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第一節 創作理念論述

一、生態象徵意義之探索

象徵首先是一種符號。不過在單純的符號裡,意義和它的表現的

聯繫是一種完全任意構成的拼湊。這裡的表現,即感性事物或形象,

很少讓人只就它本身來看,而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種本來外在於它的內 容意義。例如:在語言裡,某些聲音代表某些思想情感,就是如此。……

在藝術裡我們所能理解的象徵就不應這樣與意義漠不相關,因為藝術 的要義一般就在於意義與形象的聯繫和密切吻合。11因此,筆者為求 生態象徵意義的了解,特將生態、環境與藝術彼此間的關係,稍做釐 清與探究。其關係如下:

(一)生態環境對藝術的影響

1.生態的豐富提供藝術家豐富的創作靈感 2.地理資源豐富度影響藝術的發展

3.地理環境影響藝術創作的材料

11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頁 187。

(2)

(二)藝術在環境上的功能

1.藝術作品紀錄、保存了人類的文明與文化以及生命演化的過程 2.藝術作品紀錄物種為後代追溯重要依據

3.藝術作品中可觀察當時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當時所面臨的社會 狀況和環境問題

(三)生態文化的產生背景

1.近代工業文明造成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

2.世界範圍內的無政府主義氾濫,由此產生許多社會生態失衡現象。

3.由於人們急功近利觀念的作祟,使價值觀念發生傾斜,造成經濟發 展與文化建設的失調。

4.在現代科學繼續高度發展形勢下,整個世界已變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各國家和地區的通訊網路、經濟關係、金融體系以及國與國的關 係都具有了一種全球性質和規模。12

(四)生態文化的內涵:

生態文化與生態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 之間的相互關係,基本上屬於自然科學的範圍。生態文化包含的層面

12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環境‧生態。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頁 13-16。

(3)

12

較廣,是指「人類」「社會」「生物」以及「環境」四方面的相互關 係,基於這四個層面,因而建立出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的理論、

管理和策略。生態文化不僅包括自然科學、還從地理學、經濟學、民 族學、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管理學、未來學等領域加以檢討。

13

二、探究生命的寓言

本論文除了探究、整理筆者在繪畫表現上的藝術史相關文獻探討

外,也將生態文化的意涵或象徵、寓意一並列入討論範圍。試著將畫 面構圖時所選用的物項元素意義,一一分別說明與介紹。

1.畫面生態元素之解說

(1)蓮花:蓮花原產於印度、中 國、菲律賓及澳洲北 等地,古時候人們稱 之「菡萏」,現代人習 慣整株稱為蓮花或荷 花。蓮花速又花之君

13 王勤田(1995):生態文化。台北:揚智。頁 7。

照片出處: http://vip. 6to23.com/zhouqy/08/08-3/sh/hh.jpg

(4)

子之稱,從古至今的文人雅士皆喜歡吟詠它,在佛教佛 經裡更代表者理想和完美人格,在印度稱之「蓮之女 神」,象徵生命的創造、神聖與力量,更是埃及的國花。

(2)青蛙:青蛙屬於兩棲類。

兩棲類是最早登 陸的脊椎動物,

牠們的祖先是演 化自三億五千萬 年 前 的 總 鰭 魚

類,古代的兩棲類則演化成爬虫類(恐龍、蛇、蜥蜴等),

因此牠們兼具有水棲及陸棲動物兩者的特性。這來自山 林裡的小精靈常給蕭瑟的冬夜增添些許綠意,牠們以昆 虫為食,本身也是鳥類、蛇類及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的食 物,是臺灣生態體系中很重要的一環,也常出沒於蓮田 或農田中,可惜現代的農田大都採農藥除蟲,不僅破壞 了生態,同時也殺死了青蛙,捨本逐末。因此,讓自然 體系自然地運轉,應是現代人應該重 新省思的一個課 題。

照片出處: http://www.iecool.com/photo/show/599/42800.htm

(5)

14

(3)留鳥:臺灣這個海島,山 多平原少,河川短 缺而水流急。海拔 高度三千公尺以上 的高山多達一百餘

座,隨著海拔高度形成亞熱帶、暖帶、溫帶、寒帶等不 同氣候,加上長久隔離亞洲大陸,於是擁有特有種、特 有亞種、留鳥、候鳥等四百餘種的鳥類,而留鳥是一整 年都棲息於台灣的鳥種,相當適應台灣的自然環境,隨 著季節的轉換,棲息的地區可能會因為溫度、濕度等環 境因素有所不同,但是都不會飛離台灣。在台灣常見的 留鳥有:如白頭翁、麻雀、五色鳥、台灣藍鵲、大冠鷲、

綠繡眼等。

(4)珊瑚:一種看似植物的動 物,顏色造型豐富 多變,如海洋精靈 般 的 點 綴 整 個 海

照片出處:http://pub.mlc.edu.tw/files/000262/bird.htm

照片出處:http://redponyfarm.typepad.com/phots/

dans_reef/31may05_coral_013.html

(6)

洋,台灣四面環海,擁有相當豐富的珊瑚生態資源,但 根據美國國際保育團體最新的研究指出,因全球溫室效 應、海洋汙染問題、漁業活動以及各式樣人為的破壞,

已造成全球近四分之ㄧ珊瑚的消失,甚至預估百分之七 十的珊瑚會在五十年內面臨更大的滅絕危機。

(5)飛魚:屬大洋高溫之表層洄 游魚類,在春季時隨 黑潮北上,喜逗留在 藍黑色之海水潮境 ,但有時可見其游

近岸邊礁區外之較深層水域。受驚嚇時會有躍出水面在 空中滑翔的習性。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 食。他們所產之卵團具有黏絲可附著於漂浮物或底棲海 草之上。 飛魚(台灣雅美語叫做 ALIBANGBANG)是雅美人 最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捕捉飛魚己經變成雅 美傳統文化的部分。每年春季,飛魚族群會隨著黑潮來 到蘭嶼附近海域,此時雅美人會舉行招來飛魚的招魚祭。

照片出處:http://biogeo.geo.ntnu.edu.tw/teaching/

tai-biogeog-ch3/%AD%B8%B3%BD6%BA%D8-s.jpg

(7)

16

(6)蝴蝶:台灣寶島素有「蝴蝶王國」

的美譽,多樣性的種類或 是 數 量 , 都 足 以 傲 視 全 球。然而,這些璀璨光鮮 的 蝴 蝶 卻 是 由 不 起 眼 的 毛蟲或青蟲蛻變而成。天

地之美、造物之妙,皆因為世上萬物必須經過長久苦澀 艱辛的洗禮,才能益發茁壯與成熟,成為破繭而飛的彩 蝶,這也是讓筆者因此欣賞之處。

(7)蕨類:早在三億四千萬年前 的地質時代,蕨類是 維管束植物的主要演 員,到了二億五千萬 年前的侏儸紀時代,

蕨類更是當時綠色世

界的領導者,數億年來經太古歲月淘洗、地殼變動、造 山運動及氣候的變遷等等因素的影響,蕨類最終成為見 證歷史珍貴的自然資產、活化石之ㄧ。幼嫩捲曲的新芽 像愛發問的問號又像母體裡的嬰兒,錯綜複雜、嘆為觀

照片出處:http://www.testi.gov.tw/content/

information/159.asp

照片出處: http://tw.wrs.yahoo.com/_ylt=A8tU xxPNIIJGbPgARgd21gt./SIG=

133p2tcgg/EXP=1183049293/**http%

(8)

止的葉脈網路,亙古傳奇、造型奇特的蕨姿,皆散發出 豐富婉約的表情和沁人心扉的綠意光芒,在全球提倡生 物多樣性的二十一世紀,沒有奪目亮麗色彩的蕨類植 物,透過上帝賜予他們綠的調色盤,孢子囊群排列成點 線面的形狀,羽翼般優雅的葉子,更是流露出古老的內 涵與氣質,也讓筆者深受著迷。

2.寓言象徵

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認為,模仿宇宙最高的方式,

不在於描述細節,而是「象徵式」地重新創造那個結構 14。而寓言象 徵的主要特徵是以一個不避怪誕的外部故事直指哲理內涵,而這個哲 理內涵就是作品的主旨。寓言象徵在寓言上汲取了幾方面的營養 15

(1)把以此喻彼,以表喻裡的半透明結構錘鍊成一個整體,而不僅 僅是一些部件。

(2)在此與彼、表和裡的關係上,明確地偏側於彼,偏側於裡,即 清楚地承擔著闡釋內在意蘊的任務。

(3)為了服從內在意蘊,外部層面突破了生活時態,無拘無束地虛 構,自由自在地拼接,生物和生物都有了人的靈魂,而一切人

14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頁 193。

15 同註 14。頁 194。

(9)

18

則又成了某種品格類型的符號。

寓言的興盛,無論是考之於古希臘的《伊索寓言》還是考之於中 國春秋時期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都是人類致能勃發和審美自由度 上升的一個表徵。在寓言中,人類的智能,技能表現在它要表述的道 理上,也表現它的表述方式上。它的表述方式,是根據意蘊需要鍛鑄 一個怪誕而又可感人的故事,既讓人們能夠輕易進入,又讓人們保持 住符號意識(這正是怪誕的重要功能,如果沒有怪誕,讀者極有可能 把寓言故事當做真實故事);利用這種符號意識,作者不難把人們帶 入到一種預設的哲理企圖中。哲學家們利用寓言方式把艱深的奧義播 揚到大眾之間,但正因為這已是一種感知化了的奧義,因此又具備了 足夠的美學價值。16

因此,筆者此次的繪畫創作研究便希望透過繪畫寓言的方式,將 心中對於生態觀點的一些淺見,與觀者對話、互動。而畫面所呈現的 寓意是筆者對於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省思、感觸,亦是筆者之於生活的 一種真實記錄與人文關懷,是自省的也是期待進步的。

16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頁 195。

(10)

第二節 創作學理基礎

一、象徵主義

(一)象徵主義的產生背景:

象徵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主要是 法國)的藝術思潮,它是一項非組織嚴密的運動,與法國詩壇的象徵 主義運動有關。它的產生是對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17 藝術和 寫實主義(Realism)18 所標榜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 秘和隱蔽的感覺。1886 年 9 月 18 日,詩人莫雷亞斯(J.Moreas,1856

~1910)在巴黎《費加羅報》(Figaro)發表象徵主義宣言,認為藝 術的本質在於「為理念披上感情的外衣」。他的觀點表明:一些青年 藝術家認為實證主義和自然主義單調、乏味、無神秘感,對他們感到 厭煩。

評論家奧里葉(A.Aurier,1865~1892)於 1891 年在《法蘭西信 使》(Mercure de France)發表論文,闡述象徵主義的觀念。他認為:

藝術品唯一的理想在於表達觀念,並且以形式表達觀念,又以一種普 遍認知的模式來呈現這些形式和符號,它所描述的事物決不是客觀對

17 此派特指那些領導這個革新運動的初始畫家。他們特別注意陽光的變化,所以喜歡到戶外寫 生,又稱為"外光派"。

18 寫實是抽象、理想化的反義,是反動浪漫主義而來。一般解釋為依據自己的評價,將自己的 思想、外觀、社會環境、時代風俗正確、忠實地描寫出來。

(11)

20

圖一 夏畹 氣球 油畫‧畫布 73 × 91 ㎝ 1840 巴黎奧塞美術館

象,而是主觀認知觀念的表徵,必然是裝飾繪畫。因此,藝術品必定 是觀念的、象徵的、綜合的、主觀的、裝飾的。對象徵主義來說,美 是偷窺的,在現實物象的感官感覺中,可以啟示生命的神秘,故詩作 多有朦朧之美。

象徵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闢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徵 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徵」,即通過細緻複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 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徵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 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 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徵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 常矇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而色情和偏激的心理如失 敗、瘋狂、焦慮、死亡等是他們感到有興趣的題材。

著名象徵主義藝術家有:夏畹(Puvis de Chavannes Pierre,1824~1898)他深信「對 應於每一項清晰的觀念,都存在著一種能將 之述的圖像思想」,代表作品《氣球》(1870,

巴黎奧塞美術館)(圖一)、魯東(Odilon Redon, 1840~1916),聲稱他創作的目的在於「將

(12)

圖二 魯東 獨眼巨人 油畫‧畫布 73 × 91 ㎝ 1914 荷蘭克羅勒‧謬勒美術館

人 類 的 情 感 轉 化 為 阿 拉 伯 式 的 風 格」,代表作《庫克羅普斯(獨眼巨人)

(1914,荷蘭克羅勒‧謬勒美術館)

(圖二)19夏畹與魯東的作品似乎都 呈現一個我們所看到熟悉且真實的現 實生活環境,卻彷彿又脫離了其原有 的真實環境而產生了象徵意義,而這 樣的朦朧的傳達畫面的寓意的表現手 法在概念上也影響筆者許多。

(二)象徵主義的定義:

象徵(symbol)是指用具體的事物寓意某種特殊的意義。在藝 術創作中,作者通過描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並予以間接的的暗示,以 顯示出較之本身更為豐富的內涵。

象徵作為一種創作表現的手法,古今中外的藝術形式都曾經大 量使用過。例如: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的製造,就具有濃厚的象徵意 義;文人畫題材中的梅、蘭、竹、菊已經成為象徵志節情操的人品的 象徵。西方早期基督教藝術以不死鳥、斑鳩、羔羊、魚等形象作為基

19 象徵主義的背景與定義。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12.htm。96 年 6 月 10 日。

(13)

22

督的象徵;古典繪畫中以狐狸象徵奸詐狡猾,雄獅象徵強大威武等。

這些象徵意義不但為藝術家們所推崇,而且為各個民族所認可和所熟 悉的。

象徵手法運用到美術創作上而且形成一種藝術思潮,首先出現於 十九世紀後半部,並成為現代主義藝術重要特徵之一。象徵性藝術各 種派別的共通特性是:厭惡科學、機械萬能時代功利的資本家精神、

藝術被卑俗化的文學者及藝術家,凡是從人類存在及命運產生的苦 惱、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到內在的思考、精神的狀態、夢的世界等都 是他們表現地對象。因此,象徵性藝術的主題或表現上,都相當多樣 化,而成為國際的思潮。20

而筆者在此創作中便是透過許多象徵主義特有的手法,以描寫與 主題有關的事物並予以間接的的暗示,顯示其豐富的意涵,將熟悉且 真實的現實生活環境呈現於畫面中,但卻又彷彿脫離了其原有的真實 環境,運用這樣的朦朧,傳達畫面的寓意。例如:生命寓言系列《蝴 蝶夢想》《留鳥之歌》《游移夢土》《蓮田絮語》《在那遙遠的地方》

等五件作品為代表作。

20 象徵主義的背景與定義。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12.htm。96 年 6 月 10 日。

(14)

二、超現實主義

(一) 超現實主義的產生背景與意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流行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起源於第 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法國,影響遍及歐洲各國,涉及文學、美術、戲 劇、音樂等各領域。它深受佛洛伊德(Singmund Freud,1856~1939)

21潛意識理論及達達主義(Dadaism)22的影響,把現實觀念與本能、

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柔合,以達到一種絕對和超現實的情境。這種不 受理性和道德觀念束縛的美學觀念,促使藝術家們用不同手法來表現 原始的衝動和自由意向的釋放。超現實

主義的美學觀念是「令人驚訝的才是 美」、「藝術就是驚喜」。重要代表畫家:

基里科( G.de ,Chirico ,1888~1978) 希 臘 人 , 在 義 大 利 組 「 形 而 上 畫 派 」

(Metaphysical School)23,常運用多

21 佛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學說認為,人們真正的思想,真正的 面目是隱藏在潛意識及夢裡的,它以為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就必須先了解他的夢。

22 達達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藝術流派,產生於 1915~16 年,一群詩人和畫家因不 滿大戰用機器殺人,心生悲觀的看法,共同創造一種反抗性的藝術運動叫做「達達」

23「形而上」Metaphysical 這個字經常被用於基里科一九一九年之前的繪畫標題,也是他與卡 洛、卡拉(Carlo Carra’)所辦活動常使用的名稱,與任何特定的哲學系統並未有連帶關係,

作品主要表達出事物表象之後的涵義。曾長生(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頁 105。

基里科 愛好詩歌 油彩‧畫布 73 × 59.1 ㎝ 1914 美國 紐約現代美術館

(15)

24

組透視法,並置斜射光線和不合邏輯的陰影或巨大的靜默影像,將事 物形象組成怪誕的畫面或仿如夢境的氛圍,對超現實主義畫風影響很 大,代表作《愛好詩歌》(1914,紐約現代美術館)。24而自超現實主 義的影響下,描繪夢境的意象,儼然成為許多藝術家呈現或傳達自我 重要的泉源與方式之ㄧ。

(二)超現實主義的技巧

1.自動性記述法(Automatism):排除合理性的有意安排,完 全由「任意」、「偶然」來達

成記述的任務。

2.現成物體(Object):這是沿用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

~1968)25所發明的「物體藝術」的觀 念。

3.定義黏貼法(Collage):此技法初現於綜合立體派(Cubism)

26,而在超現實主義裡再度活躍。

4.摩擦法(Frottage):由艾倫斯特(Max Ernst, 1891~1976)

24 曾長生(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頁 23。

25 法國人,紐約及國際達達運動領導人。

26 立體主義運動可分為兩個階段,1912 年前被稱為分析立體主義。作品多表現景物的割裂或分 解狀態。1912 年後為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因為畫家在畫中對景物進行合成或 綜合。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602523。96 年 6 月 11 日。

(16)

所發明,用以求得暗示性的意象和肌 理趣味。

5.拓印法(Decalcomania):也是在追求偶然意外的趣味和意 象的暗示性。

在此次的創作中,筆者藉由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運用於畫面的 經營,技法上以使用自動性記述法居多,將畫面排除合理性的有意安 排,由「任意」「偶然」來達成記述的任務,作品《留鳥之歌》《游 移夢土》便是以如此較非合理性的物項構圖,營造其中的氛圍。

三、美感理念之探討

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對美的追求與呈現可說是創作的根源,即 便是追求新奇的美感也仍脫離不了人對於美感的需求。因此,在進行 藝術創作表現時如何擷取對視覺美感認知與結合美感理論與原則,便 成為藝術家與美學家畢生探尋的課題。

然而,筆者在研究所進修期間承蒙許多教授用心的指導,在創作 的過程中因此獲益良多。其中以劉文煒(1931~)教授與王瓊麗(1959

~)教授對於「理則美學」的專精研究更是令筆者感到受益良多,不

(17)

26

僅提升了筆者對於美感的觀念、美的原則認知,對於創作的形式架構 更是成為筆者在日後創作時重要的依循原則。

以下便是筆者在短暫的修業期間,劉教授與王教授在課堂上的講 授部份重點,並加入筆者蒐集的相關參考資料 27 與個人心得整理。

然而,關於表現作品的美感形式呈現方面,筆者也針對創作時參考安 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藝術與視覺心理學》28所遵循 的幾個原則,在此提出做簡單、完整的說明。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說:「美,在數的秩序之上。」

29宇宙運行有一定的規律,萬物與人一樣皆受自然法則的規範,這些 規律在經營運作時,若能達到和諧的狀態,即謂之美。因而,下列各 項美感形式皆要符合於這個原則。簡要以下列七點分述說明:

(一)合理的視覺性

劉教授曾說:「真理,天理是美也。」合乎情理需求者,皆為 美也。美必須架構於宇宙秩序的合理性。因此,筆者的創作中除了局 部刻意突顯安排的物項與意象外,其餘皆著重於物體、空間或畫面上 的客觀合理性。

27 鄧詩展(2007):尋夢圖誌-「圓夢」與「童玩‧兒戲」系列之創作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論文。

28 李長俊(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頁 19-39。

29 劉文煒教授課堂講授。

(18)

劉文煒教授將美感定義為:

1.追求真理為目的,全是美的精神 2.探求宇宙之秩序,精進人類的生活

3.要求合乎物理性、心理性、生理性的客觀與主觀因素,以滿足視覺 需求平衡心情。

(二)秩序中的變化

劉文煒教授對「美是什麼?」「美感思考的歷程與內涵」有許多 不同面向與論述,認為個人創最大的啟發式關於美的追求中關於秩序 的環節也就是「變化即是美。」的概念。在繪畫形式中無論是形態、

調子、色彩,皆蘊含無數的組合與變化,而其中秩序的安排與配置便 是美感之源。因此,針對某一項的秩序加以改變,藝術品呈現的美感 方面即會產生巨大的轉變。對此劉教授也提出「變化統一說」的說法:

強調美感源自對於事物秩序的合諧對應,達到整體性的統一,而變化 即在統一中求得變化性。

因而,筆者在創作過程中皆掌握下列形式原則,意圖在整體元素 中對各元素做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在變化中獲得整體感的秩序美 感、量的多寡、物項排列與聚散、相同色調中的明度變化、單純中求

(19)

28

變化等等。

(三)比例之美

對立事物的和諧共存,源自於彼此力量的消長與對峙,在相抗衡 之間取得一個動態的平衡,此平衡並非二分法的對立平衡,對立性的 平衡會破壞秩序性的建立。然而繪畫的元素並非單一的推演,繪畫不 同元素間亦會產生對此平衡的相互牽扯與消長,而秩序的產生並非單 純的相互融合,而是在產生過度地變化中取決各元素「量的多寡」 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的方法原自古希臘,希臘化時期的哲學 家們透過自然事物的比例做數字比的歸納,從中獲得 1:1.618 黃金 比例,此比值實際上並不是個有理數或固定比,其比數不宜低於基本 的比例,比例間過於相似會模糊個體間的對照性、減損對比性的美 感,上限可予加大,使對比增強產生更明確的美感。30

對於美的思維體系中劉教授也對於「黃金比例」極力的推崇,更 對應自然現象加以驗證,從大自然中發現它的存在:教授舉出松果的 片瓣排列、葉片的數量從上到下的數量比、人體的各段比例等等…。

進而從比例的對比與調和中獲得穩定與和諧感,是以在畫面結構上各

30 陳偉國(2005)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數學的故事>

http://math.hhsh.cy.edu.tw/story/show.php?no=p723&topic=%B60%A%A1%AF%CS%BC%C6

(20)

構成要素之間皆以數量的比例加以分配安排。

比例之美的美感原則是筆者此次創作中最大的收穫與學習,時而 在構圖上出現的數量問題,筆者幾乎以概略的方式進行安排,並未深 入了解,直到了上了劉教授的課程之後,才深刻的體會箇中的意函。

此次作品比例美感的運用廣泛,《蝴蝶夢想》中成群飛舞蝴蝶的遠近 配置、《留鳥之歌》中群鳥聚集的高低與前後安排、《游移夢土》中各 式珊瑚的造型、比例安排,乾裂土地大小塊狀的比例透視效果、《蓮 田絮語》中蓮花與荷葉大小比例問題。作品《生命之歌Ⅰ》《生命之 歌Ⅱ》《山蕨風華Ⅰ》《山蕨風華Ⅱ》等紅綠、黑白兩色彩之間比例 的合宜配置…等等,都是比例之美的實踐與活用。

(四)均衡之美

均衡是構圖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一張好的構圖,不論在線條、

造型、方向、位置上都息息相關,各個因素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容許任何更改。相對於一個沒有均衡的構圖,則每個因素看來都是 毫無目的的組合。

藝術上的均衡特別強調力的觀念(力場,視覺心理的力),均衡 是畫面中許多力相互對抗的結果;但是這些對抗的力量並不是矛盾或

(21)

30

是抵觸的,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因此份量與方向是畫面均衡的兩大 因素,根據視覺心理家安海姆的研究,份量是:

1.位於畫面中心區比其他地方重要 2.上方比下方來得有份量

3.右方比左方來得有份量

4.在畫面中,離觀賞者越遠地方的事物,其份量越重

因此,在構圖時,左邊可以放置較重的東西,以筆者作品《蓮田 絮語》為例,大面積的蓮花置於左方,而右方僅畫一隻玩具青蛙,畫 面就有了均衡的作用。

(五)對比之美

沒有對比,可以說就沒有形象,對比是創作時不可或缺的概念,

舉凡大小、明暗、色彩、形狀等,都因對比而能顯出其特色。對比越 大時越強烈清晰,對比越小,則越柔和模糊。創作時,首先考慮明度 對比,它是所有對比中最有力量的。31色彩的對比最重要的是注重補 色的概念。一張畫裡最好有一套主要的色系,(如以紅色為主要的色 調,以綠色為補色,即為一套色系),然後再有秩序地加上其他次要

31 王瓊麗老師課堂講授。

(22)

的色系,例如: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的作品”鳶尾 花”,主要套色是紅橙與綠青,再者為黃與紫,次為黑白,其面積比 為 8:5:3。關於此比例,有一個從自然界歸納出來的費布納西數列

(Fibonacci Seguence,1175~1250)32 -1:1:2:3:5:8:13…

前兩數之和等於第三個數目,以此類推。運用這些數目可使畫面上任 何兩個單位的元素不會相等,不相等即有變化,變化就是美,也就是 促使秩序達到了和諧。

對比的效果是筆者在此次繪畫創作中使用最多的美感形式之ㄧ

,不管是色彩、面積的對比還是寓意、象徵的對比,都是有助於畫面 問題解決很好的表現方式。作品《生命之歌Ⅰ》《生命之歌Ⅱ》《山 蕨風華Ⅰ》、《山蕨風華Ⅱ》。

(六)聚散之美

面對多個單一物項的組成便要有聚散的概念。例如畫面中有四個 蘋果要排列,若以一個等距離排列卻不呆版,只有分成一和三最好 了,這 1:3 也就是數的秩序。有了秩序,聚散就成立,畫面也因此 而達到和諧。創作時考慮數目的秩序,先使成堆才不致散亂。

32 十三世紀的義大利數學家。

(23)

32

筆者作品《蓮田絮語》就是運用費氏數列將荷花分成 1,3,5 的數列,使畫面的花朵凝聚,且花朵與花朵間的聚散大小有所變化,

同時也注意畫面空間的合理性。

(七)虛實之美

人的眼睛是選擇性的觀看,關注的部分才會特別仔細,反之則模 糊。因此,畫面上要有虛實才符合人的視覺心理,全部皆實,顯得壅 塞、令人窒息;全部皆虛,則流於空洞、鬆散。中國書法、水墨畫裡 的空靈、留白等手法,便是虛實的最佳呈現。

筆者將此繪畫形式運用於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中,龍身沉浮 於背景的若隱若現。《蝴蝶夢想》中的遠近花叢、虛實效果。《游移夢 土》中的遠景珊瑚群隱沒於身藍色大海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 investimento financeiro (incluindo investimento directo, carteira de investimentos, e outros investimentos) do sector bancário, registou uma saída líquida de 11,1 mil milhões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物理 II–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