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回饋對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技能學習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回饋對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技能學習之影響"

Copied!
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回饋對高爾夫球 短擊球揮桿技能學習之影響. 研 究 生:張凱翔 指導教授:林耀豐. 中華民國 106 年 8 月.

(2)

(3) 誌謝詞 終於,論文將要完成了,就讀研究所將近兩年的這段時間,感謝每 一位指導過我的師長,以及一起上課的研究所同學們,在我課業及研究 過程中,給予我支持與鼓勵。碩士生涯即將結束,在我人生中又完成了一段 路程,即將邁向另一段旅程。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最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林耀豐老師,在論 文上給我了很多幫助與建議,從一開始論文主題方向、寫作技巧,以及 統計方式上,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也 可以順利的完成論文。其次,感謝論文口試委員林清和教授與涂瑞洪教 授對本論文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指導,使這本論文能更加完善。 這兩年的日子裡,我要感謝我的學長姊、同學及學弟妹們,謝謝你 們共同參與了我的碩士生涯。再來我要感謝曾智檉老師以及陳聖儒學長 在實驗器材上提供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得以完成論文中最重要的實驗。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同學兼摯友陳彥瀚,緣分讓我們大學同學四年,研 究所繼續當同學兩年,謝謝你在論文上也給我很大的幫助,一起討論論 文要怎麼寫,在我不知道怎麼寫論文時給了我方向,太多感謝的話說不 完,一切盡在不言中,祝福我們一起順利畢業。 在論文實驗期間,感謝所有參與實驗的學弟們,沒有你們,我的論 文沒有辦法完成,謝謝你們的全程配合,讓實驗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每 天在我身旁所有給予我鼓勵、幫助、以及關心的朋友們,如果沒有你們, 也許我的碩士生涯不會如此順遂。. I.

(4)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親,沒有你們默默的為我付出以及無怨無悔 支持,我肯定沒有辦法讀到研究所,謝謝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無後顧之 憂,所有的感謝都在不言中,希望將這份成就與你們共享。. 張凱翔 僅誌 2017 年 8 月. II.

(5) 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回饋對 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技能學習之影響 研 究 生:張凱翔 指導教授:林耀豐. 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回饋對高爾夫球短擊球 揮桿準確性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屏東大學男學生且未學習過高爾夫短擊球 之相關知識及動作者分為四組,每組 15 人,共 60 名。分別為 100%、50%、 20%和 0%結果獲知(KR)組。依不同組別給予回饋後紀錄其誤差值,之後計算 出絕對誤差值(AE)、恆常誤差值(CE)及變化誤差值(VE)。本研究以不 同回饋組別(100%、50%、20%及 0%KR)及測驗別(前測、立即測及保留 測)為自變項,AE、VE 及 CE 為依變項,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加以 考驗,若交互作用有顯著,則以單純主要效果進一步加以考驗,以驗證其 差異性。本研究的顯著水準訂為α=.05。研究結果指出:一、絕對誤差在不 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存在。在組別中,100%、50%及 20%KR 的 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立即測及保留測的表現均優於前測。二、恆 常誤差在不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存在。在組別中,100%、50% 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僅立即測的表現優於前測。三、 變異誤差在不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存在。在組別中,100%、 50%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立即測及保留測的表現均優於 前測。本研究結論:經由回饋可提升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的準確性及穩定 性。 關鍵詞:結果獲知、相對頻率、高爾夫揮桿、技能表現 III.

(6) Influence of Knowledge of Result Feedback of Different Relative Frequency to Golf Short Swinging Skill Learning Postgraduate: CHANG, KAI SHANG Advisor: LIN, YAW FENG. Abstract This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discuss with influence of knowledge of result learning feedback of different relative frequency to Golf short swinging accuracy. Research targets are a total of 60 men students of Pingtong University without learning Gold short swinging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They are divided into 4 teams, 15 persons for each, namely, 100%, 50%, 20% and 0% of. knowledge of result (KR). teams. Record toleranc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m feedback then calculate absolute error (AE), constant error (CE) and variable error (VE). This research uses different feedback teams (100%, 50%, 20% and 0%KR) and test (previous, instant and retained measurem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E, VE and CE are dependent variables. Use mixed design two-factor ANOVA for checking. Check simple main effect and verify difference if interaction is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this research is α=.05.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absolute error has on interaction in different teams and test team. In teams, 100% , 50% and 20%KR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0%KR; In. IV.

(7) test group, instant and retained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previous measurement; Second, constant error has no interaction in different teams and test team. In teams, 100%, 50% and 20%KR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0%KR; In test group, only instant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previous measurement. Third, variable error has no interaction in different teams and test team. In teams, 100%, 50% and 20%KR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0%KR; In test group, instant and retained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previous measurement.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 is that Gold short swinging accuracy and stability can enhance by feedback. Key words: Knowledge of Result, relative frequency, Golf swinging, skill performance. V.

(8) 目次 誌謝詞 ....................................................... I  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次 ........................................................ VI  圖次 ...................................................... VIII  表次 ........................................................ IX  第壹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貳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參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肆章. 緒論 ................................................. 1  前言 ................................................. 1  問題背景與研究的重要性 ............................... 2  研究目的 ............................................. 4  研究問題 ............................................. 4  研究假設 ............................................. 5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名詞操作性定義 ....................................... 6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 12  動作學習理論 ........................................ 12  結果獲知對動作技能表現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 14  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知對動作表現之相關研究 ............ 15  本章總結 ............................................ 16  研究方法............................................. 18  研究架構與設計 ...................................... 18  研究對象 ............................................ 20  實驗時間與地點 ...................................... 22  研究工具 ............................................ 22  實驗方法流程 ........................................ 25  資料處理與分析 ...................................... 27  結果與討論........................................... 29 . 第一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差值技 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 29  VI.

(9) 第二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差值技 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 33  第三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差值技 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 3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39 . 第一節 結論 ................................................ 39  第二節 建議 ................................................ 40  參考文獻 .................................................... 41  一、  中文部分 .............................................. 41  二、  英文部分 .............................................. 43  附錄 ........................................................ 45  附錄一 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 .............................. 45  附錄二 實驗紀錄表 .......................................... 46 . VII.

(10) 圖次 圖 3-1 圖 3-2 圖 3-3 圖 3-4 圖 3-5 圖 4-1 圖 4-2 圖 4-3. 研究架構 ...................................... 19  高爾夫球桿 S 桿示意圖 .......................... 22  場地規劃圖 .................................... 23  目標圓心點 .................................... 24  研究流程圖 .................................... 27  絕對誤差值(AE)之平均數折線圖 .................. 31  恆常誤差值(CE)之平均數折線圖 .................. 34  變異誤差值(VE)之平均數折線圖 .................. 37 . VIII.

(11) 表次. 表 3-1 各組受試者人數與組別分配 ............................ 20  表 3-2 實驗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 21  表 3-3 前測之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 21  表 3-4 專家效度表 .......................................... 24  表 4-1 A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30  表 4-2 A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2  表 4-3 C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33  表 4-4 C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5  表 4-5 V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36  表 4-6 V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8 . IX.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前言,主要在於說明本研究的大意及高爾夫 球相關的敘述。第二節問題背景,敘述相關基礎理論及相關研究探討。第 三節為研究目的,敘述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方向。第四節為研究問題,敘述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議題。第五節為研究假設,提出本研究所假定的可能結 果。第六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本研究所研究的範圍。第七節為名詞 操作性定義,解釋各專有名詞之意義。. 第一節 前言 近年來,高爾夫球不再是所謂的貴族運動,高爾夫球這項運動越來越 普及,大眾的接受度也逐漸提升,加上大學院校課程也有開課,有系統規 畫課程使大家能有更好的學習資源,且更能接受這項運動。 高爾夫球最著名的賽事是四大公開賽,四大賽(the Major Championships),是指世界男子職業高爾夫比賽中最重要的四場賽事, 也是高爾夫運動的最高殿堂,分別是:美國高爾夫名人賽(Masters Tournament),每年 4 月舉行,由奧古斯塔高爾夫俱樂部(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主辦。美國高爾夫公開賽(U. S. Open),每年 6 月舉行,由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 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 主辦。英國高爾夫公開賽(The Open Championship),每年 7 月舉行, 由英國 R&A 主辦。PGA 高爾夫錦標賽(PGA Championship),每年 8 月 中舉行,由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U. S. PGA, Professional Golf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辦。. 1.

(13) 高爾夫球是一項對動作要求非常高的運動,從一開始的站姿,握桿姿 勢,擺桿的位置,以及上、下揮桿,到最後收桿等一系列的連貫動作,任 何一個步驟環節的出錯,都會影響到最後擊球的質量,如何提升動作技能 精確性是每一位練習者所研究的課題。.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的重要性 動作學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分及能力,透過學習,不斷的積累經驗, 形成自己的一項技能。林清和(2006)提到:生物體原先具有的能力對學習的 影響是很重要的,由於它能夠讓有機體適應周遭的環境,進而從經驗中獲 得助益。而動作學習(motor learning)是指個體經由對於特定動作的練習 及獲得的經驗,造成動作能力產生相對持久改變的內在過程,其中無法被 觀察的內在過程包含中樞神經系統的訊息處理(Schmidt & Lee, 2011)。動 作學習是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行為,且需仰賴教育者的教育作為一個參考 值,形成一個動作,因此,教育者的教育模式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教學者本身應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教學者在「教」與「學」的互動與 回饋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線索,做出適當的決策來幫助學習者學習,適當的 教學決策與教學行動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Mosston & Ashworth,1994)。 體育教師的功能和行為,不只是學習情境的指導者和設計者,也是學 生與學習目標間的媒介。Chiviacowsky & Wulf(2007); Wulf, Chiviacowsky, & Lewthwaite (2010); Ávila, Chiviacowsky, Wulf, & Lewthwaite (2012)的研究中也指出:學習者除了利用指導者給予口語說服 方式的結果獲知提升自我效能,還必須有願意學習及想要成功完成該動作的 動機,並藉由評量學習者自我效能瞭解自我效能對於動作學習的影響 2.

(14) (林逸,2016)。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明確的陳述教學目標 及教學內容,並正確的說明、示範運動技能之動作要領與方法外,尤其設 計、安排最有利的教學條件、學習環境和結果獲知及技能表現獲知,以期 能順利達成目標(林清和,2006)。在指導過程中,學習者透過教師的訊息 回饋,對學習者是有很大的幫助。吳詩薇、張至滿、卓俊伶(2014)提到: 回 饋在執行動作過程中的角色,是透過各種感覺系統的功能,提供與動作表 現有關的訊息,藉以降低執行動作的不確定性,並且將之作為下次動作執 行的修正參照。有效的回饋可以使學習者更有效的練習,但是過多的回饋 是否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在失去外在回饋後是否會影響學習者的動 作技能表現,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與方向。 回饋,是學習者在動作技能學習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回饋可分為 內在性回饋與外在性回饋。吳家碧(2002)提到:內在回饋,又稱之為自我 回饋,是學習者從任務本身的結果上所獲得的資訊。例如:學習者準備做 高爾夫擊球時,學習者會接受到關於擊球的其間關於握桿姿勢以及站姿、 揮桿等內在的回饋。內在回饋在初學階段會透過外在回饋來修正錯誤的 表現。外在回饋可分為兩種,結果獲知與表現獲知。結果獲知 (knowledge of results,簡稱 KR)是藉由口頭的訊息告知,提供學習者 修正不正確的動作,學習者因為此訊息的獲得,而降低動作執行時的不 確定性,使動作表現達到相當穩定的水準,並具有相當持久性,此乃學 習的要件,所以 KR 對動作表現和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沒有它,學習 者就不能獲知錯誤所在(Schmidt,1988;1991)。且早期的學者也認為愈 即時、頻繁、且精確的 KR,對於動作的學習成效愈佳(Adams,1971),但 是自從 Salmoni 等學者(1984)所提出的引導假說(guidance hypothesis) 之後,使得 KR 在動作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挑戰。結果獲知主要是在操 3.

(15) 弄其頻率,用以檢驗由(Salmoni,Schmidt 及 Walter,1984)所主張的「引 導假說」,此假說提到,頻繁的提供學習者結果獲知,會對其產生正面及 負面的影響,正面的影響是可以提供學習者修正錯誤,負面則是學習者 會過度依賴結果獲知回饋,降低其內在訊息處理,即學習者無法自我產 生錯誤偵察能力,也就是所謂的「阻斷假說」。Swinnen(1996)認為:可能 原因是結果獲知可以引導學習,但是易造成學習者過度依賴指導者的回 饋,反而降 低 注 意 其 他 有 助 於學習的 訊息,進而負面的影響保留 或 遷移測驗的表現(林逸,2016)。因此,多少的結果獲知回饋對學習者是 最有幫助,是促使本研究之目標與動機。.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問題背景,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一、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差值技 能表現之交互作用的影響。 二、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差值技 能表現之交互作用的影響。 三、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差值技 能表現之交互作用的影響。. 第四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為: 一、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差值技 能表現是否有交互作用之影響? 二、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差值技 4.

(16) 能表現是否有交互作用之影響? 三、 探討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差值技 能表現是否有交互作用之影響?. 第五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設為: 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差值技能表 現有顯著的交互作用之影響。 二、 不同回饋組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差值技能表現有顯著 的交互作用之影響。 三、 不同回饋組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差值技能表現有顯著 的交互作用之影響。.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相對頻率之結果獲知回饋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 球技能之影響,在研究及實驗過程中,僅能請實驗參與者盡量配合本研究, 在實驗過程中能聽從研究者之指示並認真進行實驗,且不在研究時間外作 與本研究相關之練習。另外,本研究可能受各種條件限制,將在底下做說 明。 一、 受試對象:因受時間與人力上的限制,故無法進行大量受試者教學及 實驗。本研究僅能以屏東大學 60 名男大學生,且未學習過高爾夫短 擊球之相關知識及動作者,作為受試對象進行實驗。故本研究結果僅 能表達實驗參與者對於本研究之解釋,無法推及全國各大學學生。 二、 研究方法:本研究方法屬於實證性研究,故在研究上必須保持嚴謹的 5.

(17) 態度進行實驗,但可能因各種因素影響本研究,只能盡量避免各種因 素影響,以達到信效度。.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在本研究中,有關動作表現與學習的相關名詞的定義與解釋,如下: 一、 回饋(feedback) 分為兩大類:內在回饋與外在回饋。 (一) 內在回饋(inherent feedback): 又稱之為自我回饋(self-feedback),是學習者從任務本身的結果上所 獲得的資訊(吳家碧,2002),亦即學習者在動作執行過程中,透過自身的 感覺受氣(如視覺、聽覺、觸覺等)知覺到自己的表現情形,換言之此種回 饋訊息是來自於內在,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提供(林清香,2004)。 (二) 外在回饋(augmented feedback): 外在回饋則代表回饋訊息來自於人為的提供,如透過口語、影像或其 他方式告知學習者,使其了解動作執行過程中的情形或結果(林清香,2004)。 外在回饋可分為兩種,結果獲知(knowledge of results,簡稱 KR)與表現 獲知(knowledge of performance,簡稱 KP)。 1.結果獲知:KR 是有關動作結果的訊息,是用口頭言語來表達例如:長跑時 告訴選手花了多少時間(林清和,2006)。 2. 表現獲知: KR是有關技能品質的訊息,例如打網球,正手抽球時,告訴 學習者手要往上拉(林清和,2006)。 本研究是採用結果獲知回饋(KR),提供學習者口語上的回饋。. 6.

(18) 二、 相對頻率(relative frequency) 頻率可分為絕對頻率(absolute frequency)與相對頻率 (relative frequency)。所謂絕對頻率是指練習的一連串試做中,提 供給學習者的回饋總數。而相對頻率是指試做時接收回饋相對百分比 (Salmoni et al.,1984)。本研究是以不同相對頻率來進行分組,分別 為 100%KR、50%KR、20%KR 及 0%KR。 三、 相對頻率結果獲知(relative frequency of KR) 本研究各組共試做 50 次,實驗各組別相對頻率分別為 100%KR(50 次)、 50%KR(25 次)、20%KR(10 次)及 0%KR(0 次)。 (一) 100%KR:亦即每試做一次給予一次回饋,回饋方式將在第三章會有詳 細說明。 (二) 50%KR:亦即每試做兩次會給予一次回饋,回饋方式將在第三章會有詳 細說明。 (三) 20%KR:亦即每試做 5 次會給予一次回饋,回饋方式將在第三章會有詳 細說明。 (四) 0%KR:亦即不給予任何回饋。 四、 立即技能表現(Immediate skill performance) 立即技能表現是指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不經過休息,再以 相同的方法測驗其技能,所得結果即為立即技能表現(Schmidt,1988)。本 研究之立即測驗是指受試者依據不同回饋組別,經過三週共六次的練習後 (不包含前測、立即測及保留測),在第六次練習後,休息三分鐘,立即實 施不給予任何回饋的測驗,所得的結果即為立即技能表現。. 7.

(19) 五、 保留表現(Retain performance) 保留表現是指學習者在練習一段時間後,經過一段時間不加以練習來 藉此觀察其技能表現的消長情形(Schmidt,1988)。陳孟文、林靜兒(2013) 在自我控制的觀察學習與回饋促進動作學習的研究中,是以立即測驗後, 經過三天後才進行保留測驗。而林靜兒、卓俊伶(2013)則在自我控制是否 能促進老年人在變異練習的獲益的研究中,是以立即測驗後,經過 24 小時, 進行保留測驗。且葉俊良、卓俊伶、林靜兒、陳重佑(2007)以自我控制回 饋對動作表現、學習及錯誤估計的效應的研究中,也是以立即測驗後,經 過 24 小時候,給予保留測驗。然而,黃芊葳(2014)以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 知回饋對國小韻律體操選手拋球技能表現之影響的研究中,則是在立即測 驗後,經過 7 天才給予保留測驗。而本研究中之保留表現是指,在立即測 驗後的一週,實施不給予任何回饋的測驗,即為保留測驗(保留測)。 六、 高爾夫短擊球(Golf Short Ball) 宋定衡(2003)在高爾夫論文中提到:球桿大約分為三種:木桿、鐵桿及 推桿。木桿及鐵桿均以號數來區分桿子的長度和桿面角度的大小不同,而 不同的球桿所打出的距離也不同,數字愈小代表打得愈遠且低。每支球桿 長短相差約半吋,又因球桿號碼數之不同,每號之間桿面傾斜角度都相差 約 4 度,如三號鐵桿角度是 22 度,四號鐵桿則是 26 度。隨著球桿的長短 度來劃分不同擊球距離,如果 7 號鐵桿可擊出 1 4 0 碼 , 5 號鐵桿就可能擊 出 160 碼,因 此越長的球桿擊球的距離也就相對的越遠。在球場上判斷要 擊出多少距離,就可依平常練習時的球桿來選擇,而每隻球桿差距約 1 0 碼 ∼15 碼是正常的。木桿因桿頭在早期是木頭製成而名,但現今已多為金屬 製成,甚至已有鋁或鈦合金做成的桿頭上市,其優點是擊球甜點廣、距離. 8.

(20) 遠且穩定性佳。鐵桿可分為鍛造及鑄造兩種,鍛造即為人工打造而成,價 格較貴且型體和觸感較佳,適合單差點的好手;鑄造為凹背式居多,擊球 甜點較廣,適合一般業餘球員。劈起桿(pi t c h ing w e d g e)和挖起桿 (sand. w e d g e ) 也屬於鐵桿,前者適用於果嶺附近,後者適用於沙坑或. 長草區內。推桿適用於果嶺上,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推桿,重心低且順手、 順眼即為好的推桿( N a n ce,D a v is& M c M a h o n ,1 9 9 4 ) 。本研究之實驗 是採用高爾夫短擊球作為動作介入。實驗擊球距離為 30 碼,且挖起桿(S 桿)桿面之傾斜角度較適合初學者擊球,故本研究選用 S 桿作為本實驗之實 驗器材。 七、 誤差公式 將各組所登記的誤差值計算每位受試對象的絕對誤差(Absolute Error,AE) 、恆常誤差(Constant Error,CE)與變化誤差(Variable Error, VE) 。以下是 AE、CE、VE 誤差公式及公式解釋。 (一) 絕對誤差(AE) 絕對誤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n. AE . x i 1. i. T. n. 其中 xi 為第 i 次試作的實際表現,T 為目標值,而 n 則為實際試作的總 次數。透過絕對誤差值的測量與計算,可獲取距離目標差距的數值。絕對 誤差是經由每一次之實際表現後與距離目標的差異值取其絕對值所得,並 經由多次的測量加以加總所得的一個平均絕對誤差值。因此,絕對誤差是 沒有方向性的計算距離目標的誤差值,所代表的意義是總量的誤差,並不 考慮偏離的方向。由於絕對誤差係取每次表現與目標間差距的絕對值,其 數值一定為正值,不會有試作表現值互相抵銷的現象,因此絕對誤差係判 9.

(21) 斷準確度的方法。 (二) 恆常誤差(CE) 恆常誤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n. CE .  x i 1. T. i. n. 其中 xi 為第 i 次試作的實際表現,T 為目標值,而 n 則為實際試作的總 次數。恆常誤差是經由每一次之表現後與距離目標的差異值實際記錄其數 值所得,並經由多次的測量加以加總所得的一個平均誤差值。誤差值是以 超過目標或未及目標的方式加以記錄,超過目標紀錄為正(+)值,不及目標 則紀錄為負(-)值。因此,恆常誤差是有方向性的計算距離目標的誤差值, 所代表的意義是「量」與「方向」的誤差,意即「數值」代表量的誤差, 而「+」或「-」則代表方向。由於所得的值帶有正、負號,在運算的過程 中,每次試作的正負值可能會互相抵銷,因此,恆常誤差僅能就運動表現 的趨勢提供參考,不能提供有關其他準確度的判斷。 (三) 變異誤差值(VE) 變異誤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 x n. VE . i 1. i. x. . 2. n. 其中 xi 為第 i 次試作的實際表現, x 為所有實際試作的平均值(亦即為 CE),而 n 則為實際試作的總次數。就如前所述,恆常誤差的誤差值紀錄包 含正、負號,其誤差值小可能是正、負號互相抵銷所致,並無法真正代表 其準確度。變異誤差主要在觀察表現的穩定度;當恆常誤差的數值小,變 異誤差的數值亦小,其所代表的穩定性可能較佳;反之,若恆常誤差的數 值小,而變異誤差的數值卻偏高,就有較大的可能是正、負號互相抵銷所 10.

(22) 致,其所表現出的狀態是較不穩定的。換句話說,變異誤差即為恆常誤差 的標準差。由於變異誤差係由每次試作與平均值之差異的平方和所導出, 其值也一定為正,所代表的意義即為運動表現的穩定性,其數值越小代表 越穩定(林耀豐,2008)。. 11.

(23) 第貳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相關理論與文獻,將分成:第一節、動作學習理論;第二節、 結果獲知對動作技能表現之相關研究;第三節、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知對 動作表現之相關研究;第四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動作學習理論 本研究是以 Adams(1971)的閉鎖環理論(closed-loop theory)以及 Schmidt(1975)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作為本研究的動作學習理論 基礎。 一、 Adams 的閉鎖環理論 Adams(1971)所提出的閉鎖環理論(closed-loop theory),是用來解釋 動作技能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主要以回饋的方式,來解釋動作技能的 表現。此理論的著重點在於兩個重要的主題,分別是記憶痕跡(memory trace)與知覺痕跡(perceptual trace)。知覺痕跡是指,動作學習的回饋 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個參考值,學習者利用這個參考值,動作就可以一直 做修正,越能接近目標,故此參考值是學習者想要完成的動作知覺結果, 由先前的知覺回饋與動作結果所組成,在經過一連串不斷的學習與動作修 正後,此一知覺痕跡會有最大的正確性,因此形成「記憶痕跡」 ,而記憶痕 跡就是代表最正確的動作,故而在練習過程中,必須有外在回饋的存在, 在練習初期時,知覺痕跡還相當微弱,因此結果獲知(KR)就扮演著相當重 要的角色(引自黃芊葳,2014)。 二、 Schmidt 的基模理論 Schmidt(1975)改進了 Adams 的閉鎖環理論,基模(schema)學習理論一. 12.

(24) 詞是指,運動技能學習是從不同的經驗中,類規成一些法則,形成動作反 應基模,並在新的運動情境之中,依據當時的情境及原則來做出適當的反 應。因此,Schmidt(1975)發展出非連續性動作技能學習的基模理論,並且 擴充了動作程式的型態,發展出類化動作程式(generalized motor program)。 Schmidt 強調,動作基模有兩個層次:回憶基模(recall schema)與確 認基模(recognition schema)。回憶基模負責動作的實行,確認肌膜負責 動作的控制。回憶基模主要的功能是引導個體如何產生動作反應。如果當 個體對某一類別動作技能已建立穩固的回憶基模,當其面臨前所未見的狀 況時,便能根據回憶基模所提供的資訊及當時情境,決定適當的動做參數 以發展新動作。如:一位已學過羽球的學習者,學習網球時,能根據前一情 境,使得學習網球時能更快掌握動作技能。確認基模主要是評價當時反應 正確與否,其為一參考機構(reference mechanism)是一種感官的回饋來做 比較或決定是否繼續或停止動作的產生;個體如對某種類別的動作技能已 建立穩固的確認基模,當新情境來臨時,在動作反應之前能確定新動作開 始的情境及所欲達成的動作結果所得的知覺結果如何,藉由確認基模,可 以確定欲達成的動作結果所得的知覺結果如何,故可以透過動作反應內在 感覺回饋而評估外在實際的動作結果。Schmidt 也強調,在無外在回饋的 情況及提供動作表現結果的練習條件下,個體仍能依據「預期的感覺結果」 而得知其動作反應的正確與否,然後修正回憶基模。 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透過學習來發展動作基模? Schmidt 認為,學習時 期要形成動作基模,其資訊來源有四種,與本研究有相關的一種,是動作 反應結果的訊息(response outcome)。對於動作結果的獲知,學習者被以 口頭的方式,告知其動作反應結果與真正動作間的差異,如何縮小動作反 13.

(25) 應與真正動作間差異存在,回饋的正確性與動作練習時的專注程度變得明 顯重要(引自黃芊葳,2014)。. 第二節 結果獲知對動作技能表現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回饋對於學習者在運動學習過程中是一項不可 或缺的因素。吳詩薇、張至滿、卓俊伶(2014)的研究指出,在口語摘要結 果獲知的時近效應下,動作表現的準確性受內在訊息與外在訊息的影響, 進步情形則否,但內在訊息對動作學習的準確性和錯誤偵察有正面的影響, 且外在訊息對動作學習的準確性亦有正面的影響。而王儀旭、林瑞瑛、徐 棟英(2007)以政治作戰學校 95 學年度實施手榴彈投擲課程之二年級 100 位 軍校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比較不同結果獲知回饋策略介入對軍校生學習成 效影響,結果發現,手榴彈野戰投擲教學過程教師給予正向訊息回饋愈多 對軍校生在學習成效也就更具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力。另外,陳春安、李政 違(2002)以南台科技大學女生 108 名為研究對象,探討目標難度與結果獲 知(KR)對桌球正手擊球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1.各實驗組均可獲致良好的 學習成效;2.困難目標組在正手擊球表現上,比簡單目標組與盡力而為組好, 且簡單目標組比盡力而為組好;3.有 KR 組在正手擊球表現上,比無 KR 組佳。 根據陳玉芬、卓俊伶(1998)以 32 名大學女生作為受試者,探討特定範圍結 果獲知對高爾夫推桿動作之空間準確性與錯誤偵察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 顯示,(一)提供不同程度的特定範圍結果獲知,會影響動作空間準確性的 學習。(二)提供不同程度的特定範圍結果獲知,對於提升學習者錯誤偵查 的能力,會有不同的影響。而姚璠(2001)在目標難度、工作難度與回饋方 式對國小學童排球發球表現與內在動機之影響的研究中,以 144 明國小男 女學童做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容易目標在簡單工作時,有回饋優於無 14.

(26) 回饋。 由上述文獻得知,有無回饋對學習者動作學習影響佔有很大的因素, 而結果獲知在引導動作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學習者透過結果獲知 得知動作技能表現的好與壞,進而調整自己的動作技能表現,以維持或提 高更好的表現。然而,過多的回饋是否會降低其內在表現?而降低其結果獲 知的回饋,是否也會影響其表現?下一節的文獻,將以不同相對頻率,探討 結果獲知回饋會對動作技能學習造成那些影響。. 第三節 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知對動作表現之相關研究 不同的回饋頻率是否會對學習者產生不同的學習成效,是所有研究者 所研究的課題及方向。陳新燕(1997)以大學女生 40 名做為實驗者,分為 100﹪KR 組、50﹪KR 組、20﹪KR 組、NKR 組四組,並以準確性(AE)與穩 定性(VE)為依變項,探討示範者結果獲知的相對頻率對觀察者動作學習 的影響,探討觀察學習中,不同學習中示範者結果獲知的相對頻率,對觀 察者學習手臂外移簡單動作的影響。四組進行實驗後,結果發現,在立即 表現部分,100﹪KR 組的動作表現優於其他組別,然而相對頻率越少,對 動作技能沒有好的效果表現。而 Winstein and Schmidt(1990)的研究中, 分別提供實驗參加者 100﹪KR 與 50﹪的 KR。結果發現,在動作技能獲得階 段,二組間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兩組參加者的動作技能表現逐漸變差,顯 示提供 100﹪KR 與 50﹪KR 不論在學習初期或學習階段增加,兩者所提供回 饋不同,對於動作技能表現結果沒有太大差異,但兩者之間的相同點,都 會隨著學習階段增加而降低動作技能表現。楊育寧(1994)則在以趣味性 較高的槌球進行研究,以 134 名國中女生做為研究對象,給予 KR 是以告知 得分方式進行,目的是不同相對頻率的 KR 對動作學習造成影響,結果顯示, 15.

(27) 提供 100﹪KR 組的動作技能表現有顯著的較佳表現。 從以上的文獻發現,研究者均支持減少相對頻率 KR,對動作技能表現 上沒有幫助,在不同相對頻率的 KR,對立即動作技能表現的影響上,大部 分的學者都認為,相對頻率越高的 KR 組,會有越好的動作技能表現,因為 透過外在回饋的方式,可以使學習者了解到其反應結果,進而能修正下一 次動作,然而相對頻率越低的 KR,則表現越差,以研究者的觀點,對於學 習者在學習初期,學習者的錯誤頻率太高,必須依賴外在回饋訊息來修正 其動作技能表現,提供相對頻率 KR 越多,越容易修正其錯誤動作,而相對 頻率 KR 較低者,在學習初期沒有 KR 回饋時,無法得到正確動作技能,而 導致表現結果錯誤頻繁,故而降低其相對頻率 KR,對於學習者沒有幫助。. 第四節 本章總結 一、 Adams(1971)所提出的閉鎖環理論(closed-loop theory),是用來解 釋動作技能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主要以回饋的方式,來解釋動作 技能的表現。 二、 有無回饋對學習者動作學習影響佔有很大的因素,而結果獲知在引導 動作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學習者透過結果獲知得知動作技能 表現的好與壞,進而調整自己的動作技能表現,以維持或提高更好的 表現。 三、 在不同相對頻率的 KR,對立即動作技能表現的影響上,相對頻率越 高的 KR 組,會有越好的動作技能表現,因為透過外在回饋的方式, 可以使學習者了解到其反應結果,進而能修正下一次動作,然而相對 頻率越低的 KR,則表現越差,對於學習者在學習初期,學習者的錯 誤頻率太高,必須依賴外在回饋訊息來修正其動作技能表現,提供相 16.

(28) 對頻率 KR 越多,越容易修正其錯誤動作,而相對頻率 KR 較低者,在 學習初期沒有 KR 回饋時,無法得到正確動作技能,而導致表現結果 錯誤頻繁,故而降低其相對頻率 KR,對於學習者沒有幫助。. 17.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屏東大學男學生,在經由三週共六次的高爾夫短 擊球介入,根據不同組別相對頻率之結果獲知回饋後,對高爾夫球短擊球 揮桿準確性的影響。研究方式採實證性研究進行實驗,在三週共六次練習 前後,以不提供結果獲知回饋方式予以檢測,解以探討男學生在高爾夫短 擊球練習後之發展狀況。本章節主要目的在於說明研究方法及步驟,共其 中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設計;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實驗時間與地 點;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實驗方法與流程;第六節為資料處理與 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本研究的架構主要是以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對動作技能表現的影 響。並針對前述研究的目的與文獻探討,使本研究重點在於了解相對頻率 的結果獲知對立即動作表現的情形。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表示:. 18.

(30) 實驗參加者須知與同意書. 大學男學生共 60 名(N=60). 示範動作與說明實驗流程. 前測 20 次後計算 AE、CE、VE 值. 隨機分配. 100%KR 組. 50%KR 組. 20%KR 組. 0%KR 組. (N=15). (N=15). (N=15). (N=15). 依各組條件進行動作練習試做 50 次. 立即測驗 20 次後計算 AE、CE、VE 值. 保留測驗 20 次後計算 AE、CE、VE 值 圖 3-1. 研究架構. 二、實驗設計 (一)組別分配 本研究實驗參與者以隨機方式,分派到 100﹪KR 組、50﹪KR 組、20﹪ 19.

(31) KR 組以及 0%KR 組中,依不同相對頻率給予口語方式結果獲知。表 3-1 表 示: 表 3-1. 各組受試者人數與組別分配. 組別. 人數. 試做次數. 100﹪KR. 15. 50. 50﹪KR. 15. 50. 20﹪KR. 15. 50. 0% KR. 15. 50.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的的自變項及依變項如下: 1. 自變項: (1) 不同相對頻率的結果獲知組別:共分為 100﹪KR 組、50﹪KR 組、 20%KR 組、0%KR 組共四組。 (2) 不同測驗別:共分為前測、立即測及保留測。 2. 依變項:為四組練習後所測驗的立即表現所得之絕對誤差(AE) 、 恆常誤差(CE)與變化誤差(VE)。.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參與者是以屏東大學男學生 60 名,且沒有學習過高爾夫 球之初學者,實驗者須以自願方式參與研究實驗。在實驗之前,需簽署「實 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附錄一)。. 20.

(32) 表 3-2. 實驗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人數. 身高. 體重. 年齡. 100%KR. 15. 177.067±7.141. 72.2±9.887. 20.4±1.020. 50%KR. 15. 177.067±5.397. 78.133±12.795. 20.867±1.087. 20%KR. 15. 173.4±5.352. 68.8±6.145. 20.8±0.909. 0%KR. 15. 175.667±7.124. 67.933±9.341. 20.8±1.222. 註:表 3-2 的身高、體重、年齡之數據,僅作為實驗參考依據,並不影響本 實驗之實驗結果。. 表 3-3. 前測之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AE 組間. 0.307. 3. 0.102. 0.087. 0.967. 組內. 65.430. 56. 1.168. 總和. 65.737. 59. CE 組間. 12.549. 3. 4.183. 0.262. 0.852. 組內. 893.874. 56. 15.962. 總和. 906.423. 59. VE 組間. 23.207. 3. 7.736. 2.207. 0.097. 組內. 196.300. 56. 3.505. 總和. 219.507. 59. p>.05 前測之同質性檢定採用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加以考驗,由表 3-3 中可以得知同質性檢定均未達顯著,代表各組在介入回饋前均為同質。 21.

(33) 第三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實驗時間: 民國 106 年 5 月 1 日至 106 年 6 月 6 日。 二、實驗地點: 國立屏東大學林森校區。.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 器材 (一) 球桿:沙桿(S 桿)一隻 (二) 高爾夫練習球數顆 (三) 遮擋面具一個 (四) 高爾夫球練習墊一個 (五) 高爾夫球手套一只 (六) 指示用白板一個(包括白板筆、板擦、小磁鐵). 圖 3-2. 高爾夫球桿 S 桿示意圖 22.

(34) 二、 場地規劃 (一) 高爾夫短擊球之場地規劃,將在國立屏東大學林森校區校園內空 地進行,並規劃出一個球道與目標。 (二) 球道總長為 30 碼,包括目標點與同心圓部分,以 2 碼為最小單 位規劃出五個同心圓,半徑為 10 碼。如圖 3-3 所示:. 全長總距離(受試者距離同心圓圓心)30 碼. 遮擋面罩. 同心圓直徑 20 碼. 受試者 30 碼 研究者 圖 3-3. 場地規劃圖. 三、 目標原點 本研究是以在地面規劃一同心圓,中心原點半徑為 2 碼,其最大 半徑為 10 碼,並在半徑 10 碼內分別各畫出逐漸縮小的同心圓,每個 同心圓距離相差 2 碼,共五個同心圓。如圖 3-4 所示。. 23.

(35) 最大半徑 碼. 0 1 2碼. 圖 3-4. 目標圓心點. 四、專家效度 根據高爾夫相關專家的建議,來擬定實驗週數及次數,以下是專家 效度表。 表 3-4. 專家效度表. 姓名. 職稱. 林 OO. 教授. 曾 OO. 副教授. 專長 運動生理學、人體解剖 學、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網球、休閒 管理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4.

(36) 第五節 實驗方法流程 一、實驗方法 本研究實驗的方法與步驟如下: (一)實驗參與者須在本研究實驗前簽署「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 ,簽署 同意書後得以參加本研究實驗(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請參閱附錄一)。 (二)受試者在實施前測前,由研究者指導高爾夫相關知識與基本動作及練 習後,得以實施前測 20 次。 (三)前測後將實驗者隨機分成四組,分別為 100%KR 組、50%KR 組、20%KR 組、0%KR 組。 (四)練習期: 受試者在練習期每組總共試做 50 次,在每次試做之後,由研究者依組 別條件,適時提供受試者適當的回饋訊息。並於五秒後,聽到「開始」 ,進 行下一次試做。每試做 10 次,休息 30 秒,共分五次完成。各組受試者的 回饋方式如下: 1.100﹪相對頻率的 KR 組 受試者在每次試做一次給予一次回饋共 10 次試做後,其動作結果,由 研究者以口頭方式告知。每擊出一球即告知其誤差值,超過目標以正值表 示,未達目標以負值表示,超過目標以正值表示,並以 2 碼為最小單位。 2.50﹪相對頻率的 KR 組 受試者在試做 10 次後給予 5 次回饋其動作結果,由實驗者以口頭方式 告知,每擊出兩球後才告知其誤差值,回饋內容同 100%KR 組,亦即擊出兩 球後才回饋。 3.20﹪相對頻率 KR 組 受試者在每次試做 5 次後給予 1 次回饋其動作結果,由實驗者以口頭 25.

(37) 方式告知,每擊出五球後才告知其誤差值,回饋內容同 100%KR 組,亦即 擊出五球才給予回饋。 4.NO-KR 組 受試者在每次試做 10 次後其動作結果,實驗者不給予回饋。 (五)立即測驗期: 各組依照各自相對頻率練習後,休息 3 分鐘後,立即實施不給予任何 回饋的立即測驗 20 次。 (六)保留測驗 各組相隔一周後,接受不給予任何回饋的保留測驗 20 次。 二、研究流程 圖 3-5 為研究流程圖. 26.

(38) 文獻蒐集及探討. 確定研究方向與目的 取得實驗參與者同 意後填寫基本資料 表. 確定受試對象. 設計研究方法與器材 實施實驗步驟.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研究報告撰寫 研究報告印製 圖 3-5. 研究流程圖.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將各組所登記的誤差值計算每位受試對象的絕對誤差(Absolute Error,AE) 、恆常誤差(Constant Error,CE)與變化誤差(Variable Error,VE)。 二、 以不同回饋組別(100%結果獲知、50%結果獲知、20%結果獲知及 0%結果獲知)及測驗別(前測、立即測及保留測)為自變項,AE、VE 及 CE 為依變項,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mix design 2-way. 27.

(39) ANOVA)加以考驗,若交互作用有顯著,則以單純主要效果(simple main effect)進一步加以考驗,以驗證其差異性。本研究的顯著水準 訂為α=.05。. 28.

(4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本研究的架構與所擬定的問題,依序來呈現實證分析的結果 和討論,本章共分三節來做敘述。第一節、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 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差值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第二節、不同回饋組 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差值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第 三節、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差值技能表 現的影響結果。. 第一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絕對誤 差值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以不同回饋組別(100%KR、50%KR、20%KR 及 0%KR)及不同測驗組別(前 測、立即測及保留測)為自變項,AE 為依變項,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two-way ANOVA)進行考驗後,得到如表 4-1 絕對誤差值(AE)之平均數 與標準差摘要表、圖 4-1 絕對誤差值(AE)之平均數折線圖、表 4-2 絕對誤 差值(AE)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9.

(41) 表 4-1 組別 100%KR. 50%KR. 20%KR. 0%KR. 合計. 測驗時間. A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前測. 立即測. 保留測. 合計. M. 6.651. 5.561. 6.121. 6.111. SD. 1.280. 0.692. 0.967. 1.084. M. 6.121. 5.898. 5.898. 6.205. SD. 1.225. 0.812. 0.812. 1.046. M. 6.797. 6.224. 6.028. 6.350. SD. 0.951. 0.696. 0.604. 0.817. M. 6.685. 6.162. 6.121. 8.344. SD. 0.793. 0.853. 0.967. 0.872. M. 6.738. 5.961. 6.042. SD. 1.056. 0.793. 0.835. 30.

(42) 圖 4-1. 絕對誤差值(AE)之平均數折線圖. 從表 4-1 與圖 4-1 中得知,各組在不同測驗時間之全體平均數與標準 差方面,100%KR 組 AE 為(6.111±1.084)、50%KR 組 AE 為(6.205±1.046)、 20%KR 組 AE 為(6.350±0.817)、0%KR 組 AE 為(8.344±0.872);前測為(6.738 ±1.056)、立即測為(5.961±0.793)、保留測為(6.042±0.835)。. 31.

(43) 表 4-2. A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Source).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組別(A). 1.650. 3. 0.550. 7.86*. 0%>100%,50%,20%. 群內受試(SxA). 51.203. 56. 0.914. 測驗別(B). 21.902. 2. 10.951. 13.96*. 前測>立即測, 保留測. 組別 x 測驗別(AxB) 3.265. 6. 0.544. 群內受試 x 測驗別. 87.834. 112. 0.784. 165.853. 179. 0.69. (SxAxB) 全體(Total) *p<.05 由表 4-2 中得知,不同的組別(A)的 AE 值有顯著差異(F=7.86,p<.05), 經事後比較發現,100%KR(M=6.111)、50%KR(M=6.205)及 20%KR(M=6.350) 的表現優於 0%KR(M=8.344) 從不同的測驗別(B)的 AE 值亦有顯著差異(F=13.96,p<.05),經事後 比較發現,立即測(M=5.961)及保留測(M=6.042)的表現優於前測(M=6.738), 而組別與測驗別(AxB)則無顯著差異(F=0.69,p>.05)。 探討一些與本實驗結果相似的研究:林逸(2016)在適應式結果獲知的 自我效能預測及動作學習效應的研究發現:獲得期自我效能和組別交互作 用達顯著,區間單純主要效果亦達顯著;黃芊葳(2014)在不同相對頻率結 果獲知回饋對國小韻律體操選手拋球技能表現之影響的研究實驗發現:(AE) 絕對誤差在不同組別與測驗別有交互作用之存在。在組別中,100%KR、50%KR 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後測及保留測的表現均優於前測。. 32.

(44) 第二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恆常誤 差值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以不同回饋組別(100%KR、50%KR、20%KR 及 0%KR)及不同測驗組別(前 測、立即測及保留測)為自變項,CE 為依變項,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two-way ANOVA)進行考驗後,得到如表 4-3 恆常誤差值(CE)之平均數 與標準差摘要表、圖 4-2 恆常誤差值(CE)之平均數折線圖、表 4-4 恆常誤 差值(CE)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3 組別 100%KR. 50%KR. 20%KR. 0%KR. 合計. 測驗時間. C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前測. 立即測. 保留測. 合計. M. 2.316. -0.402. 0.734. 0.883. SD. 4.508. 2.179. 3.559. 3.644. M. 1.943. 0.696. 0.744. 1.128. SD. 3.534. 2.590. 2.260. 2.841. M. 1.059. -0.742. -0.246. 0.023. SD. 4.695. 3.474. 3.043. 3.793. M. 1.777. 0.585. 0.151. 1.837. SD. 2.999. 2.795. 3.588. 3.488. M. 1.773. 0.034. 0.346. SD. 3.920. 2.797. 3.106. 33.

(45) 圖 4-2. 恆常誤差值(CE)之平均數折線圖. 從表 4-3 與圖 4-2 中得知,各組在不同測驗時間之全體平均數與標準 差方面,100%KR 組 CE 為(0.883±3.644)、50%KR 組 CE 為(1.128±2.841)、 20%KR 組 CE 為(0.023±3.793)、0%KR 組 CE 為(1.837±3.488);前測為(1.773 ±3.920)、立即測為(0.034±2.797)、保留測為(0.346±3.106)。. 34.

(46) 表 4-4. C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Source).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組別(A). 31.150. 3. 10.383. 3.86*. 0%>100%,50%,20%. 群內受試(SxA). 695.119. 56. 12.413. 測驗別(B). 103.188. 2. 51.594. 4.83*. 前測>立即測. 組別 x 測驗別(AxB) 14.859. 6. 2.477. 0.23. 群內受試 x 測驗別. 1196.197. 112. 10.680. 2040.513. 179. (SxAxB) 全體(Total) *p<.05 由表 4-4 中得知,不同的組別(A)的 CE 值有顯著差異(F=3.86,p<.05), 經事後比較發現,100%KR(M=0.883)、50%KR(M=1.128)及 20%KR(M=0.023) 的表現優於 0%KR(M=1.837) 從不同測驗別(B)的 CE 值亦有顯著差異(F=4.83,p<.05),經事後比較 發現,立即測(M=0.034)的表現優於前測(M=1.773)。而組別與測驗別(AxB) 的交互作用則無顯著差異(F=0.23,p>.05)。 探討一些與本實驗結果相似的研究:廖邦伶(2004)結果獲知對羽球技 能學習之影響的研究中提到:提供不同回饋頻率的 KR 訊息對立即表現、延 遲保留與延遲遷移有顯著影響,但對立即遷移則無顯著影響;陳偉瑀(2009) 結果獲知對羽球技能學習之影響的研究發現: 結果獲悉和競爭情境在羽球 發短球運動表現上有交互作用存在。在摘要回饋時,有競爭組比無競爭組 有較佳的表現;在無競爭時,立即回饋組比摘要回饋組有較佳的表現。. 35.

(47) 第三節 不同回饋組別與測驗別對大學生高爾夫球短擊球變異誤 差值技能表現的影響結果 以不同回饋組別(100%KR、50%KR、20%KR 及 0%KR)及不同測驗組別(前 測、立即測及保留測)為自變項,VE 為依變項,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two-way ANOVA)進行考驗後,得到如表 4-5 變異誤差值(VE)之平均數 與標準差摘要表、圖 4-3 變異誤差值(VE)之平均數折線圖、表 4-6 變異誤 差值(VE)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5 組別 100%KR. 50%KR. 20%KR. 0%KR. 合計. 測驗時間. VE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前測. 立即測. 保留測. 合計. M. 4.547. 5.716. 5.114. 5.125. SD. 2.363. 0.796. 1.514. 1.715. M. 5.715. 5.776. 5.879. 5.790. SD. 1.931. 0.826. 0.965. 1.305. M. 5.216. 5.573. 5.757. 5.515. SD. 1.822. 1.543. 0.897. 1.457. M. 6.230. 5.925. 5.459. 6.871. SD. 1.180. 0.909. 1.361. 1.182. M. 6.747. 5.427. 5.552. SD. 1.929. 1.044. 1.218. 36.

(48) 圖 4-3. 變異誤差值(VE)之平均數折線圖. 從表 4-5 中得知,各組在不同測驗時間之全體平均數與標準差方面, 100%KR 組 VE 為(5.125±1.715)、50%KR 組 VE 為(5.790±1.305)、20%KR 組 VE 為(5.515±1.457)、0%KR 組 VE 為(6.871±1.182);前測為(6.747±1.929)、 立即測為(5.427±1.044)、保留測為(5.552±1.218)。. 37.

(49) 表 4-6. VE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Source)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組別(A). 15.289. 3. 5.096. 2.35*. 0%>%100%,50%,20%. 群內受試(SxA). 121.540. 56. 2.170. 測驗別(B). 3.129. 2. 1.564. 2.28*. 前測>立即測,保留 測. 組別 x 測驗別. 14.126. 6. 2.354. 112. 1.968. 1.20. (AxB) 群內受試 x 測驗別 220.390 (SxAxB) 全體(Total). 374.474. 179. *p<.05 由表 4-6 中得知,不同的組別(A)的 VE 值有顯著差異(F=2.35,p<.05), 經事後比較發現,100%KR(M=5.125)、50%KR(M=5.790)及 20%KR(M=5.515) 的表現優於 0%KR(M=6.871) 從不同測驗別(B)的 VE 值亦有顯著差異(F=2.28,p<.05),經事後比較 發現,立即測(M=5.427)及保留測(M=5.552)的表現優於前測(M=6.747)。而 組別與測驗別(AxB)的交互作用則無顯著差異(F=1.20,p>.05)。 探討一些與本實驗結果相似的研究:陳春安、李政達(2002)在目標難度 與結果獲知對桌球正手擊球表現之影響研究中指出:各實驗組均可獲致良 好的學習成效。困難目標組在正手擊球表現上,比簡單目標組與盡力而為 組好,且簡單目標組比盡力而為組好。有 KR 組在正手擊球表現上,比無 KR 組佳。. 38.

(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知對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技能影 響之探討,並根據研究的結果,來歸納出結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 究與實驗應用之參考。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討論;第二節、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根據實驗結果的分析及討論,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AE 絕對誤差在不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之存在。在組別中, 100%KR、50%KR 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立即測及保 留測的表現均優於前測。亦即經由回饋可提升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的 準確性。. 二、CE 恆常誤差在不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之存在。在組別中, 100%KR、50%KR 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僅立即測的 表現優於前測。亦即經由回饋可提升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的準確性。. 三、VE 變異誤差在不同組別及測驗別均無交互作用關係之存在。在組別中, 100%KR、50%KR 及 20%KR 的表現優於 0%KR;在測驗別中,立即測及保 留測的表現均優於前測。亦即經由回饋可提升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的 穩定性。. 39.

(51)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以研究發現的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以提供參考: (一)本研究的對象皆以大學男生且未學習過高爾夫切球之實驗參與者,對 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有待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二)對於不同的性別,是否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待進一步探討與了解。 (三)本研究實驗週數為三週共六次練習(不包含前測、立即測及保留測), 時間長短及練習次數是否會影響實驗結果待進一步探討與了解。. 40.

(5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儀旭、林瑞瑛、徐棟英(2007)。不同結果獲知回饋介入教學對軍. 校生. 學習成效影響研究:以戰技課程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6, 117-123。 吳詩薇、張至滿、卓俊伶(2014)。口語摘要結果獲知在動作表現與學習的 時近效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吳家碧(2002)。適當回饋在體育教學上之探討。育達研究叢刊,3, 185-189。 宋定衡(2003)。高爾夫(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縣。 林清和(2006)。運動學習程式學(第二版)。台北縣: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林耀豐(2008)。技能表現的分類與測量。載於劉有德(主編),運動技能學 習(初版)(2-1 - 2-18 頁)。台北市:禾楓書局有限公司。 林清香(2004)。不同表現獲知對排球低手發球學習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 2,63-72。 林逸(2016)。適應式結果獲知的自我效能預測及動作學習效應(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靜兒、卓俊伶(2013)。自我控制是否能促進老年人在變異練習的獲益。 體育學報,46(2),143-52。 姚璠(2001)。目標難度、工作難度與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童排球發球表現與 內在動機之影響。體育學報,31,137-148。. 41.

(53) 陳春安、李政違(2002)。目標難度與結果獲知對桌球正手擊球表現之影響。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1 ,132-142。 陳玉芬、卓俊伶(1998)。特定範圍結果獲知對高爾夫推桿動作之空間準確 性與錯誤偵察的影響。體育學報,25,249-258。 陳新燕(1997) 。示範者結果獲知的相對頻率對觀察者動作學習的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偉瑀(2009)。不同結果獲悉下之競爭與非競爭羽球發短球競賽表現和成 敗歸因。運動教練科學,13,63-80。 陳孟文、林靜兒(2013)。自我控制的觀察學習與回饋促進動作學習。大專 體育學刊,15(1),21-28。 黃芊葳(2014)。不同相對頻率結果獲知回饋對國小韻律體操選手拋球技能 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育寧(1994) 。不同摘略結果獲知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葉俊良、卓俊伶、林靜兒、陳重佑(2007)。自我控制回饋對動作表現、學 習及錯誤估計的效應。大專體育學刊,9(1),23-35。 廖邦伶(2004)。結果獲知對羽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42.

(54) 二、 英文部分 Adams, J. A.(1971). A closed-loop theory of motor learning.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3, 111-150. Ávila, L. T. G., Chiviacowsky, S., Wulf, G., & Lewthwaite, R. (2012). Positive social- comparative feedback enhances motor learning in childre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3, 849-853. Chiviacowsky, S., & Wulf, G. (2007). Feedback after good trials enhances learning.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8, 40-47. Mosston, M., & Ashworth, S. (1994).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OH: Merrill. Nance, V. L., Davis, E. C. &McMahon, K. E.(1994). Golf. seventh edition. Dubque, Ia: Brown & Benchmark Publishers. Salmoni, A. W., Schmidt, R.A., & Walter, C.W. (1984). Knowledge of results and motor learning: A review and critical reappraisa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355-386. Schmidt, R. A.(1988).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 Abehavioral. emphasis(2 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chmidt, R. A. (1991). Frequentaugmented feedback candegrade learning: Evidence and interpretations. In G. E. Stelmach & J. Requin (Eds.) Tutorials in motor neuroscience (pp.59-75).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Schmidt, R. A., & Lee, T. D. (2011).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43.

(55) behavioral emphasis (5th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winnen, S. P. (1996).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motor skill learning: A review. In H. N. Zelaznik (Eds.), Advance in. 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pp. 37-66).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Winstein, C. J. & Schmidt, R. A.(1990). Reduced frequency of knowledge of results enhances motor skill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6 (4), 677-691. Wulf, G., Chiviacowsky, S., & Lewthwaite, R. (2010). Normative feedback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of a timing task. Human Movement. Science, 38, 235-240.. 44.

(56) 附錄 附錄一 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 親愛的同學您好: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在經由三週共六次的練習後(不包含前測、立即測 及保留測),探討不同相對頻率之結果獲知回饋對高爾夫球短擊球揮桿準確 性的影響。本研究所操作的動作不具危險性,也不會對您造成任何傷害。 同時,為確保同意人的隱私權,任何與同意人有關的資料,均妥善保管, 研究過程中,進行一週兩次的動作技能學習,共三週,每次實驗的時間約 為 30-60 分鐘。若研究期間改變參予意願,隨時可退出測驗而不受限制, 在此感謝您的配合與協助。 <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同意書> 我自願同意參與上述研究 姓. 名:. 身高:. 班. 級 :. 體重:. 出生日期: 年. 齡 :. 45.

(57) 附錄二 實驗紀錄表 不同組別(100%KR、50%KR、20%KR、NKR);測驗別(前測、立即測、保留測 驗)成績紀錄表。. 組別: 測驗別: 測驗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4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11 12 13 14 15. 47.

(59)

數據

圖 3-5  研究流程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Machine Learning Foundations” free online course, and works from NTU CLLab and NTU KDDCup teams... The Learning Problem What is

For consistent predictions or strongly ordinal costs, if g makes test error ∆ in the induced binary problem, then r g pays test cost at most ∆ in ordinal ranking. a one-step

A system is said to be in stable equilibrium if, when displaced from equilibrium, it experiences a net force or torque in a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or HSK: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not begun, test takers can enter the test room and take the 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provides a high-speed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HP Proliant DL380 server with Gigabit Ethernet bandwidth as test machines, SRB has very good performance in

YCT (Levels I-IV)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est has not begun, test takers can enter the test room and take the test; if a test taker is late and the listening

There are Socket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ctuation Force Measurement, Durability Test, Temperature Life Test, Solder Ball Deformation, Cycle Test, Contact Inductance &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