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越南新移民與佛教信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越南新移民與佛教信仰: "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越南新移民與佛教信仰:

以「台灣越南智德佛教文化交流協會」為例

俞明仁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

摘 要

台灣自古以來是個移民社會,宗教信仰也帶有大量移民色 彩。諺語云:「有唐山公,無唐山婆」,這印證了台灣的移民長期 以來,以男性為主。但最近十數年來,卻以女性婚嫁至台灣成為 移民主流,這些婚嫁來台的東南亞人口中,以越南人數最多,在 台灣社會形成一股越南文化潮流。宗教做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對於這些越南來台新住民的宗教生活感到好奇與興趣,但現 階段似乎少有人投入這方面研究。

由於研究規模上的限制,我們將會把研究對象設定在兩年前 剛成立的「台灣越南智德佛教文化交流協會」這個團體,它是由 越南留學台灣的釋淨如與一群越南新住民所共同創立的。短短兩 年間,「智德協會」舉辦多項活動,每月有共修法會,每週教授 佛學班、中文班、越南文班,每年舉辦新年法會,盂蘭盆法會,

(2)

亡靈超薦法會,還有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例如:愛心老人關懷活 動,越南貧童助學金等等,目前有二千多人為臉書登記信徒,在 台灣形成新興宗教力量。

本研究以問卷為主要方式進行,以期能得到較詳細的數據進 行解釋。另外針對「智德協會」理事長淨如法師進行訪談,了解 她個人佈教因緣、感受以及生活經驗的陳訴,藉由對話來了解其 傳教生活與社會認知。希望透過這兩方面的資料收集,以期得到 對越南新住民的宗教生活有一個較全面性的分析與理解。

關鍵詞:新興教團、越南移民、宗教生活、台灣越南智德佛教 文化交流協會、釋淨如

(3)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and Their Buddhist Belief: A Case Study of Taiwan Vietnam Chih Der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

Ming-jen Yu

PhD. Student in Buddhist Studies, Fo Gu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aiwan has been an immigrant community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ts religious beliefs are marked by many immigrants’ trait. Proverb says: “There are male Tangshan ancestors, and no female ones.” This confirms Immigrants in Taiwan had long been dominated by men.

However, in the recent decades, the mainstream of immigrants to Taiwan has become to marry women. The largest number of Southeast Asians marrying to Taiwan comes from Vietnam now. It also has formed a Vietnamese culture trend in Taiwan society. Since religion is recognized as a human’s life style, it is interested to understand what these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religious life can be. It seems few research output in this field at moment.

(4)

Due to some limitations, we focus our research object on Chih Der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 This organization was created by venerable Shi Jingru, a Vietnamese foreign student to Taiwan, and her followers two years ago. It has become a new religious force with more than two thousands of Facebook registered members.

This research was mainly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get more detail research numbers for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Moreover, a personal interview with venerable Shi Jingru was made to understand her missionary career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Taiwan as well. We hop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to these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religious life in Taiwan.

Keywords: New religious mission, Vietnamese Immigrant, Religious life, Chih Der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 Association, Shi Jingru

(5)

一、緒論

越南新移民文化在台灣已經相當普及。有關於台灣與越南 大量的人口移民現象,主要是源自於1990年代台灣的「南向政 策」的影響1。隨著國家政策到越南投資的商人與當地的交流,

而後形成以越南人為主的「外籍新娘」風潮。另外,在當時,

台灣與越南訂立雙邊貿易投資協定2,接著開始引入大量的越南 籍勞工。於是,這兩股潮流形成了台灣特有的越南移民文化。

檢 索 台 灣 目 前 越 南 新 移 民 的 相 關 研 究 , 大 多 是 遵 循 這 兩 大 潮 流,以針對這些越南新移民或移工在政治、經濟方面(例如蕭 新煌2003;王宏仁2001;顧美俐2011),或是家庭婚姻關係方面 研究為主(例如郭香蘭2005;吳碧月2006;張光磊、陳永福、

饒瑞玉2005;楊玲芳2012;田晶瑩、王宏仁2006)。另外,從家 庭社會議題延伸出來的子女教育議題研究也有不少(例如 廖素 偵2006;邱奕仁2005;林淑美2012;馮涵棣、梁綺涵2008)。然 而到目前為止,針對在台的越南新移民的宗教信仰研究卻少有 相關的論文。

台灣一直是個移民社會,早期移民來到台灣的原因不外是 原鄉經濟問題,或是政治的苦難3。但是,這些移民來到台灣,

依然必須面對新的台灣移民社會,還有環境產生的種種挑戰與

1 蕭新煌,《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 題中心,2003,頁2003-286。

2 許文堂,〈台灣與越南雙邊關係的回顧與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 卷第3期,2014年,頁75-117。

3 請參閱東嘉生著、周憲文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市:海峽學術,

2000),頁17-24。早先台灣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以開發取得經濟利益、或戰爭 因素為主。例如荷蘭、鄭氏王朝、清朝、日本等均是如此。

(6)

困難,例如:疾病、資源爭奪、瘴癘、天災,無不是威脅。因 此,宗教往往成為重要的精神依靠,並成為團體凝聚合作的重 要力量。檢視台灣的宗教發展,可說就是一部台灣移民史,而 各類在台灣成立的寺廟與宗教信仰,無不是回應移民者在台灣 面臨的苦難與挑戰。這些早期的台灣移民有兩個重要特徵,其 一是以男性為主的移民,諺語云:「有唐山公,無唐山婆」。而 另一特徵則是以經濟、政治因素為主的移民。仔細看待當代這 一波的越南移民潮卻是有所不同於以往,是以女性為主4,而且 是以婚姻為移民主軸5 。我們對這一個差異感到興趣,也想要 問:當代的這一波越南新移民,在他們融入台灣社會面對種種 困難與挑戰時,宗教到底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由於先前相關研究的缺乏,所以本論文針對這個議題也僅 算是一個初步的探討。另外,因為研究規模上的限制,我們把 研究對象設定在2015年,也就是兩年前剛成立的「台灣越南智 德佛教文化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智德協會」)這個團體,它 是越南留學台灣的淨如法師6,與一群越南新住民共同創立的。

4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資料,民國76年到106年6月底,越南籍配偶累計有98,537 人,占總累計外籍配偶人數18.81%。男女比例約1:9。http://www.immigratio n.gov.tw/ct.asp?xItem=1292323&ctNode=29699&mp=1,查詢日期2017年8月20日。

5 另外,也有短期移工,但他們並非常駐移民。以下我們的討論,同時包括移 民者與長期移工兩類。

6 淨如法師,越南檳椥省人,自幼因母親影響出家,在越南胡志明市圓通寺圓 頂,該寺屬於越南中部臨濟宗傳承,主要以《藥師經》以及其儀軌聞名,修 行仍保持傳統越南禪坐方式,多年來為應合信徒修持需求,也闡揚禪淨雙 修,並且納入淨土儀軌。淨如法師2009年於越南胡志明市佛教大學佛法中文 系畢業,曾短暫駐錫安隆省德和上社的金光明寺,與妙心法師同在當地弘法 傳教,後為更進一步學習漢傳佛法,決心負笈台灣。2012年來台,就讀於佛 光大學佛教學系碩士班,2014畢業後考入南投暨南大學教育行政系博士班。

因緣際會認識一群台灣的越南新住民,因而在台灣開啟弘法事業。

(7)

短短兩年間,「智德協會」舉辦多項活動,每月有共修法會,每 週佛學班、中文班、越南文班,每年舉辦新年法會,盂蘭盆法 會,亡靈超薦法會,還有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例如:愛心老人 關懷活動,越南貧童助學金等等,目前有兩千多人成為臉書登 記的信徒7

為了解「智德協會」這個團體在其信徒的生活中,到底扮 演甚麼樣的角色?我們透過兩種方式進行資料收集:一是透過

「智德協會」理事長淨如法師的協助,以發放問卷方式調查,

在台中以及高雄兩地,針對參加五月份念佛共修和中文班的越 南新移民與移工,獲得10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另外,則是 筆者於2017年4月22-23日南下,在「智德協會」台中道場,對淨 如法師進行深度訪談的結果。

問卷設計方向以及訪談議題包括如下8

1. 「智德協會」成員基本資料以及其社會特徵?

2. 來台後生活的各項問題與挑戰?

3. 來台前與來台後的信仰是否有所改變?

4. 來台後有參與過哪些宗教活動?

5. 單只信仰佛教或是混合式信仰?

6. 新家庭的信仰為何種宗教?有沒有宗教衝突問題?

7. 「智德協會」的宗教活動你參加過哪些?

8. 參加「智德協會」的慈善活動情況?

本論文主要結構如下:首先探討越南移民的相關人口數據

7 在此,對信徒的定義為廣義的信徒概念,並不以佛教嚴格皈依為標準。「智 德協會」網站http://hoitriduc.com,查詢日期2017年8月20日。

8 問卷內容詳見附件一。

(8)

資料,接著討論「智德協會」的越南新移民,其面臨生活的種 種問題與挑戰。然後討論淨如法師來台弘法與「智德協會」成 立的緣由,最後依問卷調查與訪談「智德協會」信徒後所得的 各項數據資料特徵,嘗試描繪其宗教生活的各種現象。

二、越南新移民相關人口數據資料

(一) 內政部移民署相關基本資料統計

越南新移民已經成為台灣人口組成的重要部分。根據中華 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在2015年臺灣地區現持有效居留證(在臺)

外僑統計,臺灣境內約有645,439位外僑,越南籍外籍勞工共計 有137,189人,其中男性主要從事製造業技工(86,315人),女性 則是從事監護工(12,944人)以及製造業技工(36,105人)9為 主。另外,在民國105年當年的第15週,內政部統計通報(104 年我國國籍之歸化及喪失情況)內容中指出,歸化為中華民國 國籍按性別分:女性3,424人,占94.80%,遠高於男性之188人,

占5.20%;其中,女性歸化我國籍者,主要係外籍新娘,也就是 透過婚姻入籍者有3,198人,占93.40%,而且當中越南籍配偶占 77.67%,是所有外籍新娘中,入籍者人數最多者10(不包括中國 大陸、香港與澳門地區)。而截至2017年6月為止,全臺境內累 計共有98,537名越南籍配偶,若加入大陸港澳地區配偶總人數計

9 內政部移民署,臺灣地區現持有效居留證(在臺)外僑統計(按國籍及職業 分 )。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92323&ctNode=2969 9

&mp=1,查詢日期2017年8月20日。

10 內政統計通報105年第15週(104年我國國籍之歸化及喪失情況),http://www.

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10486,查詢日期2017年8月20日。

(9)

算,越南籍配偶佔所有外籍配偶比例的18.81%。11 若以家庭成 員4人來推估計算,在台灣的越南裔家庭人口高達四十萬人12。 若再加上將近十四萬的外勞人口,在台灣越南裔家庭與越南籍 工作相關的人口數將高達五十萬人。

另外,從下圖內政部移民署公佈的106年6月為止越南籍配偶 各縣市分布圖,可以看出目前越南籍配偶在各縣市的分佈情況。

圖一 106年6月為止越南籍配偶各縣市分布圖

(資料整理自移民署各縣市外裔、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表)

圖中顯示,越南籍配偶主要分佈地區是以六都為主,其中 新北市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另外,高雄、桃園、台中大概都

11 內政部移民署,各縣市外裔、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 人 數 ,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92323&ctNode=29699&

mp=1,查詢日期2017年8月20日。

12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89年我國15歲以上已婚女性之平均生育子女數平均為 2.80,25歲至49歲平均為2.1左右,推估越籍家庭兩名子女,共四名成員,加 乘98,537名越南籍配偶之家庭數,推估有高達四十萬人左右越南裔家庭人 口。資料來源:表2〈15歲以上已婚女性之平均生育子女數〉,行政院主計總 處 公 開 資 訊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1359&CtNode=3304&

mp=1,查詢日期2017年12月20日。

(10)

在一萬人上下,彰化縣也佔有不少人數,並且超過台北市,排 名第六。這和我們一般認知越南外籍新娘主要分佈在鄉下偏遠 地區為主的刻板想法有相當的差異。某種程度上,我們不應該 把他們視為移民台灣偏鄉地區的弱勢者,或許我們應該多從都 市的新移民角度來看待這一群人。

(二) 抽樣調查的相關基本資料統計結果 1. 會員個人基本統計資料

【表一】是本次調查「智德協會」會員,個人基本資 料統 計結果,包括男女性別、年齡分布、婚姻、學歷與職業等統計 結果。

【表一】 「智德協會」會員基本資料統計結果 性別 人數 你來台灣已經幾年 人數

□女 86 □0-3年 24

□男 14 □4-6年 21

□7-9年 14

年齡 □10-12年 4

□20歲以下 0 □12-15年 19

□20-25歲 9 □15年以上 17

□26-30歲 15 □未答題 1

□31-35歲 24

□36-40歲 28

□41-45歲 18 你目前和哪些人同住(可複選)

□46-50歲 4 □獨居 17

□51歲以上 24 □配偶 65

(11)

未答題者 2 □子女 55

□配偶的父母 7

□朋友 7

教育程度

□不識字 0 你目前工作概況

□小學 14 □有固定工作 77

□國中 32 □從事臨時工作 14

□高中職 38 □沒有工作 2

□專科學校 3 □沒有工作(家庭主婦) 2

□大學 13 未答題 5

□研究所及以上 0 你若從事固定性工作,你的工作屬於哪一類工作

你來臺灣目的 □農林漁牧業 9

□結婚 73 □工業 61

□工作 16 □商業、服務業 15

□讀書 11 □教育、公家機關或社團 2

□依親 0 □其他 0

□其他 0 未答題 13

請問你現在婚姻狀態 你目前的收入狀況

□未婚 22 □20000元以下 29

□已婚 67 □20001-30000 37

□分居 6 □30001-40000 1

□離婚 2 □40001-50000 0

□配偶死亡 2 □50001-60000 0

未答題 1 □60001-70000 0

□70001以上 0

未答題 4

(12)

首先,根據這一次抽樣100份問卷的調查結果,女性86人,

男性14人。先前內政部移民署的資料顯示越南外籍勞工有13萬7 千多人,其中男性人口有8萬多人,女性人口有4萬多人,外籍越 南新娘部分則有9萬多人,加總後男女比例大約是4:7。這與我 們抽樣結果的比例有極大的差異,由此看來「智德協會」是個女 性參與度相當大的團體。

又,我們根據來台目的的抽樣結果來看。結婚的有73人,工 作的有16人,來台讀書的有11人。很顯然地,我們從資料顯示可 以了解「智德協會」是以越南籍女性配偶為主要成員。其他工 作、讀書因素來台的信徒共27人,約占1/4左右。男性成員比例偏 少只有14%,而且這些男性信徒主要是來台工作的越籍勞工為 主,其他則是少數來台就學的學生。再從年齡分布來看:

圖二 信徒年齡分布抽樣統計結果

在年齡分布上,36-40歲者最多,其次是31-35歲,有趣的 是,50歲以上也超過20%。而在46-50歲之間的人數則是最少,

只佔有4%。

其次,是在婚姻狀況方面的統計結果如下:

(13)

圖三 信徒婚姻狀態

未婚者占兩成多,全部是學生以及外籍移工身分。離婚者 有2%,比詹火生與陳芬苓研究外籍配偶離婚率(3.2%)略低13, 些微差異不大。家庭成員方面如下:

圖四 信徒與公婆同住比例(摘錄自鄭瑞隆:100)

在與台灣家人居住部分,只有7人是與配偶的父母同住,佔 回答婚姻目的來台人數的10%弱。很明顯的,這群新移民的家庭 成員模式也符合一般台灣目前的核心家庭的形式。而這一部分

13 詹火生、陳芬苓,〈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期末報告〉,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2年度「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計畫 案》,民國103年(2014),頁38-41。

(14)

與鄭瑞隆的研究高達3成到5成的人與家人同住,有所不同14。 最後是學歷與職業類別方面的情況:

圖五 信徒學歷抽樣統計結果

圖六 信徒職業類別抽樣統計結果

抽樣結果發現這群新移民者主要學歷分布在國中、高中高職 者超過7成。而在工作方面也有高達7成的人是有固定工作,而工

14 鄭瑞隆,〈婚姻移民生活需求、遭受家暴成因及介入處遇輔導之研究〉,《內 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報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 學系,民國100年(2011),頁60。

(15)

作屬性是以工業勞工為主,達到6成之多。而學歷與工作間,彼 此互為關係,由於中低的學歷,再加上原本語言上的弱勢,這群 人被迫只能從事一般勞動力為主的工廠工作,對於需要較複雜語 言與知識技能的商業、服務業和公教類工作職缺相對上少很多。

反過來說,台灣的中低勞動力需求,也吸引這一群人進入工廠體 系勞動工作。農林漁牧相對只占9%,不到一成左右。這除了可能 是反映本研究調查以台中和高雄兩地為主的抽樣結果,也回應了 先前內政部的資料,越南籍配偶的主要落籍地點並非在窮鄉僻 壤,而是在都會區。而工作所得如下:

圖七 信徒收入抽樣統計結果

在收入方面資料顯示,受訪者的薪資水平幾乎完全落在三萬 元以下,超過四萬元薪資者竟然是零。這是新移民普遍低學歷,

且以工廠勞動力為主的現象。實際上,這一群人不但填補台灣男 女婚姻比率不平衡的問題,他們也成了台灣低薪勞力的重要來 源。反映出他們是台灣都市社會中的經濟弱勢的一群。

2. 協會會員的台灣配偶統計資料

【表二】是本次調查「智德協會」會員台灣配偶資料統計結

(16)

果,包括:配偶的教育程度、身分、健康狀況、工作概況統計結果。

【表二】 「智德協會」會員台灣配偶相關資料統計結果 你的配偶

教育程度

人數 你配偶的健康狀況 人數

□不識字 1 □健康狀況良好,需人照顧長年臥病

在床

62

□小學 3 □患病或傷殘,但不致影響家居生活

生活

3

□國中 7 □起居活動困難長年臥病在床 1

□高中職 47

□專科學校 0

□大學 8 你配偶的目前工作概況

□研究所及以上 0 □有固定工作 53

答題者 66 □從事臨時工作 9

未答題者 34 □沒有工作 2

你配偶的身分

(可複選)

你配偶的若從事固定性工作,他的工作屬 於哪一類工作

□原住民 2 □農林漁牧業 3

□榮民 4 □工業 46

□領有身心障 礙手冊者

2 □商業、服務業 11

□低收入戶 9 □教育、公家機關或社團 1

□無前述身分 44 □其他 0

以上「智德協會」會員配偶問卷欄中,扣除27位求學與工作

(17)

目的者之外,其餘73位中有61位回答。而從上面的表二的資料我 們歸納出「智德協會」會員的台灣配偶教育程度概況如下:

圖八 信徒配偶的教育程度抽樣統計結果

在上圖中顯示,「智德協會」會員的台籍配偶,其教育背景 與前述會員教育背景資料相近,也是以高中職學校為主,高達 75%。另外,圖九有關配偶的工作屬性也有類似的情況。

圖九 信徒配偶工作屬性抽樣統計結果

在台灣配偶的工作屬性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其台籍配偶的 工作也以工業勞工為主,占比高達3/4之多。其次是商業與服務 業約在一成多左右,從事農業以及公職或教育者占比則分別不 到3%。

(18)

再者,是「智德協會」會員其台籍配偶的特殊身分概況,如 下圖:

圖十 信徒配偶特殊身分抽樣統計結果

有關台籍配偶具特殊身分者,包括:低收入、榮民、身心障 礙與原住民身分約17人,佔回答人數的1/4,按比例來說算是相 當高。

(三) 「智德協會」成員的社會特徵擬態

根據上述資料,我們可以大致看到「智德協會」成員整體 主要的社會特徵如下:

1. 越南籍配偶

A. 以越南籍配偶為主要成員的團體,比例約占3/4。

B. 年齡在35-45歲之間為主。

C. 教育程度以國中與高中職為主。

D. 家庭型態是兩代核心家庭。

E. 夫妻學經歷以國高中為主。

F. 夫妻都有工作,而且都以工業工廠勞力工作為主。

G. 個人收入落在3萬元以下,經濟相對弱勢。

(19)

H. 有高達1/4家庭,是低收入、榮民、身心障礙、與原住民 等高風險家庭。

2. 越南籍勞工與外籍學生

越南籍勞工與外籍學生的人數27人,比例約占抽樣數量的 1/4。年齡幾乎在20-30歲之間。其中越南籍勞工的學歷也是高中 職為主。外籍生部分則完全是在台學習的大學生。兩者來台時 間較短,都在四年以下。越南籍勞工的薪資水平也都在三萬元 以下。

三、生活的種種問題與挑戰

宗教往往是人面對苦難的重要依歸,為了解「智德協會」

會員生活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我們在問卷中設定下列選項,並 歸納整理統計資料如下:

圖十一 信徒在台灣生活面臨最大的問題抽樣統計結果

(20)

問卷選項是依據淨如法師傳教弘法過程與經驗所歸納出來 的。此問卷選項包括:1.語言文化溝通障礙,2.社會歧視,3.配 偶家暴,4.在夫家的婆媳等家庭關係問題,5.子女教育問題,6.

家人健康問題,7.金錢不足生活困難,8.朋友不足缺乏人際生 活,9.思念家鄉或家鄉父母,10.負擔家計背負債務,11.工作壓 力受到不平等待遇,12.基本上沒有上述問題等共十二選項15 。 以 下 我 們 根 據 問 題 的 屬 性 , 進 一 步 將 內 容 歸 納 成 以 下 幾 個 面 向,進行相關討論。

(一) 思念家鄉、語言文化溝通障礙與社會歧視

思 念 家 鄉 與 父 母 這 個 選 項 是 這 些 新 移 民 者 面 臨 的 首 要 問 題,超過一半以上,達53%。對於一個移民者來說,離開家鄉來 到不熟悉的環境,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對家鄉的思念,資料中 顯示,不管來台時間長短,對家鄉與父母的思念就是隨時會掛 在心頭。緊接著排名第二是他們對於自己身分受到歧視16 的問 題。而這些歧視往往跟語言文化溝通障礙有關,是排名第四。

台灣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常常被來台旅行的外國籍人士稱讚說 是最有禮貌、最友善的國家,但是,在資料中發現,台灣對待 越南新移民似乎有所偏頗,至少這一群受訪者是如此表達他們 的感受。事實上,缺乏尊重和歧視往往是造成新移民者生活上

15 宗教與苦難往往離不開,尤其是對於新移民來說,種種苦難的超越往往必須 透過宗教修行來解決。因此在問卷設計之初,筆者便向淨如法師請問,以她 的經驗來看,在她與這些越南新住民閒談或是他們求助於她時,所面臨的主 要問題為何?列入問卷題目,作為本研究中理解「智德協會」信徒的重要背 景資料。

16 根據一些受訪者表示,這種歧視感不只是來自社會,甚至是台灣家庭裡的家 人,或是子女的不認同。

(21)

的各種衝突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智德協會」的新移民普遍感覺 受到歧視,相關比例到達48%之多。這與鄭瑞隆的研究有3成5外 配感覺受到歧視的程度17,高出13個百分點。從比例上來看,有 將近一半的受訪者,有受到社會歧視的感覺。「智德協會」作為 一個宗教團體,這個數字相當高。另調查中也發現, 對於較年 輕的越南勞工以及來台就學的學生感受歧視程度也特別深,比 例分別高達70%以及65%。

我們從語言溝通問題以及文化差異這個選項中也發現,有 1/4左右的信徒覺得語言溝通與文化障礙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障 礙。年輕的越南勞工和學生,由於來台的時間較短,時間通常 落在4年以內。所以,大多有語言溝通不良、文化認同陌生的問 題,比例高達8成。在調查的受訪者中,有三位越南籍勞工是

「智德協會」中文班的學員。他們表示因為語言溝通的障礙,

往往無法直接捍衛自己的各項工作權益,甚至在生活中有受騙 的經驗等等,因此,有很高的受歧視感與挫折感。目前「智德 協會」所辦理的中文班,正是針對此問題而開辦的課程。筆者 在 訪 談 的 過 程 中 , 有 學 員 就 表 示 , 中 文 班 讓 他 們 獲 得 語 言 技 能,解決生活上的大小問題。另外,也有兩位越南來台就讀大 學的受訪者表示,語言是她們來台灣學習首要障礙。

(二) 家暴與家庭婆媳問題

在外籍配偶的家庭問題中,「家暴」一直是最受矚目的問

17 鄭瑞隆2011,頁60。

(22)

題。而這往往是語言文化溝通障礙直接延伸出的問題。18潘淑滿 指出「因為受家的侷限更勝於台灣女性,新移民女性在面臨家 庭暴力時,顯得更孤立無援;語言不通而造成人際溝通藩籬,

以及夫家輕視和婆媳妯娌問題成為暴力的共犯。」19 這是新移 民進入台灣家庭後最常見的問題。如鄭瑞隆的圖所示:

圖十二 在家遭受丈夫傷害經驗比例圖(摘錄自鄭瑞隆:100)

在上圖鄭瑞隆的研究中,針對台中市、嘉義市、嘉義縣、

雲林縣四個縣市外籍配偶進行調查,分別有高達24%到44%的家 暴受害經驗。20 我們看到都會區的台中在比例上較低一些24%,

都市化程度較低的雲林縣,反而有高達44%的外籍配偶有受丈夫 家暴的經驗。而在本研究的抽樣調查中發現,家暴與婆媳問 題 者未達10%,這是有趣的現象,筆者認為這可能與「智德協會」

主要信徒分布在台中以及高雄兩處都會區有相當的關係。然而

18 陳淑芬,〈大陸新娘的擇偶受虐與求助歷程──兼論服務提供者對大陸新娘 的 假 設 及 其 對 服 務 提 供 的 影 響 〉,《 社 會 發 展 季 刊 》 第101 期 ,民 國 92 年

(2003),頁182-99。

19 潘淑滿,〈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 刊》第8卷第1期,民國93年(2004),頁85-131。

20 鄭瑞隆2011,頁64。

(23)

比起鄭瑞隆的研究,仍然是有相當大比例上的差異。或許這反 映出「智德協會」這個團體成員特質,尤其是「智德協會」作 為強調家庭倫理佛教團體21 ,佛教裡「業」與「輪迴」的概念,

讓他們在對家庭問題時有相對較高的容忍度,而減少了家庭衝 突,當然這項假設是值得進一步加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

(三) 子女教育問題家人健康問題

在這次的抽樣調查越南籍配偶中(73人),有2%人離婚(2 人),分居的情況有6人,而且其中與公婆同住的只有7人,不到 10%,是台灣典型的核心家庭為主的的型態。夫妻雙方都有工 作,與小孩同住。這些成員本身,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且父母 雙方教育程度普遍落在國、高中階段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外 配母親對中文文字語言的障礙,勢必無法直接協助孩子課業學 習,小孩的教育果然會成為這群新移民者擔心的問題。抽樣結 果發現有22人,近1/3的人擔心子女教育問題,是各項問題中排 名第五。

有 關 擔 心 家 人 健 康 問 題 部 分 , 高 達38人 ,佔 第 三 高的 位 置。先前有關高風險家庭的比例達1/4,所以家人健康的負擔絕 對是一大隱憂與問題。雖然台灣目前的健保與相關福利制度相 當完整,但是中低收入的情況下,營養與衛生或許也成為低收 入家庭的重要課題。

21 根據淨如法師表示,越南佛教將傳統的農曆七月當作是孝親月,在盂蘭盆節 時要超度已亡故的父母,若是父母仍健在,在佛前,以佛為見證,叩謝父母 養育之恩。另外,父母亡故者,在胸前佩戴白色玫瑰,父母健在則佩戴紅色 玫瑰,以資紀念。

(24)

(四) 其他生活問題

先前有關收入的調查資料顯示,受訪者普遍月收入在三萬 元台幣以下。而儘管有工作壓力、金錢不足的生活問題,但是 作為台灣社會裡低收入的這一群人,並沒有把金錢問題放在最 前面,其中金錢不足、生活困難問題與前項擔心家人健康問題 共 同 排 在 第 五 ; 工 作 壓 力 受 到 不 平 等 待 遇 排 在 第 六 ; 負 擔 家 計、背負債務則排在第八,這個現象讓人感到好奇,這或許可 以從移民經濟學的推拉理論22 來加以說明,由於在越南民眾的經 濟能力普遍較台灣為低,民眾會期望往所得較高的台灣移民或 工作。所以,即使在台灣的薪資水準雖低,仍較越南薪資所得 高。因此,在金錢的議題上並未成為這些越南新移民所關心的 最重要議題。

(五) 生活問題的順序與擬態

根據上述資料,將其排名順序羅列於下:

1. 思念家鄉或家鄉父母。

22 移民理論中的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常作為兩地間移民的分析理論。

參 見 盧 倩 儀 ,〈 政 治 學 與 移 民 理 論 〉,《 台 灣 政 治 學 刊 》 第10 卷 第 2 期 , 2006/12,頁212。歐洲現代新移民也有此類現象,由於現今歐洲新移民大多 因為本國的戰爭飢荒或貧窮等問題,費盡千辛萬苦來到歐洲,而儘管身處於 歐洲社會的中低階層,但是與先前國家的戰爭飢荒等種種問題相比,歐洲社 會對他們來說已經太好,而且也提供新的機會。所以就算有受歧視的感覺,

但他們普遍對現實生活感到相對滿意;反而是第二代移民,沒有先前國家的 戰爭飢荒等種種問題相比,反而直接感受自身的社會弱勢,身處在社會低 階,無法翻身,因而易受伊斯蘭國的訕惑而加入宗教暴力恐怖活動。若以此 觀點來看待這些第一代越南新移民者,由於台灣社會的富庶與繁榮比越南較 低的社會福利與資源相對較好、較優,所以對於金錢並非其首要關心議題。

(25)

2. 社會歧視 3. 家人健康問題 4. 語言文化溝通障礙

5. 子女教育問題,金錢不足生活困難 6. 工作壓力與受到不平等待遇

7. 朋友不足,缺乏人際生活 8. 負擔家計背負債務

9. 配偶家暴與夫家的婆媳等家庭關係問題

對於上述順序,反映其特殊性存在,從中我們看到在「智 德協會」這個團體裡,成員們最擔心的問題在哪?首先是異鄉 人對家鄉以及對父母的思念,這是每一個新移民者最直接的感 受。其次是來到新的環境時,不管是在家庭裡面或是對外面,

由於自己本身面對文化上的差異與不熟悉,最容易感受到的,

就是社會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思念故鄉與文化差異這兩大項目 也成這個團體成員感覺最迫切面對的問題。

比較特別的是,我們在社會媒體常常看到的外籍家暴婆媳 等問題,反而是排名在最後。另外,這一群人作為台灣社會低 收入的弱勢族群,金錢或負債問題,竟然不是排列在前面,或 許我們必須從「智德協會」提供的佛教教義來理解,或從比較 台越兩國間經濟差異的推拉移民理論進行思維,而這也是值得 後續持續調查的課題。

最後,我們在看待這些問題時,當然不可以認為這些問題 是獨立存在,這些問題其實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關係,否 則就無法整體全面觀察造成這一個團體的特殊成因與現象。

(26)

四、娑婆台灣裡的越南菩薩 (一) 來台因緣

「智德協會」與淨如法師出現在台灣,有其歷史、社會脈 絡。在台灣特殊經濟、社會需求與發展背景下,越南籍新移民 大量湧入台灣,形成新的社會族群。而在融入台灣社會的互動 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些新移民的努力與面臨的挑戰,「智德協 會」與淨如法師在歷史的偶然與必然間出場。以下是專訪淨如 法師來台弘法的歷程。

淨如法師出生於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檳椥省。早年因 為母親出家,因此常到寺院,在寺院受到僧侶們疼愛,產生好 感。十二歲(AD.1997)時也追隨母親出家,爾後就讀越南佛教 會初級佛學23四年,接著考上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技大學,同時 進修讀三年中級佛學,畢業後進入胡志明市佛教大學中文佛法 學系,主修華嚴教理。淨如法師說:

最初來台灣是想研習漢傳佛學,計畫學業完成後,

回母校越南胡志明佛教大學教書,所以申請進入佛 光大學佛教學系碩士班進修,另外因為新加坡信徒 護持,打算在越南開辦小學,這是之後選擇就讀暨 南大學教育行政博士班的原因。但是現在事情發展 跟原來的因緣已經不同,由於忙碌於「智德協會」,

也決定要扎根台灣傳教活動,就把這一部分漸漸放 棄了。

淨如法師來台的過程並不順利。她的師父本來不同意她來

23 淨如法師表示,因為當時年紀太小而讀了兩次。

(27)

台灣,她說,「當時我已獲得學校的獎學金,但是就是沒法得到 師父支持,中文佛法學系的系主任同聞法師也不同意,甚至說 我來台灣是不是要還俗嫁人,賣給別人嗎?」其實當時越南人 普遍有這種不好的想法。後來是一位慧蓮老師支持,不斷跟同 聞法師溝通後才成行。但淨如法師的師父也告訴她,如果 要到 台灣,就要自己承擔生活所需,幸運的是有一位皈依淨空老和 尚的新加坡居士支持,他請加拿大的朋友安排淨如法師到台北 的佛陀教育基金會住宿,後來由基金會簡豐文理事長推薦,請 中華大悲護法協會的聖佶法師24 照顧,才順利開啟台灣學習之 旅。爾後聖佶法師也成了她後來在台灣弘法的重要支柱。

(二) 弘法因緣

最初在佛光大學就讀時,淨如法師曾經參與越南法師學長 們在台北新店成立的越南佛教道場25事務,但當時還沒有機會跟 信徒有大量的接觸。佛光大學畢業後,淨如法師隨即考入暨南 大學教育行政博士班,入學前為了學開車而寄住在雲林一位越 南配偶信徒家裡。淨如法師微笑表示:「這位信徒的朋友們看到

24 聖佶法師對於淨如法師非常護持,不僅協助在佛光大學的學費與生活費,在

「智德協會」成立後並允為協會顧問,給予多方協助,期許協會順利發展。

(聖佶法師曾說:「淨如法師雖然是越南籍,但是「智德協會」的成立擴大 了台灣佛教多元的發展,對於在台灣越南新移民及越裔人口傳教,展現了台 灣佛教發展的包容性,值得鼓勵」。他認為,「智德協會」除了辦理佛教傳教 之外,還配合推動越南文化活動,滿足越南裔人民對於文化與生活上的需 求,讓台灣佛教的弘傳有其活潑與方便的一面。他期望「智德協會」應成為 以佛教為主,文化為輔的交流平台,擴大其他台灣信徒的參與。)

25 儘管台灣已有大量的越南勞工和新移民,但是少有屬於越南人自己的宗教活 動與場所;所以就讀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的越南僧侶們應信徒的邀請,在新北 市新店區成立了專屬越南人的佛堂,發心承擔假日佛教活動。

(28)

越南來的法師覺得很高興,一直來拉著我用越南語聊天,什麼 都聊,像是跟老公的問題,家庭問題,工作問題,該聊的聊,

不該聊的也聊。」由於都是以越語相互溝通,對這些越南同胞 們有說不出的親切感。在一段時間之後,淨如法師興起了弘法 的念頭,於是跟他們說:「既然今天你們來了,我帶你們誦經好 不好?」信徒們歡喜應允。

第一次誦經共修只有五個人。後來他們再來,淨如法師就 帶領他們拜佛。但是,發現他們比較喜歡誦經,所以,往後的 活動都是帶領他們誦經26 。人數由十幾個,二十幾個漸漸不斷增 加,到後來要舉辦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時,竟然有兩百多 名越南新移民熱情參與。淨如法師說:「因為有了這些因緣之 後,信徒便一直來找我,開始弘法的工作」。轉來台中後,最初 是住在漢口街的一間兩房的小房子裡,「一間是我的寮房,另一 間則是佛堂。因為人數太多不敷使用而搬到公園路,最後才搬 到現在的地址27 。現在一般的每週念佛共修可以容納50-60人,

如果邀請越南長老或是講師過來弘法,超過100多人的大型活 動,就會借用台中市東區的妙吉祥禪寺28 」。法師的傳教工作,

在短短半年後瞬間擴大。

「智德協會」成立的因緣是因為在雲林的越南信徒日漸增 多,後來更進而舉辦兩百多位越南新移民參加的觀世音菩薩出

26 根據淨如法師表示,所誦的經文主要是越南經文的大悲咒和《彌陀經》為 主,經本也多數來自越南。

27 位於台中市東區進德北路22巷1號,目前是「台灣越南佛教文化交流協會」

的登記地址。

28 妙吉祥禪寺位於台中市東區天乙街172號。因為淨如法師帶領信徒在河邊放 生活動而認識妙吉祥禪寺的莊師姊,進而認識住持本因法師,並慨允日後有 大型越南人參與法會活動時,願出借場地。

(29)

家 紀 念 日 活 動 , 但 當 時 卻 莫 名 受 到 許 多 來 自 各 方 的 阻 礙 與 衝 突 , 雖 然 後 來 以 變 通 的 方 法 完 成 活 動 ; 然 而 , 這 些 阻 礙 與 衝 突,在淨如法師心裡造成莫大震撼。隨後因緣成熟,有位台北 的信徒是越南同鄉會的秘書,建議向內政部申請協會,最後終 於在師徒相互協助之下,成立了這個社團,做為合法凝聚信徒 的中心,然而「智德協會」的發展與運作依然困難重重29

淨如法師常跟信徒說,要把「智德協會」當成是自己的家,

他們隨時都可自己搬來,要住就住,要進廚房就進廚房,隨意 任他們使用。她說:「其實我是故意讓他們很自由在這邊,像是 一個家庭的感覺」。根據淨如法師表示,目前直接皈依淨如法師 的人數,有兩百多人。平常每周日在「智德協會」裡面的活動 大約有五、六十人會來參與,如果是在妙吉祥禪寺的每月共修 法會大約一百多人參與。另外,比較大型的年度法會活動,大 概都會有五、六百人左右參與。例如跟嘉義縣政府合辦的「台 越文化藝術交流遠離故鄉的心」活動30,有超過千人以上參加。

淨如法師表示,預計今年底在台中、高雄即將舉辦的法會活動,

會超過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參與。「智德協會」在台灣社會,尤 其是在越南新移民之中,已經形成一股不小的宗教勢力。

29 有關「智德協會」的經濟來源與運作經費,經與協會理事長淨如法師請教,

該會經費主要是由信徒捐輸,平安燈等儀式以及法會活動之善款所得。由於 信徒多為中低收入者,善款得來不易,所以必須善用每一分錢。另外該協會 也曾嘗試與政府機關合作舉辦活動取得經費。而有關於建立「台越寺」道場之 經費來源,基本上也是透過一般信徒會員捐輸,目前只是開始,差額仍大。

30 此活動與嘉義縣政府合辦,由文化部補助。http://event.moc.gov.tw/sp.asp?xdurl

=ccEvent2016/ccEvent_cp.asp&cuItem=2246693&ctNode=676&mp=1 , 查 詢 日 期2017年7月7日。

(30)

(三) 入世佛教

對於「智德協會」信徒們的苦難,淨如法師說:「大多時候 是聊天,但我都是靜靜聽她們說,有時候她們會抱著我哭,各 種家庭問題:像是家暴、婆媳問題、工作問題,現在最多的是 新二代小朋友對母親的不認同問題。不承認媽媽是越南人。」 另外,她還特別舉出一個案例,她說:

去高雄弘法時候有一個例子。有個越南籍配偶,她 很健康,嫁來台灣前不知道台灣家庭狀況,來了才 知道老公是智障,媽媽、哥哥也是。她不只要照顧 這些人,還要上班,她快要變神經病,覺得不想活 了!所以只要賺到錢,就去買酒喝,然後到處亂 玩,但是,接觸了佛法之後改變了很多,現在賺到 了錢,還會幫忙別人。

淨如法師在提及這些時,略帶感傷。對於越南籍勞工的問 題,她說:

同鄉會唱歌,常會喝酒打架,甚至殺死人。……來 這裡有很好的同鄉感覺,這邊靠佛陀的教導,雖然 人相互之間會有衝突,但是來到這邊他們不敢打 架,這邊也不能喝酒、抽烟,所以感覺來這邊比較 好。這裡認識的朋友都是比較好的朋友。……本來 也有擴大關心越南勞工,但是他們的問題太複雜,

往往還牽涉到法律問題,都幫不上忙,所以在這一 方面就漸漸比較少了。

對 於 弘 法 無 法 面 面 俱 到 , 她 感 到 萬 般 無 奈 。 淨 如 法 師 表 示,有關越南籍勞工信徒的傳教方面,因為無法深入工廠而有

(31)

所窒礙。尤其是對於工殤者直接關懷方面的問題,也因為不熟 悉台灣法律而無法進一步進行,只有在每年所舉辦的超渡法會 儀式上給予協助。

(四) 方便法門,開權顯實

淨如法師對於辦理佛教儀式與活動另有她的特殊看法。現 在「智德協會」每週在自己的佛堂舉辦小型共修念佛法會,不 定期邀請越南的長老或法師來台灣弘法。每年「智德協會」也 都會舉辦四個大型的活動,包括:新年祈福法會、佛誕節、盂 蘭盆節、年底會有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而觀世音菩薩出家 紀念日有時改成超渡法會,有時兩年辦一次,依經費多少來決 定。淨如法師認為,弘法不能曲高和寡,因此專門從越南邀請 比較有名的講師來台灣弘法。她說:「信徒也都比較喜歡有名的 弘法師,他們講佛法並不是最好,但是口才太强了,很會舉例 說明,知名度又高,受到信徒喜歡」,所以大概每兩個月會邀請 他們來,他們大部分是越南佛教協會的旅行團,跟他們配合,

但是在經費方面,往往需要信徒們挹注捐輸。她說:

法師都是從越南來的,費用比較高。現在在台灣的 年輕法師做蒙山施食也不會,雖然有一些法師會到 我這裡,但他們都是來來去去不是固定的,他們太 年輕了也不太會講經說法,以前也有請過學長來這 邊講,但是效果似乎不好。效果很重要,如果講得 不好,下次信徒可能就不會再來了。信徒他們來的 時間是很珍貴的,有些人是從屏東來的,他們來了 花了3個鐘頭搭車過來,結果聽不到好的佛法,那就

(32)

會很可惜,下次可能就不想來了。我寧願花錢請越 南的法師,因為越南的法師他們是專門弘法的。他 們比較了解知道信徒的心態是什麼?若是一直在講 八正道,一些很深的道理,但人家也聽不懂,一直 講也沒有用。要講得很生活化才有用。信徒才願意 聽,基本上是年輕的法師經驗不夠。你問信徒什麼 是佛法他們可能不懂,但是你問他們師父講些什麼 他們都很清楚,師父會教他們要怎麼做人,怎麼孝 順父母,怎麼對待小孩,都很清楚。但是如果你問 他們師父教你們什麼是因緣果報的原理,他們還是 搞不清楚。就是對佛教的一些名詞,他們不容易理 解。但是你跟他們講一些生活上的一些範例或道 理,他們就很容易了解。也就是要講解佛教應用在 生活中的東西。

這種以信徒為導向,反映信徒需求,擴大弘法效果的信念,

其實在台灣越南僧侶的傳教形式上並不多見。另外,淨如法師表 示,雖然社團已經成立,但是為了配合信徒,活動還是有一些限 制,例如:

某次我到高雄大樹地區,因為那裡比較遠,要她們 出來市區參加活動真的很難,大概有20幾位。她們 的老公、家裡也不允許她們出來。有些人為了來參 加「智德協會」,會說謊他們去別的地方,而且下午 三點半就要趕回去煮飯。所以我們的活動大約到3點 半,最晚到4點就結束。這些人家庭的壓力還是很 大,如果5點鐘回家,老公會罵人,婆婆也會一直唸 一直唸的。早上也不能太早出門,所以我們在這邊

(33)

辦活動,困難也很多。

為了配合這些台灣娑婆世界裡的越南新移民生活上的種種 限制,淨如法師的各項活動不得不做大量的調整。

此外,弘法內容之中,有一項最特別之處,她認為有關活 動的內容,並不能只純然是宗教儀式的活動,還必須要搭配其 他越南文化類的活動,讓大家有參與感。她說:「我們的活動並 不是單純宗教活動,還包括美食、歌唱、表演等活動,如果只 是單純辦誦經拜佛,人數就漸漸減少了。」又說:

在台灣,越南道場很少,而且這些道場通常不歡迎 法會活動裡面有其他音樂表演。我第一次新年法會 活動之後,緊跟著有辦一個唱歌比賽,但是辦完 後,有好多人罵我。有一些比較有年齡的都一直罵 我,認為我都帶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後來我也都不 管他們了,但是這些人罵我之後,他們的朋友要辦 類似的活動也跟著我一樣辦。我就跟信徒講說,你 看他們雖然罵我們,但是後來竟然學我們。

淨如法師認為,透過這些饒富越南意象的生活藝文活動,強 烈的文化認同,讓信徒們找到熟悉的歸屬感,這是非常重要的。

但淨如法師也表示,他們表演的節目大部分都是由她來教導信徒 怎麼去做、怎麼去表演,當他們的顧問。「不只叫他們表演,還 要叫他們要相信佛法,不是隨便演的。雖然生活上很辛苦,但 是在精神上一定要有收穫的,要他們演出時要有積極的觀想,

不是悲觀的。」儘管活動裡穿插了這些文化、娛樂,但是,仍以 佛法教育為核心,這是淨如法師認為最要堅持的原則。

(34)

五、信徒的宗教生活歷程與特徵

透過前面的資料與分析,我們大致上了解到「智德協會」

成立的原由與發展脈絡,法師來台弘法的經歷過程,以及其信 徒面臨的生活挑戰及其社會背景與特徵。接下來我們將分析問 卷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智德協會」新移民們的宗教信仰生活 歷程與其特徵。包括信仰前後、信仰的主因、宗教功能以及和

「智德協會」的淨如法師與活動關係等十一項。

(一) 會員來台前與來台後信仰的狀態

有關「智德協會」會員來台灣前的宗教信仰分布概況:

圖十三 來台前宗教信仰抽樣統計結果

上圖顯示越南目前幾個主要的宗教信仰。由於越南是共產 主義國家,對宗教有相當嚴格的控制,國家的掌權者─共產黨 是無神論主義者,但是只要順應共產政府,對於革命前傳統的 宗教信仰依然給予相當尊重與保留。上圖中顯示「智德協會」

信徒在越南時的信仰狀況。信仰北傳佛教最多超過50%。其次,

是沒有宗教信仰個人佔有20%。有關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各占 15%左右。其他諸如南傳教與地方的高台教、和好教比例在5%

(35)

以下。我們也發現天主教基督教信仰者多為學生,無宗教信仰 者多為越南籍勞工。

接下來是有關「智德協會」會員來台後,未參加「智德協會」

前的宗教信仰,如下圖:

圖十四 來台後宗教信仰抽樣統計結果

比較來台後的宗教信仰狀況,北傳佛教依然是最高,但是少 了將近9個百分點。根據筆者訪談、詢問多位外籍配偶,他們表 示台灣家庭中通常是拜觀音佛祖,雖然儀式上與越南當地有所不 同,但是基本上沒有甚麼信仰上的衝突。無宗教信仰部分則從 25%降到15.6%,少了10%。反而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微幅增加 4%與2.7%,基本上也都是學生為主。而台灣傳統最常見的宗教 信仰如媽祖、關公等只有占2.1%,可見這些信徒對於陌生的台灣 民俗宗教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最特別的是,一貫道信仰,竟然高 達13.5%。而我們也發現來台後,信仰一貫道者幾乎都是越南籍 勞工為主。筆者在問卷訪談時發現,這些越南籍工廠勞工,大多 是受到工廠雇主的要求或影響而加入一貫道信仰,但是,詢問他 們對於一貫道的宗教內涵,他們的回答都只是做好人、做好事。

或許語言的障礙讓他們的回答相對簡易,但筆者猜測,工作與老

(36)

闆人際的關係才是他們加入一貫道的主要原因。

(二) 入「智德協會」之前的宗教信仰主因

接著探查「智德協會」信徒來台後,未加入「智德協會」

之前,影響其參加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如下所列:

圖十五 來台後宗教信仰原因抽樣統計結果

資料顯示,來自於工作相關原因高達59.7%,其次才是朋友 與社區的影響。台灣家庭影響只占了9.7%。筆者認為這點與這 些移民者來台結婚後,大量投入工廠型態的勞動市場應該有相 當大的關連性存在。而這些工廠通常大量進用同一國家外籍勞 工。因此,外籍勞工也大多數因為工作而形成其在台灣主要的 人際網絡,自然會因為工作場所的人際網絡,形成對宗教信仰 活動的影響,因此台灣家庭的影響反而偏低,資料也顯示認同 宗教信仰理念的比例亦不高,可見教理對這一群人的信仰並非 最重要,人際網絡需求反而是他們參加宗教活動的主要理由,

對於原本無信仰者來參加「智德協會」的情況,或許也可以從 這一原因來加以解釋。

(37)

總結上面結果顯示,北傳佛教與無宗教信仰者的減少,以 及一貫道信仰的出現,三項形成「智德協會」信徒來台前、後 信仰變化的主要特徵,而且台灣家庭對於越南新移民者信仰原 因 的 影 響 並 不 高 , 工 作 的 影 響 最 多 , 其 次 是 人 際 與 社 區 的 影 響,對於宗教義理的認同與家人的影響反而不高。

(三) 會員與台灣家庭信仰上的差異

有關信徒與台灣家庭信仰差異部分,比例如下圖:

圖十六 與台灣家庭信仰差異抽樣統計結果

資料顯示,台灣家庭與「智德協會」會員信仰相同的比例 高達68%,不同的則只占23.5%。我們先前的問題中,不管是在 越南或來台後有高達4成以上的人是屬於北傳佛教信徒。而在專 訪 過 程 中 , 這 些 越 南 籍 配 偶 也 幾 乎 都 表 示 , 台 灣 家 庭 裡 的 客 廳,都是拜觀音佛祖。而且前述顯示台灣家庭對於越南新移民 者信仰原因的影響並不高。就如淨如法師所指出的,參加「智 德協會」的信徒,三點半就要趕回家準備晚餐。信仰的衝突不 在宗教信仰本身,而是在家庭倫理對於媳婦的要求與規範。

(38)

(四) 會員宗教信仰功能的認知

有關「智德協會」會員對於宗教信仰的功能看法,歸類如下:

圖十七 宗教信仰功能的認知抽樣統計結果

圖十七中顯示,前三名分別是工作上的信心(50.5%)、保 佑死去的家人(49.5%)、有朋友陪伴(44.3%),另外,保佑家 人與自己的健康也超過4成。根據前述結果,我們發現工作是跟 信徒的信仰有著重要的關聯。筆者推想低薪工廠勞動,或許對 這一群人來說,形成了極大的壓力,但前節有關生活挑戰中金 錢問題卻是排在後面。也就是說金錢之外的工作壓力,是這群 人尋求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

越南佛教信仰和中國一樣,受到儒家祖先信仰的影響,強 調生死輪迴信仰的同時也強調孝道,問卷結果也反映出這一現 象(49.5%)。其次才是宗教集合人群共同生活的需求,也就是 有朋友陪伴(44.3%)。

(五) 會員與「智德協會」的第一次接觸

(39)

有關「智德協會」會員首次得知「智德協會」方式,有如下 四種:

圖十八 如何認識「智德協會」抽樣統計結果

資料顯示,超過6成的人是透過朋友的人際關係網絡得知

「智德協會」。網際網路發達的台灣社會,透過網路得知「智德 協會」只占24.5%。這說明了在這個團體裡,人際關係的重要 性,他們並不是在網際網路中,相互疏離的個體,語言文化認同 才是將他們串成緊密的朋友關係團體。

(六) 會員的信仰忠誠度

台灣社會裡宗教信仰通常不會相互排斥,不會因為信仰了某 個宗教之後,而完全拒絕其他宗教的情形。下頁所列的圖十九是 有關會員在參加「智德協會」後,對於其他宗教活動的參與概況。

透過圖十九資料顯示,我們發現有高達44.9%的人在參加了

「智德協會」後,竟然表示不會再參加其他宗教活動。也就是 說,他們對「智德協會」的忠誠度、認同度相當之高。明顯的

「智德協會」在這些人心中,佔有相當大的地位,筆者認為語言 與文化認同應該是主要原因,後面有關信徒期待「智德協會」活

(40)

動的選項也可看出端倪。

圖十九 對「智德協會」忠誠度抽樣統計結果

(七) 淨如法師與會員之間的關係

有關淨如法師與信徒之間的親疏關係如下:

圖二十 淨如法師與信徒關係抽樣統計結果

就如同淨如法師說的,他要信徒把「智德協會」當作是他 們的家。有高達8成以上的人認為淨如法師是沒有距離的朋友,

以及互相關心的家人。有趣的是,只有38.1%的人,認為他是一

(41)

個宗教師。但是也有72%的人,將她視為是為他人付出的菩薩,

可 見 在 這 個 團 體 裡 , 師 徒 之 間 的 關 係 , 緊 密 如 至 友 、 家 人 一 般。在宗教地位上將淨如法師視為菩薩,而不是只是誦經說法 的宗教師。

(八)「智德協會」會員對於協會工作參與

會員對於「智德協會」工作參與概況,如圖二十一顯示。

圖二十一 義工工作抽樣統計結果

資料顯示,廚房工作參與竟然高達69%。或許我們從這些人 的中低學經歷背景可以了解,需要較多知識技能的公關、行政、

表演等等的工作並非他們擅長的。而廚房的工作烹煮家鄉美食,

可以讓他們直接感受熟悉的家鄉味道,所以大受歡迎,成為參與 最多的項目。

(九)「智德協會」會員對於協會活動的參與

會員對於「智德協會」活動的參與之統計結果如下:

(42)

圖二十二 「智德協會」活動參與抽樣統計結果

新年法會最高75%。其次是佛誕與盂蘭盆法會都是65%。每 月的誦經共修法會也有近半數的高參與度(47%)。反觀「智德協 會」有關慈善的活動,信徒參與度則相對較低。遊民老人服務 37%,越南貧童獎學金33.3%。而旅遊朝山的參與度最低,只有 5.2%。

(十) 會員的建寺捐款意願

圖二十三 「智德協會」活動參與抽樣統計結果

(43)

由於淨如法師決定在台灣扎根弘法,所以今年開始決定募 款籌建一個協會專屬的寺廟,名稱「台越寺」。「智德協會」會 員的參與狀況如圖二十三。

根據調查結果,高達九成五的信徒表示支持,其中有6成民 眾捐款支持,但也有35.4%的信徒,並未實際捐款支持。

(十一) 對於宗教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功能需求

針對台越寺,除了做為宗教活動場所之外,信徒對它的其 他社會功能部份統計結果如下:

圖二十四 「智德協會」未來活動規劃抽樣統計結果

最高的是越南美食介紹59.6%,食物不只填飽肚子,還是文 化認同的重要象徵,共食更有凝聚人群交換情感的重要功能。

無怪乎越南美食介紹成為台越寺功能的重要首選。接下來成立 越語學校、養老服務、台越文化交流活動、信徒遊憩功能也分 別達到4成以上。越語學校、台越文化交流活動都屬於文化認同

(44)

層次的功能,信徒遊憩與養老服務則直接回應現實需求。家暴 庇護、幼稚園以及職業訓練只有兩成左右。醫院的需求則是敬 陪末座。

六、結論

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焦點人物「智德協會」理事長訪談 的分析結果,發現「智德協會」成員主要以越南籍女性配偶為 主,以及少數越籍勞工和學生所組成。這些新移民及其家庭,

無論是在社會、地位、經濟狀況上或是個人的教育程度方面,

都屬於台灣社會裡的弱勢群體。在家庭方面,有1/4左右是屬於 高風險家庭,其他也大都以中低下階層者為多。中低教育程度 與語言障礙讓大多數人成為低薪的工廠勞工,他們移民目的不 只 解 決 台 灣 男 女 婚 姻 的 問 題 , 也 成 為 台 灣 填 補 低 薪 的 勞 動 人 口。然而面對嚴峻的生活挑戰的同時,低收入問題並未成為他 們心中最主要的挑戰。反而語言文化的適應與無所不在的歧視 讓他們在生活上備感艱辛,內心對家鄉與父母的渴望,文化的 尊重與認同需求尤其殷切。

淨如法師站在這個越南新移民的歷史浪頭上,在必然、偶然 交錯的歷史脈絡裡,用她無畏的精神,開創「智德協會」,照顧 這群越南新移民,她透過佛教教理回應他們的苦難,給予文化認 同與精神撫慰,創造了台灣一股新的宗教勢力。她不拘泥在佛教 的刻板規定,以權變方式集合信徒,開創許多越南法師在台傳教 上的先例。她不計成本邀請越南法師來台弘法,宗教儀式混合文 化活動,讓佛教信仰與信徒生活緊密結合。

從信徒調查中發現,儘管語言上的不同,但是在佛教信仰

(45)

上,台灣與越南有相當大的重疊,都屬北傳佛教,越南新移民信 徒們來台前後的信仰上最大的差別,是一貫道信仰對於越南籍勞 工的影響,主要是來自於台籍企業老闆。信徒對於團體的領袖淨 如法師的關係如親密的家人、朋友、老師,而不是有距離的宗教 師,也變成他們宗教信仰、文化認同的核心。對於「智德協會」

活動的參與,以年度四大活動最高,而對於「智德協會」的未來 規劃,主要還是以文化認同的活動為主,像是越南美食、台越文 化交流。

研究過程中,由於筆者不黯越語,幸賴淨如理事長協助翻 譯說明得以完成,但仍無法避免在語言的翻譯上有誤差或誤解 存在。期許下次研究能有更熟悉越語者直接加入,讓溝通能更 加準確,確保研究的精準。

(收稿日期:民國106年9月1日;結審日期:民國106年11月13日)

(46)

參考資料 一、專書期刊

1. 王宏仁,〈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 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2001。

2. 田晶瑩、王宏仁,〈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 台灣男子要和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第3卷第1 期,2006。

3. 吳碧月,〈照護一位外籍新娘遭受家庭暴力之急診護理經 驗〉,《領導護理雜誌》第7卷第2期,2006/12/01。

4. 李明珠等編,《臺灣史十一講》,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6。

5.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台灣經濟史概說》,台北:海峽學 術,2000。

6. 張光磊、陳永福、饒瑞玉,〈跨國婚姻之家庭暴力〉,《中山 醫學雜誌》第16卷第1期,2005年6月。

7. 許文堂,〈臺灣與越南雙邊關係的回顧與分析〉,《臺灣國際 研究季刊》第10卷第3期,2014。

8. 陳淑芬,〈大陸新娘的擇偶受虐與求助歷程──兼論服務提 供者對大陸新娘的假設及其對服務提供的影響〉,《社區發展 季刊》101期,2003。

9. 馮涵棣、梁綺涵,〈越南媽媽.臺灣囡仔:臺越跨國婚姻家庭 幼兒社會化之初探〉,《臺灣人類學刊》第6卷第2期,2008。

10. 楊玲芳,〈台灣身心障礙尪與越南新移民婦女婚姻經營與家庭 互動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期,2012年5月。

11. 詹火生、陳芬苓,〈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期末

(47)

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2年度「外籍配 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研究計畫案》,2014年1月。

12. 潘淑滿,〈婚姻移民女性、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 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卷第1期,2004年6月。

13. 鄭瑞隆,〈婚姻移民生活需求、遭受家暴成因及介入處遇輔 導 之 研 究 〉,《 內 政 部 外 籍 配 偶 照 顧 輔 導 基 金 補 助 研 究 報 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2011。

14. 盧倩儀,〈政治學與移民理論〉,《台灣政治學刊》第10卷第2 期,2006年12月。

15. 蕭新煌,《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台北:中 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3。

16. 顧美俐,〈新移民女性與經濟危機──以越南籍配偶為例〉,

《輔仁社會研究》創刊號,2011。

二、學位論文

1. 林淑美,〈新住民母親管教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越 南 籍 母 親 為 例 〉, 台 北 : 銘 傳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2012。

2. 邱奕仁,〈越南籍配偶對於學前子女之教養信念及其教養方 式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2005。

3. 郭香蘭,〈基隆市越南籍新娘生活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 探 討 〉, 台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預 防 醫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2005。

4. 廖素偵,〈新移民女性對子女教育價值與教育期望之研究─

以越南籍女性配偶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eywords: Electronic Tripiṭaka Collection; Buddhist Digital Projects; 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s; Tripiṭaka

Secondly, processing religious surveys and drawing up religious laws during early colonial period had made a legal position and standard for future Taiwan religions

Although it is one of his early writings in Taiwan, it has reflected thoughts on stylistic reform and religious reform.“Singing in Silence"calls for religious reform, and is

theVinaya and Abhidharma literature, learning still enjoyed respects in religious life but the scope of learning became more specific. Mahāyāna literature recognize learning

It also follows the general direction set out in the Person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 – Secondary 3) (CDC, 2002) and extends

It also follows the general direction set out in the Person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 – Secondary 3) (CDC, 2002) and extends

It is my pleasure to welcome our special guest Miss Linda Chu, the chairperson of the New Life Group, and all of you to our annual Cultural Festival. The Cultural Festival is

S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for the Ethics and Religious Studies Curriculum. Delivering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