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89,18期,79-103頁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 訓練課程教學效果之研究

韓福榮 林寶貴

私立中原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先瞭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的內涵後,編製一套適 合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的溝通訓練教材,以單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探討家長接 受溝通訓練課程後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部份的樣本為臺灣地區設有學前聽覺障礙兒 童教育單位內之家長共計284名;接受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樣本為學前聽覺障礙兒童九 位家長。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問卷」、「學前 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 練課程內容意見調查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等四種工 具,所得量化資料以描述統計及無母數統計分析,並將質性資料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呈 現。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經過六週十次30小時的溝通訓練課程後,其量化測驗分數 及家長自評回饋的結果分析均有明顯的進步。因此,本研究所設計十二個單元的學前 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可做為國內推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親職教育的參考 教材。

關鍵字:學前、聽覺障礙、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數世紀以來,聽覺障礙教育受到相當程度 的重視,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教育模式,或不同 的學前兒童團體教學方式,但是因為聽覺障礙 兒童在學業表現欠佳,語言發展或思考技能的 遲緩,每每發生學習的困難,甚至導致其無法 繼續就學。推究原因,乃是這類學習不利的聽

障學生和一般的聽常學生相比較,其在發展與 學習上,可能有溝通障礙及社會、情緒困擾的 緣故。Craig(1992)指出最近二十年來,兒童 接受聽力檢查診斷後,發現聽覺障礙,便建議 家長開始接受不同類型的早期介入課程。雖 然,國內對聽覺障礙兒童及家庭的早期介入,

近年來已有顯著的進展,這些進展包括:一、

聽覺障礙兒童的早期發現與鑑定,提早開始介 入的時間,加長早期介入服務的期間;二、鼓

(2)

勵父母親直接參與早期介入課程,以及對父母 親提供諮詢服務;三、普遍的教導聽覺障礙兒 童的父母親,學習教導聽覺障礙兒童,以幫助 聽覺障礙兒童發展溝通的能力;四、明顯的改 善早期介入服務的質與量(林寶貴,民83a)。

然而,早期介入的課程中,針對聽覺障礙 兒童及其所成長的家庭之間的關聯性,仍然欠 缺足夠的研究;對於早期發現聽覺障礙的重要 性,與早期介入的需要性與效用性,二者之間 有許多課題尚待進一步研究。例如,提高專業 人員對於特定的早期介入課程的專業知識,增 加有利於兒童及其家庭發展的因素。具體地 說,對於聽障兒童早期介入的研究,過去較偏 向語言發展方面,忽視有關聽覺障礙兒童在心 理社會適應,而影響其溝通學習及發展良好的 親子關係(Calderon & Greenberg, 1997)。

Calderon 與 Greenberg(1997)提出大多數 啟聰教育工作者認為說話及語言(speech &

language)的表現,是聽障兒童學業成就、認 知成就、社會情緒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忽略聽 覺障礙兒童的家庭及生態因素對其發展上的直 接影響。從聽力正常兒童的家庭及生態因素的 證據顯示,缺少家庭及環境的支持,通常會導 致發展上的遲緩、學業表現不良、社會情緒技 能欠佳(Calderon & Greenberg, 1997)。因 此,兒童的家庭及生態因素,對於其說話及語 言 學 習 的 重 要 性 。 C a l d e r o n 與 G r e e n b e r g

(1997)彙整影響聽覺障礙兒童在家庭上、環 境上、心理上等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父母具 有足夠的社會支持,解決壓力的模式,家庭態 度與價值,母親與兒童的同步互動等,這些因 素從出生開始就會對兒童發生影響,但是這些 因素對於早期介入方面的影響程度,仍然欠缺 有系統的分析(Calderon, Bargones, & Sidman, 1998)。另一方面,有關父母為聾啞的聽覺障 礙兒童研究,顯示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

是子女學業成功或失敗的重要指標(Griffith,

1996; Henderson, 1995);至於父母參與其聽覺 障礙子女的早期介入或學前教育課程,則尚未 有相關的評估性研究。反觀國內,有關學前聽 障兒童家長參與早期介入及親職教育進修需求 方面的研究報告或課程方案更是鳳毛麟角,更 遑論不同教育程度及性別差異對進修需求的影 響。

有鑑於學前聽障兒童家長進修機會的缺 乏,及幫助聽障兒童學習語言溝通的重要性,

本研究首先調查家長對教養聽障子女的需求 後,再透過實證性的研究方法,以單組前後測 的準實驗研究設計,循著研究主題的發展,蒐 集具體適切的教學資料,以量化及質性的分析 方法,瞭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 程的教學效果,其主要目的有四:

(一) 瞭解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的 內涵與其教育程度及性別的差異。

(二) 以有關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 理論及家長進修需求為基礎,編製一套適合學 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的溝通訓練課程。

(三) 以單組前後測的準實驗研究設計,探討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教學效 果。

(四) 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學前聽覺障 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建議,做為啟聰教 育教師實施學前親職教育的參考。

基於以上的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 下:

(一) 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 方面

1.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參與溝通訓練課 程的意願為何?

2.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的內涵 為何?

3.不同教育程度或性別的家長對進修內涵 有何不同需求?

(二) 在家長對溝通訓練學習方面

(3)

1.參與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者在「聽覺障礙 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前後測分數的差異情形 為何?

2.家長參與溝通訓練課程後的態度改變如 何?

3.參與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者對其聽障子女 溝通的幫助為何?

根據前述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 設:

(一) 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 方面

1.不同教育程度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 長,進修需求的內涵無顯著差異。

2.學前聽覺障礙兒童父母,進修需求的內 涵無顯著差異。

(二) 在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方面 參加溝通訓練課程之家長在「學前聽覺障

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之 前測與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

二、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或變項分 別說明如下,以利研究內涵的界定與研究限制 的澄清:

(一)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

本研究所稱「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係 指三歲至六歲聽覺障礙兒童的父親或母親。

(二) 溝通訓練課程

本研究所稱「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 訓練課程」係指對聽覺障礙及助聽輔具的知 能、聽覺障礙溝通能力訓練及親子互動語言關 係等三大領域,每個領域各有五大單元,如圖 一所示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架 構。

圖一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架構

1.聽覺障礙

2.聽力檢查與聽力圖 3.助聽輔具選配與使用 4.助聽輔具的維護 5.聽力的自我記錄管理

聽覺障礙兒童 溝通能力訓練

親子語言 互動關係 聽覺障礙

及 助聽輔具知能

1.語言發展階段與學習歷程 2.語言溝通法

3.聽能訓練

4.讀話訓練與說話訓練 5.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

1.遊戲玩伴 2.角色輪替夥伴 3.溝通夥伴 4.語言夥伴 5.對談夥伴

(4)

1.聽覺障礙及助聽輔具知能

探討聽覺障礙教育及助聽輔具,包括五項 子題:

(1) 聽覺障礙;

(2) 聽力檢查與聽力圖;

(3) 助聽輔具選配與使用;

(4) 助聽輔具的維護;

(5) 聽力的自我記錄管理。

2.聽覺障礙兒童溝通能力訓練

探討聽覺障礙教育語言溝通方法,其五項 子題為:

(1) 語言發展階段與學習歷程;

(2) 語言溝通法;

(3) 聽能訓練;

(4) 讀話訓練與說話訓練;

(5)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

3.親子語言互動關係

探討聽覺障礙兒童家長及其子女終生語言 互動關係,包括五項子題:

(1) 遊戲玩伴;

(2) 角色輪替夥伴;

(3) 溝通夥伴;

(4) 語言夥伴;

(5) 對談夥伴。

(三) 溝通、語言與說話

本研究以林寶貴(民83b)所闡述溝通、

語言、說話三者之間的關係,來界定研究過程 中所敘述之「溝通、語言與說話」的關係。溝 通是利用各種傳達工具(不限於口語)與各種 媒介(例如符號、姿勢、表情、動作、手勢、

文字、符號、信號、標誌、圖畫、音樂等),

以達到相互交換訊息的過程。而凡是有組織、

有系統的語音性或非語音性符號,可用來做為 人類交談的工具皆稱為語言,包括口述語言、

書寫語言、符號語言。說話則是語言動作的聲帶 運動,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因此,溝通是接收或 提供資訊、感情、與態度的過程,語言是一

種具有結構化屬性特徵所產生的規則和理解的 句子,說話是當語言的規則,被應用於口語時 所發生的。在溝通、語言、說話三者中,以溝 通的範圍最廣,它包括語言與說話;亦即溝通 是人與人互動的目的,語言與說話是溝通的工 具(引自林寶貴,民83b)。

(四) 教學效果

指對參與本研究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學前 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施以自編「學前聽覺障礙兒 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比較 其參加前及參加後測驗得分;對參與本研究溝 通訓練課程的家長施以「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 長溝通訓練課程內容意見調查表」及自評表,

分析質性資料;以了解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教 學效果。

文獻探討

為達到研究目的,首先對學前聽覺障礙兒 童家長親職教育需求,聽覺障礙兒童親子互動 關係,不同溝通方法對聽障兒童親子互動的影 響,及家長應具備的聽覺障礙教育知能加以探 討,以做為設計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 求調查問卷及溝通訓練課程的理論基礎,茲分 別摘述如下:

一、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親職教育需求 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所需要的親職教育,有 異於一般兒童的家長者,可從聽障兒童對家庭 的衝擊及其本身發展上的特殊需求而論之(何 華國,民85)。

家有聽障兒所產生的悲傷反應,尤以父母 為耳聰者為最。對這些父母而言,聽障的問題 並非僅是聽力喪失而已,它更是一種社會性的 障礙狀況(social-handicapping condition),足 以剝奪聽常的家長為人父母的喜樂。一般而 言,由於聽常的父母與聽障兒童間溝通的困 難,雙方很不容易建立強固的情感聯繫。這些

(5)

問題使得父母對聽障兒童往往採取過度保護且 又事事控制的作法,以致限制了聽障孩子自主 的發展,並導致其顯得無助或不成熟(Paul &

Jackson, 1993)。

除了對家庭的衝擊外,聽障兒童本身的障 礙狀況也會衍生出許多與說話、語言發展等相 關的教育與復健需求。這些需求只有在家長的 鼎力支持下,方可能獲得充分的滿足。

聽障兒童對家庭的衝擊,及其本身發展上 的特殊需要,往往可能決定聽障兒童家長的親 職教育需求。這樣的思考方向與現有的文獻或 研究結果,似頗為吻合。例如,Pollack(1985)

曾列舉出聽覺障礙兒童親職教育之課程大綱如 下:

1.聽力損失與聽力測驗。

2.聲音的放大。

3.助聽器。

4.聽力功能的發展。

5.說話的發展。

6.語言的發展。

7.社會與情緒的發展。

8.家庭與社區生活。

9.聽障者的教育。

10.法定權益。

Bernstein 與 Barta(1988)也指出聽障兒童 的父母所需要的親職教育,應涵蓋下列的項 目:

1.語言。

2.溝通。

3.說話。

4.聽力學。

5.助聽器。

6.聽障教育。

7.父母可運用的資源。

8.聽覺障礙。

9.聽障兒童的未來。

10.兒童管理。

11.正常兒童的發展。

12.聽覺障礙對家庭的影響。

13.聽覺障礙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國內學者陳小娟(民83),以自編問卷探 討七百五十名不同階段/安置(學前、國小與 國中啟聰班、啟聰學校國小與國中部,普通學 校高職部與啟聰學校高職部)聽障學生的父母 對不同內涵之親職教育平均重視程度與重視之 先後順序,其重視程度是否因階段/安置而 異,以及親職教有需求程度與父母對子女關心 程度之關係。發現家長對十個親職教育項目之 重視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

1.溝通。

2.法律權益。

3.常規與發展。

4.管教與行為。

5.語言。

6.家庭。

7.說話。

8.聽力。

9.聽障本質。

10.社會資源。

從上述的研究報告,聽障兒童親職教育所 重視的,似以聽障兒童本身發展有關的特殊需 求為主。由於這些需求基本上多屬於「聽覺障 礙教育認知」與「溝通訓練技能」的範疇,因 此要滿足聽障兒童家長的這些需求,多可藉由 適當資訊的提供而達成。不過為人父母者在面 對家有聽障兒的衝擊時,他們所需要的應不祇 是與聽障者的教育及復健相關的資訊而已,他 們更需要獲得適當的精神支持,以積極扮演聽 障子女發展的護持角色,精神支持者應屬親職 教育的「情意溝通」層面。

因此,合理的聽障兒童親職教育實應兼顧 家長在聽覺障礙認知、溝通情意與技能三個層 面的需求,始能提供聽障兒童家長確實有效的 幫助。

(6)

二、聽覺障礙兒童親子互動關係

依據聽障兒童與聽常兒童家長親子互動的 研究資料,主要探討父母聽覺狀況(Spencer &

Kelly, 1993; Vestberg & Johnson, 1983)與親子 間的溝通能力與方式,分別說明如下:

Meadow(1980)研究指出聽障兒童的聽 常父母,受限於語言及溝通方式,與普通兒童 之聽人父母相較之下,在教養方面會有不利的 影響,但也有研究支持聽障兒童的聽常父母一樣 能勝任教養的角色(Jone, Strom & Demiels, 1989)。

根 據 Spencer 和 Kelly ( 1993 ) 的 研 究 指 出,當聽障兒童與其聽障或聽常父母間有較良 好的互動與溝通時,聽障兒童將有良好的適 應,也能維持較多互動的時間;尤其是聽障的 母親較能注意聽障兒童的視覺性溝通(Spencer, Bonder-Johnson & Gutfreund, 1992)。

在聽常父母與聽障子女的溝通方面,聽常 父母缺乏建立與聽障子女溝通需求的互動型 式 , 偏 重 使 用 口 語 方 式 而 少 用 視 覺 性 通 道

(McEntee, 1994),故聽常父母與聽障子女間 有溝通困難存在(Meadow, 1980)。另一方 面,由於聽常父母擔心聽障子女不懂與誤解其 表達的語言,所以父母儘量以簡單、不成熟的 口語溝通,而形成了語言的過度保護(linguis- tic overprotect)(Greenberg, 1993),影響了 聽障子女的語言發展。

Plapinger 與 Kretschmer(1991)的研究指 出,聽障兒童的聽常母親傾向於控制性、強制 性、消極性與嚴格性的教養態度;Spencer與 Gutfreund(1990)的研究指出聽障兒童的聽常 母親亦多為強制性、支配性、高指導性與過度 控制的教養態度。

從親子互動的過程而言,聽障兒童的聽常 母親較少用口語獎勵,多呈現口語上的敵意

(Hiddleson & Schum, 1989);聽常母親與聽 障子女的互動角色,常是主動者與支配者的角

色;聽障兒童在親子互動的過程,呈現較少的 反應與消極行為(Hiddleson & Schum, 1989)。

由於親子互動的減少及不知如何互動,聽常母 親嘗試以過度刺激來補償子女的聽力損失,因 此,有目的的溝通行為減少,而聽障子女的母 親又試圖過度指導與控制,漸漸形成親子互動 的無助感(Spencer & Gutfruend, 1990)。

根 據 Meadow-Orlans ( 1995 ) 的 研 究 發 現,在聽常父親的教養方面,父親對聽障子女 呈現較少的接受性,並且缺乏親子間的依附行 為,多採命令的教養方式,並呈現情緒退縮的 現象(Crowley, Keane & Needham, 1982)。

從以上研究發現聽障兒童的父母若為失聰 者,他們與其他聽障子女的互動及溝通關係,

似較聽障兒童的父母為聽常者更有正向的反 應。

三、不同溝通方法對聽障兒童親子互動 的影響

口語溝通法,在親子間產生較多的命令式 語 言 ; 綜 合 溝 通 法 則 有 較 好 的 親 子 關 係

(Mackay-Soroka, Trehub & Thorpe, 1987)。

Greenberg(1980)認為聽障兒童親子間的互動 關鍵,在於兒童的溝通能力與方法,使用綜合 溝通法可產生較複雜的互動,且溝通能力較好 的兒童能與父母維持較長的互動時間。另外亦 有研究指出,母親的教養態度與兒童語言能力 有直接的關係,語言能力高的聽障兒童,其母 親 教 養 態 度 與 一 般 兒 童 母 親 的 態 度 一 致

(Schlesinger & Meadow, 1972)。

Hiddleson 與 Schum(1989)研究父母態度 與聽障(常)兒童語言水準、溝通型式的差 異;結果發現,聽常父母與聽常兒童在口語行 為、語句數目與長度比較長,聽障兒童的聽常 父母的非口語行為較多,而口語能力較好的聽 障兒童得到較複雜的口語行為。

Hadadian 與 Rose(1991)研究聽障兒童的 家庭,其中父母均為聽人,結果發現父親態度

(7)

與聽障程度有顯著相關性存在,聽障兒童的語 言能力愈低,父親的態度愈負向;另外,母親 比父親與聽障子女的接觸機會較多。

就親子間口語及非口語的互動來說,年齡 亦是重要影響因素。根據研究指出,對於年齡 較小者的聽障兒童,母親多是高指導性的教 養,且使用較多的口語及非口語性指導(Gartner, 1993)。

綜合上述研究,發展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 長溝通訓練課程主要在協助聽障兒童親子間的 互動歷程,提供一種交互影響的模式,以溝通 成為聽障兒童與其父母之間的橋樑。

四、家長應具備的聽覺障礙教育知能 (一) 助聽輔具的知能

根據林寶貴、韓福榮(民86)對臺灣區人 工電子耳植入術現況研究,發現有許多的家長 及聽覺障礙者認為人工電子耳植入術對聽覺障 礙學生有幫助,但是一定要有一審慎的術前評 估,並建議醫療小組在手術前應讓家長了解人 工電子耳的優點及限制,適合接受人工電子耳 手術的條件,評估個案的殘存聽力,配戴助聽 輔具的效果,有無必要實施人工電子耳手術等 事宜。而陳小娟亦對國內聽覺障礙兒童助聽系 統方面的缺失進行過研究,發現其中比較嚴重 的缺失是助聽器的配置不當。目前國內對於配 置助聽器並無法律規範,因此助聽器銷售商良 莠不齊。從陳小娟(民82)的研究得知,國內 聽覺障礙學生助聽器配置、使用知能與習慣,

以及維護狀況都不理想。

此外,國外許多文獻都提及,助聽器的維 護狀況不佳,導致其功能不良,包括短路、沒 電、輸出音量不夠、和諧扭曲音過多、訊號斷 斷續續等(陳小娟,民86)。助聽器的功能不 佳,影響聽覺說話訓練之成效,為了增加助聽 器使用功能,應加強父母對助聽輔具的知能,

以確保聽覺障礙兒童助聽輔具能正常運作且發 揮應有的助聽效果。

(二) 家長為聽覺說話訓練的統整者

聽覺障礙兒童所接受的特殊教育服務常因 家庭而異。理想的聽覺說話訓練計畫應當由配 置適當之助聽器開始,然後定期檢查並維護助 聽器功能,此外還要監督聽覺說話訓練之內容 與方向,並鼓勵聽覺障礙兒童的父母一同為聽 覺說話訓練努力(陳小娟,民86)。

Boothroyd(1988)曾提出聽覺復健的經營 模式如下:

1.父母親的經營,包括諮商、教育與教 學;

2.兒童社交與情緒的經營;

3.聽 力 學 的 經 營 (Audiological manage- ment),包括助聽器之配置與聽覺保健;

4.聽覺的經營(Auditory management),

即幫助兒童發展聽知覺技巧;

5.認知與語言的經營:協助兒童建立完整 的認知及語言架構;

6.言語的經營:使兒童能控制發音,能以 說話方式與人溝通。

針對上述文獻,本研究擬為家長提出一個 統整性的溝通訓練方案,其內涵為:

1.教導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正確使用與維護 助聽器的方法,並定期檢查助聽器的功能;

2.教導家長瞭解聽覺說話訓練課程的內容 與方法;

3.鼓勵家長與子女溝通,加強家長諮商與 親職教育,激發家長參與團體訓練之動機與決 心。

本訓練方案著重於提供家長聽覺、聽覺障 礙、助聽器之使用與維護、語言發展與學習歷 程、溝通訓練等有關之知識、技能與學習策 略,並且協助家長達成良好之個人適應及家庭 成長。

(8)

研究方法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除了透過文獻探討,了解國內外有 關之學理背景與實務經驗外,以問卷調查方 式,對國內學前聽覺障礙學生家長進行全面性 之需求調查,而後根據該調查結果及文獻資料 進行課程設計,最後,針對自願參與課程之聽 覺障礙兒童家長,進行十次密集式的結構化家 長溝通訓練。茲就研究對象,說明如後。

(一) 在問卷調查部分

首先,依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 心編製之「87年版臺灣地區特殊教育暨殘障福 利機構簡介」,就其中聽覺障礙學前階段的學 校及機構,依序寄發「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 進修需求調查問卷」,共計32個單位,但由於

各機構學生人數不一且未有明確的學前聽障兒 童人數,因此,除雅文及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 外,各國小學前班均寄發10份問卷,師範校院 寄發20份問卷,啟聰學校寄發30份問卷;總計 回收17個學前聽覺障礙教育機構單位的284份 有效問卷。

(二) 在家長溝通訓練部分

限於人力與時間的關係,本研究主要以位 於臺北市之「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

所回收的61份問卷為參加課程之可能對象,其 中有48位家長表示願意參加溝通訓練課程,因 此,研究者於88年初針對前述48位家長寄發參 與課程報名表,計有 9 位女性家長表示能全程 參與該時段的溝通訓練課程,故以這 9 位單一 性別家長做為訓練對象。如表一所示:

表一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參加對象及其子女基本資料表

家長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職業 兒童性別 兒童年齡 兒童聽障程度 兒童配戴輔具 P1 女 40 國小 家管 男 5 極重度 人工電子耳

P2 女 36 大學 商 女 5 重度 助聽器

P3 女 33 高中 家管 女 5 重度 助聽器

P4 女 42 大專 家管 男 5 重度 助聽器

P5 女 40 高中 商 女 3 重度 助聽器

P6 女 39 國中 家管 女 5 中重度 助聽器 P7 女 34 研究所 教師 女 4 中重度 助聽器 P8 女 33 國中 家管 男 6 極重度 人工電子耳

P9 女 42 國中 家管 女 6 重度 助聽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計有:「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 長進修需求調查問卷」、「學前聽覺障礙兒童 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學前 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內容意見調查 表」及「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自評表」等三項,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

問卷」

本研究為達了解學前聽障兒童家長的進修 需求現況,及其參與意願,經參考國內外相關 研究文獻後,自編問卷以收集所需資料。本項 問卷共計兩大部份:基本資料及家長進修需 求。第一部份為基本資料,包括:聽覺障礙兒 童姓名、就讀機構或學校、性別、聽障程度、

配戴助聽輔具情形、家庭使用語言等項目、家

(9)

長教育程度及職業;第二部份為家長進修需求 的問題,包括:聽覺障礙知識、助聽輔具、溝 通方法、親職關係、殘障法規福利等。

本研究以 SPSS for Windows之 reliability指 令考驗「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調查 問卷」中變項之內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 cy),以 Cronbach's Alpha 係數為指標,求得係 數為 .9547,表示本問卷內在一致性良好,信度 高。

另為提升本研究的效度上則採因素分析方 式予以處理,問卷內的各問項歸屬其共同因 素,以最少的因素來解釋問卷的最大變異量,

以建立效度,經因素分析剔除負荷值未達 0.4之 題目,本問卷的效度已獲致明顯提昇,可使未 來統計分析更臻正確。

以主軸法正交中之轉軸法抽取共同因素之 結果,如表二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 項目因數分析,顯示家長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 表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項目因素分析表

需求項目 成分一 成分二

1.「聽覺障礙原因、程度、特徵」的知識 36.368 36.554*

2.「聽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的知識 36.460 36.581*

3.「家長心理調適」的方法 36.248 36.691*

4.「選擇助聽輔具」的知識 36.359 36.716*

5.「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方法 36.211 36.837*

6.「佩戴、維護助聽輔具」的方法 36.222 36.755*

7.「兒童語言發展」的知識 36.576* 36.498 8.「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法」的優缺點 36.657* 36.512 9.「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 36.497 36.530*

10.「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練」方法 36.760* 36.377 11.「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方法 36.867* 36.261 12.「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 36.754* 36.289 13.「促進親子關係」的方法 36.569* 36.508 14.「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 36.867* 36.282 15.「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 36.700* 36.299 16.「輔導聽障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 36.630* 36.390 17.「有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 36.417 36.547*

18.「申請助聽輔具」的方法 36.431 36.552*

19.「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的知識 36.409 36.551*

特 徵 值 36.028 35.476

佔總變異之百分比 31.727 28.821

佔總變異之累積百分比 31.727 60.548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表示歸屬之因素群。

(10)

教養需求概略分成二大類,第一類可稱為「聽 障教育溝通訓練知能」,需求項目包括:7.「兒 童語言發展」的知識、8.「各種聽覺障礙兒童 語言溝通法」的優缺點、10.「聽覺障礙兒童的 聽能訓練」方法、11.「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 練」方法、12「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 法、13.「促進親子關係」的方法、14.「教養 聽障子女」的方法、15.「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 題」的方法、16.「輔導聽障子女行為問題」的 方法。

第二類稱為「聽障者心理與教育、助聽輔 具及殘障福利」類,需求題目包括:1.「聽覺 障礙原因、程度、特徵」的知識、2.「聽覺障 礙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的知識、3.「家長心 理調適」的方法、4.「選擇助聽輔具」的知 識、5.「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方法、6.

「佩戴、維護助聽輔具」的方法、9.「聽覺障 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17.「有關 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18.「申請助聽輔具」

的方法、19.「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的知識。

(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 及溝通認知測驗」

本項測驗共計:是非題二十題,選擇題二 十題。內容為聽覺障礙教育相關知識及溝通方 法。由研究者參照參考文獻及資深學前聽障教 育工作者的意見而設計。內容包含:聽覺障礙 教育知識、助聽輔具配戴注意事項、耳朵的生 理、溝通方法等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的知識。

(三)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內容意見調查表」

本項調查表是為了解參與實驗的家長,在 課程進行中,對課程安排方式、課程內容了解 程度、授課內容及回家作業填寫情況等加以統 整,作為修改課程內容的參考。

(四)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自評表」

本項課程自評表包含二部分:第一次家長

溝通訓練課程的自評「踏出第一步」及第十次 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自評「踏出未來的第一 步」,以瞭解家長參加溝通訓練課程前與參加 後的改變。

三、研究方法及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及步驟說明如下:

(一) 問卷調查方面 1.蒐集、研究參考文獻

首先蒐集及研究國內外有關學前聽覺障礙 兒童家長親職教育與溝通訓練的參考文獻,做 為設計問卷的參考依據。

2.調查研究樣本

蒐集、調查國內學前聽覺障礙早期教育機 構名單、住址、電話等資料,以做為寄發問卷 的依據。

3.設計問卷

設計學前聽障兒童家長使用的問卷調查 表,做為收集資料的主要研究工具。

4.舉行預試

由研究者請臺北市聲暉家長協會兩名家長 分別預填問卷,並請二位啟聰教育專家學者審 查問卷後,刪除語意不清題目後定稿。

5.印製問卷調查表

問卷定稿後按照所需份數印製調查問卷。

6.寄發及回收問卷

於87年11月初寄出問卷給臺灣區所有學前 聽障教育機構及單位,並於87年12月收回問 卷。

7.資料處理與分析

自88年 1月整理、統計、分析寄回之有效 問卷。

(二) 溝通訓練教學實驗過程 1.教學對象

將能全程參與「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 通訓練課程」的九位家長組成小團體進行小團 體訓練。

2.課程內容

(11)

藉由問卷調查結果及文獻探討,研究者自 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進 行教學實驗。

3.教學時間

為方便上班之家長參與實驗,教學活動特 別安排在週六及週日下午兩點到五點進行,共 計上課十次,每次三小時,合計三十小時。

4.訓練方式

上課前十分鐘,進行暖身運動,以瞭解家 長該週與其聽障子女互動情形後,進行每週安 排之單元主題介紹六十分鐘,家長記錄資料分 享六十分鐘,另有六十分鐘家長互相討論親子 互動情形,及在家如何與子女互動等內容。

5.前後測驗與填寫紀錄表

第一次教學實驗進行前(88年2月27日),

對九位家長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 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的前測;在第十次 教學實驗結束後(88年 4月3日),再進行後測 並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問卷」。每次課程結束後,請家長在家中記錄 其聽障幼兒的聽語表現及聽力檢查管理表。

五、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調查問卷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 調查問卷」資料處理與分析方式為:

1.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回收後,將資料整理、編號、登錄、

輸入個人電腦,並逐筆檢查、核對確實無誤 後,以 SPSS 套裝軟體對各項調查結果進行描 述統計、χ2考驗的統計分析。

2.統計分析

調查現況及意見用次數分配和百分比的統 計方法呈現;並以卡方檢定考驗各調查對象間 的差異情形。

(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 程」量的分析

1.「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

及溝通認知測驗」前後測分數處理與分析,以 SPSS 套裝軟體對訓練前與訓練後兩次測驗結果 進行魏可遜配對組帶符號等級考驗(Wilcoxon matched-pairs signed-ranks test,簡稱魏氏帶符 號等級考驗)的統計分析。

2.「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 問卷」的結果呈現。

(三) 質的分析

將九位家長的回饋情形,以文字加以敘 述,並詳細的描述家長參加溝通訓練課程後的 變化情形,及可能的影響因素之說明。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分為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 進修需求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及家長溝通訓練課 程教學效果分析二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一、問卷結果分析

本研究共計回收28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 278份,以下就問卷調查結果逐一分析如下:

(一)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程度分析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的進修需求,在本 研究問卷調查中計19個項目;1.「聽覺障礙原 因、程度、特徵」的知識、2.「聽覺障礙影響 日常生活及學習」的知識、3.「家長心理調 適」的方法、4.「選擇助聽輔具」的知識、5.

「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方法、6.「佩 戴、維護助聽輔具」的方法、7.「兒童語言發 展」的知識、8.「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 法」的優缺點、9.「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 的選擇」知識、10.「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 練」方法、11.「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方 法、12「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13.

「促進親子關係」的方法、14.「教養聽障子 女」的方法、15.「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 方法、16.「輔導聽障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

17.「有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18.「申請助

(12)

聽輔具」的方法、19.「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

的知識等。

接受本研究問卷調查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 家長在此19個項目,均表達「需要」及「非常 需要」進修的需求;其中第7項「兒童語言發 展」的知識、第10項「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 練」方法、第11項「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 練」方法及第15項「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

的方法等四個需求項目均達到九成五以上的需 求程度。

將此19個需求項目,依據需求程度排序:

「兒童語言發展」的知識(第 1 順序)、「輔 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第 2 順序)、

「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練」方法(第 3 順 序)、「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方法(第 4順序)、「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第5順 序)、「輔導聽障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第 6順序)、「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法」

的優缺點(第7順序)、「聽覺障礙兒童教育 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第 8 順序)、「聽覺 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的知識(第 9 順 序 ) 、 「 促 進 親 子 關 係 」 的 方 法 ( 第 10 順 序)、「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第 11順序)、「有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第 12順序)、「聽覺障礙原因、程度、特徵」的 知識(第13順序)、「佩戴、維護助聽輔具」

的方法(第14順序)、「預防聽障及優生保 健」的知識(第15順序)、「選擇助聽輔具」

的知識(第16 順序)、「家長心理調適」的方 法(第17順序)、「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

的方法(第18 順序)、「申請助聽輔具」的方 法(第19順序)。

前十項的需求項目,可區分為三大部分:

(一) 兒童語言教學,如「兒童語言發展」的知 識(第 1 順序)、「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 練」方法(第 3 順序)、「聽覺障礙兒童的說 話訓練」方法(第 4 順序)及「各種聽覺障礙 兒童語言溝通法」的優缺點(第7順序);(二) 聽障兒童教養的方法,如「輔導聽障子女情緒 問題」的方法(第 2 順序)、「教養聽障子 女」的方法(第 5 順序)、「輔導聽障子女行 為問題」的方法(第 6 順序)及「促進親子關 係」的方法(第10順位);(三) 聽覺障礙教 育,如「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擇」

知識(第 8 順序)、「聽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 及學習」的知識(第 9 順序)。

排序最後的 5 個需求項目:「申請助聽輔 具」的方法(第19順序)、「幫助子女使用助 聽輔具」的方法(第18順序)、「家長心理調 適」的方法(第17順序)、「選擇助聽輔具」

的知識(第16順序)、「預防聽障及優生保 健」的知識(第15順序)等,顯示接受問卷調 查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可能均已具備了上 述的知識或技能,詳見表三所示。

(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父親與母親的進修需 求程度差異分析

由表四得知,學前聽覺障礙兒童父親與母 親的進修需求程度差異,在19 個需求項目中,

僅三個項目的差異達到 .05的顯著水準:8.「各 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法」的優缺點、9.

「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

及18.「申請助聽輔具」的方法;因填答問卷者 身份為父親或母親而有不同的進修需求程度;

其餘16個需求項目則沒有明顯的差異。

(13)

表三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項目一覽表

序 需 求 項 目

家長需求程度 非常需要

N (%)

需要 N (%)

不需要 N (%)

完全不需要 N (%)

不知道 N (%) 13 11.「聽覺障礙原因、程度、特徵」的

知識

111%

39.9%

133%

47.8%

21%

7.6%

0%

0%

4%

1.4%

19 12.「聽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

的知識

130%

46.8%

127%

45.7%

10%

3.6%

0%

0%

1%

0.4%

17 13.「家長心理調適」的方法 91%

32.7%

144%

51.8%

34%

12.2%

2%

0.7%

1%

0.4%

16 14.「選擇助聽輔具」的知識 123%

44.2%

112%

40.3%

35%

12.6%

2%

0.7%

1%

0.4%

18 15.「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方法 103%

37.1%

130%

46.8%

35%

12.6%

2%

0.7%

1%

0.4%

14 16.「佩戴、維護助聽輔具」的方法 110%

39.6%

134%

48.2%

26%

9.4%

2%

0.7%

1%

0.4%

1 17.「兒童語言發展」的知識 169%

60.8%

99%

35.6%

4%

1.4%

0%

0%

0%

0%

7 18.「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法」

的優缺點

155%

55.8%

108%

38.8%

8%

2.9%

0%

0%

1%

0.4%

8 19.「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 擇」知識

153%

55.0%

110%

39.6%

9%

3.2%

0%

0%

1%

0.4%

3 10.「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練」方法 178%

64.0%

91%

32.7%

6%

2.2%

0%

0%

1%

0.4%

4 11.「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方法 186%

66.9%

82%

29.5%

5%

1.8%

0%

0%

2%

0.7%

11 12「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 157%

56.5%

103%

37.1%

11%

4.0%

1%

0.4%

2%

0.7%

10 13.「促進親子關係」的方法 137%

49.3%

123%

44.2%

12%

4.3%

1%

0.4%

0%

0%

15 14.「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 161%

57.9%

106%

38.1%

6%

2.2%

0%

0%

2%

0.7%

12 15.「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 160%

57.6%

107%

38.5%

5%

1.8%

0%

0%

1%

0.4%

16 16.「輔導聽障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 163%

58.6%

101%

36.3%

6%

2.2%

2%

0.7%

1%

0.4%

12 17.「有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 127%

45.7%

126%

45.3%

16%

5.8%

0%

0%

3%

1.1%

19 18.「申請助聽輔具」的方法 98%

35.3%

128%

46.0%

37%

13.3%

3%

1.1%

1%

0.4%

15 19.「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的知識 115%

41.4%

111%

39.9%

27%

9.7%

1%

0.4%

1%

0.4%

(14)

表四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程度之差異一覽表

需求

項目 χ2

父母需求程度之差異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完全不需要 不知道 母(N) 父(N) 母(N) 父(N) 母(N) 父(N) 母(N) 父(N) 母(N) 父(N)

11 .8533 96 10 108 13 15 3 0 0 3 1

12 1.4263 107 12 104 14 10 0 0 0 1 0

13 .4713 77 9 120 14 26 4 0 0 2 0

14 4.8513 106 10 88 16 29 1 2 0 0 1

15 3.3233 90 8 101 17 31 2 0 0 2 0

16 3.6443 94 10 108 15 22 2 1 1 0 0

17 2.2233 143 14 78 13 4 0 0 0 0 0

18 *9.0573 137 9 80 17 8 0 0 0 0 1

19 *6.2333 133 10 84 16 9 0 0 0 0 1

10 .9193 147 19 75 8 6 0 0 0 0 1 11 .6103 155 19 67 8 5 0 0 0 0 1 12 .2403 131 16 85 9 10 1 1 0 0 1 13 .3961 117 11 100 13 8 3 1 0 0 0 14 .9563 137 14 86 11 6 0 0 0 0 1 15 1.0863 136 14 87 12 5 0 0 0 0 0 16 .9353 137 16 83 9 6 0 2 0 0 1 17 3.9033 110 11 100 13 15 0 2 1 0 0 18 *18.1273 86 8 104 12 32 3 0 2 0 0

19 2.3923 99 7 91 13 21 3 1 0 0 1

*p<.05

(三)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教育程度對進修 需求程度差異分析

由表五得知,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教育 程度區分為低(識字、國小及國中)、中(高 中職)及高(專科、大學及研究所)三等級,

在19個進修需求項目中,僅四個項目的差異達 到 .05的顯著水準,分別是:11.「聽覺障礙兒 童的說話訓練」方法、12「聽覺障礙兒童的讀 話訓練」方法、14.「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及

15.「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因填答 問卷者教育程度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進修需求程 度;其餘15個需求項目則沒有明顯的差異。

(四)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意願及接受 訪談分析

如表六所示,雖有233位家長願意參加家 長溝通訓練課程,佔調查人數的83.8%,但願 意接受研究者訪談人數卻降為186人,佔調查 人數的66.9%。

(15)

表五 不同教育程度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一覽表

需求項目

χ2

填表家長不同教育程度者需求之差異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完全不需要 不知道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11 9.456 31 51 23 26 68 25 2 11 5 0 0 0 3 1 4 12 5.836 28 64 26 30 63 23 1 5 3 0 0 0 1 0 0 13 1.727 20 45 20 34 70 29 6 18 6 1 1 0 0 0 0 14 8.211 27 59 28 28 57 18 5 17 8 1 0 1 1 0 0 15 5.087 20 52 24 33 61 23 6 20 7 1 0 1 0 0 0 16 1.752 25 55 23 31 64 26 7 13 4 0 1 1 0 0 0 17 8.736 34 89 32 26 44 20 0 1 3 0 0 0 0 0 0 18 8.027 36 78 30 24 51 21 0 4 4 1 0 0 0 0 0 19 5.205 32 78 32 27 52 19 2 4 3 0 0 0 0 0 1 10 12.543 34 89 41 27 44 11 1 2 3 0 0 0 1 0 0 11 *13.402 36 95 41 25 38 11 0 2 3 0 0 0 1 0 0 12 *16.450 29 82 34 31 46 16 0 7 4 0 0 1 1 0 0 13 5.952 30 68 29 27 63 21 3 4 4 0 0 1 0 0 0 14 *13.873 32 83 35 29 50 16 0 2 4 1 0 0 0 0 0 15 *13.997 31 83 35 29 52 16 1 0 4 0 0 0 0 0 0 16 13.071 34 83 34 25 49 17 1 1 4 0 2 0 1 0 0 17 5.860 33 63 23 24 64 24 4 5 6 1 2 0 0 0 0 18 6.409 27 47 19 20 69 26 11 16 8 1 1 0 0 0 0 19 6.485 25 59 21 27 55 21 3 14 7 0 1 0 1 0 0

*p < .05

表六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意願及接受訪談一覽表

家長是否願意參加進修課程 人數 (百分比) 家長是否願意接受訪談 人數 (百分比) 願 意 N (%) 233 (83.8%) 願 意 N (%) 186 (66.9%) 不願意 N (%) 224 (88.6%) 不願意 N (%) 57 (20.5%) 未填答 N (%) 221 (87.3%) 未填答 N (%) 34 (12.2%)

二、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 程教學效果分析

本研究於88年2月27日開始進行學前聽覺障 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前,對參與課程的九 位家長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 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前測與「學前聽覺障礙

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一」,在88年 4 月3日第十次課程時,進行「學前聽覺障礙兒童 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之後測與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 二」。並於88年3月13日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 童家長溝通訓練內容意見調查表」,以瞭解參

(16)

加本研究的家長對訓練課程的意見。在十次訓 練課程進行中,提供六種記錄表,以幫助學前 聽障兒童家長明確的掌握子女的溝通能力現況 及進步情形。以下就認知測驗、課程內容意見 調查表、及自評表調查結果逐一加以分析。

(一) 參加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 育及溝通訓練者認知測驗結果分析

表七顯示本研究於88年 2 月27日,對參與 課程的九位家長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 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認知測驗」前測,在88年 4月3日第十次課程時,進行該測驗之後測,所 得前後測驗結果。九位家長經過六週十次30小 時的溝通訓練課程後,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 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通訓練認知測驗」前後 測得分,有明顯的進步。

表七 參加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 練課程者前後測分數表

參加訓練家長代號 前測得分 後測得分

1. 18 27

2. 29 33

3. 26 35

4. 29 31

5. 27 30

6. 27 34

7. 29 32

8. 27 36

9. 27 33

表八 前後測無母數考驗--魏氏帶符號等 級考驗表

後測減前測得分 人數 平均等級 等級總值 負值得分 0 5.00 45.00

正值得分 9 5.00 45.00 等值得分 0

總 和 9 Z:-2.677,p:.0035* *p < .05

以 SPSS 執行統計分析時,讀取「參加學 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者前後測分 數」9 筆資料,進行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如 表八所顯示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的檢定結果。

9名受試中,後測分數高於前測者有 9 名。將 9 名受試前後測分數的差化為等級後,9 名後測 高於前測的受試平均等級為 5,經檢定後Z值 為 -2.677 , 其 p 值 為 .0035 , 已 達 .05 顯 著 水 準,可拒絕本研究之虛無假設,表示 9 名受試 參加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後,

其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 溝通訓練認知測驗」上成績顯著的增加。

(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內容意 見調查表結果分析

本研究於88年 3 月13日,對參與課程的九 位家長實施「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 內容意見調查表」,以瞭解家長參加溝通訓練 課程的意見,所得問卷「量」的結果,如表九 所示;另將開放式的意見摘要於後。

1.「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內容 意見調查表」量的結果分析

在此十二題目中:「1.對於家長溝通訓練 課程目標,您了解的程度為何?」、「2.您對 課程大綱及內容概要的了解程度為何?」等二 題有 1 人認為不太了解,其餘 8 人為大致了解 與非常了解;「3.您覺得您能勝任本課程的要 求(填寫紀錄、報告等)」題有 1 人認為不能 勝任,其餘8人為同意與非常同意,表示可以 勝任家長溝通訓練課程;「4.截至目前為止,

您認為自己上課非常認真。」題 9 人均認為同 意;「5.您覺得老師的授課方式安排合理。」題 有4人認為非常同意,其餘5人為同意;「6.您認 為老師講課容易了解。」題有2人認為非常同 意,其餘7人為同意;「7.截至目前為止,您對授 課內容感興趣嗎?」題有4人認為非常感興趣,

其餘5人為感興趣;「8.截至目前為止,您在這門 課 的 出 席 率 如 何 」 9 人 均 為 百 分 之

(17)

一百的出席率;「9.一般來說,您上這門課時 有多少時間專心聽講?」題有 3 人認為全部時 間專心聽課,其餘 6 人為大部分時間專心聽 課 ; 「 10. 教 材 內 容 對 您 而 言 , 難 易 程 度 如 何?」題有 5 人認為稍難,其餘 4 人認為剛 好 ; 「 11. 老 師 授 課 的 速 度 對 您 而 言 快 慢 如 何?」題 9 人均認為剛好;「12.您滿意現在上 課的教室環境嗎?」題有 6 人認為非常滿意,

其餘3人認為滿意。

由表九顯示,有一位參加溝通訓練的家長

對於課程目標、課程大綱及內容表示「不太了 解」,可能因為該家長的教育程度為國小,故 表示不太了解,因而覺得不能勝任本課程的要 求(如填寫紀錄與報告等)。此項因家長教育 程度而影響家長進修意願與效果,亦是本研究 欲探討的議題。

整體而言,從「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 通訓練內容意見調查表」量的結果分析,參加 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的九位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 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表九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內容意見調查表結果一覽表 人數

問題 選項5 選項4 選項3 選項2 選項1

11.對於家長溝通訓練課程目標,您 了解的程度為何?

非常了解 (2)

大致了解 (6)

不太了解 (1)

完全不了解 (0)

不知道 (0) 12.您對課程大綱及內容概要的了解

程度為何?

非常了解 (2)

大致了解 (6)

不太了解 (1)

完全不了解 (0)

不知道 (0) 13. 您 覺 得 您 能 勝 任 本 課 程 的 要 求

(填寫紀錄、報告等)

非常同意 (2)

同意 (6)

不同意 (1)

非常不同意 (0)

不知道 (0) 14.截至目前為止,您認為自己上課

非常認真。

非常同意 (0)

同意 (9)

不同意 (0)

非常不同意 (0)

無法作答 (0) 115.您覺得老 師的授課方 式 安排合

理。

非常同意 (4)

同意 (5)

尚可 (0)

非常不同意 (0)

不知道 (0)

16.您認為老師講課容易了解。 非常同意

(2)

同意 (7)

尚可 (0)

非常不同意 (0)

不知道 (0) 17.截至目前為止,您對授課內容感

興趣嗎?

非常感興 趣 (4)

感興趣(5) 沒感覺 (0)

不太感興趣 (0)

完全不感興 趣 (0) 18.截至目前為止,您在這門課的出

席率如何?

100%

(9)

90~99%

(0)

75~89%

(0)

60~74%

(0)

60%以下 (0) 19.一般來說,您上這門課時有多少

時1間專心聽講?

全部 (3)

大部分 (6)

一半 (0)

少部分 (0)

從未 (0) 10.教材內容對您而言,難易程度如

何?

太難 (0)

稍難 (5)

剛好 (4)

稍易 (0)

太容易 (0) 11.老師授課的速度對您而言快慢如

何?

太快 (0)

稍快 (0)

剛好 (9)

稍慢 (0)

太慢 (0) 12.您滿意現在上課的教室環境嗎? 非常滿意

(6)

滿意 (3)

尚可 (0)

不太滿意 (0)

非常不滿意 (0)

(18)

2.家長整體回饋意見

將九位家長開放性的文字回饋,整理如下 說明:

(1) 很有系統而且符合原先的預期,覺得 增加很多基本知識。

(2) 上課氣氛很融洽。

(3) 由於我們的小朋友情形各不相同,家 長在教導小朋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可以藉著 上課時提出問題來討論,我個人蠻能接受這種 討論式的上課方式。

(4) 對課程意見

a.對於非單純聽障的小朋友(我的小 孩合併其他發展問題)他們也非常需要專業而 系統的訓練,希望能針對這類小朋友增加一些 課程或另外開課。

b.希望婦聯會多開類似課程,我覺得 幫助很大。

c.覺得老師講的非常清楚,解釋的非 常詳細,讓我更清楚怎樣看聽力圖,如何教導 聽障的小孩……等等的各種問題。

d.我希望能在課程上能再提供一些老 師實務上的經驗,告訴我們家長,或許以後當 有這種情形發生時,我們會有個參考依據,好 來處理遇到的問題。譬如,小朋友從小到大

(幼兒-青少年-成人)的心理發展會有那些 問題發生。

(三) 對參與溝通訓練課程家長之回饋內容分 析

本研究開始進行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 通訓練課程前,對參與課程的九位家長實施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 一」,在第十次課程時,進行「學前聽覺障礙 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二」。以下以文 字敘述的方式呈現家長的回饋內容。

1.參加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後,家長對自己 的期待與安排:

(1) 能更了解聽障兒,(2) 吸收聽取其他媽

媽的經驗,將教學一點一點落實在孩子生活經 驗裡,(3) 有創造力,能以遊戲方法教導孩子,

(4) 成長不少,從未有過這種經驗,(5) 學到要 持之以恆的去記錄,(6) 可以幫助別人,與其他 家有聽障兒的媽媽分享,(7) 增加更多溝通技 巧,(8) 把握學習環境,重視溝通。

2.參加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後,對聽障孩子 的期待及安排:

(1) 對孩子期望不會減低,(2) 培養孩子想 像力及語言能力,(3) 實際體驗各種情境,融入 生 活 中 , (4) 增 加 聽 的 記 憶 , (5) 培 養 主動 觀 察,(6) 孩子的發展應循序漸進,(7) 能借由助 聽器就能幫他聽得更好。

3.參加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後,家人對聽障 孩子的期待及協助:

(1) 家人每天固定與聽障孩子溝通30分鐘,

(2) 家人對孩子的協助是全力以赴,(3) 增加自 信心及安全感,(4) 家人儘量從日常生活中教導 聽障孩子,(5)調整生活習慣或教育方式,(6) 家 裏每個人提供協助,建立更好的聽與溝通環 境。

4.參加家長溝通訓練課程後,家長的改 變:

(1)了解聽障兒之生理、心理、耳聾、成 因,(2) 了解聽障兒心理建設的重要性,更會注 意到孩子個性上的發展、生理上的發展,與孩 子建立好良性的互動關係,(3) 了解如何以溫和 的方式教導孩子,(4) 了解如何克制自己的情 緒,(5) 增加自己的信心及安全感,(6) 隨時記 錄孩子的語彙及句子,(7) 每天做助聽器的檢 查,(8)了解助聽器日常檢查的重要性,(9) 看懂 醫院給的聽力圖,(10) 了解社會福利申請的手 續,(11) 從其他家長寶貴經驗的分享,獲益良 多,(12) 了解如何啟發、教導孩子,(13) 注意 孩子每個發展過程並記錄,以便將來做比較,

可以更詳細具體的知道孩子的改變,(14) 開始 能讓自己較開朗的去面對問題,(15) 增長了知

(19)

識,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16) 不會再徬徨,

(17) 希望把所學的也可以分享給不知道的人,

學到很多的知識與小孩溝通的方法。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 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程度 方面

接受本研究「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 需求調查問卷」的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在進 修需求程度的19個項目,均表達「需要」及

「非常需要」進修的需求;其中第7項「兒童 語言發展」的知識、第10項「聽覺障礙兒童的 聽能訓練」方法、第11項「聽覺障礙兒童的說 話訓練」方法及第15項「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 題」的方法等四個需求項目均達到九成五以上 的需求程度。若依據需求程度由高至低,則依 序為:「兒童語言發展」的知識、「輔導聽障 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聽覺障礙兒童的聽 能訓練」方法、「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

方法、「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輔導聽障 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各種聽覺障礙兒童 語言溝通法」的優缺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 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聽覺障礙影響日常 生活及學習」的知識、「促進親子關係」的方 法、「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有 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聽覺障礙原因、

程度、特徵」的知識、「佩戴、維護助聽輔 具」的方法、「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的知 識、「選擇助聽輔具」的知識、「家長心理調 適」的方法、「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方 法、「申請助聽輔具」的方法。

(二)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父親與母親的進修需 求程度差異分析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父親與母親的進修需求 程度差異,「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法」

的優缺點、「聽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 擇」知識、及「申請助聽輔具」的方法等三項 達到 .05顯著差異水準;其餘16個需求項目則沒 有明顯的差異。

(三)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教育程度對進修 需求程度差異分析

在19個進修需求項目中,「聽覺障礙兒童 的說話訓練」方法、「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 練」方法、「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及「輔導 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等四項達到 .05顯著 差異水準,其餘15個需求項目則沒有明顯的差 異。

(四)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需求問卷因 素分析結果

發現家長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教養需求方 面可概略分成二大類,第一類稱為「聽障教育 溝通訓練知能」,需求項目包括:「兒童語言 發展」的知識、「各種聽覺障礙兒童語言溝通 法」的優缺點、「聽覺障礙兒童的聽能訓練」

方法、「聽覺障礙兒童的說話訓練」方法、

「聽覺障礙兒童的讀話訓練」方法、「促進親 子關係」的方法、「教養聽障子女」的方法、

「輔導聽障子女情緒問題」的方法、「輔導聽 障子女行為問題」的方法;第二類稱為「聽障 者心理與教育、助聽輔具及殘障福利」類,需 求題目包括:「聽覺障礙原因、程度、特徵」

的知識、「聽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及學習」的 知識、「家長心理調適」的方法、「選擇助聽 輔具」的知識、「幫助子女使用助聽輔具」的 方法、「佩戴、維護助聽輔具」的方法、「聽 覺障礙兒童教育安置型態的選擇」知識、「有 關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申請助聽輔具」

的方法、「預防聽障及優生保健」的知識。

(五) 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進修意願及接受 訪談分析結果

雖有233位家長願意參加家長溝通訓練課 程,佔調查人數的83.8%,但願意接受研究者

(20)

訪談人數卻降為186人,佔調查人數的66.9%。

(六) 在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所獲得的結論 在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方面,樣本為學前聽 覺障礙兒童九位家長;而運用的研究工具計 有:「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 溝通認知測驗」、「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 通訓練課程內容意見調查表」、「學前聽覺障 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課程自評表」等三種工 具,分析參加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 教育及溝通訓練者在認知測驗的結果,九位家 長經過六週十次30小時的溝通訓練課程後,其 在「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聽覺障礙教育及溝 通訓練認知測驗」前後測得分,有明顯的進 步,且分數差距達 .05顯著水準。

1.從「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溝通訓練內 容意見調查表」的量性結果分析得知,參加家 長溝通訓練課程的九位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的 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九位家 長的開放性意見整理如下:

(1) 課程設計很有系統而且符合原先的預 期,覺得增加很多基本知識。

(2) 上課氣氛很融洽。

(3) 小朋友的情形各不相同,家長在教導 小朋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可以藉著上課時提 出問題來討論。

2.對課程內容的意見整理如下:

(1) 對於非單一聽障的小朋友,也非常需 要專業有系統的訓練,希望能針對這類小朋友 增加一些課程或另外開課。

(2) 希望多開類似課程,覺得幫助很大。

(3) 覺得研究者講解清楚,非常詳細,家 長能清楚看懂聽力圖,及如何教導聽障的孩 子。

(4) 希望能再提供一些實務上的經驗。譬 如,孩子從小到大(幼兒-青少年-成人)的 心理發展。

3.聽覺障礙兒童的家長大多認為是聽覺障

礙兒童的照顧者,同時,也是訓練者;長期承 擔如此重任,其中的壓力不言可喻。因此當聽 覺障礙兒童的家長交互扮演「堅強的照顧者─

困難的待援者」兩種角色時,透過家長溝通訓 練課程,對家長進行親職教育,是增加家長自 信心與平衡此種矛盾的可行方案之一。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大致與研究目的相 符合,其中,在問卷調查方面能夠深入了解學 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的進修需求;在家長溝通 訓練課程方面,課程架構、內容、教學過程也 能符合家長的期望,使家長能有所收穫達到課 程設計預期的目標。

二、研究限制

由於時間與人力所限,本研究教學實驗研 究對象僅限於臺北市之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 基金會之學前聽覺障礙兒童九位母親,樣本人 數不多且侷限於單一機構。因此,有關本研究 之結論與推廣,僅限於臺北市的私立學前教育 機構。

三、建議

主要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 幾點建議,以供未來發展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 長溝通訓練課程及進行聽覺障礙兒童早期介入 之參考。

(一) 對學前聽覺障礙家長進修需求調查的建議 對聽覺障礙兒童的家長進行親職教育課程 之前,宜先了解家長對進修需求的內涵,及對 溝通訓練課程重視項目,然後再依據所得到的 家長進修需求資料,研擬溝通訓練課程內容,

此模式與作法可作為學前聽覺障礙兒童親職教 育課程規劃的參考。

(二) 對家長溝通訓練課程應用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每一位家長教育程度參 差不齊,需求亦不相同,親職教育課程必須配 合每一位家長的教育程度及需求內涵,因此,

建議可彈性使用本研究所設計的家長溝通訓練 課程,並增加其他家長所建議的內容。

(21)

(三) 對學前聽覺障礙教育專業訓練者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聽覺障礙教育專業訓練者若 能提供家長親職教育課程,對建立家長自信心 頗有幫助。因此,建議啟聰教育教師或聽語專 業人員若能長期提供學前聽覺障礙兒童家長親 職教育課程,其效果將更加顯著。

(四) 對教育行政及師資培育單位的建議 鑑於本研究九位家長經教學實驗後,在教 導子女的技巧與知能上均有明顯進步,家長本 身的自信心也有增加,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或 師資培育單位應積極提供系統化的學前聽覺障 礙兒童家長進修機會,讓其他學前聽覺障礙兒 童家長亦有機會參與進修。

(五) 對社會福利資源運用的建議

本研究有關家長需求調查方面發現「有關 殘障福利權益」的知識、「申請助聽輔具」的 方法等,在需求優先順序屬於最後五項,顯示 家長可能已具備上述的知識,因此,在學前聽 覺障礙兒童家長親職教育課程中,此類課程由 專業訓練者提供家長與殘障福利相關資訊的方 式,似可適度酌減時數,或由家長團體所組成 的民間殘障福利社團,來提供更詳細的運作方 式與細節內容等資訊課程,及教導家長取得應 享有的福利資源,以使學前聽覺障礙家長的親 職教育資源能更有效的運用。

(六)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參與本研究溝通訓練課程的九位家長均為 母親,未來研究可針對父親或其他家長,進一 步以不同的親職教育型態加以實驗,以了解不 同實驗對象、不同親職教育課程內涵的教學效 果。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天苗(民79):去除界限,保障品質-出席 1990年國際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研討會紀

要。特殊教育季刊,37期,20-26頁。

何華國(民85):特殊兒童親職教育。臺北 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杞昭安、何東墀(民81):卡羅萊那學前障礙 兒童課程介紹。特殊教育新知通訊,71-79 頁。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 市:東華書局。

林寶貴(民76):從社會生態學觀點談殘障兒 童的親職教育,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 育學會「特殊教育」會刊,10期,9-16 頁。

林寶貴(民79):從聽障兒童家長之間的相互 支持與協助談聽障兒童家長組織之功能與 展望。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3-35 頁。

林寶貴(民83a):語言障礙與矯治。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寶貴(民83b):聽覺障礙教育與復健。臺 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寶貴、韓福榮(民86):臺灣地區聽覺障礙 者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術現況及溝通能力 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期,131- 150頁。

陳小娟(民82):國中小聽障學生個人助聽器 之使用,知能與維護。特殊教育與復健學 報,3期,1-38頁。

陳小娟(民83):不同階段/安置聽障學生親職 教育需求研究。高雄師大學報,5期,1-40 頁。

陳小娟(民86):聽覺障礙個案經營動力模式 探究。高雄師大學報,8期,92-112頁。

陳明聰、王天苗(民86):臺北市國小啟智班 學生父母參與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 刊,15期,215-236頁。

陳靜江、林寶山(民82):學前身心障礙兒童 教育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mp;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amp;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