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微波實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微波實驗 "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微波實驗

注意事項

請勿將微波發射器直射眼睛或頭部。

目的

觀察微波的偏極化性質及其反射與晶體繞射,並利用干涉原理求出微波波 長。

原理

微波(microwave)屬電磁波的一種,其波長一般介於 0.01m~0.3m 之間,行進 微波可由 Maxwell equation 來決定。構成微波的電場 與磁場 相互垂直,且波的 行進方向由 決定,其亦與電場 與磁場 相互垂直,是為橫波。如圖 1 所示,

若電場振動方向為 ̂,磁場振動方向為 ,則微波行進方向為 。

圖 1

對於任何給定的點其電場總是垂直於行進波方向,但方向是任意改變的電磁波為 隨意偏振或未偏振波,如一般光源所放射出的電磁波;若其電場偏振方向固定者 稱為偏振波,如電視站或廣播站發出的電磁波。對於具偏振方向的電磁波,我們 可以利用架設偏振片來判斷其偏振方向,平行於偏振方向的電場分量可以通過偏 振片,與之垂直者,則被此片吸收。如圖 2 所示:

圖 2

可通過偏振片的電場分量為 ,電場分量 則被吸收。

cos (eq.1)

(2)

2

又電磁波的強度正比於電場強度,是故穿透的電場強度可表為

cos 0 or

or 0 (eq.2) 本實驗中我們利用 Michelson 干涉來求得微波波長,如圖 3 所示

圖 3

發射器射出微波經過半透板將波分為兩路,一波經折射後射向反射板 A 後反射 回接收器;令一波穿射過半透板射向反射板 B 後反射回接收器,於接收器端收 得兩波波程差為2 。當移動反射板 B 使得接收器讀得最大(最小)訊號時,

兩波形成建設性(破壞性)干涉,此時兩波波程差符合

2 (eq.3)

當再移動反射板 B 距離Δ 時,接收器又讀得最大(最小)訊號,此時兩波波程差 符合

2 Δ 1 (eq.4)

(eq.4)減(eq.3)便可得微波波長

2Δ (eq.5)

(實驗中使用的微波波長為 2.8cm)

晶格結構可以透過 x-ray 布拉格繞射來觀察,當波長與晶格大小相近之電磁 波經過排列整齊的晶體時,電磁波會被各種不同的晶格面反射與干涉,即在某些 特定方向造成建設性干涉,此種現象稱為布拉格繞射。所謂的晶格面是由晶體內 位於同一平面的原子所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的晶格面組成特定的「家族」

(family),家族的名稱以米勒指標(Miller indices) 來表示,例如(100)、

(110)、…等,其中同一家族且相鄰的晶格面其「平面間距」d 是固定的,如圖 4。因此由圖 5 可知,欲造成建設性干涉,必須符合布拉格方程式

(3)

3

2 sin n (eq.6)

其中

d

為原子晶格面之間的距離(注意:非原子之間的距離),θ為電磁波對各該 系列原子面的入射角(grazing angle),λ為電磁波波長。

圖 4 圖片來源:http://www.physics.rutgers.edu/ugrad/labs/bragg.html

圖 5 圖片來源: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quantum/bragg.html

儀器裝置

微波發射器 微波接收器 電源供應器 透明腳架 偏極柵 金屬板 半銀透鏡板 晶 格模型 直尺

(4)

4

實驗步驟

一、電磁波的偏極化

1. 電源供應器輸出端接發射器,電壓不可超過 12V,讓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距 離約為 1 公尺(否則接收器上的二極體會燒壞),接收器接電表量電流,調整 接收器接收角度使得其電流讀數為最大。注意一下接收器的旋轉位置,號角 式天線是有方向性的。

2. 將偏極柵置於發射器與接收器中間,並使柵柱方向與桌面平行,記錄此時電 錶上之讀數。

3. 改變偏極柵柱方向,使其與桌面垂直,記錄此時電錶上之讀數.

4. 將兩組偏極柵組合,一個柵柱方向與桌面平行,另一個與桌面垂直,記錄此 時電錶上之讀數。

二、微波波長量測(Michelson’s 干涉)

1. 使裝置如圖

圖 6

2. 固定金屬板 A,移動金屬板 B 會使得接收器讀值改變。

3. 移動金屬板 B,記錄五次記錄接收器讀數最大(或最小)時金屬板位置(必須是 連續五次最大或五次最小)。計算其間距 d,求得微波波長λ=2d。

三、反射

1. 使裝置如下圖,使微波入射角 為 30°。

(5)

5

圖 7

2. 調整接收器位置於微波反射之方向,移動接收器至讀數最大時記錄反射角 。 3. 改變入射角分別為 45°與 60°,重複步驟 2 並驗證反射定律。

四、晶體繞射

1. 在桌面置放圓規紙,並在圓規紙 0°的方向左右各擺放一支長尺;將發射器與 接收器面對面各放在長尺約 30cm 的位置。

2. 放上晶格模型,使晶體(100)面與發射器平行,打開發射器電源後調整接受器 之位置,使其讀數在適當值。

3. 在不動晶格模型角度之下,發射器與接收器同時轉動θ角後,記錄接收器上 的讀數。記錄不同的θ所對應的強度 I(即接收器上之讀數),作θ-I 之關係 圖,找出在哪些角度時,I 有極大值?並和理論值作比較。

4. 改用(110)面,重複步驟 1~3。

預習問題

1. 這個實驗所使用的微波振盪器是利用所謂的 Gunn diode,找一下資料,解釋一 下 Gunn diode 的結構及原理。

2. 就你瞭解的部分討論一下。這裡用的頻率約為 10GHz,波長多大?

3. 本實驗晶格的大小 a0=3.8cm,因此,對(100)面而言,d= a0;對(110)面而言,

d=? 對(100)面及(110)而言,第一級(n=1)的極大值發生在θ=θ1,n=2 的極 大值發生在θ=θ2,n=3 的極大值發生在θ=θ3。計算θ1,θ2,θ3的值。

4. 上網找一下資料,了解微波的性質及應用。

問題與討論

1. 試說明於第一部份實驗中電磁波的偏極方向。

2. 利用 Michelson 方法所求出的微波波長為何? 與理論值之誤差?

3. 找一下資料,關於微波波長的量測,還有其他什麼樣的方法呢?

4. 就實驗程序四之結果,與預習問題 3 回答作比較,試解釋其誤差原因。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導波模的縱向相位常數為實數,場沿縱向是等幅 行進波,其波阻抗為實數即電阻性,截止模的縱

(wave vector)」,記做k,其大小就是波的相位 常數k,其方向就是波的傳播方向。它的三個座標

z 方波是一週期波,其正及負峰值 存在的時間長度一樣,而兩者是 交互出現,如圖5-14所示。對一

(四)具慮波電路之全波整流器..

2.輸出方行設定紐(Function):選擇輸出之波形(正弦波、三 角波或方波),若未按下任何鈕,則無交流訊號輸出,而此 時可精確設定直流準位。.

請將後面所列介質或傳輸技術的頻率範圍由小而大排列,微波、雙絞線、FM radio。 ( p69,雙絞 線、 FM radio、微波)... 請列舉三種快速封包交換的寬頻技術。

於是在黑暗的教室中便能看見探測器氣隙中的微弱電火花,從而證實了電磁波的 存在。後來把探測器移放到教室中的不同位置,測得了電磁波的波長;還根據這一

在半無限域內除了實體波外,當波傳至邊界時,為滿足邊界條件,造成在表面邊界 上傳播的波稱為表面波(surface wave),由於此波由Rayleigh發現【1】,故又稱雷利波 (Rayle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