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光的折射與透鏡 課程名稱:光的折射與透鏡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光的折射現象
水中的筷子何以斷了!!
光的折射現象
光的折射現象:
在水中的物體看起來較 。 水中的筷子看似折斷 海市蜃樓 彩虹
光斜向射入水中,光發生偏折 淺
(媒體: 1
, 38” )
(圖:觀念物理 Ⅳ )
光的折射現象示意圖
法線
彩虹
海市蜃樓
魚虛像(淺)魚實際
( 1
, 30” )
( 3
, 1’50” )
( 2
, 10” )
水 中
魚
星光閃爍
光折射的發生
光的折射:
( 1 )發生:光由一介質 另一介質時,稱作光的 。 返回原介質是 ;進入不同介質是 。
光折射的發生,是因 所致。
( 2 )反射與折射同時發生。
(媒體: 1, 30” ; 2
) 折射
進入 反射
光在介質中速率不同 折射
法線 0
入射角 入射角 0
光的折射定律
雷射光射入水中
法線
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 1 )內容:
入射光、折射光,分別在 線的兩側,且此三直線在同一平 面
折射光如何偏折:
入射角為零時: 原則。
此時,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 法
直行
0
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 1 )內容:
入射角不為零: 原則。 向愈多愈慢;離愈多愈快 a. 若光從快介質進入慢介質時:折射光 偏折。
此時,折射角 入射角 慢向,快離
<
向法線
直進線
光速:Ⅰ =ⅡⅢ
1
2
1
2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 1 )內容:
入射角不為零: 原則。 向愈多愈慢;離愈多愈快 b. 若光從慢介質進入快介質時:折射光 偏折。
此時,折射角 入射角 慢向,快離
>
離法線
直進線
光速: ⅢⅠ =Ⅱ
1
2
1
2 光的折射定律:
( 1 )☆ 名詞註解:
法線:與 垂直的直線 (虛擬直線)
入射角:入射光與法線的夾角,∠ 1 反射角:反射光與法線的夾角,∠ 2 折射角:折射光與法線的夾角,∠ 3
光的折射定律
障礙面
(媒體: 1 ; 2
, 1’12” )
角度,
都是與 法線 的夾角
光速快
角度大 ,
光的折射定律:
( 2 )光的折射行進方向:
入射角不為零時( ):行進方向 偏折 入射角為零時( ): 行進方向 偏折
光的折射定律
慢向,快離 不
0
0
光的折射示意圖
光的折射示意圖:
入射角為零度 入射角不為零度 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法 線
法 線
範例解說
1. 由水面上方觀看水中的魚時,甲、乙、丙、丁四個可能的光線行進
路徑,如圖所示,則:
何者的光線行進路徑最為合理? 。(單選)
分別說明其他光路圖,不合理之處?
行進路徑 : 。 行進路徑 : 。
行進路徑 : 。 丙
慢 離法線 快
甲 丁
乙 未偏折
向法線
入射光與折射光在法線同一側
範例解說
2. 如圖,一束光線由某液體空氣中射入水中時,產生了反射及折射
現象。且入射光與反射光的夾角為 70° ,反射光與折射光的夾角為 80° ,則:
入射角= 。 反射角= 。 折射角= 。35 35
35
65
折65 80
35
180
折
範例解說
3. 一光線由介質 A 射向介質 B ,已知入射角為 50° ,折射角為 30° 。 則:其反射線與折射線的夾角= 。
30 50
40 60
折射角<入射角
進入慢介質中
40 + 60 =100 100°
50
範例解說
4. 右圖為光入射界面形成部分反射與部分折射的示意圖,則:
入射光為 、反射光為 、折射光為 。 (選填: AO 、 BO 、 CO )
入射角為 度、反射角為 度、折射角為 度。
此光是進入更快的介質、或是更慢的介質?更 介質。
CO BO AO
30 30 20
慢
10
每格
範例解說
5.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從水中射出到四種不同的介質中,如圖所示。
則: 試問光在四介質中的光速大小順序? 。
丁>丙>乙>甲
直進軌跡
丁>丙>乙>甲
) ( 向愈多愈慢 ; 離愈多愈快
向 乙 水 離 離
快離 慢向 ;
平移比較角度
折射現象解釋 水中的筷子真的斷了嗎
折射現象解釋:
看水中物體,覺得 。
P’ 為 像且深度比 P 點 。
P ●
P’ ●
淺
虛 淺
注 意 光 路
起 源
魚實際位置 魚虛像
快離
P '
P
折射現象解釋 水中看飛 鳥
折射現象解釋:
水中看飛鳥,覺得 。 深(遠)
鳥實際位置 鳥虛像
P
'
P
透鏡成像
看遠方,
看見倒立縮小實像
透鏡的種類
透鏡種類:
( 1 )凸透鏡:中間比較 ,能將光 ,又稱 透 鏡。
( 2 )凹透鏡:中間比較 ,能將光 ,又稱 透 鏡。
厚 會聚
薄 發散
透鏡
凸透鏡
凹凸透鏡雙 平
凸透鏡 凹
凸透鏡 雙
凹透鏡 平
凹透鏡 凸
凹透鏡 會聚
發散
透鏡成像實驗法
透鏡成像實驗法: ( 1 )測量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
焦距
焦
距
物距=像距
F F
2 F d
d d
2
F d
透鏡成像實驗法
透鏡成像實驗法:
( 1 )測量透鏡的焦距:
凹透鏡:
焦距 虛焦點
F
透鏡成像實驗法
透鏡成像實驗法:
( 2 )透鏡的結構:
:透鏡的中心點
:通過鏡心且垂直鏡面的直線
:平行主軸的入射光,經透鏡折射後折射光 (或其延長線)的交點
: 至 的距離 鏡心 O
主軸 焦點 F
焦距 焦點 鏡心
O O
主軸
焦距 焦距
透鏡成像實驗法
透鏡成像實驗法:
( 3 )透鏡成像實驗程序:
調整物距 p (物至鏡心),探究像的位置,紀錄像性質及像距 q
(像至鏡心)
P
q
透鏡成像實驗法
透鏡成像實驗法:
( 3 )透鏡成像實驗程序:
調整物距 p (物至鏡心),探究像的位置,紀錄像性質及像距 q
(像至鏡心)
紀錄凸透鏡及凹透鏡之成像性質
(媒體: 1; 2)
P q
凸透鏡成像性質 三區二 線
會聚鏡(凸透鏡、凹面鏡)性質簡表:
(媒體: 1, 2)
大 近焦大
大 小
倒 正
倒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凸透鏡
【延伸學 習】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1 )問題一:成像共多少種?物放哪裡,會有怎樣的成像性質?
共六種, 。( 3 區+ 2 線+ 1 太陽=
6 )
物進入哪一區,像性質相同,差別只在像大小稍有不同 步驟:找出焦點、標出 F 及 2F 區塊,可得出六種
物在『太陽』:物在無窮遠時
∞
,一種 物在『三區二線』: F 、 2F 線畫出後,五種 三區二線一太陽
F 線 2F 線
(媒體: 1, 2)
太陽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2 )問題二:成像大小趨勢與物像移向?
大小趨勢: (物接近焦點時,成像大小愈 ) 物像移向: (同向左、同向右,物像移動 )
近焦大 大
(媒體: 1, 2)
左左右右 相同
A
物
A 像
左小32
B 物
B 像 物
像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3 )問題三:像的實虛? 像的正立倒立?像的上下顛倒或左右相反?
以 為分界:左實、右虛、中無。
4 實、倒( 、 、 、 ) 1 虛、正( )
1 無( )
實像,必 立;虛像,必 立。
實像,能在紙屏上成像;虛像,不能在紙屏上成像,只能往鏡中看 見。
(媒體: 1, 2) 焦點
Ⅱ Ⅰ
Ⅲ
Ⅱ 區 2F 線 Ⅲ 區
實像 虛
像 倒
立 正
立
Ⅰ區 F 線
倒 正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3 )問題三:像的實虛? 像的正立倒立?像的上下顛倒或左右相反?
實像時: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顛倒;
虛像時: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
(媒體: 1, 2)
實像 虛
像 實
像 虛
像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4 )問題四:成像的物與像的相對位置與大小?
物放哪裡,像會在哪裡成像?
物、像位置對應:
32 (三區對二區)、 23 (二區對三區)、 22 (二線對二 線)
F 對
∞
、∞
對 F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媒體: 1, 2)
32 23 22
Ⅱ Ⅰ
Ⅲ Ⅰ Ⅱ Ⅲ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5 )問題五:成像的像大小?
以 為分界:左小、右大、中等。
2 大( 、 )、 1 等( )、 1 小(
)、
1 點( )、 1 無( ) 物放在三區時之大小:
放在鄰近二區時,都是放大像;物放在第三區,是縮小像。
( )
凸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媒體: 1, 2) 2F 線
Ⅱ Ⅰ
Ⅲ
Ⅰ Ⅱ Ⅲ大 大 小
2FF dF d2F d2F d∞ dF
大大小
= X
凹透鏡成像性質
發散鏡(凹透鏡、凸面鏡)性質簡表:
(媒體: 1)鏡前,恆為正立縮小虛像 近心大
凹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 1 )問題一:成像共多少種?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實虛?
與 2F 線有關係?
二種成像:
物在『太陽』:像在同側,虛焦點
物在『鏡前』:像在同側,像距在 內,恆正立縮小虛 像。
像都在一倍焦距內,與 2F 線位置無關
虛像,不能在紙屏上成像,只能往鏡中看見。
( 2 )問題二:成像大小趨勢與物像移向?
大小趨勢: 。
(物接近鏡心時,成像大小愈 ,仍比原物小)
物像移向: 。
(同向左、同向右,物像移動 )
凹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媒體: 1)
d F
近心大
大 左左右右
相同
凹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凹透鏡成像性質解析
(媒體: 1)
成像區
物
像
近心大
鏡心
F F
透鏡成像作圖法
凸透鏡 凹透鏡
透鏡成像作圖法
透鏡成像作圖法:
1. 作圖提示:
( 1 )光入透鏡,發生 次折射,因透鏡薄,簡化之,入射光 畫至透鏡 線。
( 2 )折射光,恒向透鏡較 的部分偏折。
2 平分
厚
平分線 平分線
凸透鏡成像作圖
凸透鏡成像作圖法:
( 1 )方法:畫出三條特殊光路的入射光,其折射光的交點,就是 「像」的位置。
入射光 平行主軸 ,折射光 通過焦點 。 入射光 通過焦點 ,折射光 平行主軸 。 入射光 通過鏡心 ,折射光 方向不變 。 ( 2 )說明例:
●
倒立縮小實像 2F
> 2F 2F ~ F 倒立 縮小 實像
(媒體: 1, 2)
F1 F2 A
'
A凹透鏡成像作圖
凹透鏡成像作圖法:
( 1 )方法:畫出三條特殊光路的入射光,其折射光的交點,就是 「像」的位置。
入射光 平行主軸 ,折射光的延長線 通過焦點 ( 同側 F
1 )。
入射光 通過焦點 (指向異側 F2 ),折射光 平行主軸 。 入射光 通過鏡心 ,折射光 方向不變 。
( 2 )說明例:
(媒體: 1)
正立縮小虛像
●
鏡前 < F 正立 縮小 虛像
F1 F2
A
'
A凸 透 鏡 成 像 六 個 可 能
( 2)
32
22 23
( 1)
正大虛
F
F
凹 透 鏡 成 像 二 個 可 能
(媒體: 1)
範例解說
1. 達達用透鏡做成像實驗,裝置如右圖。 p 為燭火至透鏡的距離, q 為 紙屏上得到最清晰圖像時,紙屏至透鏡的距離。調整 p 值測量相對應 的 q 值,結果如表。則回答下列問題:
此透鏡為 透鏡(凸、凹),焦距為 公分。
p q
凸 20
22 屏凸透 / 實
(解析用圖)
(媒體: 1, 2)
cm F
F
20 40 2
範例解說
1. 當 p = 15 cm 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F F 2F
2 F
(解析用圖,請填各小題鏡前、鏡後一倍焦距及二倍焦距)
像
P放大鏡 正大虛
大 大 小
倒 正 倒
(媒體: 1, 2)
40 20 20 40
範例解說
1. 當 p = 55 cm 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2F 左 ,
小 2F 左中右 倒實
F F 2F
F 2 P
32
大 大 小
倒 正 倒
(媒體: 1, 2)
40 20 20 40
範例解說
1. 當 p = 30 cm 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F F 2F
F
2 P
2F 右 , 大
23
2F 左中右 倒實
大 大 小
倒 正 倒
(媒體: 1, 2)
40 20 20 40
範例解說
1. 當 p = 40 cm 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F F 2F
F
2 P
2F 中 , 相等
22
2F 左中右 倒實
大 大 小
倒 正 倒
(媒體: 1, 2)
40 20 20 40
範例解說
1. 當 p = 20 cm 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X
X X
F F 2F
2 F P
不成像
大 大 小
倒 正 倒
相等
(媒體: 1, 2)
40 20 20 40
F
範例解說
1. 當 p/q > 1 時,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2F 左 , 小
F F 2F
F 2 P
32
q
(媒體: 1, 2)
q q P
P 1
40 20 20 40
範例解說
1. 當 p/q = 1 時,時,像性質為 (放大、相等、縮小)
、 立(正、倒)、 像(實、虛)。
F F 2F
2F
P
2F 中 , 相等
22
q
(媒體: 1, 2)
40 20 20 40
q q P
P 1
範例解說
2. 小華整理實驗室時,發現有五個凸透鏡,如下圖所示:
甲透鏡上半部被蠟燭的煙燻黑,乙透鏡中間部分被燻黑,
丙透鏡邊緣被貼滿了貼紙。丁透鏡為正常乾淨完好的透鏡,
戊透鏡為破裂只剩一半的透鏡
若分別取此五個凸透鏡做透鏡成像實驗,則:
這五個透鏡,哪一片可以成像?
。
這五個透鏡,成像情形的差異如何?
。 均可成像 遮住鏡愈多,像亮度愈暗
光入鏡, 就能成像
3. 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左側 10cm 處,分別放置一 根點燃的蠟燭。若於凸透鏡右側放置白色紙幕,調整紙幕位置使成像清 晰,蠟燭光線經過凸透鏡甲、乙在白色紙幕上分別看到倒立縮小及倒立 放大的像,則:
甲為 透鏡,所見為 像,焦距範圍?
。
範例解說
凸 實
屏:凸實
0 < F 甲 < 5 cm
左小 倒小
甲 :
5 F
0
2F 10
甲
2F
甲範例解說
3. 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左側 10cm 處,分別放置一 根點燃的蠟燭。若於凸透鏡右側放置白色紙幕,調整紙幕位置使成像清 晰,蠟燭光線經過凸透鏡甲、乙在白色紙幕上分別看到倒立縮小及倒立 放大的像,則:
乙為 透鏡,所見為 像,焦距範圍?
。
凸 實 5 < F 乙< 10 cm
屏:凸實
右大 倒大
乙 :
10 F
5
10 F
5 F
10 2
乙
且 F
2F
乙F
乙範例解說
4. 甲~己虛線框內置放各類面鏡及透鏡,其光通過之光路如下圖,則:
凸透鏡為 ;凹透鏡為 ;平面鏡為 。
凹面鏡為 ;凸面鏡為 。
能會聚光者為 ;能發散光者為 。
反射 ( 面 ); 穿過
( 透 )平面鏡
凹面鏡 凸面鏡
凹透鏡 凹透鏡
凸透鏡
向厚偏
己 乙丙 甲
丁 戊
丁己 乙丙戊
原路反射
會聚光
發散光
範例解說
5. 某生至花圃直接以肉眼觀察花卉,如圖(一)所示;若改以眼
睛分別透過四個透鏡觀察,所看到的成像,如圖(二):
圖(一) 圖(二)
甲、乙、丙、丁所看到的成像中,何者屬於虛像? 。
甲、乙、丙、丁所看到的成像中,何者屬於實像? 。
甲、乙、丙、丁使用的透鏡,何者屬於凸透鏡? 。
甲、乙、丙、丁使用的透鏡,何者屬於凹透鏡? 。
正大 倒大 正小 倒小
正虛
甲丙 乙丁 甲乙丁
丙
標 圖
凸透,無 [ 正小 ]
倒實
凹透,恆 [ 正小 ]甲 乙 丙 丁
範例解說
5. 某生至花圃直接以肉眼觀察花卉,如圖(一)所示;若改以眼
睛分別透過四個透鏡觀察,所看到的成像,如圖(二):
圖(一) 圖(二)
在圖(三),任意兩點間的距離等於焦距,則甲的成像情 形是將花卉放在哪個區域?
乙的成像情形是將花卉放在哪個區域?
(A) AB (B) BC (C) CO (D) OD 。
圖(三)
C
正大
B
2F 右大
乙 物
乙 像
2F F F 2F
倒大
23
甲 乙 丙 丁
GIF 動畫檔 資源來源
1. 簡報第 2 頁:水中筷子的折射現象 手機搜狐
2. 簡報第 4 頁:水中筷子的折射現象 101教育PPT 3. 簡報第 4 頁:星光 Teac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