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布薩羯磨的進行程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布薩羯磨的進行程序"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45

香光莊嚴【第一二九期】民國一〇六年十二月

布薩日的制定,與印度當時背景有關。當時在摩揭陀國,沙門外道每月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都會集會說法,因而贏得信眾的尊敬與供養。有一次,

頻婆娑羅王在樓閣上正好望見外道集會的場景,便去祈請佛陀令比丘們每月三 日集會說法。因此,佛集合僧眾,就規定了比丘們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 日布薩。當時諸比丘因日日說戒而感到疲倦,因此,佛陀就結合了布薩日與說 戒—「自今已去,聽布薩日說戒。」(5)

誦戒的內容是誦聲聞戒—比丘(尼)戒、沙彌(尼)戒;漢傳佛教還要誦 菩薩戒。香光尼僧團的作法是於十五日、三十日時,比丘尼誦《比丘尼戒》,

沙彌尼誦《沙彌律儀要略》;初八日、廿三日時,比丘尼誦《瑜伽菩薩戒 本》,沙彌尼誦《佛遺教經》。一個月裡,大乘戒誦兩次,聲聞戒也誦兩次。

婆羅門教每月三日集會說法,就佛教而言,僧眾是透過每半個月檢討修道 生活,讓自己對本身的言行有所自覺。這個布薩反省,不是在檢討外在社會的 問題,而是針對團體內部的生活,檢視彼此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小 小戒就立即懺悔,如果違犯的是大戒,那就得以另外的方式來處理了。這是宗 教修道生活很重要的課題,透過布薩,便可維持團體的清淨共住。

說欲與懺悔

誦戒的當天,要先掛牌通知大眾今日要誦戒。無論懸掛「今日誦戒」、

「今日布薩」、「今日說戒」,意思都是相同的。接著,就會有一位執事人要先

「索欲」。香光尼僧團的作法是,如果僧眾因為三寶事或者照顧病人等如法僧 事,無法前來誦戒,就統一向一位執事人提出。說欲的同時,不能前來的人也 要告清淨,或是否有要共懺的罪,如波逸提、八波羅提提舍尼法、眾學法等所 規定的,如果有違犯,大眾在說戒前會一起懺悔。例如「過午不食」這一條,

我並未主張大眾一定要過午,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藥石,這幾乎就是大眾共 懺的。

與欲者對這位堪能受欲者說明,並合掌表白說:「大姊一心念,我某某 比丘尼,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除了說明自己有如法的重要僧事,不能

(2)

46 香光莊嚴【第一二九期】民國一〇六年十二月

前去誦戒之外,還要說自己是清淨的,並將自己的意欲委託受欲者在大眾面前 表白。與欲的同時,自己先檢討,並且尊重、同意大會如法的議決。受欲者回 應:「善。」與欲者說:「爾。」彼此相互問訊,這是與欲的整個過程。如果 這段時間有些問題要懺悔,就念:「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如法僧事。

與欲、有罪待懺。」「有罪待懺」是表示還有一些不如法之處要加以懺悔。

受欲比丘尼接受他人的與欲之後,結果自己也無法前往誦戒時,那就是 要「轉欲」,把自己的「欲」以及他人的委託,全部要轉欲給其他清淨的比 丘尼。轉欲者念:「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我與某甲、某乙、某丙、

某丁……」,將說欲者的法名一一念出來,「彼及我身如法僧事。與欲、清 淨。」

如果轉欲比丘尼「有罪未懺」,就如同之前的文字,將「與欲、清淨」改 成「與欲、有罪待懺」。

這位執事人「索欲」後,接受大家的「欲」,接著準備「戒堂」。香光尼 僧團的戒堂就安置於大殿或講堂、教室,這些場所平時就有教學活動,場地相 當莊嚴,也不用另外打掃布置。在莊嚴清淨的場地誦戒,是表達對於戒律的敬 慎,佛法當於恭敬中求。

誦戒時間已到時,執事人便敲大鐘或犍槌集眾,大眾師就著袈裟、拿戒 本,來到布薩的大殿或戒堂。在誦戒之前,一方面等全員到齊,同時自己先找 人發露懺悔,不要等大家集合後,才找人懺悔。

如果有共同的問題,例如大家共同犯戒,這稱為「共犯」,每個人都要懺 悔,我們沒有另外再請清淨比丘尼來懺悔,佛陀允許僧眾做「共懺羯磨」(6)。 由一位比丘尼單白羯磨,大眾師一起禮佛懺悔,原先的過失就可以除滅了。

這種共懺羯磨,只允許偷蘭遮以下諸篇的過失,例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等並 非很嚴重的過失,但如果不改進,對修道也會有妨礙,所以需要懺悔。在經過 單白羯磨後,如此的過失就可以解除。做共懺羯磨時要先分辨清楚,此時不是 在談初篇波羅夷、二篇僧殘的重罪。所以,讀體大師認為如此的作法契合了布 薩捨諸惡的用意—「究竟梵行」的宗旨就是在布薩同時,公開表露,同時大

(3)

47

香光莊嚴【第一二九期】民國一〇六年十二月

眾一起調整,無須再另外設定懺悔的方法。(7)

但是,如果是犯初篇波羅夷、二篇僧殘,乃至三十捨墮,就不可使用共 懺的方式,必須要單獨處理—判斷罪的重輕,是可懺或不可懺,是故意或無 心。而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或突吉羅、眾學法,公開處理後,同時懺悔完,

罪就解除了。在僧團裡如果並未犯重戒,就不可再使用「他一直在犯戒」的語 言與眼光來看待他人,這是要先建立的觀念。

布薩羯磨的進行程序

作前方便

人員到齊後,維那師呼班:「大眾向上排班。」一起禮佛三拜。

羯磨師會問:「僧集否?」維那師答:「已集。」

再問:「和合否?」答:「和合。」

再問:「未受具戒者出否?」如果此時沙彌尼眾已經離場,就答:「已 出。」

再問:「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否?」(不來的比丘尼有說欲了嗎?她們清淨 嗎?)

如果沒有說欲的,就回答:「此中無有說欲及清淨者。」

如果有要說欲的,受欲者就要站出來,起身問訊,立答:「有。大姊僧 聽,某甲、某乙、某丙……」把請假者的法名一個個念出來,「我受彼欲彼清 淨,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如果請假的人太多,也可以念:「大姊僧 聽,眾多比丘尼,我受彼欲,彼如法清淨。」如果是有需要懺悔的,則念:

「彼如法僧事。與欲、有罪待懺。」在眾人面前直接向大家表白,之後問訊,

回到自己的位子。

問:「僧今和合,何所作為?」(今天大家做什麼呢?)

香光尼僧團的作法在此即直接回答:「懺悔羯磨。」就是之前提到的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後秦三藏佛陀耶舍譯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毘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眾集聽我說 

  齊整披衣應當學   好覆身入家內應當學   諦視入家內應當學   小聲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笑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覆頭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反抄衣入家內應當學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好覆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好覆身白衣舍坐。應當學   善攝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善攝身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三月望衣戒 四取非親尼衣戒 五浣故衣戒 六乞衣戒 七過分取衣戒 八勸增衣價戒 九勸二家增價戒 十忽切索衣戒 十一蠶綿袈裟戒 十二黑毛臥具戒 十三白毛三衣戒

On the other hand, Japanese Buddhist scholars tend to point out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r inconsistency embedded in the śīla/vinaya system of Sinitic Mahāyāna tradition--that

。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當觀身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