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國 86 年捷運淡水線通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民國 86 年捷運淡水線通車。 "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覺得我病了

小時候,總覺得世界就會一直這麼下去。假日的時候,遊客們喜歡來這兒騎騎 單車,親近夕陽與潮水,對台北人而言,淡水是個偏遠的小鎮,它總是透著一股慵 懶與愜意,人山人海?高樓林立?我想也沒想過。我們一家人總在假日回到鄰近鄉 間的老家,陪陪祖父母,幫幫農事,溪邊玩水摸蜆,田裡烤地瓜……。

小時候,總覺得世界就會一直這麼下去。當新市鎮1的計劃展開,當遠方轟隆隆 的怪手挾著飛揚的風沙逐日靠近,我才隱隱感覺到,這是一個變遷的世界。

捷運開通了2,高樓大廈雨後春筍般出現了,老家被剷平了,當淡水街上擠滿了 人群,我開始感覺到曾經擁有的美麗家鄉已然遠離,淡水有「錢」景,但它整個環 境已為此付出代價,那份強烈的失落感讓我充滿了憤怒。曾經以自己的家鄉為榮,

如今只想轉過身去什麼都不看。

環教所?!我可以教導別人如何善待環境耶!我夢想著進到這樣的地方學 習,如此一來我們的環境就有救了!然而,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從本土議題到全 球議題,浩瀚的知識帶來了浩瀚的問題,浩瀚的問題只給了我浩瀚的打擊。「我覺 得我病了」,跨進環教所的第一天,自我介紹成了自我解嘲,因為用一顆憤怒的心 在看待世界,我早已習慣了譴責,譴責別人也譴責自己,漸漸成為一個挑三揀四的

1

淡海新市鎮計畫為內政部訂定之特定計畫,該特定區主要計畫台北縣政府於民國 80 年 1 月 5 日公佈實 施,採分期分區發展,並以區段徵收作整體開發。計畫範圍:南北分別以台二省道之二號橋及九號橋為 界,東至淡水鎮水源國小,西臨台灣海峽,面積計 1765.86 公頃。計畫年期及人口:以民國 103 年為計 畫目標年;預計容納人口 30 萬。94 年 3 月 20 日引自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http://www.cpami.gov.tw/pwi/nup/nup_6.php。

2

民國 86 年捷運淡水線通車。

(2)

糾察隊員,心,也被自己綑綁了。

訴求?我在宣洩吧!

繼淡水之後,對岸八里也成了觀光新據點3,身為荒野挖仔尾定點小組的解說員

4之一,又一次眼睜睜看著人潮湧入,攤販們為了搶得空地,不惜砍去防風林,灘地 上時常發現被把玩過奄奄一息的螃蟹,「沒什麼意思了!」我再一次別過頭去,放 棄努力,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放棄了自己。

為什麼環境要開發?為什麼人潮所至之處最終都變成一片狼籍?面對這個世 界,感覺自己正節節敗退,可是,能退到那兒去呢?

九十三年的五月三十日,環教所的學生為了反對政府的高山纜車計畫上街頭 了。我們享受先前策劃的過程,並提醒彼此要理性而友善的進行訴求,然而當天自 己推著音響走在隊伍旁,我卻開始忍不住拼命嘶吼地唱著改編歌曲,惹得主辦的曼 5一陣訕笑:「有必要這麼煽情嗎?」如今回想起來,當時高漲的情緒依然清晰,

我在反纜車嗎?我在宣洩吧!那是我憋了好久的感覺,想要一次把它發洩完畢。但 是,這種發洩能使人理解與接受嗎?

1975 年的貝爾格勒憲章提出環境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促使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 及相關問題,具備適當的知識、技術、態度、動機及承諾,個別地或整體地致力於 現今問題的解決及預防新問題的發生(Ramsey & Hungerford, 1989;轉引自楊冠政,

1997),我不知道 Ramsey 與 Hungerford 是否都是非常樂觀進取的人,至少這段話 沒有提到任何囉哩巴唆的情緒問題,好像人們一旦關心起環境問題,再來就可以強 化他們的技術與承諾,以解決環境問題。後來我發現 Maiteny(2002)強調了「心」

為切要,一個能持續做出負責任環境行為的人,他的心必定是根植於一些意義重大 的經驗,並從中受到驅策,相反的,如果行為的轉變只是受規定、誘因或一些焦慮

3

民國 92 年 4 月,十三行博物館與八里左岸各景點相繼開放。

4

我在民國 90 年加入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八里挖仔尾小組的定點觀察活動,並在 2 年後受訓成為第 11 期解說員。

5

我在環教所的同班同學,民國 93 年 530 反纜車運動發起人。

(3)

感的影響,則改變只是膚淺而短暫,很快就會回到舊有模式當中。到底一顆怎樣的 心,對這世界又是帶著怎樣的情感,才能讓人持續而穩定的面對環境問題,進而行 動與解決呢?我真想明白。

青松這個人

偶然的機緣下,收到友人所轉寄一篇賴青松的文章「回到阿公行過的那條田埂 路」,字裏行間滿溢著對童年鄉間生活的眷戀,自己曾有的美好童年彷彿也歷歷在 目,同時也知道他在日本念完環境法碩士學位後,就回到宜蘭當全職農夫,接受「穀 東俱樂部」6委託,經營五甲不施農藥化肥的乾淨稻田。好奇心的驅使下,逛了他的 網站,一段簡歷讓我看到他在環境行動上的持續努力:

賴青松,新竹市人,1970 年出生。成長在台灣反公害運動風起雲湧的 80 年代,為此 進入成大環境工程系就讀,結果卻發現所學不足以淑世,從此踏上尋訪夢裡仙山的旅 程。退伍後,曾到宜蘭的森林小學當過活動輔導員,也到過台灣生態研究中心擔任助 理,最後在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中心以副總經理之職引退,現在則是隨傳隨到的日文 翻譯工作者,閒暇之餘也客串第三類兼業農民(2001 年成功地生產出一千台斤的有機 米)。年少時曾經夢想能到 Green Peace 的「彩虹戰士號」上工作,一嘗捍衛大地捨 我其誰的蒼涼滋味,誰知後來卻誤打誤撞地進入共同購買的合作社世界,唯一相同的 是,全球合作社共通的標誌也是彩虹,這或許反映出其人死不悔改的理想主義性格

6

穀東俱樂部,由賴青松與其好友何金富共同發起的民間組織。台灣農業在自由市場機制中惡性競爭造成 穀賤傷農的問題,迫使農人在種植稻米時,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以求最小成本及最大利潤,

同時對土地造成嚴重的污染。有鑑於此,穀東俱樂部提出「委託種植的集體農場」概念,希望大眾能夠 透過加入榖東俱樂部,從「買米」的消費者角色轉換心態成為「種米」的生產者角色,透過代耕人(賴、

何二人)的田間管理服務取得「自己種的米」 ,不僅吃得安心,也讓土地得到友善而合理的對待。身為一

個「委託種植」的合夥人,與一般直接上市場買米的消費者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要共同承擔種植上的各

種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天候的變化,尤其是颱風。目前穀東俱樂部承租的稻田位於宜蘭縣冬山

鄉,面積共計五甲三分。未來他們更希望這樣的「穀東」制度,能夠慢慢傳佈開來,各地都能出現「委

託種植」的集體農場,讓更多的人吃到乾淨的米飯,也讓更多的土地能恢復生機。

(4)

吧!(轉載自"從廚房看天下7")

接連又讀了幾篇文章,內容多半是在日本求學或回到宜蘭務農的自我省思與心 情分享,看到一顆在阿公的鄉居生活中被點燃的熱愛環境之心,從此開始找尋那條 可以安頓自己身心的環境行動之道,過程一再轉折,心境一再轉換,我很想知道經 歷過這麼多事情之後,那份「捍衛大地捨我其誰」滄涼悲壯的情感是否有了什麼微 妙的變化,也覺得心思細密的他可以對我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些意見,便決定前往拜 訪進一步認識他。

憂國憂民!?

在賴青松家住了三天,他們全家的真誠與熱情相待,讓我很快地卸下心防。第 二天晚上,就著屋前燈下喝茶閒談,我們聊起了價值觀方面的問題。雖然我對自己 未來仍有疑惑,卻篤定地對老公阿昌的生涯規劃表示不滿:「他說他以後只想帶著 我們的小孩到淡大操場玩飛盤!」當場他夫妻倆莞爾一笑,青松說:「也許他比你 有膽,他敢講你不敢講的!…我這兩天注意到,你那個眉頭好像沒有開過…我覺得 在你的身上,好像看到我以前的軀殼…」8接著又是一番勸告,說著好好過自己的日 子、不必憂國憂民之類的話。

怎麼會這樣?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這跟我學到的不一樣吧!環境教育說 的是責任、是承諾、是努力解決環境問題。那,自己呢?那個拼命要把環境照顧好 的人,到底該如何對待自己?反過來問,那個不知如何善待自己的人,該怎麼照顧 環境呢?當中一定有一個平衡點,而這需要透過生命歷程的親身體會才能拿捏抓取 到,或許他已經抓到,也或許他仍在擺蕩之間漸漸趨近那個點,但我已然意識到,

這段生命歷程可以對強調責任與承諾的環境教育補充更多不同的觀點,或者,更準 確點說,對我這個憂國憂民的環境教育研究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7

「從廚房看天下」一書,賴青松著,民國 91 年出版。本段文字為賴青松寫於封面內頁的作者簡介。

8

研究日誌 931021。

(5)

決定研究這個人

決定將研究設定為賴青松這個人,是基於在參與觀察中看到以下他所呈現的幾 個特質,去思索這些特質與環境教育之間的關聯:

一、環境行動力強:

我想做什麼就去嘗試,而且跨出去的每個第一步,都是重重地踩下去的。9

這十幾年來,我覺得自己就是一直 try,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不知道我可以 等到什麼,不過我確定我會等到的就是一個「死」,我為什麼還要等?跳下去做就對 了!10

雖然賴青松年僅三十六歲,然而因為強盛的行動力,使這段生命顯得濃縮而豐 富。高中畢業立志保護環境而就讀成大環境工程系的他,雖然對系上的教學方向感 到失望,卻仍活躍於環保社與台語社,實地關心當時一些重大環境議題包括反五輕 等,畢業後,在台灣生態研究中心擔任助理一年學習社會調查,聽說日本有「生活 俱樂部」這樣兼顧環境保護與消費安全的組織之後,便立刻赴日學習語文及研修見 習,回台開始在主婦聯盟積極投入共同購買運動,心心念念是將日本的成功經驗帶 回台灣來推動,兩年半後因工作瓶頸而辭去副總經理職位,繼而返鄉從事日文翻譯 兼種稻,期間思考未來方向不得,再度赴日攻讀環境法碩士學位,兩年後回台承接

「穀東俱樂部」田間管理員一職,除了鼓勵大家來種自己可以安心吃的稻米,也企 圖透過這樣的運動重新喚起人與土地的情感聯繫。

綜觀賴青松這一段緊扣著環境保護的行動歷程,看到的是一個勇於追求夢想、

情節緊湊精采的生命故事,期望以詮釋其生命史為橋樑,在環境教育理論與實際環 境行動之間造成更多對話,用事件去補足理論,用理論幫助看清事件。

二、吸引人靠近:

一個朋友提到對環保人士的觀感:「我覺得環保人士很討厭耶!只會說這個也

9

研究日誌 931114。

10

研究日誌 931021。

(6)

不行!那個也不行!」11或許一般人就是覺得環保人士喜歡阻止建設、打壓人們慾 望,所以通常不喜歡接近這些很有意見的人吧!然而我在公視的專訪12當中聽到賴 青松說:「當你開始行動時,你會發現後面有股更強大的力量一直推著你,讓你不 得不一直往前。」言下之意似乎有一群人自動靠攏過來支持著他繼續前行。我期望 能從研究中探討具備足以影響他人共同參與行動、而非讓人敬而遠之的個人特質。

三、希望的光:

今天我們四、五十歲這一代能夠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把台灣建立成一個奇蹟,不管他 今天是好是壞,他們有非常充沛、百分之百的生命力,我告訴你下一代沒有生命力,

根本沒有踏在土地上他哪裡來的生命力我告訴你,這個事情我在日本已經看到了,日 本的這一代非常虛無,跟我同年紀的這一代我跟他說我回去要做什麼,他們眼中充滿 了除了羨慕還是羨慕,他告訴你:「我在你眼中看到光。」13

賴青松為何對自己追求的目標如此篤定?他眼中透出的光又是一種怎樣的希 望?這份希望從何而來?又如何滋長延續?這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

四、行動之後的滿足:

我想我當時犯了很大的錯誤,就是不應該一直去過度期待和要求別人,因為那個是我 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去做的事情。那、在那裡我覺得像是一個生命快速燃燒的階段,

然後我很快看到我的能力的盡頭。有,我有一些不錯的所謂的競爭力或者能力,但是 我覺得,那個東西,就是這樣而已,也不代表什麼。你一個人頂不了天……14

1977 年伯利西宣言中提出環境教育應提升人們對環境的覺知、知識、態度、技 能,乃至最後引領其採取環境行動,而行動真意味著圓滿結局?或者行動之後還有 其它故事值得探究?賴青松的行動應是值得稱許的,但上面這段自我剖析的話似乎 意味著行動之後另有課題,Jensen 和 Schnack(1997;引自許世璋,2003a)提出,

11

民國 93 年 11 月 25 日到 12 月 1 日參加十方緣心靈工作坊主辦的「創造金錢工作坊」時,一位同組的 學員對我談論有關環保問題時的回應。

12

公共電視民國 94 年 2 月 8 日晚間新聞。

13

電視節目「民視異言堂」逐字稿。

14

電視節目華視「點燈」逐字稿。

(7)

環境教育不該將重點放在期盼藉由學生們的行動來改善目前的環境問題,而在解決 環境問題的行動過程中,環境教育應妥善處理學生們所可能遭遇的障礙與挫折,並 幫助學生們發展對於美好生活及未來世界的願景。我期望這個故事不是將人看成一 種解決環境的工具,而是以解決環境問題為途徑,對人、對生命有更多認識。

賴青松除了以上各種特質所形塑的生命故事可以為環境教育提供參考價值,對 我而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以過來人的同理心站在幫助我解決疑惑的立場,在研究 訪談時,大方坦承地分享心路歷程,細膩而不諱的娓娓道出,這樣的個人特質才是 我認為真正難覓與可貴的研究條件。

(8)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與研究目的

研二上學期擔任大學通識課程「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15的助教,觀察學生的 學習歷程,發現他們當中也有人面臨了與我相似的困擾。學期中,我們設計了一個 價值澄清的課程,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來了解全球暖化與京都議定書的議題,當週 的網路論壇上便看到學生懷特16留了這樣一段話:

這個星期,只說我自己,又把自己和世界拉離,京都議定他的,我準備我的期末報告。

好像什麼都是一頭熱,只是一陣一陣的,在某個被關注的議題被偶然提起之後,又再 一次的爭論。似乎已經回天乏術,關於我們的熱情,被一些可有可無的不是重點的不 知名的事物澆熄。你想:地球都快完蛋了!你還有心情準備怎麼背都背不起來的楚辭 九歌?美國還不簽京都議定書!你還在子曰學而時習之?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 減反增!你的歐多麥還是每天從劍潭騎到古亭?行有餘力,才偶爾忽然想到:啊!地 球快完蛋了!怎麼辦?怎麼救地球?怎麼改善我們的環境?…你想,天塌下來,不會 先壓到我。…所以,怎樣能維持對環境的關懷?價值澄清是很好的活動,然後呢?有 人說,你就從你自身做起!改變小地方然後擴而充之!天下就太平了,美國就會簽京 都議定書了。…但我實在是深感自己力量的太微弱,而不知從何持續像那樣的,對環 境的熱情及實際的關懷,大概是我一心只想做大事,所以覺得小事沒什麼用處。

這個學生看似對該堂價值澄清的課潑上一盆冷水,然而在充滿懷疑的問號底 下,我看到他對環境的覺知其實透過這堂課被成功地開啟,否則他不會問得這麼深 刻、這麼焦急,矛盾的是,焦急所帶來的痛苦令人無法承受,只好隨即設法將它丟 開,才會成了我們看到的這番充滿無力感的文字。

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又瑜17也告訴我:

15

該課程由環境教育研究所張子超教授,並要求學生於課後將當週上課心得發表於課程網站 http://www.giee.ntnu.edu.tw/TCChang/student/news.htm。

16

該名學生僅留下化名,沒有其他背景資料。

17

當時為歷史系一年級的學生,我們在下課時閒談了一些對環保的看法。

(9)

我覺得那些環保人士很討厭耶!他們把世界發生的一些問題講的很嚴重、很恐怖,可 是那只會讓大家更冷漠,反正都已經這麼糟了,還要我們怎麼樣呢?18

Ramsey 等人研究高中學生的環境知識與態度,他們發現多讓學生知道有關污染 的性質與原因時,可引發學生對防治污染持有更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知識與態度 互為因果,知識可誘發態度的形成,轉而導致更進一步獲取知識(Ramsey & Richkson, 1973;引自楊冠政,1997),然而我卻從自己與這些學生的身上看到相反的結果,

知識有可能誘發更多的消極與抗拒的態度,遑論進一步獲取相關知識的意願。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國外,英國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會抱持樂觀態度,然而對 全球的未來卻十分悲觀,澳洲學生的悲觀程度似乎又更甚於英國學生。Connell 等 在探索澳洲青少年學生的環境態度時發現,環境問題令他們感到沮喪、哀傷而悲觀

(Hicks, 2001),所以,環境教育工作者有待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包括在全球環境 議題的教學上,如何一併處理其中引發的痛苦情緒。

種種跡象顯示,學生們在學習環境議題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細膩膩的情 緒,然而這些問題真的無關緊要嗎?我們要將它歸咎於學習者個別狀況不同,還是 好好當成一個真實問題來探究?如果環境的未來與個人的未來是緊緊相扣的,那麼 在環境教育中,這些問題都不應再被視為「個人問題」而交由私人處理,因此,本 研究除了企圖描繪一個環境行動者的成功故事,更關心其學習與行動過程中的情緒 轉變,尋求環境的未來與尋求自身的未來這兩者如何產生交集,從而探究個人求得 環境希望的整體脈絡。

18

研究日誌 940112。

(10)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 影響賴青松持續投入環境行動的動力與希望泉源為何?

2. 賴青松在其環境行動歷程中,其心理狀態經歷那些轉折,其進一步的調適與因 應之道為何?

第四節 研究對象

陳向明(2004)認為「研究對象」即「被研究者」,然而何英奇提醒道19,「被 研究者」應改為「co-researcher」,因為對方並非自己的白老鼠,而是「共同參與 者」或「協同參與者」,不應以「上對下」、「操縱與控制」的想法看待對方,而應 建立對等的關係。

即使以此自我提醒,也沒有在過程當中試圖予以控制,然而研究進行期間,卻 不得不承認研究的主體與方向絕大部分還是由我決定,要做到關係對等是不可能 的,畢恆達(2005)也強調,研究受研究者價值觀完全主導,不可能是受訪者價值 觀的忠實傳聲筒,不要假裝研究者沒有權力,而是要誠實地面對它。我找不到一個 適當的名詞去表現這種不試圖操控對方卻也無法避免主觀的關係,最後還是選擇將 對方看成「研究對象」,至少心態上覺得比較坦蕩,但我會在過程中對自己的主觀 有所覺知,訪談過後的整理,也會交代自我反思。而除了賴青松,其生命中另一位 重要支持者妻子朱美虹,也是重要的研究對象。

19

2004 年 9 月份旁聽何英奇於師大心輔所所開「質的研究」課程所作的筆記。

(11)

第五節 名詞界定

一、環境行動:

環境行動即負責任的環境行為(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包 括生態管理、消費者/經濟行動、說服、法律行動、政治行動或其中任何兩個或以 上的結合(Hungerford & Peyton, 1976),以上五種環境行動,雖然涉及的層面各 有不同,然而不論是哪一種,都不免會帶著自己的信念,期待他人的認同與參與。

本研究關注賴青松各層面的環境行動,並企圖探索他每個行動背後的心理狀態、轉 折與調整過程。

二、環境希望:

採用許世璋的定義,指的是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一種內在的力量,使人 得以超越目前的挫折,並且是一種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對於實現美好未來充滿信 心的期盼。本研究將上述所謂內在的力量界定在行動過程中自我心理調適的能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張

今(民國 108)年 2 月, 半導體大廠台積電 公司率先決議去年盈餘配發 8 元現金股利,並自

寫我口」、現代新文學運動胡適提出的「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都是以此為根

竹南火車站:請於火車站東站搭乘苗栗客運(5811 竹南-後龍線)直 達校區或搭乘高鐵快捷公車(101A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房屋

209 景美女中-安東市場 定時發車 是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37 動物園-台北車站 定時發車 步入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94 動物園-仁愛國中 定時發車 傳說中的路線之一

2011 年,美國民眾 發起「占領華爾街 運動」,抗議「富

Geometry gml:CurvePropertyType ISO 19136-1 捷運系統名稱 xs:string XML Schema 捷運線段名稱 xs:string XML Schema 捷運類型代碼 xs:integer XML Schema 測製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