aq)

2. 布-洛的酸鹼定義

 (1) 提出者:由丹麥科學家布忍斯特與英國科學家洛瑞於 1923 年所提出。

 (2) 定義:他們認為酸鹼反應僅是質子(氫離子)在物質間的轉移反應,其中質子的提供者為 酸,而質子的接受者為鹼。

  ① 例:鹽酸之為酸,是因為可提供質子給水分子。

  HCl(aq)+H2O(l) Cl(aq)+H3O(aq)

   酸   鹼

       

       ▲ 水分子可接受 HCl 釋出的質子,變成 H3O

說明:在氫離子在水中常與數個水分子結合,常以H3O(aq)表示,稱為鋞離子,又稱水合氫離子,

或被寫成更簡單的H(aq)

▲ 氫離子常利用共價鍵與氫鍵與數個水分子結合

  ② 例:氨因能接受水分子所釋出的質子,使水分子變成氫氧離子,因而為鹼。

酸鹼學說 (南一版 p.161)

1

(9)

NH3(aq)+H2O(l) NH4

(aq)+OH(aq) …式 2 鹼   酸

(10)

▲ NH3可接受水分子所釋出的質子,使水分子變成氫氧離子。

  ③ 兩性物質:在一反應中作為酸,另一反應中可為鹼,此種物質稱為兩性物質,例如上兩 式中的水。

  範例 酸鹼學說 ★★★★★ 

下列關於酸鹼的觀念敘述,何者正確? 

(A)氫離子無法存在於強鹼水溶液中 (B)可令潮溼藍色石蕊試紙呈紅色的酸必為阿瑞尼斯酸 (C)依布-洛理論,分子中含有 H 者為酸 (D)布-洛理論的酸鹼不一定為阿瑞尼斯的酸鹼  (E)依布-洛理論,酸鹼反應就是質子轉移的過程

[答案] BDE

(A)無論酸性或鹼性水溶液均有 H;(C)可提供 H為酸。

[類題] 有關酸鹼觀念的敘述,何者正確?

(A)依實驗的定義,酸鹼的共同特徵為其溶液皆可導電 (B)依阿瑞尼斯學說,凡分子中含 H 者為酸 (C)依布忍斯特-洛瑞學說,酸鹼中和必生成水 (D)布忍斯特-洛瑞學說的 酸鹼必為阿瑞尼斯學說的酸鹼

█: A 。

  範例 布-洛學說 ★★★ 

下列反應中,HCO3在何者扮演酸的角色?

(A) HCO3

(aq)+H3O+(aq) —→ 2 H2O(l)+CO2(g)

(B) HCO3

(aq)+HCl(aq) —→ H2O(l)+CO2(g)+Cl(aq)

(C) HCO3

(aq)+CH3COOH(aq) —→ H2CO3(aq)+CH3COO(aq)

(D) HCO3

(aq)+H2O(l) —→ CO32-

(aq)+H3O(aq)  (E) HCO3

(aq)+HPO42-

(aq) —→ CO32-

(aq)+H2PO4 (aq)

[答案] DE

找有HCO3之共軛鹼CO32-的反應。

[類題] 依布-洛學說,下列何者可以作為酸,亦可以作為鹼?

(A) NH4 (B) CH3COO (C) H2O (D) HPO32- (E) HS

█: CE 。是

1

2

((B)分子可釋出 H者為酸 (C)不一定生成水

(D)阿瑞尼斯酸鹼必為布-洛學說的酸鹼。)

((A)只能提供 H  NH4 → NH3+H (B) CH3COO+H → CH3COOH

(D)不能丟 H,只可 HPO32-+H → H2PO3。)

(11)

在布-洛酸鹼反應中,反應物與產物的化學式彼此相差一個H+,化學家稱之為共軛酸鹼對。

   共軛酸鹼對

NH3(aq)+H2O(l) NH4

(aq)+OH(aq)

1212

共軛酸鹼對

例:氨與水分子的反應,正反應的產物為NH4OH,此兩者同樣具有酸與鹼的性質,可相 互反應,而生成NH3H2O,其中 NH3NH4的共軛鹼;NH4NH3的共軛酸。

  範例 共軛酸鹼對 ★★★★★ 

就布-洛的酸鹼學說,畫有橫線的物質為鹼的是:

(A) HSO4+CN HCN+SO42- (B) HCO3+H2O CO32-+H3O (C) NH3+H2O NH4+ OH (D) NH2+H2O NH3+OH

(E) H2SO3+SO32- 2 HSO3

[答案] BDE

布-洛學說中,酸為質子提供者而鹼為質子接受者 (A) HSO4+CN HCN+SO42-

  酸

(B) HCO3+H2O CO32-+H3O       鹼

(C) NH3+H2O NH4+OH          酸

(D) NH2+H2O NH3+OH   鹼

(E) H2SO3+SO32- 2 HSO3

      鹼

[類題] 下列哪些互為共軛酸鹼對?

(A) H2CO3(aq),CO2(aq) (B) HCl(aq),Cl(aq) (C) NaOH(aq),OH(aq) (D) HClO4(aq),HClO3(aq)

(E) NH3(aq),NH4 (aq)

█: BE 。

共軛酸鹼對 (南一版 p.163)

2

3

(找彼此化學式相差一個 H。)

(12)

1. 物質提供質子的能力,稱為酸的強度;接受質子的能力,稱為鹼的強度。強度愈大的酸,其 共軛鹼的強度愈小;強度愈小的酸,其共軛鹼的強度愈大。

▼ 表 常見共軛酸鹼對及其酸鹼強度

一般常見酸之相對強度:

HClO4>HI>HBr>HCl>HNO3>H2SO4>H3O>H2C2O4>H2SO3>HSO4>H3PO4>HF>

     (在水中為強酸)    

C6H5COOH>CH3COOH>H2CO3>H2S>NH4>HCN>H2O>NH3>OH>NH2>O2-

      (在水中為強鹼)

2. 由於強酸釋出質子的趨勢比弱酸大,強鹼接受質子的趨勢比弱鹼大,因此,反應易由強酸、

強鹼反應生成弱鹼、弱酸;反之,弱酸、弱鹼不易反應生成強鹼、強酸。

例:在鹽酸與氨水的反應易向右進行。

 HCl(aq)+NH3(aq) NH4

(aq)+Cl(aq)

說明:由於HCl 的酸性強度大於 NH4NH3的鹼性強度也大於Cl,因此向右的反應較易進行。

3. 電解質的強弱是由其解離度大小判定,所謂解離度是指發生解離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通常 α 表示。

共軛酸鹼對 (南一版 p.164)

3

(13)

例:CH3COOH 溶於水,有部分 CH3COOH 解離成 CH3COO,解離度為α 可表示如下:

CH3COOH(aq)+H2O(l) H3O(aq)+CH3COO(aq)

α=×100%

其中 [CH3COOH]0 為 CH3COOH 的初濃度。

說明:以酸為例。

   (1) 其解離度 α 接近 0:該酸為極弱酸,在水中幾乎不解離,可視為非電解質。

   (2) 其解離度 α 接近 100%:該酸為強酸,在水中幾乎完全解離。

例如實驗室中的過氯酸、鹽酸、硝酸等,在水中幾乎可完全解離。所以在0.1 M 的硝酸 溶液中,[H3O] 即為 0.1 M:

HNO3(aq)+H2O(l) ─→ H3O(aq)+NO3 (aq)

   (3) 其解離度 0<α<100%:該酸為弱酸,在水中部分解離。

例如初濃度為0.1 M 的醋酸水溶液([CH3COOH]0=0.1 M),在室溫時,大約只能解離 10-3 M 的 H3O(式4-7),解離度 α 為×100 %=1%。

▲ 各類電解質在水中解離情形示意圖:A.非電解質在水中不解離;B.強電解質在水中完全解離;

C.弱電解質在水中部分解離。

(14)

  解離前的濃度    解離後的平衡濃度

4. 常見酸鹼之強弱:

 (1) 強酸、強鹼:在水中幾乎 100%解離者。

  ① 強酸:HCl、HI、HBr、HClO4、HNO3、H2SO4   ② 強鹼:IA 族氫氧化物,Ca(OH)2、Sr(OH)2、Ba(OH)2  (2) 弱酸、弱鹼:在水中解離度較小者。

  ① 弱酸:CH3COOH、H2CO3、HF、H2S。

  ② 弱鹼:LiOH、NH3、Mg(OH)2、CH3NH2

  範例 酸鹼反應的傾向 ★★★★ 

已知下列物質的布忍斯特-洛瑞酸性之強度大小為:H3O>H3PO4>CH3COOH>H2S>

H2O;選出下列有利於趨向右的反應:

(A) H2S+OH-─→HS+H2O (B) H3PO4+CH3COO ─→H2PO4+CH3COOH (C) H2S+H2O ─→ HS+H3O (D) H2O+H3PO4 ─→ H3O+H2PO4

(E) CH3COOH+HS ─→ CH3COO+H2S [答案] ABE

欲使反應有利於向右,則反應物需為較之強酸與鹼 (A) H2S>H2O;(B) H3PO4>CH3COOH;

(C) H2S<H3O+;(D) H3PO4<H3O (E) CH3COOH>H2S。

4

強酸的解離度大,因此水溶液中所含 的氫離子濃度往往等於酸的初濃度。

然而對弱酸而言,由於解離度小,

所以溶液中所含的氫離子濃度遠低 於酸的濃度。

(15)

[類題] 1. 根據下表數據,比較相同溫度下,下列三種酸的相對強度順序,何者正確?

HX HY HZ

濃度(M) 0.01 0.1 0.9 1 1 解離度a(%) 3 0.3 0.1 0.3 10

(A) HZ>HY>HX (B) HX>HY>HZ (C) HY>HZ>HX (D) HX>HZ>HY

█: A 。

    2. 已知下列二個反應均趨向右方:HSO4

(aq)+CH3COO(aq) SO42-

(aq)+CH3COOH(aq) CH3COOH(aq)+HS(aq) CH3COO(aq)+H2S(aq),則相同濃度的(甲) CH3COOH;

(乙) NaHSO4;(丙) H2S 水溶液中,[H] 大小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 C 。

  範例 鹼的強度 ★★★★★ 

下列何者在水溶液中對H的結合趨勢最強?

(A) NO3 (B) Cl (C) CN (D) ClO4 [答案] C

愈弱酸的酸根為愈強的鹼。

酸強度:HClO4>HCl>HNO3>HCN,故鹼強度:CN>NO3>Cl>CO4-。

[類題] 若將下列各物質當作酸,則何者之共軛鹼的鹼性最強?

(A) H2O (B) HCl (C) CH3CO2H (D) NH3 【90.日大】

█: D 。

5

( 1. (1)由表知 HX 在 1.0 M 時解離度 α 必小於 0.1

(2)濃度 1.0 M 之 HX、HY 及 HZ 解 離度為 HZ>HY>HX,表酸性相對 強度順序為 HZ>HY>HX。)

( 2. (1) HSO4+CH3COO SO42-+CH3COOH,反應趨向右方 ∴HSO4>CH3COOH   CH3COOH+HS CH3COO+H2S 反應趨向右方 ∴酸性:CH3COOH>H2S

∴酸的強弱為 HSO4>CH3COOH>H2S        (乙)    (甲)   (丙)

(2)同濃度時,酸愈強,其 [H] 愈大 ∴[H] 大小為乙>甲>丙。)

(共軛酸為最弱酸,其共軛鹼為最強鹼

∵共軛酸:HCl>CH3CO2H>H2O>NH3

∴共軛鹼:Cl<CH3CO2<OH<NH2。)

(16)

( A ) 1. 下列何組物質不是共軛酸鹼對?

(A) H3O+、OH (B) NH4、NH3 (C) HCO3、CO32- (D) HC2H3O2、C2H3O2

(E) HCl、Cl

( D ) 2. 水在下列哪一個反應中顯示鹼的行為?

(A) HCOO+H2O HCOOH+OH (B) HCOOH+OH HCOO+H2O (C) NH3+H2O NH4+OH (D) HCO3+H3O+ H2O+H2CO3 (E) CN+H2O

HCN+OH

( D ) 3. 下列有關酸鹼學說的敘述,何者錯誤?

(A)阿瑞尼斯學說認為鹼是能在水中產生 OH者 (B)布-洛學說的酸在水溶液中不一定 可以讓石蕊試紙呈現紅色 (C)阿瑞尼斯學說認為酸是能在水溶液中可產生 H者 (D)布

-洛學說的酸鹼反應亦必為阿瑞尼斯的酸鹼反應 (E)布忍斯特-洛瑞理論,鹼必具有未 共用電子對

( A ) 4. 於 H2PO4+HCO3 H3PO4+CO32-之平衡系中,下列各項敘述何項為真?

(A)平衡有利於左方 (B) H2PO4HCO3為共軛酸鹼對 (C) HCO3CO32-互相競爭 H+ (D)鹼性:H2PO4>CO32- (E)酸性:HCO3>H3PO4

( B ) 5. 已知酸的強度順序為 HSO4>HF>CH3COOH>NH4,混合下列各0.1 M 的溶液,何組質 子轉移的反應程度最大?

(A) HSO4+H3COO (B) HSO4+NH3 (C) HSO4+F (D) SO42-+NH4  (E) HSO4+NH4

( A ) 6. 已知下列兩反應均傾向右方進行:NH2+H2O ─→ NH3+OH,OH+HCN ─→ H2O+CN

,則下列何者鹼性最強?

(A) NH2 (B) OH (C) CN (D) H2O (E) NH3

( BC ) 1. 在 CH3COOH(aq)+HS-(aq) H2S(aq)+CH3COO(aq) 反應中,有關酸鹼之敘述,

 D 何者正確?

(A) HS為酸,CH3COOH 為鹼 (B) H2S 為 HS之共軛酸

(C) CH3COOCH3COOH 之共軛鹼

(D) HSCH3COO鹼性強,故反應之趨勢由左到右 (E) H2S 較 CH3COOH 酸性弱,故反應之趨勢由右到左

( B ) 2. 下列各物質中,根據布-洛理論有幾種是兩性物質?(甲) H2O;(乙) CO32- (丙) HPO42-;(丁) HPO32-;(戊) H2PO2-

(A)甲乙丙 (B)甲丙 (C)丙丁戊 (D)甲丙丁戊 (E)丙丁

( 2. 兩性物質為可提供質子,也可接受質子者。

(甲) H2O+H → H3O;H2O → H+ OH (乙) CO32-僅能接受 H:CO32-+H → HCO3

(丙) HPO42- → PO43-+H;HPO42-+H → H2PO4

(丁) HPO32-僅能接受 H:HPO32-+H → H2PO3

(戊) H2PO2僅能接受 H:H2PO2+H → H3PO2。)

( 2. (D)水為 H3O的共軛鹼。)

( 3. (D)布-洛學說的酸鹼反應不局限於水溶液中,而阿瑞尼斯的酸鹼反應,只限於水溶 液中的反應,故布-洛學說的酸鹼反應不一定是阿瑞尼斯的酸鹼反應。)

( 4. ∵酸性 H3PO4>HCO3 鹼性 CO32->H2PO4,故有利左方。)

( 5. 質子轉移大要找強酸+強鹼 ∴酸為 HSO4,鹼為 NH3。)

( 6. NH2>OH,OH>CN ∴NH2最強。)

( 1. (A) HS為鹼,CH3COOH 為酸;(E)酸性 H2S<CH3COOH 反應方向:左→右。)

( 1. (A) H3O、H2O 或 H2O、OH。)

(17)

( AC ) 3. 選出下列大小排列正確者:

 DE (A)鹼性 NH3>CH3OO>HSO4>ClO4

(B)鹼性 NH4>NH3>NH2

(C)酸性 HClO4>HClO3>HClO2>HClO (D)酸的強度 HI>HBr>HCl>HF

(E)依週期表,同列元素氫化物之酸性隨原子序增加而增加

( CD ) 4. 下列氧化物中,何者溶於水即成為酸性溶液? 【93.指考】

(A) CaO (B) MgO (C) N2O5 (D) P4O10 (E) ZnO

◎ 請填寫表格的化學式:

化合物 化學式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共軛酸化學式

磷酸氫二鈉 (1) (2)

氟化鉀 (3) (4)

█:(1) Na2HPO4;(2) NaH2PO4;(3) KF;(4) HF。

( 3. (A)酸性強則其共軛鹼弱 (B) NH4<NH3<NH2

(E)氫化物的酸性隨原子序增加而增加。)

( 4. 非金屬氧化物呈酸性。)

(18)

4 - 2

1. 定義:定下,酸解離成氫離子與共軛鹼的反應之平衡常數。

2. 表示法:

 (1) 當單質子酸(又稱一元酸,以下以 HA 表示)的解離反應達平衡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須 滿足下列平衡常數表示式:

HA(aq)+H2O(l) H3O(aq)+A(aq)

Ka=,其中Ka稱為酸的解離常數。

說明:因反應在水溶液中進行,水的濃度變化極小,可視為定值,故不需出現於平衡常數表示式 中。

 (2) 因水合氫離子(H3O)可簡寫為H,所以一元弱酸的解離又可表示為:

   HA(aq) ─→ H(aq)+A(aq)

   Ka

3. 意義:酸的解離程度愈高,Ka值也愈大,Ka值的大小可作為酸強弱的判斷依據。

例:HF 的 Ka6.7×10-4,CH3COOH 的 Ka1.8×10-5,可見HF 的酸性比 CH3COOH 強。

4. α 與 Ka的關係:

      HA   H+ A 初濃度:  Co     0   0 平衡濃度:Co-X    X  X 代定律式:Ka

Co>>X ,即 Co-X≒Co

則 Ka   [H]=X=

α==

 (1) 通常 α<5%時,可使用上列公式。

 (2) 同一種弱酸,水溶液中酸的濃度愈大,[H] 愈大者,解離度愈小。

 (3) 同濃度的不同弱酸水溶液中,Ka值愈大者,其解離度愈大。

酸的解離常數 (南一版 p.169)

1

(19)

  範例 弱酸的解離 ★★★★★ 

某一元酸1.0M 時,pH 值=4.0,求 : (1) Ka值為何? (2) 解離度 α 為何(%)?

[答案] (1) 10-8;(2) 0.01 % (1)   HA H+A   初  1

  平 1-10-4 10-4 10-4   Ka==10-8

(2) α=×100 %=0.01 %

[類題] 1. 在 25 ℃時,下列三種各為 0.1 M 的酸:

(a) HF(Ka=6.7×10-4);(b) H2S(Ka=1.0×10-7);(c) CH3COOH(Ka=1.8×10-5),

關於上述三種酸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H]最大者為(a) (B)酸性最強為(c) (C)解離度最大為(c) (D)若將 0.1M HF(aq) 加水 稀釋則解離度變小。

█: B 。

    2. 0.1 M 氫氟酸的解離度是 8 %,求其 Ka值:

(A) 8.0×10-2 (B) 8.0×10-4 (C) 8.7×10-2 (D) 6.96×10-4

█: D 。

1

( 1. (A) Ka↑,[H]↑∴[H]最大為 a;(C)α= ∴α 最大為 a;

(D)濃度變小,解離度變大。)

( 2.      HF —→ H + F      0.1   0   0    - 0.008   0.008   0.008 平衡: 0.092   0.008   0.008 Ka== 6.96×10- 4。)

(20)

1. [H][OH]=Kw,其中Kw為平衡常數的一種,稱為水的離子積常數,其大小只與溫度有關,

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說明:在25 ℃時,Kw=1.0×10-14。若溫度愈高,Kw的值愈大;溫度愈低,Kw的值愈小。

   pKw=pH+pOH

▼ 不同溫度下所測得的 Kw

溫度(℃) Kw pKw

0 1.1×10-15 14.94 10 2.9×10-15 14.53 20 6.8×10-15 14.17 25 1.0×10-14 14.00 30 1.5×10-14 13.83 40 2.9×10-14 13.54 50 5.5×10-14 13.26

2. 解離前後,溶液中各種原子總數不變,以 HF 的解離為例,含氟原子的各物質濃度關係,可 以表示為:

[HF]0=[HF]+[F]

說明:其中[HF]0HF 的初濃度,其餘中括號([ ])代表該物質的平衡濃度,HF 是含 F 原子的分 子,F是得到額外電子的離子,上式的意義為氟原子總數不變。

  

▲ 在HF 解離前後,F 原子不滅的類比(本圖僅為類比之示意圖,

盤中小球數不代表真實解離度)

3. 溶液保持電中性,正電荷的總電量等於負電荷的總電量。

例:HF 的解離:[H]=[F]+[OH]

酸解離後各物種濃度間的關係式 (南一版 p.170)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溶液中離子沈澱反應的化學反應式表示法:以氯化鈉和硝酸銀的反應為例(如上圖)

1、取一10mL的量筒量取5mL 1M的氫氧化鈉溶液置 於250mL錐形瓶中。再取一10mL的量筒量5mL 1M

1、取一10mL的量筒量取5mL 1M的氫氧化鈉溶液置 於250mL錐形瓶中。再取一10mL的量筒量5mL 1M

雖然水是電中性分子,然其具正極區域(氫 原子)和負極區域(氧原子),因此 水是一種極 性溶劑

酸鹼滴定、一次微分、二次微分曲線圖..

 本實驗測得的 pH 值與酸鹼度計測得的 pH 值差異不大,約 1%,證明了我們 也可以利用吸光值,來推算出溶液中不同分子的濃度,進而求得

Ans:如果不稀釋的話,一剛開始的電導率很大,需要滴入大量的溶液,浪費

因電導值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滴定過程中溶液內的離子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