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宋詞三首 招祥麒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宋詞三首 招祥麒編"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宋詞三首

招祥麒編

兩宋詞的發展及其特色

宋代是長短句歌詞繁榮興盛的時代。唐圭璋(公元 1901 年—1990 年)所輯《全宋 詞》及孔凡禮(公元 1923 年—2010 年)《全宋詞補輯》,錄存作品(不包括殘篇、附 篇)20000 餘首,有名姓可考作者 1430 餘人。現有材料雖不盡齊全,但兩宋詞之昌盛,

於焉可見。

北宋前期,詞人承襲五代婉約清麗的詞風,多寫春愁秋恨、離別相思。體制上,仍 以小令為主。代表詞人有晏殊(公元 991 年—1055 年)、范仲淹(公元 989 年—1052 年)、張先(公元 990 年—1078 年)、歐陽修(公元 1007 年—1072 年)、晏幾道(公 元 1030 年—1106 年?)1等。詞至柳永(公元 987 年?—1053 年?)而一變,由小令進 入慢詞時期。慢詞者,謂可以曼聲而歌,通常叫做長調。柳永生於仁宗朝(宋仁宗趙禎

﹝公元 1010 年—1063 年﹞,公元 1022 年—1063 年在位),時太平盛世,汴京富庶,

歌臺舞榭,競唱新聲。柳永流連於坊曲之間,盡取俚俗的語言,作爲歌詞,最善描寫閨 闥之情。當時伎人傳習,散布四方,據説有井水處,便有人歌唱柳詞。2

詞至蘇軾(公元 1037 年—1101 年),又別開新局。以前詞人的詞,多唱於宴會尊 前,寫的多是風花雪月、男歡女愛、傷春悲秋、離情別緒之語。蘇軾以詩爲詞,無意不 可入,無事不可言,不拘於聲律。所以《四庫提要》以爲「詞至柳氏而一變,至蘇氏而 又一變。」

但集北宋詞的大成的,終推周邦彥(公元 1056 年—1121 年)。歷來詞人,精於律 者不必工詞,工詞的又未深明律呂。以第一流的詩人而深究樂理的,只有周邦彥。邦彥 能自製曲,徽宗置大晟府,召爲大晟樂正,論古音,審古調,又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 換羽,爲三犯、四犯之曲,於是新聲日多。3

北宋的詞,顯然分兩種風格,蘇軾是豪放的一路,周邦彥、秦觀(公元 1049 年—

1100 年)是婉麗的一路。南宋詞人雖多,始終越不出他們的範圍。

1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 柳永〈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

暖酥消,膩雲嚲,終旦懨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

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3 周邦彥〈過秦樓〉:「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閒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 輕扇。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 空見 說,鬢怯瓊梳,容消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 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疏星數點。」

(2)

南渡而後,山河破碎,議和議戰,迄無定見。愛國之士,對於一眾權奸,口誅筆伐,

不遺餘力,故多豪放激越、悲涼沉鬱之詞。後來因爲文網極嚴,頗有因文字賈禍的,於 是填詞的人,興比愈深,詞旨愈晦。所以南宋的詞也分爲兩派。一派是宗尚蘇氏的,代 表詞人為張元幹(公元 1091 年—1170 年)、岳飛(公元 1103 年—1142 年)、陸游(公 元 1125 年—1210 年)、張孝祥(公元 1132 年—1169 年)、辛棄疾(公元 1140 年—

1207 年)、陳亮(公元 1143 年—1194 年)、劉克莊(公元 1187 年—1269 年)等,他 們的詞都是豪邁慷慨,激越沉摯的;一派是宗法秦、周的,如姜夔(公元 1154 年—1221 年)、吳文英(公元 1207 年?—1269 年?)、周密(公元 1232 年—1298 年)、張炎

(公元 1248 年—1320 年)4等,他們的詞,詞采綿麗,聲情婉轉。5

4 張炎〈高陽臺〉:「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 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 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

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5 參葉楚傖(公元 1887 年—1946 年)主編,徐聲越編註,胡倫清校訂:《唐詩宋詞選》,臺北 市:正中書局,1991 年,頁 18—20。

(3)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一 、 作 者 簡 介

蘇軾(公元1036 年— 1101 年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學家,其詩詞文俱有成就,亦擅書畫,影響深遠。

詩與黃庭堅(公元1045 年—1105 年)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公元1140 年

—1207 年)並稱蘇辛,文章更與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嘉祐二年( 1057 年)與弟蘇轍(公元1039 年—1112 年)同舉進士,任端明殿學士 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後因反對王安石(公元1021 年—1086 年 )變法,外放 任杭州通判,後轉任密州、徐州、湖州等知州。元豐三年(公元1080 年),

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團練副使。元祐年間,詔返朝廷任中書舍 人、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紹聖元年(公元1094 年),遠貶惠州,其後 再貶儋州(今海南島)。最後遇赦北還,不久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四歲。

諡文忠。著有《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

二 、 背 景 資 料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吳蜀聯軍以五萬兵力打敗曹操( 155 年—220 年 )二十萬大軍於赤壁。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 年)

七月,蘇軾遊黃州赤壁磯,即地感懷,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同年,

亦作〈前赤壁賦〉。按:赤壁,在湖北嘉魚縣,吳蜀聯軍曾於此大破曹操 大軍。而蘇軾詞所指赤壁,乃指黃州赤壁磯(一名赤鼻磯),非當年赤壁 大戰之地。6

宋人王灼(公元1081 年—1162 年?)《碧雞漫志》卷五:「元 微之連 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烟宮樹綠,夜半月高絃索鳴,賀老琵琶定場 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可然燭,春

6 招祥麒〈過黃岡懷東坡〉:「抗論烏臺奈若何?謫遷團練怨偏多。千秋筆力詩詞賦,沾溉黃岡 百代過。註: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四年間寫下之詩、詞、賦眾作,照耀古今。今黃岡市被譽為中 國基礎教育重鎮,豈非東坡文采風流,沾溉使然?」(招祥麒:《風蔚樓叢稿續編》,香港:新民主出版 社,2013 年,頁 67。)

又〈黃岡赤壁行二十韻〉:「風流蘇子壬戌賦,寫就黃岡赤壁磯。鬼神驚泣昭百代,山川毓秀 增雄奇。地靈霞蔚菁者莪,廣廈育才舉國知。結伴探驪慕名至,東坡道上心飛馳。樂聞教官布 新政,砭愚拔俊拓妙思。黃岡中學我來訪,規模宏大所見稀。德昌政美嚴紀律,維新其命恆入 微。樹木樹人今同茂,百年教澤紛威蕤。隆冬肅殺心愈熱,車轉衝寒雲合圍。參天眾木葉盡脫,

無酒無肴欲何之?河山歷劫江改道,赤鼻橫流勢已非。當年裂石與崩雲,下望水落輕漣漪。尚 有江亭供俯仰,笠屐豪雄邈難追。摩挲遺墨空嘆息,斯仁斯物詎可期?二賦堂前長駐足,遊人 驚訝吾如癡。壬戌之秋七月望,琅琅朗誦不自持。漸昏天色殊既白,魂飛直達元豐時。聲契高 情興尤長,敢乞賸馥和餘脂。導遊催促歸去晚,回首紅霞仍依依。起伏如濤詩思旺,振筆差擬 赤壁辭。」(《風蔚樓叢稿續編》,頁 23。)

(4)

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鬟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

『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萬衆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闢 易不能禁,衆樂爲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 郞吹小管篴,看人皆能聽否?皆悄然奉詔。』」……《開元天寶遺事》云:『念 奴有色善歌,宮妓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執板當席,

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爲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

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塡連昌詞入此曲者,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 宮,大石調。」

三 、 文 本 探 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 。故壘 8 西邊,人道是 9 、三國 周郎 10 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11 ,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 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12 ,雄姿英發。羽

7 三句直接影響楊慎(公元 1488 年—1559 年)〈臨江仙〉詞的作意。楊詞曰:「滾滾長江東逝 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 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8 故壘 : 舊 時 遺 存下 來 的 營壘 。

9 人道是:三字似輕實重。以詞人之博學,應知眼前的黃州赤壁並非「赤壁之戰」時的赤壁。這 裡用「人道是」三字,表明乃遵從傳說,並非誤以為遺跡也。北宋朱彧(生卒年不詳)《萍州 可談》卷二:「孫權破曹操于赤壁,今沔、鄂間皆有之。黄州徙治黄岡,俯大江,與武昌縣相 對。州治之西距江,名赤鼻矶,俗呼鼻为弼,後人往往以此為赤壁……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 言「人道是」者,以明俗记爾。」婁堅(公元 1554 年—1631 年)《學古緒言》云:「有謂坡 公誤以赤鼻為赤壁者,非也。公别有書賦後約二百言,是元豐六年秋題,首言黄州少西,山麓 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今赤壁少 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蓋公旣借曹公以發妙論,猶 後賦鶴與道士云爾,豈必求核!」

10 周郎:即周瑜(公元 175 年—210 年),字公瑾。周瑜二十四歲時被任命為「建成中郎將」,

「吳中皆呼為周郎」。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率軍二十餘萬南下進攻孫權(公元 182 年

—252 年),周瑜指揮孫權、劉備(公元 161 年—223 年)五萬聯軍進行抵抗,他利用曹軍遠來 疲憊,不諳水戰的弱點,在赤壁一帶用火攻曹軍船隻,獲取全勝,並從此形成曹、劉、孫三方 鼎峙局面。赤壁因周瑜大敗曹軍而出名,故曰「周郎赤壁」。

11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亂石:指險峻的山峰與陡峭的石壁。穿空,直插高空,又作「崩雲」。

諸葛亮〈黄陵廟記〉:「趨蜀道,履黄牛,因覩江山之勝,亂石排空,驚濤拍岸。」

12 小喬(公元 183 年?—?):喬玄(公元 110 年—184 年)的小女,嫁於周瑜。《三國志.吳 書.周瑜傳》:「時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按照《三國志‧周瑜傳》,

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 198 年)周瑜二十四歲。後得橋(喬)公兩女,孫策自納大橋,把小橋嫁給周 瑜。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孫策死。從敘述次序看,周瑜納小橋時大約二十四、二十五歲。赤 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周瑜三十四歲,小橋嫁給周瑜十年了。作者在這裡用

「初嫁了」,顯然是要增強這位「有姿貌」又善「顧曲」的風流儒將「雄姿英發」的形象的。

(5)

扇綸巾 13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4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 生華髮 15 。人生如夢,一尊 16 還酹 17 江月。

四 、 賞 析 重 點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 1079 年),任湖州知州的蘇軾,被彈劾以詩 譏諷朝廷,詔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史稱「烏臺詩案」。元豐三年(公元 1080 年)二月,蘇軾至黃州,自此四年間謫居黃州,築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 士。元豐五年(公元 1082 年)秋冬間,蘇軾兩次遊黃州赤壁磯,分別寫下 著名的〈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

13 羽扇綸巾:羽扇,用白羽毛製成的扇;綸巾,用絲帶製成的頭巾。宋人傅榦(生卒年不詳)注 蘇詞,曾引《蜀志》,有諸葛亮(公元 181 年—234 年)「葛巾毛扇,指揮三軍」之語。此文

《太平御覽》曾引用,但不見於今本《三國志》。而在後來的小說、戲劇中,「羽扇綸巾」乃 是諸葛亮的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認為此詞「羽扇綸巾」一語,也是指諸葛亮 的。這是一個誤會。這個誤會是由於既不明史事,又不考文義而產生的。魏、晉以來,上層人 物以風度瀟灑、舉止雍容為美,羽扇綸巾則代表著這樣一種「名士」的派頭。雖臨戰陣,也往 往如此。如《晉書‧謝萬傳》載萬「著白綸巾、鶴氅裘」以見簡文帝;《顧榮傳》載榮與陳敏 作戰,「麾以羽扇,其眾潰散」;《羊祜傳》載祜(公元 221 年—278 年)「在軍嘗輕裘緩帶,

身不被甲」,皆是其例。諸葛亮固然曾經「羽扇綸巾」,蘇軾在這裡,根據當時的風氣,不論 周瑜是否曾經作此打扮,也無妨寫他手持羽扇,頭戴綸巾,以形容其作為一個統帥親臨前線時 的從容鎮靜、風流儒雅。而此文從「遙想」以下,直到「煙滅」,乃是一幅完整的畫面,其中 心形像就是「當年」的「公瑾」,不容橫生枝節,又岔出一個諸葛亮來,何況這幾句還與上文

「周郎赤壁」銜接。因此,這種說法是不可取的。(張孝祥《水調歌頭˙汪德邵無盡藏樓》下片 有句云:「一弔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橫槊,興廢兩悠悠。」吳白匋先生(公元 1906 年—1992 年)還舉出王象之(公元 1163 年—1230 年)《輿地紀勝》卷四十九黃州條所引四六文亦有「橫 槊釃酒,悼孟德一世之雄;揮扇岸巾,想公瑾當年之銳」諸語,可見宋人也多以「羽扇」句是 指周瑜。) (上參沈祖棻(公元 1909 年—1977 年)《宋詞賞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頁 71—72。)

14 檣櫓灰飛煙滅:檣櫓:檣,船的桅杆;櫓,船槳。此處借為戰船。灰飛煙滅:邵博(公元?—

1158 年)《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九:「東坡赤壁詞『灰飛煙滅』之句,《圓覺經》中佛語也。」

據《三國志》引《江表傳》,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浸以魚油,詐稱請 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僅用「灰飛煙滅」

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

15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故國神遊」,倒裝句,即「神遊故國」,詞人回溯歷史,

見周郎少年英發,建功立業,自愧不如,因傷時不我與事不我與。過去的時代造就了周瑜,而 現在呢?詞人也像范滂(公元 137 年—169 年)一樣「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是命途多舛,

得來卻是「魂飛湯火命如雞」(《予以事繫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别子 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遭逢「烏臺詩案」,可謂九死一生。對比前賢,對比兩 個時代,能無感慨。故國:代指赤壁故地。華髮:半白的頭髮。華通「花」 。

多情應笑我:「應笑我多情」的倒裝。林明德(公元?—?)謂「多情」或有三種說法:「第 一種指東坡的亡妻王氏,為什麼呢?因為詞中周郎小喬的情殷正所以對應東坡與其亡妻的意摯。

第二種說法認為『多情』是指東坡自己,這麼一來,就是東坡自嘲自話了——因為自己太多情,

常常胡思亂想,才會早生華髮,所以自個兒覺得好笑,借這一笑,把前面的神遊癡想一把推開 去,而引出最後的結語。第三種看法是:『多情』指稱周瑜。從詞中兩次提到周瑜,以及以他 的愛情事蹟作為懷古傷今的重要脈絡來看,東坡的神思極願與他疊合,借著神遊故國的機緣,

他們的精魂是可以在歷史的通道中相逢的,這時,仰慕周瑜的東坡內心想道:『你該會笑我早 生華髮吧?』」(林明德:《唐宋詞選》,北京:線裝書局,2013 年,頁 129—130。)

16 尊: 通 「樽 」 ,借 作 酒 。

17 酹: 以 酒灑 地 而祭 。 以 祭奠 江 月寫 詞 人對 月 飲酒 ,排 遣 內心 之 苦。

(6)

首懷古之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表現蘇軾對三國歷史人物的懷念,抒 發個人不遇之情。

上片作者主要即地寫景,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壯觀風景,意境雄大,

感慨深沈。起筆「大江東去」四字,筆力無窮,高唱入雲,從滾滾東流的 大江 着 筆,展現 一 個雄闊 的 意境空 間 ,為下 句「浪淘盡 、千古 風流 人物 」 作鋪墊。作者有意以江水浩蕩東去,強調時間劇逝的自然規律,帶出千古 以來的風流人物也如被江浪淘盡似的一個個消失於歷史舞臺上,時間無情,

物是人非,感歎悲壯淋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兩句,

直扣詞題「赤壁懷古」,說眼前的赤壁磯可能就是赤壁大戰的堡壘戰場,

「人道是」三字,口吻傳疑,宋代胡仔(公元 1095 年—1170 年)《苕溪漁 隱叢話》引蘇軾語云:「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 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蘇軾〈赤壁洞穴〉亦云:「黃州守居 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赤壁賦〉亦有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一句傳疑。雖然如此,這個似是而非的赤壁,

已足以引發作者對大敗曹操軍隊的周瑜的懷念,此呼應「千古風流人物」。

短短數句,「千古」、「三國」點明時間歷史,「大江」、「故壘」交代 地點,「風流人物」、「周郎」帶出歷史人物,而「東去」、「西邊」塑 造空間,時空交錯,今古情懷交集,進一步為下文作鋪墊。下文作者具體 描寫赤壁的風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乃寫赤壁 磯險峻的崖岸,波浪滔天拍岸的景觀,蘇軾 〈後赤壁賦〉云「(赤壁)江 流有聲,斷岸千尺」,因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天際,突兀而起,江 上驚濤駭浪,直拍兩岸,捲起千堆團團如雪的白浪,極為壯觀。「亂石穿 空、 驚 濤拍岸」 八 字,對 偶 工整, 上 句仰望 ,下句俯視 ,「石 」、「拍」

及後的「雪」入聲配合,短促剛勁,意象奇險,驚心動魄,極得江浪澎湃 的神采。上片末二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乃總結而言,在這眼前 江浪滔天、崖岸峭拔、壯觀如畫的大好江山舞臺上,曾經湧現過多少位像 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等豪傑人物,令人景仰。「亂石穿空、驚濤拍 岸」,一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景象相當,各有佳處,而這八字的 景象實際象徵變幻無常、叱吒風雲的歷史場景。

下片主要寫人詠懷,從上片「一時多少豪傑」句引出風流人物 ——周 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由眼前的赤壁磯,

跨越時空,想到三國時的吳國大都督周瑜。周瑜二十四歲娶得國色天香的 小喬為妻,十年後又帶領吳蜀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英雄美人,名成利就,

風頭一時無兩。(此句斷句,按詞律有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了雄姿英發」中的「了」,是完全的意思,指出周瑜雄姿 瀟灑、豪氣干雲的形象一時完全展現出來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 櫓灰飛煙滅」,則進一步描寫周瑜羽扇綸巾,從容談笑間指 揮聯軍火攻曹

(7)

軍,曹軍兵船一時荒亂而灰飛煙滅,大敗而逃,盡顯周瑜卓越的軍事才能 及儒將風範,具體闡析「雄姿英發」之意,而「檣櫓灰飛煙滅」句濃縮戰 爭經過,言簡意賅,頗堪咀嚼。或云「羽扇綸巾」典出東晉裴啟 (生卒年 不詳)《語林》云:「諸葛武侯與晉宣帝戰於渭濱,乘素車,着葛巾,揮 白羽扇,指揮三軍。」此處或應指蜀軍領袖諸葛亮。然而解作周瑜,主題 則較為集中,情意也貫注直下,有其勝人之處。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三句,則作者追懷周瑜、諸葛 亮三國人物,以其在赤壁建功立業,留名青史,反襯其個人不遇的身世之 感。蘇軾因赤壁磯之地,想起三國人物,於是發思古之幽情,自覺多情可 笑。這種對景生情,深感個人功業無成,華髮星星,未老先衰,成功抒發 其貶官黃州的苦悶心境。下片結二句「人 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者 由懷古的歷史情懷,回到現實的黃州赤壁磯,忽然覺得世事如夢,三國歷 史人事早已風消雲散,那現在個人貶官升職的得失亦料將如夢一場,何必 執着呢?對此情此景,還不如借一樽酒灑祭江月,其 述吊古之情,又別出明 月,江波相映。此境此情,真不知人間何世矣。

本詞上片寫景雄壯,下片寫人詠懷,結構完整,氣格雄渾,加上全詞 押物、壁、雪、傑、發、滅、髮、月諸入聲韻,使全詞於奔放的情調中節 奏益趨雄勁。18

劉乃昌(公元 1930 年 —)、崔海正(公元 1947 年—)說:「這首詞從 總的方而來看,氣象磅礡,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 未有的。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 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 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 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蘇詞的獨特面貌,產生了重大影響。」

(見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南京:江蘇古典出版社,頁 387—

388。)

五、彙評

(1)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苕溪漁隱曰:東坡『大江東去』

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又,後集卷二十六:「苕溪漁隱曰:《後 山詩話》謂『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 工,要非本色。』余謂:後山之言過矣,子瞻佳詞最多,其間傑出者,如『大 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略)凡此十餘詞,皆絕去筆墨畦徑間,直 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若謂以詩為詞,是大不然。」

18 據教育局《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念奴嬌赤壁懷古》而略加修改。

(8)

(2)俞文豹(宋人,生卒年不詳)《吹劍續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 謳,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 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 去」。公為之絕倒。」

又:「『大江東去』詞三『江』,三『人』,二『國』,二『生』,二

『故』,二『如』,二『千』字,以東坡則可,他人固不可。然語意到處,他 字不可代,雖重無害也。今人看文字,未論其大體如何,先且指點重字。」

(3)王又華(清人,生卒年不詳)《古今詞論》:「東坡『大江東去』詞,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論調則當於『是』字讀斷,論意則當于

『邊』字讀斷。『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論調則『了』字當屬下句,論意 則『了』字當屬上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我』字亦然。……文自 為文,歌自為歌;然歌不礙文,文本礙歌;是坡公雄才自放處,他家間亦有 之,亦詞家一法。」

(4)黃蘇(清人,生卒年不詳)《蓼園詞選》:「題是懷古,意謂自己消磨壯 心殆盡也。開口『大江東去』二句,歎浪淘人物,是自己與周郎俱在內也。

『故壘』句至次闋『灰飛煙滅』句,俱就赤壁寫周郎之事。『故國』三句,是 就周郎拍到自己。『人生如夢』二句,總結以應起二句。總而言之,題是赤 壁,心實為己而發。周郎是賓,自己是主。借賓定主,寓主于賓。是主是賓,

離奇變幻,細思方得其主意處。不可但誦其詞,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5)唐圭璋《唐宋詞選釋》:「此首,上片即景寫實,下片因景生情,極豪放 之致。起筆,點江流浩蕩,高唱入雲,無窮興亡之感,已先揭出。『故壘』兩 句,點赤壁。『亂石』三句,寫赤壁景色,令人驚心駭目。『江山』兩句,折 到人事,束上起下。換頭逆入。『遙想』四句,記公瑾之雄姿。『故國』以下 平出。述吊古之情,別出明月,與江波相映。此境此情,真不知人間何世 矣。」

(6)林庚(公元 1910 年—2006 年):「我們如果能夠理解〈前赤壁賦〉,也 就不難理解他的這一首〈念奴嬌〉,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 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 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 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 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不正是整首『大江東去』的主題嗎?」(傅庚生

(公元 1910 年—1984 年)、傅光(?—):《百家唐宋詞新話》,成都:四 川文藝出版社,1989 年,頁 178)

(9)

聲聲慢

秋情

李清照

一 、 作 者 簡 介

李清照(公元 1084 年—1151 年,一說公元 1084 年—1155 年),號 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 章丘)人。父李格非(生卒年不詳)為當 時著名學者、名列「蘇門後四學士」19。李清照少日已嫻熟詩詞,年十八 嫁與趙明誠(公元 1081 年—1129 年),生活安穩,並於青州築「歸來 堂」,賦詩品茶,考訂書畫金石。後隨趙明誠宦遊萊州、淄州、江寧等 地。欽宗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金兵南侵,宋室南遷。次年,高宗 即位南京應天府,改元建炎,史稱南宋。北宋亡國後,李清照隨夫南 下,宦居江寧、湖州。建炎三年(公元 1129 年),趙明誠病卒。其後李 清照流居越州、杭州、金華等地,一說她曾 改嫁張汝舟(生卒年不 詳),未幾離異,境遇孤苦。李清照的詞可以宋室南渡分為前後兩個階 段,前一階段多寫閨情,風格清新明麗;後一階段經歷國破家亡後,境 界開闊,詞風較為淒苦悲涼。她的詞,無論小令和長調,都有佳作。著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編有《漱玉詞》、

《李清照集校注》等。

二 、 背 景 資 料

這首詞為李清照晚年之作。作者以精煉的語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 了南渡以後她的生活特徵和精神面貌。聲聲慢:原名〈勝勝慢〉。上下 兩片,有平韻、仄韻兩體,此詞為仄韻。

三、文本探究

尋 尋 覓 覓 20 , 冷 冷 清 清 , 悽 悽 慘 慘 戚 戚 21 。 乍 煖 還 寒 22

19 繼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公元 1053 年—1110 年)、張耒(公元 1054 年—1114 年)之後,李格非、廖正一(生卒年不詳)、李禧(生卒年不詳)、與董榮(生卒年不詳)被 稱爲「蘇門後四學士」。

20 尋尋覓覓:仿佛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急於去到處尋找。

21 兩句寫尋找的結果。冷冷清清,尋找結果是一無所獲,有的只是一片冷清。悽悽句,尋找結果 不僅令人失望,反而招來更深的悲戚與愁苦。戚戚,憂愁的樣子。

22 乍煖還寒:脫胎於張先《青門引》的「乍暖還輕寒」之句,意指:剛剛還很暖和,很快又變冷,

指深秋天氣變化無常。吳小如(公元 1922 年—2014 年)分析說:「『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

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乍……還……』的句式正如現代漢語中『剛……又……』的說法。『乍

(10)

候 , 最 難 將 息 23 。 三 杯 兩 盞 淡 酒 , 怎 敵 他 晚 來 24 風 急 ! 雁 過 也 , 正 傷 心 , 卻 是 舊 時 相 識 25 。 滿 地 黃 花 堆 積 , 憔 悴 損 26 , 如 今 有 誰 堪 摘 27 ? 守 著 窗 兒 , 獨 自 怎 生 28 得 黑 ! 梧 桐 更 兼 細 雨 , 到 黃 昏 、 點 點 滴 滴 。 這 次 第 29 , 怎 一 箇 愁 字 了 得 30

四、賞析重點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最受人稱道的作品。表現的是晚年無可 排遣的悲愁和孤寂,被後代學者評為「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 並工,閨情絕調」(清代彭孫遹(公元 1361 年—1700 年)《金粟詞話》)。

尤其是這首詞的上片起首三句連用七組疊字,歷來受到評論家激賞。這七 組疊字包含着情感的豐富層次:「尋尋覓覓」寫若有所失的空虛落寞之情,

正如沈祖棻(公元 1909 年—1977 年)所說:事實上,主人公遺失了的一 切是尋也尋不回來的,這種尋覓,把她由於北宋的崩潰、流離的經歷、索 寞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時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 哀,充分顯示出來了。緊接的「冷冷清清」四個字寫尋覓無着的徹骨清冷,

暖還寒』如譯成口語,當作『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冷了起來』,這是什麼樣的天氣呢?此詞作 於秋天,自無疑問,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纔用得上『乍暖還寒』。

我以為,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 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 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恨,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

可見『時候』一詞在兩宋時代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見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年,頁 684。)

23 將息 : 唐、 宋 時民 間 方 言, 調 養, 休 息的 意 思。

24 晚來:一作「曉來」。唐圭璋:「李清照〈聲聲慢〉一詞為千古名篇,但有一字貽誤至今,即

『怎敵他晚來風急』一句中,『晚』為『曉』之誤。此詞上片如已云『晚來』,則下片何以又 云『到黃昏』呢?顯然晚為曉之誤,古人清晨飲酒為卯酒,正係常情。此誤自明楊慎《詞品》開 始,以後來朱彝尊即沿其誤。朱氏一代詞宗,所選《詞綜》號稱謹嚴,如此之誤,實不應有。

自此一誤,至今三百餘年,尚相沿未改,誠屬憾事。惟張惠言作《詞選》不從《詞綜》,獨標

『曉來』,信可謂卓然大家。晚清王闓運亦一代宗師,所作《湘綺樓詞選》即作『曉來』,砥 柱中流,庶足以糾正坊間通行本作『晚』之誤﹒實有功於詞苑。」(見傅庚生、傅光:《百家 唐宋詞新話》,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年,頁 301)

25 雁過也三句:化用趙嘏(唐人,生卒年不詳)〈寒塘〉詩「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吳均

(469—520)〈贈杜容成〉詩「一燕海上來。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舊相識。」

26 憔悴 損 :指 菊 花凋 謝 枯 萎。

27 有誰 堪 摘:「 堪 」,能、可以。「 堪摘 」別本 作「 忺摘 」,猶言 想 摘。《 方言 》:「 青 齊呼 意 所欲 為 忺。 」

28 怎生:宋時口語。如何、怎樣。

29 次第 : 這光 景 、情 形 。

30 了得 : 濟南 章 丘方 言 , 意為 了 結。

(11)

而難耐的孤冷寂寞在詞人心中反復地迴旋強化,終於轉爲「悽悽慘慘戚戚」。

這三組疊字利用音調的三次轉折直白地傳達出情感從失落轉為悽戚、再由 悽戚轉為悲痛的過程。七組疊字運用了大量舌齒音和齊微韻,由外而內,

由弱到強,由聲及心,沈痛無比。確實是「千古創格」、「絕世奇文」。

滿懷愁苦的日子本來就難以打發,更何況「乍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曉)來風急」?人在孤苦寂寞之中,對 天氣 的變化總是十分敏感的,更何況在這深秋黃昏急風送寒之際。「乍煖還寒 時候」如指季節,一般應在春天。但此詞明言秋季,所以有學者認爲應指 一天之內氣溫乍煖乍寒的變化,這也能講通。淡酒不敵晚(曉)來風急,

固然是難以禦寒之意,但真正不敵的還是內心的淒寒。這正是婉約詞的含 蓄表達方式。

正在傷心之際,卻看到一行征雁飛過長空,「卻是舊時相識」也很耐 人尋味:首先,在李清照早年的詞中也常寫到大雁,如〈一剪梅〉「雲中 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但那時大雁是給她帶來丈夫消息的 信使;而如今這群似曾相識的大雁又飛來了,但那曾經托 它們捎信的人已 經不在了。其次,當年李清照見到這些大雁時還生活在北方,現在中原淪 陷,詞人流落南方,無法重返故土,見到這些從北方南下的大雁難免再度 勾起起故國之思。再次,這些大雁是詞人在「所遇無故物」的孤寂生活中 所看到的唯一舊相識了,但是它們無知無識,一掠而過,徒然讓人更加傷 心、惆悵。

下 片緊 承上 片繼 續抒 發 愁 情 ,全用 口 語。 「滿地 黃花堆 積,憔 悴損」

句,一般理解爲寫菊花的凋謝枯萎:凋殘的花瓣堆積滿地,已經無法摘取 來簪 髮 或者把玩 了 。但也 有 學者指 出 菊花枯 萎時花瓣不 落,因 此「堆積」

不是指凋落的花瓣,而是指菊花開得正盛。菊花 品種很多,確有一些黃菊 在盛開時非常繁密,像是堆在地上一樣,以「滿地堆積」一詞形容極爲貼 切。所以也有人認為「如今有誰堪摘」是指現在沒有人可以和她一起來摘 取黃 花 共同賞玩 了 ,這是 表 達對死 去 的丈夫 的懷念,亦 可通。 「憔悴損」

三字既可指花的由盛轉衰,也可以指人的憔悴。這時的李清照已經人到中 年(甚至是老年),飽經離亂,身心疲憊,豈不正像那憔悴傷損的黃花?

如果聯繫她前期所作〈醉花陰〉中的名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 黃花瘦」來看,她早就曾將自己與黃花進行比照,不過當年的「人比黃花 瘦」只是閨中少婦甜蜜的相思致人消瘦,而如今 卻真的是人與黃花一樣憔 悴了。

面對那令人傷心的秋景,詞人希望黑夜儘快來臨。但是,「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獨自守着寒窗,時間難捱。好不容易熬到黃昏,卻又有 令人煩惱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細雨打在闊大的梧桐

(12)

葉上,在寂靜的夜晚,那音響聲聲入耳,更讓人無從逃避。這三句也是李 清照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名句,除了再一次使用疊詞之外,更重要的是「梧 桐更兼細雨」這一意象的組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梧桐細雨不是李清照 的發明,唐代詩詞中就已經屢見不鮮,最著名的如白居易( 公元 772 年—

846 年)〈長恨歌〉中的「春風桃李 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溫庭筠

(公元 812 年—870 年)〈更漏子〉中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 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到宋代則又有晏殊〈踏莎行〉中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以及歐陽修〈一落索〉中的「窗 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等;李清照利用了同一個意象組合方式,改變 其句式,置於具體的語境中,便產生了不同的強烈效果,令人想到這從黃 昏就開始滴滴瀝瀝的雨聲一定會給詞人帶來一個無眠的長夜。而這聽雨的 滋味,正如後來元代的白樸(公元 1226 年—1306 年?)在〈梧桐雨〉雜 劇中所說:是「驚魂 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人的心都被這雨聲一 點點地滴碎了。也正因為如此,李清照到最後才說:「這次第,怎一箇愁 字了得?」這種種情景所帶給人的況味,豈是一個「愁」字所能涵括得了 的!在前面連用三個問句一層緊逼一層地訴說無法排解的淒寂之後,這一 問是從難以抑制的一腔愁情中迸出的最後一聲哀歎。所以後代評論家盛讚

「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清代陳廷焯(公元 1853 年—1892 年)《雲 韶集》)。

通觀全詞,句句寫愁,由愁及景。從頭至尾幾乎全是直白的訴說,所 有景致都在愁人的怨艾和反問中見出,卻依然含蓄婉轉,曲折盡致;更兼 語言淺易,多用口語,又全押入聲險韻,使節奏較慢的長調,讀來十分急 促,因而聲情並茂,極盡低迴抑塞之情態。李清照長於白描和直抒胸臆的 技巧也在這首詞裏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31

前人論及〈聲聲慢〉,幾乎無不談到它巧用疊字的特點。明人陸雲龍(生卒 年不詳)說它「連下疊字無跡,能手」,清人陸昶(生卒年不詳)謂「張正夫稱 為公孫大娘舞劍器手,以其連下十四疊字也。」魏同賢說:「疊字的運用,從思 想內容來講,它往往會加重語氣、增強感情、突現事物;從藝術技巧來講,它往 往會造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音樂效果。我們現在僅僅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

已經感到了它的委婉、深沉、奇特、美妙,當年通過音樂家的演唱,相信當更為 優美,也當是別有滋味的藝術享受。」32李清照這首詞,後世效仿者大有人在,

著名的有元曲家喬吉(公元 1280 年?—1345 年)〈天淨沙〉:「鶯鶯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又清代女詞人賀雙 卿(公元 1713 年—1736 年)〈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雲,絲絲殘照,有

31 據教育局《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聲聲慢秋情》而略加修改。

32 魏同賢〈李清照《聲聲慢賞析》〉。見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唐宋詞鑒賞集》,北京:人 民文學出版社,1983 年,頁 311。〉

(13)

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遲遲。從今後 酸酸楚楚。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苦花嬌。

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亦可見本詞影 響之深遠。

五、彙評

(1)張端義(宋人,生卒年不詳)《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 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梧 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守 定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

『間氣』也。」

(2)羅大經(公元 1196 年—1252 年後)《鶴林玉露》乙編卷六:「詩有一句 疊三字者,如吳融〈秋樹〉詩云『一聲南雁已先紅,槭槭淒淒葉葉同』是也。有 一句連三字者,如劉駕云:『樹樹樹梢啼曉鶯』、『夜夜夜深聞子規』是也。又 兩句連三字者,如白樂天云:『新詩三十軸,軸軸金石聲』是也。有三聯疊字者,

如古詩云:『靑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

纖纖出素手』是也。有七聯疊字者,昌黎〈南山〉詩云:『延延離又屬,夬夬叛 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誾誾樹牆垣,巘巘架庫廄。參參削劍戟,煥煥 銜瑩琇。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猶奔,蠢 蠢駭不懋』是也。近時李易安詞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起頭連疊十四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3)吳灝(清人,生卒年不詳)《列代名媛詩詞》:「其〈聲聲慢〉,張正 夫(端義)稱為公孫大娘舞劍手,以其連下十四疊字也,此卻不是難處,因調 名『聲聲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處在後,又下『點點滴滴』四字,

與前照應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 撥,詞家少有,庶幾蘇 (軾)辛(棄疾)之亞。」

(4)劉體仁(公元 1612 年—1677 年)《七頌堂詞繹》:「易安居士『最 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落蒜酪 (傖氣、俗氣、土氣),

亦不落絕句(文人學士氣),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5)夏承燾(公元 1900 年—1986 年)《唐宋詞字聲之演變》:「易安詞確有 用雙聲甚多者,如〈聲聲慢〉一首,用舌聲共十六字:難、淡、敵他、地、堆、

獨、得、桐、到、點點滴滴、第、得;用齒聲多至四十一字,有連續至九字者:

尋尋、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時、最、息、三、盞、酒、怎、正傷心、是、

時、識、積、憔悴損、如、誰、守、窗、自、怎生、細、這次、怎、愁字。全詞 九十七字,而此兩凡五十七字,占半數以上。當是有意齧齒丁寧之口吻,寫其鬱

(14)

伊倘怳之情懷。宋詞雙聲之例,此為僅見矣。」

(15)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一 、 作 者 簡 介

辛棄疾(公元 1140 年—1207 年),字幼安,原字坦夫,自號稼軒居士,山 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 (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港街道四風閘村)人,宋高宗紹興十 年(公元 1140 年)生。南渡後,家於江西上饒,復徙鉛山,其後裔遂爲鉛山人。

棄疾生時,山東已沒於金,年二十三,率義軍數千人渡江歸宋。歷官江西、福建 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運副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東安撫使,大理 少卿,兵部侍郞等職,以龍圖閣待制致仕。中間兩遭落職,晦跡林泉,陶情歌酒 者,前後二十年。寧宗開禧三年(公元 1207 年)卒,六十八歲。

二 、 背 景 資 料

詞寫燈節,並有寓意。作期難詳。這詞編在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裏,甲 集編於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可知這詞必作於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之 前。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作者四十九歲,他被迫退休於江西上饒已經六 七年了。這首詞主要是寫一個孤高、淡泊、自甘寂寞女性形像,那還是表面的看 法。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時候,有許多作品,大抵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

這首詞裏的「那人」形像,何嘗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寫照?詞中「燈火闌珊處」,

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時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寫照。梁啟超(公元 1873 年—1929 年)說這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很可信的評語。

三、文本探究

東風夜放花千樹

33

,更吹落、星如雨

34

。寶馬雕車香滿路

35

。鳳簫聲

33 夜裏滿城花燈,好像是東風把千樹萬樹鮮明照眼的花都吹開了。

34 星如雨:言燈之多。吳自牧(宋人,生卒年不詳)《夢粱錄》「元宵」條:「諸營班院於法不 得與夜遊,各以竹竿出燈氈於半空,遠睹若飛星。」卓 人月( 公元 1606 年 —1636 年)《 古 今詞 統 》卷 十 :「 星 中織 女, 亦 復吹 落 人世 。 」

35 寶馬雕車:裝飾華美的車馬。這句說:有錢人家的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滿街香噴噴。

(16)

36

,玉壺光轉

37

,一夜魚龍舞

38

。 蛾兒雪柳黃金縷

39

,笑語盈 盈暗香去

40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1

四、賞析重點

本詞以元夕繁華熱鬧的場面作為背景,描繪在遊人中一個性格獨特的女子 形像。這個女子不一定實有其人,只是詞人一種情意的寄托,理想的化身。

上片,運用誇張、比喻的手法,描繪元夕繁華熱鬧的景像。滿街滿巷的彩 燈,是元夕燈節最有特色的景物,所以詞一開始就連用兩個比喻,突出地加以 渲染。「東風夜放花千樹」,形容彩燈的繁多艷麗,好像被東風一下吹開的千 樹萬樹的花朵。「更吹落星加雨」,形容風吹燈火晃動之狀,好像萬點繁星加 雨點般吹落到人間。這兩個比喻新穎別致,描繪出一個「夜市千燈照碧雲」的 壯觀畫面,使人為之神往,為之陶醉。接下寫人們紛紛出來觀燈的盛況。這裡 沒有面面俱寫,只用「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個鏡頭,拍攝富貴人家男男女女出 遊的情景。你看,他們乘坐著裝飾華麗的車馬招搖過市,一路上散發出濃烈的 香氣,這是何等的豪華氣派。這些平時深居高樓大院的人已爭相出動,其他階 層的人則可想而知了。最後幾句,用「動」「轉」「舞」三個動態詞,描繪人 們狂歌盛舞,歡度元宵的熱鬧情景;美妙的音樂聲四起,光燦奪目的玉壺燈在 閃耀,人們狂熱地表演著各式各樣的燈舞,直鬧到通宵達旦。

上片,用濃麗的筆墨,極力渲染元夕繁華熱鬧的場面,目的是為了反襯下 片出現的那個女子形像。這個女子與眾不同,她不慕繁華,自甘寂寞。下片便 換了副輕淡的筆墨,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這個奇特的女子形像。

36 鳳簫:《尚書•夏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葛洪(公元 284 年—363 年)《神 仙傳》卷四載有簫史、弄玉吹簫引鳳故事。「鳳簫」之名本此,後來便用作簫的美稱。一說即 排簫,形容參差不齊如鳳翅。這句說:樂器吹奏起來了。

37 玉壺光轉:王壺,一種白玉雕飾的燈;周密(公 元 1232 年—1298 年)《武林舊事‧元夕》:

「燈之品極多,每以蘇燈為最。……福州所進,則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水玉壺,爽徹心 目。」一說,玉壺喻指月亮。全句指時間的推移。

38 一夜魚龍舞:「一夜」二字,與下片「燈火闌珊」途互為呼應。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 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才有「燈火闌珊」的出現。辛氏筆墨之細,文心之苦,於焉可見。「魚龍 舞」:古代百戲的一種。這裏指元宵雜技中龍燈之類。

39 蛾兒雪柳黃金縷:皆是當時元宵節時女子的飾物。《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物,婦人皆 戴珠翠、鬧娥、玉扼、雪柳、菩提葉……」

40 笑 語 盈 盈暗 香 去 : 看熱 鬧 的婦 女 們 打 扮 得很 漂 亮 , 有說 有 笑 地 從 身邊 經 過 。 暗香 去 : 指女 子 走過 來 又離 去 。因 女子 身 上佩 帶 有香 囊 等物 ,故 以 暗香 代 女子 。

41 在人山人海裏找了她千百遍都沒有找到,一下子回頭看,她正孤零零地站在燈火稀落的地方。!

驀然:突然,不經意地。闌珊:零落稀少。

(17)

首先見到的是那個女子頭上的裝飾:她頭上戴著鬧蛾兒,還插著一枝雪柳,

鬢邊垂下鵝黃色的柳絲。這裏以部分代全體的借代手法,點出這是一個節日打扮 的女子。接著便出現她「笑語盈盈暗香去」的儀容體態;她沒有「寶馬雕車」那 種派頭,而是悠然自來自去;她毫無高貴驕矜的神態,而是言笑自若,儀態雍容 嫻雅;她走過來時也沒有濃香滿路,而是飄散出一股像梅花那樣淡幽幽的香氣。

這裏的「暗香」,還隱指她像梅花一樣幽潔的品格。這位風度翩翩、品格幽潔的 美女出現,立即引起詞人愛慕之情,接下幾句便寫他對這個女子行蹤的深情關注。

「眾裏」句,是說那女子忽然在眼中消失,詞人焦急地在人群中找來找去,不知 找了多少遍,依然見不到她的倩影。「驀然」三句,是說當詞人正感到絕望的時 候,偶爾回過頭來,忽然發現她就站在那燈火稀落的僻靜之處。這個意外的發現,

給詞人帶來無比歡快之情,也給讀者以深深的回味。人們都追逐繁華熱鬧去處,

她卻與眾不同,喜歡獨自一人走去偏僻冷落的地方,原來詞人所追慕的這位美人,

竟是一位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獨特人物。

作者描寫這個人物形象的手法是很高明的,從女子的出現、消失到發現,只 寥寥幾筆,就把她的外貌和性格全都展現出來,寫得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特別 是最後揭示人物性格那三句,作者並沒有去描畫人物形像的本身,只是把人物放 在「燈火闌珊處」出現,通過清幽環境的烘托,和上片熱鬧場面的反襯,這個人 物幽獨的性格便凸現出來,給人們鮮明深刻的印像。這三句是全詞畫龍點睛的一 筆,寫得意境優美,情味深長,給人留下聯想的廣闊天地。42

杜甫(公元 712 年—770 年)〈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宅谷。自 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髮,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是把「佳人」放 在冷落的「空谷」的背景上來塑造。辛棄疾這首〈青玉案〉,則把「那人」放在 火樹銀花的元宵佳節極其熱鬧的背景上來塑造。背景有冷熱的不同,而美人的高 潔則是一致。這也是這首詞可注意的藝術手法。

五、彙評

(1)陳廷焯《雲韶集》卷五:「題甚秀麗,措辭亦工絕,而其氣是雄勁飛舞,絕 大手段。」

(2)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卷二:「豔體亦以氣行之,是稼軒本色。」

(3)譚獻(公元 1832 年—1901 年)《譚評詞辨》卷二:「稼軒心胸,發其才氣,

改之而下則獷。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42 參石恆昌、王貴福:《辛棄疾詞賞析》,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 年,頁 61—63。

(18)

(4)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 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 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43

(5)梁啟超:「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梁令嫻﹝公元 1893 年—1966 年﹞《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6)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全詞十一句,前八句寫元宵之夜的熱鬧 場景,寫得歡快淋漓,但依詞義說全是反面文字,正面文字只有後三句淡 淡的勾畫。前面越寫得熱鬧非凡,越反襯出後面的冷落,突現出人物的獨 特性格,從而曲折地反映出辛棄疾在政治上遭受打擊之後,堅持節操,不 願同流合污的品質。」(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79 年,頁 104)

思考題舉隅

甲:〈念奴嬌.赤壁懷古〉

1. 〈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中,「人道是」

三字的作用在哪?

2.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出現子三「江」、二「千」、三「人」、二

「故」、二「國」、二「如」和二「生」。這樣的重覆用字,是累贅,還是有 其他原因,請加說明。

乙:〈聲聲慢.秋情〉

1. 〈聲聲慢.秋情〉開首即連用七組疊字,試寫出來,並分析其好處。

2. 李清照在〈聲聲慢.秋情〉一詞中,藉描寫「雁」、「黃花」、「梧桐」

等,意在表達怎樣的情景?

丙:〈青玉案.元夕〉

1. 〈青玉案.元夕〉一詞,作者描寫在人群中遇到一位女子,過程是怎 樣的?試引相關詞句說明。

2. 〈青玉案.元夕〉末三句「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意在說

43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 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柳永《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 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19)

明甚麼?作者有何寄意?

丁:綜合題

1. 〈念奴嬌.赤壁懷古〉、〈聲聲慢.秋情〉和〈青玉案.元夕〉三篇作 品,詞人各表達怎樣的情懷?

2. 試解釋以下詞句中的粗體並畫有底線的字。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乍 煖 還 寒 時 候 , 最 難 將 息 。

(4)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 試 把 下 列 詞 句 譯 成 白 話 文 。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2)這 次 第 , 怎 一 箇 愁 字 了 得 !

(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參考資料

(1)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唐宋詞鑒賞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年。

(2) 上彊村民編,劉文蘭注譯:《宋詞三百首》,武漢市:崇文書局,2007 年。

(3) 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0 年。

(4) 石恆昌、王貴福:《辛棄疾詞賞析》,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 年。

(5) 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辛棄疾詞新釋輯評》,北京 : 中國書店,2006 年。

(6) 朱德才主編,唐玲玲注釋:《增訂注釋蘇軾詞》,北京市 : 文化藝術出版 社,1999 年。

(7) 吳子厚選析,秦似審訂:《蘇軾作品賞析》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7。

(8) 吳則虞選注:《辛棄疾詞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9)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0)沈祖棻《宋詞賞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11)周康燮:《李淸照研究彙編》,香港:崇文書店,1974 年。

(12)林明德:《唐宋詞選》,北京:線裝書局,2013 年。

(13)香港教育局:《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 展課程發展處,2014 年。

(14)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年。

(15)夏承燾、游止水、馬群:《辛棄疾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

(16)夏承燾:《唐宋詞欣賞》,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年。

(20)

(17)徐建委、劉崢:《李清照詞賞讀》,北京 : 線裝書局,2007 年。

(18)常國武:《新選宋詞三百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年。

(19)傅庚生、傅光:《百家唐宋詞新話》,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年。

(20)賀新輝、張厚:《宋詞精品鑒賞辭典》,北京 : 中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21)溫紹堃、錢光培:《李淸照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7 年。

(22)葉楚傖主編,徐聲越編註,胡倫清校訂:《唐詩宋詞選》,臺北市:正中 書局,1991 年。

(23)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北京市 : 中華書局,2002 年。

(24)臧維熙:《宋詞名篇賞析》,合肥 : 安徽文藝,1986 年。

(25)劉坎龍:《辛棄疾詩詞詳注》,烏魯木齊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年。

(26)盧元駿:《詞選註》,臺北:正中書局,1970 年。

(27)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 : 開明書店,1971 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抽空 動詞 抽出空閒時間 寫作 卷四. 盡忠職守 (短語)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宋室臣民乘船到東莞秀山,在香山井澳又遇到元軍,兩軍

而是「餘味曲包」 ,其內涵至少有以下幾層意蘊: (1)月夜獨酌,借酒消愁是孤 獨。 (2)舉杯邀月,月生人影, 『對影成三人』實際還是孤獨的一個人,孤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