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如來將化。預命摩訶迦葉云。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 妙正法。今付於汝。汝當護持。并敕阿難貳其傳化。無令斷絕。廣燈曰。大迦葉謂阿 難云。婆伽婆未圓寂時。多子塔前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我。我今傳付於汝。原是二者。
蓋體涅槃及阿含等經。承述之也。爾後祖祖授受。凡二十八傳至菩提達磨。自達磨五 傳而至曹溪。曹溪一傳而角立。是為青原。是為南嶽。自青原.南嶽不十傳。則嶽分 矣。曰臨濟.曰曹洞.曰雲門.曰溈仰.曰法眼。其印度佛祖密乘奧旨。歲時詳略皆 備。冠乎傳燈三錄之首。今茲纂集。不復稠疊。直自此土初祖菩提達磨以下。依次編 錄。垂之無窮。獨溈仰.法眼數傳而絕者。不可得而載焉(現在宗師機緣未詳當留以俟來哲 )。
六代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士
姓剎利帝。南天竺國香至王之季子也。因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行化其國。王與三子 迎請供養。施以無價寶珠。祖知其授道時至。顧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 及此否。二王子皆云。此珠七寶中尊。唯大士所對。才辯清發。稱有理趣。祖歎異之
。及香至歿。眾俱號絕。獨大士志求出家。端坐不動。尋辭二兄。禮祖足曰。某素不 顧國位。欲以法利物而未得其師。久有所待。今遇尊者。出家決矣。願悲智見容。祖 與披剃受具。即說偈。付法眼藏。仍讖往震旦。歲月留難。佛法隆替。服勤四十餘年
。迨祖順世。遂化本國。摧六宗異解。由是聲馳五印。歲逾五紀。度無量眾。後值異 見王輕蔑三寶。俾無相宗首波羅提往詣王所。廣開法要。王悟入悔謝。遂問。仁者之 師其誰耶。曰。即王之叔。達磨大士也。王駭然久之。敕令近臣。邀至宮掖。為懺往 咎。大士復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辭祖塔.同學及異見王。囑付護持。王具大舟
。親率臣屬。送至海壖。歷歲三周。以梁普通元年庚子九月之二十一日。始達于南海
。廣州刺史蕭勵具主禮迎接。表奏武帝。帝遣使齎詔迎歸京城。十月一日。抵金陵。
車駕郊迎。延居別殿。遂問聖諦。機語不契。至十九日。潛往江北(傳燈云。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表奏。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具奏。蓋蕭昂不曾刺韶州。勵乃昂之子也。以南北史驗之。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謂寺主靈觀曰。當有大乘菩薩自西而來。廣化此國。聽吾讖曰。
仰覩兩扇。低腰捻鈎。九烏射盡。唯有一頭。至即不至。要假須刀。逢龍即住。遇水 即逃。靈觀聞已。默而識之。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時後魏孝明正光之元年(傳
燈云太和十年)。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未甞輒語。人莫之測。有僧神光者。久
居伊洛。博窮內外之書。甞歎曰。孔.老之教。粗述玄微。經.論之詮。未盡妙理。
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夤夕參承。大士閴然屹坐。莫聞誨 勵。光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布髮掩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其年十二月九 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齊腰。大士見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 何事。光泣曰。惟願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 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無勞勤苦。光聞。斷其左 臂。置大士前。大士器而謂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也
。因為易名曰慧可。光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光曰。
我心未寧。乞師與安。曰。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覔心了不可得。曰。與汝安心竟
。光即大契悟。自後同得開悟者數人。魏帝聞其異。三詔不至。就賜伽梨.瓶.鉢
.繒帛等。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各言所得。道副等陳所得竟。遂顧光。囑令綏護
。說付法偈及讖語。傳衣畢。與其徒眾往禹門千聖寺。止三日。為期城太守楊衒之說 法。歸少林寺。端居而逝。即李莊永安二年己酉十月五日也。帝遣中使何弘簡馳書至 梁告哀。武帝感悵久之。下詔皇太子備誄文。偕百官就奠。賜寶器一十六事充祭。礿 絹百束為賻助之禮(誄文見寶林傳)。十二月二十八日。魏詔奉全身塔於熊耳山定林寺。
後三年。武帝聞魏使宋雲見之葱嶺。手携隻履而歸。即以所聞并魏啟壙事。製始末行 實。唐代宗諡曰圓覺大師。塔名空觀(傳燈云祖以後魏明帝太和十九年丙寅歲卒。以史考之。
太和丙寅較天鑑元年壬午隔一十七年。是時梁武帝尚未立。又況太和乃孝文帝朝年號。明帝朝即無 太和之稱。唯明教禪師正宗記編年次第與史傳雅合。徃徃集傳燈時。以寶林傳為據。故差之特甚)。
二祖慧可大士
武牢人也。生姬氏。自承委寄。繼闡玄風。博求法嗣。至北齊天平二年。有居士 年四十餘。不言名氏。作禮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與懺罪。曰。將罪來。與汝懺
。士良久曰。覔罪性了不可得。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
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
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然之。即為剃 髮曰。是吾寶也。可名僧璨。乃受具。說偈付衣法。後三十四載。混迹人間。隋開皇
癸丑三月十有六日。因事怡然委順。時年一百七歲。塔于磁州滏陽東北七十里。德宗 諡曰大祖禪師。
三祖僧璨大士
未詳族里。自謁大祖。受度傳法。隱于舒之皖公山。屬周武破滅佛法。往來司空 山十有餘載。人無知者。至開皇十二年。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前禮足云。願和尚 慈悲。乞與解脫法門。曰。誰縛汝。云。無人縛。曰。何更求解脫。信於言下大悟。
巾侍九祀。屢以玄微試之。即授衣法。往羅浮。二秋回舊止。大業二年十月十五日。
受士民檀供已。復為四眾廣宣心要。於法會大樹下合掌屹立而終。奉真身塔於山谷寺
。後玄宗諡曰鑑智禪師覺寂之塔。
四祖道信大士
族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蘄之廣濟。生而超異。於解脫法。契如夙昔。自續祖 位。脅不至席者。殆六十年。隋大業中。領徒抵廬陵。值羣盜圍城。七旬乃解。唐武 德甲申歲。歸住破頭山。禪侶雲集。一日。至黃梅。路逢小兒。骨相奇偉。遂問曰。
子何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曰。是何姓。云。是佛性。曰。汝無性耶。云。性 空故。祖默識之。俾侍僧至其舍。誘出家。母亦知其宿緣。殊無難色。祖以衣法付之
。永徽辛亥閏月四日。誡門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 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奉真身于本山。至今塔戶不開。儀相如生。代宗諡大毉 禪師。塔曰慈雲。
五祖弘忍大士
蘄之黃梅人。出周氏處女。以栽松道者假陰而生。隨母姓焉。既稟大毉之任。遂 嗣。化破頭山。咸亨中。有慮居士者。名慧能。來謁。祖問曰。汝自何來。云。嶺南
。曰。欲須何事。云。唯求作佛。曰。汝嶺南人無佛性。安能作佛。云。人有南北。
佛性豈然耶。祖陰異之。令著槽廠。逾八月。潛以所傳屈眴伽梨。說偈付之。且曰。
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邊。不復傳 也。兼記所隱之地。能禮辭。捧衣南邁。眾無知者。祖自此不復上堂。經四載。至上 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塔於黃 梅之東山。真身迄今不壞。代宗諡曰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六祖慧能大士
盧氏子。父行瑫。本范陽人也。武德三年。左宦新州。正觀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 夜子時誕。質祥光滿室。父亡三歲。家貧。母李氏徙居南海。既長。市薪為養。一日
。至邸。聞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歸。告母以為法尋師之意。
遂往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友。及為尼無盡藏說涅槃妙理。延居寶林寺。四眾 雲集。俄成寶坊。忽自念曰。我求大法。豈中道而止耶。即抵西山之石室。遇智達禪
師。指見黃梅大滿和尚。滿見而器之。令入廠下。一夕。密授衣盂。隱于懷集.四會 之間。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屆南海法性寺。夜寓廊廡。聞二僧競辯風幡。祖為決其疑
。有法師印宗者。甞講大涅槃經。眾所推重。服其語異。請問勤渠。祖以理曉之。宗 駭然起問。何以證此。祖直敘得法始末。出信衣。悉令瞻拜。印宗等作禮已。復問。
忍大師付囑。如何指授。曰。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無漏.無為。又問。何故 不論禪定.解脫。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問。何名不二之法
。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不二之法。且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世尊。犯四重 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高貴德王菩薩。善根有二。一 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之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 非善非不善。是故不斷。名之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 之性即是實性。故知佛性乃不二之法也。印宗聞已。起立合掌。願事為師。且告眾曰
。此居士者。真肉身菩薩也。我所講說猶如瓦礫。彼所談論譬若精金。諸人信否。眾 皆稽首歸依。至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落。二月八日。受滿分戒於智光律師。明年 春。欲還舊隱。宗與緇白千餘人送歸寶林。韶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普為四眾說心地 法門。度諸弟子。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速理舟檝。時大眾 哀慕。乞師少留。祖乃為說法要。遂往國恩寺。復為四眾說法。有僧從幽州來參禮。
白言。大士。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曰。汝須自身 心見。莫著外法相。無有乘法。人心量有等。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 法修行是大乘。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不染。離諸見 相。念念無住。建立萬法。是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說。汝須自修。法不相待
。莫問吾也。僧於言下。心大啟悟。又為道俗開示。種種譬喻。并讖記日後留難。及 說偈竟。中夜加趺而化。異香襲人。白虹墜地。時八月三日也。韶新各崇靈塔。爭欲 迎請。二郡刺史焚香決之。遂鎮曹溪。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世壽七十有六。前後帝 王所賜珍具甚夥。同信衣藏于塔所。憲宗諡曰大聖。塔曰元和靈照。(如上祖師實錄詳備 見傳廣二燈云)
傳廣二燈遺錄及未詳宗師
隆興府鳳棲同安第二代志禪師(嗣同安丕)
侍先同安之久。丕將順世。上堂。謂眾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
如是三舉。師出應云。夜明簾外排班立。萬里歌謠道太平。丕曰。須是這驢漢始得。
即以院付師。端然而逝。師繼席。後有僧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學人上來。請師 直指。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云。向上事如何。曰。逈然不換。標的即乖(以湖州 宗派并曹洞宗旨考之。洞山价出雲居膺。膺出同安丕。丕出同安志。今傳燈等。列志在同安威下。
按威之嗣。曰九峰滿。威與雲居膺皆嗣洞山。若列志在威下。誤矣)。
隆興府同安慧敏禪師(嗣洞山延)
初到洞山。問。諸聖以何為命。曰。不間斷。云。還有向上事也無。曰。有。云
。如何是向上事。曰。不從間斷。師於言下有省。住同安日。 上堂曰。若是作家。
應須如是舉。雖然恁麼。也是厨寒甑足塵。
襄陽府廣德第二代義禪師(嗣廣德延傳燈誤綜其名)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曰。千年曆日雖無用。犯著依前總滅門。問。如何是廣德 境。曰。清流無間斷。碧樹不曾凋。 問。不闡三乘教。如何話祖宗。曰。誕生王子 非修進。判斷山河自有人。 問。如何是學人相契處。曰。方木逗圓孔。 問。時人 有病醫王醫。醫王有病甚人醫。師展手曰。與我診候。云。不會。曰。須彌徒作藥。
四海謾為湯。 問。如何是出家幽暢處。曰。瑞草為氈不覺秋。 問。向上一路。千 聖不傳。和尚還傳否。曰。鐵丸驀口塞。難得解吞人。 問。如何是賓中賓。曰。蕩 子無家計。飄蓬歲不知。云。如何是賓中主。曰。茆戶挂珠簾。云。如何是主中賓。
曰。龍樓鋪草座。云。如何是主中主。曰。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顏。 問。如何是 不昏底事。曰。夜半無燈燭。家書歷歷宣。 問。如何是蓬門生貴子。曰。襴衫不自 遮。 問。體妙玄玄。為甚麼今人不曉。曰。四足踞地。乾坤黯黑。 問。有室女未 甞嫁娉。生得一子。姓箇甚麼。曰。偶然衫子破。閫外沒人蹤。 問。懸崖峭峻。還 具得失也無。曰。忻逢良便。好與一推。 問。如何是不睡眠底眼。曰。昨夜三更擘 不開。 問。如何是密室。曰。茆茨當大道。云。如何是密室中人。曰。歷劫沒人敲
。 問。眾星攢夜月時如何。曰。互影不交光。
郢州大陽堅禪師(嗣靈泉仁傳燈出百丈超下)
僧問。如何是玄旨。曰。壁上挂錢財。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曰。不坐菩提樹
。懶向雪山游。
潭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初)
居洞山第一座。山參次。僧出問。如何是佛。山答曰。麻三斤。參罷。山至寮謂 師曰。我今日答這僧話得麼。云。恰值某淨髮。山曰。你元來作這去就。拂袖便出。
師云。這老漢將謂我明他這話頭不得。因作偈呈之。曰。五彩盡牛頭。黃金為點額。
春晴二三月。農人皆取則。寒食賀新正。鐵錢三五百。山見。深肯之(大惠武庫中誤引此 頌為洞山初和尚作。後人又誤認初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麻三斤為价和尚語。二俱訛舛。盖雪竇頌古
舉語中但曰洞山故也)。住福嚴日。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入門便見。 問。如
何是佛。曰。臂長衫袖短。
吉州西峰祥符圓淨雲豁禪師(嗣清凉明或出雲居融下)
郡之永和曾氏子。幼棄儒為比丘。巡禮方外。發明己事。晚見清凉。出問。佛未 出世時如何。曰。雲遮海門樹。云。出世後如何。曰。擘破鐵圍山。於言下大悟。始
蒙印可。歸住西峰之寶龍。雲侶駢集。祥符二年。
真宗皇帝聞其名。遣中謁者 召至。訪問宗要。留上苑。經時冥坐不食。 上嘉 異。賜號圓淨。既而辭歸。留之不可。乃聽。 珍錫甚隆皆不受。加侍者四人。命服
.度弟子十人。以 詩寵其行。四年改寶龍。曰祥符。亦旌師之居也。甞有問易中要 旨者。師曰。夫神生於無形而成於有形。從有以至於無。然後能合乎妙圓正覺之道。
故自四十九衍。以至於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以窮天下之理。以盡天下之性。不異吾聖 人之教也。師示寂之夜。鳴鼓告眾。仍說偈曰。天不高。地不厚。自是時人覷不透。
但看臘月二十五。依舊面南看北斗。暝然而逝。茶毗。獲設利五色者無數。合靈骨為 塔焉。壽七十有七。臘五十。
懷安軍雲頂德敷禪師(嗣護國遠)
甞問護國。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時如何。曰。罷攀雲樹三秋果。休 弄碧潭孤月輪。師乃頓釋所疑。遂返雲頂。眾請住持。成都帥請就衙陞座。時有樂營 使禮拜起。回顧堦前下馬臺云。一口吸盡西江水淨且置。請和尚吞却堦前下馬臺。師 展兩手。唱曰。細抹將來。營使猛省。
潭州北禪懷感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如何是諸聖為人底句。曰。紅輪輝萬戶。光燭本無心。 問。師唱誰家曲
。曰。石戶不留心。洞玄通妙的。 問。如何是佛。曰。尺短寸長。
襄陽府石門紹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曰。赤脚波斯鼻齅天。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
。石牛攔古路。木馬驟高樓。
鳳翔府青峰義誠禪師(嗣石門徹)
僧問。三際不生是何人境界。曰。白雪連雪嶽。明月混漁鈎。云。未審向上更有 事也無。曰。有。云。如何是向上事。曰。靈光爍破瑠璃色。大地明來絕點痕。 問
。如何是青峰家風。曰。向火喫甜瓜。
筠首座者(嗣石門徹)
太原人也。自至石門。逾三十年。叢林慕之。有僧請喫茶次。乃問。如何是首座 為人一著子。曰。適來猶記得。云。郎今又如何。曰。好生點茶來。一日。荷鋤入園
。僧問。三身中。那一身去作務。師拄鋤而立。僧曰。莫便當也無。師攜鋤便行。
襄陽府石門聦禪師(嗣大陽堅)
僧問。大陽遷化向甚麼處去。曰。騎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嗣首山念)
族扈氏。襄水人也。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甞與數耆宿至襄沔間。有僧舉論宗 乘頗博捷。會飯于野店中而論說不已。師謂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 聲耳色是甚麼人語。云。法眼偈也。曰。其義如何。云。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 故。聲色樅然。曰。舌味是根境否。云。是。師以筯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言曰。何謂 相入耶。一座驚顧。莫能加答。師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
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僧拱而退。後返長沙。隱于衡嶽三生藏。
有湘陰豪貴來游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鉢挂壁。餘無長物。傾愛之。遂 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即以己 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 仰之如古趙州。 上堂。舉。洞山云。貪嗔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
坐便搥。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師曰。古人恁麼道。
神鼎即不然。貪嗔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為
。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上堂。舉。古龍牙頌曰(一云金峰)。學道如鑽 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師曰。神鼎即不恁麼。學道如鑽火。逢 煙即便休。莫待金星現。燒脚又燒頭。且道神鼎恁麼道。為當違古人。順古人。別有 道理。汝道恁麼去底人好。恁麼來底人好。到這裏。須具衲僧眼始得。莫受人瞞。珍 重。 上堂。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即且止。作麼生打得箇翻車筋斗到梵大去。若有。
出來作箇伎倆。有麼。莫教帝釋惡發。後有僧入室云。某甲當時出來左轉一轉便歸眾
。師曰。莫教帝釋惡發又作麼生。云。知恩者少。負恩者多。曰。築著鼻孔。 僧問
。魚鼓未鳴時如何。曰。看天看地。云。鳴後如何。曰。捧鉢上堂。 問。輪迴六道 底人畢竟如何。曰。不願成佛。云。為甚麼不願成佛。曰。佛亦不究竟。云。請師一 言。曰。昨日猶記得。今朝話無門。 問。疋馬單槍時如何。曰。神鼎打退鼓。云。
畢竟事如何。曰。想你不是這手脚。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曰。佛亦是塵。問。如 何是和尚家風。曰。飢不擇食。 問。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甚處懺悔
。曰。水長船高。問。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既是無垢人。為甚麼却浴。曰。清 淨亦不立。
劒門慈雲重謐禪師(嗣首山念)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竪起拂子。僧云。究竟如何。曰。煎茶煑水。云。好 日多同。曰。休更忉忉。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紅輪輝萬戶。綠水遶青山。
鎮江府金山瑞新禪師(嗣福昌善)
後住天聖。 上堂曰。德山一棒。當甚麼英雄。金山只重他解偷楚號而斫楚營。
臨濟一喝。當甚麼嘍囉。金山只重他奪賊刀殺賊。自餘天下老和尚並是攻墻割壁都市 白。拈動便納敗闕。且未見一箇是盜狐白裘底手脚。金山恁麼剖判。諸方聞得。無不
努唇胖觜。何也。如今即是覺苑含春風習習。菩提樹上華蔟簇。豈知迦葉有宗風。盡 把玄微為眼目。致使金山這裏土曠人稀。相逢者少。然性已習成。難為改革。金山乍 可凍殺餓殺。終不肯著他鶻臭布衫。以所為善知識者。擘金鏁於病猿。碎衣珠於醉客
。尚未免止濼棲蘆。不可向葛藤社裏說心說性。說玄說妙去也。金山終不事悠悠。一 言道合死即休。大鵬展翅蓋十洲。籬邊之物鳴啾啾。 上堂。世間所貴者。和氏之璧
.隋侯之珠。天聖喚作驢屎馬糞。出世間所貴者。真如解脫.菩提涅槃。天聖喚作[尸
@豕]沸椀鳴。且道恁麼說話落在甚麼處。故不是取捨心重。信邪倒見。諸人要知麼。
猛虎不顧凡上肉。洪爐豈鑄囊中錐。 僧問。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父母未生。未審 此身在甚麼處。曰。曠大劫來無處所。若論生滅盡成非。云。恁麼則周徧十方。心不 在一切處。曰。泥裏撼樁。
廬山開先善暹禪師(嗣德山遠)
臨江人也。徧游師席。以明悟為志。依德山。日值山上堂。顧視大眾曰。師子顰 伸。象王回顧。師猛省。因入室陳所見。山曰。子畢竟作麼生會。師回顧云。後園驢 喫草。山然之。後至雪竇。竇與語鋒投。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遂命分座
。四方英衲敬畏之。一日。舉令出世。師至夜。書二偈於壁。遯去。偈曰。不是無心 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雪竇。眷眷無言戀碧層。二十餘年四海間。尋 師擇友未甞閑。今朝得到無心地。却被無心趂出山。晚年。眾請滋甚。遂闡法開先。
以慰道俗之望。 上堂曰。德山先師道。落葉霜風。青黃間紅。爾也何也。片西片東
。衲僧家謂之無味之譚。若雜揉不分。則一切渾成。若離披去也。則一彼一此。是以 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還有見祖師底麼。於此未證。不惜眉毛為汝說破。但 請孤運其照。各究其源。謂之落葉歸根。諸禪德。佛法事大。開先說得天華亂墜。於 汝諸人分上著一點不得。何故。如人上山。各自努力。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 阿誰。曰。一月在天。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洛陽城古。云。學人不會。曰
。少室峰高。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曰。依舊孟春猶寒。 問。雨雪連天。為甚麼 孤峰露頂。曰。有甚遮掩處(其開堂語要具在續燈)。
濠州南禪聦禪師(嗣北禪感)
僧問。如何是大道根源。曰。雲興當午夜。石虎叫連霄。
潭州道吾詮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曰。番人不展陣。漢地沒胡蹤。云。來後如何。曰。八 方歌道泰。一國賀無私。
鄧州廣濟方禪師(嗣石門遠)
僧問。如何是佛。曰。騎牛趂春草。背却少年爺。 問。寶劒未磨時如何。曰。
烏龜鵮黑豆。云。磨後如何。曰。庭柱掛燈籠。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音釋
喟丘愧切 抉一決切 粹子骨切 攷與考同 覈下革切 攟舉蘊切 摭音隻 駙音附 揆巨癸切 鈇音府 鉞音越 籟音賴 趑音茲 趄千余反 藁古老切 葉音 攝下葉縣同 郢以并切 琛丑林切 暹音纖 濠音豪 讖楚禁切 蔑音滅 駭下揩切 掖音亦 勵音厲 齎箋西切 閴苦鵙切 屹魚乙切 雨主遇切 繒疾陵切 綏音雖 衒音縣 誄力水切 礿音藥 賻音附 熊音雄 壙苦謗切 諡音示 姬音基 磁音 慈 滏扶雨切 靳音其 脅乞業切 廠齒雨切 眴音舜 瑫徒刀切 闡齒善切 礫音 歷 夥音禍 謠音姚 甑子孕切 暢丑亮切 黮乙減切 娉匹正切 攢祖丸切 訛五 禾切 舛尺兖切 駢蒲眠切 瞑莫定切 諲音因 扈音戶 沔音緉 樅音窻 筴音頰 胖蒲謗切 濼音歷 [尸@豕]音篤 顰音頻 遯徒困切 糅女救切 鵮苦咸切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世(臨濟六世)
汾陽善昭禪師法嗣 袁州南源慈明楚圓禪師
族李氏。全之清湘人。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隱靜寺得度。其母有賢 行。使之游方。聞汾陽道望。往謁焉。陽顧而器之。經二年。未容入室。見必罵詬。
及所聞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歲月飄忽。己事未明。有失 出家之利。語未卒。陽叱曰。是惡知識。敢禆販我。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忽掩其 口。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僧寶傳敘師見汾陽時。 朝廷方問罪河東。道路艱行。
易服類廝養之語。以師行實訂之。乃生於雍熈丙戌。入滅於寶元己卯。河東平八年。而師始生。寂
音失於討論矣)。服役七稔。去謁唐明嵩.神鼎諲.洞山聦。暨登楊.李二公之門。機
語契投。於是法道大振。宜春守黃公宗且請開法南源。次遷道吾.石霜.福嚴.興化
。都尉李侯遵勗奏 賜命服.徽號。 上堂日。若向言中取則。埋沒宗風。直饒句下 精通。敢保此人未悟。所以山青水綠。雀噪鵶鳴。萬派同源。海雲自異。未來諸佛。
口似燈籠。過去諸佛。應病施方。現在諸佛。墮坑落壍。且不落凡聖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曰。矢上加尖。 上堂。藥多病甚。網細魚稠。便下座。 上堂。道吾打鼓。
四大部洲同參。拄杖橫也。挑括乾坤。鉢盂轉也。覆却恒沙世界。且問諸人向甚麼處 安身立命。若也知得。北俱盧洲喫粥喫飯。若也不知。長連床上喫粥喫飯。 上堂。
上來也。步步登高。下去也。通身無礙。所以道。有時先敲後唱。有時先唱後敲。有 時敲唱同時。有時敲唱不同時。所以王登寶殿。野老謳歌。如今還有謳歌者麼。良久
。曰。木人雖舉手。石女不擡頭。咄。 上堂。法身無相。應物現形。竪起拄杖曰。
這箇是拄杖。阿那箇是法身。這箇葛藤且止。僧堂佛殿穿入汝等諸人鼻孔裏去也。四 大海水在汝頭上。海龍王在汝指甲下。汝等還覺麼。若覺去。晝行三千。夜行八百。
脚下煙生。頭上火起。若也不覺。飢來喫飯困來眠。卓拄杖。下座。 上堂。以拄杖 擊禪床。召大眾曰。還聞麼。不見道。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諸方達道者。咸言 上上機。香嚴恁麼悟去。分明悟得如來禪。祖師禪未夢見在。且道祖師有甚麼長處。
若向言中取則。誤賺後人。直饒棒下承當。辜負先聖。萬法本閑。唯人自閙。所以山 僧居福嚴。只見福嚴境界。晏起早眠。有時雲生碧嶂。月落寒潭。音聲鳥飛鳴般若臺 前。桫欏華香散祝融峰畔。把瘦筇。坐磐石。與五湖衲子時話玄微。灰頭土面住興化
。只見興化家風。迎來送去。車馬駢闐。漁唱瀟湖。猿啼嶽麓。絲竹歌謠時時入耳。
復與四海禪人日譚禪道。歲月都忘。且道居深山。住城郭。還有優劣也無。試道看。
良久。曰。是處是彌勒。無門無善財。 僧問。如何是道。曰。踏著不嗔。云。如何 是道中人。曰。胸馱背負。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渾家送上渡頭船。 問。
如何是佛。曰。水出高源。 問。如何是異類中人。曰。頭長脚短。云。謝師指示。
曰。半幅封全。云。直恁麼去也。曰。闍梨鼻孔為甚麼在山僧手裏。僧無語。師便打
。 問。山深覓不得時如何。曰。口能招禍。 問。東湧西沒時如何。曰。尋。 問
。夜靜獨行時如何。曰。三把茆。 問。寶劒未出匣時如何。曰。響。云。出匣後如 何。師噓一聲。 問。閙中取靜時如何。曰。頭枕布袋。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曰。堆堆地。云。見後如何。曰。堆堆地。 問。一得永得時如何。曰。抱石投河
。 問。達磨未來時如何。曰。物逐人興。 問。佛祖不立時如何。曰。舌上生茆。
問。古人封白紙。意旨如何。曰。家貧路富。 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曰。水深 蓋不得。云。出水後如何。曰。不礙往來看。云。華開後如何。曰。南北馨香。云。
結子後如何。曰。餧魚餧鼈。 問。如何是禪。曰。鼻孔入地。 問。己事未明。以 何為驗。曰。玄沙曾見雪峰來。云。意旨如何。曰。一生不出嶺。 問。久昧衣珠。
請師指出。曰。草賊大敗。云。走透無路也。曰。脚踢不動。以寶元二年正月五日。
沐浴加趺而逝。壽五十四。夏三十二。
筠州大愚守芝禪師
族王氏。太原人也。幼棄家。依潞州承天寺。試法華得度。從賢首諸師。嘗講金 剛般若。名滿三河。學者宗之。時昭禪師出世汾水。因往觀。聞其語異。遂投誠入室
。未及閫。疑情頓釋。乃蒙印可。出住高安大愚。後遷南昌翠巖。 開堂日。問答罷
。乃曰。問話且止。山僧道薄人微。素無德行。叨承密諫。諸官僚同伸堅請陞於此座
。上答 皇恩。國祚永安。法輪常轉。大眾。且法輪作麼生轉。欲得會麼。須彌山上 倒飜身。却來堂中疊足坐。阿呵呵。是甚麼。飯籮裏坐却受餓。和泥合水恁麼過。上 士聞之熈熈。下士聞之肯可。子細思量。却成口過。要會麼。一六三四二。直言四七 一。桃李火中開。黃昏候日出。久立尊官。伏惟珍重。上堂。德山入門便棒。臨濟入 門便喝。一棒一喝。若隻鋒而互出。賓主未辨。恓恓而萬里望鄉關。照用雙行。擬議 而千差塞路。到這裏。如何話會。棒喝齊施早已賒。古今皆贊出周遮。二途不涉憑何 說。南海波斯進象牙。 上堂。舉。雪竇云。一問一答總未有事在。假饒盡乾坤大地 草木叢林都為衲僧。異口同音致百千問難。不消老僧彈指一下。並乃高低普應。前後 無差。師曰。翠岩即不然。盡乾坤大地微塵化為衲僧。各致一問。問問各別。却向伊 道。許多衲僧皮下還有血麼。 上堂。一擊響玲瓏。喧轟宇宙中。知音纔側耳。項羽 過江東。恁麼會得。恰認得箇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上堂。翠岩路滑。徒勞佇思。又 曰。翠岩路嶮巇。舉步涉千溪。更有洪源水。滔滔在嶺西。擊禪床。下座。 僧問。
如何是洪州境。曰。出入敲金鐙。朱衣對錦屏。云。如何是境中人。曰。朝去暮歸。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天寒日短。 講金剛經僧問。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意旨如何。時有狗臥繩床前。師踢之。狗去。乃問。解麼。云。不解。曰。若解。即 成法相。嘉祐初示寂。塔于西山。
滁州瑯瑘廣照慧覺禪師(敘語見續燈)
上堂曰。剪除狂冠。掃蕩攙搶。猶是功勳邊事。君臣道合。海晏河清。猶是法身 邊事。作麼生是衲僧本分事。良久。曰。透網金鱗猶滯水。回途石馬出紗籠。 上堂
。本來無一物。壓殺世間人。直饒便分明。坐在糞坑裏。作麼生是透脫一路。妙音觀 世音。梵音海潮音。 上堂。拈拄杖曰。盤山道向上一路。滑。南院道壁立千仞。嶮
。臨濟道石火電光。鈍。瑯瑘有定乾坤底句。各各高著眼。高著眼。卓拄杖。下座。
上堂。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曰。即心是佛。云。如何是道。曰。無心是道。
云。佛與道相去多少。曰。佛如展手。道似握拳。師曰。古人方便即不可。山僧這裏 也有些子。若無人買。山僧自賣自買去也。如何是佛。岩前多瑞草。如何是道。澗下 絕靈苗。佛與道相去多少。數片白雲籠古寺。一條綠水繞青山。 上堂。汝等諸人在 我這裏過夏。與你點出五般病。一.不得向萬里無寸草處去。二.不得孤峰獨宿。三
.不得張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滯於生殺。何故。一處有滯。自救難 為。五處若通。方名導師。汝等諸人若到諸方遇明眼作者。與我通箇消息。貴得祖風 不墜。若是常徒。即便寢息。何故。躶形國裏誇服飾。想君太煞不知時。 僧問。如 何是無縫塔。曰。永鎮紅霞裏。云。如何是塔中人。曰。常伴白雲眠。 問。如何是 沙門行。曰。左手畫方。右手畫圓。 問。如何是賓中賓。曰。手攜書劒謁明君。云
。如何是賓中主。曰。卷起珠簾無可覩。云。如何是主中賓。曰。三更過孟津。云。
如何是主中主。曰。獨坐鎮寰宇。 問。如何是佛。曰。銅頭鐵額。云。意旨如何。
曰。鳥觜魚腮。 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曰。貓兒戴紙帽。云。出水後如何。曰。
狗子著靴行。
舒州法華全舉禪師
未詳族里。號舉道者。所造高邈。汾陽稱之。自并汾謁諸名宿。靡不與酬酢。咸 推為飽參。住法華未幾。遷白雲海會。 上堂曰。語漸也。返常合道。論頓也。不留 朕迹。直饒論其頓。返其常。也是抑而為之。 上堂。釋迦不出世。達磨不西來。佛 法徧天下。談玄口不開。 上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且道是甚麼。刻舟尋劒。膠 柱調絃。 僧問。如何是本來宗。曰。密室不通風。却問僧。你作麼生會。云。不會
。師曰。春日櫻桃朵朵紅。 問。智識不到處。如何。曰。三門不曾開。云。誰是知 音者。曰。口似鼻孔。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唇紅齒白。 問。如何是佛。
曰。手不如脚。又曰。蘆芽穿膝。 一日。與僧山行。僧問。香林道。老僧三十年來
。不能打成一片。便遷化。此意如何。曰。老僧亦恁麼。復曰。會麼。云。乞師指示
。師曰。香林成一片。老僧亦恁麼。不待此月終。重為子決破。至月末。示寂。
蘄州龍華曉愚禪師
辭汾陽。至五祖戒禪師處。戒問。不落唇吻一句作麼生道。云。老老大大。話頭 也不照顧。戒便喝。師亦喝。戒拈棒。師拍手便出。戒曰。闍梨。闍梨。話在。師將 坐具搭肩上。竟不顧。後住龍華。 上堂曰。摩騰入漢。已涉繁詞。達磨西來。不守 己分。山僧今日恁麼道。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便下座。
撫州踈山曉珠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曰。五彩畫鴛鴦。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曰。皮穿肉綻。云
。畢竟如何。曰。雀噪鵶鳴。
葉縣省禪師法嗣
舒州浮山圓鑑法遠禪師
族王氏。鄭之圃田人。年十九。游并州。見三交嵩禪師。求出世法。嵩顧其犀骨 插腦。目光射人。且異之曰。汝當剃染。墮三寶數。乃可授法。云。法有僧俗乎。曰
。殊不知僧能續佛壽命。師欣從。未幾。遇嵩為眾入室。一僧請問趙州栢樹子因緣。
嵩詰之。師旁侍。忽契悟。進具後。謁汾陽.葉縣。皆蒙印可。天禧中。至大陽明安
。安與語。遂以衣履命師求人續洞上宗旨。元豐辛酉。出住舒之太平興國。次徙姑蘇 天平。晚住浮山。 受請日上堂。有僧出禮拜。師曰。大獵之家。豈藉狐兔。雖然如 是。小慈妨大慈。便打。僧起。問。大善知識言無所墮。有出人眼。如何是出人眼。
曰。黃河九曲。云。恁麼則真善知識。曰。陝府鐵牛。 乃曰。諸仁者欲得英俊麼。
仍須四事具備。方顯宗師蹊徑。何謂也。一者祖師巴鼻。二具金剛眼睛。三有師子爪 牙。四得衲僧殺活拄杖。得此四事。縱橫變熊。任運卷舒。高聳人天。壁立千仞。儻 不諧此。守死善道者。敗軍之兆。何故。棒打石人。貴論實事。所以到這裏。得不脩 江耿耿。大野雲凝。綠竹含煙。青山鏁翠。風雲一致。水月齊觀。一句該通。已彰殘 朽。 上堂。諸佛出世。建立化門。不離三身智眼。亦如摩醯首羅三目。何故。一隻 水泄不通。緇素難辨。一隻大地全開。十方通暢。一隻高低一顧。萬類齊瞻。雖然。
若是本分衲僧。陌路相逢。別具通天正眼始得。所以道。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 却知有。且道狸奴白牯知有箇甚麼事。要會麼。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帝王得一以治天下。衲僧得一禍患臨身。擊禪床
。下座。 上堂。大丈夫擬欲[絕/刀]裂陣索。覇主昇騰麼。第一不得螣虵繞足。路布 纏身。高著眼睛。勿存依挂。設使澄瀾渺邈同風而未可停舟。雲月彌天隱顯兮豈披圓 照。儻或言超表略。事越機諧。觸目荒榛。論年放曠。簷前捧日。未是高明。狹路分 歧。寧同大轍。應是從前會解。平昔見知。自負依佗。宜須退步。直須乾嚗嚗地水灑
不著。便是齩一粒米。著一片衣。脚踏實地。自不欺謾。輒莫朝雲暮雨。變化不開。
春茂秋凋。仇讎不動。平生慷慨。事合如斯。山僧今日恁麼道。大似鞏縣茶瓶。 上 堂。垂慈則有法。無法不垂慈。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尋常向你諸人道。任從天下樂欣欣。我獨不肯。如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縈 金網。趨霄漢以何期。須於旨外明機。莫向言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會唱巴歌
。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 僧問。三世諸佛不知有。意旨如何。曰。弄巧成拙。
云。狸奴白牯却知有。又作麼生。曰。鈍鳥逆風飛。 問。眾手淘金。誰是得者。曰
。入水見長人。 問。如何是面前事。曰。鼻孔。云。如何是向上事。曰。眼睛。
問。金鏃慣調曾百戰。鐵鞭多力恨無讎。學人上來。請師端的。曰。誅龍之劒。豈可 揮虵。僧噓噓。師曰。而今大有如君者。不到烏江未肯休。 問。路逢達道人。不將 語默對。未審將甚麼對。曰。玉樹夜凋零。不待狂風掃。 問。從上諸聖傳不到處。
請師道。曰。番人愛裹鵰鼠帽。云。斬新日月。特地乾坤。曰。鐵鞭遙指賀蘭山。
師暮年休於會聖岩。敘佛祖奧義。作九帶。曰。佛正法眼帶.佛法藏帶.理貫帶.事 貫帶.理事縱橫帶.屈曲垂帶.妙叶兼帶.金針雙鏁帶.平懷常實帶。學者既已傳誦
。師曰。若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更有一帶。還見得麼。
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却請出來對眾說看。說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 不親切。說不相應。唯依吾語而為己解。則名謗法。諸人到此如何。眾無語。師叱之 而去。末篇論南華真經曰。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 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 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郭象註曰。凡相知者。
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魚。然後知魚也。師曰。郭象於魚猶髣髴矣。且魚以水為命。
見於水。即見於魚。所謂色心不二。彼我無差。其或離岸見水。則水外別有岸也。水 岸既立。二法迭失。魚水各異。乃亂天之經。逆物之情。其或情不逆.經不亂。均順 天和。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見岸即水。見水即魚。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空同實相。一體無諸。不待水而水。不待岸而岸。不待魚而魚。然後知魚水也。首楞 嚴經曰。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 量。又曰。於一毫端現寶王剎。豈惟魚水矣。又經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異相
。無別相。前後際斷。如此。而無處不魚。無處不水。豈待游濠梁之上。然後知魚水 哉。
石門慈照蘊總禪師法嗣(一名谷隱)
鎮江府金山達觀曇穎禪師
錢塘人也。族丘氏。於隆興寺得度。神宇凜然。甞通內外墳典。出游師席。首謁 大陽明安。問。洞上所立偏正君臣。當明何事。曰。父母未生時事。云。如何體會。
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師忙然。乃往石門。理前語云。未審師意如何。曰。不道 不是。但口門窄。滿口說未盡耳。云。如何是父母未生時事。曰。糞墼子。云。如何 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曰。牡丹華下睡貓兒。師愈疑。一日。以石頭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問之。門曰。你道此語是藥語。是病語。云。是藥語。門叱曰。汝尚以病 為藥。豈知祖師透脫意。師聞。灑然云。如何受用。曰。語不離窠臼。焉能出蓋纏。
師歎曰。纔涉唇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門。終非活路。即再拜禮辭。初住舒之爐峰。
次遷因聖.隱靜暨雪竇.金山。 上堂。舉。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又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師曰。此 二尊宿同床打睡。各自做夢。喫茶去。上堂。諸方鈎又曲。餌又香。奔湊猶如蜂抱王
。因聖這裏鈎又直。餌又無。猶如水底捺葫蘆。舉拄杖作釣魚勢。曰。深水取魚長信 命。不曾將酒祭江神。擲拄杖。下座。 上堂。舉。長沙岑和尚與仰山翫月次。仰云
。人人盡有這箇。只是用不得。沙云。恰是倩汝用去。仰云。師叔作麼生用。沙踏倒 仰山。山云。一似箇大蟲。師曰。仰山喚作大蟲。因聖道似箇狂狗。 上堂。山僧門 庭別。已改諸方轍。為文殊拔出眼裏楔。教普賢休嚼口中鐵。勸人放開髂虵手。與汝 斫却繫驢橛。駐意擬思量。喝曰。揑。揑。參。 上堂。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於是二中間。未甞說一字。師曰。世尊只知靈龜曳尾。後人不覺見兔守株。 上堂。
萬里長途去不回。此人空道已心灰。若從因聖門前過。須解逢春却再來。 僧問。如 何是向去底人。曰。從歸青嶂裏。不出白雲來。云。如何是却來底人。曰。自從游紫 陌。誰肯隱青山。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曰。家裏已無回日信。路邊空有望鄉牌
。云。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曰。滄海盡教枯到底。青山直得碾為塵。云。如何是人境 兩俱奪。曰。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見漢君臣。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奪。曰。鶯囀 千林華滿地。客游三月草侵天。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伸手不見掌。云。忽遇 仙陀客來又作麼生。曰。對面千里。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曰。臨濟。云
。恁麼則谷隱的子也。曰。德山。 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曰。驢胎馬腹。云。
以何為驗。曰。種如是因。獲如是果。 問。臨濟入門便喝。德山入門便棒。未審和 尚如何為人。曰。靈雲見桃華。云。莫是和尚為人處也無。曰。趙州對栢樹。 問。
如何是長法身。曰。拄杖長六尺。云。如何是短法身。曰。筭子短三寸。云。恁麼則 法身有二去也。曰。更有方圓在。 問。馬大師一喝。百丈三日耳聾。意旨如何。曰
。我平生不曾著人喝。一生耳聾。云。如何領會。曰。近來又眼暗。太子少保李公端 愿甞舘之內園。日夕問道。故公卿求發藥者。隨機開示。悉令契入。其辯才無礙。王 文康公.夏英公諸鴻儒。咸事以師禮。錄其語曰登門集。嘉祐四年除夜。遣侍者持書 別揚州刀景純學士。明旦當行。厚自愛。刀發緘駭然。急遣吏馳書報之。船將抵岸。
師欣然登座。敘出世本末。及謝其輔贊者。囑令進修。遂舉監寺賢公補處。下座。讀 力學士書畢。大眾擁至丈室。加趺而逝。五年元日也。世壽七十有五。僧臘五十有三
。
荊南府竹園法顯禪師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曰。水深不見底。云。如何湊泊。曰。須是本行人
。 問。如何是道。曰。交橫十字。云。如何是道中人。曰。往往不相識。
唐州大乘遵禪師
侍慈照日。甞問。古人索火。意旨如何。曰。任他滅。云。滅後如何。曰。初三 十一。云。恁麼則好時節也。曰。汝見甚麼道理。云。今日一場困。照便打。師即大 悟。有頌曰。索火之機實快哉。藏鋒妙用少人猜。要會我師親的旨。紅爐火盡不添柴
。
青原第十世(雲門四世)
雪竇明覺重顯禪師法嗣 紹興府天衣義懷禪師
永嘉樂清陳氏子也。世以漁為業。母夢星殞于屋。乃孕。及產。尤多吉祥。兒時 坐船尾。父得魚付師貫之。師不忍。乃私投江中。父怒笞。師恬然如故。長游京師。
依景德寺為童行。天聖中。試經得度。自言法華所記。之後。去謁金鑾善.葉縣省。
微有契。晚至姑蘇。禮明覺於翠峰。峰問。汝名甚麼。云。義懷。曰。何不名懷義。
云。當時致得。曰。誰為汝立名。云。受戒來十年矣。曰。汝行脚費却多少草鞋。云
。和尚莫瞞人好。曰。我也沒量罪過。汝也沒量罪過。你作麼生。師無語。峰打曰。
脫空謾語漢。出去。入室次。峰曰。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師擬議。峰又打出。如是者數四。徐為水頭。因汲水折擔。倐悟。作投機偈曰。一 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峰頭獨足立。驪龍頷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峰聞。拊几稱 善。後七坐道場。化行海內。嗣其法者悉龍象。 上堂。舉。法眼道。昇元閣為御街 裏人說法。師曰。諸人還知。崇壽佛殿上蚩刎。昨夜三更大笑一聲。三門頭金剛咄云
。你笑箇甚麼。我笑茫茫宇宙人。空延歲月。兀兀度時。道德不修。衣食斯費。忽然 築著閻羅老子。禍事。禍事。 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金色頭陀見處不真
。雞足山中與他看守衣鉢。三千大喻。八百小喻。大似泥裏洗土塊。四十九年。三百 六十餘會。摩竭提國猶較些子。德山.臨濟雖然丈夫。爭似罽賓國王一刀兩段。如今 若有箇人鼻孔遼天。山僧性命何在。良久。曰。太平本是將軍致。不許將軍見太平。
上堂。夜來寒霜凜冽。黃河凍結。陝府鐵牛腰折。盡道女媧煉石補天。爭奈西北一 缺。如今欲與他補却。又恐大地人無出氣處。且留這一竅與大地人出氣。參。 上堂
。虗明自照。不勞心力。上士見之。鬼神茶飯。中下得之。狂心頓息。更有一人。切
忌道著。 上堂。光透日月。明暗不收。智出聖凡。賢愚不歷。所以道。不在低頭思 量難得。良久。曰。是甚麼。 上堂。須彌頂上不扣金鐘。畢鉢巖前無人聚會。山僧 倒騎佛殿。諸人反著草鞋。朝游檀特。暮到羅浮。拄杖針筒。自家收取。 僧問。天 不能蓋。地不能載。未審是甚麼人。曰。掘地深埋。云。此人還受安排也無。曰。土 上更加泥。 問。大修行人還具因果也無。曰。只聞人作鬼。不見鶴成仙。云。古人 又作麼生。曰。且識前話。 問。如何是古佛機。曰。得。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 何。曰。長江無六月。云。見後如何。曰。一年一度春。 室中問僧。無手人能行拳
。無舌人能解語。忽然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道箇甚麼。又曰。蜀魄連霄叫。鵽[刁
*鳥]終夜啼。圓通門大啟。何事隔雲泥。晚年以疾居池陽杉山庵。門弟子智才住臨平 之佛曰。迎歸侍奉。才如蘇城未還。師速其歸。及鍾門。師已書偈遺眾。才問。卵塔 已成。如何是畢竟事。師舉拳示之。遂就寢。推枕而寂。偈曰。紅日照扶桑。寒雲遮 華嶽。三更過鐵圍。拶折蒼龍角。壽七十二。夏四十六。塔全身於寺東之原。師甞設 百問勘驗學者。今載其二。又摭古今尊宿契悟因緣。號通明集。盛行於世。崇寧中。
諡振宗大師。
岳州君山顯昇禪師
上堂曰。大方無外。含裹十虗。至理不形。圓融三際。高超名相。妙體全彰。逈 出古今。真機獨露。握驪珠而鑑物。物物流輝。擲寶劒以揮空。空空終迹。把定則摩 竭掩室。淨名杜詞。放行則拾得搖頭。寒山拊掌。且道是何人境界。拈拄杖。卓一下
。曰。瞬目揚眉處。憑君子細看。
平江府洞庭水月慧金典座
慶曆中。之四明。依明覺。聞舉須彌山話。默有契。一日。欲往訊。遇之殿軒。
覺問。汝名甚麼。云。慧金。曰。阿誰惠汝金。云。容少間去方丈致謝。曰。即今聻
。云。這裏容和尚不得。覺休去。於是眾所推敬。命掌香積。後告別。覺述偈送之。
曰。野水輕舟。乘興分流。秋光不盡。誰也爭求。握松為柄。未極折柳。贈行豈休休 休。百川駭浪兮空悠悠。它日復寄以偈曰。老衲枯藤一一分。天涯無侶道方存。因思 龍朔年中事。負石高風不易論(此二偈與書刻之水月)。
洞山曉聦禪師法嗣
南康軍雲居曉舜禪師(入道機語見續燈錄)
上堂曰。聞說佛法兩字。早是污我耳目。諸人未跨雲居門。脚跟下好與三十棒。
雖然如是。也是為眾竭力。 上堂。舉。夾山示眾道。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閙市裏識 取聖人。雲居即不然。婦搖機軋軋。兒弄口[口*過][口*過]。 上堂。諸方有弄虵頭。
撥虎尾。跳大海。劒刃裏藏身。雲居這裏。寒天熱水洗脚。夜間脫襪打睡。早朝旋打 行纏。風吹籬頭倒。喚人夫劈篾縛起。
北禪智賢禪師法嗣 隆興府法昌倚遇禪師
臨漳高亭人也。族林氏。幼棄家。依郡之崇福得度。有大志。自受具游方。名著 叢席。浮山遠禪師甞指謂人曰。此後學行脚樣子也。辭遠。謁芭蕉庵主。又謁圓通
.興化諸名宿(機語見僧寶傳)。留北禪最久。於是師資敲唱。妙出一時。晚至西山睠。
雙嶺深邃。捿息三年。始應法昌之請。 上堂曰。你若退身千尺。我便當處生芽。你 若覿面相呈。我便藏身露影。你若春池拾礫。我便撒下明珠。直得水灑不著。風吹不 入。如箇無孔鐵錘相似。且道法昌還有為人處麼。遂曰。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 恨不消。 上堂。春山青。春水綠。一覺南柯夢。初足携筇。縱步出松門。是處桃英 香馥郁。因思昔日靈雲老。三十年來無處討。如今競愛摘楊華。紅香滿地無人掃。
上堂。拈起拄杖曰。我若拈起。你便喚作先照後用。我若放下。你便喚作先用後照。
我若擲下。你便喚作照用同時。忽然不拈不放。你向甚麼處卜度。直饒會得倜儻分明
。若遇臨濟.德山。便須腦門著地。且道伊有甚麼長處。良久。曰。曾經大海休誇水
。除却須彌不是山。 上堂。舉。大地雪漫漫。春來依舊寒。說禪說道易。成佛作祖 難。法昌道。大地雪漫漫。春來便不寒。到頭成佛易。却是說禪難。有一般人聞恁麼 說。鼻孔冷笑道。有甚麼難。朝到西天。暮歸唐土。南山起雲。北山下雨。甘草甜。
黃檗苦。魚入深淵。鳥捿高樹。拈起拄杖。達磨眼睛。放下數珠。釋迦鼻孔。若是這 箇禪。三家村裏臭口老婆也解說得。成佛則未在。你且道畢竟那箇是禪。遂曰。直得 額頭汗出。 上堂。靈山會上。三乘行位。解脫法身。正是乞兒殘飯。祖師西來。直 指人心。見性成佛。正是祭鬼神茶飯。汝等若見。如經蠱毒之鄉。更莫覷著。覷著則 禍生。法昌這裏有一般茶飯。尋常不曾拈出。今日事不獲已。將供養諸人。他時若到 諸方。受用殷繁。切須記取法昌今日供養。遂作一圓相。擲拄杖。下座。 上堂。夜 半烏雞誰捉去。石女無端遭指注。空王令下急搜求。唯心便作軍中主。雲門長驅溈山 隊伍。列五位槍旗。布三玄戈弩。藥山持刀.青原荷斧.石鞏彎弓.禾山打鼓。陣排 雪嶺長虵。兵屯黃檗飛虎。木馬帶毛烹。泥牛和角煑。賞三軍。犒師旅。打葛藤。分 露布。截海颺塵。橫山簸土。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無邊剎海競紛紛。
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昨夜雲收天宇寬。依前帶月啼高樹。 上堂。閑 來只麼坐。拍手誰賡和。回頭忽見簸箕星。水墨觀音解推磨。拍手一下。曰。還會麼
。八十翁翁雖皓首。看看不見老人容。 上堂。法昌今日開爐。行脚僧無一箇。唯有 十八高人。緘口圍爐打坐。不是規矩嚴難。免見諸人話墮。直饒口似秤鎚。未免燈籠 勘破。不知道絕功勳。妄自修因證果。喝曰。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三乘羈鏁。
黃龍南禪師至。上堂。拏雲擭浪數如麻。點著銅睛眼便華。除却黃龍頭角外。自 餘渾是赤斑虵。法昌小剎。路遠山遙。景物蕭疎。游人罕到。敢謂黃龍禪師曲賜光臨
。不唯泉石增輝。亦乃人天欣悅。然雲行雨施。自古自今。其奈爐鞴之所。鈍鐵猶多
。良醫之門。病者愈甚。瘥病須求靈藥。銷頑必藉金錘。法昌這裏有幾箇垛根阿師。
病者病在膏肓。頑者頑入骨髓。若非黃龍老漢到來。總是虗生浪死。拈拄杖曰。要會 麼。打麵還他州土麥。唱歌還是帝鄉人。 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曰。却須磨取。
云。未審如何下手。曰。鏡在甚麼處。僧遂作一圓相。師便打曰。這漆桶。碌甎也不 識。 問。二龍爭珠時如何。曰。法昌小出大遇。云。忽然傾湫倒嶽又作麼生。師便 打。 冬夜。與感首座喫菓子。師拈起橘曰。這箇滋味何似黃龍。云。更須甞過始得
。曰。驗人端的處。下口便知音。云。末代禪師多虗少實。又拈槖子曰。這箇作麼生 甞。云。須是和尚始得。曰。一箇槖子早不奈何。云。饒人不是癡漢。歲夜喫湯次。
感云。昔旦北禪分歲。曾烹露地白牛。和尚今夜分歲。有何施設。曰。﨟雪連山白。
春風逼戶寒。云。大眾喫箇甚麼。曰。莫嫌冷淡無滋味。一飽能消萬劫飢。云。未審 是甚麼人置辨。曰。無慚愧漢。來處也不知。 喆首座至。師曰。山深路遠。何煩訪 及。云。仁義道中。不為分外。曰。將得甚麼來。喆叉手近前。師曰。只這箇。為別 有。喆展坐具。師曰。前頭較些子。後頭打不著。喆曰。且容某人事。曰。近離甚處
。云。雲居。曰。峰頂事作麼生。云。多少人疑著。師卓拄杖曰。宏覺鼻孔何似這箇
。云。草賊大敗。曰。這僧話頭也不識。云。和尚問甚麼。曰。我問你宏覺鼻孔。云
。又道不識話頭。曰。不謬為翠巖弟子。一日。喆問。和尚室中尋常開示機緣。願聞 一兩則。曰。暗裏抽橫骨。明中坐舌頭。你作麼生。云。和尚本是雲門宗胄。為甚麼 舉洞上因緣。師乃踢出一隻鞋。喆便休。 晦堂心禪師至。坐次。師曰。近日法席可 煞興盛。云。家家觀世音。曰。還有齩人師子麼。云。爐鞴之所。鈍鐵猶多。曰。聞 汝室中有拳頭話。是否。云。家醜莫外揚。師拈起钁曰。何如我這箇。云。真不掩偽
。曰。生死界中。使那箇即是。云。不勞懸石鏡。天曉自雞鳴。曰。恁麼討人。驢年 去。龍圖徐公禧布衣時。與師往來。為法喜之游。及將化前一日。作偈遺之曰。今年 七十七。出行須擇日。昨夜問龜哥。報道明朝吉。徐覽偈聳然。邀靈源清禪師同往。
師方坐寢室。以院務誡知事曰。吾住此山二十三年。護惜常住。每自蒞之。今行矣。
汝輩著精彩。言畢。舉拄杖曰。且道這箇分付阿誰。徐與靈源皆屏息。遂擲杖。投床 枕臂而化。
福州廣因擇要禪師
上堂曰。王臨寶位。胡漢同風。紉半破三。佛殿倒卓。藏身句即不問你。透出一 字作麼生道。拈拄杖曰。春風開竹戶。夜雨滴華心。 上堂。古者道。只恐為僧心不 了。為僧心了總輸僧。且如何是諸上座了底心。良久。曰。漁翁睡重春潭闊。白鳥不 飛舟自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長安東。洛陽西。云。如何是佛。曰。
福州橄欖兩頭尖。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曰。隈岩傍壑。云。出世後如何。曰。前
山後山。
開先善暹禪師法嗣
東京智海第一代正覺本逸禪師(敘語見續燈)
上堂曰。憶得老僧年七歲時。於村校書處得一法門。超情離見。絕妙絕玄。爰自 染神。逾六十載。今日輒出。普告大眾。若欲傳持。宜當諦聽。遂曰。寒原耕隴罷。
牽犢負薪歸。此夜一爐火。渾家身上衣。諸禪德。逢人不得錯舉。 上堂。觀乎乾坤 之內。洪荒之間。人人有脚。要行便行。要住即住。不由別人。箇箇有口。欲開即開
。欲合便合。豈假他力。正恁麼時。非今非古。非理非事。非凡非聖。非迷非悟。包 羅沙界。籠罩二儀。三世如來。分疎不下。諸大祖師。提唱不起。德山.臨濟有棒有 喝。不敢施行。鶖子.滿慈有智有辯。無門測度。然雖如是。若到這裏。須是眼裏有 筋。眼裏無筋。還同天瞽。又須皮下有血。知痛知痒。痛痒不知。何殊土木。直饒有 眼有筋。知痛知痒。正好打草鞋行脚。若到諸方。莫教打破洛浦徧參底。 上堂。古 者道。接物利生絕妙。外甥終是不肖。他家自有兒孫。將來應用恰好。諸禪德。還會 麼。菜園墻倒晴方築。房店籬穿雨過修。院宇漏時隨分整。兒孫大小盡風流。 上堂
。舉。暹和尚道。寒。寒。地爐火暖。閑坐蒲團。說迦葉不是。談達磨無端。此也彼 也。必然一般。師召大眾曰。迦葉甚處不是。達磨那裏無端。若點撿得出。彼之二老 一場懡[怡-台+羅]。若點檢不出。三十年後莫道不被人瞞好。 僧問。如何是道。曰
。龍吟金鼎。虎嘯丹田。云。如何是道中人。曰。吐故納新。云。道與道中人相去多 少。曰。骨鶴顛崖上。冲天味米民。 問。如何是佛。曰。東涌西沒。云。如何是道
。曰。七顛八倒。云。如何是法。曰。你問我答。云。如何是禪。曰。不方不圓。云
。便恁麼去時如何。曰。靈利人難得。
青原第十世(洞山六世)
大陽明安警玄禪師法嗣 郢州興陽清剖禪師
不知何許人。嘗為大陽園頭。種瓜次。陽問。甜瓜何時得熟。云。即今熟爛了也
。曰。揀甜底摘來。云。與甚麼人喫。曰。不入園者。云。未審不入園者還喫也無。
曰。汝還識伊麼。云。雖然不識。不得不與。陽笑而去。住興陽日。 上堂曰。西來 大道。理絕百非。句裏投機。全乖妙旨。不已而已。有屈祖宗。豈況忉忉。有何所益
。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且於唱教門中。通一線道。大家商量。僧出問。娑竭出海乾 坤震。覿面相呈事若何。曰。金翅鳥王當宇宙。箇中誰是出頭人。云。忽遇出頭時又 作麼生。曰。似鶻提鳩君不覺。髑髏前驗始知真。云。恁麼則叉手當胸。退身三步也
。曰。須彌座下烏龜子。莫待重遭點額痕。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也。曰。月照 千江靜。孤燈海底明。 鄭金部問。和尚甚時開堂。曰。不歷僧祇數。日月未生前。
惠州羅浮如禪師
至大陽日。陽問。上座是甚處人。云。益州。曰。此去多少。云。五千里。曰。
你恁麼來。還曾踏著麼。云。不曾踏著。曰。汝解騰空那。云。不解騰空。曰。爭得 到這裏。云。步步不迷方。通身無辨處。曰。汝得超方三昧耶。云。聖心不可得。三 昧豈彰名。陽曰。如是。如是。汝應信此即本體全彰。理事不二。善自護持。
復州乾明機聦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曰。此問不虗。 問。如何是東禪境。曰。定水不曾離 舊岸。紅塵爭敢下波來。
襄陽府白馬歸春禪師
僧問。如龜藏六時如何。曰。布袋裏弓箭。 問。如何是佛法大旨。曰。善狗帶 牌。
潭州福嚴審承禪師
因丞相參次(亡其姓)。乃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指庭際栢樹示之。如是者三。
丞相有省。作偈曰。出沒閑雲滿太虗。從來真相一塵無。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 栢一株。
舒州投子義青禪師
青社人也。族李氏(續燈曰王氏非)。甫七齡。穎異。往妙相寺出家。試經得度。習 百法論。未幾。歎曰。三祇塗遠。自困何益哉。乃入洛。五載聽華嚴。於義若貫珠。
嘗讀諸林菩薩偈。至即心自性。遽省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游宗席。時圓鑑 禪師居會聖巖。一夕。夢畜青色俊鷂。為吉徵。屆且師來。鑑禮延之三年。一日。問 曰。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如何。師擬對。鑑掩其口。師了然 開悟。遂禮拜。鑑曰。汝妙悟玄機耶。云。設有。也須吐却。時資侍者旁立。曰。青 華嚴今日如病得汗。師回顧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即便歐。服勤又三載。禮辭
。鑑以大陽衣履付之。書偈送曰。須彌立太虗。日月輔而轉。群峰漸倚他。白雲方改 變。少林風起叢。曹溪洞簾卷。金鳳宿龍巢。宸苔豈車碾。復指依圓通秀禪師。師至 棲賢。無所參問。唯嗜睡而已。執事白秀云。堂中有僧日睡。當行規法。秀曰。是誰
。云。義青上座。曰。未可。待與按過。秀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擊床呵曰。我 這裏無閑飯與上座喫了打眠。師云。和尚待教某何為。曰。何不參禪去。云。美食不 中飽人喫。曰。爭奈大有人不肯上座。云。待肯。堪作甚麼。曰。上座曾見甚麼人來
。云。浮山。曰。怪得恁麼頑賴。遂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聲籍甚。熈寧六年。
至龍舒。道俗迎住白雲。次遷投子。以符慈濟禪師之記。 上堂。召大眾曰。若論此 事。如鸞鳳冲霄。不留其跡。羺羊挂角。那覓乎蹤。金龍不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 影。其或主賓若立。須威音世外搖頭。問答言陳。仍玄路傍提為唱。若能如是。猶在
半途。更乃凝眸。不勞相見。 上堂。宗乘若舉。凡聖絕蹤。樓閣門開。別戶相見。
設使卷簾悟去。豈免旁觀。春遇桃華。重增眼病。所以古人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諸仁者。既是不傳。為甚麼鐵牛走過新羅國裏。遂喝曰。達者須知暗裏驚。 僧問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曰。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山。云。如何是相傳底事。
曰。全因淮地月。得照郢陽春。云。恁麼則入水見長人也。曰。只知荊玉異。那辨楚 王心。僧禮拜。師以拂子擊之。復曰。更有問話者麼。如無。彼此著便。元豐五年五 月一日中夜。索筆書偈曰。兩處住持。無可助道。珍重諸人。不須尋討。投筆。泊然 奄息。闍維。多靈典。獲設利五色。以閏月同靈骨塔于寺北三峰庵。壽五十一。臘三 十七。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
音釋
詬許候切 諲音因 壍七艶切 謳音甌 桫素何切 欏音羅 駢蒲眠切 闐音 田 麓音鹿 謠音姚 馱音陀 餧於偽切 趯他力切 潞音路 閫苦本切 巇音羲 鐙丁鄧切 蹊音兮 [絕/刀]子悅切 嚗音剝 鞏音拱 鏃子木切 鵰音刁 儵音條 墼音擊 楔音屑 緘古咸切 殞羽敏切 鑾盧丸切 刎武粉切 罽居例切 媧古花切 鵽丁滑切 [刁*鳥]音刀 摭之石切 喎苦禾切 劈普擊切 馥音伏 犒口到切 簸 補過切 羈居宜切 拏女加切 擭一虢切或作攫 齩五狡切 罩陟教切 鶖音秋 罥 音畎 歐於口切 羚音靈 郢以并切
嘉泰普燈錄卷第三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一世(臨濟七世)
南源慈明楚圓禪師法嗣 隆興府黃龍普覺慧南禪師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齠深沈。年十一去家。師事定水智鑾。嘗侍鑾行次。見 祠廟。輒杖擊而往。十九落髮受具。遠游至廬山。依歸宗寶.棲賢。諟逾三秋。渡淮 謁三角澄。久之。分座。雲峰悅禪師勉趨石霜。至中道。聞石霜不事事。因寓福嚴。
時賢禪師命典記室。賢歸寂。適慈明繼席。師出迎之。悚然。及聞其說法。乃貶剝諸 方盡為邪解。皆師歷參所契證者。遂幡然曰。大丈夫心膂之間。豈可自為疑礙。造室 求發藥。明揖坐。師固辭哀懇。明曰。書記參雲門禪。必善其旨。如放洞山三頓棒。
是合喫。不合喫。云。合喫。曰。吾始疑不堪汝師。今乃可使拜之。復曰。洞山三頓 棒即且置。那裏是趙州勘破婆子處。師擬對。明擊其口。師大悟。述偈呈之。留月餘 辭去。時年三十五。初住同安。次擢歸宗.黃檗.黃龍。得大法者七十有九人。然在 積翠庵所接者多。衲子趨風。相與交武。竭蹙于道。初受請日。三角遣僧來審師提唱 之語。有曰。智海無性。因覺妄而成凡。覺妄元虗。即凡心而見佛。便爾休去。將謂 同安無折合。隨汝顛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僧歸。舉似澄。澄不懌。俄聞開堂。
為慈明嗣。澄誓之。而三角徒侶棄去者過半。 上堂。問答罷。乃曰。未登此座。一 事全無。纔登此座。便有許多問答。敢問大眾。只如一問一答。還當宗乘也無。若言 當去。一大藏教豈無問答。為甚道教外別傳。傳上根輩。若言不當。適來許多問答。
圖箇甚麼。行脚人當自開眼。勿使後悔。若論此事。非神通修證之能到。非多聞智慧 之所談。三世諸佛只言自知。一大藏教詮注不及。是故靈山百千萬眾。獨許迦葉親聞
。黃梅七百高僧。衣鉢分付行者。豈是汝等貪淫愚執勝負為能。夫出家者。須稟丈夫 決烈之志。截斷兩頭。歸家穩坐。然後大開門戶。運出自己家財。接待往來。賑濟孤 露。方有少分報佛深恩。若不然者。無有是處。以拂子擇禪床一下。遂布謝(云云)。 上堂。說妙談玄。乃大平之姦賊。行棒行喝。為亂世之英雄。英雄姦賊。棒喝玄妙。
皆為剩物。黃檗門下總用不著。且道黃檗門下尋常用箇甚麼。喝一喝。 上堂。時人 住處我不住。時人行處我不行。於此了然明的旨。須會全身入火坑。以拂子畫一畫。
云。臭煙熢[火*孛]。紅焰熾然。眼未明者。總在裏許。從上古聖。無非入生死坑中。
向無明火裏提拔有情。汝等諸人且如何入。若人入得。可謂在火不燒。在水不溺。若 入不得。非但不能自利。亦乃不能利他。既不能自利利他。圓頂方袍殊無利益。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