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篇 風雲的歲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七篇 風雲的歲月"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第七篇 風雲的歲月

上一篇提到我們即將踏入春秋戰國時期。春秋1,是指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這時名義上仍屬於東周管治的天下,不過,當時周王的勢力已經減弱,諸侯群雄如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亦相繼稱霸(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 莊王、吳王闔閭(粵音盒雷)、越王勾踐),史稱春秋五霸。公元前453 年,韓、趙、魏 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一般史家都會以這段時間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分水嶺。接著 便是戰國時期2,一般是指公元前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當時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 稱之為「戰國」。

春秋、戰國其實在大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在細節處確有相異之處。可能大家以 為,戰國之所以叫戰國,就是因為戰爭比春秋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戰爭的次數和頻率上說,春秋的戰爭次數事實上是遠超戰國。春秋300 年,至少 發生 400 多次戰爭,全年無戰事的只有 38 年;戰國 200 多年,發生了 200 多次戰爭,

全年無戰事的卻有89 年。這是不是弄錯了?

其實,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是不一樣的。春秋時期,打仗是一種權力之爭的戰爭,只 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如兩 軍交戰,不殺來使、必須師出有名、不得攻擊敵方國君、必須待對方一切就緒才能發起 進攻、對手受傷立即停止攻擊、戰勝方只能追擊五十里路等等。本該血肉橫飛的戰場上,

被春秋貴族們變成了有規則的運動比賽。公元前597 年的兩棠之役(邲之戰3),晉國被 楚國打敗,逃跑路上,晉國士兵還有心情回頭調侃(粵音罕)楚國追兵,笑稱己方沒有 他們那麼豐富的逃跑經驗。春秋戰爭的本質並不是消滅對手,而是以爭奪話語權為主,

所以,敵對雙方會點到即止,並不會趕盡殺絕。

1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後世不傳,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春 秋》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之史書重新修訂而成,記述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到魯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481 年)間二百四十二年之歷史,後人把書中包括之時代稱為「春秋時代」。

2 戰國時期(公元前 5 世紀—公元前 221 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關 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七種說法,一般以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 年)、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 年)和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這三種說法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 年)秦統一中原。

3 邲之戰,指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於公元前 597 年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發生的一場大戰。泌水入滎 陽稱「蒗盪渠」,可寫作「兩棠」,所以此戰又可稱為「兩棠之役」。

(2)

2

戰國時代,禮崩樂壞,戰爭也變了,為了獲取更多的人口、資源、土地,便會想盡 一切辦法殲滅敵人。春秋時期的戰爭,大規模戰役動員不過為兩、三萬人;戰國時期的 戰爭,一出手就以十萬計。春秋時期,打仗之前,雙方互通姓名,再告訴對方為甚麼要 打仗,貴族坐在戰車上射上幾箭,戰爭一天就可以結束。至於傷亡,除了個別倒霉透頂,

當場陣亡以外,傷亡是很少的。禮崩樂壞後的戰國,秦國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那 是不是真正的戰國時代呢?讓我們重温一下四場大戰,看看那是不是真正的「誰大,誰 惡,誰正確」的時代!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戰國中期,齊、魏兩國之間的兩場大戰,對於當時的戰國格 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354 年,魏國大將龐涓(粵音捐)率領大軍進攻趙國,包圍趙都邯鄲(粵音 寒單),意圖一戰滅趙。趙國求救於齊,齊威王於是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救趙。田忌本 欲直接救趙,孫臏卻以「批亢搗虛4」的道理勸阻田忌,建議他領軍進攻守備空虛的魏國 重鎮大梁,並在魏軍回援途中設下埋伏,以此逼迫龐涓放棄攻趙、回救大梁,如此既可 為趙國解圍,又可使魏國疲憊。田忌依計而行,龐涓果然中計,回救大梁的途中,在桂 陵一帶遭遇齊軍埋伏。魏軍由於長期作戰,兵力多有消耗;又經過長期奔波,早已疲憊 不堪,結果遭受到數十年來第一次慘重失敗,也由此留下「圍魏救趙」的著名成語。

儘管遭遇桂陵之戰的慘敗,但魏國實力猶存。十三年後,龐涓再度領兵進攻韓國,

韓國求救於齊,齊威王再度派遣田忌、孫臏援救,而孫臏也故伎重施,再度趁魏軍圍攻 韓都新鄭之際作勢進攻大梁,一方面在山路崎嶇的馬陵道設下埋伏,另一方面則針對龐 涓輕視齊軍的心態,以減灶之法偽裝齊軍怯弱的假象,第一日挖十萬軍灶,第二日減為 五萬,第三日又減為三萬,龐涓以為齊軍人數真的減少了,又中計,再大敗。這一戰也 又留下「減灶誘敵5」的著名成語。

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發生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就是長平之戰,也是秦、趙兩強的終極 對決,此役使秦國徹底摧毀了天下唯一能與之抗衡的超級強國趙國,也使六國再也無力 單獨抵抗秦國,為日後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深厚基礎。

4 批:用手擊;亢: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5 減少灶的數量,以使敵軍誤認軍隊人數減少,而採取錯誤的戰略。

(3)

3

長平之戰源於上黨之變,其時秦國根據丞相范雎(粵音須)提出的「遠交近攻6」方 略,意圖奪取韓國戰略要地——上黨高地。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將全郡轉而獻與趙 國,趙孝成王在平原君趙勝的支持下決意接受上黨,並派遣廉頗領兵駐防。秦國則以大 將白起領軍來襲,卻因廉頗堅守不出而暫時受挫。雙方不斷增兵於上黨,數次交手互有 勝負,是故展開了漫長的對峙。為打破僵局,秦國隨即開始了密鑼緊鼓的信息戰,散佈

「白起病危」和「秦軍不畏廉頗、獨畏趙括」等流言。在沒有核實下,趙國信以為真,

任命趙奢之子趙括取代廉頗統領長平趙軍。趙括到任之後改變了廉頗一味固守的戰法,

積極開始準備進攻。得到此消息的白起也秘密作周密詳盡的部署,秦趙兩軍終於開始了 正面交鋒。

當時,秦軍佯裝敗退,將四十萬趙軍誘入長平開闊平地,並派遣兩支奇兵迅速插入 趙軍身後,構築壁壘,藉着上黨山谷地形廣闊、出口甚少的地理特點,全數截斷各處谷 口,以切斷趙軍糧道。趙括雖有察覺並迅速反撲,但秦軍壁壘已成,趙軍由此陷人重圍,

數次突圍均告失敗。趙軍因飢餓而喪失戰鬥力,統帥趙括也在最後一次突圍中死於陣前,

倖存趙軍不得已盡數降秦。為絕後患,白起下令將所有降卒盡數坑殺,四十萬人,就葬 身於此,戰國淘汰賽,趙國出局了,當時為公元前263 年。

河西之戰

秦國與魏國爭奪戰略要地河西高地,歷經數十載拉鋸爭奪,最終以秦國獲勝、奪取 全部河西高地而告終。

河西高地即今日黃土高原,位於關中以北、南北流向的黃河西岸,是整個中原地帶 的制高點,也是關中地區的北面門戶。戰國前期,魏國為天下首強,又有名將吳起統領 着精兵魏武卒,秦國卻歷經四代亂政,國力衰弱不堪。兩國歷經數十場大戰,魏國最終 全數奪取了河西高地,是為河西之戰的第一階段。

此後吳起因魏武侯猜忌而離魏,秦國則由秦獻公即位,力行變法改革。經石門、少 梁兩戰,秦軍兩次大勝魏軍,並俘虜魏國丞相。少梁之戰後,秦獻公病逝、秦孝公繼位,

任用商鞅(粵音央)進行變法;而魏國則將用兵重心轉向了趙、韓兩國,秦魏由此暫時 中止了對河西高地的爭奪。

十餘年之後,魏國先後遭遇桂陵、馬陵兩戰慘敗,就此一蹶(粵音決)不振。秦國 卻歷經商鞅變法而國力大振,兩國差距更加明顯。在這情況下,商鞅親自領兵攻魏,先 以和談為名,將魏將誘入軍中一舉生擒,趁機大破魏軍,並逼迫魏國割地,後又一度攻 佔魏國舊都安邑,商鞅也因此受封商君。秦國在河西高地的戰略優勢正式確立。

6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的一計,指與遠方國家聯合結盟,對鄰近國家進行攻佔的外交策略。

(4)

4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派遣大將魏章領兵再度進攻河西重鎮雕陰,魏國河西 守將龍賈全力迎戰。歷經兩年激戰,秦軍全殲魏軍,俘虜了龍賈,魏國被迫將整個河西 地區全數割讓於秦,至此,歷時數十年之久的河西之戰以秦國全勝而畫上了句號。

淘汰賽需要有謀略的教練,「風雲的歲月」需要有謀略的能人,春秋戰國時代,是充 滿發展機會的能者時代。下一篇,我們進入「能者的舞台」,認識當時的能者。

(5)

5

閱讀思考題

1. 以下哪一件事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分水嶺?

A. 桂陵之戰 C. 馬陵之戰

B. 兩棠之役 D. 韓、趙、魏三家分晉

2. 以下哪一項是對「春秋時期的戰爭」的正確描述?

A. 一種權力之爭 C. 沒有戰爭禮儀的 B. 不要師出有名的 D. 趕盡殺絕的

3. 長平之戰是以下哪兩國的戰爭?

A. 魏、楚 C. 秦、趙 B. 秦、楚 D. 魏、趙

4.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以下哪兩國的戰爭?

A. 魏、齊 C. 秦、趙 B. 秦、楚 D. 魏、趙

5. 春秋、戰國、東周互有關係,試以不多於100 字解釋它們的關係。

(6)

6

【學生須提出有理據的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春二月) ○後十八年。至故國壤王末年。 (東晉孝武時) 又下教崇信佛法○後二年癸巳。廣開 土王。 (晉孝武大元十八年) 創九寺於平壤 (秋八月)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只有貴族和與貴族同宗的國人才有資格上戰場,而且戰場上還必須遵守戰爭禮儀,例

公元前 482 年,吳王夫差為了成為春秋霸主,因而與諸侯會盟,在黃池之地打敗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彼此攻伐。勾踐於公元前 496 年即位,兩年後因敗

35 《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發掘簡報》, 《文物》, 1976 年 06 期指出:「始皇三年(公元前 24 年)他十九歲,「八月,喜榆史」,就是在榆這個地方當官,

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尤其喜好研究《左傳》及孫子、吳起的

中一級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局__教師版 (編輯自福建中學中一級教材) PAGE 中一級 課題:春秋戰國時期的變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