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構築性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構築性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構築性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5-2221-E-011-181-

執 行 期 間 : 95 年 08 月 01 日至 96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施植明

計畫參與人員: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陳林蔚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姜建宇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0 月 26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 — 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Tectonic thinking and regional design metho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Taiwan – A study on the works of Sheng-Yuan Huang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95-2221-E-011-181

執行期間:95 年 08 月 01 日 至 96 年 0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施植明

計畫參與人員:陳林蔚、姜建宇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ˇ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列管計畫 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 立 台 灣 科 技 大 學 建 築 系

中 華 民 國 96 年 7 月 31 日

(3)

中文摘要

關鍵字:構築性、地域主義、黃聲遠、台灣當代建築

「構築術」反映了空間必須透過構造、材料與細部接點等項目回應建築文化的意涵,它 是營造過程中傳達設計思維與空間意義的重要工具之一。換言之 ,構築術不只是建築本體建 成的條件,同時也是形成空間文化並連結建築物與人類情感的重要媒介。

過去關於台灣建築設計的探究多偏重於建築樣式及主義流派的討論,往往忽略構造技術 與營造條件的探討。然而建築的空間造型是必須透過材料與觸覺感官才能感受營造本質的構 築術,因此透過構築的研究,讓我們可以深入探究建築環境與空間本質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試圖以構築理論輔以實證研究,並以台灣當代建築師黃聲遠為例,檢證其設計作 品中關於地域性的空間實踐。從黃聲遠設計的九件公共建築案例中,解析其空間組構、材料 使用以及設計手法,進而說明影響黃聲遠在地域性構築實踐中的關鍵因素。最後,透過綜合 比較分析,探討黃聲遠的地域性設計實踐過程所隱含的真正意涵。

Abstract

Keywords: tectonics, regionalism, Sheng-Yuan Hua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Taiwan.

Tectonics, as an important topic of expressing design thinking and the design tools, reflects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rough constructions, materials and details. That is to say, the meaning of tectonics is not only the condi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 but also forms the space meaning and important medium between buildings and human emotion.

The cognition about Taiwan architecture over weighted the discussions of the building styles and doctrine ‘-ism’ in the past, and neglects the logic of the essence of construction art and the condition for space production. However, architecture is a specific spatial form through the materiality and the tactile sense to perceive an architectonics in constructive nature. By tectonics study, we can possible to rebuil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nd beings.

The method for this study includes a reconstruction of tectonics of relevant discourses and literatur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some typical cases of Sheng-Yuan Huang, a noticeable contemporary architect in Taiwan. Nine public buildings designed by S.Y. Huang will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spatial arrangements, materials, and design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framework of these cas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how he practices his regionalism could be reveal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s design methods and tectonic thinking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rough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essential meanings in his regionalism design agenda.

(4)

目錄

報告內容

一、前言 01

二、研究目的 01

三、文獻探討 02

四、研究方法與內容 04

1. 案例手法分析 a. 以農業地景做為仿擬對象 b. 以風土建築做為仿擬對象 c. 以植物做為仿擬對象 d. 以地景做為仿擬對象 2. 黃聲遠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 a. 仿擬式的設計手法 b. 由風土與自然的仿擬回應地域特質的設計手法 五、結果與探討 11

1. 黃聲遠作品與地域主義的關連性 a. 自然環境方面 b. 文化表徵方面 c. 空間形式方面 d. 構築技術方面 e. 材料表現方面 2. 結果與討論 六、參考文獻 17

(5)

一、前言

台灣建築自從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強調復古與歷史主義的建築風潮,轉變至對本土與在地 性的追尋至今,面對全球化現象,出現全球化與地域化的議題。對應於全球/地域、中心/邊緣 的思維,在 1989-1997 年,由宜蘭地方政府,經由政治力量與文化立縣的策略,出現台灣建築 發展上的「宜蘭現象」。相對於中央,宜蘭不論在政治、文化、地理均屬於一個邊緣的角色,

宜蘭以地域的角度從邊緣出發,產生一種鬆動的力量。就建築空間而言,例如「冬山河風景 區開發建設」之規畫,以及一連串地方政府主導的校園整體計畫、地域公共工程、民居的「宜 蘭厝」運動。

90 年代初期,建築界如火如荼的展開了鄉土的重建,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黃聲遠建築 師以一個台北人的身分進入宜蘭,參與了宜蘭眾多的公共建築設計案,從早期的三星鄉公所,

礁溪竹林養護院,到近期的宜蘭社福大樓、礁溪鄉公所與礁溪衛生所設計,一直有著不同於 一般公共建築的設計操作手法,透過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地方性色彩,使得黃聲遠被大眾稱為 台灣本土地域性建築師的代表之一。在現今地方建築普遍受到全球化影響的同時,宜蘭從本 土文化發展到地域空間的實踐,提出面對全球化發展中一股反思力量。本研究試圖解析黃聲 遠公共建築的建築外觀、內部空間、構造與表面材料的設計手法,進一步了解其地域性的在 地實踐過程。

「宜蘭現象」展現出一種釐清與省思,宣示環境意識及注重建築專業討論,成為當今多 元化的建築現象中引人注意的一個面向。此面向在呈現環境意識的同時,也部分地陷入一種

「鄉野式」的地方情境。地域性的空間態度是瞭解基地的特性及基地的適合性,而非單純建 築形式的特殊性,清楚個體與整體的互補關係,考慮環境外部因素的結果,最後才能涉及新 的建築空間對於建成環境的影響與意涵。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期望由討論黃聲遠建築作品的空間文化形式、設計概念與構築觀,思考其建築理 念與創作意識,以助於理解其一貫強調的建築意涵的價值。因此在研究方式上嘗試採取相關 構築理論來探討黃聲遠建築作品的多面向意義,並試圖呈現黃聲遠對於地域性的主張,與法 蘭普頓所提倡「批判性地域主義」看似相近的立場之間的辨證關係,最後針對「構築性」的 觀念對其作品中的空間意涵以及材料與構造方式之關聯性進行討論,透過解析黃聲遠公共建 築的建築外觀、內部空間、構造與表面材料的設計手法,進一步了解其地域性的在地實踐過 程。針對 1995-2001 年間黃聲遠在宜蘭所完成的公共性建築設計案,包括竹林養護院、宜蘭社 會福利大樓、礁溪鄉公所、宜蘭大洲教養院、三星蔥蒜棚、楊士芳紀念林園、國立傳統藝術 中心第四期—宿舍、礁溪衛生所及戶政事務所與宜蘭火車站前廣場(丟丟銅廣場)共九個設 計案,當中除了早期的礁溪竹林養護院為政府補助的私人社會福利機構,其餘皆為供公共使 用的建築設計案(見表一)。

(6)

(表一)研究案例一覽表

設計時間 案例名稱 案例類型 單位屬性

1995 礁溪竹林養護院 老人安養中心 社福機構 1995 社福館及西堤屋橋 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 社福機構 1995 礁溪鄉公所歷史空間增建再利用 鄉公所與鄉代會 行政機構 1997 宜蘭大洲教養院 身心障礙教養院 社福機構 1997 三星鄉展演設施 鄉公所展演中心 社福機構 1997 楊世芳紀念林園 紀念性公園 公共空間 199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四期工程 研習者宿舍 研究機構 2000 礁溪鄉戶政事務所 戶政事務所與衛生所 行政機構 2001 宜蘭火車站前廣場(丟丟銅廣場) 開放空間 公共空間

三、文獻探討

關於地域性建築思潮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部份作為探討方向,一是來自於對於本土建築 的自覺;另一方向為對於現代建築發展中的批判。而地域主義建築所浮現的動機來自於大眾 在當代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對於人造環境產生認同上的危機以及場所的失落。地域主義建築 不僅是仿造風土建築中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具有意圖的去反映地區中的建築形式、空間組織、

美學、地域材料與構築技術的整合,並且融入當代建築運動發展的過程之中。簡言之,地域 主義是在於抵制普世文明潮流對於本土文化傳統的衝擊,在台灣從 1970 年代本土主義的興 起,風土建築也從中受到重視,於是在建築的地域主義上也開始被探討。地域主義的想法其 實源自於 1981 年 Alexander Tzonis 與 Liane Lefaive 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出的概念(Tzonis and Lefaive, 1981, pp.164-178),兩人以政治層面的批判態度,檢視希臘現代地域主義發展的趨勢。

之後,1985 年法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在《批判性地域主義:現代主義與文化認同》(Critical Regionalism: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Identity)一書中提出了「批判性的地域主義」的 概念,這個名詞不是將本土性解釋成曾經結合氣候、文化、神話和工藝技術的交互作用的內 容,必須要去確認出那些最接近的地域文化脈絡,主要是反應並滿足它們所根基的已限定的 構成份子的地域學派。他認為批判性的地域主義是對個別地域的認同,並且去尋找個別地域 上的文化與環境的特質(Frampton, 1985)。

批判性地域主義事實上是抵制現代化快速侵蝕地域傳統文化的過程,從批判省思的角度 看待現代建築與本土建築,這樣的目的是希望呈現一種解放、進步的建築運動,並且強調西 方理性架構下的設計思考過程。由批判性地域主義論述的七點內容來檢視地域影響因素可以 得知,批判性地域主義建築為綜合環境觀、文化脈絡、現代性進步面向交互形成的內容,其 中的關係流程主要可分為環境觀、地域文化脈落與保有現代性的進步面向三方面(圖一),對 於環境觀的思考可以發展出對於地域自然環境條件的回應,藉由設計手法回應地域的氣候、

光線、地形與環境脈絡,並且可從中找尋地域環境的元素—特殊的空間意象。對於地域文化

(7)

脈絡則是反映了地域中的特殊文化或是歷史背景,包含了具體的文化意象或是規範性的地域 信仰與風水,或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軸線與地點(Frampton, 1985, p.327)。

法蘭普頓在對於批判性的地域主義中,主要是對於現代主義建築與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反 省,並且希望透過連接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產生新的建築設計方向,於是批判性的地域主 義在操作面中不可遺忘現代性中啟蒙的態度並強調理性的回應,最終要以進步的態度來進行 批判。

(圖一)批判性地域主義解析圖

如同 1995 年法蘭普頓在《構築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書中論證的,所 謂的「構築性」是一種存在於建築文化中的深刻情感,即一種構築的詩學,它反映的不只是 高明的技術和嚴格的邏輯執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建築文化的時代精神(Frampton, 1995, pp.1-28)。根據書中所選擇的建築師案例可以發現,在構築性的外在表現上可以區分為外牆的 構築性—Wright;混凝土框架的構築性—Perret;時代精神與材料構法的轉變對於透明性的表 達與構築性之間的影響—Mies;藉由構造表現空間的紀念性—Kahn;構造型態本身的表現性—

Utzon;以及構造細部處理—Scarpa 等六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法蘭普頓所提出的六位建築師運 用了不同的構造表現方式展現其各自的設計內在意涵。本研究即根據法蘭普頓在書中論述建 築案例的外牆、結構體、技術與意涵、構造對應空間意涵、構造本身的表現性、細部的表達 這六點來進行構造分析,並藉由分析解析黃聲遠在構築性表達的內在意義。

(8)

四、研究方法與內容

本文將黃聲遠的作品以建築外觀、內部空間、構造與材料三方面進行設計手法的探討,

分析其所對應於地域環境的設計手法,再藉由法蘭普頓所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義做為檢視設 計手法回應地域性價值的判斷標準,進而探討黃聲遠地域性設計實踐過程的設計趨勢與內在 意義。

1. 案例手法分析

黃聲遠的設計在地實踐過程藉由仿擬風土與自然中的對象回應基地環境、地域文化表 徵、氣候、構築性、材料的觸覺,藉此表現其地域性價值。

a. 以農業地景做為仿擬對象

石砌田埂、堆柴方式、蔥種植的方式、曬竹葉的方式、棚架、防汛塔與雞舍為對象的仿 擬手法大多運用於建築外觀、構造與材料上,在農業地景的仿擬上多轉化為建築外觀形式與 造型語彙上,除了防汛塔與雞舍仿擬了量體關係之外;石砌田埂堆柴方式、蔥種植的方式、

曬竹葉的方式都運用於造型語彙中;而棚架最為特別,運用在構造形式與空間上的轉換。

b. 以風土建築做為仿擬對象

礁溪鄉公所為舊建築再利用的設計所以當中仿擬舊鄉公所的建築語彙強調新舊量體間的 和諧;在風土民居農舍的仿擬上強調造型語彙以及外觀形式的轉化;合院與聚落的簇群空間 則是在量體配置的關係上做模仿。在內部空間的運用上則是模仿合院與聚落的空間佈局,而 單純模仿民居的居住空間則是沒有,在空間尺度上則是模仿民居空間、合院與聚落使空間,

尺度與材料質感上類似於巷弄的空間氛圍。構造上模仿民居斜屋頂的山牆支承方式仿造山牆 的型態。材料的處理中,運用風土民居與農舍的慣用材料做為混凝土的表面處理方式。由此 可知在風土建築的仿擬中除了單純的將造型語彙運用在新的設計中,也企圖轉化成空間的質 感尺度與構造的支承關係,並且將風土材料做為混凝土的表面處理方式。

c. 以植物做為仿擬對象

在植物仿擬的對象中,蔥與九芎樹分別是三星特有的農產與宜蘭舊城中常見的樹種,代 表了區域性的特殊意象。在植物的仿擬手法中,將蔥的形象轉換為裝飾性的語彙附加在棚架 的構造上,本身不具有構造支承的效果,而植物的根則是將根的型態抽象的轉化成傘狀的構 造,而九芎樹則是將構造與裝飾語彙結合使九芎樹的型態成為棚架空間構造的型態。

d. 以地景做為仿擬對象

礁溪戶政事務所設計案,黃聲遠將遊走山林的抽象個人經驗轉化為建築的外觀與空間關 係,並且在表面材料的選擇上特別運用北宜高開挖時所挖出的四稜砂岩做為表面材料,表現 有機的建築型態與粗糙的表面材料處理,企圖將遊走山林的經驗轉化為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

2. 黃聲遠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

黃聲遠以宜蘭的地域環境中找尋到的風土與自然的圖像或意象做為仿擬的對象,當中包 含了許多特殊的設計轉化手法(圖二)。在仿擬設計手法中自然的對象可以區分為地景與植

(9)

物,而從風土所找尋到的對象可以區分為風土建築與農業地景這兩種,當中農業地景也正是 地域自然環境與風土人文交會下的特殊景觀,並且是過去台灣在追尋回應地域風格的過程中 常被忽視的一環。

(圖二)設計擬仿對象分析圖

a. 仿擬式的設計手法

礁溪戶政事務所以自然地景做為設計模仿的對象,以「遊走山林的經驗」作為設計發展 的概念,不僅是強調建築量體在外型上接續礁溪五峰旗的山勢,在空間中也希望達到模仿遊 走於山林的經驗感受;自然物為模仿對象的設計案為宜蘭火車站前廣場、楊士芳林園與三星 蔥蒜棚,宜蘭火車站前廣場的鐵樹棚架在外型上模仿了九芎樹的型態,楊士芳林園則是在地 下室的結構中模仿了樹根的型態,以傘狀的鋼構作為抽象的表達,而三星蔥蒜棚則是以鋼管 模仿蔥的型態,將蔥的生長型態轉化成屋頂的裝飾性語彙。在以自然為對象的仿擬中,黃聲 遠以「九芎樹」與「三星蔥」強調宜蘭地域環境中的區域性意象,九芎樹在過去為宜蘭舊城 中常見的樹種之一,而蔥蒜則是三星鄉最具代表性的農作物,反觀以樹根及山的形象作為仿 擬對象的設計手法,很難透過設計完成的客體直接產生具體的聯想,並且回應到宜蘭不同的 區域環境的特殊意象(表二)。

(10)

(表二)自然仿擬對象與轉化方式

案名 仿擬對象 轉化方式

三星蔥蒜棚 植物 (具體對象)

形態轉化為裝飾

楊士芳林園 植物 (具體對象)

形態轉化為結構

礁溪衛生所 地景 山勢 (主體經驗)

空間佈局轉化為結構系統

站前廣場 植物 (具體對象)

形態轉化為結構與裝飾

從自然仿擬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當中的對象可以區分為具體形象與抽象的空間意象,

在具體形象的設計轉化過程中,蔥的圖像轉化為三星蔥蒜棚頂以及附加於棚架旁的鋼構裝飾 性語彙,植物的根抽象轉化為楊士芳林園地下室的傘狀結構,將九芎樹的形象同時轉化為結 構與裝飾,成為九芎樹型態的鋼構棚架(圖三)

(圖三)設計擬仿對象分析圖

礁溪戶政事務所在自然的仿擬手法中透過抽象的空間意象轉化手法,將遊走於山林的主 體空間經驗轉化為具體的建築外觀、內部空間、構造與材料,呈現有機的建築外型與多元的 材料運用,在空間的安排上配置了大量的半戶外陽台空間,提供使用者遊走於建築物室內與

(11)

室外的空間經驗,並且期望達到去公部門化的效果。其餘八件研究對象中,黃聲遠則運用媒 介物的轉化過程中習慣將植物的具體外在形象轉化成結構或是單純的轉化成附加於建築的裝 飾性語彙,在抽象空間經驗的轉化上,則是轉化成建築的整體當中包含了外觀、空間、構造 與表面的材料處理方式。運用風土中找尋到的元素為仿擬的對象也是他在設計中常運用的手 法之一,以風土為對象的仿擬在對象上可以區分為風土建築與農業地景兩種,當中風土建築 可以再區分為單棟的農舍民居、合院與聚落空間。農業地景的仿擬對象中可以區分為石砌田 埂、堆柴的方式、種蔥的稻梗、民居曬竹葉的方式、宜蘭常見的棚架空間、早期宜蘭河畔的 防汛塔與礁溪農田中的雞舍,當中石砌田埂、堆柴的方式、曬竹葉的意象較難直接的對宜蘭 的地域環境產生聯想,是台灣普遍的農業地景;棚架的空間則是回應了宜蘭多雨的氣候條件,

在宜蘭為常見的空間類型;種蔥的稻梗、宜蘭河畔的防汛塔、以及礁溪農田中常見的雞舍、

分別在宜蘭的地域環境中具有區域的象徵性意義,於是可以知道黃聲遠運用農業地景的仿擬 對象中可以區分為單純的農業地景、具有回應宜蘭氣候的棚架空間與回應宜蘭區域意象的農 業地景。

仿擬農業地景的手法可區分為裝飾、結構、量體三類,其中皆以具體的形象做為設計中 轉化的對象,將石砌田埂轉化為混凝土表面的裝飾性語彙,以石砌作為混凝土的表面處理方 式,而堆柴的方式也轉化為以枕木做為混凝土的表面裝飾性材料,兩者皆將農業地景轉化成 混凝土表面的裝飾性語彙;種蔥所用的稻梗則是在設計中將稻梗彎曲形態轉化為蔥蒜棚頂棚 彎曲的鋼構,將稻草彎曲的型態抽象轉化成屋頂的結構造型,曬竹葉的方式轉化成礁溪鄉公 所的遮陽板,不僅是遮陽板系統的結構也是遮陽板的裝飾造型;棚架空間的轉化在三星蔥蒜 棚與宜蘭火車站前廣場的設計中結合了植物的具體形象;西堤屋橋則是由宜蘭河過去的防汛 塔的量體與結構轉化而來的設計結果,礁溪竹林養護院的量體比例則是轉化在礁溪農田常見 的雞舍的量體比例,呈現長型的斜屋頂量體比例關係(圖四)。

(圖四)農業地景仿擬對象與轉化手法分析

(12)

以風土建築為仿擬對象的設計手法中,可以將對象區分為民居農舍、合院與聚落空間三 種,分別將這三種對象轉化成具體的外觀造形或抽象的空間意象,黃聲遠直接的運用民居外 觀的量體比例關係轉化至新的設計當中,在竹林養護院以及傳藝中心宿舍的設計中,皆是以 風土民居的外觀做為量體設計的仿擬對象,而在黃聲遠所有的建築案中直接的運用風土民居 的語彙做為裝飾性的作用,除了在傳藝宿舍中有將風土民居的防颱簷版轉化為排水的天溝做 機能上的轉換之外,其餘的風土語彙皆為建築量體的裝飾作用,像是仿雨淋版的洗石子外牆、

混凝土的扶手、混凝土空心花磚、磚牆開窗的混凝土版……等皆為裝飾性的作用(表三)。宜 蘭社福大樓在設計上運用合院的量體做為配置的方式,而礁溪鄉公所再增建後也成為合院的 配置方式,上述的兩案皆運用合院的配置方式創造中庭的開放空間以增加民眾活動空間。竹 林養護院與大洲教養院以及傳藝中心宿舍則是運用了聚落的量體配置方式,前兩者在空間的 處理上運用公共廊道空間串連所有的空間關係,而在傳藝宿舍的處理上則是將民居、農舍做 為單元空間組成合院的量體型態,再透過合院的量體安排出類似聚落配置方式,在居住單元 中則是運用了風土民居的裝飾性語彙,企圖喚起使用者對於宜蘭風土民居的記憶。抽象的空 間意象中,將合院的尺度質感運用在宜蘭社福大樓的設計中,並將合院的空間立體化,成為 立體化的合院空間。在竹林養護院與大洲教養院以及傳藝宿舍在空間的尺度上模仿聚落巷弄 空間的尺度質感,前兩者在公共空間的處理上刻意的處理成巷弄的尺度與質感,而傳藝宿舍 則是利用合院量體的配置關係以及表面材料的處理同樣達到仿擬聚落空間尺度質感的效果。

(表三)風土建築的轉化方式

對象 仿擬 轉化手法 呈現的結果

山牆形式

量體關係

造型與量體組構關係的轉化

風土語彙

形式與材料的直接引用

(13)

風土語彙

形式與材料的直接引用

風土語彙 形式的借用,材料的轉換 (木材換為混凝土表面裝飾)

風土語彙 形式的轉化,給予新的機能

風土語彙

開窗比例分割關係

尺度質感 尺度與材料質感的轉化

配置關係

合院型態的量體配置方式

配置關係

簇群聚落的配置方式

(14)

將風土建築的仿擬對象分為具體圖像與空間意象兩種,圖像的轉化可以在分為將民居的 外觀量體關係以及山牆的組構方式的仿擬,以及將民居建築的語彙轉化成裝飾,仿擬合院與 聚落簇群的配置方式。而空間的意象上則是仿擬合院以及聚落中的院落空間與巷弄空間的尺 度與空間質感(圖五)。

藉由自然與風土仿擬手法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到,黃聲遠在運用植物做為仿擬對象時,慣 用的設計方式是將植物的型態轉化為構造的型態或是做為建築物的裝飾,裝飾的語彙依附於 結構中;在自然地景的仿擬手法上則是將主體的經驗轉化成空間的佈局,再藉由佈局的方式 影響構造與建築外觀形式,並且在材料上也刻意的仿擬自然的景觀。在風土的對象中,由農 業地景所找尋到的仿擬對象則是將具體的圖像轉化為混凝土的表面處理成為一種裝飾性的語 彙,或是將構造的方式轉化再者就是模仿其量體的比例關係與構造的型態。風土建築的仿擬 上,將風土建築的語彙做直接的借用成為裝飾性的語彙,或在形式上直接引用上在材料的組 構上轉化為不同的材料處理方式,再者就是將風土建築在形式上轉化成具有新的機能意義的 元素;除了運用風土建築的語彙之外,也仿擬其量體關係與構造上的關係,例如模仿斜屋頂 的量體型態或是將運用山牆的組構方式,使得在視覺上類似風土建築的外觀形式;在風土建 築的運用中,也仿擬合院與聚落的配置方式,使得在配置上具有類似於院落與巷弄的空間氛 圍。

(圖五)風土建築仿擬對象分析

b. 由風土與自然的仿擬回應地域特質的設計手法

從風土與自然中的學習是黃聲遠在地域性設計實踐中的重要發展方向與設計手法。他在 學習風土建築的過程中就是將風土的元素運用在配置、空間、材料與構築之中,並順應於宜 蘭獨特的地域環境發展出自身的設計主體性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黃聲遠在設計的發展 上,是由風土與自然為仿擬對象並且回應地域環境的特質,藉由這樣的地域性設計實踐方式 表現出獨特的設計主體價值,於是我們可以知道黃聲遠的設計發展方向是一種由宜蘭風土與 自然為仿擬對象的設計手法。

(15)

可知黃聲遠對於宜蘭地域環境的回應主要是在於地域自然環境條件、地域元素的文化表 徵、回應構築性、回應材料的觸覺與地域性表徵。從這四點當中其實可以了解到黃聲遠對於 宜蘭特殊的地域環境的回應其實是來自於「由宜蘭風土與自然為仿擬對象的設計手法」的設 計結果,對於風土建築的仿擬並非僅僅是運用其裝飾性的語彙,而是更進一步的從中發展出 適合於宜蘭多雨氣候條件下的空間型態,並且在藉由風土的材料區分出建築組構元素間明晰 的支承關係,於是運用風土的材料除了表達出對於地域性的文化表徵之外,還帶有處理構造 上的特殊意義,並且增加了主體藉由觸覺經驗空間的能力。於是可以得知黃聲遠的地域性實 踐是藉由自然與風土的仿擬回應宜蘭地域特質的地域主義。

五、結果與探討

1. 黃聲遠作品與地域主義的關連性

a. 自然環境方面:

在設計的操作上同時回應大範圍的宜蘭地域特質與小範圍的基地環境,舉例來像是宜蘭 社福大樓以合院的配置方式回應的小範圍基地環境中特有的院落空間,再透過碎化的量體透 過表面材料做區分,將整體處理成具有風土民居材料組構方式的空間氛圍,於是同時回應了 由大到小的地域環境特質;以三星蔥蒜棚來說,棚架的空間在宜蘭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特質,

表現了地方的獨特意象也回應的多雨氣候條件,再加上運用蔥的外在形象表達三星特殊的農 業意象,於是同樣的回應了大範圍的宜蘭與區域性的特質並且在基地環境下尋求展演空間的 最佳解答;竹林養護院量體的以山城聚落般的組構方式,猶如田野中的小聚落並且在量體上 回應礁溪常見的雞舍型態,呈現長形的量體比例關係回應了地域環境的特質(表四)。

對於基地範圍的回應上,竹林養護院、大洲教養院與傳藝宿舍皆以較為低矮以及仿擬斜 屋頂的量體型態回應附近的農田聚落的景觀,並模仿簇群的聚落作為配置的方式。宜蘭社福 大樓與礁溪鄉公所皆以合院的配置回應其基地條件,社福以合院的配置接續基地後方的院落 空間,增加社福大樓的親民效果;礁溪鄉公所以合院的配置期望接續新舊省道之間的關係,

企圖將中庭定位為新舊之間中介的場所,並提供民眾休憩使用的空間,於是兩個設計皆以合 院的配置型態回應的基地週遭的條件。三星蔥蒜棚將展演空間定義為一開放性的棚架空間,

運用棚架空間的開放性處理基地擁擠的問題,使得民居與展演空間之間得到較多的喘息。楊 士芳林園將量體配置於基地的側邊並空出兩個開放空間,主要在於回應狹小的基地與周圍的 建物。礁溪衛生所配置上空出右側的空間,使得基地旁的幼稚園得以共享公共空間。於是可 以得知在小範圍的基地環境中,在設計上皆反應了適合基地條件的配置與量體關係。

以大範圍的宜蘭來看,竹林養護院、大洲教養院、傳藝宿舍與宜蘭社福大樓分別藉由簇 群的聚落以及合院的配置方式回應整個宜蘭農業地景的意象,三星蔥蒜棚與宜蘭火車站前廣 場則是運用棚架的空間型態以及自然物的仿擬回應於宜蘭的意象,棚架空間來自宜蘭多雨氣 候的空間類型,自然物的仿擬回應的宜蘭的區域性的意象。礁溪衛生所則是量體上接續五峰 旗的山勢並模仿遊走山林的空間佈局方式,藉此回應礁溪山林的意象。於是我們可以知道對 於大範圍宜蘭環境脈落的回應上是回應於地域意象上的。

(16)

(表四)量體關係與配置方式回應地域環境脈落關係

案名 量體關係與配置方式 回應環境脈落

竹林養護院 聚落(簇群) 農田意象

宜蘭社福大樓 合院 院落配置

礁溪鄉公所 合院 省道

大洲教養院 聚落(簇群) 農田意象

三星蔥蒜棚 棚架

基地方位

楊士芳林園 兩平行量體 基地方位

傳藝宿舍 合院聚落 農田意象

礁溪衛生所 獨棟量體

山勢

宜蘭火車站前

廣場 棚架 自然景觀

對於宜蘭特殊氣候的回應在外觀上由於以風土建築與農業地景做為仿擬的對象,於是在 建築外觀上具有斜屋頂的處理方式,竹林養護院、大洲宜蘭教養院、傳統藝術中心都是以斜 屋頂回應宜蘭的多雨氣候條件;棚架的空間型態也是回應了多雨的氣候條件,像是三星蔥蒜 棚與丟丟銅廣場,這兩者無論外在的型態是以何種植物做為模仿的對象,但空間都是以棚架

(17)

的空間原型做為發展,回應多雨的氣候條件。在空間的處理上的以大量的半戶外公共空間或 是廊道空間回應氣候條件與建築機能上的需求,像是竹林養護院、社福大樓、大洲宜蘭教養 院、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及礁溪戶政事務所皆在公共空間與半戶外廊道的處理上強調在多雨 的氣候條件下,仍然有大量的半戶外空間可提供使用者互相交流的機會。並且在表面材料的 選擇上運用宜蘭風土常見的磚砌、石砌、洗石子、磨石子……等材料的處理方式可隨著多雨 的氣候而老舊,進而在外觀上與地域環境中的風土民居更加契合。

b. 文化表徵方面:

在風土建築所找尋到的元素回應在建築的外觀上,運用棚架的空間類型、農舍般的建築 外觀、合院的配置方式以及聚落的配置與空間氛圍處理;在空間的尺度與質感上,將建築的 室內空間與公共空間處理成猶如巷弄般的質感與尺度;構造的形式上,刻意將山牆面處理成 具有構築性的磚砌外牆處理方式,表現風土建築在構造上的支承效果,在表面材料處理上運 用磚砌、石砌、洗石子、磨石子、斬石子、馬賽克拼磚……等風土民居中常見的材料處理方 式,這些從風土中所找尋到的設計元素的組合表現出宜蘭特殊的地域文化表徵,具有喚起大 眾對於宜蘭地域中風土建築與農業地景聯想的特殊意義。

在自然的仿擬手法上,以特殊的區域意象或圖像做為建築的構造的模擬對象,像是三星 展演廣場將三星特有的農業地景—蔥蒜的種植方式。轉化成展演棚的構造型態。丟丟銅廣場 以九芎樹的型態做為棚架的構造表現方式,將九芎樹的剪影圖像壓抑在構造之中,上述兩案 將宜蘭區域性的意象加諸在構造之中表現區域的地方特質;而礁溪戶政事務所則是將游走山 林的經驗感受轉化成空間佈局與建築外觀型態,手法的運用與蔥蒜棚和丟丟銅廣場不同,但 是同樣希望喚起居民對於地方的情感與記憶。於是我們知道黃聲遠透過風土與自然的仿擬手 法不但是回應了基地環境的特質與宜蘭的特殊氣候條件也回應了地域文化的表徵。

c. 空間形式方面:

黃聲遠在面對公部門的設計時以打破傳統公部門給人衙門般的空間感受,在此黃聲遠自 己建立了一個混凝土的框架,卻又在意圖上要打破這個形式上的框架,末端的變形或是框架 形體的扭曲,以及更寬鬆的空間配置佈局關係,企圖將公部門與週遭的風土民居結合,空間 亦沒有內外之分。社福大樓回應了基地環境的院落空間特質呈現出合院的框架,而礁溪戶政 則是回應五峰旗的山勢成為有機的扭曲的框架,但這框架目的都在於以自己所創造出的框架 去對比於公部門「衙門」印象的「框架」,再藉由設計的手法來打破這個自己設定的框架,無 論是透過外在的形體扭曲還是內部公共空間的佈局關係,打破公部門衙門的刻版印象為真正 的設計內在意義。在實質的層面上,由於框架的結構與填入的空間之間產生了較多的辦戶外 開放空間或是廊道空間,於是提供了附近的居民以及洽公的民眾更多的活動空間,公部門的 價值不僅僅是單一機能性的回應,也成為提供大眾活動的場所,於是框架下的開放空間在實 質的層面上確實的打破了過往公部門給予人衙門的空間感受。

竹林養護院與宜蘭大洲教養院所面對的議題是如何讓養護院的老人與教養院的學員長時 間身處於機構中還保有家的空間感受,而傳藝中心則是面對研習人員的短期中長期居住議 題,同樣是希望能夠在短期的研習時間中讓使用者對於宿舍有家的空間感受,雖然面對的議 題不盡相同,但單就居住議題與量體組構的關係上依然可以看出黃聲遠一貫的構築手法。

(18)

在居住的議題上黃聲遠強調「家」意象,於是反映在建築外觀上運用量體化的組構方式,

並且量體上使用斜屋頂的處理手法強調家的意象,量體化的組構強調空間的包被性以及與外 部空間的界定,運用表面材料的處理區分出量體之間的組構關係,斜屋頂代表了風土建築中

「家」特殊表徵,強調此一建築類型的居住特性。竹林養護院因為建構一種打破管理制度的 空間氛圍所以與大洲教養院在組構上略有不同,竹林運用與鋼筋混凝土框架類型相同的手 法,建立水平公共空間廊道的框架與斜屋頂居住單元結合,成為具有兩種組構關係的型態,

在組構的關係上保持清晰的態度與大洲教養院大致相同。除了斜屋頂的處理手法外也運用風 土元素的組構使建築外觀上具有風土民居的文化表徵性,像是仿雨淋版的處理、磚砌的外牆、

石砌的石腳、混凝土空心花磚……等風土民居中常見的語彙皆拼湊的組構在建築中,無論是 竹林養護院還是大洲教養院或是傳藝宿舍,皆強調以量體化的組構創造出具有家的空間感 受,而家的意象即是這一類型的設計內在意涵。

三星蔥蒜棚與丟丟銅廣場兩案的共通點來自於對於公共空間的重新定義,無論空間機能 是展演空間還是市民廣場,兩者皆是希望運用棚架所架空的地面層重新去界定公共空間的範 圍,所以重新定義公共空間的內在意義是不變的,並且希望能以物質性的鋼構棚架去定義出 非物質性的公共空間範圍。此外,礁溪鄉公所為公部門設施,但是因為當中包含了舊建築再 利用的設計議題,為了求取與舊建築在量體以及造型語彙上的協調與延續,所以採取了量體 化的組構方式,運用材料的處理做為構築性的表現手法,在打破公部門的設計手法上則轉而 透過創造新動線做為發動的力量,但實際的成效受限於鄉公所的管理單位,所以去機構化的 實踐不如社福大樓與礁溪戶政事務所來的成功。楊士芳林園以兩個平行量體做為配置方式,

以風土民居的材料作為表面處理的方式,真正的設計意涵在於保留了具有隱含歷史意義的基 地位置並接續了穿越民居院落到達宜蘭河的路徑,重新的定義了公共空間的價值。雖然這兩 者在手法上與上述三種類型較為不同,但是在空間議題的處理上,打破公部門衙門印象與重 新界定公共空間的想法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d. 構築技術方面:

黃聲遠的設計案中構築性強調是一種低技術性(low-tech)的構築表現,希望在物質匱乏 的年代中依然能夠展現建築應有的構築性,這樣的觀點下黃聲遠的構築特色可以區分為三種 特殊的組構類型,包括 RC 框架與空間的填入、量體化的組構方式、鋼構的棚架,這三種類型 中表現出不同的構築特性。

「鋼筋混凝土框架與空間的填入」的類型中強調鋼筋混凝土的框架構造與填入的空間之 間的關係,所以在處理手法上運用表面材質的轉換,將鋼筋混凝土的框架運用斬石子的方式 特別強調與填入空間在構造關係上的不同,強調框架與填入物之間清晰的組構關係,社福大 樓與礁溪戶政事務所皆為這一類型,強烈的區分出鋼筋混凝土框架與填入空間的關係。

「量體化的組構方式」中,以量體化的空間單元做為建築整體組構的重點思考方向,強 調量體之間的材料轉換,運用表面的材料處理方式清晰交代出量體的組構關係,並且透過垂 直與水平的混凝土版強調清晰的組構關係,這一類型的設計案有竹林養護院、礁溪鄉公所、

楊士芳林園、宜蘭大洲教養院、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上述的兩種類型中,都透過表面材料 的處理增強元素組構的清晰性,表面材料的選擇上可以分為在視覺上具有構造支承性的磚

(19)

砌、石砌與磚石混砌與不具構造支承性的洗石子、磨石子、斬石子兩種,所以黃聲遠在對於 前兩者構造類型除了組構方式的差異外,皆透過表面材料的處理區分出結構與牆面的關係並 增加了視覺上的構造支承效果。

「鋼構的棚架」以三星蔥蒜棚與丟丟銅廣場為代表性的作品,強調鋼構棚架的支承效果,

加入仿擬自然物的設計元素於其中增加這類型的特殊性。透過上述可以清楚看出黃聲遠在對 於構築性的回應,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在技術仍受限的宜蘭地域中仍尋求表現建築構築性的 機會。這三種構造外在表達的方式,都是在建築元素上強調明晰的組構關係。鋼筋混凝土的 框架刻意與填入的空間做出區分、量體化的組構方式藉由材料的轉換以及垂直水平的混凝土 版區分出組構的關係、鋼構棚架本身在棚架構造上可以區分頂棚與具支承效果的桿件。這三 者中皆強調明晰的構築性,並且希望能夠表達出真實的構築效果而非佈景式的視覺效果。

e. 材料表現方面:

在材料運用與構造方式的表現上,建築師在本研究所選取的各案例中,就設計手法對應 批判性地域主義論述中所表現的空間構築意義上,竹林養護院的設計手法將斜屋頂量體的山 牆面以磚砌處理,並以水平混凝土版與磚砌牆體相崁處理;宜蘭社福大樓的設計手法以混凝 土框架填入磚牆、斬石子牆面,強調框架結構與填充材料的區別;礁溪鄉公所的設計手法以 不同量體以不同表面材料處理表現區別性;大洲教養院的設計手法則仿擬棚架構造形式;三 星蔥蒜棚的設計手法以鋼管仿擬蔥與棚架形式;楊士芳林園的設計手法在地下室的鋼構形式 上模仿植物根部生長型態;傳藝中心宿舍的設計手法直接模仿山牆形式;礁溪衛生所的設計 手法強調以混凝土框架與內部空間的填充關係;宜蘭火車站前廣場的設計手法仿擬棚架與樹 枝的形式。

材料的使用上承接上述關於構築性的議題,在表面材料的選擇上可區分為具有支承效果 與沒有支承效果兩種(表五),磚砌、石砌與磚石混砌是在宜蘭的風土民居常運用的支承材料;

洗石子、斬石子、磨石子、馬賽克拼磚則是宜蘭常見的混凝土表面處理方式,黃聲遠取其宜 蘭風土建築的材料轉化為建築的表面處理方式,一方面回應了地域性的文化表徵,另ㄧ方面 也透過這些材料在空間中內外的延伸,增加了主體藉由觸覺經驗空間的能力。但在宜蘭風土 建築中經常運用的各項材料中,經統計後仍可發現其中尚有設計者個人主觀的偏好成分,其 中以磚砌與洗石子方式最常運用,除三星蔥蒜棚屬外,其餘各案例中均屬於經常使用材料;

而磚石混砌與馬賽克磚的應用在所有研究案例中相對少見。

黃聲遠藉由自然與風土的仿擬手法,回應了地域自然環境條件、地域元素的文化表徵、

構築性、材料的觸覺與地域性表徵。在回應宜蘭的自然環境條件中,黃聲遠透過配置的處理 以及量體的型態回應了基地的環境,並且藉由仿擬風土民居的處理方式回應宜蘭的農村地 景,將大範圍的安養院與教養院處理成類似風土聚落的型態與宜蘭的農業地景相互契合。藉 由運用斜屋頂的建型態以及廊道的公共空間處理回應宜蘭多雨的氣候條件,並且在建築開窗 上強調大面積開窗的通風效果,回應於宜蘭夏季悶熱潮濕的氣候並且給予室內空間在視覺上 更多接觸外部自然環境的機會。藉由風土與自然的仿擬手法回應地域文化表徵的意象,自然 物的仿擬強調區域性的特殊意象,像是特殊的農產或是樹種,還是某種獨特的空間經驗;風 土建築或是農業地景的仿擬回應了宜蘭的農村意象,藉由裝飾性的語彙或是風土建築的外觀

(20)

型態喚起大眾對於宜蘭農村地景的記憶。在構築性的表現上強調建築組構的過程,清晰的表 現出建築物的組構關係。在材料上,藉由風土建築的材料表現地域性的文化表徵,並且強調 主體能夠藉由觸覺感知空間的能力。

(表五)慣用材料分析

有支承效果 無支承效果

材料

案名 磚砌 磚石混砌 石砌 洗石子 磨石子 斬石子 馬賽克磚

竹林養護院

宜蘭社福大樓

礁溪鄉公所

大洲教養院

三星蔥蒜棚

楊士芳林園

傳藝中心宿舍

礁溪衛生所

宜蘭火車站前廣場

2. 結果與討論

黃聲遠的設計手法操作與批判性地域主義具有看似相近的設計意圖,在歷史文化的發展 背景下保有批判性與解放的態度,在現代性的企圖中強調對於空間自我反省的能力,思考什 麼是公部門建築?什麼是安養院?什麼是公共空間?什麼是住居空間?不輕易認同現代主義 所發展出來的建築成果,呈現出叛逆的、自省的內在意圖,將風土與自然的仿擬手法做為地 域性設計實踐的力量,朝向一種「反省的內在意圖與地域性外在設計手法的結合」的地域性 實踐內涵。

批判性的地域主義在操作上面,藉由回應環境觀與地域環境脈並加入現代進步的面向彙 整成在構築性上的結果,藉由構築性表達空間型態、構造形式與細部。運用這樣的方式確實 的將主要的三個基本面回應於地域環境之中,於是建築的整體空間、構造與細部材料上具有 回應地域環境條件的「一致性」,藉由構築的過程建構出具有批判性地域價值的建築型態。藉 此操作流程發展出建築確實保有批判性的價值,並且在構造上同時反應出地域環境的條件與 背景、建築師的設計想法以及回應時代的精神。

反觀黃聲遠的設計中展現各別回應地域環境條件的型態,在針對環境觀的回應上運用風 土與自然的仿擬手法,這樣的仿擬手法加上建築師反應建築類型的特殊構築性表達,最終的 目的在於回應具有內省性的內在空間意圖,藉由空間的反省回應現代性的意義與宜蘭政治環 境的特色。建築的整體表現缺乏批判性地域主義藉由構築性所發展出來的一致性,在地域環 境的回應上呈現出一種拼貼式的、表象化的設計操作。雖然在地域環境條件的回應上,黃聲 遠的設計作品可以從單一切入點中認為是具有回應地域環境意義的建築並且類似於法蘭普頓 所提出的批判性地域主義,但是藉由上述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兩者其實在內在意涵上與外在表

(21)

現上並不相同(圖六)。

批判性地域主義 黃聲遠設計手法

環境脈絡 地域文化脈絡 批判意識 環境脈絡 批判意識

身體知覺的感受 真實空間的存有 建築造型的仿擬 空間類型的變形

構築文化表現 視覺造型表現

(圖六)批判性地域主義與黃聲遠設計手法之比較

正如法蘭普頓的論證,建築自主性最重要的原則在於建築的構築性而非佈景式的結果,

通過「構築」的行為使真實的存有與身體感知發生作用,並且藉由構築元件的接合方式-細 部與材料接頭的運用,以剖面的方式呈現傳統材料如何透過新的構造方式,表現其對空間形 式與文化彰顯的實踐。建築形式之表現性與意義是建築論述之核心議題,對建築師而言,在 建築實踐上最關鍵的議題就是如何處理建築造型的問題,這意味著創作者透過「製作」的技 術行為,使空間得以實存並被感知,而構造乃攸關建築物製作之論述實踐。建築形式的探索 必與構築行為相關,須通過建築物本身以及環境脈絡關係方可被辨識與閱讀。新的建築形式 與意義的詮釋,將經由材料在構造作為下形成之建築語言,表現出超越單純的物質性與形式 操弄的唯物主義。

六、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黃聲遠〈宜蘭礁溪竹林養護院第一期〉,《建築師》,1999 年,6 月號,第 84-91 頁。

黃聲遠〈宜蘭縣員山忠烈祠整建活化工程〉,《建築師》,2000 年,9 月號,第 114-122 頁。

黃聲遠〈在往宜蘭河的路上-宜蘭河、西堤屋橋觀察〉,《台灣建築報導》,2001 年,2 月號,

第 12-27 頁。

黃聲遠〈沈積-摸索蘭陽平原的人文地理骨架〉《台灣建築報導》,2002 年,10 月號,第 54-59 頁。

黃聲遠〈宜蘭西堤社福館+屋橋〉,《建築師》,2003 年,2 月號,第 54-63 頁。

黃聲遠〈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道〉,《建築師》,2004 年,12 月號,第 42-49 頁。

(22)

外文資料:

Hartoonian, Gevork. Ontology of Construction: On Nihilism of Technology and Theor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Frampton, Kenneth. ‘Toward a Critical Regionalism: Six Points for An Architecture of Resistance’, in Hal Foster, ed., The Anti-Aesthetic: Essays on Post-Modern Culture, Seattle: Bay Press, 1983, p.21.

Frampton, Kenneth. ‘Prospects for a critical Regionalism’, Perspecta 20, 1983, p. 148;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2nd ed.,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5, p.327.

Frampton, Kenneth. ‘Ten Points on Architecture of Regionalism: A Provisional Polemic’, Center 3:

The New Regionalism, 1987, pp. 20-27.

Frampton, Kenneth. 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5, pp. 20-27.

Tzonis, Alexander, and Liane Lefaivre. ‘The grid and the pathway’, Architecture in Greece 15, 1981, pp. 164-17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2 建築舖面 1 趙昱翔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2 陳柏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3 張伊汶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2

[r]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POR ESCALÕES DE VALOR ACRESCENTADO CENSO – 2002 PRINCIPAL STATISTICS BY CENSUS VALUE ADDED – 2002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POR ESCALÕES DE VALOR ACRESCENTADO CENSO – 2003 PRINCIPAL STATISTICS BY CENSUS VALUE ADDED – 2003

之主要統計...33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DOS PROJECTOS DE OBRAS NOVAS, REALIZADAS NA CONDIÇÃO DE EMPREITEIRO PRINCIPAL, POR ESCALÕES DO VALOR DE PRODUÇÃO CENSO – 2001..

按工程價值統計之工程主要指標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DOS PROJECTOS DE CONSTRUÇÃO, POR ESCALÕES DE VALOR DAS OBRAS PRINCIPAL STATISTIC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BY VALUE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POR ESCALÕES DE VALOR ACRESCENTADO CENSO – 2003 PRINCIPAL STATISTICS BY CENSUS VALUE ADDED – 2003

16- 按工程價值統計之工程主要指標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DOS PROJECTOS DE CONSTRUÇÃO, POR ESCALÕES DE VALOR DAS OBRAS PRINCIPAL STATISTIC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