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空中大學 97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8 科目:社會個案工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空中大學 97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8 科目:社會個案工作"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空中大學 97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正參】18

科目:社會個案工作

壹、選擇題(共8題,每題5分,合計40分)

(c)一、下列何人被稱為個案工作始祖,認為個案工作是一連串過程,以個人為著眼點透過個人及 其所處環境作有效協調,以促進人格發展 (a) Virginia Robinsono (b) Thomas Charlmers (c) Mary Richmond (d) Edwin Thomas Freud (p5)。

(d )二、社會工作在理論與實務研究轉變1980年後進入「以證據為基礎」的社會工作風潮,下列何 者不是影響「以證據為基礎研究方法」發展的方法 ? (a)社會介入研究(b)結果評估(c)系 統論評估、綜合研究分析(d) 實地研究。(p76-77)

(d)三、Perlman提出個案工作四個重點,所謂「四P」,一個人(a person)為其問題(problems)所 困時,向特定地點(a place)尋求協助,由專業社會工作 者運用助人過程(process),以期 增強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供問題解決過程所需的資源,是哪個學派核心概念?(a) 心 理暨社會學派 (b)家族治療 (c)行為學派 (d)問題解決學派 (p112-113)。

(a)四、下列何者非行為學派實務上限制(a)適合行為塑立,尤其是應用於兒童領域 (b)不適用長期 個案 (c)線性影響非互動影響 (d)來自心理動力反對(pp 128-129)

(b)五、下列何者非綜融社會工作面向?(a)多層次問題解決方法 (b)以單一理論為主 (c)社會工作 知識、價值、可以轉移 (d)一種介入策略或角色((p70)

(a)六、心理暨社會學派處遇原則之一所謂「參與原則」主要意涵為何?(a) 與案主共同列出問題 處理的優先順序,以逐步達成處遇的目標 (b)案主不需參與列出問題處理的優先順序,由社 工員擬定 (c)尊重案主決定 (d)案主自行擬定社工員在旁指導((p88)

(c)七、家庭系統理論主要概念,其中家庭三角關係不包括下列何者?(a)三角鼎立(b)迂迴 (c)回 饋迴圈 (d)聯合((pp154-155)

(d)八、專業倫理判斷第一優先為何?(a) 隱私保密 (b)自主自由 (c)差別平等 (d)保護生命((p52)

貳、簡答(共2題,每題10分,合計20分)

一、危機調適取向(crisis intervention)之社會工作模式中,危機有那些類型?(p166)。

(一)過渡性或發展性危機

較常見或普遍存在危機,一般都是生命階段轉換時期產生,例如:兒童就學、轉換環境、青春期、更 年期、考試、退休、罹病等

(二)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

外在突發事件或改變所產生,例如:兒童虐待、被強暴、被搶劫、離婚、失業、死亡、地震、車禍或 臨時外事故等

(三)天然災害危機

環境危機,颱風、洪流、瘟疫等,在台灣常見有颱風、地震、水災、旱災對民眾生命及生活造成重大 危機。如 921 大地震、桃芝等。

二、任務為中心的社會工作(task-centered social work)所指的任務是什麼(p175)?

指案主為緩和問題的嚴重性,所想要採取的行動,此不僅包括案主所想要達到的直接目標,也包括案 主即將採取行動的概括說明;而任務通常是由案主與工作者所共同訂定的。

參、申論題 (二題,第一題每小題 10 分,計 30 分;第二題 10 分, 共 40 分) 一、看完以下案例,回答題中之問題(每小題 10 分,計 30 分)

(一)指的是「社會工作價值」

「社會工作價值」是指一套解釋人類行為本質的信念。這些信念會反應在日常生活專業活動中,進而 影響專業實施方向和準則。(不同的價值觀點及偏好會影響工作者對於他人行為的歸因方式、反應態 度、協助意願,並進而影響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所採取的工作方法與技巧)。戈登(Gordon )曾指出 六種建構社會工作實務基礎的價值觀包括:

1.社會中最基本的關注對象是個人。

2.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互相依賴的。

(2)

3.社會中的每個人對他人負有社會責任。

4.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要,但也都有其獨特之處。

5.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經由積極的社會參與來盡社會的責任。

6.社會有責任協助每一個成員自我實現。

(二)

社工甲是站在同理施暴者的角度,基於施暴者的立場去分析其暴力行為背後的成因與動機。社工甲採 取「生態系統觀點」來解釋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此觀點是依據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為概念架構,理解 個人所在的複雜網絡力量如何正向地影響個人與其行動的場域,並同時關心阻礙個人成長、健康與社 會功能的負向生活情境。生態系統觀點認為案主所經歷的困境並非個人的病態或性格的缺陷所致, 而 是因為遭受到外在環境中不利因素的刺激(如本例中失業及太太的人格特質)才導致暴力行為的產生。

在實務工作上,生態系統觀點有助於工作者對案主行為的成因分析,協助工作者更全面而統整的看待 案主的生活困境,而非立刻陷入是非黑白的二元價值判斷,特別是對於非自願性案主,生態觀點的解 析能促使工作者對案主有更多的同理和公平對待。然而,外在環境並不應作為施暴者逃避為自身行為 負責,甚至侵害他人人權的藉口,工作者仍應正視其暴力行為的事實部份,並加以導正。

(三)

社工乙除站在同理受暴者的角度即社會工作師對案主之倫理責任(不分性別、年齡、宗教、種族本著 平等精神服務案主)及專業價值(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互相依賴的;社會中的每個人對他人負有社會 責任;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要,但也都有其獨特之處)外,並加上「人權理念」及「內控取 向」的分析觀點來維護受暴者的權益。人權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有尊嚴的獨立個體,應該受 到他人的尊重和關懷,任何人不論基於任何原因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身體及自由。而內控觀點則 傾向於個人應該盡力約束自身的行為,並為自己內在的需求滿足及外在的行為負責,他人沒有義務滿 足其需求。

社工乙的關注焦點在於丈夫的「錯誤行為」而非行為成因,認為不論任何理由暴力行為都不應被容許。

站在維護弱勢者權益和尊嚴的立場,暴力行為的確不應被容許,然而此種價值偏好可能導致工作者不 願意去深入理解暴力的內在成因,或是與施暴者陷入敵對的狀態,對於問題的解決和根本改善助益較 小。

二、家系圖與圖示(第一小題4分,第二小題每項2分計6分;共10分)

(一)呈現家庭組織結構、界線與互動模式,有助於瞭解家庭運作與形成結構性變遷目標

(二)

1.女性 2.離婚 3.懷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