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泉州在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發展及其重要性考察點簡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探討泉州在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發展及其重要性考察點簡介"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泉州

九日山 洛陽橋

80 81

(2)

考察工作紙設計簡介

考察點名稱 九日山、洛陽橋 設計者 姓名:李美怡老師

學校: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學科/學習領

中國歷史/歷史科

對象年級 初中

課題名稱 探討泉州在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發展及其重要性

學習目標

知識:

˙透過考察九日山及洛陽橋,讓學生對泉州在宋元時期海上 交通的發展有基本認識。

˙透過認識九日山及摩崖石刻的文物特性,掌握九日山在宋 元時期海上交通的重要性。

˙了解洛陽橋的建築特色及其在中國橋樑史上的地位及獨 特性。

技能:

˙透過實地考察,讓學生學習搜集、分析及應用歷史資料的 技能,提升其歷史研習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

˙從九日山祈風儀式體會宋室對待各國商旅的重視和尊重 態度。

˙認識洛陽橋創新及獨特的造橋技術,讓學生欣賞古人的 智慧。

82

探討泉州在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發展及其重要性

考 察 點 簡 介

九日山位於泉州城西南安市旭(音:沃)山村,以風景秀美、古蹟眾多而聞 名,最突出和最珍貴的是摩崖石刻,現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5 方。其中最為著 名的是反映海外交通的13 方祈風石刻,記載了從北宋崇寧三年(公元 1104 年)至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 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員登九日山為蕃舶祈風,刻石誌記。

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也是中國與亞非各國往來的歷史見證。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陽江入口,是北上福州,轉道江西、

湖北的官道要衝。建於北宋慶曆元年(公元1041 年)的洛陽橋,初為浮橋,宋皇祐 五年(公元1053 年),改建為石橋,採用首創的「筏形基礎」和「種蠣(音:麗)

固基法」造橋,不僅開創了在江水入海口上造橋的先例,其長度更是空前所見,是中 國橋樑史上第一座永久性多孔式跨江長橋,全國聞名,名列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83

(3)

(I) 九日山

試瀏覽以下網址,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遠方的家》「泉州:尋古探幽訪泉州」(

01:40 – 07:30

Kn5PYSr678oovXxgGFniz1_SCB3

) 南宋顏頤仲等祈風石刻

(譯文)太守貳卿顏頤仲,祈禱蕃舶能乘南風回

家,這是遵照常典的。提舶寺丞劉克遜一起參與祈風禱告。這是重視市舶司的制度使它存續下去的。典禮完成,在延福寺會飲。(之後)在山嵐繚繞的山溝間閑遊,登臨勝地!別駕盧同父,左翼權軍陳世才、舶幕趙崇盀(音:喜)、時任南安縣令君薛季良跟從參與祭祀事務 …… 時在淳祐三年歲次癸卯

(公元

1243

年)。書寫者盧同父。

(II) 洛陽橋

試瀏覽以下網址,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洛陽橋》

熱 身 活 動 考 察 活 動

(I) 九日山

1. 照片攝於西峰石刻群中南面下層

1.九日山位於泉州哪一個地方?

南安市豐州

2.經營海外貿易的外國商船揚帆起航前,到九日山做甚麼?

有甚麼人出席這項活動?

商人到九日山舉行祈風儀式。

出席者包括泉州郡守、市舶司官員和泉州社會賢達等。

3.影片中提及的市舶司是甚麼意思?

市舶司是海關的意思。

4.洛陽橋於何時建造?

洛陽橋於公元 1053 年建造。

5.築橋者是以甚麼方法來穩固洛陽橋的橋墩呢?

利用牡蠣種植在橋墩上,成為固定河床的物體。

84

根據資料填寫下表:

時間 淳祐三年(公元 1243 年)初夏 地點 延福寺

人物

(職 位)

顏頤仲(太守)、劉克遜(提舶寺丞)、盧同父(別 駕)、趙崇 (舶幕)、薛季良(盀 南安縣令)

事情 他們在九日山祈求商船能順利( 啟航/ 回航)(在適當的空格 上加上號),典禮後在此飲宴,並遊覽九日山名勝,撰文刻字以作 紀念。

意義 為甚麼參與祈禱的主要是政府官員?

參考答案:反映政府十分重視商船的平安,希望商人能順利往返泉 州, 來華營商,使中國對外貿易利潤增加。

2.在九日山昭惠廟找出以下神像的名稱:

電 母

通遠王 雨

風 師

(4)

85

(5)

根據九日山昭惠廟所供奉的神祇,你認為哪幾類人會在這裡拜祭祈禱?

他們祈求甚麼?

我認為農民、漁民和出航海外的商人都會在這裏拜祭祈禱,他們會祈求風調雨 順,使他們的工作順利。

(學生可提出其他有理據的答案。)

3. 根據參考資料,泉州市舶司於夏、冬兩季進行祈風儀式,因為泉州位於福建省東 南部,五月至八月多吹東南風,九月至翌年四月多吹東北風,適宜於以風為動力 的帆船航行,故於九日山進行祈風儀式,希望他們順利往返泉州通商。

(II) 洛陽橋

4. 洛陽橋建於北宋,是中國橋樑史上第一座永久性多孔式跨江長橋。它所採用的

「筏形基礎」和「種蠣固基法」是橋樑設計的偉大創造。試根據現場觀察,拍下 照片,並說明上述兩種建築特色。

5.除了上述實際的措施保護橋體外,你還發現其他保護橋樑的設施嗎?試舉出兩個。

建造鎮風塔/刻石祈求保祐/在橋的兩端建造石將軍守護石橋。

(任答兩項)

6.你認為有甚麼原因,促使北宋官員在這裏建造如此堅固的橋樑,貫通南北岸?

泉州是宋朝重要的貿易港口,在這裏建造連接南北兩岸的橋樑,有利交通,亦方便 運送物資,促進貿易,故北宋官員有此決定。

整 合 活 動

1.根據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市舶司是宋代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宋代的海外貿易比唐代興盛,造船技術 進步,外貿港口眾多,政府在多個沿海城市,設立市舶司。市舶司的職責,包括 管理船舶、徵收商稅、發給出海許可證、招待外商等。

改寫自林之滿〈中華文明之旅〉第一卷

教師指引:上述資料為事例舉隅,學生可選取其他合理的觀察及解說。

種蠣固基法 說明(不多於100 字)

參考答案:

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利用牡蠣外殼附著 力強、繁殖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 整體。

教師指引:上述資料為事例舉隅,學生可選取其他合理的觀察及解說。

86

a.下列哪幾項與宋代對外海路交通有關?

i. 宋代的海外貿易比唐代興盛 ii. 航海、造船技術較前代進步 iii.日本派「遣宋使」來華經商

A. 只有(i) B. 只有(iii) C. 只有(i)、(ii) D. (i)、(ii)、(iii) b. 下列哪些並非宋代市舶司的職責?

i. 發給抽稅證明 ii. 發給出海許可證 iii. 處理外商的生活問題 iv. 建造商船

A. 只有(ii) B. 只有(iii) C. 只有(iv) D. (i)、(iii)、(iv) 2.綜合整個考察所得,試舉出兩項泉州海外貿易的重要性。

從九日山 十三 方祈風石刻所記,市舶司史事,反映泉州海外貿易興旺。/

祈風儀式多由政府高級官員(如太守、縣令、市舶使)等人進行,顯示朝廷高度重 視海外貿易及與外商的關係。/

洛陽橋的建造及保護石橋的措施,反映泉州是商貿的重要港口,可輔助泉州的陸路 運輸,亦輔助了海上貿易。

(任答兩項)

(學生可提出其他有理據的答案。)

87

筏形基礎 說明(不多於100 字)

參考答案:

洛陽江潮洶湧水急,橋基層容易被摧毀。建橋時 沿著橋樑 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 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音:情) 作橋基,然後在 上面建橋 墩,形成筏(板) 型基礎。橋墩底層 面積較大, 提高承載力,有效減輕水的沖擊。

(6)

考察工作紙設計簡介

考察點名稱 洛陽橋、九日山 設計者 姓名:梁有華老師

學校: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學科/學習領

中國歷史

對象年級 初中

課題名稱 宋朝政府如何推動泉州海上貿易

學習目標

知識:

˙從考察泉州古蹟洛陽橋及九日山,讓學生認識兩宋時期泉 州在中外貿易中扮演的角色。

技能:

˙寓學習於考察,讓學生懂得建構知識,掌握搜集、分析及 應用資料的技能,並確立個人的觀點。

價值觀和態度:

˙認識洛陽橋創新及獨特的造橋技術,讓學生欣賞古人的 智慧。

88

宋朝政府如何推動泉州海上貿易

考 察 點 簡 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陽江入口,是北上福州,轉道江西、

湖北的官道要衝。建於北宋慶曆元年(公元1041 年)的洛陽橋,初為浮橋,宋皇祐 五年(公元1053 年),改建為石橋,採用首創的「筏形基礎」和「種蠣(音:麗)

固基法」造橋,不僅開創了在江水入海口上造橋的先例,其長度更是空前所見,是中 國橋樑史上的第一座永久性多孔式跨江長橋,全國聞名,名列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九日山位於泉州城西南安市旭(音:沃)山村,以風景秀美、古蹟眾多而聞 名,最突出和最珍貴的是摩崖石刻,現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5 方。其中最為著 名的是反映海外交通的13 方祈風石刻,記載了從北宋崇寧三年(公元 1104 年)至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 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員登九日山為番舶祈風,刻石誌記 。 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也是中國與亞非各國往來的歷史見證。

89

(7)

(I) 洛陽橋

試瀏覽以下網址,然後根據影片內容填寫答案:

廖科溢《發現大絲路第三季》「中國福建:在泉州的平凡小漁村見證海上絲路年代出海討生活的艱辛」

40:33 – 42:20

(II) 九日山

試瀏覽以下網址,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九日山 古老的祈禱》 ‧

熱 身 活 動 考 察 活 動

(I) 洛陽橋

1.洛陽橋的背景:

洛陽橋建於洛陽江之上,江水的命名乃因西晉滅亡,中原士族避難南下至東南沿 海一帶,到達泉州的士族因懷念故國,遂以西晉的首都洛陽命名此河。而在江上 建橋,因為此處是洛陽江的入海處,亦是北上莆(音:袍)田、福州的通道,是 連接海陸交通的重要樞(音:書)紐。

2.洛陽橋採用了兩種造橋技術:

1.洛陽橋是中國第一座樑式大橋,建於宋代皇祐五年(公元1053 年),是泉州郡 守蔡襄耗6 年時間興建。全長1200 米 ,有46 座橋墩,並以種蠣固基法鞏固,

是廣東、福建北上首都的交通要道,亦印證了泉州的貿易發展。

2.九日山位於泉州南安市豐州金溪,是宋、元時期官員為商旅舉行祈風儀式的重要 場所。古代商船靠風力驅動,而海面又變幻莫測,政府官員遂於每年夏、冬兩季 為商旅祈風,祈求風調雨順,商人平安往返。其中昭惠廟供奉中國沿海第一代海 神 通遠王。

3.片中指出九日山記載了哪些意義?(可選多於一項)

 文人的情懷

 商旅的期盼

 高僧的專注

 兩晉士旅的歷史

3. 上述兩種造橋技術的運用,你認為何者最能體現中國古代的智慧?為甚麼?

(學生可選取其中一項,加以闡釋。)

我認為是種蠣固基法,因為這是人類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上的先例。/

因為這是天然的膠結設計,既不花費,又可保護環境;

我認為是筏形基礎,因為這種創新的構造技術,全橋有橋墩 46 個,結構堅固,

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造橋技術和藝術水平。

(學生可提出其他有理據的答案。)

90 91

技術 方法 作

用 a. 將 大 量石 塊 拋 入 橋 樑 中 線

由 於 洛 陽 橋 建 於江 海 交 匯 之

筏形基礎 中,形成水下的一條橫跨江

底 處,江潮夾湧,浪濤搏擊。

建 的矮石堤;然後在石堤上面

橋墩能減輕海水和江水帶來 的

橋墩,形成三角形狀的橋 墩。

衝擊力,更令橋身更加穩 固。

b. 利用牡蠣的外殼附著力和繁

(8)

(II) 九日山

1. 九日山之命名,跟東晉南渡事蹟有何關係?

西晉滅亡後,聚居於晉江兩岸的南遷士族,每逢重陽節(九月初九)都會登上 此山懷念故鄉,因而取名。

2. 「九日山能體現宋代市舶司招徠蕃商的功能。」試根據以下重點,在考察地點 找出相關石刻,拍下照片,貼在表內,並回答所附問題:

4. 根據照片內容填寫相關資料

清朝乾隆時期摩崖石刻

照片中「九日山」三字由南宋朱熹題,清朝乾隆時期福建提督馬負書重刊。

他有感以往泉州千帆並舉的盛況已湮沒無存,覺得惋惜/感慨,故刻字以承先 哲表彰勝地。由此可見以往作為海上交通樞紐的泉州已經沒落。

整 合 活 動

教師指引:上述資料為事例舉隅,學生可選取其他合理的觀察及解說。

3. 季候風對蕃商活動的影響 季

季候風 蕃船活動情

況 春夏之

交 東南季風吹 來

a. 從海南或東南亞國家駛來泉州;

b.從泉州駛往日本和朝鮮半島。

秋冬之 交

東北季風刮 來

c. 離開日本和朝鮮半島,踏上回泉州的歸 程;

d. 向海南或東南亞國家駛去。

挑戰題:

1.宋朝及清初對待外商的措施 宋 朝

清 初 市舶使直接管理外商事宜,其中

包括舉行祈風儀典,向海神通遠 王祈求商

船順風往還。

外商不准和朝廷官府直接交往,一切 商務問題只能通過公行代為處理執 行。

2.承上題,為甚麼兩朝對外商的態度迥然不同?試從兩朝的國勢分析。

因為宋朝國勢較弱,面對冗員、冗兵和歲幣等支出,需要大量金錢;但北有遼、西 北有

西夏,使陸上絲路這貿易通道被阻擋,故必須提倡海外貿易,增加國庫收益,

對外商態度自然積極。但清朝則經歷了康、雍、乾三代盛世,國富民安、中國可自 給自足,對外貿易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對外商的態度亦有異。

(學生可提出其他有理據的答案。)

92 93

相關照 片

重 點 a. 石刻中提及

的泉州市舶司相關 的官員是誰? 市舶 使是林劭。

b. 他 為 甚 麼 登 上九日山? 他在九 日 山 的 延 福 寺 舉 行 祈風儀典。

c. 你認為這位 官員的行動怎樣招 徠蕃商?他為蕃商祈風,祈 求

蕃商乘風出發,

順利回 國 ;又舉辦 宴會犒設蕃商,迎 送蕃商。這些行動 反映宋代政府重視 對外貿易,為招徠 蕃商,禮待甚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大海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安住。是中有佛號須彌肩。今現在為止 (丹作山) 菩薩

宋天竺三藏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明建鄴海印沙門 釋德清筆記

嶧山刻石:「 貴賤分明, 男女禮順, 慎遵職事。」. 碣石刻石 :「男樂其疇,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宋室臣民乘船到東莞秀山,在香山井澳又遇到元軍,兩軍

卷三十九,《地理志》)。” 2 物產豐饒,地位險要。從隋唐至明清古漁

在文獻中,出現的極早,尤其是以北斗代表北方,來和青龍白虎相配,可能在六

印度教「大象與林伽」龕狀石構件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陳埭丁氏宗祠 ) ( 「萬人丁」寓意家族興旺 ). 明成祖勅諭 ( 清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