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片論 「星雲模式」還是「星雲現象」?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片論 「星雲模式」還是「星雲現象」? ―"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星雲模式」還是「星雲現象」?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片論

摘要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常被稱為「星雲模式的人 間佛教」,但是,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歸納為某種「模式」

的做法中潛藏著「模式化」的危險。事實上,星雲大師的人 間佛教並不是某種現成的「模式」,而是一種現象學意義上 的「現象」,是星雲大師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現身世間,展開 活動,與世間萬法發生現實關係,並造成世間之持續變化的 相續顯現。本文進而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定義和他「對人 間佛教的體認」兩個方面,對「星雲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

認為「人間佛教」就是「人間」與「佛教」之間的充滿創生 活力的本源性聯合。

關鍵字:「星雲模式」 「星雲現象」 人間佛教

李廣良

雲南師範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2)

一、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星 雲 大 師 的 人 間 佛 教 思 想 和 實 踐, 常 被 稱 為「 星 雲 模 式 的 人 間 佛 教」。據我所知,此說最早緣自滿義 法師所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滿義法師之所以把此書訂名為「星雲 模式的人間佛教」,據他說「主要是 因為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弘揚、實 踐,有他不同於一般人的語言、方法、

理念、思想和目標,甚至他的願力、

心量、慈悲、智慧、勇敢、堅毅、精 進、忍耐、愛才、無私等等人格特質,

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些都值得

我們探討」。1滿義法師非常用心地根據星雲大師多年的言行及著 述,總結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的四個特徵:「說法的語 言不同」、「弘化的方式不同」、「為教的願心不同」、「證悟的 目標不同」,並對之一一作了詳細的闡述。

滿義法師的著作當然是一傑作,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研究與 推廣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對於「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這一概念似還有加以探討的必要。「星雲模式」的提法意味著必然 還有其他模式,如「慈濟模式」、「法鼓模式」、「中台山模式」

等等。

有人曾對「慈濟模式」與「星雲模式」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兩

1. 滿義法師:〈前言〉,《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5 年,

20-21。

滿義法師著作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3)

者既有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差異。相同點為:其一,兩者的領袖都 屬於個人魅力型,證嚴法師與星雲大師都具有極高的人格魅力與道 德操守,擁有廣大的信眾,都具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超凡能力;

其二,兩者都堅持弘法利生,責無旁貸,是「菩薩人間化」和「佛 法生活化」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其三,兩者都扎根台灣,放眼全球,

十分重視推進佛法的「本土化」、「國際化」與「現代化」。不同 之處則在於:兩者的側重點不同,「慈濟模式」首重濟貧,「星雲 模式」側重文教;兩者所持政治立場不同,慈濟人關心政治,但不 參與政治,佛光人不僅關心政治,也參與政治;兩者對「人間佛教」

事業貢獻不同,「慈濟模式」重行佛法兼說佛法,「星雲模式」重 說佛法兼行佛法。2

這種把當代人間佛教歸納為若干「模式」的做法自有其學術上 與實踐上的正當性,在「方便隨緣」的意義上當然可以接受。但這 種做法亦潛藏著一種「模式化」的危險,似乎人間佛教的發展就是 各種不同「模式」之間的競爭,其背後邏輯就是市場經濟的邏輯。

高希均教授指出: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運作中,模式(model)的對錯,

決定公司盈虧。我們常聽到高科技企業界的主持人興奮的 說:「本公司找到可以盈利的新商業模式(new besiness model)。」或者聽到另一種藉口:「公司之所以虧本,

就是選錯了商業模式。」因此,「模式」就是指決定運作

2. 郭建芳:《“人間佛教”思想在當代臺灣實踐與發展之研究―以佛教慈濟功 德會為例》,廈門大學,2006 年。

(4)

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判斷。3

「模式」本質上還是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邏輯,是一種現代企業的 體制化建構及運作。從表面上看,佛光山和佛教慈濟功德會等採用 的就是一套「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運作模式」,但這是似是而非的。

按照這種邏輯,一切成功的宗教領袖都是市場上的行銷大師,而一 切失敗的宗教人士都是因為違背了市場規律用錯了「商業模式」,

這顯然是背離事實的。

「模式論」還隱含著一種意義,那就是凡成功的「模式」都是 可以複製推廣的,任何人按照這種「模式」運作似乎都可以獲得成 功,有人經常沾沾自喜地宣揚並推廣「中國模式」,就是因為這種

「模式」給他們帶來了一種虛幻的成功感。然而事實上,星雲大師 及佛光山是不可複製的,證嚴法師及慈濟功德會也是不可複製的,

人間佛教的事業可以不斷創新,但這與某種「模式」的複製完全是 兩回事。

二、星雲現象

我更喜歡「星雲現象」這一概念。這裡的「現象」不是世俗所 謂「現象級」意義上的,因為所謂「現象級」不過是指超凡能力、

神奇表現、盛極一時等等意思。我對這種「現象」從來就保持著足 夠的警惕,所有西方的「愛智慧者」和東方的聖哲也不會陷身其中。

我說的「現象」是「現象學」意義上的,在現象學意義上,「現象」

就是「進入光線之中而顯示著自身的東西,就其自身顯示自身者,

3. 高希均:〈台灣的「星雲奇蹟」―人間佛寧靜中全球興起〉,收入滿義法師: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四。

(5)

顯現者,公開者」,4據此,「星雲現象」就是「星雲大師的自身 顯示、自身顯現、自身公開」,即星雲大師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現身 世間,展開活動,與世間萬法發生現實關係,並造成世間之持續變 化的相續顯現。只有透過種種蔽障,直接契入「星雲現象」之中,

方能開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至極動人之處」,亦方能糾正 那種把人間佛教「現成化」的傾向。

首先,讓我們從星雲大師的「星雲」二字入手。大師俗名李國 深,初出家時,師父志開上人請來融齋法師,依《臨濟宗法脈偈語》

之「湛然法界,方廣嚴弘,彌滿本覺,了悟心宗,惟靈廓徹,體用 周隆,聞思修學,止觀常融,傳持妙理,繼古賢公,信解行證,月 朗天中」,為大師取名「今覺悟徹」,意為「到今天覺悟了,而且 要悟徹人間」。後進入佛學院學習,於《王雲五大辭典》上查到「星 雲團」之解釋:「宇宙未形成之前,無數雲霧狀的星體結合,又大,

又古老,又無際。」大師非常欣賞這種寬廣、浩大又無邊的境界,

於抗戰勝利後取法號「星雲」。此外,大師又有許多筆名,如「摩 迦」、「腳夫」、「初參」、「雲水樓主」等。

所有這些「名」中,為世人所熟知者就是「星雲」。「星雲」

既指一種壯麗的天文現象,又是「星」、「雲」二者的複合,具有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的中國古典現象學意義,以此為法 名,顯示一種質樸自然、與天地一氣相通的天然氣象,如星光之璀 璨,如雲雨之滋潤,如星雲之宏闊,故「星雲」二字所象徵的其實 是那種「有無相生、主客相融、虛實不二而成就於人生體驗的動人 境界」。《星雲大師年譜》之〈星雲大師其人―寫於譜前〉,說 大師把自己的法號取為星雲,「一者期許自己能像星星在黑暗中給

4.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之〈導論〉第二章第七節「現象的概念」。

(6)

人光明,同時又有學習雲在天空飄然不受拘束之意」,這種說法當 然是對的,但還不夠通透,我們要從至極究竟處體會「星雲」二字 的「天然生存」或意義「天勢周流」意義。有意思的是,現代人間 佛教的開創者太虛大師的法名「太虛」,其中仍然蘊蓄著此種廣大 氤氳、太和化醇的天機意趣。

其次,「星雲現象」就是星雲大師的「佛教人生」,或曰「百 年佛緣」。《星雲大師年譜》把大師的一生劃分為「成長的人生」

(1927-1936)、「學習的人生」(1937-1946)、「參學的人生」

(1947-1956)、「文學的人生」(1957-1956)、「哲學的人生」

(1967-1976)、「歷史的人生」(1977-1986)、「倫理的人生」

(1987-1996)、「佛學的人生」(1997-2006)和「圓滿的人生」

(2007-2017)共 9 個階段,此種劃分殊可爭議,因為大師生命的 幾乎所有階段都含攝了「成長」、「學習」、「參學」、「文學」、「哲 學」、「歷史」、「倫理」、「佛學」和「圓滿」,豈可將這些特 質支離割裂於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如「一九四二年十六歲」:

十五六歲時,在棲霞山律學院當圖書管理員,養成讀書的 習慣。從古典書籍到現代文學,從中國文學看到西洋文學。

尤其古今中外小說,無有不看。

我記得自己所看的第一本小說,就是《精忠岳傳》。對於 岳飛的「精忠報國」,以及他的兄弟們英勇果敢的表現,

都讓我產生非常強烈的尊敬與嚮往。後來又接觸《七俠五 義》《小五義》《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滸傳》《三 國演義》等,經常看得入迷,甚至真是看到廢寢忘食。之 後又閱讀不少西洋文學,先後看過英國《莎士比亞全集》、

(7)

印度泰戈爾的《詩集》、俄國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 平》,以及法國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小仲馬的《茶 花女》,美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5,還有德國歌德的《少 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等。6

按《年譜》,大師16 歲時應屬於「學習的人生」階段,而顯 然此時大師沉迷於文學之中。實際上,大師之一生就是「佛教人 生」。大師12 歲出家後,一直從事著佛教的事業,而他的佛教事 業也就是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人類的自由事業、眾生的救度事 業,大師於世出世法幾無所不知,無所不論,故能圓融真俗,彌綸 天地,成就世界性的弘法大業,明體達用,內在超越,佛光朗照,

法水長流。此「佛教人生」亦即星雲大師的「生命現象」、「佛教 現象」,而由於大師之佛教即「人間佛教」,故亦可稱之為「人間 佛教現象」。

三、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自古以來,佛教就是佛教,從無有人在「佛教」二字之前冠以 種種限制詞或修飾語。近代以來,方始有「原始佛教」、「古代佛 教」、「近代佛教」、「現代佛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

「日本佛教」、「泰國佛教」、「歐美佛教」等種種分別,這一方 面固然是出於學術的日益精細化和專業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國家 意識和民族觀念日益強化的結果。而「人間佛教」思想的提出及「人 間佛教」運動的發展,則有著更為深刻的緣由。太虛大師說:「中

5. 《年譜》此處明顯有誤,《老人與海》寫作於 1951 年,出版於 1952 年,豈可 1942 年閱讀?

6. 《星雲大師年譜》第 101 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 年版,頁 5-6。

(8)

國向來代表佛教的僧寺,應革除以前在帝制環境中所養成流傳下來 的染習,建設原本釋迦佛遺教,且適合現時中國環境的新佛教。」7 所謂「新佛教」之「新」有二義:一是「根據佛法的常住真理,

去適應時代性的思想文化,洗除不合時代性的色彩,隨時代以發揚 佛法之教化功用,這在四悉檀中叫做世界悉檀,即是佛法活躍在人 類社會或眾生世界裡,人人都歡喜奉行」;二是「以佛教為中心而 適應現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的佛教」,即「抱定以佛教為中心的觀 念,去觀察現代的一切新的經濟、政治、教育、文藝及科學、哲學 諸文化,無一不可為佛法所批評的對象或發揚的工具,這就是應用 佛法的新」,8如此既可避免佛教成為沒有作用的「死的佛教」,

又可避免趨奔時代浪潮而「流於返俗叛教」之困境。此「新佛教」

一開始命名為「人生佛教」,後命名為「人間佛教」,其宗旨皆不 外乎反對脫離人之現世生存的「死後佛教」及脫離人間社會的「山 林佛教」,而建設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現代國家建設及現世人生需 要的「現代中國佛教」和「現代世界佛教」。此「人間佛教」思想 無疑是「革命性的」、「現代性的」,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人 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無疑開創了中國佛教歷史的新紀元。

何謂「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下過一個著名的定義: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契理契機的佛法,

只要是對人類的利益、福祉有所增進、只要是能饒益眾生、

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都是人間佛教。9

7. 太虛:《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年版,頁 496。

8. 太虛:《新與融貫》,《太虛集》,頁 7 4。

9.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9 冊,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 年版,頁 380。

(9)

大師還說:

人間佛教就是以佛法來美化人間,也就是把佛陀對人間的 教化、開示,落實在生活裡,透過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

增加人間的幸福、快樂及美滿。舉凡佛說的三皈五戒、

四攝六度、四無量心、緣起中道、無常苦空、五停心觀、

三十七道品等,皆有助於提升人性之淨化及善美的本質,

就是我們人生所需要的教理,也是人間佛教所要弘揚的佛 法。10

我五十年來的弘法,無一不是以「人間佛教」為弘揚的主 題。因為「五乘共法」是人間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

10.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9 冊,頁 379-380。

人間佛教就是把佛陀對人間的教化,落實在生活裡。圖為佛光山「雲水書坊」前 往小學傳書香。

(10)

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佛教,「六度四攝、四弘誓願、

八正聖道、禪淨中道、因緣果報」,乃至「四種聖諦、

十二因緣、無常無我、世出世法」等大小乘的教理,都是 人間佛教。甚至,整個契理契機的佛教,都可以說是人間 佛教,因此,人間佛教就是佛教的全部。11

所謂「佛說的」,就是說「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自佛陀,「人 間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星雲大師說:

所謂「人間佛教」,不是哪個地區、哪個個人的佛教;追 本溯源,人間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佛陀專為人而說法的 宗教。

……

六十多年來,我所推動的佛教,是佛法與生活融和不二的 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人間佛教的理念來 自佛陀,因為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

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因此,教主本身就是 人間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12

從中國佛教歷史來說,「人間佛教」乃是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 的產物,是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中國現代高僧大德艱苦奮鬥的產 物。但從「佛陀本懷」來說,「人間佛教」就是佛所說的大小乘一 切諸法,就是中國佛教歷代祖師的「隱祕的渴望」,是存在於魏晉 般若學、南北朝諸家師說、隋唐宗派佛學及宋以來之一切中華佛學

11.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9 冊,頁 381-382。

1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何處尋》,天下遠見出版,2012 年版,頁 15。

(11)

中的「佛法本質」。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境域,尤其是中華民國以來 的歷史境域,不過是促使此「本質」重新顯現的外緣而已。當然,

對此「外緣」我們也不能忽視,因為所有「外緣」說到底也不過是 我們的阿賴耶識種子的變現。

所謂「人要的」,就是說「人間佛教」就是現代人生之需要的 滿足。星雲大師指出:

人間佛教是人生需要的佛教。過去的佛教由於一些人士的 誤導,較注重山林與出世的形式,現在的佛教則要從山林 走入社會,從寺廟擴及家庭,把佛教落實人間,使生活美 滿,家庭幸福,在精神上、心靈中、人際間都很和諧。佛 光會員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 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即是說明人間佛教的菩 薩行誼。可以說以人為本、以家為基點,平等性、普遍性 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無私的救度眾生,將佛法落實在生 活中,就是人間佛教。13

傳統佛教注重「山林與出世」,故一直都給人一種神祕的印象,

雖然具有激發國人審美想像力的功能,但對於國人生活需要的滿足 和中國社會的建設貢獻甚少。隨著近代化的進展和城市化的發展,

「山林佛教」的局限性就愈發突顯,只有「都市佛教」和「社會佛 教」的發展才能對家庭、社區、公司、社會組織起到積極的作用,

佛光山都市道場的成功實踐就是明證。

所謂「淨化的」,就是重視思想道德的淨化和精神心靈的昇華。

星雲大師說:

1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何處尋》,頁 15-16。

(12)

佛教應該要弘揚教義,以佛法來淨化人心,這才是佛教的 根本。14

「人間佛教」重視生活裡的道德思想淨化,以及精神心靈 的昇華。如果你相信因果,因果在你的生活中有受用,因 果就是人間佛教;你相信慈悲,慈悲在你的生活中有受用,

慈悲就是人間佛教;三皈、五戒、六度、十善都是人間佛 教。人間佛教就是救度大眾的佛教,舉凡著書立說、設校 辦學、興建道場、素齋談禪、講經說法、掃街環保、參與 活動、教育文化、施診醫療、養老育幼、共修傳戒、佛學 講座、朝山活動、念佛共修、佛學會考、梵唄演唱、軍中 弘法、鄉村布教、智慧靈巧、生活持戒,以及緣起的群我 關係、因果的循環真理、業力的人為善惡、滅道的現世成 就、空性的包容世界、自我的圓滿真如等等,這些都是人 間佛教。

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大眾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山林、

利他重於自利;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 人間佛教。15

「人間佛教」是實踐的佛教,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深入人群,

深入生活,以實現人心的淨化和境界的提升。古代佛教非不重視實 踐,但就深入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淨化世道人心的效果而言,

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佛教」超越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 代和地區,當今大陸亦提倡「人間佛教」,但就總體而言還是停留

14.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9 冊,頁 420。

15.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何處尋》,頁 16-17。

(13)

在「山林佛教」階段。

所謂「善美的」,就是要面向人類文明的未來,引領人類的善 美生活。星雲大師說:

人間佛教的意義是:幸福、安樂、真誠、善美。凡是具備 這種性格的人,就是人間的菩薩。我希望人間佛教所帶來 的法喜安樂,不僅是佛教徒受用,更希望佛法人間化的理 念,能使全世界的大眾,也能享有同樣的法喜安樂,為世 界帶來永久的和平與幸福。16

這種「善美」的理念,能夠容納一般價值論意義上的「善」、「美」,

更有著超出世俗價值的神聖感化意義。星雲大師說:

我們對於世間好的、善美的,都能歡喜接納,可是對於不 善美的,我們也要能包容。就如當手上長了個膿瘡,流膿 惡臭,我們會因此而把手砍斷嗎?當然不會,因為那是自 己的手,所以即使再怎麼惡臭難看,也會把它仔細洗淨、

敷藥與包紮。因此,對於不健全、不善的人,只要能以誠 心去感化,最後他們還是會有所改變的。以包容心看待一 切,一切就在我們心中,那麼,世界就會是我們心裡的世 界,眾生就會是我們心裡的眾生;既然是我們心裡的東西,

自然就要美化它、淨化它,以包容心使它變得美好。17

真正的「善」、「美」,其實就是世界和平的價值之源,是「萬世 太平」的價值之源。

16.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9 冊,頁 546。

17. 同註 16,頁 545。

(14)

四、人間佛教的體認

關於「人間佛教」,一直都有各種質疑和批評,其中最大的爭 議就是「人間佛教」就是「世俗化」的佛教。星雲大師曾詳細列舉 對「人間佛教」的各種疑義如下:

1. 人間佛教是庸俗的、世俗的,是人乘的,沒有達到最高 成佛的境界。

2. 人間佛教都是重視世俗的活動,而這許多活動與學佛沒 有什麼關係。

3. 人間佛教沒有修行,頂多是個人的做人處世,這與學佛 的超越、增上、成佛作祖等可能扯不上關係。

4. 人間佛教是在家的,對於出家眾的叢林生活、對於苦修 悟道,沒有神聖性。

5. 人間佛教傳承內容是什麼呢?沒有感到哪個人修行上有 成就。由於大家不知道,所以不容易推動。

6. 人間佛教的宣傳不夠,還沒有人整理出它的層次,都只 是喊口號,只有片段的、片面的,沒有組織,不能讓人 全然了解。

7. 人間佛教沒有普遍化,沒有進入到佛教正統的核心,沒 有眾擎易舉,如果只講哪一家說法、哪一家倡導,不容 易為大眾所接受。

8. 人間佛教沒有解脫道,沒有證悟的境界,傳統的佛教不 容易接受。

(15)

以上是關於人間佛教的問題,另外還包括傳統與現代、在 家與出家、山林與社會、原始與近代、修持與行事等這許 多問題,也沒有普遍讓人了解,因此,對人間佛教的普及 就需要再加強。18

那麼,上述種種對「人間佛教」的批評究竟能否成立呢?如果 對「人間佛教」的文獻稍有所知並參觀過任何一處佛光道場,就不 致有上述認知。事實上,「人間佛教」從未背離佛教的神聖性傳統,

反而是真正地回歸了佛陀的「本懷」,回歸了佛教「自覺覺他」、

「自度度人」的偉大精神;「人間佛教」從未失卻超越性的追求,

反而是實現了對現實世間的真正超越;「人間佛教」的終極目標也 始終是成佛,而不是「人乘」。

星雲大師曾經提出自己「對人間佛教的體認」20 則,系統地回答 了對「人間佛教」的各種質疑,並最終歸結到佛教信仰的「神聖性」上:

生命永恆、生命不死,這就是真如佛性,就是神聖性,就 是人間佛教。人有志於超越、擴大,信仰的淨化、昇華就 是神聖性,有超越的能量,這就是人間佛教。19

從社會實踐來說,「人間佛教」深入都市、社區開展活動,如 組織體育比賽、開展兒童書法教育等活動,這些活動是否是「世俗 的」活動,完全不在於這些活動本身,而在於活動組織者之「本心」

及其效果,說「這許多活動與學佛沒有什麼關係」恐怕是無的放矢。

從佛法修行來說,「人間佛教」亦有嚴格的修行次第與法門,

18.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第 7 冊,頁 8。

19. 同註 18,頁 12。

(16)

《佛光教科書》及星雲大師的演講中對此有清楚明確、系統嚴謹的 教授及闡釋,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的「佛法修行體驗」都有真實可 靠的文獻記載。20滿義法師說:

大師一生,實踐過閉關、禁足、持午、刺血寫經、禁語等 密行,乃至傳統的參禪、念佛,以及書寫、披讀、受持、

開演、諷誦、思惟、修習等十法行都曾有過。尤其一生參 加過上百次佛七,光是在大陸焦山佛學院每年就固定有兩 次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七,之外也曾到天寧寺禪堂坐禪。來 台後,初期在宜蘭、羅東、龍岩、高雄等地帶領念佛會,

主持過不下上百次的佛七。從參禪念佛中,曾有「身心俱

20. 參見太虛大師:《我的宗教經驗》、星雲大師:《往事百語》等。

「人間佛教」真正回歸了佛教「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的偉大精神。圖為星雲 大師於蘭陽別院彌陀佛七法會主法,並為信眾開示。2007.01.02

(17)

泯、大地空曠」、「念而無念」、「無人無我」乃至「時間、

空間、天地萬物都為之一空」的修行體驗。21

從傳承內容來說,人間佛教「八宗並弘」,並以超越前賢的眼 光進行新的「判教」活動,建立「系統佛學」,把佛教事業推進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儘管在義理的深度上未必超越前人,但在個體 生命的「出生入死」、修行體驗方面並不輸古人,在文獻整理、普 及推廣、政治參與、建設社會方面均超邁古人。「人間佛教」沒有 獨尊的經典,這是因為「人間佛教」完美地實踐了華夏文化的精神:

「活在書寫中的經典,只能是複數的。只有一本經典,等於無經典,

因為唯一的經典只是憲章或神諭,其中無語言和書寫的生命。華夏 文化世界自古就沒有某一本經典的獨霸。四書五經都是經典,三教 九流皆有經典。」

「人間佛教」沒有獨尊的經典,大、小乘佛典皆是「人間佛教」

的經典,《壇經》及歷代高僧大德的著作亦是「人間佛教」的經典,

「人間佛教」所致力的就是重新啟動這些經典的「生命力」,讓我 們的思想生命、佛法慧命接回到佛教世界的最高脊嶺,「在又吸飽 了陽光的冰川之淚中開始流動,得其雄奇之勢,不迴旋千折、跌宕 萬里不足以抒其憤、盡其性,而神其靈」。22

說到底,「人間佛教」就是「人間」與「佛教」之間的充滿創 生活力的本源性聯合,唯有深入「人間」者方能得「佛法」之真意,

亦唯有深入「佛法」方能得「人間」之「終極」。

21. 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頁 344。

22. 張祥龍教授語,見《“經典與書寫”叢書》總序。

(18)

「人間佛教」就是「人間」與「佛教」之間充滿創生活力的本源性聯合。圖為佛光 山「2017 年禪淨共修法會」南區場,2 萬盞心燈照亮人間淨土。(莊美昭 / 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研究專長為中國佛教史、華嚴宗 哲學。主要論文發表於《世界宗教研 究》、《社會科學戰線》、《吉林大 學社科學報》等雜誌。代表著作有《李 通玄佛學思想述評》、《清代禪宗隆

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既要符合『佛說的』,還要順應『人 要的』。」 10 佛陀最初開示的苦、空、無常、無我等根本教義,卻

這一詞由一行禪師所提出,他在 1963 年出版一本以此為名的著 作。根據 Kenneth Kraft 出版的《Inner Peace, World Peace: Essays on Buddhism and

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文藝 學教研室主任、湖北省文藝學學會

程教授說,太虛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和星雲大師所創立的人間佛教

在這一歷程判別上,程著認為:在 1950 年代以前的第一階段,現代人間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現代人間佛教皆以建設人間淨土 1 為目標。如近代以來人間佛教 的弘傳者太虛大師、印順法師、星雲大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