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講座大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講座大綱"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詠萃含英——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 讀材料選編》作品誦讀與教學

(新辦)

作品誦讀示範和技巧介紹

珠海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董就雄 博士

(2)

講座大綱

一、讀與誦

二、誦讀與詩文賞析的關係

三、誦讀與教學的關係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五、詩文誦讀舉隅

六、誦讀與吟誦

2

(3)

一、 讀與誦

讀與誦

讀:依照文字唸出。

誦:原意是背誦、朗讀、諷誦。比「讀」的程 度要深些。一般是指以感情將作品朗讀出來,

這就包含了深入理解文意的意思在內。

「誦讀」二字連用,則解作熟讀、背誦。《三 國志‧吳志‧闞〔音嵌〕澤傳》:「〔 澤〕

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 遍。」

3

(4)

二、誦讀與詩文賞析的關係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 遇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國魏 魚豢《魏略》云:「(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 學……初,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 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 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 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 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 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由是諸生少從遇 學……」

鼓勵學生多誦讀詩文,自然有深入體會及新的體會。

(5)

二、誦讀與詩文賞析的關係

二、聲入心通:

宋張載《正蒙‧三十》:「六十盡人物之性,

聲入心通。」《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

宋朱熹集注:「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 至,不思而得也。」意思是一聞聖人之言,即 能領悟其微旨。

中學所教詩文,大多是歷代賢人的作品,多讀 其作品才能聞其言,從聲音激發內心的理解,

達至聲入心通,理解前賢文章的旨意。

5

(6)

二、誦讀與詩文賞析的關係

三、誦讀過程,便是理解詩文的過程:

誦讀詩文,必須透徹了解文意,才知道每

部分的內容要點和情感,才能揣摩每部分

怎樣誦讀。這已是一個徹底了解文意的過

程。熟誦一篇作品,實際上已賞析了這篇

作品。

(7)

三、誦讀與教學的關係

學生對中文老師的期望:

學富五車

以富豐的感情將詩文朗誦出來

正音正字

老師善於誦讀詩文,往往可以:

使備課成為一種享受,更易進入文意,印象更深刻

增強老師教學權威,令學生折服

導引學生進入文意

增加教學趣味

引發學生模倣

憑藉自己誦讀經驗,輕易可發掘具朗誦潛質的學生

7

(8)

三、誦讀與教學的關係

承前所說,誦讀過程,便是理解詩文的過

程。老師可以在備課時加入誦讀元素,或

直接以誦讀形式備課。如此,誦讀與詩文

分析結合,教學效果必佳。

(9)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即審定字的讀音,無論粵語誦讀或普通 話誦讀,審音都是最重要,字若常讀錯,令人 印象大打折扣。對教學而言,若學生覺察,會 使學生失卻對老師的信任;若學生不覺察,遺 害更大,會貽誤學生終生。

其實審音還包括辨別平仄,清人李漁《閒情偶 寄‧詞曲下‧賓白》:「古人造字審音,使居 平仄之介。」辨別平仄是賞析古典詩文的首要 條件。但今日限於時間,只講審定字音。

9

(10)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方法:

1、查字典審音(如「粵語審音配詞字 庫」):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 xi-can/

舉例:〈登樓賦〉有「臨皋隰之沃流」的

「隰」字,一般人以為讀「濕」,其實讀

「習」〔zaap6〕。

(11)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方法:

2、以反切審音:

舉例:〈登樓賦〉有「白日忽其將匿」的

「匿」字,一般人以為讀「搦nik1」,《廣 韻》:「女力切」,故宜讀「nik6」。

11

(12)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方法:

3、以《廣韻》審音:

舉例:〈月下獨酌〉有「相期邈雲漢」的

「邈」字,一般有兩讀:「秒miu5」及

「莫mok6」,難以取捨。查《廣韻》,只

收入聲,沒收上聲,故以讀「莫mok6」為

佳。

(13)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方法:

4、以詞義審音:

舉例:清代著名詞人(浙西詞派創始人,詩與 王士禛齊名,號稱「南朱北王」)朱彝尊,

「尊」字九成人讀作「專zyun1」,實是錯讀。

據《漢語大詞典》,有「彝尊」一詞,又作

「彝樽」,解作:古時祭享用的酒器。《書‧

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孔 傳:「宗廟彝樽,亦以山龍華蟲為飾。」《新 唐書‧牛僧孺傳》:「賜彝樽、龍勺,詔曰:

『精金古器以比況君子,卿宜少留。』」

故當讀作「zeon1樽」,義亦同「樽」。 13

(14)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審音方法:

5、以字號審音:

舉例:清代著名詞人(與陳維崧、朱彝尊並稱 明末清初「詞家三絕」)顧貞觀,「觀」字很 多人不肯定讀作「貫gun3」抑或「官gun1」。

而顧貞觀,字遠平。其字「遠平」,即「平 遠」,乃山水畫的一種取景方法。自近山望遠 山,意境綿邈曠遠。據宋郭思纂集《林泉高致》

載其父郭熙之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 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

『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其字解釋了名中的「觀」義。故當讀作「官 gun1」。

14

(15)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這裏的「定情」指對作品判定其每部分的情感,

以適當語速、語調、語氣讀出。

定情方法:

1、認識語速、語調、語氣:

語速是指誦讀之速度

表現高興、緊張、害怕、激動、憤怒時較快

表現悲傷、失望、哭泣、生病時較慢

語調是指誦讀時聲音高低升降之變化

上升調用於激動心情,下降調用於沉重心情,平直調 用於平靜心情、曲折調用於特殊、疑問心情

語氣是誦讀時表現不同人物身份時的態度

陳述、疑問、命令、感嘆

15

(16)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定情方法:

2、綜合運用語速、語調、語氣:

總而言之是:

激昂之情:語速較快,多升(揚)少降(抑),

聲音強勁有力,語氣配合不同身份

愉快之情:節奏語調輕快,聲音較高而比激昂 之情略低,語氣亦須配合身份

悲哀之情:語速緩慢,音調低沉不平,語氣幽 傷感嘆

(17)

四、誦讀方法的核心——審音和定情

定情方法:

3、在作品中簡標出各部分感情

3.1. 情感的變化,要呈現層次感,讓聽眾或學 生感受到情感的轉變

3.2. 揣摩作品情感時,對作品先作深入了解,

然後將自己代入為作品的作者,情感自然會到 位,語速、語調、語氣在練習過程中會趨於恰

3.3. 情感表達以自然為總原則,不宜過份誇張

17

(18)

五、詩文誦讀舉隅

在做好審音和定情步驟後,最好能寫一篇 要誦讀作品的誦讀分析文字,然後據之多 加練習,即可向學生誦讀。

分析文字請看已派發給大家的王粲〈登樓

賦〉和張炎〈高陽臺〉。

(19)

五、詩文誦讀舉隅

若時間不許可,難以作詳細分析,可作簡縮版的 分析,請參下例:

19

(20)

五、詩文誦讀舉隅

(21)

六、誦讀與吟誦

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和詩文的興趣,

除,最好能向學生吟誦作品,並教導他們 吟誦

吟誦才是我們體味詩文的傳統方式: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謝安)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

『浩浩洪流』。」劉孝標注引南朝宋明帝

《文章志》:「安能作洛下書生詠,而少 有鼻疾,語音濁。後名流多斆其詠,弗能 及,手掩鼻而吟焉。」

21

(22)

六、誦讀與吟誦

亦是創作時修改作品的必要手段:

古人之吟

杜甫:「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吟誦對作品的審音和定情處理與上面所談

一致

(23)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沒有宋以前的數學文本傳世,他們便懷疑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數學成就的真實性,更懷疑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綜上所述,僧肇生當東晉之世,魏晉玄學夙已衍盛,而佛教思想亦已流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短短數句,「千古」、「三國」點明時間歷史,「大江」、「故壘」交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中國傳統農曆劃分的,展現

王坦之〈廢莊論〉所云「動人由於兼忘,應物在乎無心」(《晉書‧王坦之傳》)等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