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 北投 國民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北市 北投 國民中學"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市 北投 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 第 1 學期 八 年級 特教資優 領域 自然 課程計畫

108-1

教科書版本:康軒版

一、 本學期學習目標:

1.從實驗與活動中,認識奇妙的物質世界。

2.了解熱對物質的影響,及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

3.藉由活動中了解波的特性。

4.了解元素化合物及相關的化學反應。

二、 本學期各單元內涵:

週次 教學單元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第 一 週

進入實驗室、

1-1 長度與體積的測量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1-4-2-2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比較,了解估計的意 義。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 識。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 平審視爭議 。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事。

1.介紹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

2.向學生說明實驗室的規則及器材使 用方法。

3.引導學生熟知實驗意外狀況發生時 的應變與處理。

4.經由實際的測量活動,知道測量的 意義與公制單位的必要性。

5.了解估計值的意義與正確判斷估計 值的應用。

6.實際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生涯發展】

3-3-1 培養正確工作 態度及價值觀。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2)

第 二

週 1-2 質量與密度的測量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 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與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 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 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4-4-2 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 可能達成目的的途徑。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 去分析判斷。

1.了解質量的測量與單位。

2.熟悉天平的使用與操作注意事項。

3.認識懸吊式等臂天平與上皿天平的 異同。

4.了解不同天平稱量質量的計算方 式。

5.了解密度的測量與定義。

6.知道密度、體積與質量之間的關 係。

7.了解常見物質密度的關係,以及固 體、液體和氣體之間的密度大小。

8.以長方形面積計算的過程,說明控 制變因的實驗方法與舉例。

9.介紹控制變因的實驗方法對科學研 究的重要性。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生涯發展】

3-3-1 培養正確工作 態度及價值觀。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3)

第 三

2-1 認識物質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 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 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 的詮釋。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1.觀察身邊常見物品,了解各種物質 具有不同的特性。

2.以地表常見物質引入物質三態的概 念,讓學生了解物質占有空間、具有 質量的特性。

3.以水為舉例提問物質三態的定義與 狀態。

4.藉由觀察生活現象(如鐵生鏽和蠟 燭燃燒)比較其變化,了解物理變化 與化學變化的不同。

5.以市售飲料或衣服的成份標示,說 明純物質與混合物的分別。

6.進行食鹽水蒸發實驗,操作混合物 的分離。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2-4-1 了解環境與經 濟發展間的關係。

(4)

第 四

2-2 水溶液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 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 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4-3 知道溶液是由溶質與溶劑所組成的,並了解 濃度的意義。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週期表上元素性 質的週期性。

2-4-8-2 認識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醃製、脫水、真空 包裝等食品加工。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 論。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 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 的詮釋。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1.觀察糖水,了解溶質、溶劑及溶液 的意義。

2.觀察生活中常見溶液,了解其組成 與種類。

3.以汽水為例,說明溶質可以有固、

液、氣三態。

4.了解水無法溶解所有物質,所以有 些溶液的溶液並非全部都是水。

5.實際操作溶解不同量的糖粉或調味 料,說明濃度的定義。

6.說明重量百分濃度與體積百分濃度 的意義及計算。

7.知道市售飲料或酒也應用了濃度計 算。

8.說明溫度對固體及氣體溶解量的影 響。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2-4-1 了解環境與經 濟發展間的關係。

(5)

第 五

2-3 空氣的組成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4-4-1 知道大氣的主要成分。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1.說明空氣中還有水蒸氣和臭氧等氣 體,所占比例會時間和氣候不同而改 變。

2.認識氧氣的製備方式與檢驗方式。

3.說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與檢驗方 法,知道可用澄清石灰水檢驗。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2-4-1 了解環境與經 濟發展間的關係。

(6)

第 六 週

3-1 波的傳播 3-2 波的特性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 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 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 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1.觀察水波的產生與繩波的移動,了 解波產生時的現象與原因。

2.說明力學波的特性,並介紹常見力 學波。

3.實際操作彈簧波的傳播,了解波傳 遞時的特性。

4.歸納實驗結果,了解橫波與縱波的 定義與區別。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生涯發展】

3-3-1 培養正確工作 態度及價值觀。

3-3-3 培養解決生涯 問題及做決定的能 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內的 環境法規與政策、

國際環境公約、環 保組織,以及公民 的環境行動。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7)

第 七

週 3-3 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 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 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第一次評量週】

1.利用掛圖,講解何謂波的週期、波 峰、波谷與振幅。

2.講解何謂連續週期波。

3.講解週期與頻率互為倒數關係,並 介紹頻率的單位。

4.提問學生能否正確回答週期、波 長、振幅的正確定義與常用的單位;

另提問學生能否說明週期與頻率互為 倒數的關係。

5.講解波速,並說明波速、頻率與波 長間的關係。

6.說明橫波與縱波在波的一些基本性 質上是類似的。

7.利用音叉及聲帶的振動現象,說明 聲音是因為物體快速振動所產生的。

8.說明聲音是一種波動,且其在空氣 中傳播的方式是縱波。

9.利用聲音是一種波動的性質,說明 聽覺是如何產生的。

10.以波以耳實驗說明接近真空的環境 不易傳播聲音,可知聲音的傳播需要 介質,所以聲音是一種力學波。

11.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可以清楚聽到 敲桌聲,由此可知固體可以傳播聲 音。

12.利用游泳者潛入水中時,仍可聽到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生涯發展】

3-3-1 培養正確工作 態度及價值觀。

3-3-3 培養解決生涯 問題及做決定的能 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內的 環境法規與政策、

國際環境公約、環 保組織,以及公民 的環境行動。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8)

第 八 週

3-4 聲波的反射 與超聲波 3-5 多變的聲音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 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 形成概念。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 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 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 訊息的感受。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

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 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1.講述反射的意義並舉例反射的現 象,例如聲波的反射與光線的反射。

2.舉例說明光滑或堅硬的表面容易反 射回聲;有孔隙或柔軟的表面容易吸 收回聲。

3.說明利用聲納裝置來測量海底深度 的方法。

4.說明超聲波的定義,並比較各種動 物的聽覺範圍,知道人耳的聽覺範圍 比大多數動物要少很多。

5.說明響度的定義,並指出振動體的 振幅越大,所發出的音量也越大,聲 音的響度通常也越大。

6.介紹聲音強度的單位:分貝,並說 明分貝的意義。

7.介紹共振的意義,並透過實驗說明 兩個同頻率的音叉,可以產生共振。

8.說明音調的定義,並指出振動體的 頻率越高,所發出的聲音音調也越 高。

9.利用吉他進行說明,振動的物體越 薄、越短、越細或拉得越緊,則振動 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10.利用一些樂器指出樂器振動的部 分,並說明其厚薄、長短、粗細和鬆 緊等因素與音調的高低有何關係。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生涯發展】

3-3-1 培養正確工作 態度及價值觀。

3-3-3 培養解決生涯 問題及做決定的能 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內的 環境法規與政策、

國際環境公約、環 保組織,以及公民 的環境行動。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9)

第 九 週

4-1 光的傳播與光速 4-2 光的反射與面鏡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 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 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 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1.說明光須進入眼睛才能產生視覺。

2.說明光的直線傳播性質與應用。

3.評量能否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性質,

說明影子的形成。

4.進行針孔成像實驗,利用針孔成 像,再次驗證與說明光的直進性質。

5.以光的直線傳播性質說明針孔成 像,以及成像大小與光源、針孔紙屏 三者間相對距離的關係。

6.以雷電現象及放煙火的實例,使學 生比較與體認光的傳播速率極快。

7.利用球碰地時的反彈方向,輔助說 明光的反射現象與原則。

8.說明光的反射時,強調光在任何表 面發生反射時,均會遵守反射定律。

9.光在表面某點發生反射時,能正確 畫出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的相關位 置,以及說明入射角與反射角的關 係。

10.介紹平面鏡成像時,應先以點光源 為例,說明成像原理,並評量學生能 否以反射定律說明平面鏡成像原理。

11.說明平面鏡所生成的虛像並不是由 實際光線交會而成,而是由鏡面反射 的光線進入眼睛造成的視覺。

12.介紹凹面鏡與凸面鏡的成像時,可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 析、研判與整合家 庭消費資訊,以解 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種媒 介探究國內外環境 問題,並歸納其發 生的可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0)

第 十

週 4-3 光的折射與透鏡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 訊息的感受。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辯,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劃,有 計畫的進行操作。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 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1.以生活中因光的折射所造成的現 象,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利用車子在不同的地面(介質)

時,因為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偏折現 象,說明折射原理。

3.利用圖片說明視深與實際深度的成 因與差異。

4.介紹光經由空氣穿過三稜鏡後再回 到空氣中時(光線發生折射),都會 向稜鏡厚度大的部分偏折,進而說明 兩個稜鏡不同的組合,具有使平行光 線會聚或發散的功能。

5.介紹透鏡的分類及如何區分凸透鏡 與凹透鏡。

6.利用稜鏡的組合與凸、凹透鏡比 較,說明凸透鏡會使光線會聚,而凹 透鏡會使光線發散。

7.介紹焦點及焦距的意義。

8.藉由操作實驗與歸納,說明光線經 過凸、凹透鏡折射後的成像性質。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 析、研判與整合家 庭消費資訊,以解 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種媒 介探究國內外環境 問題,並歸納其發 生的可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1)

第 十 一 週

4-4 光學儀器 4-5 色光與顏色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波動現象及人對 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 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辯,才能獲得 可信的知識。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劃,有 計畫的進行操作。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 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1.簡介複式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說明 複式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2.說明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3.介紹眼睛各部分構造及功能,其中 角膜和晶狀體具有凸透鏡的功能,使 入射眼內的光線發生折射。

4.簡單介紹視覺如何產生。

5.配合圖片說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

並說明配戴透鏡矯正視力的原理。

6.評量學生能否比較照相機與眼睛兩 者構造及功能異同,並能否說明近視 和遠視的成因,並指出應配戴何種透 鏡來矯正視力。

7.說明顏色是光進入眼睛後所引發的 一種視覺感受。

8.由陽光通過透明三稜鏡的色散現 象,說明陽光和日光燈等白光光源是 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

9.指出引起可見光譜為紅、橙、黃、

綠、藍、靛、紫等7 種色光,並說明 陽光下不透明物體所顯示的顏色與物 體表面吸收或反射光的關係。

10.介紹不透明物體所顯示的顏色,與 物體表面吸收與反射光的特性有關。

11.評量學生能否說明傳統紅綠燈如何 利用白光產生色光。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 析、研判與整合家 庭消費資訊,以解 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種媒 介探究國內外環境 問題,並歸納其發 生的可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2)

第 十 二 週

5-1 溫度與溫度計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 的度量策略。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 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1.提問為什麼對同一杯水的冷熱感 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同一 個人的左、右兩手對同一杯水的冷熱 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嗎?

2.說明要有客觀和標準的測量工具,

才能精確描述物體冷熱。

3.藉由操作實驗,了解溫度計設計的 原理。

4.說明物體的冷熱程度可用溫度表示 及介紹常用的溫度計。

5.講解溫度計的使用原理。

6.展示溫度計實物或溫度計掛圖。

7.介紹攝氏溫標的制定。

8.說明華氏溫標與攝氏溫標間的換算 公式與換算方法。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環保 簡樸與健康的理念 於日常生活與消費 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的物 理性質(如密度、

比熱、浮力、壓力 等)與作用(如波 浪、潮汐、洋流 等),及其對海洋 生物分布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在地 球上的分布、比例 及種類。

(13)

第 十 三 週

5-2 熱量與比熱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 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 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 形成概念。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 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 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 論。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 去分析判斷。

1.說明熱與熱平衡,並定義熱量。

2.以課本圖講解熱平衡的意義、溫度 計的使用與熱平衡間的關係。

3.介紹熱量單位:說明「卡」的定義 及與相關問題的計算。

4.藉由實驗結果,說明比較物質的種 類、質量與溫度上升的關係。

5.了解加熱相同質量的物質,比熱較 小的上升溫度較大,比熱較大的溫度 上升較小。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環保 簡樸與健康的理念 於日常生活與消費 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的物 理性質(如密度、

比熱、浮力、壓力 等)與作用(如波 浪、潮汐、洋流 等),及其對海洋 生物分布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在地 球上的分布、比例 及種類。

(14)

第 十 四 週

5-3 熱對物質的影響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 形成概念。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 內涵性質。

2-4-7-3 認識化學變化的吸熱、放熱反應。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 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第二次評量週】

1.介紹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2.以生活中的狀態變化引起動機的例 子,探討狀態變化與熱量的關係。

3.進行探索活動:畫出水溫的變化 圖。

4.說明冰加熱熔化成水的變化曲線圖 及熔點的定義。冰熔化時需吸收熱 量,當水凝固成冰則會放出熱量,可 用融雪時比下雪時感覺更冷的例子輔 助說明吸、放熱的現象。

5.說明水的液態與氣態的變化,以雨 水蒸發的例子引起學生的動機,說明 水吸收熱量會汽化成水蒸氣,並說明 汽化的種類有蒸發與沸騰;溫度越 高,水的蒸發速率越快。

6.舉例生活中應用溫度高、蒸發速率 快的原理之生活用品;說明水加熱變 成水蒸氣的溫度變化曲線及沸點的定 義。水汽化時需吸收熱量,水蒸氣凝 結成水時則會放出熱量。

7.利用示範實驗說明化學變化也會伴 隨著能量的改變。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環保 簡樸與健康的理念 於日常生活與消費 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的物 理性質(如密度、

比熱、浮力、壓力 等)與作用(如波 浪、潮汐、洋流 等),及其對海洋 生物分布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在地 球上的分布、比例 及種類。

(15)

第 十 五 週

5-4 熱的傳播方式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 論。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 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 化)。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1.講述生活中與熱的傳播有關的實 例,例如以手拿盛裝熱水的鋼杯會覺 得燙、打開冰箱的冷凍庫會覺得冷。

2.舉出熱傳導的生活實例,例如使用 金屬鍋盛裝食物加熱,雖然食物沒有 直接接觸火源,但亦可將食物煮熟。

3.說明熱傳導的過程中,導熱介質不 須移動。

4.說明熱傳導受到傳導物質的影響,

並介紹導熱快慢不同的物質。

5.舉出導熱快慢不同的物質在生活中 的應用。

6.講解熱對流的方式與成因,並結合 密度概念說明水為什麼從表面開始結 冰,及為何寒帶的水中生物在水面結 冰時仍能生存的原因。

7.說明風是由空氣的熱對流現象所形 成的,講解陸風、海風的成因。

8.說明生活中熱對流的應用實例。

9.以太陽熱能傳遞的方式說明熱輻 射,舉例說明熱輻射的應用。

10.總結與複習熱傳播的方式。

11.以悶燒鍋的設計結構為例,講解熱 傳播方式在生活中,傳熱與絕熱的應 用。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學方 法鑑別、分析、了 解周遭的環境狀況 與變遷。

5-4-4 具有提出改善 方案、採取行動,

進而解決環境問題 的經驗。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的物 理性質(如密度、

比熱、浮力、壓力 等)與作用(如波 浪、潮汐、洋流 等),及其對海洋 生物分布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在地 球上的分布、比例 及種類。

(16)

第 十 六 週

6-1 純物質的分類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 快慢的因素。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1.介紹卜利士力製氧方法,氧化汞照 光後分解成氧和汞,說明氧化汞為化 合物、氧和汞為元素的定義與分解反 應的概念。

2.以自由發表的方式,請學生指出生 活中還有哪些是元素。向學生提問這 些元素是否可以繼續被分解,從中了 解學生是否明白元素的定義。

3.由課本圖總結物質的分類。

4.舉氫和氧反應生成水為例子,引導 學生了解什麼是化合反應。評量學生 能否說出物質化合的概念。

5.說明由兩種不同元素化合生成的化 合物,這些化合物的成分元素,就是 由參與化合反應的元素所組成。

6.說明化合物的性質與成分元素的性 質不同,例如水沒有氫的可燃性,也 沒有氧的助燃性。

7.回顧過去的實驗、以示範方式或播 放影像呈現,哪些反應是屬於化合反 應?例如木炭燃燒是碳與氧的化合反 應;鎂帶燃燒是鎂和氧的化合反應。

8.由氫、氧與水的性質比較,了解化 合物的性質與成分元素的性質不同。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的生 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的資 源管理,並應用於 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7)

第 十 七 週

6-2 認識元素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 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 論、模型的適用性。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 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2-4-5-2 了解常用的金屬、非金屬元素的活性大小及 其化合物。

2-4-8-3 認識各種天然與人造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應 用,並嘗試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與運用。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 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

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1.進行實驗,了解金屬與非金屬元素 的特性與差異。

2.請學生列舉的元素例子,依其是否 有金屬光澤、導電性(此時可用組裝 好的電池燈泡組,示範金屬元素具導 電性;大部分非金屬元素不具導電 性)、延性和展性等,分成金屬及非 金屬元素。以紙筆測驗方式,請學生 就所列的元素中,分辨哪些是金屬元 素,哪些是非金屬元素。

3.請學生發表,還知道哪些金屬元素 與非金屬元素。

4.以彩色筆將舉例的元素名稱及符號 分別寫在牌子的正、反面,並說明元 素符號的寫法及中文命名法則。反覆 提問學生元素符號及中文名稱,直至 學生熟練,再進行紙筆測驗。

5.利用事先準備或教室中現有的元素 物質,例如鐵、銅線等為例,讓學生 認識生活周遭的元素。

6.講解生活中常見元素的性質及用 途,並進行錄影帶欣賞。

7.說明某一種元素的特性,評量學生 能否依此判斷出是哪一種元素。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的生 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的資 源管理,並應用於 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8)

第 十 八 週

6-3 原子的結構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週期表上元素性 質的週期性。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素與化合物之間 的關係,並了解化學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 快慢的因素。

3-4-0-3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 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 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1.講解道耳頓提出的原子說,並提問 學生道耳頓的原子說內容。

2.說明質子、中子、電子的電性及性 質。

3.引領學生思考肉眼不可見的物質,

進而認知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概念。

4.以金原子的顯微圖片,證明物質放 大到最後,可以看到原子的形狀。

5.舉例金原子與網球的比例及網球與 地球的大小比例,引導學生想像原子 的大小。

6.整理說明原子的結構,及原子序、

質量數的意義。提問學生原子的結構 及原子內所含有的粒子及其性質,及 原子序、質量數的意義。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的生 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的資 源管理,並應用於 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19)

第 十 九 週

6-4 元素週期表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週期表上元素性 質的週期性。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顏色變化。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 快慢的因素。

1.介紹週期表方格內的符號意義。

2.週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由小而大 排列,橫列稱為週期,縱列稱為族,

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3.示範鈉、鉀、鐵金屬與水反應的情 形,以實驗結果說明課文中有關鈉、

鉀性質,以及如何表示鈉、鉀與水的 反應式,並作分類的歸納。

4.以鈉、鉀說明同類元素雖然性質相 似,但彼此性質仍有差異。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的生 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的資 源管理,並應用於 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20)

第 二 十 週

6-5 分子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 式。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週期表上元素性 質的週期性。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素與化合物之間 的關係,並了解化學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 事。

【第三次評量週】

1.使用原子模型組成氫氣分子、氧氣 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惰性 氣體等的分子模型,使學生知道分子 是由原子組成的。

2.講解課本分子模型圖,讓學生了解 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及惰性氣 體的分子模型。

3.以原子與分子模型解釋元素及化合 物的分別、純物質及混合物的差異,

說明自然界的物質都是由粒子(原 子)組成的。

4.以排列好的各種顏色磁鐵或組合好 的原子、分子模型,請學生區分純物 質及混合物;並分辨純物質中,哪些 是元素或化合物。

5.使用分子模型組成課本各種分子,

說明其化學式的寫法。

6.說明分子式的意義。

7.說明金屬元素化學式的寫法。

4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的生 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的資 源管理,並應用於 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國之 環境保護策略,並 與我國之相關做法 做比較。

第 二 十 一 週

複習第3 次段考範圍

【休業式】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21)

臺北市 北投 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 第 2 學期 八 年級 特教資優 領域 自然 課程計畫

108-2

教科書版本:康軒版

一、 本學期學習目標:

1.從實驗與活動中,認識質量守恆與化學反應。

2.了解氧化還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藉由實驗認識電解質與酸鹼鹽的特性。

4.了解反應速率快慢的影響因素與反應平衡的條件。

5.認識有機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6.了解力的效應與各種力的特性 二、 本學期各單元內涵:

(22)

週次 能力指標

容 節數 評量方式 重大議題

第 一 週

1-1 質量守恆

1-4-4-2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顏色變化。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 素。

2-4-7-3 認識化學變化的吸熱、放熱反應。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 識。

5-4-1-3 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 (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 斷。

1.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變 化涉及顏色改變與量的 變化。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學方法 鑑別、分析、了解周

遭的環境狀況與變 遷。

第 二 週

1-2 細數原子與分子

1-4-5-4 正確的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 瞭解化學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4-6 瞭解原子量、分子量、碳氫化合物的概念。

1.以化學反應模型的實 驗,讓學生了解化學反 應是原子重新排列,組 成另一種新的物質。

2.讓學生明白原子量的 概念。

3.讓學生明白分子量的 概念。

4.讓學生知道原子量與 分子量的計算。

4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學方法 鑑別、分析、了解周

遭的環境狀況與變 遷。

1.讓學生知道莫耳的概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51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豐原區翁子國民小學 徐維浩 蔡宜青 2052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民小學

中華民國第四十九屆全國分區技能競賽 第二部份 競賽場地規劃與設備材料準備.

一、依行政院一百十一年 一月四日核定國發會 提送之「強化優秀僑 外生留臺工作行動計 畫」 ,將取得我國副學 士學位僑外生納入評 點制適用,並以自我 國產業發展所需之相 關科系畢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佳作 台北市    黃馨僾     暖化的怒火     臺北美國學校     Ramses Youssif   佳作 台北市   連敏媗     都是酒後開車的後果   三玉國民小學     李文秀   佳作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4 社團法人台中市健康長青協會 行銷策略規劃 5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擬訂行銷策略 6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遊程活動規劃及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