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Copied!
2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CHAPTER 3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和網路模擬

(2)

2

本章大綱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3.2 電磁波的網路模擬

3.3 阻抗變換器的網路理論

(3)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4)

4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5)

5

3.1 電磁波的傳輸線模擬

3.1.1 電報方程及其解

3.1.2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

3.1.3 傳輸線圓圖

3.1.4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

(6)

6

電報方程及其解(1/7)

描寫傳輸線電磁狀態的變數是線間電壓和線上電 流。它們都是時間及傳輸方向(設為z)的函數,

設其時間關係是簡諧的,即

(7)

7

電報方程及其解(2/7)

(8)

8

電報方程及其解(3/7)

將傳輸線的一個微分段的等效電路及其上的電

壓、電流畫在圖3-3上,應用克希霍夫定律可列出 其節點方程及迴路方程。

(9)

9

電報方程及其解(4/7)

將電壓差及電流差寫成增量形式

代入(3-3)和(3-4),略去高級無窮小量即dz的 平方項,並設

(10)

10

電報方程及其解(5/7)

得到

將方程(3-9)、(3-10)再對求導一次,可以得到

這兩個方程稱為電報方程,它們與方程(2-5)和(2-6)完 全相同,因此它們就是一維純量赫姆霍玆方程。

(11)

11

電報方程及其解(6/7)

它們的解必然與式(2-9)和(2-10)具有相同的 形式,即

式中

(12)

12

電報方程及其解(7/7)

將式(3-13)代入方程(3-9)整理後得到

式中

(13)

13

電報方程及其解--一般情況

傳播係數和特性阻抗都是複數,相當於導電介質 或有損介質中的衰減行進波。

(14)

14

電報方程及其解--低頻,大損耗情況

於是

這時傳輸線只有一定的衰減,沒有波的傳播過 程,這就是低頻導線。

(15)

15

電報方程及其解--高頻,小損耗情況

這就是無損耗傳輸線的近似。其電壓與電流的運 算式(3-13)和(3-16)化為

(16)

16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1/3)

(17)

17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2/3)

在負載處,即z=0,電壓及電流滿足歐姆定律

於是有

(18)

18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3/3)

式中 是負載上的電壓反射係數(voltage

reflection coefficient),或稱負載反射係數。它是 一複數

(19)

19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反 射係數

無損傳輸線上任意點z的電壓反射係數為

因此

(20)

20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1/7)

將式(3-30)代入式(3-28),得到電壓沿傳輸 線的分佈

電壓振幅沿線分佈為

由式(3-29)可得電流及電流振幅的沿線分佈

(21)

21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2/7)

(22)

22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3/7)

(23)

23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4/7)

由式(3-36)可知,當 時,駐波電壓的振 幅達極大值,電流振幅為極小值,此時的z稱為 Z

max

,即駐波電壓極大點。這時的電壓振幅為

當 時,z=z

min

,這時駐波電壓振幅為極 小值,稱為駐波電壓極小點,

(24)

24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5/7)

定義U

max

與U

min

之比為電壓駐波比,或稱駐波 率,簡記做VSWR或ρ

由式(3-39)和(3-40)有

(25)

25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6/7)

(26)

26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電壓駐 波比(7/7)

為了確定負載反射係數及線上任意點反射係數的 絕對值和角,除了需要知道駐波係數ρ外,還需 知道駐波極小點位置Z

min

駐波比ρ及駐波極小點位置Z

min

便於量測,因此 是傳輸線也是波動過程研究中的有用參數。

(27)

27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1/9)

傳輸線上任意點z的電壓複數振幅與電流複數振幅 之比稱為該點的輸入阻抗,或簡稱該點的阻抗。

記做Z(z)。由式(3-28)和(3-29)可得

將式(3-27)代入上式,整理後得到

(28)

28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2/9)

它與2.3.4節中的式(2-211)具有相同的形式。若 採用導納

則有

(29)

29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3/9)

若傳輸線上有兩點z

1

和z

2

, z

1

-z

2

=l,兩點的輸入 阻抗和輸入導納分別是Z

1

、Y

1

和Z

2

、Y

2

,則有

(30)

30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4/9)

這就是傳輸線上的阻抗變換或導納變換關係,所 以傳輸線可以作為阻抗變換器。式(3-45)可以 化為

(31)

31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5/9)

由式(3-31)可知,就是傳輸線上點的反射係 數。因此有

(32)

32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6/9)

傳輸線上任意點的反射係數 與導納Y(z)的關係 是

為了得到通用化的計算公式,定義傳輸線上的實 際阻抗與傳輸線特性阻抗之比為歸一化

(normalize)阻抗,記做z=r+jx。即

(33)

33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7/9)

於是傳輸線上的阻抗變換關係式(3-48)成為

將式(3-55)代入式(3-51)和(3-52),得到歸 一化阻抗z與反射係數 的關係

(34)

34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8/9)

同樣可定義歸一化導納y=g+jb

於是式(3-49)、(3-53)和(3-54)成為

(35)

35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輸入阻抗與輸入導 納,歸一化阻抗和歸一化導納(9/9)

描寫傳輸線上某一點狀態的參數有四組,每組參 數都是由兩個實數構成,它們是

Š

反射係數的絕對值和角。

Š

駐波比和駐波極小點位置。

Š

阻抗的實部和虛部或阻抗的絕對值和角。

Š

導納的實部和虛部或導納的絕對值和角。

(36)

36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1/11)

匹配狀態,Z

L

=Z

c

當傳輸線終端所接負載阻抗等於傳輸線特性阻抗 時,Z

L

=Z

c

,由式(3-27)有

於是, ,傳輸線上只有入射波,

呈行進波狀態,這種狀態稱為匹配。

(37)

37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2/11)

終端短路,Z

L

=0

由式(3-27), Z

L

=0時, ,代入式(3-28)

和(3-29),得

(38)

38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3/11)

在式(3-46)中使Z

L

=0 ,或將式(3-63)與(3- 64)相除,得到

(39)

39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4/11)

(40)

40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5/11)

終端開路,ZL=∞

由式(3-27)有 ,代入式(3-28)和(3- 29),並設 ,得到

由式(3-46)或將以上兩式相除,得到

(41)

41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6/11)

(42)

42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7/11)

終端接純電抗,Z

L

=jX

L

由式(3-27)有

式中 為歸一化終端電抗。

(43)

43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8/11)

由式(3-28)、(3-29)和(3-46),可得

(44)

44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9/11)

(45)

45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10/11)

終端接純電阻,Z

L

=R

L

由式(3-27)有

為終端歸一化負載電阻。可見,反射係數為 純實數。 R

L

< Z

c

時, 為負,即 時, 為 正,即 。電壓、電流沿線呈行駐波。

(46)

46

無損傳輸線上的反射、駐波及阻抗--傳輸線的幾種主要狀 態(11/11)

終端接任意負載阻抗,這是最一般的情況。線上 是行駐波,在終端處既非駐波極小點,也非駐波 極大點。

(47)

47

傳輸線圓圖

由於反射係數為

,180°≤≤180°,故平面上涉及的區域為單位 圓的內域。而歸一化阻抗及歸一化導納為

(48)

48

傳輸線圓圖--史密斯(Smith)圓圖(1/4)

在式(3-57)中,令z=r+jx, ,將實部及虛部 分開,整理後得到下列二方程:

(49)

49

傳輸線圓圖--史密斯(Smith)圓圖(2/4)

(50)

50

傳輸線圓圖--史密斯(Smith)圓圖(3/4)

由式(3-57)及(3-42),當時,,此時,於是

與 的關係為

(51)

51

傳輸線圓圖--史密斯(Smith)圓圖(4/4)

(52)

52

傳輸線圓圖--施米特(Schimdt)圓圖

由式(3-57)或(3-61)即可得到施米特阻抗圖 或導納圖的曲線方程,例如施米特阻抗圓圖中 和 所滿足的方程是

(53)

53

傳輸線圓圖--施米特(Schimdt)圓圖

(54)

54

傳輸線圓圖--卡特(Carter)圓圖

卡特阻抗圓圖中 及 滿足的方程是

(55)

55

傳輸線圓圖--傳輸線圓圖的基本應用

給定阻抗或導納求駐波比和駐波最小點位置,或 反之。

給定阻抗或導納求反射係數,或反之。

求沿線的阻抗或導納變換關係。

給定阻抗求導納,或反之。

阻抗求和、差或導納求和、差。

(56)

56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1/6)

任何電磁波傳輸系統中攜帶功率沿縱向傳輸的是 電場及磁場的橫向分量,即

式中下標T代表橫向分量。而在電路理論或傳輸線 理論中

(57)

57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2/6)

因此,我們可以用U來模擬E

T

,用I來模擬,H

T

使 電磁場的複數振幅與電壓、電流的複數振幅有如 下關係:

由(3-82)和(3-83)可使

(58)

58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3/6)

如前所述,傳輸線上任意截面的輸入阻抗可進行 歸一化,得到歸一化阻抗

因此,可定義歸一化電壓u和歸一化電流i

(59)

59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4/6)

歸一化特性阻抗為1。

磁場複數振幅與歸一化電壓u,歸一化電流i的關 係是

(60)

60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5/6)

由式(3-89)可知,式(3-86)的關係不變。e

T

、 H

T

稱為基準向量。

歸一化阻抗的倒數就是歸一化導納,它是導納與 特性導納之比,即

(61)

61

電磁波系統的等效傳輸線(6/6)

導波系統的特性阻抗定義如下:

(62)

3.2 電磁波的網路模擬

(63)

63

3.2 電磁波的網路模擬

(64)

64

3.2 電磁波的網路模擬

3.2.1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3.2.2 網路矩陣的性質

3.2.3 雙埠網路

3.2.4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

(65)

65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1/6)

設有N埠網路,各埠電流為I

1

、I

2

…I

N

;各埠電壓 為U

1

、U

2

…U

N

。它們之間可以用下列線性方程組 聯繫起來:

(66)

66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2/6)

將以上方程組寫成矩陣形式

它可簡寫為

(67)

67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3/6)

Z

ij

是j埠注入電流I

j

,其餘各埠開路時,i埠電壓U

i

與I

i

的比 值,即

Z

ij

稱為i埠的自阻抗,或稱輸入阻抗。

Z

ij

是j埠注入電流I

j

,其餘各埠開路時,i埠電壓U

i

與I

i

的比 值,即

Z

ij

稱為埠與埠之間的互阻抗。

(68)

68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4/6)

根據式(3-87)和(3-88)定義i埠的歸一化電流 i

i

,歸一化電壓u

i

分別為

則,歸一化自阻抗Z

ij

及歸一化互阻抗Z

ij

分別成為

(69)

69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5/6)

於是歸一化阻抗矩陣方程成為

式中(z)是N埠網路的歸一化阻抗矩陣,或稱z矩陣。

(70)

70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阻抗矩陣和阻抗參 數(6/6)

多個N埠網路各埠串聯連接稱為網路的串聯,設 單個網路的阻抗矩陣為(z)

i

,則n個網路串聯以後 所得複合網路的阻抗矩陣為各單個網路阻抗矩陣 之和,即

(71)

71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導納 矩陣和導納參數(1/5)

若將N埠網路各埠電流、電壓的關係寫成電流的 顯函數形式,則網路的矩陣方程成為

(Y)為導納矩陣,又稱Y矩陣。其元素即為網路的導納參 數,簡稱Y參數。

(72)

72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導納 矩陣和導納參數(2/5)

Y

u

是i埠的自導納,即埠加電壓,其餘各埠短路 時,埠電流與的比值,即

Y

u

是i埠與j埠的互導納,即j埠加電壓U

j

,其餘各 埠短路時,i埠電流I

i

與U

i

的比值,即

(73)

73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導納 矩陣和導納參數(3/5)

利用歸一化電流和歸一化電壓可得到歸一化導納

於是得到歸一化的導納矩陣方程

上式兩邊條乘以導納矩陣的逆矩陣

(74)

74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導納 矩陣和導納參數(4/5)

與式(3-96‘)比較,且(i)、(u)為列矩陣,

可知

(I)為單位矩陣。因此,z矩陣與y矩陣互為逆矩 陣。

(75)

75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導納 矩陣和導納參數(5/5)

多個N埠網路各埠並聯連接稱為網路的並聯。網 路並連時,複合網路的導納矩陣為各單元網路導 納矩陣之和

(76)

76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 矩陣和散射參數(1/5)

設第i埠入波與出波歸一化電壓的複數振幅分別是 a

i

和b

i

,i=1-N,見圖3-12。則a

i

與b

i

之間可由下列 線性方程組相連繫:

(77)

77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

矩陣和散射參數(2/5)

(78)

78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 矩陣和散射參數(3/5)

或簡化為

式中,(b)為出波歸一化電壓複數振幅的列矩 陣;(a)是入波歸一化電壓複數振幅組成的列矩 陣;(S)稱為散射矩陣;S

ij

稱為散射參數

(79)

79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 矩陣和散射參數(4/5)

是i埠入波振幅為a

i

,其餘各埠入波振幅皆為 零,即接匹配負載時,i埠出波振幅bi與入波振幅 a

i

的比值,即

因此, 的物理意義是其餘各埠匹配時i埠的電壓 反射係數,是複數。

(80)

80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 矩陣和散射參數(5/5)

是j埠接電源,其入波振幅為a

j

,其餘各埠接匹 配負載時,i埠出波振幅b

i

與j埠入波振幅a

j

的比

值,即

(81)

81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1/6)

寫成列矩陣就是

(82)

82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2/6)

將式(3-106‘)代入以上二式,得到

將以上二式代入式(3-96‘),得到

(83)

83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3/6)

兩邊乘以 的逆矩陣 ,得到

由於

上式兩端都左乘及右乘 ,得

(84)

84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4/6)

因此,(z)與(s)的關係,即式(3-113‘)成為

同理,(y)與(s)的關係為

(85)

85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5/6)

反之,散射矩陣(S)與阻抗矩(z)或導納矩陣

(y)的關係是

(86)

86

線性多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散射矩陣與阻抗矩 陣及導納矩陣的關係(6/6)

(87)

87

網路矩陣的性質--線性網路和非線性網路

若網路全部由線性元件組成,也就是說它所等效 的電磁場或電磁波系統中全部充填的是線性介 質,則該網路是線性網路。線性網路的網路參數 都是常數,不隨場的振幅或電壓電流振幅而變,

因此網路方程是線性方程組。

非線性網路的網路參數隨場的振幅而變,其方程 是非線性方程組。

(88)

88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1/8)

設所研究的網路是一個被閉合曲面S包圍的區域,

在區域內充填的是互易介質,區域內無源,則區 域邊界上的場滿足羅侖玆互易定理中的式(1- 349)

(89)

89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2/8)

在以上條件下,式(1-349)的面積分中只在埠及 埠的面和上有值,且這個面積分中只有S面的切向 電場磁場,即埠上的橫向電場磁場是有貢獻的。

於是式(1-349)成為

(90)

90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3/8)

於是式(3-117)成為

(91)

91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4/8)

根據基準向量的歸一化條件(3-86),有

於是有

(92)

92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5/8)

由歸一化阻抗矩陣方程(3-96)有

將以上各式代入式(3-118),得到

(93)

93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

(6/8)

化簡得到

由於第一種狀態和第二種狀態下的場是任意的,

所以上式第一個括號中的因子不為零,必須有

(z)

T

為(z)的轉置矩陣。因此互易網路的阻抗 矩陣為對稱矩陣。

(94)

94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

(7/8)

導納矩陣是阻抗矩陣的逆矩陣。而對稱矩陣的逆 矩陣亦為對稱矩陣,因此有

互易網路的導納矩陣亦為對稱矩陣。

由式(3-115)

應用(A8-27),上式的轉置矩陣為

(95)

95

網路矩陣的性質--互易網路和非互易網路

(8/8)

單位矩陣是對稱陣, ,同時應用式(3- 121)及(3-115)有

因此互易網路的散射矩陣也是對稱矩陣,並有

若系統中充填有非互易異向性介質,則互易定理 不成立,等效網路成為非互易網路。其網路矩陣 成為非對稱矩陣。

(96)

96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1/7)

無源、無損網路的散射矩陣是U矩陣,即無源,

無損網路的散射矩陣滿足U條件

是(S)的共軛轉置矩陣。

由於歸一化特性阻抗為1,因此埠的入波電壓及入 波電流都是,出波電壓為,出波電流為。因此進 入網路的總功率是

(97)

97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2/7)

從網路輸出的總功率是

網路無源、無損,P

a

=P

b

,因此有

將式(3-106')兩邊取共軛

(98)

98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3/7)

再進行轉置

代入式(3-127),並應用式(3-106‘),得到

於是

(99)

99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4/7)

此式對任意入波都成立,即(a)任意,因此

無源、無損網路的散射矩陣滿足U條件得證。

如果是互易的無源、無損網路,則

(100)

100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5/7)

無源、無損網路的歸一化阻抗矩陣及歸一化導納 矩陣是反埃爾米特矩陣(Hermite matrix),即滿 足

證明:將式(3-115)進行共軛轉置,考慮到複矩 陣的共軛轉置與求逆可以交換次序,得到

(101)

101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6/7)

由式(3-126),相乘等於單位矩陣的兩矩陣其乘 法次序可以對調,即得到對於無源、無損網路

將式(3-132)及式(3-115)代入上式,得到

將上式兩邊都左乘 ,右乘 ,得到

將上式展開後得到

(102)

102

網路矩陣的性質--無損網路和有損網路,無源網路 和有源網路

(7/7)

如果是互易的無源、無損網路,則

同理有

(103)

103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1/10)

阻抗矩陣。雙埠網路的歸一化阻抗矩陣方程為

導納矩陣。雙埠網路的歸一化導納矩陣方程為

(104)

104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2/10)

散射矩陣。雙埠網路的歸一化散射矩陣方程為

轉移矩陣。對於雙埠網路,可以把網路方程寫成1 埠的電壓U

1

、電流,與2埠的電壓U

2

、電流-I

2

,它 們之間的關係如下:

(105)

105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3/10)

這個網路矩陣記做(A),稱為轉移矩陣,或稱 ABCD矩陣,簡稱A矩陣。其中A、D無單位,具 有B阻抗單位,C具有導納單位。它們稱為轉移參 數或A參數。

(106)

106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4/10)

A、B、C、D的定義依次為

(107)

107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5/10)

若採用歸一化電壓及歸一化電流,將式(3-87)

和(3-88)代入式(3-141),得到

上式可化為

(108)

108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6/10)

它可寫成

(109)

109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7/10)

(110)

110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8/10)

故有

(111)

111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9/10)

傳輸矩陣。對於雙埠網路也可將網路方程寫成1埠的入 波、出波振幅與2埠的入波、出波振幅之間的關係,其結 果如下:

當多個網路串接時

即串接網路的傳輸矩陣等於各單元網路矩陣的乘積。

(112)

112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和網路參數

(10/10)

(113)

113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1/13)

互易、無源、無損雙埠網路的轉移矩陣

轉移矩陣與阻抗矩陣的關係有

由於互易的無源、無損網路的阻抗矩陣滿足

(114)

114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2/13)

因此有

(115)

115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3/13)

互易、無源、無損雙埠網路的傳輸矩陣

由傳輸矩陣與轉移矩陣的關係

可以看出,T參數都是複數,且有

(116)

116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4/13)

互易、無源、無損雙埠網路的散射矩陣

已知互易、無源、無損多埠網路的散射矩滿足式

(3-125)和(3-129),即

對於雙埠網路,有

(117)

117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5/13)

由式(3-153)和(3-154)有

由式(3-152)有

(118)

118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6/13)

由式(3-155)和(3-156)有

對稱雙埠網路

若雙埠網路2埠匹配時1埠的反射係數等於1埠匹配時2埠的 反射係數,則該雙埠網路成為對稱網路,即

同時滿足S

11

=S

22

和S

12

=S

21

的雙埠網路稱為對稱雙埠網路。

(119)

119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7/13)

由各網路矩陣之間的關係可以得到對稱網路的其 他網路參數的下列關係:

Š

對稱雙埠網路的阻抗參數及導納參數有如下的關係:

Š

對稱雙埠網路的轉移參數的關係如下:

Š

對稱雙埠網路的傳輸參數有如下關係:

(120)

120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8/13)

一個互易的、無源、無損的雙埠網路,總能通過 改變連接埠參考面位置,使之成為對稱網路

如3.2.2小節式(3-125)及(3-129)所示,互易 的無源無損網路的散射矩陣有如下性質:

由此可得

於是有

(121)

121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9/13)

(122)

122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10/13)

設在圖3-14中參考面1和參考面2之間是一個互易 無源無損網路,但非對稱網路,其散射矩陣為

(123)

123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11/13)

若將2埠參考面移至3,它與參考面2的距離為I,

設βl=θ。則有

於是有

(124)

124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12/13)

可得

因此, 的條件是

(125)

125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網路矩陣的性質

(13/13)

(126)

126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1/6)

插入反射係數或插入駐波比

Š

當雙埠網路某一埠匹配時另一埠的反射係數就是該雙 埠網路的插入反射係數,記做Γ

1

和Γ

2

。根據散射參數 的定義有

Š

1埠反射係數:

Š

2埠反射係數:

Š

與插入反射係數對應的是插入駐波比,1埠的插入駐波 比為

(127)

127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2/6)

Š

2埠的插入駐波比為

插入衰減、反射衰減與吸收衰減

Š

雙埠網路的輸出埠匹配時,網路入埠輸入功率與網路 出埠輸出功率之比稱為插入衰減。記做L。根據上述定 義,L可寫成

(128)

128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3/6)

雙埠網路的衰減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於網 路內有損耗,吸收功率所造成的,稱為吸收衰 減,記做L

A

;另一部分是由於網路的反射所造成 的,稱為反射衰減,記做L

R

,並有

(129)

129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4/6)

吸收衰減是實際進入網路的功率與輸出功率之

比,即輸入埠的入射功率減去反射功率與2埠的出 射功率之比,即

(130)

130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5/6)

對無源、無損雙埠網路有

(131)

131

雙埠網路--雙埠網路的工作特性(6/6)

插入相移

Š

雙埠網路的插入相移定義為輸出埠匹配時輸入埠入波 與輸出埠出波之間的相位差。根據散射參數的定義,

插入相移Φ就是S

21

的角,即

(132)

132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串聯阻抗(1/5)

(133)

133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串聯阻抗(2/5)

由導納參數的定義式(3-99)和(3-100)可以得 到

(134)

134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串聯阻抗(3/5)

或由轉移參數的定義式(3-142)∼(3-142)可得

(135)

135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串聯阻抗(4/5)

(136)

136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串聯阻抗(5/5)

(137)

137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並聯導納(1/3)

(138)

138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並聯導納(2/3)

可由阻抗參數定義或(3-93)和(3-94)得到

(139)

139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並聯導納(3/3)

其歸一化轉移矩陣為

它的導納參數都是∞。參數及參數見表3-4。

(140)

140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理想變壓器

(1/3)

(141)

141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理想變壓器

(2/3)

理想變壓器兩連接埠的電壓關係及電流關係為

式中,n為理想變壓器的變比。由此可得理想變壓 器的轉移矩陣為

(142)

142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理想變壓器

(3/3)

由表3-2所示(S)與(a)的關係可得

理想變壓器是微波網路中的重要元件。

(143)

143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兩條特性阻抗不

同的傳輸線直接連接(1/3)

(144)

144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兩條特性阻抗不 同的傳輸線直接連接(2/3)

若略去傳輸線截面變化引起的不連續電抗,則在 兩傳輸線連接處有

於是其轉移矩陣為

由式(3-143)和(3-144)可得到歸一化轉移矩 陣

(145)

145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兩條特性阻抗不 同的傳輸線直接連接(3/3)

將上式與理想變壓器的歸一化轉移矩陣對比,可 知不同傳輸線直接連接相當於歸一化特性阻抗都 為1的傳輸線之間接一個變比為n的理想變壓器,

如圖3-18(b)所示

(146)

146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1/6)

(147)

147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2/6)

由散射參數的定義式(3-107)、式(3-108)可 以得到一段傳輸線作為雙埠網路的散射參數為

因此,一段長度為的傳輸線的散射矩陣為

(148)

148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3/6)

由(S)與(a)的變換式可以求出轉移矩陣。也 可由A、B、C、D的定義式(3-142)∼(3-

142),並應用終端短路及終端開路傳輸線上電 壓、電流分佈式(3-63)、(3-64)、(3-66)和 式(3-67)直接求出其轉移參數。

(149)

149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4/6)

以上-I

2

即z=0時式(3-64)中的I(z),因為它們都 是從傳輸線流出的方向。於是一段特性阻抗為

Zc,長度為I的傳輸線作為雙埠網路的轉移矩陣為

(150)

150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5/6)

若兩端所接傳輸線特性阻抗也都是,則其歸一化 轉移矩陣可由式(3-143)和式(3-144)求出

(151)

151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一段無損傳輸線

(6/6)

若傳輸線段的兩連接埠接有不同特性阻抗和的傳 輸線,則在歸一化轉移矩陣兩端須分別乘以式

(3-185)。成為

(152)

152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1/7)

由式(3-183)可知,作為理想變壓器,其散射參 數應滿足

(153)

153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2/7)

(154)

154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3/7)

在雙埠網路兩連接埠之間有

在兩段傳輸線的兩連接埠之間(虛線框內,散射 矩陣為(S))分別有

(155)

155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4/7)

代入式(3-193),得到

與以上式(3-183)的條件對比。若原網路為互 易、無源、無損網路,則由式(3-152)、(3- 157)有

(156)

156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5/7)

由於 ,於是有 ,設

若使S

11

、S

22

都為實數且滿足第一個條件式(3- 191)即S

11

=-S

22

,則必須

(157)

157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6/7)

若使n與S

11

=-S

22

有如下關係:

ρ為網路輸入端及輸出端的插入駐波係數,則式

(3-191)得到滿足。

將式(3-191)代入式(3-153)可得

(158)

158

基本電路元件的網路參數--互易的無源、無 損雙埠網路可等效為理想變壓器(7/7)

由式(3-160),考慮到(3-198)和(3-199),

因此,必為實數且滿足式(3-192)。

(159)

3.3 阻抗變換器的網路理論

(160)

160

3.3 阻抗變換器的網路理論

3.3.1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3.3.2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

3.3.3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

3.3.4 小反射理論

(161)

161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1/10)

(162)

162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2/10)

式(3-190)現重寫如下

網路的插入反射係數可按式(3-168)及表3-2中

(S)與(a)的關係計算如下:

(163)

163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3/10)

作為減反射塗層或阻抗變換器,要求反射係數為 零,即上式分子等於零,即

實部及虛部必須分別等於零。由於,實部第一個 因子不可能等於零,必須

(164)

164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4/10)

在這一條件下sinβ

0

l,故式(3-471)中虛部為零 的條件是

(165)

165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5/10)

將式(3-204)和式(3-205)的條件代入式(3- 203),並應用 ,就得到插入反射係數的 絕對值 與波長或頻率的關係,即四分之一波 長阻抗變換器的幅頻特性如下:

(166)

166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6/10)

(167)

167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7/10)

由式(3-172)及表3-2中(T)與(a)的關係可 得插入衰減的運算式

(168)

168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8/10)

則上式成為

式中

(169)

169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9/10)

網路達到匹配的條件是

在匹配點θ= θ

0

,以上方程成為

這是cos

2

θ

0

的一次方程,只有一個根,故只有一個匹配 點,即

cos

2

θ

0

在實數域有解的條件是A

0

<1。

(170)

170

單介質層的兩個界面,單節阻抗變換器

(10/10)

由式(3-210)可知,當P=√R時,A

0

為極小值且 等於1。因此方程(3-212)中cosθ

0

在實數域的解 是

在以上條件下式(3-209)成為

(171)

171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1/6)

(172)

172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2/6)

設輸入段及輸出段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分別為Z

c1

和 Z

c2

,中間兩段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分別為Z

1

和Z

2

, 長度為l

1

和l

2

。設

(173)

173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3/6)

二節阻抗變換器是由五個雙埠網路串接而成,包 括三個傳輸線連接點及兩段傳輸線如圖3-23

(b)、(c)所示。它們的網路矩陣依次是

(174)

174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4/6)

串接後網路的(a)矩陣為以上五個單元矩陣的乘 積。

由上式求出a、b、c、d,即可求出網路的插入衰 減。

(175)

175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5/6)

式中

(176)

176

雙介質層,二節阻抗變換器(6/6)

網路達到匹配的條件是, ,即滿足下列方 程:

(177)

177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多 節阻抗變換器的網路方程的形式(1/4)

從式(3-215)∼(3-218)已經看到,二節阻抗變 換器的插入衰減運算式已經相當繁冗。可見更多 節的阻抗變換器的插入衰減運算式必然更加繁 冗。

但我們從N=1的式(3-209)和N=2的式(3-215)

可以推斷出N更大時插入衰減的運算式應當是 cos

2

θ的N次多項式,其形式如下:

(178)

178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多 節阻抗變換器的網路方程的形式(2/4)

由此可推論

(179)

179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多 節阻抗變換器的網路方程的形式(3/4)

設輸入及輸出特性阻抗仍為Z

c1

和Z

c2

,中間N段的 特性阻抗依次為Z

1

、 Z

2

、 Z

3

、… Z

N

,。則式

(3-221)中的係數A

n

是下列比值的函數:

N節阻抗變換器達到匹配的條件仍為L=1即滿足下 列方程:

(180)

180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多

節阻抗變換器的網路方程的形式(4/4)

(181)

181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1/7)

契比雪夫(Chebyshev或Tchebyscheff)函數或多 項式是以下微分方程的解

方程的兩個獨立解稱為n階第一類和第二類契比雪 夫函數依次記做Tn(x)和Un(x)。在網路設計中常 用的是第一類契比雪夫函數Tn(x)

(182)

182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2/7)

則有

(183)

183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3/7)

將函數cosnu和coshnu展開成多項式

(184)

184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4/7)

於是第一類契比雪夫函數可展開為下列多項式:

式中

(185)

185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5/7)

(186)

186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6/7)

常用的低階第一類契比雪夫多項式如下:

契比雪夫多項式的循環公式為

(187)

187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多項式(7/7)

由式(3-229)及圖3-25可以看出,契比雪夫多項 式具有以下性質:

Š

n為奇數時,T

n

(x)為奇函數,n為偶數時, T

n

(x)為偶函 數,當然, T

n 2

(x)永遠是偶函數。

Š

∣x ∣≦1時, T

n

(x)在+1和-1之間等幅往複振盪,n次 穿過零點。

Š

∣x ∣>1時, ∣T

n

(x )∣單調而陡峭地上升,n越大上升 越快。由以上性質可知,契比雪夫多項式正是良好的 等波紋濾波器所需要的最佳逼近函數形式。

(188)

188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阻抗變換器的設計方法(1/5)

重寫多節阻抗變換器的插入衰減,式(3-221)有

若將契比雪夫多項式T

n

(x)作為逼近函數,可令

於是 可以寫成

(189)

189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阻抗變換器的設計方法(2/5)

(1)x=±1時, T

n 2

(x) ,對應於工作頻帶的邊頻,

這時

(190)

190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阻抗變換器的設計方法(3/5)

設頻寬比 ,則有

因此給定頻寬比就可確定待定常數。

(191)

191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阻抗變換器的設計方法(4/5)

(2) 時變換器插入衰減達到頻帶內的極大 值,這時

由無損雙埠網路插入衰減與駐波比的關係式(3- 176)有

(192)

192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契 比雪夫阻抗變換器的設計方法(5/5)

令式(3-221)與式(3-231)相等,即

變換器各段長度可由式(3-232)或(3-233)求 出,即

(193)

193

多層介質及多節阻抗變換器的設計問題--二 節阻抗變換器設計舉例

二節阻抗變換器的逼近函數(3-231)成為

令上式與二節阻抗變換器的插入衰減公式(3- 215)相等,比較係數,得到

(194)

194

小反射理論(1/7)

(195)

195

小反射理論(2/7)

總反射係數可以寫成

(196)

196

小反射理論(3/7)

將以上反射係數、透射係數運算式代入上式得到

當 ,時,即小反射條件下,可略去上式 中反射係數的乘積項 和 ,得到下列近似

式:

(197)

197

小反射理論(4/7)

(198)

198

小反射理論(5/7)

其中第n個反射點的反射係數為

(199)

199

小反射理論(6/7)

若各點反射係數對應於變換器的中點對稱,

即 ,則式(3-245)成為

(200)

200

小反射理論(7/7)

應用尤拉(Euler)公式,上式成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數位電子係於民國 72 年配合工業電子精密化分工修正時,將工業電子職 類分為數位電子、儀表電子、與電力電子等 3 組。民國 82 年為配合電子

• 導波模的縱向相位常數為實數,場沿縱向是等幅 行進波,其波阻抗為實數即電阻性,截止模的縱

(wave vector)」,記做k,其大小就是波的相位 常數k,其方向就是波的傳播方向。它的三個座標

以海平面為基準點,直升機飛到海拔 400 公尺的高度,可記為+400

鋼絲軌道: (鋼絲型線燈)利用 金屬線的導電性取代傳統 電線。線燈多採用多面反 射燈泡。.. 特殊燈.

A diamagnetic material placed in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B ext develops a magnetic dipole moment directed opposite B ext.. If the field is nonuniform, the diamagnetic material

中學課程綱要 e.g.數線、負數概念

英國人,自我教育的學者。獨 立發現四元數可簡化為空間向 量,而仍然滿足電磁學的需求. Heavi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