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蝴蝶蘭栽培技術之改良及菌根之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蝴蝶蘭栽培技術之改良及菌根之應用"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Bio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蝴蝶蘭栽培技術之改良及菌根之應用 Improvement of cultivation and the use of orchid

mycorrhiza for phalaenopsis orchids

吳柏宏 Po-Hung Wu 學號:D93628002 指導教授:張喜寧 教授

Advisor: Doris C. N., Chang, Ph. D.

中華民國 一百年 十二月

December, 2011

(2)

誌謝

本論文承蒙指導教授 張喜寧教授在學術研究領域上的悉心指導,始能順利完 成。感謝張喜寧老師七年多來如嚴師亦如慈母般的教誨,除了學術研究外,亦教 導了我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並給予我充分的自主性,讓我有機會除了學術研究 外,在事業上亦能稍有成就。感謝黃定鼎老師在蘭花菌根機制研究中,提供研究 經費、儀器設備及在研究上的諸多指導。感謝黃浩仁老師提供儀器設備,及軟腐 病抗病能力測試技術。感謝陳虹嬅老師及其研究室阿杰、小芸、昭君、家齊、士 毓、雅萍等學長姐、學弟妹,提供我儀器設備的使用、技術上的指導及生活上的 協助,使我在成大做實驗的期間不致徬徨無助。

感謝陳文輝老師、方煒老師、詹明才老師、葉信宏老師、詹富智老師、廖麗 貞老師在我博士班求學期間,蘭花研究上,給予我相當多的指導與建議,更要感 謝王寅東老師,在我實驗設計上及國際科學期刊寫作上的指導,使我真正學習到 如何才能在國際科學期刊上發表。

七年多的日子裡,感謝實驗室諸多的研究夥伴,淑芬學姐、亦青學姐、明治、

秀霏、康康、俊成、孟妘、婉瑜、志平、君豪、小陸、瓊瑩、映齡、文南在實驗 上的幫助及生活上的陪伴,尤其是明治及淑芬學姐,如沒有妳們的互相勉勵,或 許論文需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感謝系上鄭正勇老師、林宗賢老師、陳右人老師、

李金龍老師、葉德銘老師、張育森老師、張耀乾老師在課業上的教導,讓我開始 慢慢了解什麼是農業、什麼是園藝、什麼是花卉。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許許多多的長輩及好朋友,在我求學期間的支持、鼓 勵及體諒,沒有你們的加油、打氣,論文或許不知何時才能順利完成。謝謝大家!!

謝謝!!

(3)

中文摘要

蘭花產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旗艦作物,在所有種類的蘭花中,蝴蝶蘭是世界 上最重要的盆花作物之一。台灣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蝴蝶蘭生產國家,2011 年台灣 的蝴蝶蘭外銷總值已經達到27 億台幣。本論文針對蘭菌對於蝴蝶蘭的生長促進、

誘導抗病、以及外加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對於開花品質的增進以及開花時間的調節 作了一系列詳細的研究,以期在學術上或實際的產業利用上,有所貢獻。利用蘭 菌之接種(Rhizoctonia spp. (R02 及 R04))可有效促進蘭苗的生長,並且可增強對軟 腐 病 菌(Erwinia chrysanthemi) 的 抗 性 。 經 由 抑 制 性 扣 減 雜 合 技 術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的方式,已找到數個可能與抗軟腐病相關的基因。

在蝴蝶蘭開花控制時,施用三種不同濃度的三種cytokinins (N-6-benzyladenine(50、

100、150 mg·L-1)、kinetin(100、200、300 mg·L-1)及 2-isopentenyladenine(50、100、

150 mg·L-1))。結果顯示施用 N-6-benzyladenine 100 及 150 mg·L-1對開花的促進效 果最佳,可顯著增加花梗數及花朵數。

關鍵詞:蝴蝶蘭、蘭菌、抑制性扣減雜合技術、抗軟腐病、甲殼素、涼溫處理

(4)

Abstract

Orchid industry is the flagship of agricultural crop development in Taiwan.

Phalaenopsis, in all type of orchid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tted flower in the world.

Taiwan is the main orchid produc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2011 the export value of Taiwan's Phalaenopsis orchid has reached NT $ 2.7 billion. 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utility of rhizoctonia to phalanopsis including growth promoting, induce disease resistan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lowering and flowering time regulation. I expect these results can be contributed to the orchid industry and basic research in orchid.

Inoculation of Rhizoctonia spp. (R02 and R04) can enhances Phalaenopsis orchid’s growth and resistance to Erwinia chrysanthemi.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assay, we foun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which play a role at against Erwinia chrysanthemi. In the other hand, applic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cytokinins (N-6-benzyladenine (50、100、150 mg·L-1)、

kinetin (100、200、300 mg·L-1) and 2-isopentenyladenine (50、100、150 mg·L-1)) at flowering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100 or 150 mg·L-1 N-6-benzyladenine on flowering for best result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and flower stalk number.

Key Words: Phalaenopsis, orchid micorrhizal fungi,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anti soft rot disease, chitosan, cool temperature treatment

(5)

目錄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IV 圖目錄………...……….…VII 表目錄……… .……IX

前言………...……..10

前人研究……….…12

第一章、蝴蝶蘭菌根之效益………..………...39

摘要………..……….39

第一節、蘭菌接種可促進蝴蝶蘭生長………..……….40

前言………..………….40

材料與方法……….………..42

結果與討論……….………..44

結論……….………..…44

第一節圖表………..……….……45

第二節、蘭菌接種可增加抗軟腐病能力……….………..48

前言……….………..48

材料與方法……….………..49

結果與討論……….……….….51

結論……….………..52

第二節圖表……….………..53

第三節、接種蘭菌之蝴蝶蘭其生長抗病之機制探討……….………..59

前言……….……..………59

材料與方法……….…………..…61

結果與討論……….………..66

結論……….………..69

(6)

第三節圖表……….…...…….………..70

參考文獻………...………73

第二章、植物生長物質在蝴蝶蘭的生長與開花上之應用...89

摘 要………..…89

第一節、出瓶前涼溫處理及出瓶後施用甲殼素可促進蝴蝶蘭小苗生長………90

前言………...…90

材料與方法………..…...91

結果與討論………..….…93

結論………...……94

第一節圖表………..….…95

第二節、使用N-6-benzyladenine 及 Gibberelic acid 3 調控蝴蝶蘭開花. ...101

前言…………...101

材料與方法…………...103

結果與討論…………...105

結論…………...107

第二節圖表…...108

第三節、使用N-6-benzyladenine、kinetin 及 2-isopentenyladenine 調控蝴 蝶蘭開花...113

前言………...…….…...……..113

材料與方法………...……...……114

結果與討論……….…...….115

結論………..…...……116

參考文獻…………...117

第三節圖表………...119

附錄(已發表之國際科學期刊三篇)……….….…...………....…121

(7)

圖目錄

圖1-1、以蝴蝶蘭菌根植株螢光顯微鏡快速檢測法觀察蝴蝶蘭菌根及非 菌根植株……….………..…...45 圖1-2、接種蘭菌之蝴蝶蘭大白花栽培種 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大紅花栽培種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Tai

Lin Redangel 'V31' 植株生長情況………..………..………46 1-3、蝴蝶蘭大白花栽培種 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及大紅花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 接種蘭菌 R02 或 R04 4 個月後植株之總鮮重………..…….47 圖1-4、蝴蝶蘭大紅花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接種軟

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病徵的發展情況(1 x 10-2~1 x 10-7)..53 圖1-5、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 接種軟

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病徵的發展情況(1 x 10-2~1 x 10-7)..54 圖1-6、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接種軟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病徵的發展情況(1 x 10-1及1 x 10-3)………..55 圖1-7、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 接種軟

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病徵的發展情況

(1 x 10-1及1 x 10-3)………...56 圖1-8、蝴蝶蘭大白花栽培種 KC1111 及大紅花栽培種 V31 接種 R02 菌種

之菌根以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實驗後,經電泳

分析的結果...70 圖1-9、以 RT-PCR 分析蝴蝶蘭大紅花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根部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GDA2 protein(G2 pea dark accumulated

gene)、pectinesterase、PVPR3(Phaseolus vulgaris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GRX(glutaredoxin)、LEA5 (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 5) 等 6 個基因之基因表現量...71 圖2-1、不同處理後之蝴蝶蘭植株葉片數……...95 圖2-1、不同處理後之蝴蝶蘭植株葉幅……...96

(8)

圖2-3、不同處理後之蝴蝶蘭植株葉片鮮重…...97 圖2-4、不同處理後之蝴蝶蘭植株葉片乾重...98 圖2-5、不同處理後之蝴蝶蘭植株根莖比...99 圖2-6、於涼溫處理(26/18℃)後第 1 天及第 14 天各噴灑一次 70 mg·L-1

N-6-benzyladenine 所造成 Phaalenopsis Luchia Pink ‘244’之花梗畸形…...108 圖2-7、涼溫處理第 1 天噴灑不同濃度之 GA3 後蝴蝶蘭之花型...109

(9)

表目錄

1-1、蝴蝶蘭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軟腐病徵的發展………...57 表1-2、蝴蝶蘭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軟腐病徵的發展……...58 表1-3、蝴蝶蘭接種蘭菌後誘導根部差異性表現基因經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篩選後,所獲得基因片段經 BLASTx 比對之

結果………...72 表2-1、蝴蝶蘭商業品種(Phalaenopsis Sogo Yukidian ‘V3’、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及 Phalaenopsis Mount Lip)出瓶前以 18℃低溫處理 一個晚上、出瓶後接種 Rhizoctonia spp. (R01、R02、R04 或

R01+R02+R04、及每二週葉面噴灑 0.02%之甲殼素等六種處理之出瓶

存活率...100 表2-2、於涼溫處理(26 /18 oC)第一天及第十四天各施用 70 mg·L-1 N-6-benzyladenine

(BA)一次對 Phalaenopsis Luchia Pink

‘244’及 Doritaenopsis Taisico Firebird ‘OX’ 生殖生長的響...110 表2-3、於涼溫處理(26 /18 oC)第 1 天噴灑不同濃度之 N-6-benzyladenine

(BA)對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Queen’及 Phalaenopsis Sogo

Yukidian ‘V3’抽梗率及開花品質之影響...111 表2-4、於涼溫處理(26 /18 oC)第 1 天噴灑不同濃度之 GA3對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Queen’及 Phalaenopsis Sogo Yukidian ‘V3’之花梗數

及開花品質之影響...112 表2-5、蝴蝶蘭 Sogo Yukidian 'V3’ 在不同時間點(涼溫處理後一日及第一花 苞達到 0.2cm 時) 施用不同濃的 N-6-benzyladenin (BA)、kinetin (kin)及 2- isopentenyladenine (2-iP)之花梗數及花朵品質...119 表2-6、蝴蝶蘭 Tai Lin Redangel ‘V31’在不同時間點(涼溫處理後一日及第一 花苞達到 0.2cm 時) 施用不同濃的 N-6-benzyladenin (BA)、kinetin (kin)及 2- isopentenyladenine (2-iP)之花梗數及花朵品質...120

(10)

前言

蘭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盆花作物,2004 年全世界使用數量約 1.3 億株,並以每 年30%之速度快速成長,預計於 2014 年,使用數量將突破 3 億株(Wang,2004)。

其中蝴蝶蘭為其最受歡迎之種類,佔銷售總量約 60%。蝴蝶蘭在歐洲市場排名第

一(Vereniging van Bloemenveilingen in Nederland,2010),美國市場排名第二,僅次 於聖誕紅(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2010),有非常大的產值。

台灣為蝴蝶蘭主要生產國家,素有蝴蝶蘭王國之美譽,2011 年外銷產值超過 二十七億台幣(海關進出口資料,2012),內銷產量約六百萬株,產值約八億,近年 來仍繼續穩定成長。而台灣蘭花產業的崛起,可由組培作物的改變看出端倪。根 據2004 及 2008 年省種苗場公佈之組培業者資料,1998 年蘭花類別之種苗生產,

已佔國內種苗生產總量之51%,2004 年更提高至 85%,而蝴蝶蘭所佔比例,亦由 1998 年之 35%,提高至 2004 年的 42%,其中大紅花佔總花色 47.6%,外銷主力 產品大白花佔總花色23.2%,分生苗與實生苗比例則分別為 52.6%及 47.4%(植物 組織培養種苗業者名錄,2004、2008)。

在研究室先期的研究中,發現接種蘭菌的蝴蝶蘭菌根植株,除生長勢較佳外,

亦較不易得到軟腐病等蘭花常見病害(王,1999;藍,2001;王,2004;楊,2008)。

本論文第一章節中,選取2 個目前業界蝴蝶蘭外銷主力品種,大白花蝴蝶蘭 KC1111 (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及大紅花蝴蝶蘭 V31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Tai Lin Redangel 'V31'),探討蘭菌接種對其生長是否有促進效果,

並以動接種軟腐病病原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的方法,來確認接種蘭菌的蝴蝶蘭 菌根植株,其抗軟腐病能力是否確有增加,並探討其可能機制,以評估其直接應 用在商業栽培生產上的可能性。

此外,蝴蝶蘭栽培品種雖然具有種類繁多、開花期長之特色,然最後仍須使 其開花方能銷售,而開花的時間、花梗數及開花品質對其銷售價格的影響甚鉅。

影響蝴蝶蘭開花的因素主要有幼年性、溫度、光線、養份、植物生長物質及蘭菌

(11)

等,如何使得不同栽培種的蝴蝶蘭能夠在需求量最大的時候,如歐美二月的情人 節、五月的母親節、十二月的耶誕節及中國的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開花及提高開 花品質,亦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題目。

在第二章節的試驗中,選取了多個不同的蝴蝶蘭商業栽培品種,以瓶苗出瓶 後接種蘭菌、噴灑0.02%甲殼素及栽種前 18℃涼溫處理等方式,探討其對蝴蝶蘭 小苗出瓶存活率提高及生長促進是否有所幫助。並以於涼溫處理第1 天及第 14 天 各全株葉面噴灑70 mg·L-1 N-6-benzyladenine(BA)一次;涼溫處理後第 1 天,全株 葉面噴灑Gibberelic acid 3 (GA3) 或 BA 一次(各 50、100、150 mg·L-1 );涼溫處理 後第1 天及第一朵花苞達到 0.2 cm 時,葉面噴灑 N-6-benzyladenin (BA)、2- isopentenyladenine (2-ip)(各 50、100、150 mg·L-1 )及 kinetin (100、200、300 mg·L-1) 等不同的植物生長物質,探討其對蝴蝶蘭開花時間、花梗數、花朵數及開花品質 之影響,以期能準確控制開花時間,得到蝴蝶蘭花梗數、花朵數增加及開花品質 提高的商業使用方法。

(12)

前人研究 一、蘭科植物簡介

蘭科植物種類繁多且多樣性高,有多達 30,000 種以上之龐大族群,為被子植 物中最大的一科。蘭科植物的分佈極廣,最北達瑞典北部以及美國阿拉斯加北部,

最南至南美火地島與麥夸里島,幾乎涵蓋地球上植物所能及的範圍。台灣的蘭科 植物的物種數目約有360 種,佔台灣所有原生種子植物的十分之ㄧ(林,1976)。

蘭科植物的分類

蘭 科 植 物 依 生 長 特 性 可 區 分 為 兩 大 類 , 一 是 單 莖 類 蘭 花 ( monopodial orchids),單莖類的莖不會分枝,可以持續生長多年,不斷增長,也沒有假球莖。

單莖類蘭花大多屬於附生蘭,其具革質或多肉的厚葉及粗大的氣生根。如蝴蝶蘭、

萬代蘭等都屬單莖類蘭花。另一類為複莖類蘭花(symodial orchids),此類蘭花每 年會有新的側枝長出新莖並延著水平面匍匐生長取代舊的主莖形成多莖成叢,這 一類蘭花通常擁有假球莖,如文心蘭、嘉德麗亞蘭、石斛蘭、東亞蘭等(李,1995)。

蘭科植物依其生長環境及生存方式可分類為腐生蘭、地生蘭、半地生蘭及附 生地蘭四類。腐生蘭不具有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是靠根系與周圍微生物形 成共生關係,利用土壤中腐爛植體來獲取養分,如無葉蘭、山珊瑚及赤劍等蘭科 植物皆屬於腐生蘭。地生蘭生長在森林或灌木叢下,葉片較薄,根較細小,無儲 水構造,較不耐旱,靠吸收土壤的養分維生,主要分佈在溫帶地,如台灣金線連、

蕙蘭、根節蘭、一葉蘭、拖鞋蘭等蘭科植物。半地生蘭會附生於枯倒木上,吸取 枯木的養分,像滿綠隱柱蘭就是半地生蘭的典型代表。附生蘭是最為人們所熟悉 的蘭花,有生長在岩石上的石生蘭及攀附生長於樹上的氣生蘭兩類;併稱為「附 生蘭」,如蝴蝶蘭、石斛、台灣風蘭、蜘蛛蘭、嘉德麗亞蘭等皆屬此類。

(13)

蘭科植物花部形態

蘭科植物的花型變化極大,但基本上是由花萼、花瓣及中間一個蕊柱組合而 成的。蘭科植物兩側的花瓣(petals)通常較大且成對,底部的花瓣特化為唇瓣

(labellum)其形態多變,具有吸引授粉媒的功能,並為授粉媒進入花朵內腔的踏 板,是植物分類重要之依據(林,1976)。蕊柱是蘭科植物特有的結構,為雌蕊、

雄蕊合一的構造,和一般花朵中雄蕊環繞著雌蕊的形態明顯不同,這也是判別植 物是否為蘭科的重要依據。蘭科植物的根為植物體吸收環境中水份與養分的輸送 帶。其中蝴蝶蘭的根,除了可併儲存養分和水分亦可行光合作用(李和李,1991)。

二、蝴蝶蘭簡介 蝴蝶蘭分類與分佈

蝴 蝶 蘭 屬 名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是 由 拉 丁 文 的 p h a l a e n a ( 似 蛾 的) o p s i s ( 形 象 ) 結 合 而 成 , 其 花 形 十 分 優 美 , 深 受 社 會 大 眾 喜 愛 , 有 蘭 花 之 后 之 稱 。 蝴 蝶 蘭 在 分 類 上 屬 被 子 植 物 門( A n g i o a p e r m a e ) 、 單 子 葉 植 物 綱 ( M o n o c o t y l l e d o n e a e ) 、 雌 雄 合 芯 植 物 目 ( G y n a n d r a e ) 、 蘭 科 ( O r c h i d a c e a e ) 、 樹 蘭 亞 科 ( E p i d e n d r o i d e a e ) 、 萬 代 蘭 族( Tr i b e Va n d e a e )、 萬 代 蘭 亞 族 ( S u b t r i b e Va n d e a e )、 蝴 蝶 蘭 屬 (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 。 1 8 6 0 年 代 萊 克 茵 巴 克 ( F. R e i c h e n b a c h ) 以 唇 瓣 中 裂 片 有 無 捲 鬚 的 特 徵 對 蝴 蝶 蘭 簡 單 的 分 類 , 將 蝴 蝶 蘭 分 為 兩 群 、 十 一 個 種 。 歷 經 一 百 多 年 後 , 史 威 特( H . R . S w e e t ) 博 士 , 依 花 瓣 及 萼 瓣 特 徵 進 行 的 分 類 法 較 被 接 受 。 他 雖 以 整 朵 花 的 特 色 皆 列 入 分 類 依 據 , 但 唇 瓣 的 型 態 變 化 仍 為 分 類 重 點 , 將 蝴 蝶 蘭 屬 分 為 九 節 ( s e c t i o n ) 、 四 十 四 個 種 。 2 0 0 1 年 C h r i s t e n s o n 將 蝴 蝶 蘭 屬 分 成 5 個 亞 屬 , 蝴 蝶 蘭 屬 目 前 已 發 現 約 有 六 十 個 原 生 種( C h r i s t e n s o n, 2 0 0 1 ) 多 生 長 在 海 拔 8 0 0 ~ 1 , 5 0 0 公 尺 的 森 林 或 雨 林 中 , 常 見 的 只 有 二 十

(14)

多 種 , 台 灣 也 有 兩 個 蝴 蝶 蘭 原 生 種 , 分 別 是 白 花 蝴 蝶 蘭 (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a m a b i l i s v a r. f o r m o s a ) 與 姬 蝴 蝶 蘭 (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e q u e s t r i s ( S c h a u e r ) R c h b . f . ) 。 白 花 蝴 蝶 蘭 較 為 耐 寒 , 主 要 生 長 在 屏 東 縣 恆 春 、 大 武 及 蘭 嶼 等 地 8 0 0 公 尺 以 下 的 季 節 雨 林 樹 幹 上 。 白 花 蝴 蝶 蘭 在 眾 多 的 國 際 花 卉 展 獲 獎 無 數 。 姬 蝴 蝶 蘭 又 名 桃 紅 蝴 蝶 蘭 , 生 長 於 小 蘭 嶼 , 台 東 縣 的 蘭 嶼 也 是 因 為 盛 產 蘭 花 而 命 名 , 姬 蝴 蝶 蘭 更 是 蝴 蝶 蘭 育 種 上 的 主 要 親 本( 李 , 1 9 9 2 ; 李 , 2 0 0 2 ) 。

呼 吸 作 用

蝴 蝶 蘭 為 單 莖 類 的 氣 生 性 附 生 蘭 , 可 附 生 生 長 於 森 林 樹 木 與 岩 石 上 。 蝴 蝶 蘭 的 莖 極 短 , 具 有 肉 質 葉 、 氣 生 根 及 無 限 型 總 狀 花 序 。 蝴 蝶 蘭 的 葉 片 、 莖 、 以 及 發 達 之 根 系 皆 可 用 來 儲 存 水 份 及 養 分 ( K l u g e 和 Ti n g , 1 9 7 8 )。 蝴 蝶 蘭 為 絕 對 性 景 天 酸 循 環 C A M ( C r a s s u l a c e a n a c i d m e t a b o l i s m ) 植 物 , 其 葉 片 背 面 氣 孔 在 白 天 時 關 閉 可 防 止 水 分 散 失 , 到 夜 間 葉 片 背 面 氣 孔 才 會 開 啟 , 其 C O2

吸 收 速 率 、 氣 孔 導 度 及 葉 片 可 滴 定 酸 的 含 量 具 有 日 夜 週 期 性 的 變 化( 林 , 2 0 0 2 )。 在 極 端 的 水 分 逆 境 下 , 蝴 蝶 蘭 可 轉 為 閒 置 型 景 天 酸 代 謝( C A M - i d l i n g ) 狀 態 , 使 氣 孔 由 白 天 至 晚 上 均 保 持 開 啟 。 而 使 得 幾 乎 無 C O2 淨 吸 收 , 但 仍 具 有 機 酸 的 日 夜 韻 律 , 並 保 持 光 合 酵 素 之 代 謝 活 性,脫 離 逆 境 之 後 可 快 速 恢 復 成 C A M 循 環 ( S z a r e k 等 氏 , 1 9 7 3 )。 C A M 和 C A M - i d l i n g 的 轉 換 機 制 能 讓 蝴 蝶 蘭 在 水 分 不 足 的 環 境 之 下 維 持 正 常 生 長( H e r r e r a 等 氏 , 2 0 0 0 )。 蝴 蝶 蘭 花 梗 具 有 弱 景 天 酸 代 謝( w e a k - C A M ) 的 特 徵 , 花 梗 內 的 蘋 果 酸 、 檸 檬 酸 含 量 與 p H 值 在 白 天 及 黑 夜 會 有 些 微 的 改 變 , 可 能 為 蝴 蝶 蘭 花 期 持 久 的 原 因 之 一( E n d o 和 I k u s i m a , 1 9 8 9 ) 。

蝴 蝶 蘭 的 葉 與 根 的 形 態

蝴 蝶 蘭 具 肥 厚 而 多 汁 的 葉 , 除 了 可 進 行 光 合 作 用 外 也 可 以 貯

(15)

藏 水 分( 李 和 李 , 1 9 9 1; O t a 等 氏 , 1 9 9 1 )。 植 株 上 含 碳 水 化 合 物 較 多 的 葉 片 為 位 於 上 位 的 成 熟 葉 片 , 尤 其 是 最 上 位 成 熟 葉 的 含 量 最 高 , 顯 示 其 有 高 效 率 的 固 碳 能 力( 李 和 李 , 1 9 9 6 )。 而 居 於 下 位 的 葉 片 , 也 許 養 分 都 提 供 於 開 花 所 以 碳 水 化 合 物 較 少( 林 , 1 9 9 4 ; 李 和 李 ,1 9 9 6 ) 。 蝴 蝶 蘭 葉 片 上 的 氣 孔 , 因 為 具 有 外 側 角 質 突 出 物 , 可 將 氣 孔 外 室 封 住 , 所 以 能 有 效 的 阻 止 水 分 的 散 失( 李 和 李 , 1 9 9 1 ) 。 蝴 蝶 蘭 的 根 為 氣 生 根 可 用 來 吸 收 空 氣 中 的 水 分,根 部 結 構 具 有 根 帽 ( r o o t c a p ) 、 表 層 組 織 ( e p i d e r m i s ) 、 皮 層 ( c o r t e x ) 和 中 心 柱 ( v a s c u l a r c y l i n d e r 或 v a s c u l a r s t e l e ) 等 四 部 份 。 蝴 蝶 蘭 之 外 露 的 氣 生 根 因 其 皮 層 細 胞 含 有 葉 綠 體 外 表 為 綠 色 , 可 以 行 光 合 作 用 , 其 C O2 之 固 定 類 型 是 屬 C 3 型 而 非 C A M,而 生 長 於 盆 內 的 根 為 白 色 , 不 含 葉 綠 素 , 無 法 行 光 合 作 用( 李 , 1 9 9 0; 李 和 李 , 1 9 9 1; 李 和 李 , 1 9 9 6 ) 。 蝴 蝶 蘭 根 系 儲 存 了 大 量 的 碳 水 化 合 物 , 亦 為 許 多 植 物 賀 爾 蒙 生 成 之 處 , 其 中 所 生 成 的 c y t o k i n i n s, 對 幫 助 蝴 蝶 蘭 開 花 扮 演 極 重 要 的 角 色( B e r n i e r 等 氏 , 1 9 9 3 ) 。 蝴 蝶 蘭 即 使 葉 片 完 好 且 具 有 足 夠 的 光 照 和 養 分 , 若 莖 部 無 法 長 出 新 根 , 植 株 便 無 法 抽 梗( 李 和 李 ,1 9 9 6 ) 。 蝴 蝶 蘭 若 栽 培 管 理 不 善 容 易 引 起 根 尖 褐 化 , 開 花 期 若 使 根 系 養 分 消 耗 殆 盡 也 會 導 致 根 系 死 亡 。

蝴 蝶 蘭 的 生 長

由 於 蝴 蝶 蘭 原 生 於 亞 熱 帶 森 林 中 , 其 最 適 合 的 生 長 溫 度 為 2 0 ℃ ~ 2 5 ℃ , 此 溫 度 範 圍 內 會 使 蝴 蝶 蘭 生 長 最 為 快 速 。 當 溫 度 高 於 3 2 ℃ 蝴 蝶 蘭 生 長 會 遲 緩 或 完 全 停 頓 , 並 且 會 抑 制 花 梗 的 形 成 。 在 夏 天 時 溫 度 居 高 不 下 , 需 要 進 一 步 進 行 遮 蔭 並 且 保 持 空 氣 流 通 , 使 蝴 蝶 蘭 維 持 良 好 的 生 長 。 若 溫 度 太 低 低 於 1 0 ℃ , 蘭 株 就 會 出 現 寒 害 產 生 枯 萎 的 現 象 , 同 時 花 朵 亦 會 產 生 掉 落 的 情 況 。 寒 害

(16)

就 是 因 為 低 溫 而 導 致 植 物 發 生 傷 害 , 但 未 達 結 凍 的 程 度 。 一 般 而 言 , 當 溫 度 降 至 1 0 ℃ 以 下 時 , 多 數 植 物 會 發 生 寒 害 , 所 以 1 0 ℃ 常 被 當 作 是 寒 害 發 生 的 臨 界 點( 邱 等 氏 , 2 0 0 0 )。 蝴 蝶 蘭 為 兼 性 半 日 照 植 物 , 須 避 免 直 接 照 射 陽 光 , 栽 培 環 境 需 要 空 氣 流 通 、 並 且 進 行 遮 蔭 , 以 避 免 造 成 蝴 蝶 蘭 葉 燒 。 遮 光 程 度 依 據 日 光 的 強 度 來 調 整,春、夏 季 日 光 較 強 溫 度 也 偏 高,必 須 要 遮 光 7 0 % 至 8 0 % 之 間 ; 秋 , 冬 季 時 , 日 照 相 對 較 弱 , 僅 需 遮 光 6 0 % 即 可 。 因 為 植 物 需 陽 光 進 行 光 合 作 用 以 累 積 養 份 , 來 供 給 生 長 與 開 花 , 因 此 若 遮 光 太 多 , 導 致 光 照 不 足 , 反 而 會 使 得 蘭 株 生 長 緩 慢 , 也 更 容 易 感 染 病 蟲 害 。 蝴 蝶 蘭 的 根 為 氣 生 根 , 可 吸 收 空 氣 中 的 水 份 , 過 多 的 水 份 反 而 會 使 得 根 部 腐 爛 , 無 法 正 常 執 行 水 份 及 養 分 的 輸 送 , 而 造 成 蝴 蝶 蘭 生 長 緩 慢 。 蝴 蝶 蘭 適 合 在 通 風 良 好 且 潮 濕 的 環 境 中 生 長 , 水 份 在 蝴 蝶 蘭 的 栽 培 中 是 個 很 關 鍵 的 因 素 , 澆 水 適 當 與 否 除 了 會 直 接 影 響 植 株 的 生 長 且 更 會 影 響 植 株 的 開 花 。 蝴 蝶 蘭 若 長 期 缺 水 , 葉 片 會 有 皺 縮 脫 水 及 生 長 停 滯 的 現 象 。 通 風 良 好 有 助 於 葉 片 散 熱 , 避 免 病 蟲 害 發 生 。 也 可 刺 激 葉 片 上 氣 孔 打 開 , 提 供 二 氧 化 碳 , 有 利 於 植 株 進 行 光 合 作 用 , 有 利 於 蝴 蝶 蘭 生 長 及 開 花 ; 通 風 不 良 則 會 提 高 環 境 濕 度 , 造 成 蘭 株 生 長 緩 慢 且 容 易 患 病 蟲 害 。 蘭 株 生 長 環 境 若 空 氣 不 流 通 , 也 會 使 得 生 長 環 境 內 乙 烯 濃 度 提 高 , 使 花 朵 提 早 凋 謝 及 消 苞 。 氮 、 磷 、 鉀 三 要 素 是 維 持 蝴 蝶 蘭 生 長 不 可 或 缺 的 養 分 。 氮 肥 , 利 於 蘭 株 營 養 生 長 , 而 磷 、 鉀 肥 則 有 利 於 開 花 , 因 此 , 調 整 氮 、 磷 、 鉀 的 濃 度 可 促 進 蝴 蝶 蘭 生 長 或 開 花 。 因 為 蝴 蝶 蘭 的 生 長 速 度 較 慢 , 吸 收 速 率 及 所 需 要 的 濃 度 自 然 較 低 , 所 以 低 濃 度 、 少 量 、 多 次 是 蝴 蝶 蘭 施 肥 的 原 則 。

(17)

影 響 蝴 蝶 蘭 抽 梗 之 內 在 因 子

1 . 幼 年 期 ( j u v e n i l e p e r i o d )

從種子萌發形成幼苗,植物需經過幼年期後才能進入成年期。植物在幼年期 無法誘導開花。蝴 蝶 蘭 的 幼 年 期 主 要 受 到 品 種 的 影 響 。 其 他 因 素 如 栽 培 環 境 如 溫 度 、 光 度 與 肥 培 管 理 等 。 以 葉 面 積 及 其 所 蓄 存 的 養 分 比 以 株 齡 來 表 示 定 義 其 幼 年 性 更 為 準 確( G o h 等 氏,1 9 9 2;李 和 李 , 1 9 9 6 ; 李 和 王 , 1 9 9 7 ) 。

2 . 碳 水 化 合 物

蝴 蝶 蘭 之 花 芽 創 始 與 碳 水 化 合 物 含 量 的 增 加 有 關 ( C h e n 等 氏 ,1 9 9 4 ) 。 蝴 蝶 蘭 在 接 受 涼 溫 誘 引 花 芽 時 , 貯 存 於 葉 片 的 葉 綠 體 內 的 澱 粉 分 解 成 蔗 糖 , 使 葉 、 莖 和 根 含 蔗 糖 量 增 加 。 莖 主 要 碳 水 化 合 物 成 分 是 蔗 糖 , 說 明 糖 在 莖 的 運 移 以 蔗 糖 為 主 , 為 碳 水 化 合 物 之 主 要 輸 送 物 質 , 葡 萄 糖 和 澱 粉 甚 少 , 而 澱 粉 含 量 在 成 熟 植 株 含 量 似 略 高 , 因 此 短 縮 莖 只 是 一 運 輸 用 器 官 , 並 非 具 貯 藏 養 分 與 水 分 之 功 能,至 於 根 主 要 含 蔗 糖 和 葡 萄 糖,澱 粉 含 量 較 少( D a i e 和 Wy s e , 1 9 8 5 ; 李 和 王 , 1 9 9 7 ) 。 澱 粉 及 蔗 糖 均 是 由 光 合 作 用 而 得 , 在 出 瓶 後 之 幼 苗 及 小 苗 生 長 期 , 弱 光 延 遲 生 育 , 減 少 葉 片 碳 水 化 合 物 含 量 。 涼 溫 誘 引 花 芽 , 葉 片 的 澱 粉 含 量 下 降 , 蔗 糖 增 加 , 花 苞 可 見 時 , 葉 含 葡 萄 糖 甚 少 , 花 梗 剛 伸 長 1 0 ~ 1 5 c m 時 富 含 葡 萄 糖 和 蔗 糖 , 待 花 序 的 花 朵 全 開 時 , 花 梗 主 含 蔗 糖 , 其 花 朵 則 以 果 糖 和 葡 萄 糖 為 主 , 顯 示 養 分 由 葉 及/ 或 根 經 花 梗 送 到 強 蓄 池 的 花 朵 , 其 蔗 糖 已 分 解 成 果 糖 和 葡 萄 糖( E n d o 和 I k u s i m a , 1 9 9 2 ; 李 和 李 , 1 9 9 6 ) 。 ; 在 植 株 由 幼 年 相 轉 入 成 熟 相 時 , 即 出 瓶 後 1 5 ~ 1 7 個 月 , 開 花 率 已 提 昇 到 7 0 ~ 1 0 0 % 時 , 根 所 含 蔗 糖 及 葡 萄 糖 快 速 降 低 , 而

(18)

澱 粉 呈 穩 定 趨 勢 , 碳 水 化 合 物 含 量 由 1 6 ~ 1 7 % 降 到 1 0 % 以 下 , 顯 示 成 熟 期 根 之 碳 水 化 合 物 含 量 有 減 少 之 趨 勢 , 這 種 現 象 可 能 是 在 相 的 轉 變 中 , 光 合 產 物 的 分 配 已 發 生 變 化 , 使 它 有 利 於 花 芽 的 誘 引 ( D a i e , 1 9 8 5 ; 李 和 王 , 1 9 9 7 ) 。

花 朵 的 生 成 刺 激 與 糖 類 有 關 , 且 低 溫 能 使 尖 端 分 生 組 織 所 產 生 的 糖 類 含 量 增 加 , 並 增 加 受 源 的 強 度 及 使 得 蔗 糖 由 供 源 葉 片 轉 換 至 花 序 尖 端 的 情 形 較 早 發 生 ; 高 溫 下 蔗 糖 的 轉 換 會 受 到 抑 制 ( C h e n 等 氏 , 1 9 9 4 ) 。

當 高 光 強 度 時 , 葉 固 定 C O2 多 , 光 合 產 物 以 澱 粉 停 存 於 葉 綠 體 內 , 光 強 度 弱 時 光 合 成 減 少 , 葉 綠 體 內 的 澱 粉 則 被 水 解 供 代 謝 生 長 之 用 而 濃 度 降 低 ; 葉 片 中 之 澱 粉 含 量 的 起 伏 , 乃 在 光 合 成 產 物 不 足 之 時 分 解 供 應 生 長 所 需 之 故 , 且 其 含 量 受 光 線 影 響 甚 鉅 ( D a i e, 1 9 8 5; 李 和 王 , 1 9 9 7 )。 當 增 加 蝴 蝶 蕳 植 株 下 位 葉 陰 暗 面 的 光 強 度 時 , 光 合 作 用 、 碳 水 花 合 物 濃 度 及 花 苞 數 皆 呈 增 加 之 現 象 ( 林 , 2 0 0 2 ) 。

3 . 礦 物 營 養

Yo n e d a 等 學 者 於 2 0 0 0 年 進 行 不 同 元 素 缺 乏 對 蝴 蝶 蘭 植 株 生 長 與 開 花 之 影 響 , 顯 示 當 氮 素 缺 乏 時 會 造 成 營 養 生 長 不 良 , 但 花 梗 數 的 抽 出 數 目 不 會 減 少 ; 而 當 植 株 缺 磷 時 , 卻 會 抑 制 花 梗 之 抽 出 ; 缺 鉀 對 於 抽 梗 未 造 成 影 響 , 但 花 梗 卻 傾 向 於 較 早 發 育 ; 而 當 植 株 缺 鈣 在 蝴 蝶 蘭 的 生 長 及 抽 梗 方 面 則 未 有 任 何 明 顯 改 變 ; 而 與 對 照 組 比 較 , 植 株 缺 鎂 時 , 其 抽 梗 時 間 則 稍 微 延 遲 。 對 照 組 、 缺 氮 、 缺 磷 、 缺 鉀 及 缺 鎂 植 株 之 抽 梗 率 則 依 次 為 6 4 . 0 、 7 0 . 8 、 4 . 0 、 6 4 . 0 及 6 0 . 0 % 。

(19)

4 . 植 物 賀 爾 蒙

瓶 內 栽 植 蝴 蝶 蘭 植 株,利 用 高 濃 度 N-6-benzyladenine (BA)處 理 栽 培 1 2 0 天 後 即 可 誘 導 花 芽 形 成 , 因 此 , B A 可 促 進 蝴 蝶 蘭 形 成 花 芽 ; 此 外 , 在 根 中 未 發 現 高 濃 度 的 B A , 因 而 推 測 B A 會 抑 制 蝴 蝶 蘭 營 養 生 長( D u a n 和 Ya z a w a , 1 9 9 4 ) 。 將 蝴 蝶 蘭 植 株 自 2 4 / 2 2 ℃ 移 至 2 2 / 1 7 ℃ 下 3 . 5 個 月 即 全 部 開 花 , 而 期 間 並 未 改 變 光 週 期 ; 此 一 新 的 溫 週 性 明 顯 的 誘 導 了 i ndol acetic acid (IAA)的 改 變,於 低 溫 處 理 後 之 2 ~ 5 天 即 有 明 顯 的 I A A 含 量 增 加,之 後 於 7 ~ 9 天 更 有 一 高 峰 產 生( F o u c h e 等 氏 , 1 9 9 7 )。 蝴 蝶 蘭 生 長 於 3 0 / 2 5 ℃ 的 高 溫 下 即 無 法 開 花 , 然 以 Gibberellins (GAs)處 理 便 可 正 常 開 花 , 乃 由 於 在 高 溫 下 處 理 G As 可 使 植 株 內 蔗 糖 、 葡 萄 糖 及 果 糖 含 量 提 高 。G As 會 刺 激 蝴 蝶 蘭 頂 端 分 生 組 織 的 受 源 活 性 , 且 會 促 進 蔗 糖 從 供 源 的 葉 片 運 移 至 花 序 的 頂 端 而 累 積 ; 且 G As 處 理 會 使 蔗 糖 合 成 酶 的 活 性 增 加 , 而 對 於 轉 化 酶 的 活 性 則 未 產 生 影 響( C h e n 等 氏 , 1 9 9 4 )。 植 株 體 內 G As 的 量 會 直 接 影 響 開 花 , 且 似 乎 是 調 節 花 序 及 花 芽 發 育 的 重 要 因 子( S u 等 氏 , 2 0 0 1 a ) 。 G As 及 B A 會 促 進 花 芽 原 體 縱 徑 及 橫 徑 生 長( C h e n 等 氏 , 1 9 9 7 ) 。 蝴 蝶 蘭 葉 片 中 游 離 及 結 合 性 abscisic acid (ABA) 較 根 中 為 少 ; 休 眠 芽 中 則 有 相 當 高 之 A B A 含 量 , 然 而 在 2 ~ 3 c m 或 7 ~ 1 0 c m 之 花 梗 長 度 中 卻 未 發 現 明 顯 之 游 離 及 結 合 性 A B A,因 此,休 眠 階 段 植 株 內 之 游 離 及 結 合 性 A B A 明 顯 的 較 已 抽 出 花 梗 階 段 的 植 株 為 高 。 另 外 , 每 株 外 加 0 . 1 或 1 µ g 的 A B A 可 有 效 的 抑 制 花 梗 之 抽 出。學 者 推 測,植 株 根 及 芽 中 游 離 性 A B A 含 量 會 減 少 而 葉 片 則 不 會,此 與 芽 體 活 化 而 發 育 成 為 花 梗 有 關( Wa n g 等 氏 ,2 0 0 2 ) 。 有 學 者 發 現 在 蝴 蝶 蘭 植 株 葉 片 的 生 長 後 期 , 游 離 及 共 軛 的 多 元 胺( p o l y a m i n e s ) 含 量 會 增 加 , 且 其 會 從 嫩 葉 運 移 至 花 芽

(20)

內 而 發 育 形 成 花 序( F o u c h e 等 氏 , 1 9 9 7 ) 。

影 響 蝴 蝶 蘭 抽 梗 之 外 在 因 子

1 . 溫 度

溫 度 一 向 被 視 為 是 調 控 蝴 蝶 蘭 生 育 的 重 要 環 境 因 子 , 並 已 用 於 商 業 化 之 生 產( S a k a n i s h i 等 氏 , 1 9 8 0 ; Yo n e d a , 1 9 8 5 ) 。 蝴 蝶 蘭 植 株 自 短 縮 莖 抽 出 花 梗 的 低 溫 需 求 量 , 依 品 種 、 株 齡 及 植 株 生 育 狀 態 等 而 異 , 亦 即 說 株 齡 不 足 較 需 多 量 之 低 溫 需 求 量 , 株 齡 成 熟 者 高 溫 亦 會 萌 發 花 梗 。 一 般 而 言 , 恆 溫 條 件 下 2 5 ℃ 亦 具 備 促 進 植 株 抽 梗 之 能 力 , 然 2 8 ℃ 以 上 之 高 溫 則 不 會 造 成 任 何 反 應 。 因 此 , 無 論 品 種 及 蘭 株 成 熟 狀 況 如 何 , 較 有 效 之 涼 溫 催 花 環 境 , 仍 以 恆 溫 2 0 ℃ 或 2 5 / 2 0 ℃ 日 / 夜 溫 為 最 具 效 果 , 且 於 處 理 3 ~ 4 週 後 即 可 明 顯 看 見 花 梗 抽 出( 李 和 李 ,1 9 9 6;G o h 等 氏 ,1 9 8 2;李 和 王 , 1 9 9 7 ) 。 而 日 溫 的 影 響 比 夜 溫 的 影 響 要 來 得 顯 著 ( M a t t h e w 和 R u n k l e , 2 0 0 6 )

2 . 光 照

蝴蝶蘭並非短日性植物,因此無法利用短日來促進植株抽梗(Wang,1998)。

然而,Su 等多位學者(2001)曾提及蝴蝶蘭為短日性植物,且需在冷涼的溫度下 (25/20℃ 日/夜溫)才會開花,且涼溫的影響因子較日長來的重要,而短日(9 小時) 則較長日(16 小時)情況下有利於抽梗、開花。然蝴蝶蘭長時期施予不同遮蔭度栽 培,低光處理將顯著降低其葉和根之營養生長量,連帶地也會影響後續之生殖生 長,造成抽梗率低且不整齊、花朵數銳減等不良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完全不抽 梗之情形;顯示光度在蝴蝶蘭開花過程中亦極為重要。因此蝴蝶蘭的生育除深受 溫度之調節外,光度亦扮演一重要角色。蝴蝶蘭給予1250~1400 fc 之光強度才能

(21)

誘導植株抽梗開花,且每天至少須維持 6 小時的光照量,並持續 30 天(Gordon,

1989) 。 在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PPF) 150 µmolm-2S-1 光 度 下 催 花 者 , Phalaenopsis amabilies 抽 梗 率 均 可 達 100% , 且 部 份 植 株 有 雙 梗 抽 出 , 13 µmolm-2S-1 PPF 下 催 花 者 , 不 論 前 期 營 養 生 長 是 高 光 或 低 光 , 抽 梗 率 降 到 60~70%,且均抽單梗;至於大白花,營養期及催花時均處高光度者,抽梗率才能 達 100%,因此,均顯示涼溫催花時之光度,對植株抽梗開花之影響最大,而催花 前營養生長期的光度強弱,相形之下影響較小(Kubota 和 Yoneda,1993a)。高光度 可促進蝴蝶蘭之葉片生長、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抽梗(李,1990; Konow 和 Wang,2001)。每日給予 8 小時(高光短日)光照較自然日長(低光長日)環境下提早 5~7 天抽梗,且可促進提早開花,並得較多之花梗及花朵數(Yondeda 等氏,2000)。

日 人 K u b o t a 和 Yo n e d a ( 1 9 9 3 b ) 認 為 催 花 前 的 弱 光,會 滅 少 還 原 糖 的 含 量 , 增 加 含 氮 代 謝 物 , 使 抽 梗 率 降 低 。 催 花 時 的 光 度 比 營 養 生 長 期 的 光 度 更 為 重 要 , 且 若 將 成 熟 植 株 置 涼 溫 之 8 µmolm-2S-1 PPF 或 黑 暗 下 6 星 期 也 不 會 抽 梗 , 移 到 強 光 下 就 抽 梗 , 顯 示 涼 溫 誘 引 花 梗 抽 出 , 除 要 有 成 熟 葉 片 貯 藏 澱 粉 粒 與 糖 外 , 尚 需 有 正 在 進 行 光 合 作 用 的 光 合 產 物 參 與 , 此 光 合 產 物 大 概 就 是 糖 , 尤 其 是 蔗 糖( K u b o t a 和 Yo n e d a, 1 9 9 3 b; 李 和 王 , 1 9 9 7 )。 隨 著 光 強 度 增 加 , 葉 片 中 的 葡 萄 糖 及 果 糖 濃 度 則 維 持 不 變 , 然 而 蔗 糖 及 蘋 果 酸 含 量 則 會 隨 著 光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K o n o w 和 Wa n g , 2 0 0 1 ) 。 將 蝴 蝶 蘭 成 株 置 於 高 光 環 境 下 , 植 株 總 乾 物 重 、 糖 類 及 氮 素 的 吸 收 則 會 增 加 , 且 隨 著 光 強 度 增 加 , 葉 片 數 及 根 乾 物 重 亦 會 增 加 ; 高 光 下 植 株 體 內 有 較 高 含 量 之 糖 類 物 質 , 而 導 致 花 芽 誘 導 的 敏 感 性 會 提 高 , 學 者 推 測 認 為 , 因 為 氮 素 會 加 速 進 行 代 謝 作 用( K u b o t a 和 Yo n e d a , 1 9 9 3 b ) 。

(22)

3 . 肥 料

利 用 肥 料 管 理 以 促 進 蝴 蝶 蘭 植 株 抽 梗 , 必 需 減 少 或 停 止 氮 肥 之 施 用 , 若 無 法 停 止 施 用 肥 料 時 可 施 高 磷 肥 之 肥 料 種 類 , 如

2 N - 1 0 P2O5- 1 0 K2O ( G o r d o n , 1 9 8 9 ) 。 在 蝴 蝶 蘭 抽 梗 前 後 若 利 用 高 濃 度 之 氮 肥 施 用 , 持 續 使 用 至 花 芽 完 成 創 始 階 段 , 有 助 於 花 芽 原 體 的 形 成 及 較 多 之 花 朵 數 。 於 瓶 內 蝴 蝶 蘭 花 芽 形 成 前 , 增 加 總 氮 肥 之 施 用 則 會 減 少 植 株 花 芽 形 成 ( D u a n 和 Ya z a w a , 1 9 9 4 ) 。 利 用 2 0 N - 2 0 P2O5- 2 0 K2O 肥 料 澆 灌 蝴 蝶 蘭 植 株 , 將 液 肥 濃 度 由 2 5 0 m g . L- 1 提 高 至 1 0 0 0 m g . L- 1 時 , 即 可 逐 漸 的 促 進 營 養 生 長 , 相 對 地 , 當 施 肥 量 增 加 時 開 花 的 時 間 則 會 提 早 且 可 生 成 更 多 的 花 朵 數( Wa n g , 2 0 0 0 ) 。 合 理 的 施 肥 方 法 可 縮 短 蝴 蝶 蘭 幼 年 期 , 而 提 早 進 入 生 殖 生 長 階 段 而 抽 梗 開 花 , 以 2 0 0 m g . L- 1 之 N 肥 能 增 加 葉 面 積 及 葉 片 數 目 , 並 能 使 花 朵 數 、 花 梗 長 度 等 表 現 較 佳 。 當 氮 素 濃 度 施 用 5 0 - 2 0 0 m g N L- 1 可 促 進 蝴 蝶 蘭 的 開 花 及 葉 片 的 增 生 。 均 衡 肥 料 中 含 2 0 0 m g N L- 1 之 抽 梗 期 較 7 0 m g N L- 1 為 晚( Wu 等 氏 , 1 9 9 4 ) 。 當 蝴 蝶 蘭 植 株 花 梗 抽 出 前 後 使 用 高 濃 度 之 磷 肥 可 獲 得 良 好 之 開 花 品 質 ; 當 植 株 持 續 使 用 1 0 0 0 m g . L- 1 之 2 0 N - 8 . 7 P - 1 6 . 6 K 肥 料,隨 後 則 改 用 1 0 N - 1 3 . 1 P - 1 6 . 6 K 肥,可 得 更 好 的 花 序 品 質 ( Wa n g,

1 9 9 6 ) 。 有 學 者 推 荐 於 蝴 蝶 蘭 營 養 生 長 相 時 應 採 用 高 氮 肥 , 隨 後 再 改 用 高 磷 肥 , 可 在 初 秋 時 使 植 株 進 入 生 殖 生 長 而 花 芽 創 始 。 利 用 低 氮 肥 及 高 磷 、 鉀 肥 處 理 蝴 蝶 蘭 植 株 可 促 進 提 早 抽 梗 及 開 花 約 6 ~ 7 天 , 然 而 卻 會 使 花 朵 數 變 少 且 更 會 影 響 葉 片 生 長 , 因 此 , 氮 肥 與 磷 肥 、 鉀 肥 相 較 下 , 氮 肥 仍 顯 得 更 為 重 要( Wa n g , 2 0 0 0 ) 。 使 用 低 濃 度( E C = 0 . 5 m S / c m 或 1 m S / c m ) 之 全 效 性 肥 料 處 理 蝴 蝶 蘭 , 可 提 早 7 天 抽 梗 及 較 2 S 提 早 開 花 2 0 天 , 而 E C = 1 . 5 m S / c m

(23)

之 肥 料 濃 度 下 , 卻 可 得 較 好 的 花 朵 品 質 , 如 有 較 長 之 花 朵 壽 命 、 花 徑 大 小 、 花 朵 數 及 花 梗 數( C u i 等 氏 , 2 0 0 4 ) 。

4 . 水 分

降 低 水 分 的 供 給 及 濕 度 可 誘 導 蝴 蝶 蘭 植 株 抽 梗 , 以 灌 溉 前 後 2 . 0 ~ 0 及 2 . 2 ~ 1 . 5 p F 之 水 分 含 量 栽 培 蝴 蝶 蘭 植 株 , 則 會 促 進 蝴 蝶 蘭 植 株 抽 梗( Yo n e d a 等 氏 , 2 0 0 0 ) 。 濕 度 須 降 低 至 5 0 % 甚 至 以 下 , 並 維 持 一 段 時 間( 將 近 3 0 天 ) 之 處 理 即 可 有 效 促 進 蝴 蝶 蘭 抽 梗 , 在 栽 培 時 可 經 由 開 啟 溫 室 內 之 除 濕 機 降 低 空 氣 中 的 濕 度 , 幫 助 蝴 蝶 蘭 抽 梗( G o r d o n , 1 9 8 9 ) 。

三 、 蘭 菌 與 蘭 科 植 物 的 關 係 蘭菌的定義與簡介

凡 是 能 與 蘭 科 植 物 建 立 共 生 關 係 之 真 菌 , 即 謂 之 為 「 蘭 共 生 真 菌 」, 簡 稱 之 為「 蘭 菌 」(o r c h i d m y 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O M F )。

蘭 菌 具促進種子發芽與植株生長的效果(Hadley 和 Smith,1983)。1 8 8 5 年 F r a n k 定 義 高 等 植 物 與 共 生 有 益 真 菌 形 成 共 生 的 根 部 即 稱 為 菌 根( m y c o r r h i z a ) 並 仍 使 用 至 今 ( A r d i t t i , 1 9 6 7 )。 植 物 與 菌 類 的 共 生 現 象 普 遍 存 在 於 自 然 界 中 , 是 植 物 在 長 期 的 演 化 過 程 中 與 菌 根 真 菌 共 同 進 化 的 結 果 。 除 沼 澤 植 物 、 十 字 花 科 及 仙 人 掌 科 植 物 尚 未 發 現 菌 根 植 株 外 , 其 他 各 科 均 有 發 現 。 其 中 雙 子 葉 約 有 8 3 % 及 單 子 葉 約 有 7 9 % 的 植 物 有 發 現 菌 根 , 此 外 幾 乎 所 有 的 裸 子 植 物 均 為 菌 根 植 物 。 而依菌根的形態構 造,可歸納為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外內生菌根(ectendomycorrhiza)與 內生菌根(endomycorrhiza)等 3 大類(胡,1990),蘭科植物菌根則屬於內生菌 根(蔣等氏,2001)。蘭花的菌根真菌多屬絲核菌屬(Rhizoctonia spp.), (Otero 等氏,2002)。這類真菌普遍存在土壤、植物體內或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以腐

(24)

生為主,能與蘭科植物形成共生的絲核菌即稱為蘭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OMF)。絲核菌屬的蘭科真菌有以下特徵:

1. 菌絲有隔膜。

2. 分枝菌絲基部有縊縮現象。

3. 菌絲分支角度呈九十度或四十五度。

4. 有些具念珠狀細胞(moniliod cell)。

5. 可產生內外結構均勻的菌核。

6. 無性世代不具任何種類的產孢構造。

蘭 菌 感 染 蘭 科 植 物 的 營 養 根 後 , 在 皮 層 細 胞 內 形 成 螺 旋 狀 的 菌 絲 團 , 或 與 寄 主 根 細 胞 形 成 不 規 則 的 菌 絲 附 著 物 , 這 些 結 構 稱 為 胞 內 菌 絲 團 。 胞 內 菌 絲 團 在 形 成 的 幾 天 之 後 就 會 被 寄 主 細 胞 分 解 成 菌 絲 殘 體 , 並 逐 漸 被 根 細 胞 溶 解 及 吸 收 。

蘭菌的鑑定與分類

由於絲核菌屬真菌在自然界中不易形成有性世代,所以在鑑定上依據菌核形 態、細胞化學測定、菌絲細胞核數、擔子器形態和隔膜孔微細構造等來進行絲核 菌屬的鑑定 (Sneh 等氏,1991)。

蘭菌的分類最早由 Burgeff(1959)所提出,他將蘭菌分成絲核菌屬(Rhizoctonia) 和蘭根共生蕈綱(Hymenomycetes)。直到 1972 年 Hadley 提出另一套分類法,將蘭 菌 分 成 三 大 類 , 即 擔 子 菌 類(Basidomycetes) 、 不 完 全 擔 子 菌 類 (imperefect Basidomycetes)和絲核菌屬(Rhizoctonia)。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都認為絲核菌屬真 菌為蘭菌最被確認的種類。根據菌絲細胞核數來分類,絲核菌屬可分為三大類群,

第一類為多核絲核菌(multinucleate Rhizoctonia),大部分菌絲細胞具有 3 個細胞 核,菌絲直徑為 6-10 µm ,其有性世代為 Thanatephorus 屬,無性世代則為 R.

solani。第二類為雙核絲核菌,大部分的細胞具有 2 個細胞核(極少數的細胞具有 1 個或3 個細胞核),菌絲直徑為 4-7 µm,有性世代為 Ceratobasidium 屬,無性世代

(25)

為 Rhizoctonia cerealis、R. fumigata 等。第三類共包含水稻絲核菌(R. oryzae)和玉 蜀黍絲核菌(R. zeae),菌絲細胞為多核,有性世代為 Waitea 屬 (Ogoshi,1987)。

菌株間之菌絲會進行融合現象(anastomosis),利用菌絲融合狀況和程度等,歸 納成數個菌絲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 AG)。其菌絲融合方式包含1.菌絲尖端對 菌絲尖端。2.菌絲尖端對側生小枝。3.側生小枝對側生小枝。依菌絲融合程度分為:

1.完全融合(perfect fusion),指兩群對峙菌絲在相聚 7-15 µm 處,因相互間或其中一 方吸引而迅速接和,並快速的完成菌絲接觸、細胞壁融合及細胞質交流等步驟,

融合後細胞不會死亡。2.不完全融合(imperfect fusion),菌絲細胞進行細胞質融合 後,該細胞及其鄰近細胞會迅速死亡。3.接觸(contact),為兩個菌絲只進行到菌 絲細胞壁接觸後即停止,無進一步融合行為,菌絲亦停止生長(周, 2004)。目前 已發現AG-1 至 AG-11 及 AG-BI 等 12 群,其中有些群內可細分成幾個亞群(藍,

2001)。近期有許多研究人員以生化及分生的方式來驗證菌絲融合現象分群之可信 度,結果證明生化(如蛋白質電泳、脂肪酸分析、isozymes 等)及分子生物學(如 RFLP 與 RAPD 等)可支持其分群之正確性,更可進一步瞭解其間之差異性與演化 上的同源性(Sneh 等氏,1991; Kohn,1992; Curtis 等氏,1994)。

蘭菌的感染模式

蘭菌可經由菌球消化(tolypophagy)與胞質逸出(ptyophagy) 這兩種方式來感染 蘭科植物 (Hadley,1972;Burgeff,1959)。

1.

菌球消化(tolypophagy)指的是蘭菌在蘭科植物根部的皮層細胞內會產生 團狀物(clump)的構造,而這些皮層細胞具有吞噬細胞(phagocytes)的特徵,最後 蘭菌產生的團狀物(clump)的構造會被寄主消化 (Rasmussen 和 Whigham,1993;

Smith,1966),大多絲核菌多屬於此類型菌根。

2.

胞 質 逸 出 型(ptyophagy) , 最 早 是 由 Gallaud (1905) 研 究 腐 生 蘭 類 Lecanorchis javantica 時所提出的,此感染模式和菌球消化不同處在於寄主細胞 中並不會產生菌絲團之構造,是藉由分枝的吸器(ramified hastorium)與單獨之菌 絲(individual hypha)來侵入根部的吞噬細胞層(phagocyte layer)。

蘭菌感染蘭科植物根部時,真菌菌絲會先在已受感染之細胞間擴張,再以單 一菌絲侵入相臨的細胞,在細胞內擴張後再侵入別的細胞形成多量的分支,分枝

(26)

互 相 癒 合 後 會 形 成 三 度 空 間 的 網 狀 結 構 , 稱 為 菌 絲 團(peloton)或菌絲捲(coil mass)。受蘭菌感染的根部細胞其細胞核腫大,細胞質內核糖體密佈,粗內質網呈 層狀排列,大量粒腺體聚集於菌絲旁,隨著菌絲老化而解體,菌絲內細胞質釋出,

菌絲細胞壁之殘骸由寄主細胞之內質網及細胞質包裹著(朱,1987)。蘭菌生活史極 為短暫,菌絲侵入寄主細胞後僅需數天即開始被解體及消化(lysis),而在 11 天內 可完全被寄主的吞噬細胞解體及消化(Hadley 和 Williamson,1972;朱,1987)。而 大 部 份 內 生 菌 根 之 菌 絲 消 化 型 態 區 可 分 為 菌 球 消 化(tolypophagy)、吐出消化 (chylophagy) 、集鹽消化(halmophagy) 、樹枝狀消化(thamniscophagy)及胞質逸出 (ptyophagy)等類型(蔡,1979;藍,2001)。

影響蘭菌與蘭科植物建立共生之因素

蘭菌與蘭科植物共生時,其溫度、培養基中的碳水化合物皆會影響共生狀況。

要維持良好的共生狀況,植物與共生菌之間的營養狀況與生長勢,必須達到某種 程度的平衡,才能維持共生關係(莊和李,1985)。Hadley 於 1970 年指出,蘭科植 物與蘭共生菌接觸時,並非只有親和性感染。可能會有4 種情況發生:

1. 蘭科植物根部被真菌感染,但真菌在宿主細胞內沒被消化分解,呈寄生

狀態。

2. 蘭科植物幼苗根部被感染後,菌絲在細胞內被消化且生長受限,幼苗生

長不受影響。

3. 種子被真菌感染,菌絲在寄主細胞內被消化,蘭花種子正常發芽,菌絲

對宿主感染持續,原球體發育至某階段時,共生狀態會轉為寄生狀態。

4. 蘭科植物根部被真菌感染,菌絲在宿主細胞內被消化,但萌芽正常感染

持續發生,整個生長週期皆維持共生狀態(Burgeff,1959;Hadley,1970;Hadley 和 Williamson,1972;Hadley 和 Smith,1983;Harvais 和 Hadley,1967)。

而影響蘭共生菌與蘭科植物建立共生關係的因子,可由下列各方面加以探討 1. 植物防禦素(Phytoalexin)

植物防禦素是植物所分泌的抗真菌物質,蘭科植物中的兩種防禦素orchinol 和 hircinol 都屬於 dihydrophenanthrene。蘭菌感染蘭科植物後會破壞植物體內的 orchinol 和 hircinol,與植物體內持續 orchinol 和 hircinol 達到平衡後,植物對於

(27)

真菌的感受度會降低,進而不再產生植物防禦素,蘭菌即可與蘭科植物達到共 生(Harley 和 Smith,1983;Gehlert 和 Kind,1991)。

2. 專一性

蘭科植物和蘭菌是否具有專一性是極具爭論的,目前也尚未定論。Bernard 在1904 年提出,同種、同屬之蘭花,不同植株間經常含有相同之真菌,且從 同種、同屬的蘭科植物分離出的真菌,才有能力促進本種、屬種子的發芽生 長,推論出蘭菌與蘭科植物間的共生關係有專一性存在(Smith, 1966),這些 專一性包括了種與種、種與屬、屬與屬之間(Hadley,1970)。但在 1939 年 Curtis 提出反對證明,他試驗多種自根內分離的蘭菌,無法促進本種的種子發芽生 長,有些甚而對植株生長有害(Curtis,1939);1967 年 Harvais 和 Hadley 也發 現,許多自根內分離出的真菌,無法促進本種原球體的生長發育,而自他種 分離者(如番茄、稻米中分離出的兩種寄生性真菌(Rhizoctonia solani RSI, R.

solani RS),皆可促使蘭花原球體的生長,且呈現良好的共生狀態(Harvais

Hadley,1967)。

單一蘭科植物根部可同時被多種蘭菌感染,從蘭花菌根分離出的多種絲 核菌屬,有些種類確實對寄主具有專一性,但有些種類則不具有專一性。其 中 Tulasnella calospora 則是一種普遍存在於蘭花菌根中的真菌。由於可從一 植株中可分離出許多種真菌,因此專一性並非絕對存在。除此專一性之外,

在不同的蘭科植物生長時期感染也會有所差異。在種子期與根莖期以同種屬 的蘭花菌根分離出來的蘭菌接種同種屬的親和力較大,較易形成共生關係,

出瓶期以後的再去感染比較不容易形成共生關係 (王,1999)。

3. 環境因子

Harvais 和 Hadley,1967 年以 Orchis purpurella 的種子為材料,證實了環 境溫度會影響蘭菌與蘭科植物的共生。Harvais 和 Hadley,1967 年在 Orchis purpurella 的種子上分別接種不同品系的蘭共生菌。結果顯示,在沒有接種蘭 菌情況下,原球體於25℃較 10℃生長快速;若接種蘭菌,培養於 29℃、23℃、

17℃、11℃不同的溫度下,僅 11℃處理能維持共生關係,並使得原球體生長 加速,其餘的處理皆呈現寄生狀態,使原球體無法生長。由此得知,低溫可 維持蘭菌與蘭科植物的共生關係,達到促進原球體生長的效果。此外 Epipactis palustris 種子目前還不知道其所需的發芽時間,即使在試管中與蘭菌共同培

(28)

養,發芽率仍不理想。溫度也會影響 Dactylorhiza majalis 與蘭菌的共生發芽。

當溫度高於23 度時,種子的發芽率就會下降,同時也會影響往後的植株生長 (Rasmussen,1990)。Rasmussen (1992)也將 Epipactis palustris 種子以 Ca(OCl)2

在 20℃下預處理數周後,再於 4~8℃下濕冷層積處理 8~12 星期,再於 20℃

下與蘭菌培養4 周,可將發芽率提高 50﹪。因此,後熟的處理以及春季的低

溫或許可幫助蘭科植物種子自然發芽,如能伴隨蘭菌在 20℃下共生培養能顯

著提高發芽率。

除了溫度外養分同樣也會影響蘭菌與蘭科植物共生關係的建立,其中主 要的影響在於碳源的來源以及碳氮比,而不同的蘭科植物與蘭菌的組合,也 會有其最適合的碳氮比(李,1999a)。Dactylorhiza incarnate (L.) Soo.培養在 0.36 mM 的氮源培養基中,可與蘭菌形成共生關係。而在 3.6 mM 氮源的培養基中,

原球體會被真菌寄生導致原球體死亡,所以提高氮源會使得蘭科植物和蘭菌 從原本的共生關係轉變為寄生關係(Beyrle 等氏,1991)。將 Orchis morio 培養 在不同碳氮比的培養基,也會對共生產生影響。在低氮碳比的培養基中,植 物較易受到軟腐病菌的感染 (Beyrle 等氏,1995) 。而李(1999b)在一葉蘭的試 驗結果中亦顯示以纖維素為碳源的組合可以維持共生狀態。在素心蘭根莖期 接種蘭菌,在四種不同濃度的燕麥培養基中,在越高濃度的培養基下,蘭菌 的生長繁密,將根莖蓋過,終究會使植物死亡,並非建立共生關係;但在較 低濃度的燕麥培養基下(2.5 g/l),則與根莖呈現平衡的共生狀態(王,1999)。1967 年Harvais 和 Hadley 以相同的材料將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共同培養 在不同碳源的培養基下,結果顯示以纖維素為碳源的組合可以維持共生狀 態,其他以單醣或雙醣為碳源者,原球體多為死亡。

1993 年 Beyrle 和 Smith 發現日照有助於共生培養下 Orchis morio 的葉 片發育及葉綠素形成,加入 1%的澱粉或蔗糖可使培植體發育長根,但會阻 礙光引起的葉綠素合成。Spiranthes odorata 接種由 S. ordorata 及 Platanthera ciliairs 分離的共生菌,在黑暗下可形成葉原體(leaf primodia),但要進一步 分化成葉片(芽),則需要光線(白光)才可(Zettler 等氏,1995)。

(29)

絲核菌屬蘭菌之營養需求

絲核菌屬真菌之營養需求類似於一般微生物,其基本所需之營養物質為碳 源、氮源、礦物元素與維生素。環境條件主要為溫度、pH 值、光線、濕度與氧,

以下分述之:

1.碳源: 絲核菌可利用葡萄糖、麥芽糖、蔗糖、果糖、半乳糖、多糖之纖維素、

麥芽糊精與澱粉與菊糖為碳源(Madhusudan 等氏,1977),但無法利用乳糖、

乳酸與甘油(Allington, 1936)。

2.氮源: 絲核菌最適合之氮源為天門冬胺酸(Allington,1936),蛋白凍(peptone)、

酪蛋白(linulin)及豆素(legumin)也可以被當成氮源。不適合之氮素源則有硝 酸鹽與銨鹽。

3.其他礦物元素: 鈣為絲核菌生長所必需之元素(Young 和 Bennett,1922),優 良磷源為K2H(PO4)3,優良硫源為硫酸鎂(MgSO4),另外,10 mM 之鋅幾乎 可完全抑制絲核菌之生長(Babich 和 Stotzky,1978)。

4.維生素: 維生素 B1(thiamine)為所有絲核菌屬真菌其共同必需之維生素,其它 維生素即為菌株本身特性需求而有差異,如葉酸(folic acid)、菸鹼酸(nicotinic acid)、肌醇(inositol)與維生素 B6(pyridoxine) (Ogoshi 和 Ui ,1979)。

5. 酸鹼值: 絲核菌喜生長於酸性環境,可生長之 pH 約在 2.4 至 9.2 之間。pH 低於 2.0 時會停止生長,pH 高於 10.4 時亦會停止生長。大多絲核菌株於 pH 5.9 時生長最佳(Elarosi,1957)。但於 pH4.0 時,絲核菌會出現菌落化 (colonization)現象,會由於老化,族群數量會減少。因此,絲核菌適宜於酸 性偏中性環境生長(Papavizas 和 Davey,1961)。

6. 溫度: 絲核菌之生長適溫因菌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最適生長溫度為 25~30

℃,亦有適溫 30~34 ℃之菌株,某些菌株更可於 40 ℃下生長(Verhoeff,

1963)。

7. 濕度: 絲核菌於高濕度下生長快速,相對濕度達 100%時為絲核菌最佳的生

(30)

長條件(Schneider,1953)。但如果一直維持在潮濕的狀態達 45 天,反而會 影響絲核菌的接種潛勢(inoculums potential)。

8. 氧: 絲核菌為好氣性真菌。所以絲核菌一般存在於表面土層,通氣不良或二 氧 化 碳 濃 度 達 25% 時 , 會 促 進 菌 核 之 形 成 使 得 菌 絲 生 長 會 受 抑 制 (Vasudeva,1936)。

蘭菌對蘭科植物的影響

1.促進種子發芽

所有的蘭花在自然環境下,其發芽與實生苗的發育需有蘭菌共生(Arditti 等 氏,1990)。蘭花種子十分細小,至成熟時,種子僅由一群分化未完全的細胞,外 被透明的種皮而成(Arditti,1966)。其不含胚乳,至成熟時僅達到原球胚階段

(globular embryo stage),沒有胚乳、胚根與胚芽,外面披著透明的單層細胞種皮。

胚內主要貯存物質為脂肪,而澱粉、醣類不存在(李,1990)。於野生狀態下,若無 蘭共生菌感染,則無法繼續發育成原球體(protocorm)(莊和李,1985)。反之,若 被根共生菌感染,胚會迅速擴大,並於頂端形成生長點,之後分化葉片,根部形 成,完成幼苗之發育(Arditti,1966)。蘭科植物種子受蘭菌感染後,基部細胞逐 漸發育成懸柄,真菌菌絲由懸柄孔口處穿透進入胚內生長(Arditti,1967),或經由 原球體上的吸收毛進入(Muir,1987)。菌絲進入胚後,會先在表皮細胞內形成菌絲 團,再逐漸形成消化區,消化後所產生的養分運送至細胞分裂區,提供種子往後 分化芽體時所需的養份(Uetake 等氏,1992)。

Dactylorhiza majalis 與 Rhizoctonia 屬蘭菌進行共生發芽實驗,發現在最適發芽 溫度下,共生發芽率是非共生發芽率的兩倍(Rasmussen 等氏,1990 )。以蘭菌 Rhizoctonia sp.接種於 Dactylorhiza purpurella,發現可使原球體的生長曲線直線上 升,且當添加纖維素於培養基後,因共生菌可以分解纖維素,緩慢供應碳水化合 物使原球體生長加速(Hadley 和 Williamson,1971)。此外將蘭菌接種在台灣白

(Blettila formosana (Hayata)Schltr.)(蘇,1996)、石斛蘭(Dendrobium)(林,2002)、

Nigritella (Deutsch,2001)、粉蝶蘭屬(Platanthera)之 Platanthera clavellata (ZettlerHofer,1998)、Platanthera leucophaea (Zettle 等氏,2001)及綬草(Spiranthes lacera)

(Zelmer 和 Currah,1997)等,皆可促進種子發芽及種苗生長。蘭菌除促進蘭花種子

(31)

發芽外,還能增加種子吸水能力,種子發芽後,有蘭菌共生的種子水分含量較高 ( Yoder 等氏,2000)。

2.增加養分的吸收與運轉

最近從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的研究,可瞭解氮素從根外菌絲 (extraradical mycelium)轉移到植物的過程。利用 15N 標定一週後,發現根外菌絲

(extraradical mycelium;ERM)區裡的谷胺酸(glutamate, Glu)、麩胺酸(glutamine, Gln) 和天門冬胺酸(asparagine, Asn)有 85%被15N 標定,而精氨酸(arginine, Arg) 的標定量為99%。這些高劑量表現的胺基酸,指出氮的同化作用發生在根外菌絲,

且精氨酸為主要的游離胺機酸(Jin 等氏,2005)。測量根內菌絲(intraradical mycelium;IRM)到根外菌絲,氮素代謝中 glutamine synthetase 和 NAD-dependent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的基因表現,得到同化作用所需的酵素活性會在根外菌絲 被誘導出來,而在根內菌絲被抑制。更支持了經由GS-GOGAT 的途徑發生在根外 菌絲(Govindarajulu 等氏,2005)。而從菌根組織裡所有蛋白質水解後,胺基酸內 的谷胺酸標定量,於菌根內的游離氨基酸池中也很高,證明氮轉移到菌根內,確 定 了 根 外 菌 絲 可 快 速 的 吸 收 氮 , 並 將 大 多 的 氮 生 合 成 精 氨 酸 轉 到 植 株 根 內

(Govindarajulu 等氏,2005)。

為了追蹤養份輸出的情形,供應13C acetate 到根外菌絲區。但由菌根抽出的蛋 白質與在自然條件下標定量比較後並無差異,指出氮素是以無機形式轉移到植物 細胞(Govindarajulu 等氏,2005)。也就是說精氨酸進入根內菌絲後,會經由一個分 解的過程轉換成小分子,再運到寄主細胞內。而氮素分解的途徑多經由尿素循環,

因此比較於根內菌絲加入NH4和 NO3後,和正常情況下尿素循環之相關蛋白的含 量比例。發現加入氮源後,urease accessory protein, ornithine amino tranferase 和 ammonium transporter 的含量具高相似度的基因表現。推測氮素是直接的從根外菌 絲到根內菌絲被轉移到植物裡(Govindarajulu 等氏,2005)。

歸納以上所述,叢枝菌根吸收無機鹽類後,同化作用所需的酵素活性會在 ERM

(32)

被誘導,其經由GS-GOGAT 途徑合成 glutamine, glutamate 和 asparagines 等,而大 多合併和貯藏者為 Arginine。Arginine 進入 IRM 後,經過尿素循環分解成銨再進

入植物細胞,合成蛋白。此氮素代謝途徑的存在與高流量的氮之轉移,指出OMF

的共生可有效轉運土壤中的氮到植株體內。而大部分的蘭菌,寄主細胞與真菌間 的界面被假設為進行養分的交換的地方(Peterson 和 Massicotte, 2004)。可知由 叢枝菌根根外菌絲吸收養分後,轉運到植物細胞中的運送過程,但是絲核菌與蘭 科植物間是否也有一套類似的運送模式,尚待後人研究與探討。

斑葉蘭(Goodyera repens )接種蘭菌進行共生發芽,可顯著增加植株體內磷與氮 的含量,顯示蘭菌具有運移磷與氮的功能(Alexander and Hadley, 1984)。在大花蕙 蘭(Cymbidium)接種蘭菌可促進幼苗對氮、磷及鉀的吸收,並增加植株的乾重(趙等 氏,1999)。將接種 Ceratobasidium cornigerum 的 Goodyera repens 植株固定於密封 的培養皿上,待分離的培養基上菌絲橋樑形成後,注射液體 14CO2 於內。由自動 顯影圖可看到14C 經由菌絲橋樑,轉移到根部中,證實養分能從真菌轉運到植物體 中(Cameron 等氏,2006)。

3.促進植株的生長、開花

蘭花於幼年期時為異營植物,許多種類需要依靠真菌提供碳源才能進入成熟 期(Rasmussen 等氏,2002)。以斑葉蘭屬(Goodyera repens)的幼苗與成熟植株 作為研究碳水化合物及磷的運移。證明在只有3-4 片葉的未成熟植株,可經由根外 菌絲提供碳源,但在有5-7 片葉的成熟植株上,則未發現有養分運移的現象,顯示 蘭花會隨著葉片的發育,對碳源的依賴會由異營性轉為自營性 (Alexender 和 Hadley,1984)。朱(2000)以文心蘭為材料,接種蘭菌者其植株高度、偽莖長度 及子球株高與寬度,另外在葉片數、葉片厚度、鮮重、面積、葉片葉綠素含量及 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都有增加。絲核菌屬蘭菌能與石斛蘭形成共生關係,具有促進 石斛蘭小苗生長之作用(曾,2002)。紫晶石斛(Dendrobium amethystoglossum)瓶苗 出瓶並接種蘭菌四個月後,結果顯示接種蘭菌對於新生偽球莖地上部及地下部皆

(33)

有促進效果(林,2002b)。接種蘭菌可提高鐵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銅皮 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植株的生長勢 (康,2004)。仙履蘭(Paphiopedilum delenatii)接種蘭菌可以促進植株的生長,如鮮重及葉長等(蔡, 2003; 藍,2001)。

也可促進國蘭類小苗及成株的生長(王,1999)。金線連(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和彩葉蘭(Haemaria discolor var. dowsoniana),接種蘭菌都具顯著促進植株 生長上的功用(周,2004;蔡,1997)。蝴蝶蘭接種多種蘭菌,可顯著增加葉綠素含 量,使花梗增長及加大花朵直徑(張,2003)。Zelmer 與 Currragh 將綬草(Spiranthes laxera)與蘭菌行共生發芽後,定植於土中六個月後有部分的植株能提早開花

(Zelmer 和 Currragh,1997)。

陳(2005)歸納接種蘭菌對蘭科植物拖鞋蘭生長與發育具有下列功能,包含 1:

可以促進種子發芽與小苗的生長,並提供小苗生長所需的菸鹼酸(niacin)。2:增加 養分的吸收及提高礦物元素的轉運。3:可分解澱粉成為葡萄糖,調整培養基內的 pH 值及養分的吸收與轉運作用。4:具有分解酵素的能力,已知菌絲的解體與酸 性磷酸酶有關。5:具有分解纖維素之功能,使轉變成為一種可被植物體吸收之碳 水化合物。6:增加植物對逆境的抵抗力。7:促進植株生長。8:調節蘭科植物的 花期。9:減少農藥的施用。10:提高蘭科植物的開花品質。11:有助於植株進行 野地復育。12:提高植株移植存活率。13:能增加植株 CuZnSOD 與 MnSOD 兩種 超氧岐化酶、過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等酵素活性,還可增加多醣體、多酚化合物、、

類黃酮化合物、礦物元素及維生素C 含量。

植物生長物質(Plant growth substance, PGS)

激勃素(Gibberellins)

激勃素代謝與型式之轉變

內生與外加激勃素在植物的細胞裡持續的運轉與代謝﹐這個過程影響了單位

時間與區間裡的激勃素之有效性,也影響了芽原生體(bud primordia)最後分化的命 運(Oden 等氏,1995)。因此激勃素如何運送以及如何轉變為具有生理活性的型態 顯得格外的重要。挪威雲杉(Picea abies)的主要激勃素種類為 GA9、GA4、GA1

數據

圖 1-2、接種蘭菌之蝴蝶蘭大白花栽培種 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大紅花栽培種 P h a l a e n o p s i s  Tai Lin Redangel 'V31'  植株生 長情況。(A)和(C) KC111  接種 R02 和 R04、(B)和(D) V31 接種 R02 和 R04。接種 蘭菌 4 個月後,植株葉幅以及根部均有顯著的成長。
圖 1-3、蝴蝶蘭大白花栽培種 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圖 1-4、蝴蝶蘭大紅花栽培種 Phalaenopsis Tai Lin Redangel 'V31'接種軟腐病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後病徵的發展情況(1 x 10 -2 ~1 x 10 -7 )。(A)經序列稀 釋後取 10ul 的菌液利用微球管接種在葉片的傷口上、(B)沒有蘭菌感染的對照組、
圖 1-5、Doritaenopsis Taisuco Wonder ‘King Car Butterfly’ (KC1111)  接種軟腐病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24 小時候後病徵的發展情況(1 x 10 -2 ~1 x 10 -7 )。(A)經序列稀 釋後取 10ul 的菌液利用微球管接種在葉片的傷口上、(B)沒有蘭菌感染的對照組、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