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 "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十一輯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

2015 年 3 月

山本孝子 唐五代時期書信的物質形狀與禮儀 朱 鳳 玉 散藏敦煌寫卷題跋研究發凡 郜 同 麟 八種英藏敦煌文獻殘片的定名與綴合

張 家 豪 從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記》論《西遊記》

中「太宗入冥」故事之運用

楊 明 璋 從講經儀式到說唱伎藝:論古代的唱釋題目 蔡 忠 霖 俗字研究瑣議

鄭 阿 財 臺灣敦煌學研究的發展歷程與展望 蕭 文 真 《敦煌秘笈》羽-100 號殘卷用途之試探

釋 大 參 敦煌《觀音經》題記節俗齋日抄經文化之考察

(2)

封面題字 臺靜農先生

創 刊 人 潘重規先生

編輯委員 王三慶 朱鳳玉 李玉珉 柴劍虹 高田時雄 陳懷宇 榮新江 鄭炳林 鄭阿財

主 編 鄭阿財

《敦煌學》稿約

一、本刊為敦煌學專業之刊物,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

二、來稿以未曾發表之中文稿為限。所有稿件經審查通過後始予刊登。

三、論著稿件以二萬字為原則;書評稿以六千字為度。特約稿件不在此限。請儘 量提供與 Microsoft Word 相容之完稿磁片或電子檔。

四、來稿請標明中、英文篇名,並附個人簡歷(含工作單位、職稱)及通訊資料。

五、來稿一經刊登,即致贈作者該刊物一冊及電子檔一份。

六、如需《敦煌學》論文撰寫格式或投稿,請逕寄:621 嘉義縣民雄鄉中正大學 郵局 56 號信箱。或寄電子郵件至:nhdh5770@gmail.com

(3)

唐五代時期書信的物質形狀與禮儀--- 山本孝子 1 散藏敦煌寫卷題跋研究發凡--- 朱鳳玉 11 八種英藏敦煌文獻殘片的定名與綴合--- 郜同麟 39 從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記》論《西遊記》 中「太宗入冥」

故事之運用---

張家豪

47

從講經儀式到說唱伎藝:論古代的唱釋題目--- 楊明璋 65 俗字研究瑣議--- 蔡忠霖 83 臺灣敦煌學研究的發展歷程與展望--- 鄭阿財 101

《敦煌秘笈》羽-100 號殘卷用途之試探--- 蕭文真 145 敦煌《觀音經》題記節俗齋日抄經文化之考察--- 釋大參 155

(4)

The Materiality and Rites of Letters i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 Yamamoto Takako ---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olophon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from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s --- Chu Feng-yu --- 11

The Ident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ight Fragment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he British collection --- Hao Tongling --- 39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Story on “Taizong Entering the Underground

World”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The Record of Taizong Entering the Underground World

--- Zhang Jiahao --- 47

From the Rite of Lecturing Scriptures to the Skill of Storytelling:

On the Themes of Storytelling and Expanding in Ancient China

--- Yang Mingzhang --- 65

Reflections on studying Colloquial Characters --- Tsai Chung-lin --- 83

The History and Prospects of Dunhuang Studies in Taiwan

--- Cheng A-tsai ---10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Use of the fragment numbered Yu-100

in the Dunhuang miji --- Hsiao Wen-chen --- 145

A Study on the Sūtra-copying Culture during the Feast Holidays and Festivals in the Colophon of the Guanyin Scripture from Dunhuang

--- Shi Dacan --- 155

(5)

敦煌《觀音經》題記 節俗齋日抄經文化之考察

釋大參

一、前言

在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中,觀音信仰從兩晉南北朝發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 史。其中,由西域入華的各類觀音相關經典的翻譯與觀音造像的攜入,是民眾認 識與接受觀音信仰的最初媒介。據後藤大用統計主要的觀音經典約有八十八種

1

, 于君方認為依此發展出的獨立信仰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以《法華經》刻劃的 周遍法界大悲救世怙主為信仰對象,第二種是以淨土經典中出現的阿彌陀佛主要 脅侍的信仰對象,第三種是以《華嚴經》中普陀洛迦島聖地的尊者為信仰對象——

密教經典通常認定觀音居於陀洛迦島。」

2

除此,以《楞嚴經》宣揚觀音菩薩「耳 根圓通」的因地修行及《心經》中傳授「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觀自在 菩薩,也各自展現不同的觀音信仰風貌。

以上三類經典中,影響最深的是《法華經‧普門品》。該品在流傳過程中因 為宣揚觀音尋聲救苦的精神,廣受世人喜愛且被單獨抽出以《觀音經》或《觀世 音經》單經別行,據此帶動的各項講經、抄寫、禮懺、造像等修行與信仰活動,

對中國觀音信仰產生重大影響。這些信仰的史跡,隨著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再次映 現人間,使我們得以理解敦煌地區的觀音信仰。

2014 年 10 月筆者在〈從經典的觀音到大家的觀音〉一文中,曾根據敦煌藏 經洞《觀音經》寫經、相關文獻與圖像及傳世的史料,析論《觀音經》單經的別 行對敦煌觀音信仰有重大影響。主要論點可歸納為兩點:

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1 于君方認為:「這還不是最齊全的經目,因為僅僅是與觀音有關的密教經典,在《大正藏》第 20 冊中整整占了 506 頁。」參閱:于君方《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進》,臺北:法鼓文化 公司,2009 年 7 月,頁 52。

2 于君方《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進》,臺北:法鼓文化公司,2009 年 7 月,頁 52。

(6)

1.《普門品》經文雖簡短、淺白,但它表現依於「緣起性空」,而展現「大 悲普應」的特質,故在世間流傳過程中,能配合眾生界而展現多元的信仰傳播型 態,並與其他信仰互動及融合。就觀音菩薩「悲智融合」的思想特色來看,既可 滿足知識份子對真理的追求與內在佛性的完成;而其無私的利他及有求必應的承 諾,也滿足了通俗宗教的需求。

3

2.此經傳播的地點包含了敦煌龍興寺等多所重要的佛寺,信奉者涵蓋上至歸 義軍節度使、敦煌大族下至庶民百姓等多族群者虔誠信奉。受到儒釋道三教、偽 經及民間信仰的交互影響,《觀音經》從佛教的經典,逐漸質變為普遍大眾「養 生送死」的功德經。在僧尼們大力宣教、統治者支持及百姓虔誠的信奉下,觀音 菩薩在中國成功地恢復了她原來是佛的本來面目,成為儒釋道三教共同尊奉的

「觀音佛祖」或「觀音媽」。

4

以上,可以瞭解此經廣為流傳有其的內在與外在因素。此外在筆者考證目前 蒐集的三十七件敦煌《觀音經》寫經題記中,發現人們寫經時間有其規律性,也 就是人們喜歡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此一特殊現象若搭配寫經目的考察,能進一步 理解齋日、節日以及該地寺院活動對此經流行所扮演的輔助功能。

有關敦煌地區齋日、節日與佛教活動的研究前賢多有深入,如:譚蟬雪《敦 煌歲時文化導論》一書,廣泛且系統地介紹相關活動沿革與意義

5

;張弓《漢唐 佛寺文化史》

6

與《漢唐佛寺文化演生史稿》二書

7

,也介紹中古時期中土與敦煌 佛寺文化傳統;張耀方《敦煌文書所見唐代節慶之研究》一書

8

,在譚蟬雪的基 礎上進一步勾勒唐代節慶細節;鄭師阿財於〈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探 賾-- 以四月八日佛誕節為例〉

9

與〈唐五代帝王誕節寺院活動與宮廷講經之管 窺〉

10

二文,運用大量傳世與敦煌文書及圖像,前文釐清了四月八日為佛誕節,

3 釋大參《從經典的觀音到大家的觀音》(收錄於成功大學「觀音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上冊,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與「財團法人臺南市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主辦,

2014 年 10 月 17 日,頁 97。

4 同上註,頁 117-118。

5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

6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 年 12 月。

7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演生史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5 年 7 月。

8 張耀方《敦煌文書所見唐代節慶之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6 月。

9 鄭阿財〈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探賾--以四月八日佛誕節為例〉,《唐代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11 月,頁 67-90。

10 鄭阿財〈唐五代帝王誕節寺院活動與宮廷講經之管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編《項

(7)

藉由考察該日舉辦之相關活動,闡述寺院具有宗教與社會等多元功能,後文考察 唐五代帝王誕節如何由私人慶會發展至國假、百官獻禮,而後更衍生有寺院及宮 廷舉辦齋會及講經等活動。本文於前賢研究基礎上,運用敦煌《觀音經》寫經題 記與傳世史料,進一步考察題記呈現的敦煌節俗與齋日文化對觀音信仰的影響。

二、敦煌《觀音經》寫經題記分析

敦煌寫本保存的《法華經》寫經數量頗多,語文多種,其中以漢文文書所佔 數量最多,如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寫經就有五千多號,抄寫年代多集中 在南北朝及盛唐。

11

除此,據筆者考察單行本的《普門品》寫經共有 708 件;其 中包含了 289 件的單行本《觀音經》寫經

12

,以及無首尾題的 425 件《普門品》

寫經。這些寫經中,最常見的首題為「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最常見的尾題為「觀世音經」或「觀音經」;抄經的底本多為羅什譯本,也有少 部分《添品妙法蓮華經》的單行本。

13

上述 289 件單行本《觀音經》中附題記的僅有 37 件,佔總數的百分之五,

分別收藏於英國、中國、日本、法國、俄國等五個國家

14

,這些寫卷抄寫時間主 要集中在唐五代;年代最早的是日本書道博物館藏 020 號北魏孝昌三年(527)

楚先生欣開八致頌壽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 9 月,頁 947-964。

11 方廣錩〈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中華佛學學報》第 10 期,臺北:中 華佛學研究所,1997 年 7 月,頁 299。

12 從現存敦煌本《普門品》內容及首尾題來看,凡是未與《法華經》其他品合抄,而且首題作

《觀音經》、《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佛說觀音經》等名稱的卷子,基本上都可 說是單行本的《普門品》:本文對此類寫卷均統一簡稱《觀音經》。

13 708 件的寫卷中首尾俱全的有 35 件,首題幾乎多作「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尾題則作「觀音經」、「觀世音經」或「佛說觀音經」;僅存首題的 72 件中,有 71 件作「妙 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僅題尾的 170 件中,冠上「妙法蓮華經」的有 16 件,

題為「觀世音經」有 100 件,「觀音經」有 33 件。以上說明敦煌單行本《觀音經》以羅什譯 本流傳最廣。

14 其中英國藏十五件;中國藏十件(分藏於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

日本七件(分藏於書道博物館、京都博物館藏、大谷大學)、法國藏三件、俄國藏二件。(一)

英國藏十五件:S.0217、S.1527、S.2388、S.2863、S.2939、S.2992、S.3054、S.4397、S.5531、

S.5554a、S.5556a、S.5563a、S.5682、S.8212、S.8240。(二)中國藏十件:(1)北京圖書館 藏七件:北 5995v(菜 19)、北 6211(秋 30)、北 6255(海 61)、北 6258(崗 84)、北 6013

(始 22)、北 6036(龍 9)、BD.14679。(2)北京大學藏一件:D050 號。(3)上海圖書 館藏一件:編號 116 號。(4)上海博物館藏一件:上博 48(41379)(三)日本藏七件:(1)

書道博物館五件:編號 020 號、075 號、114 號、116 號、173 號。(2)京都博物館藏一件:

守屋圖錄 221。(3)大谷大學藏一件:大谷寫經續 34 頁。(四)法國藏三件:P.3824a、P.3351、

P.6006bv。(五)俄國藏二件: x.00020、 x.05502。

(8)

尹波寫經,最晚的是英國藏 S.5554 號己丑年(989?)馬押衙寫經,前後相差有 453 年之久,說明該經從北魏開始在敦煌地區整整流傳四百多年。若對照王重民 從二萬卷敦煌漢文佛經歸納出抄經數量最多、隋唐最通行的《大般若波羅密多 經》、《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妙法蓮華經》、《維 摩詰所說經》等五大經來看

15

,《觀音經》在隋唐時還未能躍居五大經的排行榜 內。然而,一直到唐代末年之後,《觀音經》與《佛說無量壽宗要經》的寫本數 量,才壓倒性地多於他經

16

。在筆者所蒐集附題記的三十七件《觀音經》中,發 現有廿三件是唐末以後的寫卷或冊子本,這一結果與王重民的統計是一致的,說 明此單經在晚唐宋初的敦煌地區特別流行。

這 37 件《觀音經》題記多數記載著明確的寫經時間、供養經者姓名、寫經 動機、願文、書手姓名、抄寫地點等訊息。因此,若將這 37 件題記當作抽樣,

擴大 20 倍之後,就相當於藏經洞目前的此經數量 714 件,實有助於我們瞭解其 他不含題記的 677 件寫經概況,使我們瞭解此經在敦煌長期的傳播。為了實際瞭 解此一現象,本文以表格方式,將三十七件寫經依月份前後排序,並在次欄表格 標注該寫經抄於哪種齋日或節日,同時說明供養經者的身份與目的。

敦煌《觀音經》寫經題記分析

1 藏地編號 朝代 年代 西元 月/日 寫經歲時 供養人 內容大要 2 書博藏 173

唐武周 天冊萬 歲元年

695 1/1 春節、彌 勒誕生、

十齋日

清信士張 萬福

1.全家災影遠離,恆值 福因。2.現存者永壽清 安。3.七代父母及亡者 託生淨土,俱登正覺。

3 S.0217 號 唐武周 天冊萬 歲二年

696 1/15 元宵節、

莫高窟佛 俗燃燈、

六齋日

清信佛弟 子陰嗣

1.為現存父母。2.為七 世父母。3.為己身。4.

為法界蒼生

4 P.6006bv

辛酉年

(?)

10th? 1/25 僅留下時間。

15 王重民所統計的這五大經有三個共同的特點:(1)都有王室御賜敦煌的宮廷寫經。(2)深 受隋唐廣受王室、貴族與文人的青睞。(3)除了《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篇幅稍短之外,幾 乎都是大部頭的經典。參見王重民〈記敦煌寫本的佛經〉,《敦煌遺書論文集》,臺北:明 文書局,1985 年,頁 293。

16 同上註,頁 293。

(9)

5 P.3351 號 北宋太

開寶七

974 1/28, 1/15

十齋日、

六齋日 元宵節

金光明寺 僧王會長

1. 金 光 明 寺 僧 / 王 會 長、張僧奴、令狐富 通、閻延定四人等、

舍(捨)觀音多心經 一卷。

6 上 圖 116

唐玄宗 開元二 十五年

737 2/8 六齋日、

十齋日、

大乘四齋 日、釋迦 佛出家日

弟子支師

1.為身亡寫觀音經一 卷。

7 書博藏 114

後唐明

天成五

930 2/16 信士弟子 尹幸通

1.緣父□□□所作罪 業、三冬重煞牛羊犬 等,領功德,並得人 身,莫令讎對,永充 供養。

書博藏 075

唐代宗 大曆五

770 2/28 十齋日 清信佛弟 子黎思庄

1.奉為□□五道大神 敬寫觀音經一卷。2.

永為受持。

8 北 6013(始 22)號

後周太

辛 亥 / 廣順元

951? 2/30 六齋日 比丘談遠 成章

僅留下寫經時間與姓 名。

9 書博藏 116 後漢高

天福十

(應為 隱帝乾 年)

949 3/6 清信弟子 王?

1.發願寫觀世音經持 念。

10 京 都 博 物

唐高宗 永淳二

683 3/9 弟子宋才

1.已亡之父、託生西方 妙樂淨土。

11 北 5995v

(菜 19)

唐末 己巳年 909? 3/16 懸泉學士 郎 武 保 會、判官 武保瑞

1. 懸 泉 學 士 郎 武 保 會、判官武保瑞自手 書。

12 北 6255(海 61)號

後梁太

壬 申 / 乾化二 年?

912? 3/27 清信士張 海晟

1.為先亡父母神生淨 土。2.闔家八聖吉昌。

3.法界蒼生同霑此福。

13 書博藏 20

北魏孝 明帝

孝昌三

527 4/8 釋迦佛誕 生日、六 齋日、十 齋日、大 乘四齋日

尹波 1.二聖慈明,國家永 祚。2.戰爭早日結束。

3.文武忠臣滿朝。4.主 人東陽王身體健康、

早還京國、升官、家 眷親屬幕僚蒙福。5.

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6.自家私眷,沾蒙此 福,願願從心、所求 如意。

(10)

14 P.3824a 號 後梁太

辛 未 / 乾化元

911? 4/12 三界寺僧 永長

1. 繼 昌 經 卻 宋 本 主 用,三界寺僧永長記 耳。

15 S.4397 號 唐末 僖宗

廣明元

880 4/16 天平軍都 兵馬使梁

1.緣身戍深蕃,發願寫 此經。

16 S.8212 號 隋 高□使 僅保留時間與姓名。

17 S.2992 號 唐文宗 申年(

吐蕃常 用干稱 年)

828 年?

5/23 六齋日、

十齋日、

惡月

清信弟子 女人賀三

1.為落異鄉,願平安。

18 S.2863 號 唐睿宗 文明元

684 6/5 弟子索仁

1.七世父母、所產父 母,託生西方阿彌陀 佛國。2.兄弟妹等恒生 善願。

19 S.5563a 號 後梁 丁 丑 / 貞明三

977? 6/13 施主弟子 僧陰願成

1.舍此經一卷。

20 北 6211(秋 30)號

唐末懿

咸通十 二年

871 6/25 沙州清信 弟子田進

1.敬寫此經。

21 S.5556a 號 後漢隱

戊 申 / 乾佑元

948? 7/13 弟子令狐 幸深

1.弟子令狐幸深寫書 耳讀誦,願深讀誦。

22 S.5554a 號 北宋 己 丑 / 端拱二

989? 7/15 六齋日、

十齋日、

盂蘭盆法 會、大乘 四齋日

馬押衙 僅留下寫經時間、地 點與姓名。

23 BD.14679

唐末昭

天復二

902 7/25 住持三峗 禪師

1.當今聖主,寶壽遐 長。使主千秋,萬人安 樂。 2.「四生九類」等 水路有情,獲聖位、離 苦得樂、發菩提心、證 菩提。 3.師僧父母,各 保安寧。 4.過往先亡,

神生淨土。 5.現世苦惱 眾生,如囚徒、枷鎖、

遠行、懷胎母子、五逆 男女、孤魂、怨家、諍 訟者能聞經,除熱惱得 清涼。 6.六道三途,西 方見佛。 7.裸露傷寒,

得生衣服。 8.土地龍神 呵護所在。 9.一切眾生 共成佛道。

(11)

24 北 6258(崗 84)號

唐穆宗 辛丑年

(吐蕃 常用干 年)

821? 7/28 十齋日 學生童子 唐文英

1.為妹久患。

25 上博藏 48

後晉高

天福二

937 8/17 僅留日期。

26 S.8240 號 北宋太

癸 亥 / 乾德元

963? 9/18 十齋日 弟子趙匡

1.自抄寫記之。

27 北 6036(龍 9)號

後漢 隱帝

乾祐元

948? 9/26 靈圖寺僧 戒昌如法

僅留下寫經時間與姓 名。

28 D.050 號 唐武周 天授二

691 9/30 六齋日、

十齋日

菩薩戒弟 子令狐蘭

1. 亡 孫 女 免 墮 三 惡 道,託生西方淨土。

2.現存親屬及法界眾 生,「恒念觀音」離 苦。

29 Д x.05502

戊子年 ? 9/30 六齋日、

十齋日

僅留下一些經名。

30 Д x.00020

卯歲 10/15 六齋日、

十齋日、

下元節

三界寺清 信佛弟子 王集慶

1.為先亡父母神生淨 土。2.為己身保願平 安,無諸灾障。3.謹寫 此經,持念供養。

31 S.3054 號 後梁 貞明四

918 11/28 十齋日 僧海滿 1. 先 亡 考 妣 不 逆 幽 冥,早遇彌勒。2.生者 業障消滅,供養充足。

32 S.5531 號 後梁末

庚 辰 / 貞明六 七年

920? 12/20 僅留下日期。

33 大 谷 大 學

8th? 李敬 1.為亡妻李敬寫。

34 S.2388 號 唐 8th? 徐阿僧 1.徐阿僧經。

35 S.2939 號 唐 9 th 前期

張瀛 1.張瀛寫。

36 S.1527 號 唐末 10th? 張定千 1.張定千自手(記)

37 S.5682 號 唐末 10th? 弟子張和

1.為先亡父母永生淨 土。2.願患消滅。

從上述表格清楚地看出,寫經的月份與數量如下:一月份有四件、二月份有 四件、三月份有四件、四月份有三件、五月份有一件、六月份有三件、七月份有 四件、八月份一件、九月份四件、十月份一件、十一月份一件、十二月份一件;

也就是說,每個月份都有人為了不同目的而抄寫《觀音經》。值得注意的是,超

(12)

過一半以上的寫經是刻意選在敦煌流行的幾種齋日所寫,另外還有六件則寫於不 同的敦煌佛教節日。為了進一步瞭解人們寫經時間與寫經目的之間是否有必然關 係,下文依序討論人們會選擇在哪些佛教節日或齋日抄寫《觀音經》。

敦煌地區佛法佛教信仰興盛,幾乎每個月都有重要的佛教節日或活動,人們 不僅在這些節日吃齋念佛,也會隨個人的經濟能力為自己或家人布施祈福。在布 施祈福的活動中,「寫經」也是重要的選項之一,其中有明確時間可考的《觀音 經》寫經,有六件分別寫於正月初一「新年」、正月十五日「燃燈節」、二月八 日「太子出家紀念日」、四月八日「佛聖誕」、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與十月 十五日「下元節」。這些有的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有的則是釋門重要的紀念日。

三、敦煌民俗節日抄經

敦煌古來即是漢文化為主流的生活圈,其佛教傳統自然不免受到民俗節日影 響,而加入新的活動與意義。目前發現的敦煌《觀音經》寫經,有三件寫於中國 傳統的民俗節日,但佛教在這些節日也舉行佛寺活動。此三件分別寫於:新年(正 月初一)、燃燈節(正月十五日)與下元節(十月十五日)。

(一)正月初一「新年」抄經

敦煌正月的佛教節日很多,主要有四門結壇、安傘旋城、印沙佛會及上元燃 燈等活動。由於正月是三長齋月之首,又是中國人歡慶闔家團圓的新春佳節,譚 蟬雪指出敦煌地區還舉辦各種新年建福活動,人們不僅在寺院或石窟中參加燃燈 法會,也有以個人名義施粥或布施財物供僧。

17

除此之外,P.2863 號是李吉子於 該日到道場參加法會文疏:「布七尺、銅少多、訶藜勒一課(顆)。右所施意者,

先為亡父母捨化以來,不知落在何道。次為己身斷肉,報願平安。今投道場,請 為念誦。正月一日弟子李吉子謹疏。」從題記看來,李吉子布施的財物主要是供 作個別啟建法會時僧人經嚫之用,當日施主還發心吃素為自身祈求平安。敦煌遺 書也發現四件正月所寫的《觀音經》,說明寫經也是此月的建福活動之一。其中,

17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24。

(13)

有三件《觀音經》寫於敦煌重要的佛節,供養經者很可能也都是奉持齋戒。

正月初一本來是中國傳統的歲時節日,敦煌自古即奉中原為正朔,認同中原 歲時。

18

正月初一敦煌地區的人們除了彼此互相祝賀新年、獻禮、相互邀飲、祭 天祭祖之外

19

,由於當日也是彌勒菩薩的聖誕及「十齋日」,人們除了個別啟建 法會,也有寫經祈福。書博藏 173 號唐武周天冊萬歲元年(695)寫經,道士張 萬福因舉家行旅至甘州(張掖),恐怕有些適應不良,所以逢此佳節卻無喜悅歡 慶的心情,反倒擔憂災難臨身。所以「減割資糧」請寫經生代筆寫經,一方面作 為自己每日修持的法寶,另一方面藉以超渡七代父母,並為全家祈福。

(二)正月十五日「燃燈節」抄經

正月十五日俗稱為「上元燃燈節」,其起源有源於道教及佛教二說。一說,

此節日源於漢朝宮廷祭祀太乙神之祭儀,是夜祠堂內晝夜燃燈,以祈福佑

20

。另 一說是東漢佛教初傳中國,佛教尚未得到普遍認同,於是漢明帝於永平十四年

(71)在白馬寺舉辦道士角試,佛道二經同入火中,結果道經盡成灰燼,佛經放 光無損。於是明帝勒每年此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後歷朝沿用此習,於上元 放燈。

21

由於「燃燈節」緊跟著新春佳節之後,到了唐朝時已經演變成張燈結彩,

民俗燃燈、看燈的喜慶節日,而寺院裡則多興建佛事,供僧俗二眾禮懺祈福。

22

敦煌正月十五日也是「六齋日」之一,譚蟬雪指出不僅有民俗的花燈與歌舞 活動,佛俗們也前往莫高窟燃燈祈福,可謂:「上自最高官員、下至道俗士庶,

全城奔赴莫高窟,設供焚香、燃燈誦佛……。」

23

又據 S.1519 號文書可知人們還 備麵食、油燈供佛及供「賽天王」之用。

此外,寫經祈福也是該日的宗教活動之一。例如,現藏京都博藏開皇元年(581

18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演生史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5 年 7 月,頁 610。

19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1-9。

20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第二。

21 《佛祖統紀》卷 33:「佛教初來與道士角試,燒經放光而卷帙無損,時當正月十五日,明帝 乃令每於此日燒燈以表佛法大明,自是歷朝每當上元必放燈。」(T49, no. 2035, p.318 c)。

22 《律苑事規》卷 10:「上元節諸寺殿堂多修懺法或供佛天,宜各專誠祈一年之福也。官員檀 越致賀門狀式兩序進退山門,禮節輕重合宜,不可違例隨方毗尼毋易毋局。」《卍續藏》冊 106,102 頁。

23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43。

(14)

年)《大般涅槃經》寫經題記,就記載供養經人石元妃於當日就出資請寫經生抄 寫《涅槃》、《華嚴》、《法華》、《方等》、《無量壽》、《金剛般若》、《維 摩》、《請觀音》、《勝鬘》等經各一部及《藥師》二部。目的是追薦七世父母,

並為現存眷屬及法界眾生祈福。

24

此外,S.0217 號《觀世音經》寫經,則是唐武 周天冊萬歲二年(696),清信弟子陰嗣於該日親自抄經,目的是追薦七世父母 並為現存父母、己身及法界蒼生祈福。

綜觀以上兩則寫經題記內容,使用的語彙為常見的寫經祈福「套語」,也無 透露特別愁緒,說明人們即使生活順遂,但只要經濟能力許可,也會於節日時抄 些經典為祖先或現世的家人祈福。

(三)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抄經

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本是道教傳統節日。據《陔餘叢考》載東晉時期中 原地區已經流行「三元節」之習俗,其中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 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25

《道經》記載:「十月十五日,謂之下元節,

是日宜齋戒沐浴,靜慮澄心,酌水獻花,朝真禮聖,可以滅罪消愆,延年益壽。」

從其規定道徒虔敬的態度,足見道教對此節日的重視,但是最先是不離修身養 性。後來道教宣揚該日水官諸神到人間檢察善惡、罪福,所以是日道觀皆作法事,

誦經,民間則備供品祭祀祖先,於是該節日更加民俗化。

26

由於「下元節」原與佛教無關,但後來逐漸成為佛教節俗之一。對此,中國 僧人唐法琳《辯正論》也加以澄清,說此「三元節」乃道家求延年益壽之日,其 中唯有七月十五日非道家節日。

27

到了宋太平興國六年國家還規定該日「放燈三 夜」,供養「天地、辰象、佛道」,宗鑑在他所集的《釋門正統》中,不禁發出

24 日本京都博物館藏開皇元年(581 年)《大般涅槃經》寫經題記:「大隋開皇元年正月十五日,

佛弟子甯慶妻石元妃敬造《涅槃經》一部、《華嚴》一部、《法華》一部、《方等》一部、

《無量壽》一部、《金剛般若》一部、《維摩》一部、《請觀音》一部、《勝鬘》一部、《藥 師》二部。持此功德,願七世父母,現存眷屬及法界眾生,悉願同此善根,成無上道。」

25 《陔餘叢考》卷三十五。

26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326。

27 《辯正論》卷 8:「案道家金錄、玉錄、黃錄等齋儀,及洞神自然等八齋之法,唯有三元之節。

言功舉遷上,言功章三會男女,具序鄉居戶,屬以請保護。正月五日為上元節,七月五日為 中元節,十月五日為下元節,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遷達延年益,算七月十五 日非道家節。」(T52, no. 2110, p.548a)。

(15)

感嘆,因為當時的人已不知此節日原是佛教隨順習俗而來的。

28

據此可知,「下 元節」從唐至宋有逐漸興盛的趨勢。

敦煌地區的佛寺也於「下元節」舉辦佛事,由於當天剛好也是「六齋日」及

「十齋日」,所以除了一些佛徒持齋之外,寺院也於此日製麵供佛,另外還有至 高窟造龕或窟上燃燈等活動。

29

除此之外,寫經也是該日的活動之一。敦煌遺書 中 x.00020 號卯歲年(?)清信佛弟子王集慶《觀世音經》寫經,即是此日寫 於三界寺,目的主要是迴向先亡父母神生淨土及祈願己身消災免難,獲得平安。

四、敦煌佛教節日抄經

目前發現寫於中國釋門佛教節日的《觀世音經》有三件,分別是:佛出家成 道日(二月八日)、佛誕日(四月八日)與盂蘭盆節(七月十五日)等三個節日。

(一)二月八日「佛出家成道日」抄經

由於釋迦牟尼佛是大小乘佛教共同承認的教主,既是佛法的宣揚者也是三寶 的創立者,所以舉凡他出生、出家、成道、弘化、入滅,都是人們津津樂道且引 以為修道典範。

釋門對於「二月八日」的記載,內容有異。一說為「釋迦佛誕生日」,例如:

宋求那跋陀羅(394-468)譯《過去現在因果經》

30

與隋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

31

均載,太子誕生於藍毘尼園,出生即能自行七步,舉身放光,且有龍王吐水,

28 《釋門正統》卷 4:「太平興國六年,勅下元亦放燈三夜,為軍民所福。供養天地.辰象.佛 道,三元俱然燈放夜,自此始著于格令焉。嗟夫!真俗相順,如在右乎。世之君子,飲食而 不知其味,衣服而不知其名,終身由之,而行不著,習不察者,可勝道哉。」(《卍續藏》

冊 75, no. 1513, p.308 a)。

29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326-328。

30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 1:「於二月八日日初出時,夫人見彼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

即舉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脇出。于時樹下,亦生七寶七莖蓮花,大如車輪,菩薩 即便墮蓮花上,無扶侍者。自行七步,舉其右手而師子吼: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無 量生死,於今盡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說是言已,時四天王,即以天繒接太子身,置寶机 上。釋提桓因手執寶蓋,大梵天王又持白拂,侍立左右。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於虛空 中,吐清淨水。一溫一涼,灌太子身;身黃金色有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天龍八部亦於空中作天伎樂,歌唄讚頌,燒眾名香,散諸妙花,又雨天衣及以瓔珞,繽紛亂 墜不可稱數。」(T03, no. 189, p.625 a-b)。

31 《佛本行集經》卷 7:「於彼春初二月八日……是時摩耶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枝訖已,即生菩 薩,此是菩薩希奇之事。」(T03, no. 190, p.686 a)。

(16)

灌沐佛身等瑞相。此觀點的接受者,如宋贊寧(930-1001),他認為印度與中國 曆法相差二個月,故彼國四月八日等於中國二月八日。

32

另一說為「佛出家或成 道日」,如:南北朝慧思大師(515-577)

33

、元代念常《佛祖歷代通載》

34

及清 代紀蔭的《宗統編年》

35

等,多接受四月八日為佛誕,二月八日為佛出家日。另 外,唐澄觀接受的觀點是「二月八日」為佛「成道日」。

36

可見,中國僧人對於「佛誕生日」為二月八日或四月八日,接受不一。然據 張弓指出,以「四月八日」說的影響為大,且受到中古時期南北寺院普遍信從。

37

至於,「二月八日」則多被視為是佛逾城出家或成道日。譚蟬雪據 P.2940、

P.2481、P.2985 等《齋琬文》及 S.4413《二月八日》文書指出,敦煌人們視該日 為釋迦「出家得道之辰」,並說此日寺院舉辦法會、講經、講唱及行像等活動。

38

鄭師阿財教授進一步說道「二月八日」主要為「行像」,每年正月下旬開始,

寺院忙於修治佛像,造作頭冠,縫製幢傘;民間「像社」則開始選定擔像、擎像 人夫,展開行像準備工作。二月六日,諸寺燃燈,二月八日行像遊城。

39

為了加深人們對釋迦牟尼佛的認識與敬仰,寺院也延請大德法師講解釋尊修 道歷程,內容以「佛八相成道」為主。此外,為了引起聽眾興趣,還舉辦寓教於 樂的「通俗講唱」,如 P.2418 號說涼國夫人「年年親詣於法場,歲歲來臨於講 唱者。」可知,主講者學養與口才極佳,連官夫人都深為攝受,更別說一般百姓。

從「二月八日」的敦煌文獻來看,宗教師所宣揚的是大乘經典的釋迦佛,從 出生到成道,無不充滿了神瑞及與諸天魔鬥法的過程,人們對教主不陌生。S.2146

32 《大宋僧史略》卷 1:「若案經律者,浴佛經云:一切佛皆四月八日生也。瑞應經亦云:四月 八日生,而薩婆多論中即云:二月八日生。是則內教二說不同也。…前言月八日者,為東夏 耶?為西域耶?若尋條見本,從水求源,則事無不周,理有攸貫,且天竺歲首諸說不同。高 僧傳中,慧嚴與何承天爭中邊言:西域以建辰為歲首。」(T54, no. 2126, p.235 c)。

33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卷 1:「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觀眾生品本起經中說:佛從癸丑年七 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年四月八日生,至壬申年年十九,二月八日出家,至癸未年年三十,是 臘月月八日得成道,至癸酉年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T46, no. 1933, p. 786 b-c)。

34 《佛祖歷代通載》卷 3:「二月八日夜,淨居天報言,太子出家時至,遂乘馬逾城。」(T49, no. 2036, p. 495 b)。

35 《宗統編年》卷 1: (《卍續藏》冊 147, p. 30b)。

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 6:「謂佛二月八日成道。」(T36, no. 1736, p. 42, c)。

37 張弓《漢唐佛寺文化演生史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5 年 7 月,頁 627。

38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76。

39 鄭阿財〈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探賾--以四月八日佛誕節為例〉,《唐代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11 月,頁 69。

(17)

號《行城文》反應了人們對佛的崇拜:「夫應化無窮,神用不倦,恩沾動植,福 恰生靈。…惟願威光橫赫,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所以「二月八日」這一天,

最隆重的「行像」活動,必於正月中旬後便開始籌備,是日眾人高抬佛像,徐步 巡城,鑼鼓喧天,官僚僧俗,舉城歡慶。

40

S.2146 號這件吐蕃文書顯示,這種官 方的大型法會,統治者贊普祈求的是自己「萬國納貢,四海來庭」,其部屬如節 兒都督「壽命越遠」,部落史官僚「門傳九戟」,最後希望普天下人民「咸登樂 界」。

二月八日出家成道日,儼然是人們啟建功德的好日子。除了法會及聽俗講之 外,道教與佛教徒都有此日寫經祈福,如:敦煌道士馬處幽在開元六年(718)

的這一天寫下許多道經,為七代先亡、所生父母及法界蒼生追福。

41

此外,佛教 寫經中有一件是《觀世音經》,為上圖藏 116 號唐開元二十五年(737)支師師 供養。敦煌為佛教重鎮該日應該是全民放假一天,所以支師師在當天也前來參加 活動,同時也出資請經生抄經,為自己預修「生七」功德,以備往生資糧。

(二)四月八日「佛誕節」抄經

如前所述也有僧人接受二月八日為「佛誕節」的說法,但在中國地區四月初 八來慶祝的還是居大多數。

42

據三國吳黃武元年至建興年間(222~253),月支 人支謙所譯《太子瑞應本起經》記載太子出生時不同凡人的瑞相:

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脇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 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是時天地大動,宮中盡明。

梵釋神天,皆下於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湯浴太子身。身黃 金色,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上至二十八天,下至十八地獄,極佛境界,

莫不大明。

43

40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75-92。

41 馬處幽寫經題記,如 S.80 號:「開元六年二月八日,沙州敦煌縣神泉觀馬處幽并姪道士馬抱 一,奉為七代先亡……敬寫此經供養。」

42 張弓說:「『二.八』佛誕說在釋門雖有信從者,但『四.八』說的影響更大,為中古南北 寺院普遍信從。」張弓《漢唐佛寺文化演生史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5 年 7 月,

頁 622。

43 《太子瑞應本起經》卷 1(T03, no. 185, p.473 c)。

(18)

每一尊佛在成佛前皆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廣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並於成佛前投生 兜率淨土,待因緣成熟再降生人間成佛。釋尊也不例外,菩薩從佛母右脇出生顯 示其清淨無染;七步能行說明出生毫無隔陰之迷,世是出世明瞭自在;身上三十 二相威光殊勝,能照耀六道黑暗……,以上種種奇蹟般的生相,有別凡夫業感苦 聚、逼生娑婆之無奈,無非顯示菩薩因行功德圓滿,故能為世間黑暗之明燈。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經典中以「天香湯浴太子身」的記載,也因釋門的提倡 形成中國寺院重要的佛教節俗之一,並深受統治者喜愛。如,晉朝建平四年(333)

石勒曾親至寺院灌沐佛身,梁天監三年(504)梁武帝還與道俗兩萬人共發菩提 心;釋徒們藉由浴佛的儀式祈求釋尊法身護佑,除障增慧,並藉以沐浴內在佛性,

使自身早成佛道。

可見中國佛寺於此日設齋灌佛,花香供養,歌詠三寶功德的活動。另外,據 鄭師阿財教授研究,北魏時期敦煌地區的佛教寺院已經有佛誕節活動進行。唐玄 宗天寶以後唐朝官方規定四月八日為佛誕節,全國放假一天。而唐五代時期敦 煌,人們於此日到寺院參與「廣會聖眾,設齋供養」、「浴佛」、「造幡」及「寫 經」等活動

44

或前往莫高窟進香

45

。其中,廣設齋會,延僧轉經等,皆是兼具財 法二施及冥陽兩利之功能。

據 S.3879 號《乾佑四(951)四月四日應管內外都僧統帖》載〈應管內外僧 統帖〉可知,當地僧官規定所有僧尼雲集於報恩寺,參加該節俗舉辦的三天轉經 及浴佛活動,法會的目的是為了「共報佛恩」、「薦國資君」、「風調雨順」及

「闔家安寧」。

46

至於該日的寫經活動,從魏晉以後直至唐五代宋,都相當風行,

其中與佛誕關係的寫經以《太子成道》為最密切,另外根據施主個人的偏好,當 日抄寫其他經典祈福的寫經也有不少。

47

例如:現藏日本書博藏 20 號《觀世音

44 鄭阿財〈敦煌寺院文書與唐代佛教文化之探賾--以四月八日佛誕節為例〉,《唐代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11 月,頁 75。

45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151-158。

46 同上註,頁 154-155。

47 四月八日寫經種類甚多,例如(1)書道博物館藏西魏大統二年(536 年)《大般涅槃經》寫 經人比丘尼建暉應當是同一人。二題記中用語亦相似:「夫至妙沖玄,則言辭莫表;惠深理 固,則凝然常寂。淡泊夷淨,隨緣改化。凡夫相識,豈能窮達。推尋群典,崇善為先。是以 比丘尼建暉,為七世師長父母,敬寫《涅槃》一部、《法華》二部、《勝鬘》一部、《無量 壽》一部、《方廣》一部、《仁王》一部、《藥師》一部。因此微福,使得離女身,後成男 子。法界眾生,一時成佛。」(2)P. 2276 楹維珍寫《優婆塞戒經》卷 11 題記雲(北大 D.083

《優婆塞戒經卷第二》、甘博 005《優婆塞戒經卷第七》題記同):「仁壽四年(604 年)四

(19)

經》寫經,這是北魏孝昌三年(527)尹波將軍為國家、主人東陽王及家人的祈 福寫經。該經題記提及當時一共供養四十部《觀世音經》,用途為「施諸寺院讀 誦」,由此可知早在北魏時期敦煌的寺院已於四月八日舉辦相關節慶,並且鼓勵 施主施經供養寺院。

(三)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抄經

農曆七月十五日原是釋迦僧團僧侶夏安居,精進修行圓滿的「佛歡喜日」,

在中國後來發展為四眾弟子為報答父母恩德,追薦七世父母及亡靈的重大節日。

據晉竺法護譯《盂蘭盆經》記載,由於佛弟子目犍連以神通觀其母親往生去處,

發現母墮入惡鬼道,遂以神通剩缽飯,不料食未入口以化為火。目犍連請求釋尊,

經釋尊開示,須仰仗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

48

從經中記載可知,當初佛 敕目犍連供養的僧眾,都是已經證得聖果的聲聞行者、或大菩薩權化比丘身度化 眾生者,而非普通僧人。所有供養物品基本上僅是僧人所需的四事供養(衣食、

臥具、飲食、醫藥),且須先於塔前供養過去佛,後經眾生禪定呪願,以此功德 力目犍連之母方脫惡道之苦。

據《佛祖統紀》卷 37 載:「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梵語盂蘭此 云解倒懸,是目連尊者設此盆供,得脫母氏餓鬼之苦。)」又同書卷 41 也提道:

「七月詔建盂蘭盆會,設高祖下七廟神座,自太廟迎入內道場。具幡華鼓吹迎 行衢道,百僚迎拜,歲以為常。」由於此經特重孝道,且強調冥陽兩利,因此 從武帝大同四年於同泰寺舉行盂蘭盆會後,中國寺院於此日設齋舉辦法會,至 唐代宗大曆三年沿習不斷且普及成民間常態習俗,廣為皇室貴族乃至芸芸大眾

月八日,楹維珍為亡父寫《灌頂經》一部、《優婆塞》一部、《善惡因果》一部、《太子成 道》一部、《五百問事經》一部、《千五百佛名經》、《觀無量壽經》一部。造觀世音像一 軀,造卌九尺神幡一口。所造功德,為法界眾生,一時成佛。」(3)S.1910《阿彌陀經》為 孫思忠於開元八年(720 年)四月八日所寫。

48 《佛說盂蘭盆經》卷 1:「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 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爥、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 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 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 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種親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 然。……時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呪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盆時,

先安在佛塔前,眾僧呪願竟,便自受食。……是時目連其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T16, no. 685, p.779 b)。

(20)

所接受。

49

原本經典所載,該日供養的是得道果的聖僧,到了中土之後又與中國 傳統節日中元節結合,成了供養普遍眾僧與拔薦普渡先亡及孤魂野鬼的節俗。

在敦煌地區也流行參加盂蘭盆會,藉以供養三寶,超渡先亡,並為生者祈福。

如,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敦煌盂蘭盆經卷子,以及為二太子討寇捐軀的超度疏文「二 太子盂蘭節薦福文」卷子,可資證明。另外,該日也是六齋日及十齋日,也有人 以寫經拔薦亡者,如 P.2055 號《佛說盂蘭盆經》,是敦煌有名的曆法專家翟奉 達於每齋日寫不同的佛經,為妻亡馬氏追福。另外,也發現一件《觀世音經》寫 經,為 S.5554a 號北宋己丑年(端拱二年,989?)馬押衙於報恩寺所寫,由於 題記僅留下寫經姓名、時間與地點,雖未多論及寫經目的,但推測應與超渡先亡 或七世父母有密切關係。

五、佛教「齋日」抄經

依據藏經洞發現的遺書可知,敦煌地區的佛教徒一年當中奉持的「齋日」主 要有「六齋日」、「十齋日」、「三長齋月」與「大乘四齋日」(據 S.2567 號:

「大乘四齋日:二月八日、四月八日、五月八日、七月十五日。」)

50

等,人們 在這些日子中不僅多少發心吃素,也積極為建福,祈求消災增福增壽。

在探討「齋日」寫經前,擬先追溯「齋」字的原意。據《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齋法以過中不食為體,以八事助成齋體。」

51

因此不論任何「齋日」或「齋月」,

只是日期與時間長短不同,除了吃素食之外,齋法內涵以八關齋戒為主,如《梵 網經》卷二記載:「於六齋日、年三長齋月,作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 垢罪。」。

52

在原始佛教時代,佛陀的出家弟子平日過著托缽乞食、日中一食的 生活。釋尊整個教學的重點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戒」主要是守持比丘戒,

「定」是奢摩他的培養,「慧」則正見與是般若智慧的開發。如此,端正三業、

精進修行禪定,目的是徹底斷除「貪瞋癡」三毒煩惱,證得阿羅漢果,永斷生死

49 梁武帝於大同四年在同泰寺舉行盂蘭盆會。參閱《佛祖統紀》卷 37(T49, no. 2035, p.351, a)。

唐代宗頒佈詔建盂蘭盆會參閱《佛祖統紀》卷 41(T49, no. 2035, p.378 c)。

50 (T85, no. 2849, p.1299, c)。

51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T23, no. 1440, p.508 c)。

52《梵網經》卷二 (T24, no. 1484, p. 1007 b)。

(21)

輪迴。

可見,比丘每天本來就是過著「齋戒」的生活,相對於此在家信眾須為衣食 家庭等奔波,紛擾頗多。為了成就有心修行的在家信眾,種下出世梵行的解脫善 根,釋尊在《佛說齋經》

53

及《優陂夷墮舍迦經》中也開示在家行法:「人多憂家 事故,與一月六齋。六日齋者,譬如海水不可斛量,其有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 不可計。」

54

所謂每月的「六齋日」是指:「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

三十」等六天必須守持齋戒。持戒的內容即是「八戒」(八關齋戒):(一)不 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香 華鬘裝飾自身,不觀聽歌舞妓樂。(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過 中不食)等八法。另外,《齋經》還提到受齋之日當習五念,五念即:「念佛、

念法、念眾(僧)、念戒、念天。」

55

「八關齋戒」乃釋尊特別為在家居士說的法,

目的是使在家行者斷除煩惱、乃至證得聖果。對於無法六日全持者,哪怕只受持 其中一天,釋尊也加以讚嘆,並說「八關齋戒」所獲福報如海水不可斛量。

56

至於為何必須於「六齋日」之固定日期持齋?據姚秦弘始四年(402)至七 年(405)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十三〈一序品〉說:「此六齋日,惡鬼害 人惱亂一切。若所在丘聚郡縣國邑,有持齋受戒行善人者,以此因緣惡鬼遠去,

住處安隱,以是故六日持齋受戒得福增多。……以是故諸惡鬼神,於此六日輒有 勢力。」

57

持齋戒的原因除了令俗眾得種出離解脫勝因外,這六日諸惡鬼特有勢 力,伺緣害人,於齋日持戒修行能得諸佛菩薩及善神護佑,得免現世種種障礙。

另外,「六齋日」也被稱為「四天王日」,主要原因如《增壹阿含經》所說:

「十五日說戒之時,四天王躬自來下。案行天下,伺察人民。」

58

這種說法很可 能從釋尊生前流行到部派佛教時期。宋元嘉四年(427)涼州沙門智嚴與寶雲又

53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於黃武元年至建興年中(222-253)翻譯《佛說齋經》卷一:「佛法齋者,

道弟子月六齋之日受八戒。」此戒乃佛於舍衛城東丞相家殿,為丞相母維耶等諸婦女說,故 八戒乃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T01, no. 87, p.911 a)。

54 《優陂夷墮舍迦經》(T01, no. 88, p.913 a)。

55 《齋經》卷一(T01, no. 87, p.911 b)。

56 《優陂夷墮舍迦經》卷 1:「佛告墮舍迦,天下人多憂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齋持八戒。

若有賢善人,欲急得阿羅漢道者、若欲疾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

一月十五日齋亦善,二十日齋亦善。人多憂家事故,與一月六齋。六日齋者,譬如海水不可 斛量,其有齋戒一日一夜者,其福不可計。」《優陂夷墮舍迦經》(T01, no. 88, p.913 a)。

57 《大智度論》卷十三(T25, no. 1509, p.160 a-b)。

58 《增壹阿含經》卷十六(T02, no. 125, p.625 a)。

(22)

翻譯《佛說四天王經》,內容更是詳盡記載四天王等諸天的職責:

齋日責心,慎身守口。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 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 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蜚蚑行蠕動之類,心 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復 下,二十九日太子復下,三十日四王復自下。

59

經文中記載每月六齋日,太子及四天王伺察眾生善惡,此說雖類似俗稱「舉頭三 尺有神明」之說,但對於啟迪悠悠凡庶「防惡修善」,有不容忽視的教化力。而 且經典還極力宣揚持齋戒具有:不墮三惡趣、諸善神衛護、禳禍滅怪、死後往生 天上、壽終下生侯王之家……等功德。因此,人們樂於奉持齋戒,並積極於此些 日子廣修福業。

60

除了「六齋日」之外,守持「三長齋月」者不乏其人。據唐道世於總章元年

(668)著《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平均天下使無枉錯,覆校三界眾生罪 福多少所屬,福多即生天,上即勅四鎮五羅大王司命,增壽益算,下閻羅王攝五 官除罪名。定福祿故,使持是三長齋。」

61

可見,人們受持三長齋的原因,主要 是害怕諸天王下人間巡察時枉記善惡,所以乾脆持長齋,一者無被誤判之虞,另 外也能消除罪業、增長福德,達到延年益壽的利益。

敦煌崇信佛教,除了當地百姓奉持「六齋」及「年三長齋」外(即於正月、

五月、九月持齋),據 P.4055 號:「伏惟我大王寶位,千秋永坐金臺。加以常 行十善,月月奉持六齋。遂感四王護世,於國每施慈哀。」這段話雖然恭維居多,

但也說明統治者也隨喜持「六齋」,而衙府官員則於「年三長齋」中的一天持官 齋,以求福佑。

62

另外,中國流行的齋戒還有「十齋日」,這是在「六齋日」的基礎上,再增 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等四天。《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一曾說道受持功 德:

59 《佛說四天王經》卷一(T15, no. 590, p.118 b)。

60 同上註, p.118 b-c。

61 《法苑珠林》卷八十八(T53, no. 2122, p.932 c)。

62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 12 月,頁 206-215。

(23)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 罪結集,定其輕重。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 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 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 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

衣食豐溢。

63

經典上說這十天是「諸罪結集,定其輕重」的日子,人們若能於此十齋中一日轉 讀《地藏本願經》一遍,則可以消除諸難、不墮惡道,若十天都能轉讀此經則闔 家更能獲大福利。

由於《地藏本願經》的傳播與地藏信仰在中原十分盛行,敦煌地區保留大量 地藏信仰相關的寫卷及壁畫、絹畫,說明有濃厚的地藏信仰,此外,該信仰的流 行與中國人撰造的地藏相關經典的推波助瀾也有密切的關係。

64

另外,也有《地 藏十齋日》的紀錄,列舉 S. 2567 號為例:

1. 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來佛」,除齋除罪四十劫,不墮刀槍地獄。

2. 八日,太子下。念「藥師琉璃光佛」,除齋除罪三十劫,不墮粉草地獄。

3. 十四日,察命下。念「賢劫千佛」,除齋除罪一千劫,不墮鑊湯地獄。

4. 十五日,五道大將軍下。念「阿彌陀佛」,除齋除罪二百劫,不墮寒氷地獄。

5. 十八日,閻羅王下。念「觀世音菩薩」,除齋除罪九十劫,不墮劍樹地獄。

6. 二十三日,天大將軍下。念「盧舍那佛」,除齋除罪一千劫,不墮餓鬼地獄。

7. 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藏菩薩」,除齋除罪九十劫,不墮纔截地獄。

8. 二十八日,天帝釋下。念「阿彌陀佛」,除齋除罪一千劫,不墮鐵鋸地獄。

9. 二十九日,四天王下。念「藥王藥上菩薩」,除齋除罪七千劫,不墮磑磨地獄。

10.三十日,大梵天王下。念「釋迦牟尼佛」,除齋除罪八千劫,不墮寒氷。

63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一〈如來讚歎品第六〉(T13, no. 412, p.783 b-c)。

64 藏經洞發現 S. 197 號《佛說地藏本願經》,此經篇幅簡短、內容淺顯,據學者考為中國人根 據佛教《地藏本願經》改編撰造之書。

(24)

「十齋日」被認為是「惡日」

65

,所以《地藏十齋日》除了與「六齋日」一 樣,都指出該日下人間考察善惡的神佛名稱外,該文還提供簡易的「念佛法門」

以「破解」惡日的災難。這些佛菩薩的名稱幾乎都是人們所熟悉的,應有助於《地 藏十齋日》的流行。此外,藏經洞還發現相關的禮懺文,現藏英國 S. 2143 號《持 齋念佛懺悔禮文》:

右以上十齋日,並是諸大神子、童子及察命下。其時節注云:齋後午前即 下。謹請眾等,至時千萬努力。念佛修善,慎之勿使察錄,故負罪愆,誰 能相救。……然今座前齋主啟首和南,十方諸佛尊法般若羅漢聖僧……願 家口平安,敬設齋檀一中供養。

66

從文中可知,人們還於「地藏十齋日」進行禮懺活動並設齋供僧,為闔家祈福。

人們除了於齋日持守齋戒、念佛、禮懺及設齋供僧外,藏經洞也發現不少「三 長齋月」、「六齋日」與「十齋日」的祈福寫經。據法國敦煌學家梅弘理研究:

……所見有題記寫本中,於齋戒或佛教節日所寫的經典始終佔突出地位,

尤其百分之三十一的寫本都與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等日有關,

這些節日都與佛陀生平中某些事件有關,人們並且不忘守持齋戒。

67

梅弘理所統計的寫經時間規律,同樣見於筆者所考察三十七件有紀年的《觀世音 經》寫經中,若單獨計算「三長齋月」所抄《觀世音經》共九件(1 月 4 件、5 月 1 件、9 月 4 件),除了 P.6006bv 號與北 6036(龍 9)號二件外,其餘都寫於 六齋日或十齋日。似乎透露即使「三長齋」的齋月都是佛教有心持齋或行善的日 子,但是人們還是習慣於六齋日或十齋日積聚福德。

此外,若單獨計算「六齋日」或「十齋日」所抄《觀世音經》,共十五件(其 中有些齋日還逢佛教節日)。這十五件寫經中,可分幾種類型:

(一)應節式的「齋日」抄經

應節式的抄經可分為一般性的祈福與拔薦先亡,如:S.0217 號陰嗣於元月十 五日的寫經及為典型代表。另外,S.5554a 號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法會」時,馬

65《持齋念佛懺悔禮文》卷 1:「又略每月惡日,並是十齋日。」(T85, no.2829, p.1266, c)。

66 同上註, p.1267, a。

67 梅弘理著、耿升譯〈敦煌的宗教活動與斷代寫本〉,《研究通訊》,1991 年 6 月,頁 22-23。

(25)

押衙於報恩寺的寫經、 x.00020 號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時,王集慶於三界寺 的寫經皆屬於此類。另外,應節式的抄經也特殊的發願寫經,如:上圖 116 號二 月八日,釋迦佛出家紀念日這一天支師師為欲修生七齋而寫此經。日書博藏 20 號尹波於四月八日「釋迦佛誕生日」,為國家、主人東陽王及全家祈福的寫經都 屬於節日時特殊祈願的寫經。

(二)遭遇現世苦難的「齋日」抄經

這類寫經題記是人們遭遇「生老病死苦」時,深深感受人生的無常與苦的逼 迫性而出資或親自抄寫。最典型的代表為 D.050 號令狐蘭出資為亡孫女寫經,寫 經的時間九月三十日應接近亡者過世的日期,寫經目的是祈願「1.亡孫女免墮三 惡道,託生西方淨土 2.現存親屬及法界眾生,恒念觀音離苦。」。日大谷大學藏 李敬為亡妻寫經也屬於同一類型。另外,北 6258(崗 84)號吐蕃唐文英「為妹 久患」的寫經,題記表達兄妹之情,並透露人們對於家人久病的無奈與無助。至 於,書博藏 173 號張萬福因舉家剛從沙洲(敦煌)遷至甘州(張掖),為遠離災 難而於正月初一(六齋日與十齋日)出資寫經。

(三)三長齋中的「惡月」抄經

五月也是佛教「三長齋」的月份之一,但五月向來被視為「惡月」。從自然 時令來說,《禮記.月令》說:「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可見「惡 月」之說與晝夜長短相競,萬物對於自然變化能否適應有關。

68

《初學記》卷四 載,董勛問社俗曰:「五月俗稱惡月,俗多六齋放生。」說明了畏懼惡月,並於 五月興建佛事的事實。敦煌五月份的佛事也很多,除此之外藏經洞的遺書中,也 有不少該月的寫經。其中一件 S.2992 號吐蕃時期五月廿三日《觀音經》寫經,

很可能是流落敦煌的異鄉女子賀三娘,逢此惡月特選於該月的「六齋日」或「十 齋日」為自己祈求生活平安。

由上述分類可知,人們抄寫《觀音經》的活動,與一般抄經的時間與動機大 抵相同,除了少部分寫經時間是配合亡者忌日、傳統七七日或特殊事件外,一般

68《初學記》卷四(五月五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了⼀一個方案,用以尋找滿足 Calabi 方程的空 間,這些空間現在通稱為 Calabi-Yau 空間。.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Zhang Jiahao,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Story on “Taizong Entering the Underground World”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unhuang Manu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