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日治時期第 221 首〜第 240 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 楊惠南

摘要

日治時期的古典佛詩,由於台灣已經淪為異國殖民地,

再加上由日本間接輸入的西方民主開放的思潮,以及

「祖國」(清國)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的隔岸呼喚 下,台灣佛詩又恢復了詠史的特色,同時也含有「逃 禪」的意味。但這一階段的「逃禪」性格,與第一階 段的明清時期不同。這一階段的「逃禪」詩,作者本 身少有「逃禪」者;而是對明鄭時期「逃禪」者,例 如對沈光文、李茂春等人的悲憐。

關鍵詞:逃禪;佛寺詩詞

本文是《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一書的部分內容,即將 由正觀出版社出版。

(2)

編輯室說明:

本文接續《正觀》98 期,由《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 時期》(即將出版)一書中選取部分文段而出,從第 221 首開 始,注釋連貫從 1321 開始。本文所缺全文交互參照的部分,將 補充在文後,以利讀者參照。

221.施玢宗〈贈如淨大師呈正〉

1321: 戒行莊嚴禪味真,真如淨悟脫凡塵。

光明打破癡迷膜,偏作乾坤大覺人。

法界三千悟入真,廣長1322大化遍寰塵。

願來宇宙慈航子1323,渡盡乾坤苦海人。

132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5 號。詩題中的如淨大師,

未詳。

1322 廣長,廣長舌的略稱,原指佛陀無妄語、無兩舌(不挑撥離 間)、無綺語、說法無礙的舌頭,但這裡則指如淨大師善能說法 的舌頭。

1323 慈航子:慈航,倒駕慈航。已入涅槃的佛陀,自我降格為菩 薩,倒駕慈悲的船,回來人間渡化眾生。慈航子,坐在倒駕慈 航上的人(菩薩)。

(3)

*作者:

施玢宗,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

*譯文:

遵守戒律的修行非常莊重,而且還真實地參究禪道。清 淨地悟到了宇宙萬物的本質(真如),已經超脫了凡塵 俗世。

你的(智慧)光明,已經打破了癡迷的厚膜。偏偏作了 個宇宙中大大覺悟的解脫人。

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你已悟入了真理。還用你的廣長 舌,來教化整個世間。

間,在苦海受苦受難的人們。

222.黃栽培〈偕友人夜酌山寺〉

1324: 有酒有朋更有詩,良宵佳會實情怡。

山僧未曉騷人意,偏道綠楊月已遲。

*作者:

132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6 號。這是一首夜晚和朋友 在某山寺飲酒(夜酌)的詩作。

但願倒駕慈航,來到世間的慈悲菩薩,能夠渡盡整個世

(4)

黃栽培,未詳。

*譯文:

有酒,有朋友,更有詩。在這良好的夜晚,美好的聚 會,實在感到喜悅。

山僧不瞭解詩人的心意,偏偏要說綠色的楊樹上,月亮 升起得太遲了。

223.施炳烜〈泥中蓮〉

1325: 生在淤泥不染泥,清新如此孰堪齊。

濂溪1326死後誰知己,莫怪歸依1327愛向西1328

*作者:

施炳烜,鹿港人。

*譯文:

132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6 號。

1326 濂溪,周濂溪(1017 - 1073),本名周敦頤,北宋著名理學家。

作有〈愛蓮說〉一文,中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句。

1327 歸依,又作皈依,歸附佛、法、僧,成為佛教徒。

1328 向西,向著西方極樂世界。依據佛經所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的人,都是蓮花化生。

(5)

生長在淤泥當中,卻不被淤泥所污染。這樣的清新,有 什麼東西可以和它相比擬呢!

(作有〈愛蓮說〉的)周濂溪已經過世了,誰是他的知 己呢?不要怪罪歸依佛教之後,歡喜往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

224.施炳烜〈水中月〉

1329: 水中明月幻耶真,悟了空門有幾人。

知是毋求心快樂,天中明月是前身。

*作者:

施炳烜,鹿港人。

*譯文:

水中的明月是幻或是真呢?能夠悟入空門的人,有多少 個呢?

如果知道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只求心中(暫時)的快 樂。要知道天上的明月,才是(水中月的)真身。

1329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6 號。本詩以天上的明月,來 暗示我人的真如本心;又以水中月,來暗示由真如本心所幻生的 萬象。萬象虛幻,只有本心才是真我。

(6)

225.寄塵〈圓山臨濟寺前住長谷慈圓聯芳塔前再拜〉

1330

長時英氣滿階前,谷落超群島寺連。

慈念未酬來我別,圓山暮景渺人煙。

聯明玉帶空中月,芳伴劍潭1331水底天。

塔跡跏趺1332猶我淚,前堤野鳥哭推遷1333

*作者:

133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6 號。詩題中的圓山臨濟寺,

參見註釋 808。前住,前任住持。長谷慈圓,日本臨濟宗妙心寺 派僧人。大正5 年(1916)抵台,即任臨濟宗在臺北的布教監督,

並出任同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臨濟護國禪寺住持。在他任內,在 臨濟寺設立鎮南學林,從事禪宗教育。並致力於與台灣舊有寺院、

齋堂的聯繫,復興「佛教道友會」;並對各寺廟多所提攜。其次,

聯芳塔,臨濟寺庭院中的一塊圓形石碑,乃萬靈塔中三個石雕之 一。(三個石雕,從左至右為:聯芳塔、得菴秀大和尚墓、開基大 觀院殿藤園玄機大居士碑。)聯芳塔上刻有融邦大和尚,乃至長 谷慈圓大和尚等歷代住持的姓名,並刻有臨濟護國禪寺的簡介。

又,這是一首寫於臨濟寺聯芳塔前,悼念長谷慈圓的詩作。全詩 8 句,每句第一個字,分別是長、谷、慈、圓、聯、芳、塔、

前,正好呼應詩題。

1331 劍潭,參見註釋 307。

1332 跏趺,結跏趺坐的略稱,即盤起腿來禪坐。

1333 推遷,推移變遷,變化無常的意思。

(7)

寄塵,中國僧人太虛大師(1890 - 1947)的學生。著有

《太虛大師略傳》等書,作品常刊登在《海音潮》、

《現代僧伽》、《人海燈》等刊物。

*譯文:

長時間的英銳之氣,充滿了台階之前。落在山谷中,卻 能超群,讓(台灣)島上的寺院,一座接著一座(進入 正常的狀況)。

慈悲的念頭尚未實現,就和我別離了。黃昏,圓山的景 色,人煙稀少。

空中的月亮放著光明,就像聯著光明的玉製腰帶一樣。

芳芬的花朵,伴隨在你身邊,劍潭的水底,看到了天 空。

聯芳塔前有你結跏趺坐的蹤跡,而我則感動得流淚。前 面的河堤,有野鳥在吱吱啼叫,正在哭泣世事的無常變 化。

226.釋賢頓〈圓山臨濟寺前住長谷慈圓聯芳塔前

再拜〉1334

長嘆先生何日閒,谷風飄拂墓門關。

慈生世上皆歡敬,圓寂1335仙方眾淚潛。

1334 同註釋 1330。

1335 圓寂,涅槃的意譯,即逝世。

(8)

聯寺千朝猶應在,芳名百載不容刪。

塔中絲網誰來掃,前後孤猿哭滿山。

*作者:

釋賢頓(1903 - 1986),台中大甲人,俗姓林。10 歲即茹 素長齋,18 歲於台中大甲鎮瀾宮出家。24 歲,遠赴福建 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並就學於閩南佛學院,畢業後即 返台。昭和 8 年(民國 22 年,1933),再往中國,參訪 名山佛寺。昭和11 年(1936)返台後,致力弘法利生諸 事業。昭和 20 年(1945),晉任臺北市龍雲寺住持。民 國53 年(1964)與中國來台僧人白聖法師(1904 - 1989)

創辦戒光佛學院,培育僧材。並於台灣各大佛寺傳授千 佛大戒及菩薩戒會中,多次擔任戒師。歷任台灣省佛教 分會理事長,及臺北市北投天竺寺、臺北市天母吉祥寺、

臺北市東和禪寺、嘉義天龍寺、新北市板橋接雲寺、新北 市金山慧明禪寺、臺北市士林啟明堂住持。

*譯文:

長長的嘆息,先生哪一天才有空閒?山谷的風,吹拂著 墓門。

慈悲的一生,世上的人都喜歡他、敬重他。逝世了,到 仙界了,眾人都偷偷地流淚。

眾多(你所幫助過)的寺院,即使經過一千天,還是存 在。你芬芳的名字,即使經過百年之後,還是不會被刪

(9)

除掉。

(聯芳)塔中的蜘蛛網,誰來打掃呢?前前後後,滿山 孤獨的猿猴,都哭泣著。

227.小沙彌〈贈吾師妙禪上人〉

1336: 妙演真如物理精,群生大化遍寰塵。

慈悲廣作慈航子,渡盡娑婆1337苦海人。

*作者:

小沙彌,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

*譯文:

巧妙地宣說萬物的真實本質(真如),精通事物的道 理。在整個世界,大大地教化了眾生。

廣大的慈悲,能作為倒駕慈航的菩薩。渡盡了娑婆世 界、沉溺在苦海中的人。

133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6 卷第 6 號。詩題中的妙禪上人,

參見105 則•作者。

1337 娑婆,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堪可忍受,可以忍受),指的是 我人所居住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眾生,能夠忍受痛苦,所以稱為 娑婆世界(堪忍世界)。這個世界的眾生,安於各種罪惡,堪於忍 受各種苦惱而不肯修行出離所以稱為娑婆世界。

(10)

228.釋徹妙〈佛寺早春〉

1338: 南瀛1339梵剎歲新更,破曉鐘敲旭日明。

春色連天敦正氣,雲光接地耀山清。

禪林1340錦麗梅花爛,佛寺寧幽貝葉1341生。

宇宙朝暉空界淨,曇華現瑞慶和平。

*作者:

釋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台南的佛寺,在春天,顯得很新。清晨的鐘聲敲響了,

旭日很明亮。

連天的春色,正氣很濃厚。從雲端照射到地上的陽光,

把清淨的青山都照亮了。

禪林裡,盛開著錦麗的梅花。佛寺安寧幽靜,種植著美 麗的花草樹木。

宇宙中,清晨的光輝,把天空照射得非常清淨。曇花開 了,現出祥瑞的氣氛,正慶祝著天下太平。

133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2 號。

1339 南瀛,原指台南,或指台灣。

1340 禪林,佛寺。

1341 貝葉,原指貝葉經,即佛經。在這裡則指珍貴的花草樹木。

(11)

229.小維摩〈陪露堂上人遊北投山五首〉

1342: 曉道高僧上翠微,松風石氣冷侵衣。

悠然坐愛茆亭靜,心逐閒雲鳥外飛。

公來遠自月眉山,訪我巖棲水石間。

苔徑幽通空谷暗,幾疑身到萬松關。

巉巖1343奇石鬱松林,漠漠苔肥曲徑深。

愛此空山清淨地,默然對佛有禪心。

為拜巖中不動尊1344,幽尋沿徑入山門1345。 日移林影天將午,萬壑千峰一鳥喧。

1346引山泉漲小池,日光雲影漾參差。

水中天浸蒼松老,俯瞰枝頭叫畫眉。

134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露堂上人,從 第二首詩的第一句可以看出,來自基隆月眉山,因此可能是月眉 山靈泉寺僧。又,北投山,應指臺北市北投區的山上。

1343 巉巖,險峻的山崖。

1344 不動尊,指佛菩薩。佛菩薩已經證得了不生不滅的境界,因此 稱為不動尊。

1345 山門,佛寺的大門。

1346 筧,連接起來引水用的長竹管。

(12)

*作者:

小維摩(1883 - 1948),本名王少濤,別號新海、肖陶、

雲滄、小浪仙、小維摩。淡水擺接堡土城莊(今新北市土 城區)人。明治37 年(1904)7 月,自總督府國語學校 師範部乙科畢業。歷任枋橋公學校、枋寮分校、土城分校 訓導。明治44 年(1911)8 月,轉任廈門旭瀛書院訓導。

大正 4 年(1915)任旭瀛書院女學校訓導。昭和 10 年

(1935)任《風月》編輯。戰後(1945),榮膺臺北縣土 城首屆民選鄉長。嘗於明治 38 年(1905),與黃純青、

劉克明、魏潤庵等人創設「詠霓吟社」,為北台灣詩社濫 觴。明治42 年(1909),加入「瀛社」,被推選為臨時幹 事。翌年,再與黃純青等人籌組「瀛東小社」。王氏詩作 存世可見者近三千首,除自訂稿本《韓江遊草》外,散見 日治以降台灣報章雜誌與詩集。民國 93 年(2004),吳 福助和楊永智曾編校出版《王少濤全集》。

*譯文:

清晨,有一位高僧登上了青山。穿過松樹的涼風和山石 的氣息,冷冷地滲進了衣裳裡。

悠然地坐在可愛、清靜的茆亭中。心追逐著閒雲和飛在 天上的鳥兒。

可敬的上人從遠方的(基隆)月眉山,來拜訪住在山巖 水石間的我。

(13)

長著青苔的山徑幽靜地通到陰暗的空谷,幾乎懷疑已到 了長著萬棵松樹的關卡。

險峻的山崖上,奇怪的石頭,在鬱鬱的松林裡。寂靜的 青苔長得很肥沃,彎曲的山徑很深遠。

很喜歡這空山的清淨地方。默默地對著佛像,心中生起 了禪道。

為了禮拜寺巖中的佛菩薩,幽靜地沿著山徑尋找著佛寺 的大門。

太陽使得森林裡的樹影移動著,將近中午了。眾多的山 谷和眾多的山峰,有一隻鳥兒啼叫著。

引水的水管把山泉引到了漲得滿滿的小池子裡。日光 下,雲影參差地移動著。

青天倒映在水中,水中,有蒼蒼的老松樹影子。低頭看 著枝頭上,那隻啼叫的畫眉鳥。

230.林秋梧〈贈青年僧伽〉

1347

134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僧伽,乃梵 文出家僧人的音譯。從本詩可以看出林秋梧是一位「解放佛 學」家。參見202 則•作者。

(14)

菩提一念證三千,省識時潮最上禪。

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

*作者:

林秋梧,見202 則•作者。

*譯文:

一念覺悟,就能夠證入整個宇宙。認真地知道時代的潮 流,那就是最高的禪法。

體悟、瞭解如來無所畏懼的真理。願和弱者一起和強權 鬥爭。

231.愛儂〈題秋梧僧服肖影〉

1348: 破碎山河劇可哀,歸依何事費擬猜。

知君本具如來相,合證蓮花九品臺1349

134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林)秋 梧,見202 則•作者。這是一首看到林秋梧僧衣的照片,有感 而寫的詩作。

1349 蓮花九品臺,依照淨土宗的說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從 修行最淺,到修行最深,分成九個等級,但都是坐在蓮花臺上 往生。這即是九品蓮臺。

(15)

*作者:

愛儂,未詳。

*譯文:

破碎的山河,非常可悲。歸依(佛門)這件事情,有什 麼可以猜疑的!

知道你本來就具有如來的樣子,應該證得九品蓮臺。

232.林秋梧〈偶感寄獅山妙宏大師原韻〉

1350: 出家何必入山中,今古時潮盡不同。

悟到娑婆即淨土1351,降魔伏怪樂無窮。

山自青青水自流,寒來暑往又春秋。

不知這個分明法,佛果終生莫處1352修。

出家修行似登山,請漫尋春學等閑。

135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獅山妙宏大 師,應是苗栗獅頭山金剛寺的僧人。

1351 娑婆即淨土,凡人居住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見註釋 1337),就是極樂淨土。極樂世界不必遠求,就在人間。佛教 界稱這種主張為「人間淨土」。這是作者林秋梧的淨土觀。

1352 處,疑為「虛」之誤。

(16)

他日功成無畏法1353,好除虎豹靜塵寰。

人生惟死最清閑,壓1354世何須走入山。

買得煙膏1355吞下去,定教直到鬼門關。

何用高樓麗彩霞,十方1356世界本吾家。

漫雲塵土難修行,須學泥中潔白華1357

*作者:

林秋梧,見202 則•作者。

*譯文:

出家何必要進入深山中呢?今時和古時的潮流,完全不 同。

體悟到娑婆世界就是清淨的國土,那時降伏妖魔鬼怪,

1353 無畏法,指佛法。在佛經中,佛陀所說的道理,常被譽為無畏 法。而其原因,則是因為佛陀已具備最圓滿的智慧──般若波 羅蜜多。例如《般若心經》即說:「菩(提)薩(埵),依般 若波羅蜜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1354 壓,疑為「厭」之誤。

1355 煙膏,鴉片煙。

1356 十方,指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 等十個方向。即整個宇宙。

1357 泥中潔白華,淤泥中的潔白蓮花。

(17)

快樂得不得了呀!

山色青青,河水流著。冬天來了,夏天已經過去,春天 和秋天也是這樣變化著。

不知道這個明明白白的道理,想要證得佛果,終生就不 要虛妄地修行。

出家修行像登山一樣,請放寬心懷,像尋找春天那樣,

慢慢地找吧!

改天成功地證行了大無畏的佛法,正好用來除去虎豹,

讓世間獲得清淨。

人生只有死亡才是最清閒的,厭世何必要進入深山裡 呢?

買來鴉片煙吞下肚子裡,一定會直接到鬼門關去。

何必要有高樓才能看到美麗的彩霞呢?整個世界本來就 是我的家呀!

不要說世間難修行,必須學習那淤泥中生長的潔白蓮 花。

233.陳徹凈〈和林秋梧君原韻〉

1358

135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林秋梧,見 202 則•作者。這是前面那五首詩的和詩。

(18)

半耕半讀隱山中,莫管時潮同不同。

妙理真如隨處現,肩挑風月樂無窮。

綠水潺潺日夜流,終身靜養度春秋。

是非莫管明心性,自在逍遙深處修。

優游智水與仁山,富貴浮雲視等閒。

了悟真空心自在,峰頭獨樂藐塵寰。

白雲一片去來閑,出岫1359何心況入山。

朝閱經書暮玩水,豺狼當道不相關。

古今智士樂雲霞,歸臥深山自一家。

猛虎縱橫容獨抱,相忘物我幾年華。

*作者:

陳徹凈(淨),台南市開元寺副寺。掌管寺中住僧、有 關錢財乃至米麥等與金錢、財物有關的事務。

*譯文:

一邊耕種,一邊讀書,隱居在山中。不要去管時潮相同 或不相同。

1359 岫,指山。

(19)

美妙的真如(萬物的本質)之理,隨處都顯現。肩膀挑 起清風明月,有無窮的樂趣。

綠水潺潺,不管是白天或晚上,都流著。終其一生都靜 靜修養,來度過歲月。

不要去管是是非非,只要明白自己的心性就好。自在逍 遙地往深奧之處去修行。

優閒地遊覽智慧之水和仁慈的山。把像浮雲一般的富貴 看成普通的東西。

瞭解體悟了萬物都空的道理,心靈就能自在。獨獨喜歡 山峰,相反地,輕視世間。

一片白雲悠閒地飛過去又飛過來。走出山林是什麼心 情,何況是進入山林呢?

早上閱讀佛經,黃昏則在水邊遊玩。像豺狼一樣的惡人 當道,都和自己不相干。

從古到今,有智慧的人,都喜歡雲霞。回歸到深山,自 成一家。

獨自像猛虎一樣,縱橫在世間。忘了(外在的)萬物和 我自己,己經很久了。

(20)

234.賴心白〈坐禪感作〉

1360

跏趺1361閉目學前賢,欲覓家山1362猛著鞭。

放下塵緣空色相1363,三千剎界1364總如然。

*作者:

賴心白,高雄大崗山超峰寺僧。

*譯文:

學前賢的樣子,盤起雙腿、閉上眼睛禪坐。想要尋找安 身立命的地方,那就用力鞭打(自己)吧!

放下塵世的緣份,空掉所有的有形相的東西。不管在全 世界什麼地方,都要這樣。

235.常諦〈贈秋梧君 五首〉

1365

136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3 號。

1361 跏趺,結跏趺坐,即盤起雙腿禪坐。

1362 家山,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

1363 色相,有形相的東西。

1364 三千剎界: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即全宇宙。剎,剎土,即國 土。剎界,國土世界。三千剎界,宇宙中的所有地方。

136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4 號。詩題中的(林)秋 梧,見202 則•作者。

(21)

芳容未晤久知聞,思想才能竟出群。

為法為人終不倦,智仁勇者獨推君。

世道盛衰自必知,願君更發大慈悲。

早施佛法扶顛倒,免使黎民1366兩淚垂。

知君具有沖天志,非若深山避世人。

他日功成三覺1367滿,定教明月證前身1368。 喜捨慈悲1369孰與儔1370,宏揚佛化造深修。

低眉菩薩生歡悅,怒目金剛1371亦釋愁。

未得親聞承教益,望風惆悵感何如。

絃琴欲操知音少,志願相符君與余。

*作者:

1366 黎民,人民。

1367 三覺,自覺(自我覺悟)、覺他(幫助他人覺悟)、覺行圓滿

(自覺、覺他二者的修行圓滿,即成佛)。

1368 前身,過去的一生。在這裡指前身是大菩薩。

1369 喜捨慈悲,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1370 儔,同伴。

1371 怒目金剛,睜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威猛可畏的金剛。金 剛,佛典中的大力天神。

(22)

常諦,俗姓陳。著有《大乘起信論白話註解》。

*譯文:

雖然沒有見過你的芳容,但卻早就聽過你的大名。你的 思想和才能,都超出平常人。

為了佛法,為了人們,你永遠不厭倦。只有你具備了 智、仁、勇。

世間的狀況有時盛有時衰,你必然知道。但願你能夠發 下大慈悲。

早早地把佛法弘揚出去,扶助那些(心性和行為)顛倒 的人,免得人民哭泣。

我知道你具有沖天的志氣。並不像那些避開世人、躲在 深山修行的人。

哪天修行成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時,一定能叫明 月證明你的前身(是個大菩薩)。

你是位慈、悲、喜、捨的人,有誰是你的同伴呢?你宏 揚佛法,教化眾生,已經達到了深度的修行。

你是讓人生起歡喜心的低眉菩薩,也是令人消除煩惱的 怒目金剛。

沒能親自聽到、承受你的教導,對著空氣,感到非常惆

(23)

悵。

想要彈起絃琴,但是知音實在太少了。我的志願和你的 志願,是相符合呀!

236.余芬蘭〈暮春遊劍潭寺〉

1372: 暮春1373天氣雨煙晴,俯視寒潭徹底清。

無主落花飛片片,有心啼鳥聽聲聲。

寺中香火千秋盛,江上波濤一望平。

最恨東君1374留不住,惹他蜂蝶暗傷情。

*作者:

余芬蘭,未詳。

*譯文:

晚春,天氣煙雨,卻又偶而放晴。俯看著寒冷的潭水,

潭水清徹,可以看到潭底。

沒有主人的落花,一片片飛著。有心的鳥兒,一聲聲啼 叫著。

佛寺中的香火,永遠都那麼興盛。江上的波濤,看過去

137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4 號。詩題中的劍潭寺,參 見註釋307。

1373 暮春,晚春,即春末,農曆三月。

1374 東君,太陽神,指太陽。

(24)

很平靜。

最可恨的是,留不住太陽。惹得蜜峰和蝴蝶,暗暗傷 感。

237.彭祝堂〈遊圓光禪寺有感〉

1375: 風和日暖陣雲開,直向圓光寺裡來。

一片心香騰佛座,境幽風雅勝蓬萊1376。 圓明山水訂知音,光照慈雲一片心。

禪座談經宜說法,寺中幽靜感人深。

*作者:

137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4 號。詩題中的圓光禪寺,位 於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創建於大正5 年(1916),為日治時期台 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的大湖法雲寺派下最重要寺院。原址乃中壢 居民邱葉梅妹女士所捐獻,經妙果法師(1884 - 1963)的努力而 建成。寺中主祀釋迦牟尼與觀音菩薩。原詩之前有前言:「余於本 年舊之元月十二日,詣圓光禪寺,以應妙果大禪師之聘,為圓光 寺主講。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人力車之作發,風飄飄 而吹衣,無湏(須)問征夫,以前路直到圓光禪寺來,一片心香,

光騰佛座,蓬萊勝境,就任西賓,何樂如之。因之有感,率成俚 句,以誌不忘。」

1376 蓬萊,蓬萊仙島。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泛指仙境。

(25)

彭祝堂,桃園市中壢人。私塾老師。陶社、昭和吟社、

文吟社社員。編有《裕謙公略傳》。

*譯文:

風和日暖的天氣,雲都開了。直直地來到圓光寺。

心中一片香,歡騰在佛陀的座位上。景色幽靜風雅,比 蓬萊仙島還有殊勝。

圓滿光明的山水,只有知音才能體會。一片光明的心,

照耀著慈悲的雲朵。

禪坐、談論佛經,很適宜說法。禪寺中很幽靜,深深感 動人。

238.彭祝堂〈贈西來妙果上人〉

1377

137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4 號。詩題中的西來妙果上人

(1884 - 1963),桃園人,俗姓葉。18 歲皈依於大溪齋明寺,投覺 力上人披剃出家。大正元年(1912),受具足戒(正式僧人所受之 戒)於福建鼓山湧泉寺。後創建苗栗大湖觀音山法雲禪寺、桃園 中壢月眉山圓光禪寺。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曾委之為台灣布教師。

曾獲日本永平寺及總持寺贈授金襴袈裟。昭和12 年(1937)受日 本昭和天皇迎入內廷供養,是台灣僧侶首次受日皇的供養,頒賜 袈裟、如意、鉢具、拂塵、摺扇等,現仍珍藏在圓光禪寺內。西 來,應是妙果法師的別號。

(26)

西方佛法本無邊,來結三生石上緣1378。 妙道須知藏一粟1379,果然寺裡住神仙。

*作者:

彭祝堂,見前則•作者。

*譯文:

由西域傳來的佛法,原本就是無量無邊。(上人和我)

結下了前世所約定的因緣。

必須知道,美妙的道理,就藏在一粒(小小的)粟米當 中。果然,(在小小的)佛寺裡,也住著一位(偉大 的)神仙(――也就是上人你)。

1378 三生石上緣,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 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三生石位於杭州天竺寺。傳說李源 與圓觀同遊三峽,見婦人汲水, 圓觀說:「孕婦肚子裡的孩子,

是我的托身。」並約定十二年後的中秋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

當天晚上,圓觀逝世,而孕婦產子。十二年後,李源赴約,聽到 牧童吟唱〈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 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因此知道牧童就是圓觀所 托的後身。(見: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後人附會,稱杭 州天竺寺後山的三生石,就是李源和圓觀相會之處。詩人也常用 這則故事,來表達前世因緣的奇妙。

1379 妙道藏一粟,美妙的禪道,藏在一粒粟米當中。表示在極微小 的事物當中,蘊含著偉大的道理。

(27)

239.彭祝堂〈觀覽放生池有感〉

1380: 放生池上好遊龜,大小魚蝦澤遍施。

樂頌二天1381欣得所,感恩深處有誰知。

不忍傷生放厥池1382,是真學佛學慈悲。

仁民愛物希賢聖,樂積陰功1383天地知。

*作者:

彭祝堂,見237 則•作者。

*譯文:

在放生池裡,烏龜可以好好遊著。對大小魚蝦,全都施 以恩澤。

歡樂地讚頌感恩之詞,欣喜得到了好地方。深深的感 恩,有誰知道呢?

不忍心傷害生命,所以把牠們放生到這個池子裡。這是 真的學佛、學慈悲。

對人仁慈,愛護萬物,希望成為賢聖。喜歡累積不為人 知的功德,但是天和地卻知道。

138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7 卷第 4 號。

1381 二天,感恩之詞。對庇護者的感恩之詞。

1382 厥池,那個水池。

1383 陰功,即陰德,不為人知的善行。

(28)

240.聽潮生〈寄淩雲寺諸上人〉

1384: 巍巍1385古寺白雲間,隔斷紅塵別一山。

世上誰人來靜隱,不知名利閉禪關。(其一)

淩雲古寺景清幽,墨客1386詩人托筆遊。

我待何時登聖域,盡驅山水入吟眸。(其二)

*作者:

聽潮生,未詳。

*譯文:

高聳的古寺,就在白雲當中。它隔斷了凡塵俗世,位於 一座特殊的山上。

世界上,有誰來這裡清靜地隱居?不知道名和利,而閉 關在禪房中。

(第一首)

淩雲古寺的景色非常清幽。文人、詩人,拿著毛筆來遊 覽。

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登上這個神聖的地方,把這裡

138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8 卷第 3 號。詩題中的淩雲寺,參 見註釋365。

1385 巍巍,高聳。

1386 墨客,指讀書人。

(29)

的山水,都趕入吟詩的眼睛裡?

(第二首)

全文交互參照的作者和注釋:

作者:

085 則,江善慧(1881-1945),俗名江清俊,法名常 覺,別號露堂,臺北州基隆市人。明治29 年(1896 年),由齋教基隆源齋堂張賜歡引進龍華派,法名普 傑。明治33 年(1900),福建鼓山湧泉寺僧妙密和善 智,來台弘法。江善慧和二位僧人多所親近。明治35 年(1902)在善智法師帶領下,來到湧泉寺,禮景峰和 尚受戒出家,法名常覺。返台後他於基隆月眉山創建靈 泉寺,為日治時期台灣佛教四大派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 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北市泰北中學)的創 立者。明治40 年(1907),善慧入日本曹洞宗,並為靈 泉寺住持。明治44 年(1910)赴日本東京研究大藏 經,並領受為日本曹洞宗布教使。歷任曹洞宗台灣中學 林長、南瀛佛教理事、台灣佛教青年會幹事。大正10 年(1921),日本當局召集江善慧(代表台灣曹洞宗)、

林本圓(代表台灣臨濟宗)、陳火(臺北大稻埕龍雲寺 住持)、黃監(臺北大稻埕齋教至善堂堂主)等人,商 討籌組成立「南瀛佛教會」的全島性佛教組織,並於隔 年(1922)正式成立時,江善慧被推為會長同年

(30)

(1922),江善慧受戒出家 20 年,受振光法師之聘,赴 福建鼓山湧泉寺及怡山西禪寺傳戒。

105 則,張妙禪(1886-1965),字閒雲,別號臥虛,苗栗 獅頭山金剛寺、台中寶覺寺、臺北鎮南學林(在今臺北 圓山臨濟寺)的開創者。早年曾拜在今新竹縣湖口鄉著名 文人張采香(1880-1940)門下,學習琴、棋、書、畫和 彫塑技法,頗得其藝業真傳,為其日後的佛教事業,奠下 極具藝文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深厚基礎。因而有「客(家)

籍藝僧」的美稱。出家後,拜在當時福建興化府(今莆田 市)臨濟宗後果寺住持的閩僧釋良達比丘門下。這和當時 台灣僧尼,大多屬於福建鼓山湧泉寺或漳州南山寺的法 脈,大有差異。1924 年南瀛佛教會成立後,他被推舉為 理事。同年10 月,南瀛佛教會在會中設立「布教師」之 職。翌年,被任命為會中的「布教師」。1925 年 5 月日本 臨濟宗妙心寺派,授與「(在台)開教使」之職。

202 則,林秋梧(1903 - 1934),台南市人,台南開元寺 僧,法號證峰,別名林證峰、林洲鰲、林宣鰲,筆名坎人、

守俄、林洲鰲,是日治時期參加文化運動與抗日運動的 僧侶。思想受到無產階級革命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並 藉此批判當時台灣佛教現象,被喻為「解放佛學」。

註釋

註釋307,其中,劍潭寺,又名觀音寺,主祀釋迦牟尼,原主祀為觀 世音菩薩。連雅堂《臺灣通史(卷 22)‧宗教志‧臺灣廟宇表‧臺 北府》:『劍潭寺,在芝蘭一堡劍潭之畔。《臺灣志略》謂:「潭有

(31)

樹,大可數抱。相傳荷人插劍於樹,故名。」鄭氏之時,華人之 居此者,結茅祀佛。至乾隆三十八年,僧榮華募資新建。』其中,

芝蘭一堡,即今臺北市中山區大直北安路。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榮華,《淡水廳志》作華榮。又,另一說:荷人插劍於潭水中,

《淡水廳志》:「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潭)底 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又見046 則。

註釋365,淩雲寺,淩雲禪寺的簡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觀音山 上,建於乾隆4 年(1739),前身為淩雲古剎,主祀觀音菩薩,

俗稱內巖。後因毀壞而寄祀於同在觀音山上,被稱為外巖或龜山 巖、獅頭巖的西雲寺(大士觀)。嘉慶21 年(1816)才又迎回內 巖原寺安座。又,觀音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由 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遠遠像是觀音躺像,因而得名。山上除淩 雲寺之外,還有西雲寺。

註釋808,臨濟寺,位於臺北市圓山。全名臨濟護國禪寺,屬於禪宗 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始建於明治33 年(1900)。昭和20 年(1945) 終戰後日本人撤離,臨濟寺暫由同屬臨濟宗妙心寺派下的觀音山淩 雲禪寺本圓法師接管,1947 年臺北市政府派林恭平居士代管。1948 年改由盛滿法師擔任住持。此時禪寺遭國軍強佔轉為軍事用地,並 設高射炮,大殿甚至被士兵充作打桌球之場所長達近十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泉大道浴湫圖 朝陽對月 趙州和尚 臨際大師 普化和尚 雲門大師 玄沙和尚 舡子和尚 太白興禪師 宗庵主 慈明圓和尚 楊岐會和尚 雪竇顯禪師 黃龍南禪師 白雲端和尚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清世祖順治年間或更早也傳入日本,於民間普遍傳誦。日本江戶時代 的臨濟宗大師─白隱慧鶴禪師於七十五歲時 ( 1760 年 )

明攝山棲霞寺沙門釋法會傳  燕京吉祥院沙門釋明信傳  新城壽昌寺沙門釋慧經傳  青陽九華山沙門釋性蓮傳

興化存獎禪師 (臨濟玄法嗣).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z 1263年,中國建有清真寺35 座之多。據傳今北 京東四清真寺、普壽寺、法明寺等,河北著名的 定州禮拜寺、泊鎮清真寺、威縣清真寺等,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