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景美地區歷史建築與環境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景美地區歷史建築與環境調查研究"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景美地區歷史建築與環境調查研究

The Histor ical and Spacial Context in J ing-mei Distr ict 計畫編號:NSC 89-2211-E-011-017

執行期限:88 年 08 月 01 日至 89 年 07 月 31 日 主持人:王惠君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計畫參與人員:顏亨達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一、中文摘要

景美地區在劃入台北市域後,呈現急 遽之都市化發展,歷史性地方特質也隨之 日漸淡化。由於新店溪與景美溪交會與 此,又是通往深坑、新店、坪林等農業產 地之必經之路,作為水陸運轉換之農產品 集散地,這裡很早就形成市街。事實上,

在高樓之後今天仍留存有古厝或三合院,

舊街上仍留存有華麗之街屋。

本研究計畫即希望在這新舊建築樣式 與都市紋理同時存在的地區, 藉由文獻調 查、居民訪談與建築現況調查,從目前仍 留存之舊建築、過去與現在的地形與水陸 運、文獻上記錄之移民情況、現存之老一 代居民訪談等,尋出景美地區從清朝以 來,經日治時期到光復以後之空間形成的 歷史脈絡以及地方特質,期望能在空間之 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今天傳統與現實之間 的矛盾與衝突,尋求解答,並從過去有機 性之發展中尋求地方之所需,作為今天建 築設計或都市設計之依據。

關鍵詞:景美、傳統民宅、古市街、都市 紋理、歷史涵構

Abstract

Jing-Mei district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aipei, on the mid-way to Xin-Dian, Shen- keng, Ping-lin, those used to be the places of producing tea and camphor. Furthermore, the Xin-dian river and Jing-mei river meet in the southwest of this district, that is another reason to make Jing-mei become a important point of transmission. Therefore, the town

and streets were formed early in Ching Dynasty.

Though the changing rapidly image and character rendered its story and locality were difficult to find, some traditional houses and streets have been still left behind the modern buildings and old habitants still stay in this distric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nfluence of new trend is contrasting, replacing,

interweaving, masking or compromising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research group will make clear the historical and spacial context of Jing-mei district since Chin dynasty and Japanese Occupation through architectural

investigation, textual investigation and oral history. We believe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an efficient evidence of historical fabric,that will be beneficial to Jing-mei district in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Moreover, the research will infill the empty part of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architecture.

Keywords: Jing-mei, traditional buildings, old street, urban fabric, historical context 二、緣由與目的

景美地區位於台北城南通往深坑或新 店之交通要道,過去一百年以來,因為這 樣的的地理位置,過去在行政劃分上歷經 變更,曾經屬於深坑鄉,又改屬台北縣,

現在則劃入台北市域。目前由於是台北市 內房價較低的區域,很受建設公司的注 目,高層集合住宅急劇增加,商業設施因

(2)

應而生,在這產生的歷史與地方特質卻隨 之日漸淡化。近年隨著政府之推動與居民 社區意識之覺醒,並且在有心人士之推動 下,已成立地方社區發展協會,開始推動 各項追根的活動;然而也因為其行政劃分 經幾度改變,一直易被忽視,過去的相關 資料也難尋獲,關於追溯景美地區歷史足 跡的學術研究可說微乎其微。

事實上,一方面因為深坑與新店、坪 林等皆為北部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另一方 面景美地區有景美溪與新店溪相交,在過 去水運時代因為地利很早就發展出市街,

是開發得相當早的地區。在大樓林立的背 後,常令人驚異的發現古厝或三合院的存 在,或細看之下在街屋的招牌之後,過去 的華樓仍在,或夜市內百年以來的小道依 然人聲沸騰。但是,也因此景美地區也呈 現一些特異的現象,像是車馬喧囂的都市 道路斜穿過古老地區,留下被削成一半的 傳統民宅,小廟夾在大樓之間,各種不同 尺度的道路與空間同時存在而交錯在一起 等等。

本研究計畫之目的即希望由目前仍留 存之舊建築、過去與現在的地形與水陸 運、文獻上記錄之移民情況、現存之老一 代居民訪談等,尋出景美地區從清朝以 來,經日治時期到光復以後之空間形成的 歷史脈絡,期望在空間之歷史發展過程 中,為今天傳統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衝 突,尋求解答,並從過去有機性之發展中 尋求地方之所需,作為今天建築設計或都 市設計之依據。

其重要性在於一方面藉此釐清都市之 歷史涵構,以在今後的地區設計上建立都 市之地區特色,重建人性化的都市空間,

豐富並提升這裡的都市生活環境;另一方 面,也要填補台灣建築發展史中的地方部 份。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所指景美地區的範圍,包括目 前行政劃分文山區中之過去景美區位置,

以及開拓過程中,與本區有密不可分之關 係的木柵部分地區。從地形上來說,拳山 北起今天的四獸山,南扺蟾蜍山,景美地

區正是北起蟾蜍山麓,中為蟾蜍山與東南 邊今天景美山之間的三角形平地,西以新 店溪為界,南邊到達與新店溪相交的景美 溪,三角形平地東邊的角延伸至拳山之間 的區域。此外,沿景美溪北岸景美山東南 的平地,從溝子口至木柵的區域,由於地 理上和景美地區關係密切,在開拓上亦有 關聯,因此也被加在調查研究之中。

清代漢人進入台北平原開拓之際,據 記有粵人廖簡岳在雍正年間率眾來此開 闢;乾隆五年,郭錫流前來青潭口破土鑿 陂圳,但屢次興工皆失敗,乾隆十七年又 試仍不成。直到乾隆十八年蕭妙興率眾立 金合興墾號,向官方申請牌照,將大坪林 地界與獅山邊大潭設陂地之權利與郭錫流 交換,又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將圳開通成 功,乾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間,嵧公圳 開鑿完成,不但穿過景美地區,到達公館 之後,又分三路,一至古亭區,一至大安 區與朱厝崙,一至六張犛,三張犛與五分 埔等地。溝仔口地區則有霧裏薛圳在乾隆 三十年左右開築。

實際上定居在此開墾的是泉州安溪 人。同樣居住在安溪大坪的高、張、林三 家族,在乾隆年間從北投沿淡水河到達新 店溪與景美溪交口之溪仔口,並在道光十 六-十八年興建清水祖師廟— 萬慶岩。高家 定居在景美的以上派三房佛成祖,四房佛 福祖,下派四房積祥祖為主。後來,族人 日多,高、張、林三家分開發展,基本上 高家留在溪仔口、景尾街,後來佛成祖後 代留原地,光緒五年建家祠在溪仔口,佛 福祖後代擴充至山間虎形與猴形山一帶,

積祥祖後代遷至溝仔口發展,亦建有家 祠。

張家除少數人留在溪洲外,遷移至木 柵,中崙與下崙尾,在光緒十七年並建木 柵集應廟,1915 年又建忠順廟。

林家以三塊厝為根據地,初來時人手 不足,與同為安溪人的姻親陳氏和周氏共

(3)

同開發,後來也擴展至公館附近,陳家則 至下內埔,周家後來遷移至大安。光緒二 十八年並建林家集應廟。

此外,同為安溪大坪人的許家與劉家 也來山間的耙形與獅形開墾,翁家與高家 張家合墾耙形,虎形一帶,目前並留有建 於乾隆四十五年的進興居。

乾隆二十九年編纂的續修台灣府志 中,即將山間的聚落名之為興福庄,三角 形平地側的聚落名之為萬盛庄。

在本次的調查結果中,得知萬盛庄的 人口較多,形成較大的建築群,北角為公 館街,東為三塊厝,南角為景美街,西邊 靠新店溪旁為溪仔口庄。東側山間的十五 份、虎形、翁厝、獅形、耙形、猴形、蜈 蜙牙等處的建築群規模較小。這些建築群 中又縱橫分布著灌溉用的水圳。並且在拳 山上分布有聯絡三張犛、六張犛、深坑、

十五份、公館、大竹林庄、木柵庄、溝仔 口庄等聚落的網狀小道。從日本人對台灣 的現況調查圖上,可以看出清代農墾時期 以水圳和聯絡聚落之間的小道形成不規則 的有機形紋理。興隆路、木柵路、木新路 的雛形已約略形成。

此時,運輸仍以水運為主,與新店溪 相會於公館的景美溪,到景尾、深坑、楓 仔林可以行走十石未滿之小舟,而新店溪 從台北經新店到屈尺當時可走行二十石左 右之中型船隻,使景尾街成為小河港,相 當繁榮。

日治初期的明治大正三十年間,為促 進產品運輸,第二年就開台北經新店到屈 尺的道路,使位於其中的景尾兼具水路交 通之便,第三年並在景尾設辨務署,1903 年將原來曲折的景尾到深坑道路開闢為寬 九尺的平整道路,1907 年並在今天的羅斯 福路邊植榕樹。此時,也是景美地區開始 發展礦業的時期,為運送煤礦,1913 年開 闢了南門新店線輕軌鐵路,1917 年以前今 天的景隆街與興隆路二段,以及從木柵到

深坑亦沿路邊築有輕軌鐵路。1921 年萬華 新店之間改為正式的鐵路通車。隨著鐵路 與公路交通系統的建立,可以看出山路逐 漸開始減少,但是灌溉的水圳仍然擔任重 要的角色。

日治後期的昭和二十年之間,除了原 有的鐵路,公路與輕軌之外,聯繫其中的 道路更為充實,隨著新生南北路的開闢與 大安區土地重劃,主要道路的重要性日漸 增加,建立了運送農產品與煤礦的交通 網。

光復後,民國三十九年到烏來的公路 舖竣,民國四十五年開始拓寬羅斯福路,

嵧公圳支線開始被陸續廢棄出售,民國五 十二年開闢興隆路,民國五十四年萬華新 店鐵路拆除,到五十七年完工,同時景美 與木柵被納入台北市,逐漸呈現出今天的 景美。

探究這樣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台北 都會形成前,周邊的小型聚落彼此之間有 密切的聯絡網,這些聯絡網建立在族群關 係或產業關係上,而隨著主要交通網的建 立,山間小道逐漸消失,而平地的小道有 時融入今天的巷路,成為都市紋理形成的 出發點。水圳亦然,雖然大多不復存在,

而有些變為道路,成為都市紋理的一部 分。 工業發展時期在原有的聚落間道路的 基礎上,修築便於運送的平整道路,常將 彎曲的部分拉直,形成新的紋理。後來,

都市計劃又以這些主要道路為主軸,發展 出規則的街道分割,使我們今天會看到古 厝與周圍紋理不協調的情形。如果可以先 了解各時期留下的紋理,在都市計劃中保 存部分水圳或古道遺跡,並使新的計劃能 與相關的紋理調和,將能使都市的空間更 為豐富。另一方面,工業發展期以來,主 要交通網以都市中心為核心的方式規劃,

使各小聚落彼此之間的關係疏遠,增加了 交通的時間,也是都市計劃上可以重新思 考的一點。

(4)

四、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劃預期成果為:

1. 景美地區之開拓發展史。

2. 現存傳統民宅與廟宇調查表。

3. 舊地名與新地名對照表。

4. 景美地區之聚落位置變遷圖。

5. 景美地區之傳統民宅測繪圖。

6. 參予學生得到訪談、資料蒐集、建築觀 察、測繪訓練,並了解歷史建築與空間 形成和建築設計之關聯。

基本上都已達成。

五、參考文獻

1.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台北文獻】72 期,民國 七十四年

2. 台北市嵧公農田水利會,【台北市嵧公農田水利 會史集】,民國八十一年

3. 文山區公所,【文山區景美人文日特輯】,民國 八十五年

4.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台北市發展史】

5. 莊永明著,時報出版社,【台北老街】,民國八 十六年

6. 趙莒珍著,時報出版社,【台北城的故事】,八 十六年

7. 林衡道著,【鯤島探源】

8.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台灣舊地名沿革】

9. 溫振華著,【台灣風物】30 卷 4 期,民國六十 九年

10. 李國祁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台北市耆老會 談專集論著】,民國六十九年

11. 山田伸吾,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刊行,【台 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民國前十二年 12.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台灣舊慣習制度調查一

般】,民國前十年

13. 【台灣統治志】,民國前六年 14. 【台北廳誌】,民國八年

15. 田中一二著,【台北市史】,民國二十年 16. 平山勳著,【台灣社會經濟史全集】第 6、7 冊,

民國二十三年

17. 尹章義著,聯經出版社,【台灣開發史研究】, 民國七十八年

18. 王世慶著,聯經出版社,【清代台灣社會經濟】,

民國八十三年

(5)

5

附件:封面格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

※    景美地區歷史建築與環境調查研究     ※

※      ※

※※※※※※※※※※※※※※※※※※※※※※※※※※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89-2211-E-011-017-

執行期間: 88 年 08 月 01 日至 89 年 0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王惠君

計畫參與人員:顏亨達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中 華 民 國 89 年 10 月 31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Śākyamuni to Early Mahāyāna, translated by Paul Gron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Dhivan Jones, “The Five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In particular, it utilizes various materials of the Tang, So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since the South Dynasty to describe in considerate details

北角歷史與建築之旅 堅尼地城:邊陲的建設 舊城中環 深水埗:香港草根階層故事

香港歷史 建築的特 色 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