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1, No. 312
No. 312 [No. 310(3)]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四萬二千人俱。菩薩八萬 四千。皆是已得神通妙智。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悉從他方諸佛剎中來此集會。已得忍不 退轉一生補處。獲諸總持及三摩地。具無礙辯。能善超度無邊佛剎。善於十方無邊一 切諸佛剎中。建立示現以神通智遊戲自在。降伏眾魔制諸異論。了知一切眾生心意所 行。復以勝智善別他根。解入一切波羅蜜多理教法門。具善巧方便。到於究竟最上彼 岸。為一切佛共所稱讚。於無量無邊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中。積集畢竟菩提道行。其心 平等如地水火風緣虛空無邊。善修慈觀如理相應。所起一切住著障礙悉能超越。獲那 羅延妙好身相。具金剛堅固不壞之身。能師子吼宣演法音。善於一切大眾會中。得勝 無畏。有大光明映蔽日月。已得諸法如其所說三世平等。以決定智善說最上甚深法要
。深入一切緣生法門。遠離斷常二種邊見。於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鉢底。若入若起而 悉能知。功德智慧。名聞十方。任持最上正法寶王。能使不斷三寶聖種。如是等積集 無量福智勝行。其名曰寶上菩薩。月幢菩薩。清涼幢菩薩。光幢菩薩。吉祥光菩薩。
吉祥峯菩薩。吉祥密菩薩。那羅延天菩薩。龍喜菩薩。龍上菩薩。龍樹菩薩。持妙色 菩薩。高天菩薩。德光王菩薩。光明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寶印手菩薩
。寶手菩薩。普光菩薩。星王菩薩。金剛手菩薩。金剛慧菩薩。金剛大慧菩薩。金剛 步菩薩。不動跡步菩薩。三界跡步菩薩。無邊步菩薩。無邊慧菩薩。精妙慧菩薩。堅 固慧菩薩。天慧菩薩。炎熾慧菩薩。最勝慧菩薩。增長慧菩薩。常慘菩薩。常喜菩薩
。喜根菩薩。滅惡趣菩薩。除蓋障菩薩。自相持無垢光菩薩。勇猛精進菩薩。慧積菩 薩。常觀察菩薩。觀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高峯菩薩。虛空藏菩薩。不瞬菩薩。無 悕望菩薩。寶上菩薩。寶思惟菩薩。善思惟菩薩。善思義菩薩。決定義菩薩。總持自 在王菩薩。持地菩薩。莊嚴王菩薩。剎土莊嚴菩薩。寶積菩薩。祕密巖菩薩。帝釋天 菩薩。水天菩薩。梵網菩薩。明網菩薩。天冠菩薩。妙臂菩薩。妙眼菩薩。香象菩薩
。象中香象菩薩。師子幢菩薩。成義慧菩薩。海慧菩薩。善調御菩薩。寂慧菩薩。慈 氏菩薩。妙吉祥童真菩薩。如是等八萬四千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及此三千大千世界。
梵王帝釋護世天等。并餘大威德諸天王眾。或龍王眾。夜叉王眾。阿修羅王眾。迦樓 羅王眾。緊那羅王眾。摩睺羅伽王眾。乾闥婆王眾。如是等眾悉來集會。所謂阿那婆
達多龍王。娑伽羅龍王。嚩嚕拏龍王。摩那斯龍王。得叉迦龍王。金色龍王。無邊色 龍王。蘇尸摩龍王。是等龍王。與多百千諸龍眷屬。來此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復次阿修羅王眾。所謂羅睺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妙臂阿修羅王。娑 羅阿修羅王。多羅阿修羅王。淨戒阿修羅王。大笑阿修羅王。廣腹阿修羅王。盡邊阿 修羅王。是等阿修羅王。與多百千諸阿修羅眷屬。來此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爾時摩伽陀國主阿闍世王。與宮嬪眷屬來此會中。親近世尊瞻禮聽法。并餘四眾
。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皆來集會
復有地居諸天。欲色界天。淨居天等。諸天子眾亦悉來會。親近世尊瞻禮聽法 爾時世尊處大會中。有無數百千天人大眾。恭敬圍遶聽受說法。佛告大眾。我有 正法。名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此能圓滿一切行故。謂若菩薩修布施 行。即能成熟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持戒行。即得一切勝願圓滿。若諸菩薩修忍辱行
。即得一切相好具足。若諸菩薩修精進行。即能圓滿一切佛法。若諸菩薩修禪定行。
能令一切調伏其心。若諸菩薩修智慧行。即能斷除一切煩惱。若諸菩薩修說法行。即 能成就無礙辯才。若諸菩薩修勝福行。即能長養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妙智行。即能 成就無礙之智。若諸菩薩修奢摩他行。即能令彼心業調暢。若諸菩薩修妙觀行。即能 遠離一切分別。若諸菩薩修於慈行。即得一切心無障礙。若諸菩薩修於悲行。即得身 心俱無懈倦。若諸菩薩修於喜行。即能遊戲法喜園苑。若諸菩薩修於捨行。即能斷除 違順二法。若諸菩薩修聽法行。即能斷除一切障累。若諸菩薩修出離行。即能捐棄一 切取著。若諸菩薩修住阿蘭若行。即得所作善法皆無壞失。若諸菩薩修於念行。即能 獲得諸總持門。若諸菩薩修於慧行。即獲勝慧善別諸法。若諸菩薩修於住行。即得一 切無能勝心。若諸菩薩修趣向行。即能隨知一切義趣。若諸菩薩修四念處行。即能伺 察身受心法。若諸菩薩修四正斷行。即能斷除諸不善法。圓滿一切善法。若諸菩薩修 四神足行。即得身心清淨輕安。若諸菩薩修五根行。即能善知自他根性。若諸菩薩修 五力行。即得不為一切煩惱之所屈伏。若諸菩薩修七覺支行。即於諸法如實覺了。若 諸菩薩修八正道行。即能超越一切邪道。若諸菩薩修四諦行。即能成就無動轉法。若 諸菩薩修四無礙解行。即能斷除一切有情疑惑之心。若諸菩薩修歸趣行。即得自在之 智。若諸菩薩修善知識行。即能積集一切功德。若諸菩薩修意樂行。即與一切世間不 相違背。若諸菩薩修深心行。即得一切所向最勝。若諸菩薩修相應行。即能勤勇救拔 出離。若諸菩薩修住僧坊行。即得隨所聞法而無壞失。若諸菩薩修四攝法行。即能攝 受一切有情。若諸菩薩修攝受正法之行。即能不斷三寶聖種。若諸菩薩善修回向之行
。即能嚴淨佛土。若諸菩薩修善巧方便之行。即能圓滿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宣說。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廣大正法。當佛世尊說是法 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現威神力侍佛之右。是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前白 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說普攝諸菩薩摩訶薩最上勝行清淨妙門廣大正法。世尊。如 我解佛所說義趣。如我所得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勝行。皆從福智二行中出。當知隨入福
智二行。何以故。諸菩薩修福行故。能令一切有情離諸障礙。若修智行。能為一切有 情善說法要令生喜悅。世尊。是故諸菩薩摩訶薩。福行智行二應和合。何以故。菩薩 修福行故。即能圓滿善巧方便波羅蜜多。修智行故。即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故此二 行即是菩薩二種聖道。普攝一切道行。菩薩住是道者。即能降伏難降伏者諸業魔眾。
菩薩已能超出諸惡魔道。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此不退轉菩薩。能善開明 諸佛如來甚深祕密使不隱覆
爾時會中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大祕密主。汝常 近侍諸佛如來。汝能樂說如來所有祕密之法。願為發起此。非聲聞緣覺所入境界。況 餘凡夫。如是言已。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默然而住
爾時寂慧菩薩。知是事已。前白佛言。惟願世尊。勅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
。為此眾會發明如來祕密之法。令諸菩薩摩訶薩眾。聞已歡喜。廣大積集菩提分法。
成就如來祕密之法。如理而行
爾時世尊告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我今勸請於汝。汝應善為此會大眾。
宣說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之法。此會大眾而悉樂聞
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承佛聖旨。前白佛言。世尊。如佛教勅。我今宣說菩薩 祕密如來祕密真實之法。然此會中若有少能悟入之者。皆是世尊威神建立譬如夜中冥 暗所覆。燈光發明普能照現一切色像。今此眾會亦復如是。於菩薩祕密如來祕密真實 法中。若有聞已少悟入者。當知皆是如來威神之所建立
爾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今此眾會於菩薩 祕密如來祕密真實法中。若能聞已不驚怖者。斯為甚善
時寂慧菩薩摩訶薩。普告在會諸大眾言。諸仁者。如佛所說。有其四種不可思議
。何等為四。一者業不可思議。二者龍不可思議。三者定不可思議。四者佛不可思議
。仁者當知。於此四中唯佛如來不可思議最上第一。所有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由此四種不可思議共所成立。是故汝諸仁者。於諸菩薩不思議法。如來不思議法。
聞已不驚不怖不生畏怯。應生最上廣大清淨喜悅之心。是時寂慧菩薩以佛威神加持力 故。能知此會一切大眾。悉於諸佛菩薩祕密法中信樂聽受。即時廣大散布天花。雨集 于膝普伸供養
爾時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汝應諦聽。我今且說菩薩 祕密真實之法。寂慧當知。今我世尊。昔於然燈如來法中居菩薩位。從彼佛所得授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從是以來我常隨逐釋迦菩薩。而是菩薩所有身業曾無異作。亦 不見有邪曲之相。語無異作。亦不曾聞虛妄之言。心無異作。亦不曾知愛著之失。隨 其身業現威儀相。但為成熟一切有情不自稱譽。由彼菩薩身威儀相無其邊際。乃至一 切有情諸威儀事。悉入菩薩威儀相中。而菩薩不假勤力。亦無發悟安然而住。所謂應 以禪定可度者諸有情類。即現禪定而為化度。應以鼓樂絃歌可度者。即現鼓樂絃歌而 為化度。應以童男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童女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
化度。應以男子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女人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 度。應以少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中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
。應以老年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卑劣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
應以屠膾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瘖瘂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 以盲聾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三惡趣相及人。趣身可度者。即皆現之而 為化度。應以天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龍及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等身可度者。即皆現之而為化度。應以帝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 度。應以梵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護世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
。應以轉輪王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可度者
。即皆現之而為化度。應以聲聞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緣覺身可度者。
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菩薩身可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應以如來身可度者。即 現其身而為化度。非可現者謂除無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一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身密品第一之二
復次寂慧。所有一切有情色相威儀。即於菩薩色相威儀中住。而菩薩曾無發悟亦 無分別。以彼菩薩無所分別平等捨心。即隨其身現身威儀。然菩薩身法爾不動。以不 動故現起身業。雖身離相。而亦不壞菩薩身清淨。已發現光明普照地獄。一切有情令 得安樂。又復菩薩。普為一切有情不惜身命。若諸有情各各來求菩薩身肉而噉食者。
菩薩悉現其前。斷肉授之。乃至骨血精髓而悉隨與。寂慧當知。菩薩隨諸有情須身肉 等而悉與者。由彼菩薩知身無量。即能隨知法界無量。無量即無盡身無盡門。即是緣 生無盡法門。菩薩隨所現身。但為成熟一切有情。若或有人貪染心者。愛著殊妙端嚴 色相。菩薩即於其前。為現端嚴女人之相。隨彼男子染愛之心。悉如其意。時彼女人 以染著故。形容枯悴即趣命終。根門敗壞臭穢不淨。時彼男子。以無智故厭惡而去。
即其女人死滅之身。自然出聲為說法要。令彼男子心生開悟。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
復次寂慧菩薩。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現廣大身。或寶蓋中或現指端。乃至劫火洞然 炎熾能以手指而悉覆之。而菩薩身都無所壞。又復能現身相。普為諸佛世尊作供養事
。積妙華蓋如須彌量。復聚寶花高若山峯。悉以供養諸佛如來。又復以此三千大千世 界為一大器。滿貯香油等須彌山。布其燈炷然以燈明廣大熾盛。為諸如來作供養事。
又復積以殑伽沙等數量廣大燈明。普遍熾盛供養如來。又復菩薩以所著衣覆自肢體。
灌注酥油用然燈明。普為如來作供養事。其燈熾盛有大光明。廣大照耀殑伽沙等諸佛 剎土。彼彼有情互得觀見。菩薩所現神通化事。如是見已。無量無數有情悉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所有憍慢貢高諸有情類。菩薩即現大力那羅延身。或金剛手菩 薩可畏之相。彼等有情見已驚怖。即向菩薩折伏其心。歸命頂禮求哀聽法。又復菩薩 於大國城及諸棄屍林中。見彼無數百千有情普遍充滿。而是菩薩以廣大身現死滅相。
令彼先墮畜生趣中諸有情類畜報盡者。取其菩薩所滅身肉而噉食之。食已命終皆得生 天。由是因故乃至最後入於涅槃。是故當知。菩薩摩訶薩宿昔願力得清淨已。能於長 夜酬其宿願作利益事。願令有情臨命終時。食我身肉得生天界。由此因緣乃至最後入 於涅槃。令諸有情成就所思成就所求成就願力
寂慧當知。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等殊勝行願。我念往昔過去世中。此閻浮提周匝 四方。有八萬四千廣大國城。復多百千聚落縣邑。百千俱胝那庾多人民居止。彼時國 城有大災難疾疫劫起。其中人民生種種病。謂於身分若生若熟疾狀各異。或瘡癤癬癩
。或風癀痰等。大小病者散遍充滿。求多千種精妙醫師。用以妙藥。而悉不能治療彼 等一切病苦。彼諸人民病無療故。無所救護無所歸向。震發大聲哀泣而言。誰能為我 息除病苦。或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或人非人。有能為我息除病者。我當罄捨一切財寶 悉以奉之。我即如其教令荷彼深恩。寂慧當知。世尊釋迦如來。當彼時中為帝釋天主
其名妙眼。於其天中以淨天眼過於人眼。悉能觀見彼諸人眾受多病苦。復以清淨天耳
。遍聞一切。人眾哀泣之聲。其見聞已起悲愍心。即自思惟。我今應為此諸人民無依 止無救護無歸向者。作其依止救護歸向。作是念已。即時帝釋天主。於此閻浮提中有 一大城名曰善作。其去不遠即自變身為男子相。名曰善寂。處虛空中。普為開發閻浮 提中一切人民。說伽陀曰
善作大城此不遠 中有男子名善寂 取彼身肉噉食之 悉能息除一切病 勿應驚怖懷怯懼 隨意歡喜取身肉 此為妙藥救人民 是中無害無瞋恚
時彼國城聚落縣邑。染疾苦者一切人眾。聞彼空中伽陀聲已。即時俱詣善作大城 善寂人所。到已各各斷取其肉食之治病。雖彼彼取之而身肉無盡
是時善寂。復為人眾說伽陀曰
我若當得佛菩提 此真實法我無盡 由真實故我此身 願取其肉亦無盡
是時普遍四方染疾苦者。一切人眾於彼善寂人所。各各隨意斷取身肉。而善寂身 安然如故。亦無增減續續斷已旋旋復生。時彼國城一切人眾食是肉者。彼彼所有一切 病苦皆得除解。無病快樂悉無憂惱。如是次第閻浮提中一切人眾。咸息諸病悉獲輕安
。是時一切人民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皆自惟忖。彼善寂男子。能為我等息除諸病。令我 無病身得輕安。我等今時持以何物用為供養。由是多人共集一處。同詣善寂人所。到 已各各合掌恭信。異口同音說伽陀曰
汝善依止善救護 汝為醫王復妙藥 隨汝教令我病除 我何所作伸供養
是時善寂男子。隱所變相還復帝釋之身。普為一切人眾說伽陀曰 金銀財寶及飲食 我悉不為此等事
但為救護諸有情 十善業道令圓滿 菩提願行堅固修 為諸有情利樂因 互相起發慈愛心 生長一切利益事 聞已應發菩提心 復起最上大慈意 普令積集勝妙因 十善業道皆清淨
復次寂慧。爾時帝釋天主。說伽陀已復彼天宮。時閻浮提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一切 人眾。莫知其數中無一人墮惡趣者。彼彼命終皆於善趣三十三天眾同分生。生彼天已
。帝釋天主即為說法示教利喜。悉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有情或復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復次寂慧。是故當知菩薩身密所作身業。得清淨已棄一身命。能為成熟無量無數 一切有情。畢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寂慧當知。菩薩身者是不 破壞。堅固真實不生滅身。若諸有情應以有壞之身可化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若 諸有情應以無壞之身可化度者。即現其身而為化度。於一切種類悉不破壞。火不能燒 刀不能斷。是身堅固真實不壞金剛所成。是故寂慧。菩薩所現身相。但為成熟一切有 情作利樂事。而是菩薩無所思惟。亦無分別是身是相。知身離相故即得法離相。亦非 身離相與一切法離相有二差別。若相即身離相。彼相即法離相。如是離相能隨入故。
即自身離相與一切有情身離相二俱平等。何以故。由自身離相。一切有情身離相故。
即入一切法界離相。以法界離相故。即入法離相。然於是中而實無有少法可得。謂以 自身真如。即入一切有情身真如。一切有情身真如。即入自身真如。又復自身真如。
即入一切法真如。以入一切法真如故。即入一切佛真如。又以自身真如故。即入過去 未來現在真如。亦非過去真如與彼未來現在真如有所違背。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真如。
即是蘊處界真如。蘊處界真如即是清淨真如。染淨真如。即是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 槃真如。即是無造作真如。無造作真如。即是一切造作真如。善男子。所說真如即是 實性。實性即是如性。是無異性。無種類性。無生性。無諍論性。無執取性。謂以真 如無法可取故。說真如是無取法。由彼真如無所取故。即如是取。於諸取中菩薩示現 有所取法。亦非真如有取有作。以無取故即無諍論。無諍論故。於諸色中現有所取。
然彼真如亦無所動。是故以其如實之智。伺察如來真實之身。以觀如來身平等故。即 當伺察自身真如。取要言之審觀一切身非身性。畢竟不生。知一切身皆是緣生法所成 故。如是知已乃能悟入彼法身門。入是法身門故。即成法身。非蘊處界身。即彼法身 廣大增勝。如實觀想從是現身。為諸有情作利樂事。乃至一切見聞覺知。悉為有情成 利樂故。寂慧當知。譬如世間耆婆醫王。積集一切勝上之藥。精妙和合成女人相。妙 色端嚴而可樂見。如其所應安立施作。若來若去行住坐臥。分別事相。亦非分別非離 分別。諸有病者。若國王大臣若長者居士。來詣耆婆醫王妙藥所成女人之所。相與和 合。其和合已。一切病苦皆得息除。無病輕安而獲快樂。寂慧。汝且觀是耆婆醫王。
以善巧智。能為世間息除諸病。餘諸醫師無是智力。菩薩所有法身增勝。亦復如是。
若能如理真實觀者。而彼一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為貪瞋癡燒然其身。若能如實觀法 身者。即能息除一切煩惱。心得輕安身離燒然。是故當知。菩薩宿昔願力清淨。菩薩 法身廣大增勝。如實而觀即是菩薩身密清淨。寂慧當知。菩薩法身非飲食力而能成故
。亦非段食可能資養。菩薩了知如是相已。即為悲愍一切有情現受飲食。雖有所取而 無著相。亦非護惜其身故有所取於所取中。而彼法身無增無減。是故當知。菩薩法身 不生不滅亦無所起。於中示現生滅起作。但為成熟諸有情故。滅即無滅亦無造作。於 一切法應如是知。諸有生者即和合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又復應知彼一切法生即無 生。如來身者即是法身。即是法食即是法力。是法歸趣。如來身者即虛空身。無等等
身。三界一切最勝上身。一切如來通達身。無喻無比清淨無垢無染污身。自性明亮身
。自性不生身。自性無起身。離心意識身。幻焰水月自性身。空無相無願所成身。十 方最勝如虛空廣大身。一切有情平等身。無邊無際身。無種類無分別身。無毀無異身
。於住無住得不動身。無色自性身。無受想行識自性身。非地界所成身。非水火風界 所成身。非種非和合種非大種所成身。非種類法一切世間無比身。非眼所生非耳依止 非鼻所知非舌了別非身和合非意所成等身。非心所轉。非意識所轉。亦非無轉亦非隨 轉。善男子由如是故。應當如實觀如來身。而是菩薩於如來身住平等性。得清淨已行 菩薩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四大洲或閻浮提。一切王城聚落郡邑。菩薩於一切處 普為現身。然於是中亦無所現亦無對礙。又復菩薩能於十方現諸魔身。於有現中現無 對礙。於無現中現無對礙。由如是故。無見無聞無覺無知。諸有所現但為成熟一切有 情。菩薩於其身念處中亦無增減。菩薩雖復知身無常知身是苦知身無我。然為有情示 現其身作利樂事。菩薩知身法爾寂靜。為有情故起分別身作諸利樂。菩薩又復了知因 緣能成其身。然於彼彼因緣法中如實而觀。亦無作者亦無受者。又復能觀是身無知如 草木瓦礫。菩薩身業雖已清淨。然為有情示現其身。寂慧當知。釋迦菩薩始從然燈佛 所發菩提心。身語心業皆悉清淨。且身業者具有無量無邊功德。假使過于殑伽沙數等 劫。或如來說或我所說。菩薩所有身密身業。廣大清淨不可窮盡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二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語密品第二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云何名為菩薩語 密語業清淨。寂慧當知。隨諸菩薩所起之處。即彼菩薩本生。隨其菩薩本生。即入菩 薩音聲。所有一切有情音聲語言。諸語言道言詞詮曉。總集一切往返事相。微細伺察 苦樂等言。悉入菩薩音聲中住。都無障礙無著智見一切隨轉。乃至蚊蟲蠅蝶微細音聲
。菩薩悉能詮表。令諸有情得聞菩薩音聲之者身心輕安。隨彼所聞如其詮表。悉從菩 薩口門而出。此中如是說伽陀曰
隨諸有情無邊際 即彼種類亦無量 於百劫中說無邊 此不思議何能說 我以譬喻如義言 說大士法亦無失 無增無減若虛空 起廣大心而開演
復次寂慧菩薩。於其梵王所有一切種類音聲。帝釋所有種類音聲。護世天王種類 音聲。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種類音聲。乃至一切有情種類 音聲。菩薩悉以音聲隨入。復次伽陀曰
菩薩梵音歡喜說 超勝梵王彼音聲 所說相應行慈悲 喜捨四法皆和合 帝釋歌詠悅意聲 菩薩音聲能隱覆 隨彼所出妙歌音 如應分別諸法義 緊那羅眾妙音聲 菩薩音聲悉超勝 貪火熾然令息除 如彼所言生愛樂 欲界諸天悅意聲 諸天歌詠聲各異 法義隨順如理宣 令彼一切生歡喜 貪瞋癡慢及憍諂 疑惑等類諸有情 聞其菩薩如義聲 悉能止息貪瞋等 所有色界諸天眾 聞最上人音聲已 一切咸生歡喜心 願求菩提生善趣 摩睺羅伽乾闥婆 龍等諸妙音樂聲 聞功德海所宣言 一切廣大生歡喜 種種方處無邊聲 人中此閻浮提等 隨聞菩薩妙音聲 聞已一切得解脫 地居空居諸天界 菩薩音聲悉隨入 如其種類所入聲 宣說決定真實法 迦陵頻伽拘枳羅 鵝鴈鸚鵡并鶖鷺
孔雀共命拘那羅 吉祥鳥及鴛鴦等 師子虎豹熊麞鹿 象馬犀牛猫犬猪 此等走獸及飛禽 音聲隨入皆歡喜 一切四足及二足 多足無足等有情 菩薩隨入眾音聲 警悟如應生愛畏 三千世界諸有情 上中下品眾差別 三塗及彼人天中 菩薩言音普隨入 是中菩薩無分別 無執無縛無思想 住無散亂等引心 所作隨應現諸相 清淨有情所求願 音聲詮表俱胝剎 過殑伽沙數亦然 是心無持無發悟 三千界中諸魔眾 咸聞菩薩廣大聲 聞已驚怖速歸心 合掌恭信而頂禮 常好諍論諸有情 增上慢心不歸信 由聞大士清淨言 合掌恭信而頂禮 聾瘂及彼無舌者 謇吃破壞諸有情 由其菩薩美妙言 即時能聞能言說 煩惱燒然復逼迫 造罪惡作百種具 由聞菩薩善淨言 心得清涼息諸惡 有情若聞無常聲 佛法僧聲即得聞 施戒忍法亦復然 精進定慧悉聞聽 所有一切功德海 多俱胝劫說不盡 音聲無邊智無邊 悉住佛聲而無斷
復次寂慧。當知菩薩摩訶薩。語言音聲之中。無愛著語。無猛惡語。無癡亂語。
無染污語。無縛解語。無高下語。無麁澁語。無惡戾語。無缺漏語。無堅硬語。無違 順語。無退失語。無隨惡語。無相違語。無隨染語。無不定語。無躁動語。無貢高語
。無忿恚語。無非時語。無雜欲語。無隨方喜愛語。無思慕語。無極緩語。無極速語
。無壞諸根語。無壞音聲語。無破壞心語。無邪曲語。無劣弱語。無隱覆語。無衰朽 語。無向背語。無深險語。無不出離語。無不愍念語。無害他語。無自他離間語。無 出入語。無執取語。無不清淨語。無不如理語。無不忍語。無雜亂語。無誣謗語。無 非法語。無高勝語。無卑下語。無過時語。無時分差失語。無虛說語。無邪說語。無 希求利養語。無不歸攝語。無癡瞢語。無癡疑語。無不可愛語。無訐露語。無輕慢語
。無自分高彊語。無他分離散語。無自讚功能語。無破他功能語。無譏誚語。無折伏 他語。無非所作語。無所作相違語。無破壞祕密語。無不防護語。無輕慢智者語。無 毀謗賢聖語。無稱美語。無讚譽語。無顯發他人過失語。無如箭射激語。無說他非語
。無不救拔語。無增上慢所說語。無罪業語。無不饒益語。寂慧當知。菩薩所出語言 音聲。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報之所成立。善種隨轉相續不斷。凡所言說皆悉成就。
菩薩一時或於樹下行住坐臥。若有人來詣菩薩所。作是問言。汝知此樹有幾多葉。是 時菩薩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答言。此樹具有若干數葉。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樹 葉更無增減。又復有人問殑伽河有幾許沙。為幾百邪。幾千幾百千。幾俱胝幾阿庾多
。幾儞庾多。幾兢羯羅。幾頻婆羅。幾尾播舍。幾阿閦婆。幾無量。幾阿僧祇。幾阿 哩誐拏。幾嚩訶。幾龍力。幾不可數。是時菩薩不觀其河不數其沙應聲答言。此河具 有若干數沙。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河沙更無增減。亦同如來智所知數。菩薩所言 如實無妄。不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并聲聞緣覺眾共作 證。唯佛如來所可證知。寂慧。如是等緣而悉應知
復次寂慧。我念過去久遠世中。有一仙人其名妙愛。有婆羅門名曰黑相。彼時有 一尼拘陀大樹其名賢善。有多枝葉周匝垂廕。縱廣可及一俱盧舍。時妙愛仙人居其樹 側。以神通力經七日中。審細觀矚數其樹葉。於後一時。彼黑相婆羅門。入城乞食。
經遊至彼樹下飯食已訖。即詣妙愛仙人居所。到已歡喜。互以美言而相慰問。多種談 論咸生適悅。時仙人言。大婆羅門。汝必應知於人世中。可能有人於此尼拘陀大樹審 細觀知枝葉數不。婆羅門言。尊者。世亦有人。仙人復言為何人邪。婆羅門言。即汝 尊者應為我說。仙人答言。大婆羅門汝為我說。時婆羅門。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 即為說伽陀曰
八千那庾多數量 俱胝復有九十二 六十阿閦婆應知 十六齊等其枝數 又復三十那庾多 九十六數殑羯羅 尾播舍量有十三 此等皆為彼葉數 其樹所有枝及葉 如前數量無增減 我隨智力如實言 疑者自數應無失
是時妙愛仙人。聞是說已深生驚異。說伽陀曰 汝婆羅門神通智 以真實語而善說
賢善尼拘陀樹王 所有枝葉如實知 汝亦不曾觀其樹 而復不曾算其數 即彼枝葉數難量 能以智心而解入
仙人說伽陀已。又復問言。大婆羅門。如汝所說。為自智力而能知邪。為諸賢聖 助汝說邪。婆羅門答言。尊者。汝今善聽。我以人中之智如實而說。虛空可破斯言無 妄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汝今當知彼時妙愛仙人 者。即今大智舍利子是。黑相婆羅門者。即今世尊釋迦師子是。由如是故菩薩所有語 功德海。即能安住真實功德如理法義。寂慧。此等是名菩薩語密語業清淨。其中若有
少解入者。我說彼為最上慧人
菩薩心密品第三之一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云何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 淨。寂慧當知。菩薩諸所作業。皆智所作非慢所作。悉是不滅神通妙智。以神通智遊 戲示現。一切事業神通建立。廣大勢力之所成辦。而彼神通智相。即能成立一切行相
。又彼神通妙慧。即能觀見一切諸法。又神通智即無盡相。於一切處悉能隨順。又神 通智即能隨現一切色相。於彼彼色而悉遍故。又神通智即能隨入彼一切聲。於前後際 音聲平等故。又神通智普能觀察諸有情心。以心自性伺察可見故。又神通智善能思念 無邊劫事。以前後際無所斷故。又神通智能知一切種類之法。悉是解脫智行相故。又 神通智於漏盡法順時所求。於彼時分不過越故。又神通智即是出世間。聖決擇分故。
又神通智聲聞緣覺。而悉不能徹其源底。又神通智即甚深義。悉能降伏諸魔外道。又 神通智能至菩提道場。現證一切最上佛法。又神通智悉能隨順轉妙法輪。又神通智善 作調伏諸有情事。又神通智得大灌頂。於一切法而能自在。寂慧。此即是為菩薩心密 心業清淨。心清淨故彼即無染。潔白明亮離諸煩惱。能善調伏善作諸業。善入禪定解 脫三摩地三摩鉢底。亦不畢竟墮於一切。盡無生法隨念即生。亦復不為欲界所動。不 由縛生不由縛滅不由縛起。所以者何。謂能解脫一切分別。解脫一切雜染繫縛。解脫 顛倒執取依止。即彼解脫生。即彼解脫滅。即彼解脫起。雖復有生而無所生。如是即 能圓具大乘一切佛法。然彼佛法若於十方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以一切佛法 無得非無得故。即能隨得彼一切法一切佛法。是故於一切法一切佛法中。無法非無法
。何以故。以一切法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若於諸法如實伺求。悉無所得非 無得時。即無有法而可算數。謂一切法已能出過算數量故。若能了知彼一切法平等性 者。是中無法亦非無法而可取著。此即諸法無取著義。若或領解是義即大無義。若無 領解。彼即無義亦非無義。以現前安立無義可見故。若或有慧可了知者。即為障礙彼 無礙慧。若或於慧無障礙故。是即無著。若無著即無住。若無住即無盡。若無盡即無 勤亦無墮。若無勤墮即無非我。若無非我即亦無我。若無我即無取。若無取即無諍。
若無諍即無論。即彼無論此說是為沙門之法。即沙門法。譬若虛空本來平等。以虛空 平等故。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由如是故。於一切處悉無所繫。以無繫 故無形顯色及諸相狀。無色相故即能隨順覺了。若能如是隨覺了故即能一切差別分別
。寂慧菩薩言。云何名為隨順覺了。復何名為差別分別。金剛手菩薩言。無有少法而 可得者。此名隨順覺了。以覺了故即是差別分別。是故法中作此二說。寂慧。當知此 等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三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心密品第三之餘
復次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菩薩心密者。
謂修慈行即知無我。若修悲行即無眾生。若修喜行即無壽者。若修捨行即無有人。若 修布施行即心調伏。若修持戒行即心寂靜。若修忍辱行即心無盡相。若修精進行即心 離相。若修禪定行即心安定。若修慧行即心無伺察。若修四念處行即心無念亦無作意
。若修四正斷行即心正平等。若修四神足行即心無戲論。若修信根即心無著。若修精 進根即心無發悟。若修念根即得自然智心。若修定根即得平等性智心。若修慧根即得 無根本心。若修五力即得心無屈伏。若修七覺支即得慧分別心。若修八正道即得無所 修心。若修奢摩他即得寂止心。若修毘鉢舍耶即得無所觀心。若修四聖諦即得畢竟無 了知心。若修佛作意即得無作意心。若修法作意即得法界平等心。若修僧作意即得無 住心。若修成熟有情行即得本來清淨心。若修攝受正法行即得法界無差別心。若修嚴 淨佛土行即得虛空平等心。若修無生法忍行即得無所得心。若修不退轉地行即得無轉 而轉心。若修成就諸相行即得無相心。若修莊嚴菩提果即得三界圓滿心。若修降伏諸 魔行即得普攝一切有情心。若修趣向菩提行即得法界自性隨覺了心。若修轉法輪行即 得無轉非無轉心。若修大涅槃行即得隨觀生死自性心。寂慧。當知此等皆是得忍菩薩
。心祕密法心業清淨。若彼菩薩如是清淨已。即得一切有情心亦清淨而是菩薩乃能隨 入諸有情心。即彼一切有情之心。皆從大菩提心光明中出。譬如虛空於一切處住隨入 一切處。菩薩心者亦復如是。於一切處住隨入一切處
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如是宣說菩薩所有身語心密不思議正法。時會中有 七萬二千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苾芻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得心解脫。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 震動。有大光明普遍照耀。虛空自然雨眾天華。復於空中有百千種殊妙音樂不鼓自鳴
。其音樂中出如是言。若諸有情已得授記位者。方乃得聞此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 薩所說正法。於中聞已受持讀誦如理修行。廣為他人隨應宣說。永不忘失大菩提心。
當知彼人非少善根而能成就。已於廣多佛世尊所深植善本。勤修一切最勝福行。當為 一切有情作大饒益
震吼音聲菩薩來會品第四
爾時世尊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聞空中多種鼓樂妙音聲不。寂慧菩薩 白佛言。世尊。我初已聞此是何等殊妙音聲。願佛為說。佛言寂慧。汝今當知有菩薩 摩訶薩名震吼音聲。從大雲世界雲音王如來所。來此娑婆世界。瞻禮於我親近供養。
及欲聽受金剛手菩薩宣說正法。亦復樂見十方來會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是彼震吼音聲 菩薩。隱自身相住虛空中。雨眾妙華鼓勝音樂供養於我。其樂音中出如是聲。世尊如
來於大會中。非久宣說廣大正法。發是言已。即時震吼音聲菩薩摩訶薩。從空而下入 佛會中。頭面禮足右繞七匝。住於佛前而白佛言。大雲世界雲音王如來。問訊世尊少 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彼佛如來又作是說。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有大 方便善說正法。是佛威神之所建立。乃能如是通達一切無量佛法
爾時世尊。告震吼音聲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男子。汝善來此大眾會中。樂聽金 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宣說如來祕密不思議法。汝當於此諦聽諦受
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
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咸起是念。此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往昔於何佛世尊 所。親近聽受深種善根。復修何等廣大誓願乃能如是。具大辯才善說諸法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疑念已。即告寂慧菩薩言。善男子。我念過去世中。經阿 僧祇劫。復過阿僧祇數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前。有劫名善現。世界名莊嚴。有佛出世
。號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世尊。寂慧。當知彼莊嚴世界。廣大妙好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地平如掌。無諸砂礫荊 棘雜穢。草木樹林青欝可愛。復有名華軟草。覆地青潤妙好。如孔雀項右旋喜相。有 色有香令人適悅。下足于地隨減四指。舉足還復隨起四指。無極寒熱溫涼調適。軟美 清風令人愛樂。其地莊嚴如吠瑠璃。彼時人民色相嚴好。少貪瞋癡及餘煩惱。人有孝 愛復具勢力。聞說善言能自開曉。而彼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法中。有十二那 庾多諸聲聞眾。三十二俱胝諸菩薩眾。彼時人壽三十六俱胝歲。於中有人趣命終者。
寂慧。當知而彼善現劫中。莊嚴世界。處于中四大洲。一一四大洲其量廣闊。八萬四 千由旬。每一由旬。中有千國城郡邑聚落周匝圍繞。彼莊嚴世界中。有大國城名極清 淨。而彼國城分量廣闊。北六十四由旬。南四十由旬東西亦然。有十千園苑而為嚴飾
。國城之內復有十千州城縣邑。彼極清淨國城之中。有大轉輪聖王。名曰持國。七寶 具足為四大洲主。於先佛所深植善根。福德威光王中最勝。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寂慧。而彼持國轉輪聖王。所居國城縱廣正等十六由旬。廣大殊妙有七重牆
。七寶所成其上復有七重樓閣。七重寶網垂諸寶鈴。牆內周匝有四大園。一名眾花。
二名德喜。三名孔雀喜。四名時分快樂。是諸園中各有大池。一名歡喜。二名喜上。
三名香上。四名順流。其池縱廣半由旬量。悉以眾寶砌其階級。閻浮檀金而為其底。
金沙布地。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有寶蓮華彌覆其內。鵝鴈鴛鴦眾鳥游泳。又彼持國轉 輪聖王。有其七萬宮嬪婇女。皆悉相好端嚴殊妙。而為女寶以用給侍。是諸宮嬪皆悉 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王有千子色相端嚴。勇猛無畏能伏他軍人。各具其二十 八種大丈夫相以為嚴飾。深心淨信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寂慧。時彼世尊無邊功 德寶眾莊嚴王如來。居極清淨大國城中。彼持國轉輪聖王。與諸大臣婆羅門長者乃至 一切人民。咸悉恭敬尊重供養其王。淨信彼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及苾芻眾滿一 俱胝歲。承事供養廣持悅意。種種飲食珍妙衣服。乃至一切受用等物。悉以奉上。又 諸苾芻眾各以三園用獻遊止。寂慧。彼轉輪王有諸太子。心各清淨曾無放逸。親近彼
佛勇聞正法。不以欲樂而為染著。由不放逸其心寂定。聽正法故是諸太子不久之間得 五神通。即時各各踊身空中。猶如鵝王飛騰自在從園至園。從此城邑至彼城邑。乃至 遍遊四大洲界。隨行空中說伽陀曰
諸佛出世得何利 總聚人間利復深 仁者聽法淨信心 經百劫中極難得 今此人中仙出世 宣說正法寂靜道 我今近彼善逝尊 由聞法故生善趣 聞正法已破惡趣 聞正法已善趣生 由聞法故煩惱除 心得清涼最上樂 空中說是伽陀時 此大地中六震動 天人空中出妙聲 大雨眾華生悅意 若人得見佛大師 彼功德說不能盡 應當頂禮二足尊 合掌諦誠而恭信 彼佛能知人心意 如其所應為說法 聞法三十六俱胝 人皆住勝菩提道 復有三百俱胝人 獲得最上淨法眼 一切皆生厭離心 歸佛出家依正教 又四俱胝那庾多 人受淨戒作佛事 聽法供養佛世尊 作已各還於本處
彼諸太子說伽陀已。同為其父持國轉輪聖王作供養事。擇以龍堅妙栴檀香。造作 樓閣廣大殊麗妙好嚴飾。縱廣正等十由旬量。四方四隅分量齊等。樓觀門徑悉以龍堅 妙栴檀香。製作圓具如天宮殿。其龍堅香半兩價直。過於閻浮檀金價。而彼樓閣巧施 工力妙好嚴成。是時持國轉輪聖王。欲詣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所。瞻禮親近 聽受正法。時王諸子并宮嬪眷屬。侍從父王。即入栴檀大樓閣中。其王處于蓮華莊嚴 師子座上。太子宮嬪臣佐人民咸皆尊重。以一切種花鬘塗香。上妙衣服寶幢幡蓋。微 妙音樂廣伸供養。復以寶網垂覆樓閣。眾共執擎而將前進。即時騰踊在虛空中。猶如 鵝王自在而行。前至佛所。徐徐以彼樓閣安置地已。持國轉輪聖王并太子宮嬪。從樓 閣中安庠而下。前詣佛所頭面著地禮佛雙足。并苾芻眾各敬禮已。右繞七匝還住佛前
。合掌諦誠聽受正法。時彼世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知彼持國轉輪聖王來佛會 中樂欲聽法。佛即如應為說妙法示教利喜。佛言大王。汝今當知有四種法。若如理修 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勝道。所有善法而無壞失。何等為四。大王。一者信法能向 勝道。復何名信。謂有信故而能隨順諸賢聖種。所不應作而悉不作。二者尊重能向勝 道。以尊重故於諸聖者所說妙法而能聽受。諦受法故耳無外聽。三者無慢能向勝道。
以無慢故即能於彼一切賢聖恭信頂禮。四者精進能向勝道。以精進故若身若心悉得輕 安。所作善法皆能成辦。大王。此等四法。若如理修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勝道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四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國輪王先行品第五之餘
復次大王。有四種法。若圓滿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無流散。何 等為四。一者戒護諸根。二者觀欲過失。三者攝受一切作無常想。四者於法決定為勝 命根。大王。如是四法。若圓滿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無流散。大王
。有四種法。王者修行若具足者。說名仁王。何等為四。一者常不棄捨大菩提心。二 者以菩提法教示他人。三者以諸善根迴向菩提。四者於佛世尊大威德力。若見聞已。
亦復於彼一切天人聲聞緣覺所有威力生歡喜心。然即唯求佛大威力。大王。如是四法
。王者修行若具足者。說名仁王。是故大王。應當常修不放逸行。信心清淨忻慕正法
。起樂法欲勤求正法。常當遊戲正法園苑不著境界。所以者何。大王。當知欲無厭足
。彼所足者是謂聖慧。又復大王。壽量微少命不久停。往趣他世罪業可怖。由是應知
。常當親近供養恭敬諸佛如來。以此善根。應於四處而用迴向。何等為四。一者迴向 無盡果報。二者迴向無盡法門。三者迴向無盡妙智。四者迴向無盡辯才。大王。復有 四法。一者身清淨故能成慧行。二者語清淨故能成聞行。三者心清淨故能成戒行。四 者慧清淨故能成智行。復有四法。一者方便圓滿故能成熟有情。二者慧圓滿故能降伏 諸魔。三者願圓滿故即如說能行。四者值遇佛故即得一切佛法圓滿
時彼持國轉輪聖王。於彼佛所得聞正法。示教利喜生歡喜心適悅慶快。持以無價 真珠妙寶。及王者所有一切受用。悉以獻佛而為供養。乃至盡壽修諸梵行奉持五戒。
是時王諸宮嬪。於彼佛所聞正法已。心大適悅踊躍歡喜。各以身所著衣及莊嚴具。覆 於佛上。乃至盡壽修諸梵行奉持五戒。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持國轉輪聖王
。快得善利增益法財。已與諸宮嬪眷屬。各各至誠頂禮佛足。及苾芻眾亦悉禮敬繞七 匝已。即時入於大樓閣中。踊昇虛空自在而行。還極清淨大國城中
復次持國轉輪聖王。於後一時擇月圓日。嚴駕出遊眾花大園。而為翫賞。鼓吹清 音奏妙歌樂。恣其所樂嬉戲遊從。是時有二最上宮女。一名無毀。二名無比。同詣歡 喜池中。清淨澡沐出已衣覆。處于蓮花師子之座。是二宮女。即於座中各有一童子。
自然化生跏趺而坐。童子端嚴色妙無比。相好圓具人所樂觀。於剎那間即各踊身住於 虛空。是時空中有賢聖言。此二童子。一名法思。一名法慧。故此二名由斯而立。彼 法思童子。於其無毀宮女坐中化生。彼法慧童子。於其無比宮女坐中化生。時二童子
。在虛空中亦加趺坐。異口同音說伽陀曰 仁者我今得善利 所謂發生菩提心 既發心已遇世尊 起清淨心而信禮 大海深廣難徹底 生死輪轉無休息 有情廣渡生死流 彼菩提心不捨離 有世界名無毀身 有世尊名時分王
我從彼來求法門 樂見牟尼功德聚 我時各各加趺坐 分從二母坐中生 我父持國大聖王 故來合掌伸敬禮 願父伺察聽我說 阿庾多劫善得法 乃至圓成大菩提 所得於中不棄捨 一切唯佛出世難 父母難得居法位 法中善友剎那逢 清淨妙寶隨意現 欲及精進不放逸 出家得利具正知 勤修利益心調柔 慚愧多聞具善戒 慈悲調寂為有情 普令獲得深法忍 精進勤力無著心 成熟攝受諸群品 心離相故得調暢 於其身命不顧惜 思惟正法如救然 願獲諸佛勝功德 父王最上難得者 我所稱讚最上法 我從彼佛剎中來 還歸彼佛本因處 我等已住菩薩位 普能攝受諸善法 剎那獲得五神通 隨念隨觀意能曉
時彼持國轉輪聖王。與宮嬪眷屬并二童子智者菩薩。以神通力處虛空中。同詣世 尊無邊功德寶眾莊嚴王如來會中。到已各各頂禮佛足。一切眾會普伸尊敬。是時彼佛
。觀二童子是真佛子。樂欲聽受菩提道法。佛知其意。即為宣說甚深正法。佛言。善 男子。當知諸法從緣所生。中無主宰亦無作者。知內是空外無所行。諸法皆空虛假無 實。於見於作應悉清淨。猶如虛空而無所取。彼佛世尊如是多種。廣為宣說清淨法時
。會中有七十六那庾多及三俱胝人。得無生法忍。是時持國轉輪聖王。在佛會中經七 晝夜作供養已。與其諸子并宮嬪眷屬。於剎那間還本所居。時彼輪王後於一時。獨處 栴檀樓閣之中。登於蓮花師子之座。竊作是念。我此千子悉已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法。然於其中何者最先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我宜設法以驗其事。作是念已 即勅侍人。用以七寶妙巧作瓶。如其分量善施作已。即命各書千子名字置寶瓶中。復 以七寶作妙蓮花。於其花中安置寶瓶。然後於七晝夜廣以微妙香花塗香粖香等及鼓吹 歌音。嚴伸供養瓶中名字。是時空中有十千天人。助發種種妙供養事。如是供養七晝 夜已。普召宮嬪眷屬及王千子并二童子咸集其前。復以賢妙金床安置寶瓶。安已即時 勅遣侍人。於寶瓶中取其名字。侍人如命瓶中最先取一名字。前奉於王其名乃是清淨 慧太子。然後次第遍取其名。即時於剎那間而此大地六種震動。所有宮嬪先各執持諸 妙樂器。不鼓自鳴出妙歌音。寂慧。當知彼時清淨慧太子。最先瓶中取其名者。豈異 人乎。即是此賢劫中。過去俱留孫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最勝軍太子者。即 是過去俱那含牟尼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寂諸根太子者。即是過去迦葉如來
。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一切義成太子者。寂慧。當知即我身是。次於瓶中取一名 字。其名寶帶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慈氏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牛王太子者。
即當成佛號師子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電天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大幢如來。
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賢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花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 名淨光吉祥太子者。即當成佛號花氏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蓮華眼太子者。
即當成佛號善宿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無垢光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眼如來
。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淨池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妙臂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
其名慧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明焰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善莊嚴太子者。即 當成佛號明味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增長分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導師如來。
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淨嚴王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持勝功德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 字。其名吉祥密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勝財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妙光身太子 者。即當成佛號智積如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勇健太子者。即當成佛號寶積如 來。次於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寶稱太子者。即當成佛號普光明如來。寂慧。當知如是 等廣說。彼千子中相繼而取。乃至取一名字。其名大峯莊嚴太子者。即當成佛號無邊 功德寶稱如來。寂慧。唯一名字在寶瓶中。最後取之。其名無邊慧太子。而此太子於 千子中居最小位。是時諸兄或輕侮言。我等諸兄當成佛時。已作佛事已度有情。汝於 最後當何所作
時無邊慧太子說伽陀曰
佛法無邊如虛空 有情及慧亦無盡 行願清淨戒薰修 當聽我說此行願 諸兄壽量若干數 王者眾會數若干 如我壽量總聚之 願當爾許聲聞眾 太子說是伽陀已 空中天人讚善哉 正士意樂淨周圓 利益有情無窮盡
寂慧。當知彼時最小無邊慧太子者。當得成佛號樂欲如來。於賢劫中最後成佛。
寂慧。所有賢劫中諸佛壽量及聲聞眾。彼樂欲如來而悉當得。是彼如來善樂欲故。是 故如來名為樂欲
復次寂慧。汝且觀是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圓具淨戒。無毀大願滿足勝行。彼諸 太子九百九十九人。乃至無邊慧太子。如上功德皆悉成就
是時彼千太子。俱謂二童子菩薩言。汝此法思法慧二善男子。往昔發何殊勝願力
。今如是邪。法思童子言。諸仁者。我與汝等皆如金剛手。菩薩相續勝行。不離一切 如來無上祕密。不離一切佛法聽受信解。法慧童子言。今我諸兄具勝願力。願我與汝 悉證菩提。成菩提已。我皆勸請轉妙法輪。如其願力。於彼佛所受菩提記。寂慧。當 知彼時持國轉輪聖王者豈異人乎。即是然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往昔因中居輪王位時
。彼輪王千太子者。即是此賢劫之中千佛如來。從俱留孫如來。至樂欲如來(古經不譯
但云樓至)彼時法思童子。於無毀宮女坐中化生者。即是金剛手大祕密主菩薩摩訶薩神 力所化。彼時法慧童子。於無比宮女坐中化生者。即是尸棄梵王。寂慧。彼時持國轉 輪聖王諸宮嬪者。即是今此會中諸菩薩眾。彼諸宮嬪。爾時得王千子成熟化度。而悉 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住大乘。彼諸宮嬪。次第當於此賢劫中受菩提記。
寂慧。汝復應觀緣生之法理不相違。善根諸因及發心勝行果無壞失。今此會中諸菩薩 大士。皆能增長最勝意樂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五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菩提道品第六
佛告寂慧菩薩言。若諸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當學彼諸大 士所行。非但以其語言得最勝道。要當真實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
。謂於一切眾生無諸損害。隨起慈心勤修波羅蜜多。以四攝法普攝一切。修四梵行。
勤行三十七品菩提道法。圓滿六種神通事業。以善方便攝化眾生。長養一切善根法行
。此說是名大菩提道
復次寂慧。菩提道者。所謂意樂信重深心。清淨正直無諂心平等故。行平等法不 作諸罪故。無諸怖畏。彼菩提道增長法故。即是布施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向安樂道故
。即是持戒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損害故。即是忍辱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建立諸法故
。即是精進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雜亂故。即是禪定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善了知故。
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彼菩提道通達出生無礙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無退轉故。即 是大悲。彼菩提道作歡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隨入真實故。即是大捨。彼菩提道 去除荊棘故。即能遠離貪瞋害疑等染法。彼菩提道順安樂法故。即心無障礙。彼菩提 道離險惡故。即不著色聲香味觸。彼菩提道離邪外法故。即善觀蘊處界。彼菩提道能 降諸魔故。即能除去一切煩惱。彼菩提道是廣大法故。即能遠離聲聞緣覺作意。彼菩 提道順正法故。即能隨順先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菩提道廣能積集大法寶故。即善 隨順一切智寶。彼菩提道常開明故。即能顯發無礙智光。彼菩提道為善說者故。即得 諸善知識共所攝受。彼菩提道離高下想故。即無違順。彼菩提道離塵暗故。即無瞋忿 疲懈。彼菩提道向善趣故。即能遠離諸不善法。彼菩提道善住安樂方故。畢竟趣證大 涅槃法。寂慧。當知此如是等。皆是菩薩所行大菩提道。若非趣非道者。所謂一切聲 聞緣覺此中真實建立菩薩摩訶薩。悉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一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言。大祕密主。為我略說如來祕 密。此中云何。是為如來祕密之法。金剛手菩薩告寂慧菩薩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 今承佛威神。為汝宣說如來祕密。有其三種。何等為三。一者身密。二者語密。三者 心密。云何名為如來身密。寂慧。當知所謂如來於無思惟無分別中。而能示現諸威儀 相。善男子。若天若人或有見如來坐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如來坐。或有天人樂見行 者。即令彼等見如來行。或有天人樂見住者。即令彼等見如來住。或有天人樂見臥者
。即令彼等見如來臥。或有天人樂聞說法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佛說法。或有天人樂 見寂默者。即令彼等見佛寂默。或有天人樂禪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在定。或有天人樂 出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出定。或有天人樂見不瞬觀視者。即令彼等見佛不瞬觀視。或 有天人樂神變者。即令彼等見佛神變。或有天人樂欲觀佛金色相者。即令彼等見金色 身。或有樂見白銀色者。水精色者。瑠璃色者。瑪瑙色者。珊瑚色者。琥珀色者。赤
珠色者。白珠色者。青黃赤白等諸色者。如月色者。如日色者。如火色者。如光聚色 者。如帝釋色者。如梵王色者。如雪色者。如雌黃色者。如朱砂色者如水色者。如無 憂樹花色者。如瞻波迦花色者。如蘇摩那花色者。如婆師迦花色者。如俱母陀花色者
。如鉢訥摩花色者。如奔挐利迦花色者。如眾妙花色者。如毘沙門天王色者。如持國 天王色者。如初開蓮花色者。如吉祥藏寶色者。如摩尼寶色者。如帝青寶色者。如虛 空淨光色者。此如是等種種色相。乃至無邊功德色相。隨諸信樂。如來各各皆令彼等 悉得見佛諸色相身
復次寂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如殑伽沙數等一切眾生。皆得人身。彼彼眾生。
各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隨所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如一眾生。如是信解亦然。
彼彼一切眾生。皆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又復眾生心所信解
。而各差別。寂慧。以是緣故。如來普令一切眾生各隨信解威儀事等。心生歡喜隨信 解已。令諸眾生了知如來威儀事等。亦非如來若身若心有所動亂。亦無發悟而能善知 一切眾生。往昔行業心意差別。是故如來隨應普現威儀事等。譬如清淨圓鏡置諸方所 光照眾色。隨安掛處一切影像悉於中現。所照平等無增無減。而是圓鏡無所思惟亦無 分別。寂慧。如來亦復如是。了知一切眾生心意。隨所現相悉令歡喜。而佛如來無所 思惟。亦無分別復無發悟。此即是名如來身密。復次寂慧。如來身者。非蘊處界之所 成立。非業所成非煩惱生。不從父母胞胎所生。非羯邏藍等大種所生。非血肉染污筋 骨聯續出入息等資養所生
復次寂慧。如來身者即非身也。所謂法身如虛空身。非色相身。離諸戲論無所行 身。若諸眾生樂見色相。而生信重所應度者。如來乃現色身諸對礙境。若諸眾生樂法 離相生信重者。於一切處一切種類無對礙境。天眼亦復不能觀見。寂慧。當知一佛會 中所有大眾其見各異。或有眾生見佛身者或不見者。或遠處即見近處不見。或近處即 見遠處不見。或遠處亦不見近處亦不見。或專注心見散亂心不見。或散亂心見專注心 不見。或他觀即見自觀不見。或自觀即見他觀不見。或夢境中見寤已不見。或覺寤已 見夢中不見。或定中見出定不見。或出定見定中不見。或善相即見不善相不見。或不 善相見善相不見。或發悟心見無發悟心不見。或無發悟心見發悟心不見。或加行心見 無加行心不見。或無加行心見加行心不見。此如是等。及餘無量種相觀如來身。彼色 界天子。身相寂靜所行寂靜。善威儀道住等引心。善寂善調然目睢動。亦復不能觀如 來身分量色相。何以故。如來身者具無量種莊嚴色相。與虛空等。以其法身所成性故
。譬如虛空廣大無際。如來身相廣大亦然。又如虛空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如來身 相亦復如是。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又如虛空離諸戲論。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離諸戲 論。又如虛空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又如虛空 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如來身相亦復如是。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又如虛空隨入一切色相 光明。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隨入一切色相光明。又如虛空所有一切色相光明悉住其中
。如來身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色相光明住佛身中。又如虛空一切藥草樹林悉依止故
而得滋長。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悉能滋長一切眾生所有善根。又如虛空非常非無常。
而不可以語言宣說。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非常非無常。而不可以語言宣說。亦復不能 觀其頂相
復次寂慧。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而能觀見如來應供正等正 覺最勝頂相。所以者何。寂慧。當知我念一時世尊如來成道未久。在波羅奈國仙人墮 處鹿野苑中。轉妙法輪。是時東方有佛世尊。號瞻波迦花色世界名如幻。國名調冤。
彼有菩薩名曰風持。來此娑婆世界。瞻禮親近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到已頭面頂禮佛足
。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爾時風持菩薩。承佛威神即作是念。今佛世尊身相廣大無量無 邊。不能觀其頂相。我今或可於佛世尊身量邊際求以度量。風持菩薩作是念已。自見 其身長六萬八千由旬。見佛身相長八百四十萬由旬。復作是念。我今或以自所得者遊 戲神力。而可度量如來身相分量邊際邪。作是念已。即時菩薩承佛威神。以自通力乃 往上方。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蓮華。佛號蓮華吉祥藏王如來。現 住說法教化眾生。菩薩到已審諦觀察。不能得見如來頂相。亦復不能度量佛身分量邊 際。時風持菩薩。前詣世尊蓮華吉祥藏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白佛 言。世尊。我所來此其遠近邪。彼佛告言。善男子。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國土已到 此世界。風持菩薩白彼佛言。世尊。我為不能觀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頂相。亦復不能 觀彼佛身分量邊際。故遠來此而伸請問。彼佛答言。善男子。假使汝今盡其神力。極 盡上方一切世界。經于殑伽沙數等劫。亦復不能知彼佛身分量邊際。又善男子。假使 盡諸喻法不能譬喻。彼佛如來。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種種功德。若身語心若色若 相。一切喻法皆不能喻。以彼如來超數法故。唯除虛空而可喻之。所謂如來戒定慧解 脫解脫知見。悉如虛空故。若身語心若色若相。此說一切皆如虛空。是故應知。虛空 無量故。如來身相亦復無量。寂慧。彼風持菩薩於彼佛所。聞是說已發希有心。踊躍 歡喜適悅慶快。即時頭面禮彼佛足。右繞七匝承佛威神。於剎那間隱彼佛土。還復至 此娑婆世界。住立世尊釋迦牟尼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諦誠向佛世尊。說伽 陀曰
一切佛法極廣大 與虛空等無邊際 若人意欲度其邊 彼即自招於損害 我過百俱胝數量 殑伽沙等佛剎土 往一如來剎土中 欲觀如來身分量 我既至彼佛剎已 世界名曰大蓮華 不能觀佛頂相高 亦復不知身分量 化主世尊居彼剎 其名吉祥藏王尊 彼佛知我意所思 發如是言為我說 若人欲以譬喻法 喻其無邊諸佛法 彼佛不可隨相知 是人返招謗佛罪
唯其一法可為喻 與諸佛法等無異 所謂周廣太虛空 分量邊際不可得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功德聚亦復然 謂戒定慧解脫門 及彼解脫知見等 如其虛空無分量 佛色相等亦復然 頂相高廣不能觀 與彼虛空界無異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由身廣大量無邊 光明廣大亦如是 由其光明廣大故 語密廣大亦復然 語密廣大量無邊 心密廣大亦如是 由其心密廣大故 佛慈廣大亦復然 佛慈廣大量無邊 佛智廣大亦如是 由其佛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菩提出生勝福門 廣大無際亦如是 由菩提心所生福 勝相從彼福門生 圓滿虛空界無邊 出生勝上諸功德 所有一切眾生類 普攝一切諸福蘊 一切菩薩亦復然 皆從菩提心所出 所有一切菩薩眾 宣說福蘊極廣大 若能護持正法門 所獲福聚多於彼 假使諸佛加行智 經俱胝劫共宣揚 護持正法福無邊 畢竟不知其邊際 大菩提心所生福 護持正法福無邊 空解脫門若校量 十六分中不及一 空解脫門此所攝 亦復不離菩提心 護持正法諸福門 一切皆同此中攝 若能了此妙法趣 是即菩薩大名稱 菩提功德獲無邊 此乃是修菩薩行 我今說是伽陀時 俱胝剎土皆震動 有千俱胝眾天人 鼓吹歌音俱胝數 有千俱胝眾生數 悉發廣大菩提心 聞佛如是大威神 風持我今如實說 佛有如是不思議 無量無邊復無上 諸佛普現眾相門 即自然智真祕密
寂慧當知如是等說。是即名為如來祕密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六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餘
復次寂慧。如來身相。一眾會中有得見者有不見者。其得見者歡喜瞻仰。其不見 者默然懵瞪。寂慧當知。如來不以段食資養。或有眾生見佛亦受世間食者。謂有威力 具足修菩提行。諸賢聖眾常隨佛後。於食器中承受其食。是乃眾生見佛如來數數舉食 置食器中。彼諸賢聖既受食已。若有眾生於佛法中所應化度。宿種善根業障盡者。雖 復在在所生不得飲食饑渴羸劣。以其宿善力故。彼等眾生得佛如來殘食而食。食已飽 滿心得輕安。身肢潤益深心清淨。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諸眾生。墮在地獄 餓鬼諸惡趣者。即不能發大菩提心。以是緣故乃至盡涅槃界寂慧。是故當知如來不受 世間飲食。如來資養所謂法食。佛身堅固如那羅延天。真實故不壞故。金剛所成。寂 慧。如來身者。非生熟藏之所成養。亦非涕洟雜惡不淨所成。如來身者。如閻浮檀金
。無缺無斷離諸過失。如來身者。具大威力體堅重故猶如金剛。極柔軟故如迦左隣那 衣。隨所觸身皆獲妙樂。寂慧當知。一時有諸具大威力天子天女禮敬佛足。隨禮敬時 手觸佛足。觸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當知如來不從雜染所生。復次寂慧
。世間所有貪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自身生離貪想。瞋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 起慈心。癡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智光照耀等。分行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於已 身離諸煩惱。慳悋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信解捨法。破戒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能 信解戒法清淨。忿恚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忍法。懈怠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起精進
。散亂心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寂定。愚癡眾生暫見如來身已即得勝慧。善男子。取 要而言。若諸眾生暫見如來身者。一切善法皆不捨離。一切不善疑等染法。悉得銷除 安立善心。然佛如來而常安住無分別捨。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又如如來化所化人作諸佛事。而佛如來心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佛亦不作是念。我能化彼所化人等。然所化眾生可應度者。若此世界若他世界。乃 至阿僧祇百千世界一切眾生。為成熟故作諸利益。此說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如來身放廣大光明。具有無數百千種色。其光普照十方一切殑伽沙等 諸佛剎土。廣為成熟一切眾生。而佛如來無所發悟。亦無加行復無作意。此等是名如 來身密身業清淨。寂慧。當知今此皆是。少略宣說如來身密身業業清淨。若廣說者。
縱經一劫或過一劫。而亦不能得其邊際。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說是如來身密不思議 法時。會中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薩獲得忍法
爾時會中有諸天人以諸妙花散於佛上。及供養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是時世尊舒 右金色臂。置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頂上。作是讚言。善哉善哉祕密主。汝善宣說如來 身密不思議法我悉知之。汝所說法我今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