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的二十年醫師生涯--記校友黃揆洲醫師演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我的二十年醫師生涯--記校友黃揆洲醫師演講"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我的二十年醫師生涯--記校友黃揆洲醫師演講

張郁琦 一. 明道初中經驗--老校長的一封信

國小甫畢業的黃揆洲,考上了兩所國中。正當他不知如何抉擇時,一封 老校長的信到了他的手上,由於被信中對教育的理想抱負深深的感動「我知 道我"必須"去念這所學校」黃醫師如是說道。

住宿的黃揆洲,還清楚記得當時的老校長,每天早上四點都會開兩間教 室給認真的學生唸書,而黃揆洲總是在四點半準時報到。當他以第一名從明 道畢業時,老校長還送給他一隻名貴的派克鋼筆。「在明道,我學到要不服輸,

奮發向上」。

二. 建中三年--「你為誰而唸書?」

上了建中,黃揆洲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卻也明白了自主學習 的重要。第一次期考出來,他考的並不好,他以前明道名列前矛的同學也受到了 打擊,緊張地對他說:「怎麼辦?我的名次一落千丈!」後來黃揆洲開始擬定讀書 計劃,並找班上的各科好手請教,終於在第二次考試恢復過去水準。「在學習風 氣這樣自由的學校裡,你一定要認真思考這件事:「你是為了自己而唸書?還是為 了別人?」

另外黃揆洲也提到個人才能的不同:「在建中我的數理或許不算出色,但我 敢說我的國文是數一數二的。」這也奠下了黃醫師日後對醫學生人文素養極為重 視的結果。

三. 陽明醫學系--「What Is No Limitation?」

上了醫學系,黃揆洲開始體驗許多新科目:微積分,讓他知道大學與高中、

國中的一點不同在於:「上高中你要主動唸書,上大學你要"更"主動的唸書!」;

大一下、二上的解剖學,14 具屍體、50 個題目、緊湊的十秒,跑檯考試仍令他 印象深刻;透過生物化學及藥理學,他也學到了兩個科目之間緊密的關係有多重 要。

用功之餘,黃揆洲還參加了陽明十字軍。這樣的服務性團體讓他踏出學校、

關懷社會,也增加了不少合病人互動的經驗。而大六、大七在醫院裡的見習與實 習,與護士們的交流,則讓黃揆洲了解自己的無知,和基礎訓練的重要。在充實 忙碌的大學生活裡,他的英文老師曾講過一句他至今依然銘記在心的話

" What is no limitation? The imagination is no limitation. "

四. 軍旅生涯--不要以當兵為苦

當兵的生活,是黃揆洲醫學生涯中的一個轉捩點。五千公尺慢跑、五百 公尺障礙訓練了他的體力;當衛生排長和醫官,黃揆洲學習到領導和統馭的 要點:「永遠走在第一個。」當兵也是一種鍛鍊忍耐與毅力的方法,黃醫師提 到有一次在當兵時和女友約好要在休假見面,沒想到休假卻臨時取消,對他 可真是一個磨練。但是,對於現在常聽到的醫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醫學知識

(2)

2

假冒氣胸,而逃避當兵。黃揆洲卻不以為然,「不能把當兵當作吃苦。」他如 是評論。

五. 外科醫師的生活--成就感的來源?

雖然提到外科的傳統是師徒制,但就另一方面而言,黃揆洲卻認為病人 是最重要的老師。「小技巧、小細節都只能自己從病人身上學到。」外科醫師 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偶爾的值班更是辛苦。三、四點換班,六點起床,而 且換班前要巡完所有的病房。「常常一輪巡下來,腿都軟了。」動手術的壓力 也很大,他記得有一次某個東海的學生被大卡車撞到,動了七八個小時的手 術後,突然發現學生的瞳孔放大,趕緊終止手術去照腦部 X 光,發現學生的 腦部果然有血塊,於是趕緊治療。雖然醫師生活這樣辛苦,黃醫師也獲得極 大的成就感。「過了一兩個禮拜後,我看見那個東海的學生活蹦亂跳的出現在 我面前,心裡真的很高興。」

六. 外科醫師的挑戰--「治"人"還是在治"病"?」

對要開手術的外科醫師來說,手術的成功與否可是人命關天的,而要使手 術成功就,要迎接下列四個挑戰:

(1) 紮實的基礎訓練 (2) 豐富的醫學知識

(3) 事前良好的計劃--計劃不能只有一個!

(4) 術後細心的照顧

「你要想清楚:你是在治"人"還是在治"病"?」

七. 埔里榮民醫院--「不要限制自己」

到埔里榮民醫院任職的幾年,對黃醫師來說又是一個特別的經驗。畢竟 是剛成立不久的醫院,各項設備當然無法和大醫院比較,但他卻充分體會到鄉下 人的純樸。此外,由於擔任諮詢秘書的職位,他也增加了管理的經驗。他在榮民 醫院裡提倡「電腦化、制度化、標準化、合理化。」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後,醫院 的收入開始逐步增加,病人們也對這家醫院產生了信任。「人家都說這只是個小 醫院罷了,但我卻認為:不要限制自己」

八. 德國留學--"Quality, quality, and quality. "

在從醫一段時間後,黃揆洲又到德國做更深造的學術研究。在德國杜賽 道夫(Dusseldorf)的三個月,他不只學到德人的骨折醫療技術,更對德國人那種精 益求精的精神感到印象深刻。他說有一句話最能表現德人這種精神: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things of Germans? "Quality, quality, and quality. "

九. 哈佛留學--「渴望挑戰、批判的讀書風氣。」

繼德國留學之後,黃醫師又到了哈佛--美東的學術重鎮。「哈佛的學習 是極為自由的,那是一種渴望挑戰、批判的讀書風氣。」黃醫師說在哈佛,教授 常鼓勵學生能找出和教授不同的思考模式,進而有反駁教授的機會,「當然啦,

你要反對是要有證據的。」這種他人和本人對自我的期望,極為有效地激發了學

(3)

3

生的成長。而美國的醫學教育制度也和台灣有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是修完學 士,也就是大學畢業後才開始接受醫學教育的。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希望未來的 的醫師能有更多和人、和社會互動的經驗。這點一直令接受 7 年台灣醫學教育的 黃醫師銘記在心

十. 我的學習經驗

這次的演講,黃醫師特地準備了他以往的學習經驗供大家參考:

(1) 時間的管理:要有良好的讀書計劃,也就是把時間分配到最恰當的比例。

(2) 壓力的管理:要有適當排解的方式

(3) 面對挫折的勇氣:事情永遠沒想像的那麼糟 (4) 快樂的學習:打從心裡喜歡學習,才能學得好。

(5) 終生學習:大學的結束,才是學習的開始!

十一. 醫生的本質--「What is Medicine?」

What is Medicine?

Is it an art?

Is it a science?

Or is it just a way of living?

(1) 是藝術:與病人相處(communicate),是一門藝術。

(2) 是科學:證據的根本

(3) 不只是為了賺錢:以人為本,充滿對人性的關懷--你面對的是病人,

不是病

十二. 未來醫學教育的改革--「人文素養的重要」

對於未來的醫學教育,黃揆洲說首先要增加的的是醫學院口試甄審的名 額,因為他們現在更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臨時判斷能力、臨時觀察力。也 因此,他們打算取消醫院的見習制度,而增加醫學倫理、人文素養的課程。「我 們不想培養出雖然優秀,卻沒有人際智慧的醫師。此外,我們希望醫學生享受他 們的大學生活。」

十三. 未來醫學教育的發展--

配合科技的發展,醫學有了更多的創新:破解人類的基因圖譜,使人們 可以從基因上著手治療;可在體內捕殺病菌的奈米機器人的構想,如今也多有所 聞;在組織工程上,器官的移植與複製都大有突破。這些都是醫學與科技結合所 帶來的新面貌。然而在急速的發展之餘,黃揆洲還是回到人文素養的老問題:在 創新之餘,我們是否會不小心逾越醫學倫理的界線?

十四. 佳句紀錄

To infinity and beyond It’s better later, than neve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雖然這堂歷史學課沉悶許多,空氣也昏昏沉沉的,但不可否認的,老師 提出的問題卻是題題命中要害,雖然並不是關於歷史事實的問題,但

對於要接受重大手術的病人,徵詢第二位醫師甚至第三位醫師的意見相當重要。.

區,由環保局人員、中華醫科大黃煥 彰老師、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 學程講師晁瑞光以及長榮大學洪慶宜 老師等人一起到現場舉出市灣裡地區

你雖然做不到一個『最好的人』 ,可是你卻做得到一個『對對方最好的人』 。 每一個男孩子都可以說: 『雖然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我是世界對妳最好 的男人』

過敏免風:黃文男醫師 洪維廷醫師 洪翊維醫師 神經內科:陳柏霖醫師 神經醫學:李崇新醫師 鍾凱丞醫師 護理部:W62 護理師. 感謝院長於百忙中前往病房探

三、其餘委員 5 人,由總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遴選二人(本院傳統醫學科主 任為當然委員) ;嘉義分院及埔里分院中醫部門遴選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各一 人,外聘中藥專家顧問一人;委員簽報

緣起:江清義老師服務本校三十一年,認真負責,向為全校師生所 敬重。退休後不久,因故往生,令人無限惋惜。多位江老師

按《年譜》,大師 16 歲時應屬於「學習的人生」階段,而顯 然此時大師沉迷於文學之中。實際上,大師之一生就是「佛教人 生」。大師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