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派人員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投入之研究 洪英哲、陸春霖 ; 劉家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外派人員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投入之研究 洪英哲、陸春霖 ; 劉家駒"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外派人員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投入之研究 洪英哲、陸春霖 ; 劉家駒

E-mail: 9301926@mail.dyu.edu.tw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外派人員之工作特性與內外控人格特質對於工作投入程度的影響關係,經由相關文獻與實際問卷統計,

以實證方式來驗證兩個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程度並提出建議。讓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化的過程中,對於外派員工的甄選

,多一份參考的依據,並減少外派的失敗;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的成本、創造更有利的競爭優勢,邁向全球化成功的目標

。 本研究以貿委會公佈之台商名冊做隨機抽樣方式,針對國內企業派外人員作為問卷發放對象。共計發放問卷450份,回 收有效問卷120份(約佔總發放問卷26.6%),並利用電腦統計套裝軟體以簡單迴歸與多元迴歸分析方法,驗證工作特性對工 作投入、人格特質對工作投入和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投入之間是否具有顯著影響關係。研究結果發現: 一、外派人 員之工作特性對工作投入程度具有顯著影響。 二、外派人員且具有內控傾向人格特質者對工作投入程度有顯著影響。 三

、外派人員之工作特性與具有內控傾向人格特質者共同對工作投入程度有顯著影響。 四、高內控傾向人格特質會有正向提 昇工作特性對工作投入程度影響的效果。

關鍵詞 : 工作特性 ; 人格特質 ; 內外控傾向人格特質 ; 工作投入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 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特性理論之探討        5 第二節 人格特質 理論之探討         11 第三節 工作投入理論之探討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       2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7 第四節 樣本資料收集             28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34 第四章 研 究結果 第一節 基本資料描述統計          35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分析          37 第三節 研究變數間 交互作用之分析      43 第四節 研究假設實證檢定結果         46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          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3 參考文獻            54 附錄 : 問卷            6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王本賢 (2002)。工作特性模式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職員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 甘水美 (2002)。臨時員工之內外控傾向對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3. 江錦樺 (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之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 余安邦 (1980)。企業組織中員工離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5. 余慶華 (2001)。消費金融從業人員之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薪酬福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銀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6. 吳子輝 (1975)。內外控取向與自由選擇對閱讀測驗成績的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7.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市: 華泰。 8.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 (1980)。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國 立政治大學學報,第41期。61-74頁。 9. 李再長 (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市: 華泰。 10. 李珊珊 (2001)。招募方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 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1. 房美玉 (2002)。儲備幹部人格特質甄選量表之建立與應用以某高科 技公司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2,1),1-18頁。 12. 林枚枚(1996)。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之影響-以組織氣候及內外控為中介變項。國立中 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3. 林宜珍 (2002)。工作特性、管理模式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流通業個案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4. 林建煌 (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市: 華泰。 15. 邱炳堂 (1996)。預算參與內 外控人格特質和任務不確定性及其交互作用對管理績效和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6. 邱 皓政 (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 五南。 17. 柯際雲 (1995)。企業員工個人特性及其知覺之工作特性與領導 型態對組織承諾的影響。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8. 洪清香 (1980)。工作特性對教育行政人員工作滿足的影響。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9. 唐大鈞 (2001)。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國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的探討。國 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0. 孫憶芬 (2002)。工作特性、工作投入與訓練前自我效能評估之相關性探討-以高雄 偏遠地區及非都會型城市之國小教師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1. 張國雄 (2001)。國際企業。台中市: 滄海。 22. 張 潤書 (1985)。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市: 五南。 23. 莊順天 (1999)。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以高雄市公民營銀

(2)

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4. 許世雨、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 (2002)。人力資源管理。

台北市: 五南。 25. 陳人豪 (2001)。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對工作態度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26. 陳正沛(1983)。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7. 陳君邁 (2002)。海岸巡防屬海洋巡 防總局員工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高雄地區海巡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28. 陳宏光 (2002)。員工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面對組織變革台鐵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29. 陳富祥 (1984)。個人屬性、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0. 黃李祥 (2001)。工作特性、工作動機對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半導體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31.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32. 黃素貞 (2002)。員工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 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33. 黃彩霖 (2003) 。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

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4. 黃營杉 (1999)。策略管理 4thEd.。台北市: 華泰。 35. 黃 營杉、汪志堅 (2002)。研究方法。台北市: 華泰。 36. 葉國華 (2002)。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銀行合併態度之研究以中國國際商業銀 行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37. 詹益統 (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與外附激勵關聯 性之研 究-以交通部數據通訊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8. 趙必孝 (1990)。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機構人員離職 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金融機構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9. 趙美玲 (1998)。「國小已婚女教師工作特性 知覺、角色壓力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三集。179-199頁。 40. 趙郁文 (2000)。國際企業管理系 統化理論與分析。台北市: 華 泰。 41. 劉美蓮 (1998)。主管授權程度與員工工作投入程度之關係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8-34頁。 42. 劉錦勳 (2002)。台商外派大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傾向間的關係。國立中山大 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3. 蔡欣嵐 (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4. 蔡崑源 (2000)。華進集團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5. 鄭臻妹 (2001)。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台灣高科技員工為例。國 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6. 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 (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五南

。 47. 蕭煥鏘 (1999)。人事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調查分析。人事管理月刊,第三十四卷第十一期,頁34-49。 48. 蕭煥鏘 (1999)。領導型態

、工作特性與我國地方機關人事人員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9. 戴?勇 (2003)。激勵措施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台商外派幹部至大陸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50. 薛婉婷 (1997)。人 格特質與工作特性之契合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51. 謝文亮 (2002)。志工 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1. Blau, G. J. (1985).

Th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reer commitment .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8, pp. 277-288. 2. Cattel, R. 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 Resolved into Cluster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pp. 476-506. 3. Charles W. L. Hill (2000).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4. Edwards, J. R. (1991).

“Person-Job Fit: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6, pp. 283-375. 5. Hackman,J.R. & Lawler, E.E. (1971),”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 pp.259-286. 6. Hackman,J.R. & Oldham,G.R. (1975),”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p.161. 7. Hackman,J.R. & Oldham,G.R. (1976),”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eory.”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76(Aug.),pp.250-279. 8. Judge, Timothy A. and Joyce E. Bono. (2001).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 — 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 — 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1), pp. 80-92. 9. Kanungo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pp. 341-349. 10. Lawler E.F. & Hall D.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 pp. 305-312. 11. Lodahl, T.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PP. 24-33. 12. McCare R.R. & Costa P.T. & Busch C.M. (1986),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ness in Personality Systems: The California Q-set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4, pp. 430-446. 13. McCare R.R. & Costa P.T. & Busch C.M. (199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pp. 175-215.

14. O’Reilly, Charles A., III. (1997). “Personality Job Fit -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8(1), pp.36. 15. Paullay I.M. & Alliger G. M. & Stone-Romero O.L. (1994).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2), pp. 224-228. 16. Perrow, C.(1967).”A Framework fo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2, pp.194-208. 17. Rabinowitz S. & Hall D.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pp. 265-288. 18. Reitz, H. J. & Jewell, L. N. (1979). Sex, locus of control and job involvement: A six-country investigation.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22(2), pp. 72-80. 19. Richard L. Daft (1998).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20. Robbins, S.P.(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a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21. Robbins, S.P.(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22. Rotter, J.

(1954).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3. Rotter, J.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3(1), pp. 300-303. 24. Saleh, W. R. & Hosek, J. (198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6), pp. 213-224. 25. Seashore,S.E.,&Taber,T.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 18.pp.346. 26. Spector, P.E.(1982).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as a Function of Employee’s

(3)

Locus of Contro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pp. 482-497. 27. Stephen P. Robbins & David A. DeCenzo (2000).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3rded.Prentice Hall, Inc.,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8.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pp. 160-177. 29. Turner A. N. & P. R. Lawrence (1965). 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0. Vroom, V. H. (1962). Ego 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15(6), pp. 159-17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learning to learn through self-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to develop a research cultur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 After a school term ends, schools shoul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 plans and all aspects of their work over the past year (Evaluation) before setting up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 stress: Link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motivation, and school experience.. Self-Concept

Constant review and flexibility in fine-tuning and re-engineering the strategies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3.1 Phase I and Phase II Impact Study reports, as a composite,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self-evaluation centre stage in school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the prim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children’s learning, briefly comment on whether the objectives of the tasks were achiev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uccess criteria listed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