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CBETA 電子版"

Copied!
1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1, No. 316

No. 316 [No. 310(12)]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長者賢護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坐夏安居。滿三月已。出行訪其裁製成辦衣服之 者。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餘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沙門婆羅 門長者及諸外道。乃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於佛世尊。

尊重恭信志誠供養。世尊受世供利。與世福田。所謂飲食衣服坐臥之具。病緣醫藥及 餘廣多受用等物。以佛世尊名稱善譽殊勝高顯超出世間。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於天人阿修羅沙門婆羅門。若魔若 梵一切世間大眾之中。以自通力而證聖果。隨所遊止宣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文義 深遠純一無雜。圓滿清白梵行之相

  爾時世尊徐緩。而至摩伽陀國。次第經行至王舍大城。到已止於鷲峯山中。是時 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其名賢護。宿植善本於先佛所廣作佛事。具大財富廣多主宰受用 之物。積以金銀財穀庫藏。增集摩尼真珠硨磲珊瑚吠瑠璃等。及諸象馬牛羊奴婢侍從 并營作人。時賢護長者。聞沙門瞿曇從王宮出淨信出家。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 俱。經遊摩伽陀國。次第至於王舍大城。止其鷲峯山中。而彼沙門瞿曇。具足廣大色 相功德。名稱善譽超出世間。成正覺果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 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隨其所應宣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文義深遠純一無雜。圓滿 清白梵行之相。長者即作是念。我今宜應詣彼沙門瞿曇之所親近瞻禮。彼佛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色相功德斯為甚善。時賢護長者作是念已。即與五百長者俱。出王舍大城 詣佛瞻禮

  爾時世尊。日初分時著衣持鉢。與苾芻眾恭信圍繞。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而佛 世尊威儀嚴肅履步調寂。清淨光明普照世間。進止屈伸端直清淨。時賢護等五百長者

。遙見世尊徐徐而來。威容相好清淨端嚴。諸根調柔意念寂靜。勝善調伏如大龍王。

復類泉流清淨無染。有無數天人大眾導從圍繞。身相巍巍猶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莊嚴具足。天雨眾花廣大殊妙。其所雨花周遍稠密。復有千俱胝葉七寶蓮花隨足而 蹈。世尊具足無數百千威儀功德。自遠而來。時諸長者於其路左如是見已。於佛世尊 深生淨信。以清淨心前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肅躬恭信住立佛前。時賢護等五 百長者。俱白佛言。世尊瞿曇。於大眾中相好增勝。世尊瞿曇於大眾中威德增勝。世

(2)

尊瞿曇於大眾中名稱增勝。世尊瞿曇。於大眾中光明增勝。世尊瞿曇真金色相最上增 勝。世尊身相如古金仙。世尊身相妙無等等。世尊諸相具希有法。世尊瞿曇。一切世 間無與等者。我見世尊具足如是威相功德。以何緣故捨家出家

  爾時賢護長者。即以偈詞而伸讚歎  如我昔聞佛世尊  名稱吉祥及威德   最上妙相我今觀  殊勝光明具如是   清淨妙好真金相  金色高勝眾所觀   離塵無染處眾中  如眾星中妙月現   我昔歸命人中尊  如須彌山極高勝   猶天妙蓋頂相嚴  周遍次第而普覆   頂骨首髮軟復滑  同彼帝青妙色相   頸相猶如孔雀王  右旋宛轉而柔軟   額廣平正復潔白  雙眉猶如帝釋弓   眉間毫相淨復明  如星中王善照曜   兩目善妙喜愛相  覩者咸生歡悅意   諦觀不起厭足心  頂禮世尊清淨目   我覩人中尊鼻相  隆高修直如金山   唇如琥珀類頻婆  清淨復如淨珠寶   齒相明淨復潔白  如乳如藕及如鴨   堅牢清淨密復齊  隨所動轉而善愛   大小諸齒密不厚  四牙鋒利而無垢   猶如鵝王處鵞群  光瑩清淨白中白   面如初日淨光照  赤優鉢羅及銅色   舌相淨妙而廣長  遍覆面門悉清淨   我於天人梵世中  未嘗見佛妙相好   耳輪猶如師子王  具師子相善無畏   我觀喉相具威德  善納眾味淨光明   正直頸項無曲邪  常得味中之上味   容儀敦肅而殊妙  七處平滿世所聞   最勝吉祥人中尊  如日光明現峯頂   七處平滿其所謂  二手足心及二肩   一頸平滿七處同  圓具清淨而明煥   雙臂修直復傭圓  其猶龍王妙清淨   無高無下二臂同  雙垂二臂立過膝   上半身如師子王  如尼拘陀身圓滿 

(3)

 猶那羅延不壞身  大力忍力皆具足   身毛上靡而柔軟  彼一一毛皆右旋   塵翳不染淨妙身  譬彼蓮花不著水   陰藏隱覆而復密  猶如調善妙馬王   雙髀其猶軟草同  雙腨次第而安住   足跟平滿趺相稱  手足皆具網鞔相   復如鵝王指纖長  手足數周二十指   手指纖長赤銅甲  諸指柔毛而下覆   足下圓具千輻輪  踝骨不麁而不現   履步平滿無高下  行時離地及四指   世間最勝妙相圓  按地寶蓮隨足蹈   世尊行步大無畏  如師子王無高下   不遲不速處中平  遊戲自在無恐畏   諸天雨眾微妙花  空中競奏妙音樂   非人供養啟恭虔  此佛神通希有相   色相超越毘沙門  威光勝踰百千日   天人魔梵諸眾中  悉無如是勝功德   今我內心起疑念  佛具最上神通力   復見何等功德門  故佛出家成聖果 

  爾時世尊告賢護等諸長者言。諸長者。我見十種諸嬈亂法世間合集。斯苦甚大。

何等為十。一者生為嬈亂。二者老為嬈亂。三者病為嬈亂。四者死為嬈亂。五者憂為 嬈亂。六者悲為嬈亂。七者苦為嬈亂。八者煩惱為嬈亂。九者愁歎為嬈亂。十者輪迴 為嬈亂。如是十種諸嬈亂法。世間合集我見是已。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愚夫異生  輪迴網羈絆   生嬈亂愁歎  老病旋逼逐   憂悲故苦惱  死法來吞食   若救度出離  解脫三有網 

  復次長者。瞋之一法互相損害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損害有十。何等為十。一者 以我心故。過去已作諸損害事。二者生起思念。現在今作諸損害事。三者生起思念。

未來當作諸損害事。四者我所愛者生起思念。而不已作諸損害事。五者我所愛者生起 思念。而不今作諸損害事。六者我所愛者生起思念。而不當作諸損害事。七者非我愛 者生起思念。過去已作諸損害事。八者非我愛者生起思念。現在今作諸損害事。九者 非我愛者生起思念。未來當作諸損害事。十者生起思念。作無義利損害過失。如是十

(4)

種諸損害事世間合集。我見是已。為令離彼諸損害故。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瞋最大  各各互相害   已現當損害  成十損害事   愛者不生害  已作及當作   現作亦復然  不成損害法   於我非友愛  作諸損害事   已現當亦然  生損害罪業   并無義過失  十損害纏縛   我見損害法  乃淨信出家 

  復次長者。種種見中諸險惡見。世間合集斯苦甚大。險惡見者。有其十種。何等 為十。一者於我見中起險惡見。二者眾生見中起險惡見。三者壽者見中起險惡見。四 者於人見中起險惡見。五者於斷見中起險惡見。六者於常見中起險惡見。七者無作見 中起險惡見。八者無因見中起險惡見。九者不平等見中起險惡見。十者於邪見中起險 惡見。如是十種諸險惡見。我見是已。為欲普令破諸見故。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我人眾生見  壽者見亦然   諸愚夫異生  險惡見所覆   斷常及無作  邪無因不平   令安立正見  是故我出家   我於阿僧祇  那庾多百千   俱胝劫數中  為眾生利樂 

  復次長者。有大病箭世間合集。斯苦甚大。大病箭者有其十種。何等為十。一者 愛箭。二者無明箭。三者欲箭。四者貪箭。五者瞋箭。六者癡箭。七者慢箭。八者見 箭。九者成箭。十者壞箭。如是十種諸大病箭。我欲普令悉得拔除。是故我乃淨信出 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愛箭故貪積  無智故暗冥   無明癡暗覆  旋趣於他蘊   欲箭隨射激  貪箭故吞食   瞋箭起昏迷  癡箭都所覆   見箭起違背  慢成壞亦然   諸愚夫異生  乃互相毀呰 

(5)

 此妄止真實  互相興違諍   破世間病箭  唯佛無生法   世間諸眾生  常為箭所射   為救護拔除  悉令離諸苦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一

(6)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長者賢護品第一之二

  復次長者。愛等諸法建立根本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愛根本法有其十種。何等為 十。一者以愛緣故而起追求。二者追求緣故乃生貪著。三者以貪緣故而興我見。四者 我見緣故計為決定五者決定緣故乃生欲貪。六者欲貪緣故即起計著。七者計著緣故而 生慳悋。八者慳悋緣故而為執取。九者執取緣故即不防護。十者不防護緣而生眾苦。

以不護故執持刀杖鬪戰諍訟。由此因故興兩舌等多種罪業不善之法。如是十種愛根本 法世間合集。我見是已。欲令安立無根本法。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愛所吞  於此彼追求   得利貪我見  所受為決定   此事我當作  乃欲貪增長   欲貪增長已  計著生慳悋   世間慳過失  堅固而執著   以執故不護  起罪咎相續   愚者以不護  執刀杖損害   廣作諸罪業  其後苦增長   愛緣增長已  乃生於眾苦   我證勝菩提  令住無根本 

  復次長者。邪定聚法世間合集。斯苦甚大。邪法有十。何等為十。一者邪見。二 者邪思惟。三者邪語。四者邪業。五者邪命。六者邪勤。七者邪念。八者邪定。九者 邪解脫。十者邪智。如是十種邪定聚法。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我見是已。普令超越一 切邪法。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邪見所含藏  邪思惟境界   談說邪語言  起作諸邪業   邪命及邪勤  邪念與邪定   起彼邪解脫  一向生邪智   此諸邪定聚  諸愚者安立   令翻邪入正  是故我出家 

  復次長者。惡道深險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漸向惡趣增長惡趣廣開惡趣。謂不善 業有其十種。何等為十。一者殺生。二者偷盜。三者邪染。四者妄言。五者綺語。六 者兩舌。七者惡口。八者貪。九者瞋。十者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漸向惡趣增長

(7)

惡趣廣開惡趣。我見是已。為令出離諸險惡道。是故我乃淨信出家。

  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起殺命  侵取他財物   欲邪行遍行  速墮於地獄   兩舌及惡口  妄言無決定   愚者綺飾語  異生煩惱縛   貪心樂他富  瞋起諸過失   邪見破壞多  當墮於惡趣   身有三種罪  語四種應知   意三罪亦然  作者墮惡趣   若造諸罪者  定墮於惡趣   若離此三罪  必不墮惡趣 

  復次長者。煩惱隨煩惱。諸雜染垢世間合集。斯苦甚大。雜染有十。何等為十。

一者慳悋垢雜染。二者毀戒垢雜染。三者瞋恚垢雜染。四者懈怠垢雜染。五者散亂垢 雜染。六者惡慧垢雜染。七者無聞垢雜染。八者疑惑垢雜染。九者無信解垢雜染。十 者不尊重垢雜染。如是十種諸雜染法世間合集。我見是已。普令安住無雜染法。是故 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世間相續法  十雜染逼迫   著有為雜染  暫時無疲懈   諸愚夫異生  慳垢所染污   戒學攝眾生  破壞而不具   愚者背忍辱  懈怠劣精進   不能安定心  惡慧而癡鈍   父母及尊長  師尊皆遠離   不見世光明  惡慧起疑念   佛說甚深法  而生於毀謗   癡暗法所覆  聖法不尊重   見雜染法已  不著於有為   無為無染污  令眾生寂滅 

  復次長者。生死怖畏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此有十種。何等為十。一者慳之與嫉 覆蓋成結。斯苦甚大。二者無明分法常所縈纏。斯苦甚大。三者欲海汎溢。斯苦甚大

。四者欲中艱苦支節摧壞。斯苦甚大。五者親愛纏縛欲箭所射。斯苦甚大。六者忿恨 煙塵蓬 充塞發明熾焰。斯苦甚大。七者貪火燒然。斯苦甚大。八者瞋毒隱覆。斯苦

(8)

甚大。九者癡障如刺。斯苦甚大。十者生死曠野險難怖畏纏縛隨逐。斯苦甚大。我見 如是十種法已。欲令除斷。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總以前義。重說偈言  生及壯年老吞食  色相壞為非色相   無念無慧損減門  此法能壞世間相   病能吞食於色力  勢分精進悉摧毀   而復損減於諸根  負劣力而無依怙   死怖其猶羅剎吼  常時隨逐群生類   時來命盡無愛心  壞滅世間諸壽命   老病死法極猛惡  嬈亂世間諸眾生   不老不死安樂門  我出家為勤求故   三火燒然於世間  不見世間救護者   我起救護世間心  願灑甘雨息諸火   世間正道皆破壞  無目昏冥復癡暗   願開淨目施眾生  出家顯示於正道   眾生疑惑心所起  乃為諸障所障覆   我願當除惡作心  故出家已宣正法   眾生互相起違背  伺求過失而斷壞   故我出家利世間  普願眾生息瞋恚   世間父母極親愛  眾生慢心不尊重   欲令摧折我慢幢  是故出家為救護   我見眾生貪所覆  由財物緣致墜墮   若能獲得七聖財  當令世間離貧苦   眾生互相起違害  以無義利已資養   決定破壞於自身  是故我令離三有   愚人不了於義利  如是遍滿三界中   我欲利益故出家  當示世間正義法   眾生耽湎於地獄  我見極受諸苦惱   種種惡毒廣無邊  我出家故令解脫   眾生互相起殺害  旋復畜生諸趣中   起悲願故我出家  無依眾生作依怙   我見餓鬼趣眾生  極受饑渴諸苦惱   我證無上大菩提  普施最上甘露食   人中追求為大苦  天中謝滅苦極增   了知三界諸苦深  故我出家為救拔 

(9)

 世間有諸無慚者  為欲迷亂惡眾生   不擇眷屬及尊親  欲染吞食猶猪犬   著欲繫屬於女人  我見眾生為所縛   起無義利憍醉心  故我出家為救護   眾生破壞不自在  恐怖至死不解脫   我出家已得菩提  普令覺悟皆自在   白衣舍中無義利  我見百千種過失   我今轉此諸地方  皆令出離生死際 

  爾時賢護等五百長者。聞佛所說發希有心。咸作是言。佛菩提者斯為廣大。我等 方知佛為真覺

  時諸長者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我等五百諸長者  以老怖故來投佛   願說無上勝法門  出離老死苦邊際   世尊圓淨相清淨  已離三有得解脫   救度三有成壞門  離三有舍令自在   離貪解脫無所畏  離塵無垢清淨心   無上善調大導師  開明無上甘露法   無上丈夫住勝相  天人世間無與等   無等等者世間尊  演上中上大悲法   盡諸過失三垢斷  具清淨目離昏冥   塵暗癡網悉蠲除  宣說無邊離塵法   悲愍世間無依怙  三有流中為提拔   悲心中起大慈心  速令出離善安住   憍慢癡惡生死海  病苦違害如潮流   無救沈溺諸眾生  佛悲愍故為救度   佛身清淨如金山  圓具百種勝威光   甘美最上大梵音  妙寶語言宣勝法   諸法自性皆清淨  本來明亮淨亦然   無作作受亦不亡  為無聞者善開示   無邊名稱所行善  十力無畏自然智   意等虛空智無邊  善說沙門誓願法 

  爾時世尊即起是念。此五百長者善根成熟。我今應當隨其所宜為說正法。令此地 方轉白衣舍成出家相。盡諸有漏作證邊際

(10)

  爾時世尊即於空中加趺而坐。是時五百長者。於佛世尊深生愛樂淨信尊重。種種 施作善妙親近

  爾時世尊告五百長者言。汝諸長者。世間所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愁歎輪迴。如 是十種諸嬈亂法。汝等各欲求解脫邪

  又復世間已作現作及彼當作。愛非愛中起無義利。如是十種諸損害事。汝等各欲 求解脫邪

  又復世間種種見中諸險惡見。所謂我人眾生壽者斷常無作無因不平及彼邪見。如 是十種諸險惡見。汝等各欲求解脫邪

  又復世間十大病箭。所謂愛無明欲貪瞋癡慢見及成壞。如是十種諸大病箭。汝等 各欲求解脫邪

  又復世間愛根本法。所謂愛故追求。追求故貪。貪故我見。我見故決定。決定故 欲貪。欲貪故計著。計著故慳悋慳悋故執取。執取故不防護。不防護故生苦。如是十 種愛根本法。汝等各欲求解脫邪

  又復世間邪定聚法。所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定邪解脫邪智。如 是十種邪定聚法汝等各欲求解脫邪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

(11)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長者賢護品第一之三

  復次長者。又復世間十不善業。所謂殺生偷盜邪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

如是十種不善業道。汝等各欲求解脫邪。又復世間十雜染法。所謂慳悋雜染。毀戒雜 染。瞋恚雜染。懈怠雜染。散亂雜染。惡慧雜染。無聞雜染。疑惑雜染。無信解雜染

。不尊重雜染。如是十種雜染之法。汝等各欲求解脫邪。又復世間有其十種生死怖畏

。所謂慳嫉覆蓋。無明縈纏。欲海汎溢。欲中艱苦。欲箭所射。忿恨煙塞。貪火燒然

。瞋毒隱覆。癡障如刺。生死曠野險難怖畏。如是十種生死怖畏。汝等各欲求解脫邪   爾時五百長者。異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各欲解脫。十種嬈亂之法總略而 言。乃至十種生死怖畏彼彼十法。我等各欲悉求解脫

  爾時世尊。告五百長者言。汝等各欲求解脫者。而彼解脫從何所求。諸長者。眼 不欲解脫。何以故。眼本無轉亦復無作。眼無所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眼本不從我 之建立。諸長者。耳鼻舌身意不欲解脫。何以故。耳鼻舌身意。本無轉亦復無作。意 無所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意本不從我之建立。諸長者。色不欲解脫。何以故。

色無所轉亦復無作。色無所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色本不從我之建立。聲香味觸法 不欲解脫。何以故。法無所轉亦復無作。法無所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法本不從我 之建立

  又復長者。色蘊不欲解脫。何以故。色蘊無轉亦復無作。色蘊無思亦無了知。是 故應知。色蘊不從我之建立。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不欲解脫。何以故。識蘊無轉亦復無 作。識蘊無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識蘊不從我之建立

  又復長者。地界不欲解脫。何以故。地界無轉亦復無作。地界無思亦無了知。是 故應知。地界不從我之建立。水火風空識界不欲解脫。何以故。識界無轉亦無所作。

識界無思亦無了知。是故應知。識界不從我之建立

  諸長者。當知一切法皆從虛妄分別所起。繫屬於緣無力劣弱。從緣而轉。若有緣 法而彼諸法即可施設。緣法若無。諸法亦復無所施設。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無有少 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復無別法為斷為常。汝諸長者。以是緣故 應如是知。彼一切法皆從虛妄分別所起。繫屬於緣無力劣弱。從緣而轉。若有緣故而 彼諸法即可施設。緣法若無。諸法亦復無所施設。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無少法而 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復無別法為斷為常。汝等當知。若有虛妄分別

。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若無虛妄分別。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若有不如理作意。而 彼無明即可施設。若無不如理作意。無明亦復無所施設。無明有故行有施設。無明無 故行無施設。諸行有故識有施設。諸行無故識無施設。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

。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名色有故。而彼六處即可施設。名色無故。六處亦 復無所施設。六處有故觸可施設。六處無故。觸法亦復無所施設。觸法有故受可施設

(12)

。觸法無故。受法亦復無所施設。受法有故愛可施設。受法無故。愛法亦復無所施設

。愛法有故取可施設。愛法無故。取法亦復無所施設。取法有故有可施設。取法無故

。有法亦復無所施設。有法有故生可施設。有法無故。生法亦復無所施設。生法有故

。而彼老死即可施設。生法無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此中應知何名為老。謂狀貌衰 變喘息呻吟。策杖而行諸根熟異。壽命減沒行相朽舊。如是所說故名為老。何名為死

。謂終歿時至滅所滅相。諸蘊離散身墜於地。彼眾同分壞謝變異。如是所說故名為死

。此是老相。此是死相。總而言之名為老死。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生法無 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生。謂發生遍起出胎成立。五蘊起聚六處圓具。彼眾 同分次第合集。如是所說故名為生。有法有故生可施設。有法無故。生法亦復無所施 設。何名為有。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此名為有。取法有故有可施設。取法無故。有法 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取。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如是所說故名為取。愛法有故 取可施設。愛法無故取法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愛。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

如是所說故名為愛。受法有故愛可施設。受法無故。愛法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受。

謂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觸為緣所生諸受。鼻觸為緣所生諸受。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如是所說故名為受。觸法有故受可施設。觸 法無故受法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觸。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如是所說故名 為觸。六處有故觸可施設。六處無故觸法亦復無所施設。何名六處。謂眼處耳處鼻處 舌處身處意處。如是所說故名六處。名色有故而彼六處即可施設。名色無故六處亦復 無所施設。何謂名色。謂受想行號之為名。受觸作意及彼四大。四大所造號之為色總 而言之故曰名色。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 識。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如是所說故名為識。行法有故識可施設。行法無 故識法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為行。謂色遍思聲遍思。香遍思味遍思。觸遍思法遍思。

如是所說故名為行。無明有故行可施設。無明無故諸行亦復無所施設。何名無明。謂 不知先際。不知後際。不知先後際。不知內不知外。不知中間。不知苦集滅道四聖諦 法。不知於緣。不知緣生法中若黑若白。不知緣與非緣。不知對礙非對礙。不知有罪 無罪。不知所應親近不應親近。於諸法中不知不見。不能覺了現前三昧。如是所說故 名無明。不如理作意有故。而彼無明即可施設。不如理作意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不如理作意。謂我於先世為有為無。我於先世已過去邪。未過去邪。我於先世 為類何等。我於未來世當復何得為有為無。未來世中當在何處。我於未來世復類何等

。於內法中其復云何有我無我。而生疑惑為有為無。何者是生何者不生。若有所生復 類何等。由起如是不如理作意故。於其六見及餘見中有所生起。即起有我之見無我之 見。於我我所中。不能平等如理而觀。以不平等如理觀故。如是乃有諸見生起。是故 有我及有世間。即有緣法。其緣法者。無常無強無力無堅。是不究竟變壞之法。於不 究竟法中。計為正住及正安立。此見成已。是故說名不如理作意。虛妄分別有故。不 如理作意即可施設。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何名虛妄分別。謂我人眾

(13)

生壽者補特伽羅儒童意生作者受者。此名虛妄愚夫異生無聞之者。於我人眾生壽者等 中。而生遍計。此名分別。總而言之故名虛妄分別。此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 可施設。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此虛妄分別及不如理作意有故。無明 即可施設。二法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無明有故。而彼諸行即可施設。無明無故

。諸行亦復無所施設。總略而言。乃至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生法無故。老 死亦復無所施設。諸長者。當知一切法皆是虛妄分別所起繫屬於緣。其緣法者無常無 強無力無堅。從緣而轉緣法有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緣法無故。諸法亦復無所施設

。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無少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亦無別法 為斷為常。諸長者。譬如池中大水流注。有諸蟲魚棲止其內。於汝意云何。而彼諸魚 依何力邪。長者白佛言。世尊。依水為力。佛言長者。於汝意云何。水實有力邪。長 者白佛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言長者。水本無思其何有力。長者白佛言。無力 世尊。無力善逝。佛言長者。虛妄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無力無堅從緣所轉。緣 法有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緣法無故。諸法亦復無所施設。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 無少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復無別法為斷為常。諸長者。而彼緣 法若或如理伺察之時。實不可信。不可信故。即生驚怖。由驚怖故四向馳走。又復諦 誠如理伺察。云何是此法。云何是彼法。以伺察故。即不見有驚怖馳走。又復如理伺 察之時。即無有法。以無法故。云何馳走。何以故。諸長者。以一切法無所得故。一 切心意亦無所得。又復諸長者。一切法無我。以離塵垢故。一切法無眾生。以離我故

。一切法無壽者。超越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愁歎等法故。一切法無人。三世斷故。

一切法無文字。一切音聲語言離故。一切法本來無塵。無所緣故。一切法寂靜。近寂 相故。一切法一切處通達。如虛空自性故。一切法依止於空。無決定對現故。一切法 無動。無依止故。一切法安住實際。無住無動相應故。一切法無言說。離語言波浪故

。一切法無色相。離形顯色及對礙所行故。一切法無等。離我相故。一切法無所了知

。離心意識故。一切法無含藏。超越眼之境界道故。一切法不可信。超越耳鼻舌身意 境界道故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

(14)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長者賢護品第一之四

  復次佛告諸長者言。一切法無觀無不觀。何以故。離生住滅故。一切法無轉無作

。離心意識故。一切法繫屬於緣。自性無力故

  又諸長者。眼者四大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

多苦多惱眾病所集。是故諸長者。眼無依止亦無造作。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四大 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惱眾病所集。是故 諸長者。意無依止亦無造作。諸長者。是等諸法應如是學。此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 如浮泡不得久立。眼如陽焰。從業煩惱渴愛所生。眼如芭蕉自體無實。眼如幻化從顛 倒起。眼如夢寐為虛妄見。眼如其響繫屬於緣。眼如影像由業對現。眼如浮雲剎那離 相。眼如電光須臾變滅。此限無主為如地。此眼無我為如水。此眼無眾生為如火。此 眼無壽為如風。此眼無人猶如虛空。此眼不實四大為家。此眼性空離我我所。此眼無 知如草木瓦礫。此眼無作風力所轉。此眼為空不淨充滿。此眼虛偽。雖復治事瑩飾終 歸散滅。此眼如丘井為老所逼。此眼畢竟無邊際處。後當歸死。諸長者。汝等當知。

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其義亦然。總略乃至彼一切法應如是知。諸愚夫異空。於彼一 切所欲法中。而生愛著。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又復於彼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此等法中所欲愛著。乃至一切有為無為名相法中所 欲愛著。是故諸長者。汝等當於所欲法中勿生愛著。謂妻子舍宅財寶等法。勿生貪取

。當發淨信捨家出家。得出家已不生樂欲。無樂欲故圓具淨戒。修持清淨波羅提木叉 之法。圓滿潔白法式儀範。乃至小罪猶懷大懼。諸長者若如是學。即得戒蘊具足。戒 具足故。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而無所取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而無所取。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而 無所取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而無所取。總略而言。彼一切法都無所取。以無取 故即無減失。何法無減失。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減失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無減失

  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無減失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減失。此等諸法。若無減失即無染污。無染污故即 速得輕安。何法輕安。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即一切所向。無有少法而作障礙。若無障 礙即自無所害。他無所害。自他無所害。由無害故心無所壞。即能趣入彼無餘依清淨 涅盤

(15)

  又諸長者。所言入者。何所入邪。謂非眼所入。非耳鼻舌身意所入。又諸長者。

若執眼從緣成。此即著我我所離於涅盤。云何離涅盤。謂貪故離涅盤。瞋故離涅盤。

癡故離涅盤。無智故離涅盤。諸長者。無智者不離過去。不離未來。不離現在。決定 無智離智所生。何名為智所謂盡智。何名盡智。謂即過去無盡智。未來無盡智。現在 無盡智。緣法無智離智所生。彼無智離智。即眼從緣離智所生。眼者無我。若無我即 無取。若無取即無捨。若無捨即解脫。云何解脫。謂我執解脫。眾生執解脫。壽者執 解脫。人執解脫。斷常執解脫。一切執解脫。分別執解脫。彼無分別已。即無能分別 所分別。法無分別亦不離分別。云何無分別。謂我我所俱無分別。若我無分別即無取 捨。若無取捨即所入解脫。若法離繫。若法非離繫皆得出離。何所離邪。謂離一切苦

。諸長者。當求如是出離之法。然於是中無法可取。何以故。若有所取即生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以取法故即生怖  由怖當墮惡趣中   若見如是怖起因  識法有故而生取   若能如理觀正道  慧光明見破諸暗   見故即得勝慧明  當知異性無所得   應當審觀諸空處  運動虛假而不實   此中勿作安樂門  渴愛虛誑世間故   如實了知於空法  知諸法空皆無實   我得安樂離憂門  亦得無動最上樂   若能如是正了知  即知一切法皆空   由斯解脫諸苦因  是故諍訟無所立   因諸所欲生執著  執故而生諸嬈惱   執者即是取之名  因取故生於三有   有故有生即輪轉  三有止息即不生   老病死法亦隨無  畢竟不受無常苦   當知無欲即無取  以無取故無三有   有若止息即無生  老病死苦皆不受   是故汝等諸長者  同發捨離取著心   棄諸眷屬所愛因  速當圓具苾芻相   知識財利諸所欲  應當互生於喜足   隨處謙恭起下心  所向為他增善利   勿起意謂自守戒  勿觀他為破戒者   於其戒相持犯中  勿非毀他為犯者   譬如野鹿投繩網  當知彼為自損害   魔索縛心害亦然  毀他生害亦如是 

(16)

 愚人生諸損害意  自讚毀他深為咎   毀戒尚息於謗言  何況梵行持戒者   具學仙眾勇智者  常修遠離寂靜行   棄捨身命無愛心  勤求解脫寂靜法   諸外道輩及典章  無利根本皆遠離   愛樂甚深正法門  彼法宣說真空理   心根本處此當知  所謂內外十二處   從彼生起諸業因  業久住處謂思法   眼根色境二種緣  眼識生緣為三事   若不和合破散時  如無薪火義如是   如是所生一切法  互相和合故有生   作者受者二俱無  正道常現諸所作   內外諸法所成身  是中應知我空法   愚人顛倒執著心  於我我所不知故   眼內無法而可有  於外亦復無所得   無我無作壽者無  應知諸法亦如是   非眼遍思欲解脫  耳鼻舌身意亦然   色等無轉無作門  當觀諸法亦如是   如大海水起聚時  暫生泡沫而無實   諦觀眼等亦復然  無堅無力如泡沫   五蘊自性假和合  如彼聚沫無堅力   解脫一切嬈惱門  及彼生老等憂惱   汝於我教出家已  了知一切法如幻   不虛受彼信施心  復能普供十方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宣說甚深正法。即於如是中路方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 如白衣不雜塵黑易受染色。此五百長者。於是方處遠離塵垢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五百長者。宣說法要示教利喜。佛言諸長者眼極熾焰。云何熾焰

。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我說此法自受苦惱。耳鼻舌身 意熾焰亦然。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我說此 法自受苦惱色塵熾焰。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聲香味觸法塵諸火熾焰。亦 復如是

  又諸長者。色蘊熾焰。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諸火 熾焰。亦復如是。十八界法其義亦然

(17)

  又諸長者。地界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熾焰。亦復 如是。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熾焰亦然。我說此法自受苦惱

  復次長者。眼無所取應如是學。耳鼻舌身意亦無所取。色無所取聲香味觸法亦無 所取。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色蘊無所取。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皆無所取。應如是學。又 諸長者。地界無所取。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無所取。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此界無所取。他界無所取。應如是學

  復次諸長者。若眼耳鼻舌身意無所取故。即無依止。色聲香味觸法無所取故。即 於諸處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無所取故。即於蘊界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所取故。即於六界中得無依止。又諸長 者。此界他界無所取故。即於一切世界之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若一切法無所取故。即於一切法中得無依止。諸長者。一切法無所得 亦非無得。若能了知無得非無得。即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此為解脫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此諸世間極熾焰  生死二火鎮燒然   無救嬈惱諸愚夫  唯聖道法常不滅   何法世間作光明  有佛如來今出現   剎那善觀正道門  發起精進常堅固   常觀諸法無依止  慧光明見破諸暗   見故即得勝慧明  應知異性無所得   若能觀察無依止  了知一切法皆空   如是了知空法門  菩提心空無所有   當知貪瞋癡等法  此三熾焰極猛惡   世間壽命普燒然  久處睡眠愚不覺   所有生老及病死  憂悲苦惱常逼迫   當知嬈惱諸世間  彼一切法無依止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如是正法。心開意解。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 善利。於佛法中淨信出家。復於佛所圓具淨戒

  爾時佛言。善來諸苾芻。即時諸長者。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苾芻相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汝念受持袈裟衣  鬚髮自落皆清淨   執持應器善相圓  一切皆成阿羅漢   既證果已依師法  各說清淨嗢陀南   於諸天人大眾前  圓滿清淨苾芻相 

(18)

 往昔曾於諸佛所  皆修廣大布施行   一呼善來歡喜生  處處廣修諸善法   今得見我出世間  發清淨心復增勝   由彼增勝清淨心  聽說最上清淨法   聞佛語已證聖果  遠離我見諸執著   現前空法悟圓成  我生已盡皆解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

(19)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無怖夜叉品第二

  爾時世尊。於其中路。化度五百諸長者已。即於是處安然詳審。將入王舍大城   爾時王舍大城諸賢聖中。有大夜叉。名曰無怖。即作是念。值佛世尊斯極難得。

我今應以勝妙飲食奉上世尊。時無怖夜叉。即以色香味觸清淨具足上妙飲食。恭奉世 尊

  爾時世尊。為悲愍彼無怖夜叉故。受所施食。佛受食訖。即時空中有六萬八千諸 夜叉眾。作是讚言。善哉善哉。隨喜讚聲遍聞空界

  時無怖夜叉。告自會中諸夜叉眾言。我已持奉如來清淨上妙飲食。汝等諸眾。宜 應奉施諸苾芻眾清淨飲食。當令汝等施長夜中利益安樂

  時諸夜叉。即皆奉施諸苾芻眾最上飲食。時苾芻眾。為悲愍故悉受其食。爾時世 尊及苾芻眾。受其食已。漸次進詣王舍大城。是時即有無數千天眾。無數千龍眾。夜 叉眾。乾闥婆眾。阿修羅眾。迦樓羅眾。緊那羅眾。摩睺羅伽眾。人眾非人眾。及彼 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諸眾生眾。咸悉圍繞隨從世尊

  爾時世尊。未至王舍大城。先詣一處廣大地方。到已敷設勝妙之座。佛處其座。

時無怖夜叉。即以天妙曼陀羅花。優鉢羅花。鉢訥摩花。俱母陀花。奔拏利迦花。及 彼天妙栴檀香末。散於佛上而伸供養。普散遍散周廣而散。散已合掌住立佛前

  爾時世尊。如無怖夜叉及諸夜叉眾深心清淨已。即時放大殊妙光明。法爾已來諸 佛世尊所放光明。具無數色及種種色。從口門出。所謂青黃赤白紅紫碧綠。光明普照 無邊世界。映蔽日月威光不現。其光照耀下至地獄上至梵世。光相旋還至於佛所。右 繞七匝。而彼光明從佛頂隱。或從肩隱。或從膝隱。法爾已來諸佛世尊。若為地獄眾 生授記。光即從佛雙足而隱。若為傍生授記。光從背隱。若為餓鬼眾生授記。光從前 隱。若為人趣授記。光從左隱。若為天趣授記。光從右隱。若為聲聞授記。光從膝隱

。若為緣覺授記。光從肩隱。若諸佛世尊為諸菩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光從 頂隱

  爾時尊者阿難。見佛世尊所放廣大淨光明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說 伽陀曰

 世尊今日以何因  放大光明普照耀   廣作利益諸世間  現斯光相何所為   何人今日植聖種  聞佛菩提廣大因   何人授記在今時  何人安住解脫果   大智放光非無因  為調伏故現光相   所放光相作開明  牟尼聖尊光何現 

(20)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有一夜叉名無怖  信向佛故施飲食   彼發最上清淨心  故我今時現光相   而是夜叉此界滅  即當往生忉利天   於彼天中壽終時  後當生於夜摩天   夜摩滅已生兜率  以欲塵故造染業   還復墮生於人間  當得為王具神力   作轉輪王人中主  統四大洲而自在   人間滅已復得生  彼梵世中受勝報   後經二十俱胝劫  常為一切所恭信   於彼天上及人間  數數往來受諸樂   其後棄捨於王位  淨信捨家而出家   於彼緣覺妙菩提  如是畢竟當獲得   經於三十千生中  而數滅彼夜叉身   後復還生忉利天  恭敬於佛作佛事   彌勒尊佛當見已  而彼夜叉即獲得   阿羅漢果證圓成  隨佛大師伸供養   後滿一千夜叉生  安立無上大菩提   以彼彼生諸善根  永不復墮諸惡趣   或復值遇於千佛  尊重恭敬人中尊   為求無上大菩提  利益一切眾生故   或二三千夜叉生  以花鬘等作供養   為佛菩提最上因  千俱胝生供養佛   次復清淨觀己身  後復尊敬佛菩提   夜叉有子名大山  受夜叉身具神力   大山夜叉發淨心  願我當得成佛果   後常恭敬佛世尊  於一切處發洪願   今見我已伸供養  發起最勝菩提心   即當以此眾善根  永離三塗諸惡趣   當見彌勒尊佛已  施佛俱胝妙寶蓋   施寶蓋已復淨心  施佛俱胝妙衣服   如是廣大供施已  然後發心求出家   五百歲中起精勤  清淨修持於梵行   為求無上大菩提  利益一切眾生故   彼以如是勝上緣  普修布施持戒行 

(21)

 如彼殑伽沙數量  若干劫中廣修行   若干劫數我所知  如所知見而宣說   此後修行經劫數  非我所知不可說   如先所說譬喻中  殑伽河沙等數量   彼見若干佛世尊  於彼彼佛咸尊敬   奇哉勝智大智心  即彼大心無有上   廣伸供養於諸佛  普利眾生數莫知   後當成佛大聖尊  一切世間無有上   大山夜叉當成佛  名稱醫王為佛號   七十俱胝歲數中  廣為眾生宣正法   名稱醫王佛會中  二十俱胝大眾會   而彼眾會所發心  一切當修布施行   其後復增苾芻眾  數滿二十一俱胝   於彼廣大眾會中  具有無量聲聞眾   彼會所有聲聞眾  而悉趣向大菩提   彼佛利益諸眾生  化事周圓當入滅   彼時正法住於世  當滿百千歲數中   五百劫中得具圓  有佛及彼苾芻眾   其後或復經一劫  或復經彼一千劫   智者出現化世間  使令親近於佛法   說彼極善樂欲意  深固多聞為最上   不深固心悉滅除  常當深固善觀察   宣說諸有多聞者  彼能增長於勝慧   四根本法正義門  為諸菩薩所歸向   所謂施戒聞捨等  於菩薩道極賢善   宣說菩提正道門  最勝乘中而無上   其有宣說聲聞道  除斷疑網復賢善   廣為利益諸眾生  我放光明普照耀   佛出世為大光明  當知最上極難得   宣說甚深妙法門  普利一切世間故 

  爾時大山夜叉即作是念。世尊今時往詣王舍大城鷲峯山中。我今宜應於世尊所少 植善根。即時告語彼自會中夜叉眾言。諸仁者。汝等當知。世尊將詣王舍大城鷲峯山 中。汝等宜應發勤勇心各隨力能為佛世尊作供養事

(22)

  時大山夜叉言已。即與自會眷屬。從王舍大城乃至鷲峯山中。所經道路皆悉除去 土石砂礫。如淨圓鏡。於道路中以淨香水周匝遍灑。復以妙衣於其道中相續布設。復 於道中處處安施。等人分量諸殊妙花。幢幡寶蓋種種莊嚴。復置殊妙塗香寶瓶及諸妙 香。寶繩交絡垂諸花瓔。以為嚴飾。復於空中奏妙音樂。又復敷置盡一箭道。優鉢羅 花。俱母陀花。奔拏利迦花等。復有異鳥翔鳴道中。金繩交絡有七寶網。及以金網彌 覆其上

  爾時大山夜叉。於其道中廣莊嚴已。即自化身并其眾會。身喜心喜清淨悅意。發 歡喜心。極純善心。柔軟心清淨心。無障礙心悅樂心。向佛心向法心向僧心。菩提無 動心。無恐畏心無等等心。一切三界最勝心。慈愍一切眾生心。悲心喜心捨心。成諸 佛法大器之心。真實心堅固心。不破壞心增勝心。於聲聞緣覺地中生棄捨心。於菩薩 地中起成辦心。發如是等清淨之心。來詣佛所。到已頭面頂禮佛足。右繞三匝住立一 面。合掌向佛說伽陀曰

 我今為佛廣施設  最上最勝諸供養   願我當得佛聖果  宣說最上微妙法   願我當圓於十力  歡喜善住四無畏   廣大利益諸眾生  如佛世尊諸所作   具三十二勝妙相  八十種好眾莊嚴   當作世間大光明  如佛世尊普照耀   轉彼清淨妙法輪  十二行相而最上   宣說甘露正法門  普為眾生作利益   廣現神通變化事  如佛世尊現亦然   善作利益諸群生  乃至無數俱胝眾   世尊出現大光明  如大龍王無所畏   如是正道廣宣揚  開覺菩提而無上   為舍亦復為歸救  為趣攝化諸眾生   願我當得亦復然  利眾生事皆圓滿   五趣所生諸群品  願我當為作主宰   悉令解脫諸苦因  如佛世尊所解脫   為二足尊作供養  無邊威德光明照   天主龍及阿修羅  普供世間無等比   我作最上勝事業  願我當如大法主   三十二種勝相圓  天上人間為最上    爾時世尊。為大山夜叉說伽陀曰

(23)

 如佛世尊所說教  修作無上正法因   眾生當得勝法門  無上菩提不難得   世間光明大聖主  作供養已佛光照   諸天龍神人眾中  所應受彼諸供養   成證無上大菩提  安坐樹王眾集會   摧伏大惡諸魔軍  廣為眾生宣正法 

  爾時世尊即與無數百千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并餘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諸眾生類。恭敬圍繞。而佛世尊具大威德。有大神力起大變 化。廣大施作放大威光。振動剎土雨大蓮花。鼓百千種殊妙音樂。有妙蓮花大若車輪

。隨足而蹈。世尊從彼大山夜叉妙巧施作莊嚴道路。往詣鷲峯山中。世尊到已。即告 尊者阿難言。汝可為佛施設殊妙之座。所謂法座最上之座。三界勝座及妙寶座。如來 登其座已。攝受一切眾生。稱揚演說彼菩薩藏甚深正法。成辦一切菩薩勝行。除去一 切眾生諸有疑惑。開明正慧斷諸疑網。如來說此甚深經典。廣為悲愍利益安樂天人世 間一切眾生

  爾時尊者阿難受佛勅已。乃為如來施設勝座。是時即有六十八俱胝天眾。各各為 佛施設寶座。而為獻奉。請佛如來登斯座已。即於佛前。異口同音說伽陀曰

 我今為佛廣敷設  殊勝寶座及妙衣   願佛悲愍諸天人  如其所應登寶座   若佛如來登座已  宣說正法趣彼岸   六種振動於世間  一切皆生大歡喜   佛光普照諸大眾  煥明佛剎及山王   普得見佛大聖尊  開生清淨諸法欲   所有天龍及人眾  八部一切諸品類   互相得見彼彼身  是中一切無障礙   所有俱胝那庾多  百千天人大眾等   各得見佛大聖尊  宣說難得妙法句   是時頻婆娑羅王  與諸臣佐并眷屬   剎那來至佛會中  親近聖尊為聽法   佛知眾座悉已定  普遍四方善觀察   一切眾會及天人  廣為眾生作利益   世尊普告諸大眾  疑者當問二足尊   隨諸所問我開明  普令除斷諸疑惑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及天人世間諸眾會等。咸悉恭敬瞻仰世尊。起清淨 心。屏息外聞。專注聽受如來宣說甚深正法

(24)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勿就座。應當觀彼諸苾芻眾。其有未來赴斯會 者。汝今往彼雪山南面大迦葉所。召來赴會

  時尊者大目乾連受佛勅已。即運神力。往詣雪山南面大迦葉所。到已白言。尊者 當知。世尊如來今在鷲峯山中。與沙門婆羅門人天大眾。集會說法。佛遣我來呼召尊 者。唯願尊者。如佛教命往赴佛會。無令互得隱法之罪。爾時尊者大迦葉謂尊者大目 乾連言。汝宜先往。我即隨當往詣佛所

  是時尊者大迦葉。即於座中運自所有神通化用。四眾圍繞。於剎那間即到鷲峯山 中佛世尊所。到已頭面頂禮佛足。去佛不遠於一面坐

  時尊者大目乾連。以神通力旋至佛所。見尊者大迦葉先至佛會在一面坐。見已白 言。尊者大迦葉。神力具足先至佛會。其何速邪。尊者大迦葉即謂大目乾連言。如佛 說汝神通第一。何故今時徐緩如是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五

(25)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菩薩觀察品第三之一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 疑欲當請問。惟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善為宣說。若佛世尊聽許所請。我即當問。佛 言舍利子。恣汝所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隨有問者即當為說。使其皆得開釋疑心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即得身業無諸過失。語業 無諸過失。意業無諸過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

。天魔外道力不能制。然後深發一切智心。地位諸善次第得成。能為一切眾生作所歸 向。作光明炬。作大河流。作大橋梁。作大船筏濟渡一切到於彼岸。為舍為救為歸為 趣。於一切智心而無動轉。爾時尊者舍利子。為欲稱揚如是義故。以偈問佛

 以何義故勇智者  而能安住大菩提   宣揚功德妙法門  成證無上菩提果   諸勇智者何所行  利益一切諸群品   又復觀察何法門  而能成佛無上道   復以何法降魔眾  安處菩提大道場   振動俱胝剎土中  圓證菩提勝妙果   以何義故名菩薩  如是之句復云何   此中願說菩提門  一切佛法中最上   於諸世間何所行  而能廣利諸眾生   離諸染著如蓮花  解脫俱胝諸群品   云何應受彼供養  諸天諸龍及智者   乃至一切人非人  今問斯義願宣說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舍利子。汝今當知。菩薩若能成就一法。於一處於多 處。普能攝受無量佛法。何者一法。所謂發起深固大菩提心。此即是為菩薩成就一法 於一處於多處。普能攝受無量佛法。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深固。云何名菩提 心。佛告舍利子言。深固者。即是真實不破壞故。堅固無動故。無動即無退屈故。無 退屈即善安住故。善安住即無退轉故。無退轉即善觀察眾生故。善觀察眾生即大悲根 本故。大悲根本即廣大心故。廣大心即善知成熟眾生法式故。善知成熟眾生法式即自 在妙樂故。自在妙樂即無種類故。無種類即無愛著故。無愛著即攝受眾生故。攝受眾 生即善能觀察劣弱眾生故。善能觀察劣弱眾生即為救為歸不起恚心故。不起恚心即善 觀視故。善觀視即無所得故。無所得即善意樂故。善意樂即無所有故。無所有即善清 淨故。善清淨即自潔白故。自潔白即內無垢故。內無垢即外清淨故。舍利子。此如是 等。從真實不破壞至內無垢外清淨。斯諸法門乃名深固。又舍利子。菩提心者。謂即 彼心無諸過失。一切煩惱不能隨逐。彼心不樂餘乘。彼心堅固不為一切邪外語言之所

(26)

壞亂。彼心不破。一切魔眾而不能動。彼心決定。長養一切善根本行。彼心不動。愛 樂佛法故。彼心善住。登菩薩地故。彼心無上。無對治故。彼心如金剛。一切佛法善 決擇故。彼心平等。無高下故。彼心於一切眾生意樂清淨。自性無染故。彼心無垢。

慧光照故。彼心廣大。容受一切眾生故。彼心無染。如虛空故。彼心無障礙。觀無礙 智故。彼心於一切處隨應了知。大悲無斷故。彼心現證。清淨稱讚故。彼心成就一切 智種子。圓滿一切佛法故。彼心安住普施一切樂事。誓願最勝故。彼心圓具淨戒。無 缺犯故。彼心修持忍辱。離諸恚故。彼心精進。不懈怠故。彼心禪定。近寂靜故。彼 心無害。具慧行故。又復彼心是真實根本。成就如來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

。彼心是真實根本。圓滿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故

  又舍利子。菩提所成之心。名菩提心。而此薩埵求菩提心深固具足。是故得名菩 提薩埵。此亦說名廣大眾生最上眾生三界最勝眾生。此即身業無諸過失。語業無諸過 失。意業無諸過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不為 一切天魔外道而能動轉。深發一切智心。地位諸善次第當得。一切世法不能染污。能 為一切眾生善作調伏。作遍調伏。作所歸向。作光明炬。作大河流。作大橋梁。作大 船筏。濟渡一切到於彼岸。為舍為救為歸為趣。深發一切智心。不為天魔外道之所動 轉。此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信深固廣多清淨。樂見諸聖樂聞深法。心無 慳惜廣行施捨。常樂出離心無障礙。於一切眾生無雜亂心。無退墮心無流散心。有業 有報淨信無疑。諸所施作悉離疑惑。於善惡法不壞果報。此如是等善了知已。於身命 緣不造罪業。遠離殺生偷盜邪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如是十不善業皆悉斷除

。十善之業常所修集淨信諦理。於沙門婆羅門中。常修正道具戒清淨。廣多聽受一切 善法。聞已勤行深固作意。而善調伏遍寂近寂。離諸諍訟無非愛語。心意純善無不善 意。勤行善法離不善法。無高無下亦不輕動。離諸讚毀安住正念。妙等引心斷三有縛

。拔除毒箭去諸重擔。樂住寂靜度諸疑悔不受後有。常於諸佛世尊菩薩摩訶薩及沙門 婆羅門所。親近恭敬隨順奉事無相違背。而常不離諸善知識。攝受正法宣正法門示教 利喜。謂布施大富持戒生天。多聞大慧修習相應如是宣說。此是布施得布施果。此是 慳悋得慳悋果。此是持戒得持戒果。此是犯戒得犯戒果。此是忍辱得忍辱果。此是瞋 恚得瞋恚果。此是精進得精進果。此是懈怠得懈怠果。此是禪定得禪定果。此是散亂 得散亂果。此是智慧得智慧果。此是愚癡得愚癡果。此身善所行得身善所行果。此身 惡所行得身惡所行果。此語善所行得語善所行果。此語惡所行得語惡所行果。此意善 所行得意善所行果。此意惡所行得意惡所行果。此是善此是不善。此所應作。此不應 作。此所施作。於長夜中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此所施作於長夜中。而不利樂一切眾生

。此如是等。於善知識所。宣說正法示教利喜。知是大法器者。即當宣說甚深法門謂 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無造無作無生無起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及 說甚深緣生之法。所謂有法。有故有生。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 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

(27)

是即一大苦蘊集。以不有故。即無所生。無生即滅。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

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 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然於是 中無有少法若生若滅而實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緣生故。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因緣 所轉。是故此中無法可轉。亦非無轉亦非隨轉。無實所生三界施設。從煩惱轉。從苦 所轉故有施設。一切皆是無實所生。若於此中如實觀察。即無有少法而為作者。若無 作者即無所作。於勝義諦中都無所得。如是所說無法可轉。亦非無轉。菩薩摩訶薩於 如是等甚深之法聞已信解不生疑悔。入一切法無礙智門。是故不著色受想行識。不著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不著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是信解一 切法自性皆空。舍利子。菩薩若住如是信解即不減失。常見諸佛亦不減失。常聞正法 復不減失。常承事眾。世世所生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承事清淨之眾。現前值遇諸佛 出世。在在所生發大精進勤求善法。所發精進不為無義利事。謂舍宅居止無義利事。

妻子眷屬財寶受用。及奴婢等無義利事。及餘一切欲樂遊戲取著過失無義利事。善能 棄捨。於佛如來正法之中淨信出家。以彼清淨出家心故。近善知識而常不壞。思惟善 法得善意樂。所聞善法真實修行。不著文字所成勝慧。深心具足樂法無厭。勤求多聞 如所聞法。為他廣說無愛著心。不為悕求名聞利養。為他說法不背自語。為他說法如 其所聞如其所住一一隨應為他廣說。如所聞法。起大慈心。不越一切眾生大悲之心。

為多聞故不惜身命。少欲喜足樂寂靜處。離諸憒閙善能資養。隨所聞法善觀察義。攝 受正義不著於文。隨所攝受。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眾中。不獨行於自利益事。但為 勤求無上大乘。利樂一切眾生。所謂佛智無等等智。一切三界最勝智。於他所作而不 放逸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六

(28)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觀察品第三之餘

  復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為不放逸法。所謂常當攝護諸根。云何名為攝護諸根

。謂眼見色已不執其相。亦復不執隨形妙好。亦不愛箸色等諸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

。如是耳聞其聲。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覺其觸。意知其法。皆不執相。亦復不執 隨形妙好。亦不愛箸諸法等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如是所說名不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者。謂自調心已善護他心。去除煩惱現證法樂。無所伺察。欲 尋瞋尋害尋無所伺察。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無所伺察。身業惡行語業惡行意業 惡行。無所伺察。不深固作意。無所伺察。總略乃至一切罪業不善諸法。皆無伺察。

如是所說名不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菩薩深固作意勤行相應。若法是有如實知有。若法是無如實知 無。云何是有。云何是無。所謂正道勤行能生信解即有。邪道勤行能生信解即無。諸 業有報即有。諸業無報即無。眼即是有。彼眼實性即無。耳鼻舌身意即是有。耳鼻舌 身意實性即無。色是無常是苦。是不究竟。是不堅牢。是散壞法即有。計色是常是樂

。是究竟是堅牢。是不散壞法即無。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不究竟。是不堅牢。

是散壞法即有。計受想行識。是常是樂。是究竟是堅牢。是不散壞法即無

  復次無明緣行等諸法中。不實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即有。定實無明緣行。乃 至生緣老死即無。行布施者能感大富即有。行布施者返招貧匱即無。持戒生天即有。

破戒生天即無。多聞大慧即有。愚癡大慧即無。修習相應即有。修習不相應即無。深 固作意相應即有。不深固作意相應即無。發勤精進菩薩得菩提果即有。懈怠菩薩得菩 提果即無。無增上慢人作出家事即有。增上慢人證涅槃即無。於一切處通達空性即有

。計執我人眾生壽者即無

  復次舍利子。是故當知。不放逸菩薩。能深固作意勤行相應。即普遍世間。有諸 智者廣為開示。普遍世間。若無智者即不能開示。於世俗諦。不知其有。不知其無。

何能隨順諸佛世尊所說實義。舍利子。諸佛如來總略以其四種法印。攝一切法。何等 為四。一者諸行無常。二者諸行是苦。三者諸法無我。四者涅槃寂靜。而一切眾生於 諸行無常中。計有常想。若諸眾生斷除常想。此即是為如來所說。又諸眾生於諸行苦 中。計為樂想。若諸眾生斷除樂想。此即是為如來所說。又諸眾生於一切法無我中。

計為我想。若諸眾生斷除我想。此即是為如來所說。又諸眾生於涅槃寂靜理中。起有 所得顛倒之心。若諸眾生斷除有所得顛倒心者。此即是為如來所說。又舍利子。若能 了知諸行無常。即能解入空無常性。若能了知諸行是苦。即能離諸願求。若能了知諸 法無我。即能觀想空三摩地解脫法門。若能了知涅槃寂靜。即能於諸相中有所修作。

亦不非時取證實際。舍利子。如是等法。若諸菩薩勤行相應。即不減失一切善法。速 能圓滿一切佛法

(29)

如來不思議品弟四之一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信心住菩薩。於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十種不思議法中。信解 清淨超越分別。離諸疑悔。後復生起身喜心喜適悅之相。發希有想。何等為十。一者 於佛如來最勝身相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適悅之相發希有想。二者於佛如來妙好音 聲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三者於佛如來最上大智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 至發希有想。四者於佛如來微妙光明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五者於佛如 來圓滿戒定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六者於佛如來廣大神足不可思議。信 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七者於佛如來十種智力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八 者於佛如來四無所畏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九者於佛如來大悲之心不可 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十者於佛如來不共佛法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 有想。如是十種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不可思議希有之法。住信菩薩精進勤求。不怖不懈 心無動轉。乃至身肉皮骨筋脈血髓乾枯焦瘁。若未能得如來十種不思議法。於其中間 不生疲倦。精進勤求必當獲得。舍利子。住信菩薩於佛如來如是十種不思議法。應當 如是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如來身相不思議  應觀微妙淨法身   無相亦無對礙門  菩薩能生於信解   乃至諸趣廣分別  音聲惟佛不思議   於一切處寶法門  應當信解佛境界   所有一切眾生類  上中下根有差別   惟佛勝智普能知  信解智力不思議   諸佛無邊大光明  淨光明網不思議   廣大照曜於十法  無邊剎海皆洞徹   牟尼出世淨妙戒  而不依止世間法   住信菩薩淨信心  信佛神足不思議   諸佛神通境界門  而諸菩薩不能知   諸佛常住等引心  佛解脫門不思議   法界廣大無分別  惟佛勝力悉能知   具足智力大仙尊  無邊無際虛空等   假使一切眾生類  互發問端辭猶海   隨問遍答生喜心  如來無畏不思議   為一眾生作利益  無邊眾生亦復然   普令安住調伏心  如來大悲不思議   如來諸相皆具足  而能覺了一切法   不共佛法功德門  於一切處智顯示 

(30)

 如是十種不思議  攝諸佛法入法性   若能遍起信解心  菩薩善住於淨信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住信菩薩於佛如來最勝身相。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謂 佛如來其身清淨。於彼一切不善法中。普能除斷。復於一切善法之中。皆悉具足。如 來身者。已離一切不淨穢惡筋骨血肉流散漏失諸染污法。如來身者。自性明亮清淨瑩 潔。永離一切煩惱垢染。超出世間。不為一切世法所染。如來身者。積集無量福智妙 行。長養眾生。修習無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諸善法。嚴具一切勝功德花。如大圓 鏡現眾色像。復如清淨水月影現。又如來身者。如虛空界普攝一切。復如法界最上最 勝。佛身無漏諸漏已盡。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如虛空身。無等等身。一切三界量勝之 身。又如來身者。不可喻身。無所喻身。清淨無垢離諸染污。自性光明非先際可觀。

非後際可觀。非現在可觀。非種族可觀。非色可觀。非相可觀。非隨形妙好可觀。非 心可觀非意可觀。非識可觀。非見可觀。非聞可觀。非念可觀。非表了可觀。非蘊可 觀。非處可觀。非界可觀。非生可觀。非住可觀。非滅可觀。非取可觀。非捨可觀。

非出離可觀。非行可觀。非顯色可觀。非狀貌可觀。非形色可觀。非來可觀。非去可 觀。非戒可觀。非定可觀。非慧可觀。非解脫可觀。非解脫知見可觀。非有相可觀。

非離相可觀。非法相可觀。非諸相成辦可觀。非無所畏可觀。非無礙解可觀。非神通 可觀。非大悲可觀。非不共佛法成辦可觀。諸佛出現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性妙身。

空無相無願無際岸身。無種類身。無積聚身。無分別身。無依止身。無別異身。已得 善住不動轉身。無色非色自性身。無受非受無想非想無行非行無識非識自性身。無實 無生非大種身。未曾有未曾有業身。非眼所生不從色中出。亦非在外。非耳依止不從 聲中出。亦非在外。非鼻所嗅不從香中出亦非在外。非舌了別不從味中出。亦非在外

。非身和合不從觸中出。亦非在外。非心所轉。非意所轉。非識所轉。亦非不轉亦非 隨轉。得安住無動等虛空身。法界最上混入虛空界。舍利子。如是等法。住信菩薩。

能於如來不可思議淨妙身相。信解清淨超越分別離諸疑悔。後復生起身喜心喜適悅之 相。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無量俱胝那庾多  歷劫廣修菩薩行   身業三種善淨中  勤求無等善逝身   十方世界起慈意  廣以身命行布施   常離欲邪行染心  勤求無上虛空身   清淨微妙上衣飾  無量劫中行布施   施波羅蜜妙行圓  廣施最上諸佛子   犛牛愛尾猶護戒  能捨身命忍無怨   願求佛身無懈心  廣修精進波羅蜜   樂觀諸佛定境界  內心樂起慧方便 

(31)

 法界最上善逝身  願我如是當獲得   諸佛善行廣作已  得菩提果人中上   當獲廣大虛空身  善離塵染淨無垢   離我人相自性空  無相無言無所得   出過諸眼境界門  大牟尼身如是得   離色離聲意清淨  無生無作本來空   當得如來無動身  十力善逝亦如是   如幻化出種種身  諸象馬等及人相   愚癡虛妄顛倒心  佛十力尊色相見   過去無量諸善逝  未來諸佛亦復然   同一無等法性身  法界最上虛空等 

  舍利子。彼住信菩薩。於如是等諸佛如來最勝身相不可思議。信解清淨超越分別 離諸疑悔。後復生起身喜心喜適悅之相。發希有想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住信菩薩。於佛如來妙好音聲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 希有想。舍利子。謂佛如來於彼一切眾會之中。所出音聲皆為調伏。隨順作諸善利。

所有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普遍意樂悉令生喜。然佛如來不作是念。我能為此苾芻眾會 宣說諸法。為此苾芻尼眾會。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剎帝利。長者居士梵眾會等。為 其說法。又佛如來隨宜宣說契經諷頌記別應頌自說譬喻緣起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

如是等法。普為一切眾會乃至梵眾。如應宣說。所有上中下根。種種差別諸眾生類。

悉聞法句。而彼法句。皆從如來口門而出。隨諸根性各得解了。於其中間亦無語言互 相違礙。各各於法明了知解。此即如來宿福果報現轉妙音。令諸眾生隨轉解入

  又舍利子。如來聲者。所出細滑悅意可樂。清淨無垢美妙樂聞。復善明了不麁不 惡。聞者身喜心無厭倦。聞者心喜喜樂隨生。分明解了咸生愛樂。心意調適如師子音 聲。雲雷音聲。海潮音聲。迦陵頻伽微妙音聲。清梵音聲。太鼓音聲。吉祥音聲。柔 軟音聲。振響音聲。令彼眾生諸根適悅淨妙音聲。一切眾會忻樂音聲。諸相具足最勝 音聲。諸佛如來若此若彼。皆悉具足無量功德清淨音聲。舍利子。此如是等。是為住 信菩薩於佛如來妙好音聲不可思議信解清淨乃至發希有想

  爾時世尊。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如來梵音妙聲相  所出音聲善調伏   梵眾不及佛音聲  如是諸法皆具足   佛聲能與慈相應  廣大悲心復高勝   喜捨相應亦復然  牟尼聖尊妙音出   聞聲能息眾生類  貪火瞋毒諸不善   愚癡暗冥亦消除  如是音聲皆具足   種種方處諸人眾  普遍一切人類中 

(32)

 乃至極此閻浮提  種種語言佛善了   眾生隨聞佛音聲  地居空居諸天眾   得聞牟尼妙音聲  隨佛音聲能解入   二足四足及多足  無足等類聞佛聲   隨觸隨聞寂意生  彼一切處隨聲轉   三千大千世界中  開明調伏眾生類   普攝上中下諸根  隨佛音聲而善轉   應調伏者聞解脫  離諸分別非分別   等引心說聖諦門  是中無執亦無縛   無邊眾生聞佛聲  聞已息除諸煩惱   志誠歸命佛法僧  聞已戒忍皆具足   如來最上妙音聲  是聲深廣無邊量   音聲無邊智無邊  菩薩智信無疑悔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吽 (引) 癹吒 (半音) 左隷 (引一) 祖隷 (引二) 癹吒 (半音三) 尊禰 (引四) 吽 (引) 癹吒

 佛無等等如虛空  十力自在無邊眾   於釋師子妙法中  天人最上今加汝 

來。是故如來名得涅槃。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如來應供正

能令一切調伏其心。若諸菩薩修智慧行。即能斷除一切煩惱。若諸菩薩修說法行。即

。無分別不離分別。無計度不離計度。非思惟作意。寂靜清涼無生無滅。無見無聞無

  唵 (引) 佉佉佉呬佉呬誐里 (二合) 恨曩 (二合) 誐里 (二合) 恨赧 (二合) 覩薩里嚩 (二合) 部帝迦 嚩隷摩摩扇帝孕 (二合) 俱里嚩 (二合)

  爾時尊者須菩提。前白慈氏菩薩摩訶薩言。仁者受一生記當補佛處。惟願今時入

 智慧方便到涅盤  是故我禮大覺尊   成就六通四神足  諸根十力解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