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田家炳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田家炳中學 "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題目:食‧識‧色

組員:葉燕琳(編輯)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張婉珊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陳雪妍

田家炳中學

蔡俊寶俏

風采中學

(2)

題解:

本來,我們打算把題目定為「食‧食‧食」,但想了一 想,卻又覺得太平凡、太沒深度——畢竟我們來到日本交 流,也絕不是「吃、吃、吃」吧!

「食‧識‧色」的讀音與「食‧食‧食」相似,但其內 涵卻加深了。我們在吃的同時,從日本飲食文化中深切的認 識到日本文化之色彩!而此行亦令我們能享受日本的食物,

又能增加我們的見識,從而為我們的人生又加添了色彩!故 可謂「食‧識‧色」!

大綱:

 從飲食禮儀、不同宴會場合的服裝看日本文化及感想 張婉珊

 食在古代日本 VS 食在現代日本 陳雪妍

 食在日本 VS 食在中國及感想 蔡俊寶俏

 食在日本 VS 食在西方及感想 葉燕琳

(3)

從不同宴會的服裝中看日本文化 張婉珊

在不同宴會場合穿不同衣服

1. 第一餐晚飯中,端莊的「管家伯伯」令人難忘!由於當日是較正規的宴會,因此連侍 應生的服裝也份外講究,以表示對場合的尊重。

2. 傳統食物配傳統服裝

吃懷石料理時,同學能一嚐穿著其中一種日本的傳統服裝。由於懷石料理是日本傳統食 品,而為了方便飯後泡溫泉,同學均要穿上浴衣。

日本的飲食禮儀 第一訣: 長者賓客先進

一夥人來到餐廳,通常是年紀最大的先入席。若有賓客的話,就由賓客先行,與年紀無 關。一旦主人邀請你先行,你不單要開心順從,還要輕輕鞠躬,表示感謝。

第二訣: 以「多謝」為始為終

禮多人不怪,禮少反而令人覺得你奇怪。起筷之前,可以說「Itadaki-masa」表示多謝 款待 ; 吃過飯後,就說「Gochisou-sama,表示很好吃、很多謝,真的好不好吃,不太重 要。

一旦把食物放入口,很多時候會說「oishii」(音:哀施),這真是習以為常的餐桌禮 儀,食物味道如何,是另一回事,那一句「oishii」,正是飯局主持人和廚師期望聽到的。

第三訣: 筷子的學問

傳統的日本料理,都採用筷子,與中國相同。既然大家都是筷子民族,本應不必多說,

(4)

卻有些事情是不得不說:

-- 握筷子的末端,不是中間或太低位置。

-- 不用筷子時,把筷子橫陳於你的跟前,筷子尖向左。

-- 切勿把筷子插進食品,尤其是白飯內,只有葬禮上的神檯,才會把筷子插進白飯內。

-- 遞食品時,切忌切忌不可把食品以筷子互相傳來傳去,只有在葬禮中火葬後的骸骨,

才會以筷子傳來傳去。

-- 不要拿著筷子指來指去,扮指揮;更不可指著同桌人,這動作暗示對方要離開。

-- 要把大件的食品分食的話,可用筷子乾淨的另一端來把食品分開。

第四訣: 「殊殊」聲的讚美

無論飲湯或食湯麵,一邊吃一邊發出「殊殊」聲,不單被廣泛接受,還被視為對廚師的 讚美,這方面與西方的禮儀簡直是南轅北轍。沒有發出「殊殊」聲,反而被認為是怪誕。

第五訣: 壽司一件一口

吃壽司可以用筷子或徒手。一般而言,握壽司是要求食客一口吃掉,一旦把壽司分成數 口才吃掉,會完完全全破壞壽司的美麗外形,變成一攤稀巴爛。

第六訣: 吃得一粒一漏

把碟上或碗內的食品一粒不漏地吃掉,被視為對飯局主人的尊重,亦是對廚師的讚揚。

若是飯局主人是一位對你很重要的人,就算你飽得要命,倒要堅持到最後一粒飯。因此,請 及早留意飯局的性質,必要時帶著空肚子登場。

第七訣: 吃完就回到原位

吃完飯後,盡量把眼前的杯碟碗筷回復上檯時的原貌,例如把碟碗放回原本位置,並蓋 上原有的碗蓋,火鍋上原有的碗蓋、火鍋蓋,把筷子放回原位等。

小感想:

這次旅程可謂是完全的入鄉隨俗,我們在每次吃飯前都會全體同學一起說「Itadaki- masa」,起初時總覺得奇奇怪怪,什至會認為是多此一舉,但當導遊先生解釋過後,其實這 句話是對主人家的尊重,而且亦是禮貌的表現,所謂禮多人不怪,我們很快便習以為常地融 入這種文化當中。

(5)

一口一啖,相信這是因為他們不想破壞食物原本的賣相而做。總括來說,日本的飲食文化是 十分之講究,對於食物的外相和擺設仍富有美感的。

感想 (張婉珊):

為期 8 天的日本之行到這刻終於正式完結。回想當初由入選到正式出發的一刻,心情依 然興奮雀躍。雖然 8 天不算得上一個長時間,但我相信這幾天的得著必定畢生難忘。整個行 程除了讓我見識了不同的日本名勝如富士山、東京鐵塔等等之外,更加讓我真正體驗到日本 人處事的態度和生活方式。整個行程的嚴謹緊湊可見到日本人對時間上的把握,安排上的一 絲不苟。而讓我們跟日本學生有合宿的機會,更讓我們更切身感愛到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了 解他們的風俗。

當然,整個行程除了閱歷上的充實外,我們更赢得一段段的友誼。例如同行的 40 多位 同學,日本中學的同學,全程協助我們的導遊翻譯,以及香港電台的拍攝人員等,這些都是 難得的得著。雖然此行已經正式結束,但這次行程的得著必定終身難忘!

(6)

日本飲食文化--古今比較 陳雪妍

在日本的九天裡,我們品嚐了很多日本的地道食物,如烏冬、壽司、蕎麥麵、天婦羅等 等。原來在這些美食當中,有些是江戶時代起流傳下來的傳統,有些則是二次大戰後才出 現。這一部份,我們將介紹各種食物的由來以及由古至今的變化。

 蕎麥麵 そば

 由來

據記載,蕎麥麵應在日本江戶時期的中期(即 17 世末至 18 世期初)才開始流行,以 前出家人上山修行時,必須斷絕五穀(米、麥、豆、小米、稗),而被視為雜穀的蕎麥不在 其中,於是修行者都在腰間綁著裝著蕎麥粉的小袋子,用深山溪流的水,和著吃維持體力,

蕎麥麵因此盛行。江戶時代,除了提供一般市民百姓的蕎麥麵店外,還有達官貴人造訪的高 級蕎麥麵店,對他們來說,蕎麥麵與其說是正餐,不如說是下酒小菜之一,上蕎麥麵店,就 像英國人喝午後紅茶的感覺,所以歌舞伎、俳句、小說中有蕎麥麵登場。因為是「下酒小 菜」,所以蕎麥麵的量並不多。

 今日改變

時至今日,蕎麥麵仍是日本流行的食物,但有不少傳統已有很多改變。每餐蕎麥麵的量 依然和古時一樣少,但吃時的習慣已大有不同。從前吃麵時,要「囌嚕、囌嚕、囌嚕」地送 進口中,才代表好吃。但今時今日,隨著蕎麥麵漸「國際化」,有很多人已捨棄這個習俗。

而在東京附近或日本其他地區,也有很多立食蕎麥麵屋(立ち食いそば屋),意思當然也就 是站著吃的蕎麥麵店,這種小吃店通常位於火車站附近,而且多半是在月臺上。可見時到今 天,蕎麥麵已成為日本人的「國民食物」。

而我們在旅程當中,也有好幾餐能嘗到蕎麥麵。當時的食法也十分傳統正宗:用筷子夾起 需要的份量,將麵條放入杯中蘸調味汁,再自行把蔥花、芥末拌入調味汁中,這種自助的方 式實在十分有趣呢!

 壽司 すし

(7)

由來

在日本,壽司料理又名漢字「鮨及鮓」,指用鹽漬可以久藏的魚類。據考證,現今的壽 司便是由鹽醃製的魚類發展而來,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 鹽醃製的鹹魚,後來改為以米飯醃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至西元 700 年,日本 人用醋醃過的飯糰,加上各種魚生,作為沿途食糧。後來逐漸演變成今日流行的料理。醋飯 和紫菜是製作壽司的指定項目,各種刺身都可作配料,而壽司料理主要分為握壽司、卷壽 司、手卷壽司和押壽司。

今日改變

壽司時至日,在材料上已有很多變化。如原本古代壽司只以魚生作為材料,直至明治時 期後,因為向西方開放,牛肉也漸被應用在壽司上。而隨著時代的改變,蔬菜和雞蛋也被應 用。近年,日本更掀起一股創作壽司的熱潮,連鵝肝、魚子醬、軟殼蟹等材料都用來做壽 司,配搭新穎。除此之外,日本人更發明其智慧,於 1958 年開設第一間迴轉壽司店,亦即 是現時香港最常見的壽司店,把壽司帶進一個新領域。

雖然在材料上,壽司也很多改變,但其製法的傳統卻一直被沿用。如將生魚片背面抹上 芥茉,複雜的醋飯製作過程,都可見到日本人自古以來認真的美德。

我們在日本也有幸品嚐到正宗的日本壽司。和香港的很不同,這些壽司全是手握,而且 飯都是口感甘香的醋飯,可見即使在材料上有多大改變,他們那認真,堅持的執著由古至今 都是不變的。

(三)懷石料理 かいせきりょうり

由來

據日本傳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 戒律,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可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飢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

(8)

頭包在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在懷裏。懷石料理與茶道文化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有客人 來訪時,主人會把珍藏的茶具拿出來泡茶,但因為空腹飲濃茶會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為了 達到愉快的飲茶,需要在喝茶前吃一些簡單的料理,適當地填飽肚子,這就是茶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的每一款菜式雖然簡單,卻也盤盤碗碗、陸續上菜,可以達七至八款菜式或以 上。傳統懷石必定有的七點前菜(七種繁複做工的小菜)、碗盛(帶有湯汁的手工料理)、生魚 片、揚物(炸的)、煮物、燒物及食事(飯或湯),而每一碟也十分小巧精緻,也一定得照順序 上菜。

今日變化

新一代的創意懷石,延續原味烹調的精神,卻打破了過於講究的傳統懷石作風,在出菜 順序上,不再照順序上菜,但謹守先冷菜再熱菜的順序。在烹調上,更加入歐式料理風格,

如歐洲香料牛膝草,就可以運用在海膽泥的調味,以及牛肉、乾貝的調味醬汁中,或加在枇 杷中做成美味配菜;甚至直接以義大利紅酒醋調味,呈現歐日結合的創意懷石新潮流。令懷 石料理成為中西合璧的美食。

而原本充滿禪味的懷石料理也因現時宴會用的日本料理的「會席料理」,其發音與懷石 料理完全相同,所以兩者也漸合併,現在也幾乎不再刻意分辨了。

我們在日本時,也在溫泉酒店享用了一餐懷石料理。每一碟的份量也十分少,但樣貌卻 是十分精巧。所以我和組員也覺得這些菜似乎不太合我們口味,大概是文化差異吧!不過能 感受一下當中的氣氛,我已經覺得很興奮。

(9)

(四)天婦羅 天ぷら 由來

這種油炸的料理方式,是葡國人在大齋期(Lent,基督教節日,指復活節六個半星期以 前)吃的,大齋期禁吃肉,葡萄牙人就吃魚代替肉。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e」

就是「守大齋期」的意思。天婦羅由葡萄牙傳教士於 16 世紀傳入日本,後來於日本流行。

日式天婦羅傳統上的裹上澱粉漿(麵粉之類)的油炸海產或是蔬菜。

常見的用來油炸作成天婦羅的食材有蝦、烏賊、香菇、番薯、南瓜、牛蒡、茄子、胡蘿 蔔、櫛瓜、各式的魚等等。傳統上一般不用來做天婦羅的食材有米和其他穀類,加工處理過 的食品,例如豆腐和水果。日本的天婦羅(薩摩揚)只有薄片一種。炸好的天婦羅在吃之前 可以撒上些海鹽,或是沾混合醬油油,高湯等的調味料。天婦羅一般會再配上磨碎的蘿蔔 泥,而且在炸好時要趁熱吃。天婦羅可以和其他菜配合,作成便當,也可以和蕎麥麵條一起 作早餐。

今日變化

今天,天婦羅已成為日本人最常吃的食物。大部份日本家庭在家也會炸天婦羅來吃,可 見其普遍程度。而隨著後西方文代影響,有些西式化的日本餐廳會提供豆腐天婦羅、霜淇淋 天婦羅,打破了天婦羅的傳統。

而在日本,我們每一餐都幾乎會吃到天婦羅。最常見的仍是蝦,茄子等。可見傳統的天 婦羅仍然深受日本人歡迎。當然,身為香港的我們也十分喜歡!

(10)

感想

這次的日本之旅,逗留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九天,總共吃了廿四餐飯。雖然不是每 一餐都珍餚百味,但每一餐都令我感到到最真切的日本文化。

還記得第一餐在日本吃的午飯,是烏冬和壽司。那時我和團員們都十分興奮,在香港還 算貴的日本料理,想不到就真的出現在我們眼前。還記得第一口吃到正宗日本壽司的感覺,

還真的有點感動。在香港吃了這麼多次壽司,終於能讓我吃到手握的正統日本壽司。和香港 那些機製的壽司相比,那口感、那味道,實在相差太遠了。在日本吃的第一餐午飯,已令我 深深地感受到日本人認真的情操。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溫泉酒店吃的懷石料理。在電視裡已見過很多次,但親身穿 著浴衣,吃著一碟碟小巧的日式料理,還真是頭一遭。看著那些又細緻又美觀的美食奉到我 的桌子上,真的不得不尊敬他們那認真的堅持,一絲不苟的細心。

在旅程中,我們都很希望吃到拉麵,最後都未能吃到,有點失望。但我回香港後做這個 報告,才發現拉麵是二次大戰後才出現的食物,並不是傳統日本料理,可能是這個原因,所 以我們便和拉麵無緣吧。但明白後,更體諒日本方面的細心,希望我們可在食物中領略日本 傳統文化。

這九天,實際的得著,就是吃了這廿幾餐飯。但比這些食物,更深刻留在我心的,是日 本人那認真,那細緻的性格,和在食物背後那有趣的歷史。

(11)

中日飲食之比較 蔡俊寶俏

(一) 中日飲食文化大不同

1。中國人重視`吃',日本人重視`看'

日本人出名十分重視外觀,他們連吃也要好看的,所以有人說他們是用眼睛吃東西。

相反中國人重視味道,而非賣相,再難看的食物只要味道不差,還是有人會樂於嘗試。

日本的菜式可以說是一種藝術,精緻無比。有色彩繽紛的和菓子,考刀工的刺身,就 連最簡單的便當廚師亦要下一番心機去“擺設"食物,完全希望以視覺帶動味道。食材的顏 色和形狀都是他們的設計菜式時會考慮的因素。

中國菜喜歡炒成一大碟或大鍋,以圍食的形式自己夾給自己。日本在這方面比較像西 方,他們都喜把菜分成小碟,再組合成料理套餐(當中包括湯、漬物、飯、烏冬等),一人一 份的形式上菜。看起來十分細緻,讓人想一一品嚐。

說到賣相,日本有一特別的觀念,他們認為「菜餚是盒子的裝飾」,所以對食都十分 講究。美麗的盒子裏即使盛滿平凡普通的菜餚,那菜式也會頓時升價十倍。而中國人對碟子 的要求則沒有那麼重要,只要清潔便可了。

相比起對視覺藝術要求較低的中國菜,日本人可以說是食不厭精。

上圖所示便是是次日本之旅的其中一餐 (於八田溫泉旅館)。可謂正宗的懷石料理,精 緻而顏色鮮明,漂亮得令人捨不得吃。還有,我們那天都穿上浴衣,坐在和式地上,像古代 宴會般用餐,好不難忘。

(12)

2。 中國飯菜口味重, 日本飯菜愛清淡

中國菜口味重是眾所周知的,什麼川菜、粵菜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調味料也特別多相 反日本人則愛清淡,重視食材原本真實的味道。難怪香港同學起初吃不慣,因為香港的日本 式料理已本土化,口味較濃。

和食的特色是少油、少鹽、少添加,故又被稱為水料理,而中國則重油料理,所以也比 較不健康。若然從味道上比較,中日亦有一個較明顯的分別─中國飯菜偏咸,日本飯菜則偏 甜,例如咖喱給日本改良後的甜咖喱。而且日本人亦特別好甜食,故他們常以茶配超甜的和 菓子。

挑選食材方面,中國只要是“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他們都吃,野味如熊 掌、猴子腦也非什麼珍奇。在日本食材多數是海產,因為是島國所以魚獲亦特別豐富。他們 亦不吃蟲類,因為在日本人眼中,蟲被視為不潔。

3。中國人喜熱菜,日本人喜冷餐

冷麵,刺食、壽司都是日本菜的代表作,可見日本人喜歡吃冷餐。有時候連便當也是冷 的(或溫的),但絕對稱不上熱。相反,大多數的中國菜都要求熱上,以熱度帶出鮮味。所以 不論煎煮炒炸鹵炖烤燒燴,目的都要把菜煮熱煮熟。我們絕對不吃冷飯菜汁,只有熱騰騰的 菜和飯才能讓我們食慾大振。

日本人亦特別喜歡生食,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才能發揮出材料本身的味道,故此新鮮的海 產便會清潔後做成刺身,壽司等。通常刺身下都會鋪滿冰,以保持低溫及新鮮。

不過日本有時候也是一個頗極端的國家,炸物和火煱也為日本人所喜愛。日式牛肉火鍋 和涮涮鍋更是極品。

(13)

(二) 中日相同的麵食 – 有關飲食方面的感想

若要從飲食方面看是次日本之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定是麵食。日本的拉麵可以說是遠 近馳名,味千拉麵的専門店的成功可以反映香港人,不,連亞洲人(近年味千拉麵轉攻內地 市場)都十分喜愛吃拉麵,那韌力十足的口感令人想多嚐幾口。

但原來拉麵在日本屬較普遍廉價的食物,日本人為表示對賓客的重視,多以較上乘的 麵食,即烏冬及蕎麥麵等代替。所以這九天我們均與拉麵無緣,最多只能在路邊拉麵舖看看 櫥窗內可以假亂真的原大模型。下次到訪,必要一嘗正宗日式拉麵的風味。

話說回頭。我們在日本所品嘗過的烏冬和蕎麥麵亦與香港的大有不同 (無法相比)。手 打烏冬粗幼剛剛好,而蕎麥麵配上冷麵醬汁,實在令人無法拒絕。

回港後翻查資料發現,日本的麵食文化仍源於中國,然後再加以改良,本地化。不同 的是中國的麵條種類較多,有細如頭髮的米粉,也有又扁又平的河粉,相較之下,日本的麵 條則較簡單。

(14)

(三) 個人感想 1。 是次報告

我主要研究有關中日食物的比較,十分有趣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中日飲食 上的大不同,也就是文化差異的一部份。說真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是吃不慣地 道日式的菜餚,因為我還是喜歡熱菜,鹹味。同團的同學甚至出現水土不服引起腸胃不適。

不過奇怪的是日本人似乎較少吃青菜,那麼膳食纖維從何補充? 所以說香港的日本餐廳果然 被本地化了。

2. 日本交流

我感到十分榮幸能成為訪日團的一員,能親身到當地了解日本國情和風土人情。

對第一次訪日的我來說,真的是感受深刻,日本的確是一大綜合實力強國,其國民質素 和公民教育意識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有關環保方面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如從小開 始的垃圾分類回收,如何減排和珍惜地球所有天然資源。香港在這方面很應向日本借鏡。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可以參觀不同名勝如皇居,東京鐵塔,富士山實在難得。

除此之外,我們更獲安排與日本高中生交流及上課。我想這是我最大的得著,與石和 高中同學住宿更加深彼此的感情。我們共同建立起的友誼,將成為日後合作的基礎,中日友 好的橋樑。

(15)

日本飲食文化 VS 西方飲食文化 葉燕琳

自從 19 世紀中期,美國提督培理叩關後,日本結束了鎖國政策(Sakoku) ,並開始向西 方列強中吸取各方面的營養--當中,日本的飲食文化亦因此而西化,走向西方的道路。幸 而,另一方面,日本人仍對其傳統文化存有敬意,故其飲食文化亦保留著自己的特色。

因此,其飲食文化可謂日西交融,又不失自己的個性!而這次的行程,正好為我們開闢 了一道難得的橋樑,令我們食指大動之餘,又為我們揭開日本飲食文化的面紗。。。。。。

日本飲食文化之健康篇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估計全國有三分一的兒童屬於過重或痴肥。。。。。。

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均為全球之冠。。。。。

以上強烈的對比並不令人驚奇!

事實上,國民的健康與其飲食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正正因為日本人的較注重飲食 的健康,故其國民的身體質素也較佳。這絕不是猜測---的確,在是次日本之旅中,我們 無疑較少在日本碰見「肥仔、肥妹」的啊!

首先,其中一個日本與西方不同之處在於國人對水果的重視。在旅程中,我們到訪了山 梨。眾所周知,該地的桃子、櫻桃的産量爲日本第一,而有趣的是,日本人的水果多為應付 內需,而不是以出口為最主要的收入。由是觀之,日本人的確很重視水果的重要性,其對健 康的關注亦不言而喻了!相比下,西方人,如美國則截然不同。即使不少地方,如加洲盛產 水果,但當中多以出口為主,而且,美國人多喜歡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如煎炸食物,多肉少 菜,又少水果,實在不能與日本同日而語呢。

在行程中,我們有幸參觀了當地的一個果園,更親身試過摘桃的滋味---我們可以 享受多汁的 momo 外,亦可以奉行「日日記得 2+3」的原則,你說多好啊!

(16)

除了水果外,日本人與西方人對「茶」的不同取態亦反映了其對健康的不同注重程 度。誠然,在旅程中,我發現日本人事無大小也喜歡與茶作伴,而這茶就是綠茶---不 論是在酒店房的茶包、超級市場內的售茶區、還是在我們上家政課時,綠茶也有其足跡。而 研究證實,綠茶內含有特殊兒茶素成分,稱為茶多酚,可以抗氧化、抗衰老及維持心血管系統 健康,這又再一次證明日本人對健康的重視。反觀西方國家,如歐洲、美國,他們重視的也 是茶,不過是營養較少的紅茶及含有大量咖啡因的咖啡!你看,賺得滿堂紅的星巴克不就是 最佳寫照嗎?

(17)

(左)我和我的好友在酒店房中品茗。

(右)這是我們在大東文化高中家政課的製成品,當中亦有綠茶伴之。

同時,不得不提的是日本的 Shabu Shabu。稍為對日本飲食文充化有點認識的朋友不禁 會問:只有牛肉、猪肉的 Shabu Shabu 不是違反了多肉少菜的原則嗎?這豈不是不健康?

但事實上,在我們的行程中,我們親身作一嘗試。

當中的 Shabu Shabu 當然是「多肉」,但細心一看,伴著牛肉的還有很多很多的蔬 菜,以作一平衡!而蔬菜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兩碟菜,而是包含綠色的菜、菇類、豆類等 等,當中的營養遠超「一碟油菜」。日本人健康的飲食文化又再一次表露無遺了!

日本飲食文化之生活篇

除了健康外,日本的飲食文化與西方的不同也可見於其生活上,趣味無窮!

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早稻田大學江教授對我們的授課中,所說過的一個現象:日 本的飲料自動售賣機無處不在;而美國則鮮有聽聞!的確,有一晚,我們全組步行到東京的 鬧市體驗當地文化,途中我們遇見林林總總的「汽水機」。這食品的售賣文化反映了日本人 的互相信任---國民不會破壞汽水機,不會偷取之;相反,在西方,如汽水機無處不在,你 猜它們在西方會有甚麼下場?

(18)

雖然日西飲食文化有不少異處,但亦有相同的地方,同樣有趣!首先是進餐的步驟。誠 然,西方人在進餐時有分頭盤、主菜、再有甜品等等,前後有序,有條不紊。而日本人亦不 相伯仲!還記得在旅程中,導遊高木小姐說過,日本人進餐時也要有序地吃東西。例如,連 續數天的午膳也先有一些酸酸甜甜的梅、醋等等食物來開開胃,後才吃主菜。而且,主菜後 有的更有大福(草餅) 作為甜品,極為豐富,又有層次,與日本人有條理的文化不謀而合!

前方的就是甜科酸酸的食物,應在主菜前吃!

再者,從日西的飲食文化中,其相同之處--「創意」的確從其食物當中表露無遺!我 一直也認為,日本的科技如此發達、新發明日新月異,這一切一切均與其無窮的創意息息相 關,只不過我想不到,原來在飲食中也反映出日本人的創意。

(19)

當中不得不提的例子是「蛋」。沒錯!就是一隻「蛋」!你會聯想起甚麼?從西方的角 度,我會想起一隻復活蛋,並且是經商人的創意、經他們的包裝後出現的「出奇蛋」。

本來,一隻蛋並不特別,但經過西方人的創意思維下,一隻蛋就是這麼的「出奇」,這 麼受歡迎!這就是從食物中看西方人的創意!

同樣地,作為創意科技大國的日本也不遑多讓。在日本,除了「鹹蛋超人」外,令我聯 想起的無疑就是在富士山附近所吃過的「溫泉蛋」。具創意的日本人用了三個招數,使平凡 的蛋變成了「東方出奇蛋」:

一、將蛋染成黑色;

二、將蛋冠以「溫泉」之名,在火山附近出售;

三、指吃了蛋便會延命七年。更令人出奇的是,當我吃下此蛋後,我發覺這與一般的無 大分別。而正正是這平凡的感覺令我感受到日本不平凡的地方----日本人就是如此靈活變 通,如此用創意來生存!這是我從日本食物中看到的珍惜之處。難怪日本在 80 年代能夠創 出經濟奇跡呢!

我就在這裡品嘗了平凡的「東方出奇蛋」!

個人感想:

作為修讀歷史的學生,我一直不解於日本的崛起!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時期仍為一個 莞薾小國,後在短短的時間崛起成大國,更反過來能與其前藩主--中國較量,甚至更佔了 上風。難道我國的五千年文明真的如此不濟,真的這麼容易被新興小國比下去?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經過日本之行,我明白以上問題的答案並不能從書 中看出--日本之所以崛起亦不是因為片面的明治維新,而是日本國民對其文化的尊重,及

(20)

對其他文化的包容及改良,從中吸取營養,茁壯成長!

從以上的日西飲食文化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到日本努力吸收西方文化的好,例如西方人 的食品宣傳策略,再加以改良,重新以自己的創意,創造更多更吸引的食品,如溫泉蛋。

同時,在西化時,他們又極力保留其文化。這除了從食物中反映出來外,他們對其柔 道、劍道、花道的保留亦為一寫照。而且,他們的「擇善固執」亦反映在其人對環境的愛 護、保育----有明清掃工場的職員告訴我,他們是出於愛國的心而愛屋及烏去保護環境的。

正正是這種對其文化的固執、這種愛國之心使其在西化時仍保有其個性,其地位。這精神亦 是其成功之道,是值得我國人應好好借鏡!

從這次日本之行,我不但明白過去日本的崛起,也看到我國未來的路!

-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戰期間 (1916) 還在服役中的 Hugo Steinhaus (1887∼1972) 有一天在去大學取郵件 的路上, 碰巧 (實際上是刻意的) 聽到兩個數學系的學生談論 《Lebesgue 測度》

1.考生請於108年8月31日(星期六)攜帶甄試通知單、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學

一年級學生對於【校園美感小 旅行】的學習活動,充滿著期待與 興奮,尤其請小朋友藉著肢體動作

5/8 主持人簽 署的同意書版本為 2.0 版、日期為 4/28。但 5/15 協同指 持人代簽的為 1.2 版、日期為 3/18。到底哪一份為最新

(二)報到:錄取人員由本校總務處通知,公告後2日內親自至本校總務處辦理報到(依正式公告

本書之撰寫,始於公元 2003 年 8 月。當時,筆者申請了一年的教授休假,希望可以 寫一本書留作紀念。沒想到到了 2004 年 7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宣布,於 9 月 30 日起正式終止呼叫器(BB Call)的服務。日本 呼叫器服務從 1968 年起由電信電話公社開始提供,與當年台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