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期中考高一歷史科題目卷

劃答案卡:是 適用班級:高一不分組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答題須知:試卷總共有二個部分,共有七面。第一大題為單選題,答錯不倒扣;第二大題為多重 選擇題,答錯要倒扣,請謹慎作答。請把正確答案劃記在答案卡上,並注意個人基本資料的劃記是 否正確。

一、單選題(每題 2 分,共有 44 題,共 88 分)

A1. 臺灣在某時期出現過一份報紙,此報是以羅馬拼音所撰寫的臺灣話報紙,也是臺灣歷史 上發行時間最悠久的報紙。內容記載了當時臺灣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民情風俗等消 息外,亦有教會內部的訊息。請問此報的出現與何者最有關係?

(A)開港通商 (B)臺灣割讓 (C)洋務新政 (D)開山撫番

D2. 清治前期,清廷恐懼臺灣人民與外國勾結外夷、海盜為禍東南,不許臺灣人民與外國從 事貿易,並對海防嚴格布置,因而出現了何種官方政策?

(A)允許兩岸的自由貿易 (B)特定外國的國際貿易 (C)單向到大陸對岸的一口通商政策 (D)與中國大陸的正港對渡貿易

B3. 此時期臺灣的商業活動逐漸形成以大商人為中心,專事聚貨、採辦、分售的商業集團,

這種商業集團一般由數十個或上百個商號組成,成為臺灣地區貿易商的組織—郊。請問 上述組織在臺灣的發展如何?

(A)當時郊商從事的是國際貿易 (B)郊商是為維護共同的商業利益而出現 (C)在郊商主 導下,兩岸貿易呈現自由競爭關係 (D)郊的名稱均以貿易地來命名

D4. 關於漢人移民在臺開墾之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是對的?

(A)方向是由北到南,由東到西 (B)十八世紀初,王世傑入墾大佳臘 (C)1709 年泉州人 陳賴章入墾新竹 (D)1790 年代吳沙招徠漳泉客人入墾蛤仔難

D5. 關於宗教與信仰,下列敘述何者是對的?

(A)漳州人信奉保生大帝 (B)潮州人信奉開漳聖王 (C)漳州人信奉三山國王 (D)漢人 祭拜的地基主,可能與阿立祖信仰有關

D6. 明清時期,臺灣移民大多來自甲地(44.9%)和乙地(35.2%)。因此,由大陸原鄉帶來的語 音,隨著移民傳播至全臺。而後,交通逐漸發達,人口快速流動,使臺灣話的口音趨向 於此兩地原鄉口音的混合。請問甲、乙兩地分別為

(A)漳州府、泉州府 (B)泉州府、潮州府 (C)漳州府、潮州府 (D)泉州府、漳州府 D7. 有位學者批評清治時期的某制度說: 「受政府步步提防的士兵,失去了戰鬥意志,他們

不擦槍,不出操,閒來無事就合夥做生意,有的還做妓女戶和賭場的保鑣,成了黑社會 老大。等到三年期滿,調回福建時,才發現槍枝生鏽不能用了。」這位學者批判的是何 者? (A)移民不准攜眷入臺 (B)結首制度 (C)粵民不准入臺 (D)班兵制度

A8. 1683 年,有人提出他的主張: 「 (臺灣)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 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請問下列何人亦贊成此言論?

(A)康熙皇帝 (B)施琅 (C)鄭用錫 (D)林爽文

D9. 竹塹人鄭用錫有「開臺進士」的稱譽,但事實上在鄭用錫中進士以前,臺灣已有陳夢球、

王克捷、莊文進等三人考取進士;其中陳夢球是陳永華的兒子,籍隸滿洲正白旗,但王 克捷、莊文進是以臺灣籍身分考上進士,為何「開臺進士」是指鄭用錫,而非王、莊二 人?

(A)因王、莊兩家族的政經地位遠不如鄭家,無法得到封號 (B)王、莊兩人為原住民,

而鄭用錫為漢人 (C)王、莊兩人須赴福建省城考試,而鄭用錫則在臺灣省城考試 (D) 因清廷對臺灣籍考生定有保障名額,王、莊兩人被認為有冒籍考試之嫌

D10. 臺灣在清朝統治下,行政劃分有多次調整,請問清廷增設二廳為三廳,將行政區劃更 動如右圖的原因為何?

(A)因械鬥的關係,政府加強管理 (B)因列強侵擾後山,加設行政區 (C)因開山撫番政

(2)

策,加強控制力 (D)因海盜侵擾,政府設官治理之

B11. 清治時期,臺灣的橋樑興修事業不甚積極,至乾隆初期,全臺橋樑僅三十三座。由於橋 樑不足,導致許多地方直到清末仍仰賴竹筏或小船擺渡。對於前述現象的解釋,請問下 列何者較為適當?

(A)閩省多山,來臺移民因而不擅陸運 (B)清廷消極治臺,擔心叛軍迅速串連 (C)移民 因單身來臺,少有富商及大地主主持地方建設 (D)粵人多以漁業維生,來臺後仍維持舊 業,習慣操舟擺渡

D12. 小貞在翻閱臺灣史書籍時,看到下列簡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為小租戶 (B)乙為大租戶 (C)丙為小租 (D)戊為正供。

B13. 在臺灣拓墾史上,出現「割地換水」 (雍正年間中部岸裡社原住民讓出部分土地,以換 取水利權持分的「割地換水」的投資方式)的拓墾方式,是指哪項水利灌溉工程?

(A)八堡圳 (B)貓霧捒圳 (C)瑠公圳 (D)曹公圳

B14. 「稻江首富」○○○以洋行買辦起家,進而經營貿易,縱橫商場,被稱為番勢○○○。

他成功的秘訣是「不在放膽,而在細心;不在冒險,而在耐久。」上述所論何人?

(A)陳福謙 (B)李春生 (C)林占梅 (D)林文察。

B15. 在清治前期的臺灣, 「此時民間的習武乃透過團練、祕密會社、武館來實施,充斥尚武 思想。武術在此時扮演重要角色,注重身體的鍛鍊與崇尚武勇。」這段關於臺灣社會的 資料,以下何者的解釋最為合理?

(A)尚武思想源自外族入侵 (B)尚武思想與械鬥頻繁有關 (C)尚武思想與滿清武功強盛 的風氣有關 (D)尚武思想源自原鄉習慣

A16. 以下是清治時期發生的亂事: 「淡水同知張弘章走免,居民多被戕斃。次年擴大到沙轆、

牛罵等社,圍攻彰化縣治。」最後在官府派兵來臺鎮壓,加上岸裡、後瓏等社番協助進 剿,總算平定亂事。上述的亂事是指

(A)大甲西社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朱一貴事件

A17. 臺灣在林爽文事件後,出現新的開墾形態,即民間得以「設隘防番」為由,合法開墾 土牛紅線內的番地,而有嘉、道年間廣設邊隘的情況。咸豐以後,邊隘也因某經濟作物 的興起,漸次向內山推進。請問該作物是下列何者?

(A)樟腦 (B)稻米 (C)咖啡 (D)蔗糖

C18. 臺灣北部的客家先民在雍正、乾隆時期遷臺,依山而住,加上生活壓力,開墾處所逐 漸枯竭,人丁卻是繁衍倍增,生活相當困苦。但清末時期客家人的社經地位卻有所改善,

其主要原因為何?

(A)配合政府政策的執行 (B)科舉使文風興盛,取得功名者多 (C)開港後產業改變,占

(3)

地利之便 (D)武力增強,於族群爭利中占有優勢

C19. 林生是清朝道光年間彰化縣的讀書人,關於他的求學與應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他進入福州縣儒學讀書,準備考秀才 (B)他考取秀才後,要到臺南參加鄉試 (C)他 若考取秀才,參加鄉試時可爭取臺籍身分的保障名額 (D)他若無法通過科舉考試,就無 法獲取功名成為士紳階級

A20. 臺灣曾被形容「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清治期間有四次規模較大的民變(包括原 住民抗清事件),何者敘述正確?

(A)朱一貴事件是清治臺灣後第一次大規模民變,也是三大民變之中唯一閩客合作的事件 (B)林爽文事件中,因林爽文為泉州人,故受到漳州人的牽制 (C)戴潮春事件是臺灣歷 時最長的民變,其板橋林家率領的臺勇成為平定此事的重要力量 (D)大甲西社事件最後 採取以番制番的政策,請新港社協助鎮壓。

D21. 開港通商後,西方傳教士也來臺,致力於行醫與教育,對於臺灣的近代化,取得相當 的貢獻,許多成果堪稱臺灣第一,下列整理何者正確?

(A)巴克禮創辦臺灣第一所盲人學校 (B)甘為霖創辦了《臺灣府城教會報》 (C)道明會 建立在臺南建立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D)馬偕設立全臺第一所西式學堂。

D22. 富商士紳家族為了追求居住品質及社交需求,開始興築中式的園林宅邸,結合自然山 水及人工造景亭閣。下列何者正確?

(A)新竹鄭家的潛園 (B)新竹林占梅的北郭園 (C)霧峰林家的霖園 (D)板橋林家的林 本源園邸。

D23. 清代臺灣出現一則諺語: 「一錢二緣,三水四少年,五好嘴,六敢跪,七纏八迷,九強 十敢死。」形容娶妻之難。請問:這段諺語出現的背景為何?

(A)臺灣是母系社會,婦女地位特高,最喜才藝美少年 (B)臺灣女性偏好在地原住民少 年,不願意嫁給來自唐山的中國人 (C)臺灣男性大多經濟、地位和眼光太高,因此不容 易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D)清廷規定內地男性必須隻身赴臺,加上偷渡男子居多,造成 臺灣社會男多女少的現象

A24. 某位學者研究清朝政府治理臺灣的政策,提到下列解釋: 「清廷取得臺灣後……,特規 定駐臺的兵員必須從大陸各地抽派合併成軍,三年一換,遇事則臨時命官統領。所謂三 年一換有兩層意思,一為兵丁分起調換,二年換完,第三年休息,每三年一輪迴,叫換 班。一為班兵在臺戍守三年,三年俸滿必須調回。如遇有缺額,不准在臺募補。」請問 這項政策的最重要的目的為何?

(A)為避免駐臺的軍隊成為中央不易節制的邊陲勢力,甚至發生動亂 (B)政府顧及軍隊 遠離家鄉,避免思鄉之苦而有調動 (C)軍隊調度必須橫跨危險的黑水溝,因此三年一調 避免軍隊損失 (D)清朝政府認為臺灣為瘴癘之地,為免兵降折損而有此政策

A25. 幾位同學在討論一些臺灣地名起源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說 法錯誤?

(A)用墾戶分配股份有關來命名,如六張犁、七張 (B)另有用蘭陽平原的結首制來命名,

如頭圍、五結 (C)臺北、苗栗都有的公館,則是大地主在當地收租辦公的地方 (D)有 些是皇帝賜名,如「嘉義」

A26. 「X 攻下臺灣府城,被諸將擁立為中興王,但他從稱帝到溝尾莊被擒,為時不到二個 月,因此民間歌謠傳唱: 『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 。請問:

文中的 X 係指下列何人?

(A)朱一貴 (B)林爽文 (C)戴潮春 (D)蔡牽

B27. 大稻埕著名廟宇「霞海城隍廟」的建立與 1853 年的「頂下郊拼」有關,在這次械鬥後,

失敗的同安人帶著神像遷往大稻埕發展,並於 1859 年興建此廟。請問:「頂下郊拼」是 發生於何處的大規模商業利益械鬥?

(A)滬尾 (B)艋舺 (C)安平 (D)打狗

A28. 某電視臺新聞報導: 「電影『艋舺』裡頭重要場景-隘門(地址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

223 巷) ,由於當地有拓寬巷道的需求,遭到拆除,影迷覺得很可惜!」畢竟隘門有其歷

史意義;清代當地每到夜晚或遇緊急、突發事件,隘門就會立刻封閉,隘門內還有彎彎

曲曲、曲折狹窄、便於伏擊的九曲巷,可發揮圍堵功能,使外來侵略者極難脫逃。請問:

(4)

隘門設置的背景與下列何者有關?

(A)面對分類械鬥,早年民間所設置的防禦系統 (B)林爽文事件時,為防叛軍攻入艋舺 而建立的堡壘 (C)艋舺為茶葉集散中心,為防洋行商人窺探商業機密而建立租界區 (D) 陳賴章墾號開拓艋舺時,為了避免原住民族圍攻,遂產生具戰鬥性的隘門

A29. 以下兩段資料是學界對清代臺灣社會發展的辯論:

資料一:清代臺灣移民心態上仍認同中國大陸祖籍,臺灣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延伸。但隨 著時間推移,移民在地緣意識上逐漸認同臺灣本土,社會群體也產生改變,新的血緣和 地緣團體形成。

資料二:清代臺灣社會的發展,在政策上傾向於以學習中國各省的社會形態為目標,期 能轉變成與中國本部完全相同的社會,並強調中華民族向邊陲地區擴展融合、趨於一體 的過程。

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兩者都是在討論臺灣社會變遷的模式 (B)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土著化的過程 (C)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內地化的過程(D)資料一是內地化過程,資料二是土著化過

A30. 王心霖在淡水參觀紅毛城及英國領事館,並閱讀了導覽上的簡介。簡介中會提到英國 是在哪一戰爭後才得以在淡水設置領事館?

(A)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C)中法戰爭(D)甲午戰爭。

D31. 康熙年間《裨海紀遊》記載,某人為了某種原因,到某處與原住民交涉: 「……集諸番 飲,計到麻少翁等二十三社土官,約以布七尺,易磺土一筐,諸番欣然有喜色。磺產內 北投山中,其處,地熱如炙,水流若靛,赤山濯濯,惟白煙縷縷搖曳層嶂間,故瘴癘肆 虐,居人染病多殆。既開工,從隸十且病九。」這段資料中所說的「諸番」 ,最有可能是 指下列哪一族之原住民?

(A)西拉雅 (B)道卡斯 (C)洪雅 (D)凱達格蘭。

※題組(32-34)

附圖是臺灣設置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的地圖。請問:

D32. 此圖中,一直隸州位於何區?

(A)甲 (B)乙 (C)丙 (D)丁

B33. 俗話說: 「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二鹿、三艋舺依序各位於何區?

(A)甲乙 (B)乙甲 (C)乙丙 (D)丙甲 A34. 此圖中,臺北府位於何區?

(A)甲 (B)乙 (C)丙 (D)丁

※題組(35-36)

閱讀下列史料: 「客頭串同習水積匪,用溼漏小船收載,……比到岸,恐人知覺,遇有沙汕,

輒趕騙離船,名曰『放生』 。沙汕斷頭距岸尚遠,行至深處,全身陷入泥淖中,名曰『種竽』。

或潮流適漲,隨波漂溺,名曰『餌魚』 。」請問:

B35. 此段史料旨在說明下列何者?

(A)清初實行海禁與遷界政策,沿海居民冒險渡臺 (B)清前期頒布渡臺禁令,沿海民眾違

法偷渡來臺 (C)清廷實行兩岸貿易禁令,沿海居民冒險從事走私貿易 (D)臺灣開港通

商前,外商與臺民在臺海私自違法交易

(5)

C36. 此種現象在當時層出不窮,應與清廷的何種政治考量有關?

(A)防止外國勢力以臺灣作為走私貿易據點 (B)避免鄭氏政權對東南沿海造成的威脅 (C)防止臺灣成為奸宄逋逃聚集之地 (D)為緩和臺灣島內人口膨脹的壓力

※題組(37-39)

下圖為清代臺灣主要水圳分布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B37. 農業開墾往往需要灌溉設施的配合,水利開發是一項利潤高、風險高且不易維持的事 業,請選出開圳的先後順序

(A)丙丁甲乙(B) 丙乙甲丁(C)丙乙丁甲(D)丙甲乙丁

D38. 「丙」是清領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設,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由張達京主持修築(B)引下淡水溪灌溉中部平原一帶(C)是割地換水,原漢合 作的事例(D)使彰化平原成為臺灣重要穀倉。

D39. 哪一個為官方唯一主導修建?

(A)甲(B)乙(C)丙(D)丁

※題組(40-41)

下圖為清代臺灣與中國的對渡口岸,請回答以下問題

D40. 清初規定鹿耳門與廈門對渡為唯一合法的正式口岸。然走私貿易牟利,官方取締成效 不彰的情況下,增開口岸,如丁與丙對渡,已與甲對渡。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A)甲為蚶江(B)丙為廈門(C)隨著臺北盆地的開發,八里坌逐漸被艋舺所取代,等 到艋舺淤淺,為新莊所取代(D)臺南郊商於水仙宮成立三郊總部,處理郊務。

C41. 乾隆初年那一港口已是「水陸碼頭,榖米聚處」 ,到了乾隆末年更獲准與蚶江直航對渡?

(A)乙(B)丙(C)丁(D)己。

※題組(42-44)

著名的臺灣文人鄭用錫有感於臺灣某情形的嚴重,寫了一篇勸和論: 「區分族類的禍害,沒

有比臺灣更嚴重的了!最難以解決的,莫過於淡水廳的新莊、艋舺。……淡水素來便是敦厚

(6)

的古樸之地,而新莊、艋舺更是菁英聚集之處,……但自從分類的風氣興起,此地的元氣卻 被剝削殆盡,再也比不上去年了!」

B42. 請問鄭用錫感嘆的是以下那種情形?

(A)清廷劃定番界 (B)械鬥衝突嚴重 (C)出現「開臺祖祭祀組織」 (D)官方推行「聯庄」

制度

C43. 承上題,該情形最能反映出當時臺灣社會有怎樣的發展?

(A)不斷侵占原住民土地 (B)清廷倚靠地方士紳協助統治 (C)結黨風氣盛行 (D)對臺 灣本土認同加深

A44. 文章中的「分類」應該是指

(A)不同原鄉祖籍之分 (B)無主地與番地之分 (C)合法與非法渡臺之分 (D)祭祀久遠同 姓祖先或第一代來臺祖先之分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1.5 分,共有 8 題,共 12 分,答錯倒扣 1/5 題分)

ABCDE45. 清康熙中晚期有二份史料載: 「歷新港社、目加溜灣社、麻豆社,雖皆番居,然 嘉木蔭森,屋宇寬闊,不減內地村落。……四社蕃亦知勤稼穡,務蓄積,比戶殷富。又 近郡邑,習見城市居民禮讓,故其俗於諸社為優。歐汪近海,尤富庶……。」 「向為番民 鹿場麻地,今為業戶請墾,或為流寓占耕,番民世守之業,竟不能存什一於千百。」根 據上述史料,我們的解讀為何?

(A)原住民透過與漢人的接觸,學習農耕技術,也漸染漢人風俗 (B)清廷政府封山政策,

嚴禁漢人與原住民接觸的政策並沒有成功 (C)原住民的土地,被漢人巧取強奪的情形很 普遍 (D)漢人移墾面積日增,鹿場減少,原住民的經濟大受影響 (E)臺南地區原住民 因開發較早,與漢人長期接觸,所以深染漢人文化、習俗

ACD46. 清代前期臺灣屬於移墾社會的特性,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則逐漸進入定居社會的型 態。請問從移墾階段過渡到定居社會的階段,那些方面出現根本上的改變?

(A)人口結構由男女比例懸殊漸趨正常 (B)職業結構由農耕為主漸改變為工商業為主 (C)分類械鬥中以祖籍為區分的現象逐漸消弭 (D)文教風氣逐漸盛行,透過科舉考上功 名者日增 (E)宗教信仰逐漸以內地原鄉信仰為主

BDE47. 清代中晚期(開港之後)臺灣出口貿易迅速擴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米、

糖為進口大宗 (B)以茶、糖、樟腦為出口大宗 (C)傳統「郊商」因此賺取鉅利,更強 化其在地方的影響力 (D)外國洋行紛紛設立,雇請買辦仲介本地商務 (E)臺灣進入世 界貿易體系中

BDE48. 1846 年,臺中東勢士紳劉文進捐地建祠,當地劉姓人士捐錢者一百一十四份,購買 祭田七甲餘。各捐獻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系譜關係,祭祀對象為劉姓開粵始祖劉開七。請 根據前述,選出下列正確的敘述

(A)劉文進是臺中東勢劉家第一代 (B)文中所述祭祀組織屬於唐山祖型 (C)劉開七與劉 姓人士之間有明確的血緣關係 (D)劉文進與劉開七之間未必有血緣關係 (E)劉文進的 祖籍應為廣東

AE49. 電影《1895》中參與抗日的姜紹祖,是「金廣福」第一代墾戶姜秀鑾的後人。請問:

有關「金廣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為官方主導下,閩、客合組的墾號 (B)金廣福自官府申請到開墾執照,取得「永佃 權」 (C)「廣」是指粵籍姜秀鑾,「福」是指閩籍張達京 (D)為開拓土地,曾與原住民 以「割地換水」的方式合作 (E)金廣福主要拓墾新竹東南山區一帶

ABCDE50. 清治期間,臺灣民變頻仍,因此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下列哪 些情形是民變的原因?

(A)清初採取消極治臺政策,行政區劃與人員配備均不足,統治管理能力薄弱 (B)治臺 官員素質欠佳,吏治不良 (C)無業無家室的「羅漢腳」過多,成為社會動亂的原因 (D) 來臺移民為求自保,組成各種團體,會黨勢力盛行,民間衝突、械鬥,因而始終不斷 (E) 駐臺班兵訓練欠佳,軍紀敗壞,不僅無力平亂,反而成為社會秩序破壞者

ADE51. 林爽文事件是清治期間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其相關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A)起因為政府查緝「天地會」 ,天地會眾擁立漳州人林爽文為首領起事 (B)林爽文率眾

(7)

攻陷臺灣府城,自稱「中興王」 (C)這是清治後第一次大規模的民變 (D)由於閩客長 期不和,清廷趁機招納客籍人士,合力圍剿林爽文 (E)赤崁樓內的贔屭碑即是記載平定 林爽文事件的經過

ABDE52. 俗諺常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發展,下列那些諺語能正確描述臺灣在清領時期的發 展?

(A) 「做官若清廉,吃飯要攪鹽」,形容吏治敗壞 (B)「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比喻

娶妻不易 (C)「臺灣蟳,無膏」,形容臺灣氣候變化大 (D)「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

丸」 ,意謂渡臺風險高 (E) 「紅柿上樹頭,羅漢腳目屎流,破病無藥,死無草蓆」 ,形容

羅漢腳舉目無親,處境淒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新北市 致理科技大學 臺南區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基隆區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高雄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桃園區 萬能科技大學 屏東區 大仁科技大學 新竹區

明道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國中部第三次定期評量 國一地理 適用班級:國一全體 命題老師:李唯甄 校題老師: 蕭雅文老師

15 配管與暖氣 佳作 張東耀 四維學校財團法人花蓮縣四維高級中學/勞 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16 電子(工業電子) 第一名 羅會傑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2051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豐原區翁子國民小學 徐維浩 蔡宜青 2052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民小學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一、 本人報名參加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代理 教保員甄試,無下列情事:. (一)教師法第 14 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