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團體性向測驗在資賦優異學生甄試運用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團體性向測驗在資賦優異學生甄試運用之研究"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團體性向測驗在資賦優異學生 甄試運用之研究

摘 要

2006年中部地區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廣設資賦優異班引起了部分學者、

民間團體的撻伐及教育部的高度關注與介入,形成中央與地方的對立與衝 突。源於學術界及法規均支持「性向測驗」可作為甄選之工具,但教育部看 法卻不同,為了瞭解性向測驗在資賦優異學生甄試運用情形,本研究乃以90 名資優生與90名一般生為對象,探討一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 分之差異情形、「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力、「性向測驗」及「個 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情形等。研究結果顯示:1.一般生及資 優生在性向測驗之六個分測驗得分達到顯著差異; 2.性向測驗能有效區別一 般生與資優生;3.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國文與數學成就 測驗的得分。最後根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及未來 測驗編製之參考。

關鍵詞:性向測驗、資優生、資優甄試 王㈮香 Chin-Hsiang Wang

國立台㆗啟明㈻校教師 / 國立政治大㈻教研所博士候選㆟

Teacher, Taichu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Doctoral Stud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蕭㈮㈯ Chin-Tu Hsiao

南台科技大㈻教授

Professor,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 Aptitude Test to Assess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2)

Abstract

In 2006, the county governments, city governments, and bureaus of education in central Taiwan established many gifted and talented classes, resulting in some strong disagreements. Furthermore, the concerns and interferen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reated opposi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academic and legal institutions typically use Aptitude Tests to assess students, bu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es not accept those results. This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Aptitude Tests for assessing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by studying 90 gifted students and 90 general student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ifted and general students’ Aptitude Subtest scores, how the Aptitude Test distinguishes gifted students, how the Aptitude Test is explained, and the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Scales of the Achievement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1.Aptitude subtest scores of general and gifted students differ significantly.

2.Aptitude test scores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from general students.

3. Aptitude test scores and the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Scales can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students’ Chinese and Math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and test makers have been proposed.

Keywords: aptitude test,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assessment of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3)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為因應教育部推動「常態編班」政策所導致國民中學生流失至私立學 校之現象,中部地區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受制於家長與民意代表之強大壓力,

乃於九十四年度廣設資賦優異班(以下簡稱資優班),並導致九十五年形成 統一招生統一分發之局面,此一局面引起了部分學者及民間團體的撻伐,也 引發了教育部的高度關注與介入,因而形成中央與地方立場的對立。

首先,教育部以設班程序不合法,強令地方政府停辦,後因地方自治 法中之規定設班係屬地方政府權責而作罷;接著又以甄選程序中,僅用「團 體性向測驗」一種工具違反規定而強令地方政府停辦,此又引起中央與地方 一陣衝擊。

為何會形成雙方的對立呢?實因教育部引述之法條為「身心障礙及資 賦優異學生(以下簡稱資優生)鑑定標準」(教育部,2004)第二條第二 項「各類特殊教育學生之鑑定,應採多元評量之原則,依學生個別狀況,採 取標準化評量、直接觀察、晤談等方式,綜合研判之」,而地方政府則引述 第三條「智能障礙……,其鑑定標準如下:一、……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 達到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及第十四條「一般智能優異,其鑑定標準如 下:一、智力或綜合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一點五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 九十三以上者」,而持(一)就法規中資優生之鑑定並未如智能障礙學生之 規定必須採用個別智力測驗。(二)條文中明示智力或綜合性向測驗均可採 用之兩項觀點抵制。

為避免衝突之擴大,作者在教育部指示下居中協調,於台中縣乃引敘 學者何華國(2005)及Hardman、Drew和Egan(2005)之論述,資優生甄選 可分為(一)篩選(screening)及(二)鑑定(identification)兩階段 實施,而將該縣招生簡章規定甄試方式列為篩選,而將部規定「個別智力 測驗列為第二階段之鑑定」。在雙方各退一步下,九十五年度資優生甄試總 算順利完成。

(4)

雖 然 甄 試 已 告 一 段 落 , 惟 仍 留 下 一 些 疑 慮 有 待 再 探 討 : ( 一 ) 自 八十九年度起台中縣等四縣市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輔導及提供 工具下,僅採用團體綜合性向測驗(以下簡稱性向測驗)及成就測驗二種測 驗工具甄選資優生。為何學術界及法規均支持「性向測驗」可作為甄選之工 具,而教育部卻持不同意見?此為本研究之動機。(二)在國內個別智力測 驗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若「性向測驗」已能有效甄試出資優生,是否仍有必 要花費大批人力及財力,且可能在連續數天甄試中,每天安排四場次,實施 同一套個別智力測驗,而造成洩題嫌疑之疑慮,此為本研究之另一動機。(

三)標準測驗之編製過程嚴謹,需投入大量人力與時間才能編製完成一份測 驗,Davis 和Rimn(2004)則認為資優生之智力測驗內涵必須是多向度,每 一向度之能力是否與一般生有所不同?此為本研究第三個動機。

二、研究目的

綜合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性向測驗在資優生甄試之適用性。

(二)探討一般生與資優生在性向測驗之差異情形。

(三)驗證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力。

(四)探討「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在學業成就測驗之解釋力。

根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及未來測驗編製之 參考。

三、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下列問題:

(一)性向測驗在資優甄試上是否適用?

(二)一般生與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上之得分是否有所差異?

(三)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是否具有區別力?

(四)性向測驗對學業成就之解釋力如何?

(5)

四、重要名詞釋義

茲將研究主要名詞解釋如下:

(一)性向測驗:性向測驗是用來測量多元因素或特殊能力的測驗(郭 生玉,1989),本研究係採用國民小學學業性向測驗(吳訓生、

林邦傑、蕭金土,2004)用以測量普通能力,也就是普通性向。

(二)資賦優異學生:係指具有傑出才能,且在所屬環境中與同年齡學 生比較時,表現出高度成就水準或潛能的學生(Kirk, Gallagher,

& Anastasiow, 2000),本研究所稱資優生係指經由台中縣政府特 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之學生。

貳、文獻探討

研究文獻資料分別就資賦優異學生、智力測驗及性向測驗探討如下:

一、資賦優異學生

資賦優異定義將影響學校系統中資優生的人數和類別;鑑定時使用的 工具和甄選流程;認定為資優生的分數;提供特殊教育的量;學生個別教學 需求等,就理論與實務而言,定義是非常重要的(Davis & Rimm, 2004)。

早期「資賦優異」(gifteness)這個名詞主要用來指稱在智力測驗上高 於平均水準甚多者(far above average)。以美國聯邦教育署的界定,認為資 優生即是指那些由專家鑑定有優異能力而能有傑出表現者,這些學生需要接 受不同的教育方案,以實現自我並對社會有所貢獻(曾淑容, 2000)。國 外學者Kirk等人(2004)則認為資優生係指具有傑出才能,且在所屬環境中 與同年齡學生比較時,表現出高度成就水準或潛能的學生。

我國特殊教育法之定義,早期有民國七十六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 則」第九條第一款:一般能力優異指學業成績持續優良,校內外活動表現 傑出,並符合左列規定:(一)團體與個別智力測驗之結果在平均數正二個 標準差以上。(二)學業總成績在就讀學校同一年級居於全年級成績百分之

(6)

二以上,或各科學業成就測驗之結果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以上。最近公告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2004)之定義其第十四條:

一般智能優異,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 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鑑定標準如下:(一)智力或綜合性向測驗 得分在平均數正一點五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三以上者。(二)專家 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並檢附學習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者。

綜合上述可知我國法規之定義不同,正印證了Davis和Rimm(2004)之 看法,定義將影響鑑定時使用的工具及認定為資優生的分數等看法。而本研 究所稱之資優學生係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

2004)第十四條之標準,經縣政府鑑安輔所認定之資優生。

二、智力測驗

有關智力(intelligence)的意義,心理與測驗專家的觀點,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比奈(Binet)將智力視為是單一而複雜的心理歷程,乃使用各 種不同的材料測量此種心理歷程(郭生玉,1989)。智力亦可界定為許多 方式展現其本身的特性,因此魏克斯(Wechsler)認為智力是一種集合成全 部的實體,而非一種獨特的能力。此一智力概念,認為智力量表(測驗)需 特別考慮如何組合不同的分測驗,以便診斷許多不同的智力能力(陳榮華,

1997),因此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的組成類別(分測驗)包含:(一)語文量 表:包含常識、類同、詞彙、理解及算數等五個分測驗及一個交替測驗(記 憶廣度)。(二)作業量表:包括圖形補充、連環圖系、圖形設計、物形配 置、符號替代及二個交替測驗(符號尋找及迷津)。郭生玉亦認為欲知道智 力測驗測量什麼,可以從測驗題目的種類獲瞭解。常用於智力測驗題目類型 有(一)語文題目(verbal items):字詞替換、同義語、字詞分類、語文分 析及語文關係。(二)數字題目(quantitative items):記憶廣度、數字系 列、算數計算、算數推理及相對大小。(三)圖形題目(figural items):辨 識物體、圖形配合、圖形關係、空間心像、隱藏圖形及相同圖形等。Salvia 和Ysseldyke(2004)則認為智力測驗所要測量能力包括:辨別能力、類化

(7)

能力、動作能力、常識、詞彙、歸納能力、理解能力、排序能力、認清細節 能力、類比推理能力、圖形補充能力、抽象能力及記憶等十三項。

智力測驗通常都以上述之題目類型編製而成,而「測驗法」亦為目前 被認為是評量智力方法中最獲共識的一種,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種(張世彗、

藍瑋琛,2004)。智力所採用之測驗法分為個別智力測驗及團體智力測驗二 種(郭生玉,1989),不管是個別施測或團體施測的「智力測驗」均預測學 校成就,簡要言之,被發展來預測學校成就的測驗被視為智力測驗(陳 李綢,2003)。

三、性向測驗

性向(aptitude)是指個人與生具有的潛能,這種潛能可分為兩種:一 是普通心智能力(性向),亦即「智力」,另一是特殊能力(性向),是指 個人心智運作中表現在各種領域的特殊才能或傾向,如舞蹈性向、美術 性向、語文性向等(張世彗、藍瑋琛,2004)。

智力測驗所測量的能力是屬於普通能力,也就是普通性向。由於智力 一詞具有天賦的內涵,其意義頗多分歧,加上近代多以智力測驗預測學業 成就(郭生玉,1989),性向測驗亦是用來預測未來的學習(陳李綢,

2003),因此逐漸以學業性向測驗取代智力測驗的名稱(郭生玉,1989;

張世彗、藍瑋琛,2004)。

四、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之探討,僅討論及探究本研究待答問題(一)如下:

(一)本年中區資優甄試採用「國民小學學業性向測驗」(吳訓生等 人,2004)為鑑定工具,依郭生玉(1989)及張世彗、藍瑋琛(2004)之看 法,其適用性實無庸置疑。

(二)智力測驗常用來作為診斷工具,尤其是用來鑑定資優生。對診 斷的目的而言,個別智力測驗比團體智力測驗更為適用(郭生玉,1989)。

但礙於國內可用之版本僅有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及綜合心理能力測驗二種(張

(8)

世彗、藍瑋琛,2004)。若採用於資優生甄試,易形成在連續數天甄試中,

每一天安排四場次,實施同一套個別智力測驗,而造成題目外洩,導致甄試 不公平之現象,因此中部地區在彰化師大特教中心之指導下,根據1.個別施 測及團體施測的「智力測驗」均預測學校成就(陳李綢,2003);2.在 學校情境中,團體智力測驗的使用比個別智力測驗更為普遍,其主要的原因 為實施方便和合乎經濟原則(郭生玉,1989),自八十九年起僅採用由彰化 師大特教中心每年自編之「團體智力或性向測驗」做為資優生之甄選工具,

實有其公平性之考量。

(三)雖然魏克斯勒認為智力是一種總體性的行為,但此種看法並未 意味著,大多數正常人的各項構成能力發展的一樣好。從評量經驗得知,大 多數兒童的各分測驗分數有高低起伏現象,由此可知,不同兒童的能力發展 有其不同的發展和認知優勢組型(陳榮華,1997)。因此,資優生與非資優 生在「國小學業性向測驗」之各分測驗是否亦有所不同,實值得進一步 探究,以作為日後編製性向(智力)測驗之參考。

(四)「智力測驗」及「性向測驗」之設計均適用來預測學業成就(

郭生玉,1989;陳李綢,2003),因此本研究擬以台中縣甄試之「智力」及

「性向」測驗得分來比較兩者之預測力。由於本研究係採事後回溯法,因此 受限於測驗分數,無法進行預測力之統計分析,乃改採解釋力之統計分析。

參、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事後回溯法」以探討「性向測驗」在 資優生甄試之應用,茲將研究設計與實施敘述如下:

一、研究架構

依據待答問題,本研究之架構如圖1所示,茲將此架構圖說明如下:

(9)

圖1 研究架構

(一)路徑1:在探討一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之差異 情形。

(二)路徑2:在探討「性向測驗」對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力。

(三)路徑3:在探討「性向測驗」及「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 解釋情形。

二、研究對象

2006年參加台中縣豐南、大甲及成功等三所國中資優生甄試之學生為 本研究之對象(如表1),茲將樣本類別說明如下:

(一)通過第一階段甄試,係指在性向測驗IQ在122.5以上者。此樣本 用於區別分析及解釋力之統計分析。

(二)一般生,係指報名參加資優生甄試,其性向測驗IQ在122.5以 下者。且抽取方式採隨機抽取與各校資優生人數相同。

(三)資優生,係指在第二階段個別智力測驗IQ在122.5以上且經鑑安 輔委員認為資優生者。

表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

學校 報名人數 通過第一階段甄試 一般生 資優生

豐南 403 70 333 38

大甲 222 43 179 27

成功 414 25 389 25

(10)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係指台中縣鑑定安置輔導要點所採用之測驗,其所採用之測 驗如下:

(一)團體成就測驗:係由國立彰化師大特教中心,依現行課程標準委 請國小資深優良教師共八名命題,再經該校數學系施皓耀教授及 國文系林素珍教授審題。正式測驗係依預試結果、各題之難度及 鑑別度各選八十題編製而成。

(二)國民小學學業性向測驗:係吳訓生等人(2004)編製而成,測 驗內容包含:1.語文關係、2.語詞理解、3.語詞歸納、4.相對大 小、5.數學理解、6.歸納測驗、7.類推測驗、8.填充測驗及9.推理 測驗等九個分測驗,每個分測驗計十個題。其折半信度甲式 為.64~.87;乙式為.63~.88;測量信度甲式為:.75~.84;乙式為 .71~.81。與魏氏智力測驗之同時效度為.31~.50。標準化常模特徵 包括:地區、居住地、性別和年級等為首要考慮變項,根據這些 變項屬性,參考台閩地戶口及住家普查和教育部教育統計指標等 資料,採分層立意方式取樣。標準化樣本人數合計1926人,其中 五年級有653人;六年級有585人及國中一年級688人。

(三)魏氏兒童智力量表:此量表由陳榮華(1997)修訂,量表內容:

包括五個語文分測驗(常識、類同、理解、算術)及一個語文交 替測驗(記憶廣度)、五個作業分測驗(圖畫補充、連環圖系、

圖形設計、物型配置、符號代替)及兩個作業交替測驗(符號尋 找、迷律)。這份量表可以獲得語文智商、作業智商及全量表智 商。量表的信度為折半信度.5~.97;重測量信度為.55~.97(九歲 組和十三歲組)。

四、研究程序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實施程序如下:

(一)確認問題:研究者為台中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委

(11)

員,由於教育部與縣市政府在資優生甄試上不同調,需進一步思 考探究工具之適用性。

(二)蒐集文獻:經由閱讀後將文獻資料加以分析統整。

(三)蒐集測驗資料:以電話向台中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輔導委員 會,索取本研究所需之測驗資料。

(四)資料處理與分析:所蒐集之測驗資料,經編碼及登錄,以統計軟 體進行統計分析處理,並採用t考驗、區別分析法及迴歸分析等 統計方法,以探討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五)撰寫論文:彙整文獻及統計分析,完成論文之撰寫。

肆、研究結果

一、一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之差異情形

不同類別學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差異情形如表二所示,從表中 可知學生的性向測驗得分,在「語文關係」(t=-3.57, p<.05)、「詞語歸 納」(t=-2.59, p<.05)、「數學理解」(t=-5.83, p<.05)、「歸納測驗」(

t=-2.37, p<.05)、「填充測驗」(t=-2.20, p<.05)、「推理測驗」(t=-2.12, p<.05)等向度上,會因為一般生與資優生類別上的不同而達到統計上的顯 著差異,資優生性向分測驗的得分顯著高於一般生。

(12)

2 不同類別學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t檢定摘要

向 度 類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語文關係

一般生 90 8.83 0.48 -3.57*

資優生 90 9.10 0.52

詞語理解

一般生 90 9.51 0.64 -0.98

資優生 90 9.60 0.58

詞語歸納

一般生 90 9.27 0.91 -2.59*

資優生 90 9.57 0.62

相對大小

一般生 90 8.79 0.76 -1.32

資優生 90 8.91 0.44

數學理解

一般生 90 8.37 1.27 -5.83*

資優生 90 9.26 0.70

歸納測驗

一般生 90 9.81 0.42 -2.37*

資優生 90 9.93 0.25

類推測驗

一般生 90 9.94 0.23 0.80

資優生 90 9.91 0.32

填充測驗

一般生 90 9.72 0.52 -2.20*

資優生 90 9.87 0.34

推理測驗

一般生 90 9.59 0.72 -2.12*

資優生 90 9.78 0.44

*p<.05

二、「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力

為瞭解性向測驗對一般生90人及資優生90人的區別力,本研究以性向 測驗九個分測驗為區別指標,進行區別分析。其區別函數之顯著性考驗如表 3所示,而表4為區別分析之摘要表,表5為區別分析正確率與失誤率統計表。

從表3可知,九組共變數相等的假設考驗,Box’s M值為213.62,轉換為 F值為4.49,p值達到.00顯著差異,因此九組母群體共變數不相等,違反區別

(13)

分析的假定,所以在統計分析時捨棄聯合組內共變數矩陣,改採個別組內共 變數矩陣進行區別分析。

表3 Box共變數矩陣相等性檢定

Box’s M 213.62

F 近似值 4.49

分子自由度 45

分母自由度 104087.70

顯著性 .00

表4顯示,以九個變項為區別指標時,出現一個區別函數,且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意義(p<.05),表示以性向測驗九個分測驗為區別指標時,能有 效區別出一般生與資優生。

表4 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對一般生與資優生區別函數顯著性考驗

區別函數 特徵值 典型相關 卡方 顯著性

1 .37 .52 54.64 .00

標準化區別函數係數係指預測變項對區別函數的整體貢獻,結構係數 則為個別預測變項和區別函數的簡單相關,許多研究均建議在做區別分 析時,樣本數與變數的比值不可小於20,否則兩係數值會不穩定(Stevens, 1996)。本研究區別分析中,樣本數180,預測變項數為9,其比值恰為20,

尚可接受。由表5標準化區別函數係數可看出九個變項中以「語文關係」、

「數學理解」、「詞語理解」分測驗對形成區別分數的加權值較高,分別為 .52、.51、.34,可見得此三個變項具有較強的區別力。而由結構係數可知,

「數學理解」、「語文關係」、「詞語歸納」等變項相關較高,其相關係數 分別為.68、.53、.43。當所有預測變項之間的相關為0時,標準化區別函數 係數和結構係數兩者應該相同,若它們之間差異過大或方向不同時,可能就 會有多元共線性的問題。學者認為,因為結構係數較為穩定,所以在解釋區 別函數時,應該以結構係數為主(Johnson, 1998)。由此,我們認為「數學

(14)

理解」、「語文關係」、「詞語歸納」三個變項對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的解 釋力最高。

表5 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對一般生與資優生區別分析摘要

區別函數 向度 標準化區別函數係數 結構係數

1 語文關係 .52 .53

詞語理解 .34 .27

詞語歸納 .25 .43

相對大小 -.02 .15

數學理解 .51 .68

歸納測驗 .12 .28

類推測驗 .14 .21

填充測驗 .16 .14

推理測驗 .27 .37

由表6區別分析正確率與失誤率統計資料中得知,本區別函數分類 結果,在90名一般生中有50名被正確預測應屬於一般生組,命中率達56%,而 在90名資優生中,有83名被正確歸類,命中率高達92%。

表6 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對一般生與資優生區別分析正確率與失誤率統計

性 向 測 驗

合計

一般生 資優生

個別智 力測驗

一般生 50(56%) 40(44%) 90

資優生 7(8%) 83(92%) 90

命中比率 (50+83)/180=74%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證明性向測驗能有效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即證 實性向測驗在資優生甄選運用之可靠性,可供國內用以有效鑑定資優生之特 質,以為教育安置之用。

(15)

三、「性向測驗」及「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情形

本研究為了以資優生90人在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的得分來解釋其 在國文成就測驗與數學成就測驗的得分,乃採用強迫進入法進行迴歸分析。

從表7可知,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國文成就測驗的得分,而 其可以解釋國文成就測驗的變異量為15%,迴歸模式的F檢定為11.43,迴歸 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2,127)=11.43,p=.00),具有統計上的意義。進一 步從表8迴歸係數摘要發現,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的Beta值分別為.22(

t=2.63,p=.01)和.31(t=3.82,p=.00),達到顯著水準,容忍值均為 .99,VIF皆為1.00,因此二個變項無共線性問題。綜上得到,性向測驗和個 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國文成就測驗的得分,性向測驗分數愈高,則其 國文成就測驗分數愈高,個別智力測驗分數愈高,其國文成就測驗得分亦會愈 高。

表7 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國文成就測驗的迴歸模式摘要

模式 R R2 F 顯著性

1 .39 .15 11.43 .00

表8 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國文成就測驗的迴歸係數摘要

變項

未標準化係數 標準化係數

t值 顯著性

共線性統計量

B 標準誤 Beta 允差 VIF

性向測驗 .65 .25 .22 2.63 .01 .99 1.00

個別智力測驗 .15 .04 .31 3.82 .00 .99 1.00

由表9可知,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數學成就測驗的 得分,而其可以解釋數學成就測驗的變異量為12%,迴歸模式的F檢定 為8.94,迴歸效果達到顯著水準(F(2,127)=8.94,p=.00),具有統計上 的意義。再從表10迴歸係數摘要發現,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的Beta值分 別為.17(t=2.08,p=.04)和.30(t=3.54,p=.00),達到顯著水準,容忍值 均為.99,VIF皆為1.00,因此二個變項無共線性問題。綜上可知,性向測驗

(16)

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數學成就測驗的得分,性向測驗分數愈高,

則其數學成就測驗分數愈高,個別智力測驗分數愈高,其數學成就測驗得分 亦會愈高。

表9 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數學成就測驗的迴歸模式摘要

模式 R R2 F 顯著性

1 .35 .12 8.94 .00

表10 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數學成就測驗的迴歸係數摘要表

變項

未標準化係數 標準化係數

t值 顯著性

共線性統計量

B 標準誤 Beta 允差 VIF

性向測驗 .41 .20 .17 2.08 .04 .99 1.00

個別智力測驗 .11 .03 .30 3.54 .00 .99 1.00

四、綜合討論

為瞭解團體性向測驗在資賦優異學生甄試運用情形,本研究乃以2006 年參加台中縣豐南、大甲與成功三所國中資優生甄試之學生為對象,探討一 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之差異情形、「性向測驗」在資優生 鑑定之區別力、「性向測驗」及「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情 形等。研究結果顯示:一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之六個分測驗得分達到顯 著差異;性向測驗能有效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 有效解釋學生國文與數學成就測驗的得分。

(一)在一般生與資優生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之差異上,資優生在

「語文關係」、「詞語歸納」、「數學理解」、「歸納測驗」、「填充測 驗」、「推理測驗」等六分測驗得分顯著高於一般生,此結果支持了「不同 兒童的發展能力有其不同的發展和認知優勢組型」(陳榮華,1997)之看法。

(二)至於,「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分析上,以性向測驗 九個分測驗為區別指標,進行區別分析,發現以性向測驗九個分測驗為區別 指標時,能有效區別出一般生與資優生,尤其是「數學理解」、「語文關

(17)

係」、「詞語歸納」三分測驗對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的解釋力最高。因此可 知性向測驗能有效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即性向測驗在資優生甄選運用之可 靠性獲得證實。

(三)在「性向測驗」及「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方 面,研究顯示: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國文成就測驗的得 分,性向測驗分數愈高,則其國文成就測驗分數愈高,個別智力測驗分數愈 高,其國文成就測驗得分亦會愈高;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亦能有效解釋 學生數學成就測驗的得分,性向測驗分數愈高,則其數學成就測驗分數愈高,

個別智力測驗分數愈高,其數學成就測驗得分亦會愈高。此項結果亦驗證陳 李綢(2003)「個別施測或團體施測的智力測驗」均預測學校成就之看法。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以一般生和資優生的性向測驗、個別智力測驗和團體成就測驗 分數,探討其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差異,性向測驗在資優生鑑定的區別 力及對學生學業成就解釋力,結果發現如下:

(一)從一般生與資優生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結果來看,有六個分 測驗達到顯著差異

在性向測驗九個分測驗中,僅有「語文關係」、「詞語歸納」、「數 學理解」、「歸納測驗」、「填充測驗」、「推理測驗」等六分測驗,資優 生得分顯著高於一般生,另外三個分測驗「詞語理解」、「相對大小」與「

類推測驗」,一般生與資優生的得分無顯著差異。

(二)在「性向測驗」對資優生鑑定區別力上,發現其九個分測驗能 有效區別出一般生與資優生

性向測驗九個分測驗能有效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尤其是「數學理 解」、「語文關係」、「詞語歸納」三分測驗對區別一般生與資優生的解 釋力最高,因此可知性向測驗在資優生甄選運用之可靠性獲得研究證實。

(18)

(三)「性向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方 面,研究得到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學業成就測驗的得分

性向測驗和個別智力測驗能有效解釋學生國文與數學成就測驗的得 分,學生性向測驗分數愈高,則其國文與數學的成就測驗分數愈高,個別 智力測驗分數愈高,則其國文與數學成就測驗得分亦會愈高,因此,「性向 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解釋力獲得統計上的支持。

二、建議

最後本研究針對團體性向測驗在資優學生甄試運用之探討結果與研究 方法論相關議題,提出幾點反思及建議如下:

(一)重視一般生與資優生在「語文關係」、「詞語歸納」、「數學 理解」、「歸納測驗」、「填充測驗」、「推理測驗」等六向度的差異 表現,以裨益資優生培育計畫

由於個體能力的發展可能有差異或認知優勢組型的不同,所以,資優 生在「語文關係」、「詞語歸納」、「數學理解」、「歸納測驗」、「填充 測驗」、「推理測驗」六向度顯著的優異表現及其形成的可能因素,值得再 做深入探討。

一般生與資優生在「語詞理解」、「相對大小」與「類推測驗」三個 分測驗的得分無顯著差異,未來研究宜再進一步探討分析,以作為是否列入 資優生甄選性向測驗之題項。

(二)注重「性向測驗」三分測驗的高區別力,發揮其在資優甄選扮 演的角色

「數學理解」、「語文關係」、「詞語歸納」三分測驗對區別一般生 與資優生的解釋力最高,應該重視此三分測驗對爾後資優甄選的功能,宜予 以特別加權,並對其他分測驗區別力較低部分則以減低加權。

(三)針對不同背景變項學生進行分析

由於本研究資料來源的僅以參加2006年台中縣豐南、大甲與成功三所 學校資優甄選的學生為研究樣本,因此對於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等背景變項 學生仍待後續研究,甚至,若能獲取學生其他個人變項資料,如性別、出生

(19)

序等,或家庭變項,如家庭大小、雙親教育程度、雙親同住情形等,將有利 於對資優生進行更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

何華國(200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曾淑容(2000)。資賦優異及特殊才能者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

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307-406。台北:五南。

陳李綢(2003)。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五南。

郭生玉(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榮華(1997)。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

科學社。

吳訓生、林邦傑、蕭金土(2004)。國民小學學業性向測驗指導手冊。彰化: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

張世彗、藍瑋琛(2004)。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Davis, G. A., & Rimm, S. B. (2004).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5th ed.). San Francisco:

Alln and Bacon.

Hardman, M. L., Drew, C. J., & Egan, M. W. (2005). Human exceptionally: School, community, and family. San Franiscon: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 E. (1998). Applied multivariate methods for data analysts. Pacific Grove, CA:

Duxbury Press.

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w, N. J. (2004).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10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alvia, J. ,& Ysseldyke, J. E. (2004). Assessment in special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9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tevens, J. (1996).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3r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20)

數據

圖 1 研究架構 (一)路徑 1:在探討一般生及資優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得分之差異 情形。 (二)路徑 2:在探討「性向測驗」對資優生鑑定之區別力。 (三)路徑 3:在探討「性向測驗」及「個別智力測驗」對「成就測驗」之 解釋情形。 二、研究對象 2006年參加台中縣豐南、大甲及成功等三所國中資優生甄試之學生為 本研究之對象(如表 1),茲將樣本類別說明如下: (一)通過第一階段甄試,係指在性向測驗 IQ在122.5以上者。此樣本 用於區別分析及解釋力之統計分析。 (二)一般生,係指報名參加資優生甄試,其性向
表 2 不同類別學生在性向測驗各分測驗t檢定摘要 向    度 類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語文關係 一般生 90 8.83 0.48 -3.57* 資優生 90 9.10 0.52 詞語理解 一般生 90 9.51 0.64 -0.98 資優生 90 9.60 0.58 詞語歸納 一般生 90 9.27 0.91 -2.59* 資優生 90 9.57 0.62 相對大小 一般生 90 8.79 0.76 -1.32 資優生 90 8.91 0.44 數學理解 一般生 90 8.37 1.27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y correcting for the speed of individual test takers, it is possible to reveal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tems in a test, which were modeled by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For HSK: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not begun, test takers can enter the test room and take the 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designing the bicycle traffic safety Lesson Plan to enhance the bicycle riding safe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pre-teaching test and the

YCT (Levels I-IV)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not begun, test takers can enter the test room and take the 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