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題:向量(包含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主題:向量(包含和)"

Copied!
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主題:向量(包含. 和. ). 1、有向線段: 將 A 點和 B 點用線段連接起來,並在 B 處畫一箭頭表示方向。像這樣 帶有箭頭的線段,就稱為從 A 點到 B 點的有向線段。 B. A. D. C. 2、純量與向量 (1)純量:. 。. (2)向量:. 。. ※由 A 點到 B 點的向量以 AB 表示;向量 AB 的大小以 | AB | 表示。 其中 A 點稱為起點, B 點稱為終點。 <c.f.>有向線段 AB 可以想成:從 A 點走到 B 點這個事情。 向量 AB 可以想成:從 A 點走到 B 點這個動作。 3、向量表示法( OA 、 AB 、 u ) (1)幾何表示法:給定. (  )。. ( r )和. (2)代數表示法:坐標表示法 OA . 。. ※將向量平移至以原點 O 為起點,向量即終點坐標。 A( x, y). r.  O(0, 0). 1.

(2) (3)表示法互換 (1)  (2): x . 、y. (2)  (1): r . 、 tan  . , OA . 。. 。. 4、向量的決定:. B( x2 , y2 ). 設 A( x1 , y1 ) 、 B( x2 , y2 ) ,則 (1) AB . 。. (2) | AB |  (3) AB 的 x 分量為. ; y 分量為. (4) AB 的 x 分向量為 (5) AA . A( x1 , y1 ). 。. =. 。. ; y 分向量為. 。. ,稱為零向量。. ※以 O 點為始點, OA 向量即為 O 點坐標。 例題 1: 已知 A(2,3) 、 B(5, 1) ,求: (1) AB. (2) AB 的 x 分量及 y 分量. (3) AB 的 x 分向量及 y 分向量. Sol:. 2. (4) | AB |.

(3) 例題 2: 設 a  (2,1) ,請畫出 a 。 Sol:. 例題 3: 若 AB  (4, 3) 且 A 點坐標為 (2, 7) ,求 B 點坐標和 OA 。( O 點指原點 (0, 0) ) Sol:. 類題 1: 已知 A(4,1) 、 B(3, 25) 、 C (3, 4) 且 CD  (2,5) ,求: (1) AB. (2) | AB |. 答:(1) (7, 24). (3) D 點坐標 (2)25 (3) (1,1). 3.

(4) 主題: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1、向量的相等 (1)若 a  b  a , b 兩向量大小. ;方向. (2)若 a  (a1 , a2 ) 、 b  (b1 , b2 ) 且 a  b  2、向量的加法 【幾何表示法】. 【坐標標示法】. (1)平行四邊形法  a  b  b  a. 已知 a  (a1 , a2 ) 、 b  (b1 , b2 ) ,. D.  a  b  ________________. C. b. A. a. B. (2)三角形法  AB BC . (連接點相同). C. A. B. 推論: AB BC  CD DE . ; MN . ( O 為任意點). 3、向量的減法 【幾何表示法】. 【坐標標示法】. 由向量的加法知 AB BC  AC. 已知 a  (a1 , a2 ) 、 b  (b1 , b2 ) ,.  BC . (始點相同). AB . (終點相同). 推論: MN . ( O 為任意點). 4.  a  b  ________________.

(5) 例題 1:. ABC 中,若 AB  (1, 2) 、 AC  (1,3) ,求 ABC 的周長。 Sol:. 例題 2: 如右圖,求 A, B, C 三點的座標。 Sol:. y C 2 B 75 2 A. 4 45. 例題 3: 已知 ABCD 為四邊形﹐令 a  AB ﹐ b  AD ﹐ c  AC ﹒ 試將下列各向量以 a ﹐ b 和 c 表示: (1) BD. (2) BC. (3) CD. Sol:. 5. x.

(6) 例題 4: 設 A(1,1) 、 B(2,3) 、 C (4,5) 、 D( x, y) ,試求下列各條件中的 D 點座標: (1) AB  CD. (2)四邊形 ABCD 為平行四邊形. (3) A, B, C, D 構成平行四邊形. (3) DA DB DC  0. Sol:. 6.

(7) 主題:向量係數積 1、係數積 (1)幾何表示法 a. ※正負號表示 (2)坐標表示法 設 a  (a1 , a2 ) ,則 r a . 。. 2、平行( a // b ) (1)幾何表示法: (2)代數表示法:已知 a  (a1 , a2 ) 、 b  (b1 , b2 )  3、單位向量 設 a  (a1 , a2 ) . a 之單位向量 u . 推論:平行之單位向量 . 。. . u. 。. a. 例題 1: 設 a  (1, 2) 、 b  (4,3) ,求實數 t 使得 | a  t b | 為最小值,求 (t , m) 。 Sol:. 7.

(8) 例題 2: 設 a  (4, 3) ,求: (1) a 的同方向單位向量 (2) a 的平行之單位向量 (3) b 與 a 同方向且 | b | 2 Sol:. 例題 3: 設 a  (1, 2) 、 b  (5, x) 且 a // b ,求 x 值。 Sol:. 例題 4: 設 a  (1, 2) 、 b  (3, 4) ,若 t a  b 與 a  t b 平行,求 t 值。 Sol:. 8.

(9) 例題 5: 兩 向 量 以 a 和 b 表 示,並 以 a  b 表 示 a 和 b 的 內 積,以 | a | ,. | a | 分 別 表 示 a 和 b 的 長 度 , 試 問 下 列 哪 一 個 選 項 表 示 :「 三 角 形 兩邊中點的連線段與第三邊平行,且其長度為第三邊之半。」? (1). 1 1 1 a b  (a b) 2 2 2. ( 2) | a  b |  | a |  | b |. Sol:. 類題 1: 設 A(3, 2) 、 B( x,3) 、 C (4,1) 、 D(2, y) ,則 (1)若 AP  (1, 3) ,求 P 點坐標. (2)求 | AC |. (3)若 AB  AD ,求 x, y 值. (4)若 AB// AC ,求 x 值. Ans:(1) (4, 5) (2) 58 (3) x  2, y  3 (4). 26 3. 類題 2: 設一平行四邊形的三個頂點 A(3, 2)、B(5, 4)、C (4,1),求第四個頂點坐標。 Ans: (4,7) or (12, 5) or (2, 3). 類題 3: 設 a  (3, 4) 、 b  (2, 1) ,若 ( a  r b ) //( a  b ) ,求實數 r 。 Ans: 1. 9.

(10) 主題:向量與正 n 邊形 【性質】正 n 邊形必為圓內接 n 邊形,其圓心 O 至各頂點的向量和為 <解題技巧> 以圓心為起點的向量兩兩相加 例題 1: 試證明 OA OB OC  OD OE  0 。. B. Pf:. O A O C. t OB. O B O D. t OC. O C O E. t OD. O D O A . t OE. O E O B. t OA. A. C O. D. E. 例題 2: B. 如右圖,且 | OA |  1 ,求 | AB AC  AD AE | 的值。 Sol:. A. C O. D. E. 例題 3: 正六邊形 A, B, C, D, E, F 中,設 AB  a 、BC  b ,以 a , b 表示下列向量: (1) AC. (2) CD. (3) DE. (4) EF. (5) FA. (6) AE. (7) EB. A. B. Sol: F. C O. D. 10. E.

(11) 例題 4: 正六邊形 OABCDE 其邊長為 1,已知 O(0, 0) 、 A(1, 0) ,求 DE 和 DB 。 Sol:. D. C. E. B. O. 類題 1:. A. 如附圖,兩組等間隔的平行線系,其交織成的網路上有若干個向量和一定點. O 。試以 a , b 表示 c 和 d 。. Ans: c  a  b ; d  3 a  2 b. 11.

(12) 主題:內外分點公式 1、內分點 設 A( x1 y1 ) 、 B( x2 , y2 ) ,且 AP : PB  m : n ,則 OP . P點. O. A( x1 , y1 ). P( x, y). B( x2 , y2 ). 2、外分點 設 A( x1 y1 ) 、 B( x2 , y2 ) ,且 AP : PB  m : n ,則 OP . P點. O. A( x1 , y1 ). B( x2 , y2 ). P( x, y). 12.

(13) 例題 1: 設 A(1,1) 、 B(3, 4) ,若 P 在線段 AB 上,且 AP  3PB ,求 P 點坐標。 Sol:. 例題 2: 設 A(6, 7) 、 B(1,12) ,若 P 在直線 AB 上,且 PA : PB  3: 2 ,求 P 點坐標。 Sol:. 例題 3:. ABC 三頂點 A(2, 4)、B(6, 2)、C (1, 0),若 A 之內、外角平分線分別交 BC 於 D 、 E 兩點,求 D 、 E 兩點的坐標。 Sol:. 13.

(14) 主題:向量的線性組合 1、 線性組合 若 OA, OB 是平面上不平行的兩個非零向量,對平面上任一向量 OP 都 可以找到唯一的一組 ( x, y) 使得 OP  x OA y OB 。. B O. A. 2、 共線理論 設 OP   OA  OB ,則 A, B, P 三點共線 . 。. Pf:. O. A. 進一步,若 AP : PB  m : n ,則 OP . 14. B. P. 。.

(15) 例題 1: 設 O(0, 0) 、 A(1, 2) 、 B(2,1) ,若 OP  xOA  yOB ,試依下列各條件,在坐標 平面上標出 P 點的所形成的圖形。 (1) x  1, y  1. (3) 0  x . (2) x  1,0  y  1. 1 , 1  y  1 2. Sol:. 例題 2: 設 ABC 為平面上的一個三角形, P 為平面上一點,且 AP . 1 AB  t AC , 3. 其中 t 為一實數,試問下列哪一選項為 t 的最大範圍,使得 P 落在 ABC 的內部? (1) 0  t . 1 4. (2) 0  t . 1 3. (3) 0  t . 1 2. (4) 0  t . 2 3. (5) 0  t . 3 4. Sol:. 例題 3: 如右圖,兩射線 OA 與 OB 交於 O 點,試問下列選項哪些向量的終點會落在 陰影區域內。 (1) 2OA OB. 1 (2) OA 2 OB 2. 3 1 (3) OA OB 4 4. 3 6 (4) OA OB 5 5. (5) 4 OA 2 OB. Sol:. B O. 15. A.

(16) 例題 4: 若 A, B, C 三點共線且 2 OB  (t  3) OA (2t  1) OC ,求 t 值。 Sol:. 例題 5: 已知 AP  3 AB 5 AC 、 AP  t AD 且 D 在 BC 上,求 t 值。 Sol:. 例題 6:. ABC 中,點 D 在 AB 上,點 E 在 AC 上,且 AD : DB  3: 2 , AE : EC  1: 4 (1)若 BE 與 CD 交於 P 點且 AP  x AB y AC ,求數對 ( x, y) (2)若 AP 與 BC 交於 F 點且 AF   AB  AC ,求數對 ( ,  ) Sol: A E. D P. B. 16. F. C.

(17) 例題 7: 平行四邊形 ABCD , P  AB 且 AP : PB  1: 3 , Q  CD 且 CQ : QD=1:4 , PQ 交 AC 於 G 且 BG  x BA y BC ,求數對 ( x, y) 。 Sol: A. D. P G. Q. B. C. 例題 8: 如圖平行四邊形 A, B, C, D , AE : EB  2 : 3 且 AF : FD  2 :1 ,求 (1) FG : GB. (2) EG : GC. (3) AG  x AB  y AD ,求數對 ( x, y). Sol: F. A. D. E G. B. 17. C.

(18) 類題 1: 設 t 為實數, OB  (4  t ) OA (5t  1) BC ,若 A, B, C 三點共線,求 t 值。 Ans: 3 類題 2: 已知 AE =. 3 4 AB , AC = AD , BD 與 CE 交於 P , 5 3. (1)若 AP  x AB y AC ,求數對 ( x, y) (2)延長 AP 與 BC 交於 Q ,若 AQ  a AD b AE ,求數對 (a, b) Ans:(1) (. 3 6 8 5 , ) (2) ( , ) 11 11 9 9. 類題 3: 平行四邊形 ABCD,E , F 各在 BC , CD 上, 且 BE E :C BF 交 DE 於 G 。若 AG  x AB  y AD ,求數對 ( x, y) 。. Ans: (. 20 15 , ) 23 23. 18. 3:2 , CF : FD  1: 4 ,.

(19) 主題:重心、面積比、內心 1、重心性質 (1) AG : GM  1 (2)面積關係: ABG  BCG  ACG  ABC 3. 2、重心與向量 (1) OG . ( O 為任意點,求坐標時以. 為起點). (2) GA GB GC  (3) AG . 3、面積比 設 P 為 ABC 內部一點且 l PA m PB n PC  0 ,則. PAB : PAC : PBC . A. 。. Pf: (2). G. B. (3). 19. M. C.

(20) 4、內心與向量 (1) OI . ( O 為任意點). A . (2) a IA  b IB  c IC  I. (3) AI . B. D. C. Pf:. 例題 1:. ABC 之重心 G , D, E, F 為其三邊之中點,試證: DEF 之重心也是 G 。 Pf:. 例題 2: 設一圓之圓心 (4,3),且 ABC 為此圓之圓心,試求 | OA OB OC | 之值(其 中 O 為原點)。 Sol:. 20.

(21) 例題 3:. ABC 中, G 表示重心,則 (1)若 AG  x AB  y AC ,求 ( x, y). (2) A(0, 0) 、 B(7, 2) 、 C (11,10) ,求 G 點坐標. Sol:. 例題 4: 在 ABC 中, BC, CA, AB 三邊的中點分別為 D, E, F ,使得. DC  2 BD, EC  3 AE, FB  4 AF 。設 G 為 DEF 之重心,且 AG  x AB  y AC , 試求 ( x, y) 。 Sol:. 例題 5: 已知 ABC 及其內部一點 P ,滿足 PA 2 PB 3 PC  AB ,則 (1)求 PAB : PBC : PAC 的面積比 (2)若已知 ABC 面積為 12,求 PAB 面積 Sol:. 21.

(22) 例題 6: 設 P 為 ABC 為內部一點,且 AP . ABP面積 1 2 。 AB  AC ,求 5 5 ABC面積. Sol:. 例題 7: I 為 ABC 內心, BC  1, CA  2, C  60 。若 CI   CA  CB ,求 (, ) 。. Sol:. 例題 8: 若 ABC 的三頂點坐標為 A(1,1) 、 B(4,1) 、 C (1,5) ,求內心 I 的坐標。 Sol:. 22.

(23) 類題 1:. ABC 的三頂點坐標分別為 A(2, 7) 、 B(1,5) 、 C (5,3) ,求 ABC 重心 G 。 Ans: (2,5) 類題 2:. ABC 中,D, E, F 分別在 AB, BC, AC 上,且 AD :DB  2:5 、BE : EC  3: 4 、 AF : FC  6 :1 ,若 G 為 DEF 的重心,且 AG  x AB  y AC ,求 ( x, y) 。 2 3 Ans: ( , ) 7 7. 類題 3:. ABC 內一點 P 滿足 ABP : BCP : CAP  2 :1: 3。延長 AP 交 BC 於 D,則: (1) PA  x PB  y PC ,求 ( x, y). (2) PD  m PB n PC ,求 (m, n). 3 2 Ans:(1) (3, 2) (2) ( , ) 5 5. 類題 4: 設 I 為 ABC 的內心,若 2 IA  3 IB  4 IC  0 且 ABC 之周長為 18,求 ABC 的面積。 Ans: 3 15 類題 5:. ABC 中, AB : AC  4 : 3, AD 為 A 的內角平分線,D 在 BC 上; AE 為 A 的外角平分線,E 在 BC 上,則 (1) AD  x AB y AC ,求 ( x, y). (2) AE  k AB l AC ,求 (k , l ). 3 4 Ans:(1) x  , y  (2) k  3, l  4 7 7. 23.

(24) 主題:向量內積(是. 不是. ). 1、定義向量內積( a  b ) 設 a  OA  (a1 , a2 ) , b  OB  (b1 , b2 ) ,則 (1) a  b =. (投影長 × 被投影長). =. (幾何表示). =. (代數表示). Pf: A.  O. 2、向量夾角: 向量夾角必唯一且 0    2 。. 3、一些性質 (1) a  b . . (2) | a | 2  (3) | a  b | 2 . =. 24. C. B.

(25) (4) | a  b | 2 . =. (5) | a  b  c |  (6)交換律: a  b  (7)分配律: a  ( b  c )  (8) (  a )  b  (9)無消去律: a  b  a  c . 例題 1: 設 a  (2, 1) 、 b  (3, 1) 、 c  (1, 0) ,求: (1) a  b. (2) b  c. (3) ( a  b )  c. Sol:. 例題 2: 設 a  (1, 1) 、 b  ( x, 2  x) ,若 a  ( b  a ) ,求 x 值。 Sol:. 25.

(26) 例題 3: 求下列各條件下 a  b 的值: (1) | a |  2 、 | b |  4 且 a 與 b 的夾角為 60 (2) | a |  2 、 b  (3, 4) 且 a 與 b 的夾角為 120 (3) | a |  2 、 | b |  1 且 a 與 b 方向相反 Sol:. 例題 4: 設正三角形 ABC 的邊長為 2,試求: (1) AB AC. (2) AB BC. Sol:. 例題 5: 如右圖,下列各組向量的內積何者最大? (1) AB AC. (2) AB AD. (3) AB AF. (4) AB AB. Sol: E. D. F. C A. B. 26. (5) AB BC.

(27) 例題 6: 已知 ABC 中, AB  2, BC  3, CA  4 ,試求: (1) AB AC. (2) AB BC. Sol:. 例題 7: 平行四邊形 ABCD , AB  4, AD  6 ,試求 AC BD 的值。 Sol:. 例題 8: 設正三角形 ABC 的邊長為 2 且 M 為 BC 中點,求 ( BC  AM )  ( AC  AM ) 。 Sol:. 27.

(28) 主題:內積與長度 1、向量長度 設 a  (a1 , a2 ) ,則 | a | . (幾何)=. (座標)。. 例題 1: 設 a , b 兩向量長度分別為 1,2,且夾角為 60 ,試求 2 a  b 之長度。 Sol:. 例題 2: 設 a , b 兩向量長度分別為 1,2,且夾角為 60 ,若 OP  a  b 、. OQ  2 a  b ,試求 | PQ | 。 Sol:. 例題 3: 若 | a |  3 、 | b |  2 、 | c |  4 ,且 a  b  c  0 ,試求: (1) a  b. (2) a  b  b  c  c  a. Sol:. 28.

(29) 主題:向量夾角 【題型】角度 向量夾角必唯一且 求角度唯一公式 . cos . 。 。. (幾何)=. (代數)=. (餘弦). a  (a1 , a2 ).  b  (b1 , b2 ). 例題 1:. ABC 三頂點 A(3, 2) 、 B(1, 4) 、 C (6, 3) ,試求 BAC 的大小。 Sol:. 例題 2: 設 a  (2,1) 、 b  (1, a) ,且兩向量夾角為 45 ,試求 a 值。 Sol:. 29.

(30) 例題 3: 設 | a |  5 、 | b |  8 且 a  b  20 ,試求此兩向量之夾角。 Sol:. 例題 4: 若 | a |  1 、 | b |  3 且 | a  b | 7 ,試求兩向量之夾角。 Sol:. 例題 5; 設 | a |  3 、 | b |  5 、 | c |  7 且 a  b  c  0 ,試求 a 與 b 之夾角。 Sol:. 例題 6: 求長度為 1 且與 a  (1, 3) 之夾角為 30 之向量。 Sol:. 30.

(31) 主題:平行與垂直 設 a  (a1 , b1 ) 、 b  (b1 , b2 ) 。 1、平行:若 a // b  2、垂直:若 a  b . (幾何)=. (代數)。. (幾何)=. (代數)。. 例題 1: 若 u  (2,1) 、 v  (3, 4) 。若 ( u  t v )  v ,求 t 值 Sol:. 例題 2: 已知 a  (3, 4) 且 | a |  2 ,求 a 。 Sol:. 例題 3: 設 a , b 滿足 2 | a |  | b | ,且 a  b 與 a  夾角。 Sol:. 31. 2 b 互相垂直,求 a 與 b 之 5.

(32) 類題 1:. ABC 中, AB  6 、 BC  7 、 AC  8 ,求 (1) AB AC Ans:(1). (2) AB BC. 51 21 (2) 2 2. 類題 2: 設 a  2 b  c  0 ,且 | a |  2 、 | b |  1 、 | c |  2 ,求 (1) b  c. (2) b , c 之夾角. Ans:(1) 1 (2) 60 類題 3:. a  (4,3) 、 b  (2,1) ,若 (1) a  t b 與 a  b 垂直,求 t 值。 (2) a  t b 與 a  b 平行,求 t 值。 Ans:(1) 3 (2) 1 類題 4: 四邊形 ABCD 中, A  120 、 AB  2 、 AD  3 且 AC  3 AB 4 AD ,求 AC 的長度。 Ans: 6 3. 類題 5: 已知 | a |  4 、 | b |  10 , a 與 b 之夾角 60,求 2 a  b 之長度。 Ans: 2 21. 32.

(33) 類題 6: 平面上有三向量 OA 、 OB 、 OC ,若 | OA |  1 、 | OB |  3 、 OC  2 ,且. OA OB OC  0 ,求 OA OC 的長度。 Ans: 3. 類題 7: 設 a, b 為兩向量, | a  b |  4 、 | a  b |  2 ,求 (1) a  b. (2) | 2 a -3 b | 2  | 3 a -2 b | 2. Ans:(1) 3 (2) 58. 33.

(34) 主題:內積與垂心、外心 1、內積性質: 已知 ABC 三邊長。則 AB AC . 。. 【說明】. 2、垂心性質: 設 H 為 ABC 的垂心時,則. 。. 【說明】. 3、外心性質: 設 O 為 ABC 的垂心時,則 AO AB . 【說明】. 34. AO AC . 。.

(35) 例題 1:. ABC 中, AB  4 , BC  6 , AC  2 7 ,且 H 為 ABC 之垂心。則 (1) AH  x AB y AC ,求 ( x, y) (2) AH 交 BC 邊於 D 點,且 AD  k AB l AC ,求 (k , l ) Sol:. 例題 2:. ABC 中, AB  1, BC  7 , AC  3 ,且 K 為 ABC 之外心。則 (1)求 AB AC. (2) AK  x AB y AC ,求 ( x, y). Sol:. 35.

(36) 例題 3:. ABC 三頂點座標分別為 A(2, 4) , B (1,5) , C ( 6, 0),求其垂心與外心坐標。 Sol:. 類題 1:. ABC 中, D 為垂心,已知 AB  3 , AC  2 且∠BAC=60,若 AD  x AB y AC ,求 ( x, y) 。 Ans: x . 1 2 ,y 9 3. 類題 2: K 為 ABC 的外心, AB  4 , BC  6 , AC  2 7 ,. (1) AK  x AB y AC ,求 ( x, y) (2) AK 交 BC 邊於 D 點,且 AD  k AB l AC ,求 (k , l ) Ans:(1) x . 7 4 7 8 (2) k  , l  ,y 18 9 15 15. 36.

(37) 主題:正射影 1、正射影長(投影長). a 在 b 之正射影長=. 。. 2、正射影(投影). a 在 b 之正射影長=. 。. 【說明】. a.  b. 例題 1: 設 A(2, 4) 、 B(8,9) 、 C (1,8) ,則 (1) AB 在 AC 上的正射影  結果 (2) AB 在 AC 上的正射影  結果 (3) B 點在 AC 上的正射影  結果 Sol:. 37.

(38) 例題 2: 設 a  (1, k ) 、 b  (2, 2) ,已知 a 在 b 之正射影為 (1,1) ,求 k 值。 Sol:. 例題 3: 設 A(3,1) 、 B(1, 2) 、 O(0, 0) ,且點 B 在 OA 之投影點(垂足點)為 C ,求 (2)點 B 至 OA 的距離. (1) OC Sol:. 類題 1: A(1,1) , B(3, 4) , C(1, 2) , D(0,1) ,求 AB 在 CD 方向之正射影。. Ans: (. 1 1 , ) 2 2. 類題 2: 1 2 若單位向量 A 在 (1,  2) 上的正射影為 ( , ) ,求 A 。 5 5. Ans: (  1, 0 ) 或 (. 3 4 , ) 5 5. 38.

(39) 主題:柯西不等式 【型一】幾何表示法 . , "  " 成立條件. 。. 【型二】代數表示法 . , "  " 成立條件. 。. , "  " 成立條件. 推廣:. 。. 【說明】. 《比較》最大或最小值題型之比較 (1)配方法:  f ( x)  ax 2  bx  c. (2)算幾不等式: . x1  x2  n.  xn.  n x1  x2. xn , "  " 成立條件 x1  x2 .  xn. (3)柯西不等式:  (a 2  b2 )( x2  y 2 )  (ax  by)2 , "  " 成立條件. a b  x y. 例題 1: 設 f ( x)  2 x 2  3x  7 ,求 x . 時,有最小值 m . Sol:. 39. 。.

(40) 例題 2: 設 x, y . ,且 x  y  5 ,求 x3 y 2 的最大值,並求此時 ( x, y) 值。. Sol:. 例題 3:. x 2  y 2  13 ,求 2 x  3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ol:. 例題 4: 設 2a  3b  4 ,求 a 2  b2 的最小值,並求此時的 (a, b) 。 Sol:. 例題 5: 求. 2a  3b a 2  b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ol:. 例題 6: 設 a  ( x, 2) , b  (1, y) ,且 x 2  y 2  5 ,求 a  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ol:. 40.

(41) 例題 7:. a  ( 2 , 4 ) b, . l (m,若 , ) 2l  4m  7 ,求 | b | 的最小值,並求此時的 b 。. Sol:. 例題 8:. 2 x 2  9 y 2 的最小值。 4 x  3y  1 ,求 2 Sol:. 例題 9: ( x  2)2  ( y  1)2  4 ,求 3x  2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ol:. 例題 10:. 1 4 已知 x  y  6 ,求  的最小值。 x y Sol:. 例題 11: 設 sin   cos  0 ,求. 1 9 的最小值。  2 sin  cos 2 . Sol:. 41.

(42) 類題 1: 設 x, y 為實數且滿足 4 x 2  9 y 2  5,求 4 x  3 y  7 的最大值,並求此時 ( x, y) 。 Ans:最大值 12 , x  1, y . 1 3. 類題 2: 設 x, y 為實數,且 4 x  3 y  12 ,求 2 x 2  9 y 2 之最小值。 Ans:16. 類題 3: 求 7sin   2cos  之最大值和最小值,並此時 (sin  ,cos  ) 。 Ans:最大值 53 , (sin  , cos  )  ( 最小值  53 , (sin  , cos  )  (. 7 2 , ); 53 53 7 2 , ) 53 53. 42.

(43) 主題:直線(二元一次方程式) 1、點斜式  已知. 和 (2)代點 ( x0 , y0 ) ,求 k 值. <作法>(1)設直線 L : <例題>已知直線斜率為 2 且過點 (3, 4). 看到 L : y  2 x  3 ,知 L 斜率為. 2、點法式  已知. 和 (2)代點 ( x0 , y0 ) ,求 k 值. <作法>(1)設直線 L : <例題>已知直線垂直 (2, 3) 且過點 (1, 2). 看到 3x  2 y  2 知其法向量. 3、點向式  已知. ;方向向量. 和.  x  x0  at 點向參數式的表示法為   y  y0  bt 參數式. t. 或. x  x0 y  y0  a b. 比例式. (其意義為每一個 t 值就是直線上的一點,亦即直線上的任意點) 【說明】 v  ( a, b). ( x0 , y0 ). 43.

(44) <例題>已知直線平行 (1,3) 且過點 (2,1) ,求參數式與比例式. x 1 y  1 想到  2 3  x  1  3t 看到  t  想到  y  2  t. 看到. 例題 1: 設 L 過 (2, 1) 、 (1,3) ,則 (1)寫出 L 之參數式. (2)消去參數 t 寫出 L 之方程式. (3)求 L 之斜率和法向量. (4)求 L 與 2 x  y  1之交點. (5)求原點到 L 之距離 Sol:. 例題 2:. x  2  t 設 L1 :   y  6  2t (1)求 L1 與 L2 之交點. t.  x  1  6s 、 L2 :   y  3  3s. s  ,則. (2) L1 : 當 1  t  3 ,求此線段長. Sol:. 44.

(45) 例題 3: 設 A(1, 1) 、 B(4,3) ,若 P( x, y) 在直線 AB 上,求 x 2  3 y 之最小值。 Sol:. 例題 4: 設 A(1, 2) 、 B(1,1) ,若 P(x, y) 為線段 AB 上的一點,求下列各條件之最大值 和最小值: (1) 2 x  y  1. (2) xy  1. Sol:. 例題 5:.  x  1  2t L1 :   y  1 t. t. x  2  t 與 L2 :   y  2  2t. Sol:. 45. t. ,求 L1 與 L2 的交點。.

(46) 類題 1: A(2,3) 、 B(1, 2) ,求 AB 之點參數式。.  x  2  t Ans:  y  3t. t. 類題 2:.  x  2  2t L: y  3t. t. ,求 L 之直線方程式。. Ans: x  2 y  8. 類題 3:.  x  5  2t L1 :   y  1  3t 11 43 Ans: ( , ) 7 7. t. x  1 t 與 L2 :   y  1  2t. 46. t  ,求 L1 與 L2 的交點。.

(47) 主題:交角問題 1、夾角個數 向量夾角:. 個. 直線夾角:. 個. 2、夾線夾角的算法: (1)利用斜率,設兩直線夾角為  ,則 tan  . 【說明】. . 1. 2. (2)利用法向量,設兩直線夾角為  ,則 cos  . 【說明】.  . 47.

(48) 例題 1: 設 L1 : x  y  1  0 、 L2 : 3x  4 y  2  0 ,其交角  ,求 sin  值。 Sol:. 例題 2: 直線 L 過點 (2,3) 且與 L1 : x  2 y  1  0 之交角為 45 度,求 L 之方程式。 Sol:. 例題 3: 求 L1 : 3x  y  3  0 與 L2 : x  3 y  2  0 之夾角。 Sol:. 例題 4: 設 u  (2,3) ,求 u 在 L : 2 x  y  3  0 之正射影。 Sol:. 48.

(49) 類題 1: 求兩直線 3x  y  2  0 與 x  2 y  7  0 夾角之餘弦值。 Ans:. 7 2 10. 類題 2: 設兩直線 2 x  3 y  4 與 5x  y  7 之夾角  ,求 tan  。 Ans: . 17 7. 類題 3: 求過點 (3, 1) 且與 2 x  y  1  0 交角為 45 度之直線方程式。 Ans: x  3 y  0 or 3x  y  10. 49.

(50) 主題:距離公式 1、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點 P( x0 , y0 ) 到 L : ax  by  c  0 之距離 d ( P, L)  【說明】. 2、兩平行現的距離公式: 兩平行線 L1 : ax  by  c1  0 、 L2 : ax  by  c2  0 之距離 d ( L1 , L2 ) . 。. 【說明】. 例題 1: 求點 P(2,1) 至 L : 3x  4 y  5 之距離。 Sol:. 例題 2: 求兩平行線 3x  4 y  3  0 與 6 x  8 y  1 之距離。 Sol:. 50. 。.

(51) 例題 3: 直線 L 平行於 3x  4 y  2  0 且距離為 2,求 L 之方程式。 Sol:. 例題 4: 設 A(1, 2) 、 B(3,1) 、 L : 3x  5 y  2  0 且 AB 交 L 於 P 點,求 AP : PB 。 Sol:. 類題 1: 求兩平行線 3x  4 y  4 , 6 x  8 y  7 之距離。 Ans:. 1 10. 類題 2: 求與直線 3x  4 y  1 平行且距離為 3 的直線方程式。 Ans: 3x  4 y  14 or 3x  4 y  16. 51.

(52) 主題:交角平分線 【題型】 兩直線 L1 , L2 之交角平分線  有. 條且互相垂直(. ). 解題技巧:利用 判定銳角或鈍角平分線的方法:. L1. xx o o L2. 例題 1: 求兩直線 L1 : 3x  4 y  4  0 與 L2 : 5x  12 y  12  0 之鈍角交角平分線為及銳 角交角平分線。 Sol:. 52.

(53) 例題 2: 求 L1 : 2 x  y  1  0 , L2 : x  2 y  1  0 , L3 : 3x  y  7  0 所構成之三角形面積 的內心坐標。 Sol:. 例題 3: L1 : 3x  4 y  7  0 , L2 :12 x  5 y  6  0 ,若 L 過點 (4,5) 且與 L1 , L2 之交角大小. 相同,求 L 之方程式。 Sol:. 類題 1: 求 2 x  y  1  0 與 2 x  4 y  7  0 兩直線的夾角平分線方程式。 Ans: 2 x  2 y  5, 2 x  2 y  3 類題 2: 求二直線 3x  4 y  7  0 與 4 x  3 y  2  0 所夾鈍角的平分線方程式。 Ans: x  y  9  0 53.

(54) 主題:三角形面積 【型一】已知向量 以 a , b 為兩邊的三角形面積 . 。. 以 a , b 為兩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 。. 【說明】. 【型二】已知座標 設 A(a1 , a2 ), B(b1 , b2 ), C (c1 , c2 ) ,則 ABC 面積=. 例題 1: 已知 A(1, 2) 、 B(3, 0) 、 C (5,3) ,求 ABC 之面積。 Sol:. 例題 2:. ABC 中, A(1, 2) 、 B(1,5) 、 C (3, x) ,若 ABC 之面積為 5,求 x 值。 Sol:. 54. 。.

(55) 例題 3: 設 | AB |  2 , | AC |  3 且 ABC 之面積為. 3 3 ,求 AB AC 之值。 2. Sol:. 類題 1: 設 | a |  5 、 | b |  7 ,且 a  b  2 ,求 a 與 b 所圍成之 (1)三角形面積 Ans:(1). (2)平行四邊形面積. 31 (2) 31 2. 55.

(56) 主題:二階行列式 1、二階行列式的定義:. a b  ad  bc c d 2、行列式的性質: (1)行與列互換,其值不變,即. a b a c 。  c d b d. (2)任一行(列)乘以一數 k 加入另一行(列) ,其值不變。. a b a ka  b  c d c kc  d. 如:. ;. a. b. c. d. ×k. =. kc  a kd  b c d. ×k. (3)任意兩行(列)對調,其值變號。 如:;. a b b  c d d. a c. (4)任一行(列)可提出同一數。 如:. ka b a b a b a b k k ; kc d c d kc kd c d. (5)任意兩行(列)成比例時,其值為 0。 如:. a ka b kb.  0;. ka kb 0 a b. (6)行列式的加法:某行(列)各元拆成兩項相加等於原行列式 如:. ae b f a b e f ae   ; c d c d c d c f. b a b e   d c d f. 例題 1: 求下列各行列式的值:  6 -2   (1)  5 3.  1234 1235  (2)  1236 1237 .  201 199  (3)  191 209 . Sol:. 56. b d.

(57) 例題 2:  2a+3c a+c  a b 設  c d =5,求 2b+3d b+d 之值。   Sol:. 例題 3: 設 a =( 1,-2 ), b =( 3,2 )。 (1) 求以 a , b 為兩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求以 2 a , a  b 為兩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Sol:. 例題 4: 設以 a 、 b 為兩鄰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為 2,求以 2 a  b 和 a  2 b 為 兩鄰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Sol:. 57.

(58) 主題: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a1 x  b1 y  c1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 , a x  b y  c  2 2 2 、 y . 、 x . 設 .  :表示 x, y 係數的二階行列式值.  x :表常數取代 x 係數的二階行列式值  y :表常數取代 y 係數的二階行列式值. <性質一>克拉瑪公式 當   0 時,方程式的解 x . ,y. Pf:. <性質二>解的討論與圖形意義 (1)恰有一組解  當. ,即.  方程組稱為 (2) 無. 解. 當. 方程組,其圖形為 ,即.  方程組稱為 (3)無限多組解  當.  解為. 方程組,其圖形為 ,即.  方程組稱為. 方程組,其圖形為. 58.

(59) 例題 1:. 3x  4 y  3 解  的 x, y 值。 5 x  2 y  4 Sol:. 例題 2:. ax  by  13 6ax  5by  68 設兩方程組  和  有相同的解,求 a, b 值。 5 x  2 y  1 3x  4 y  11 Sol:. 例題 3:. (a  3) x  2 y  2a 試解方程組  ,並就 a 值討論之。 3x  (2a  1) y  a  2 Sol:. 討論原則 (1)   0 : 求出未知數,代入檢查是 否成 比例,並判定無解或無限多解。 (2)   0 : 必為一解,解為 x . 59.  x ,y y  .

(60) 例題 4:. (2k  1) x  (4k  3) y  3k  1 試分別求出 k 值,使得方程組  為 (k  2) x  (3k  4) y  1  k (1)矛盾方程組. (2)相依方程組. (3)相容方程組. Sol:. 例題 5: 設,  . (  2) x  6 y  10 ,若  為相依方程組,求  ,  值。 2 x  (   ) y  15. Sol:. 例題 6:. ax  (b  1) y  c  1 方程組  表二重合直線,求 a 2  b2  c2 的最小值。 x  2 y  2 Sol:. 60.

(61) 【題型】常數均為 0. a1 x  b1 y  0 方程組  ,至少有一解 a2 x  b2 y  0 (1)恰有一解  解為 (2)無限多解或. ,不可能. 。.  . 例題 7:. 2 x  3 y  ax 方程組  除了 (0, 0) 外,尚有其他解,求 a 值。 6 x  ay  5 y Sol:. 類題 1:. 2 x-(a-3)y=a+5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 ,並就 a 值加以討論。 (3-a)x+2 y=7-a a-1 1-a Ans:(1) a  1,5 時,恰有一解 ( (2) a  5 時,無解 , ) a-5 a-5 x  t t (3) a  1 時,無限多解,其解為  y  3t 類題 2: L1 : ax  6 y  5a  3 , L2 : 2 x  (a  7) y  29  7a ,試就 a 值討論此兩直線之相. 交情形。 Ans:(1) a  3, 4 時,L1 與 L2 恰有一交點 (2) a  4 時,L1 與 L2 平行 (3) a  3 時,L1 與 L2 重合。 類題 3: 試分別求出 k 之值使得方程組 (1)矛盾方程組. (2)相依方程組. 1 x+( 4+ k ) 3= y + 3k 1 (2k+) 為  k ) 4 =- y 1 k (k+2) x+( 3 + (3)相容方程組。. Ans:(1) k  1 (2) k  1 (3) k  1. 61.

(6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甲文中的主角因時局動盪,三餐無著而絕望,想要鋌而 走險;乙文中的主角,因受到兄嫂的虐待而感到絕望 【題幹語譯】 甲、原本出了東門,便不考慮回家。因為一進家門,總是滿 滿的失意悲傷。瓦盆裡,連少許的存糧都沒有;回頭看,衣 架上沒有掛著衣服。 下定決心,拔劍走向東門,妻子卻拉著我的衣裳哭哭啼 啼地哀求我別去:「他人嚮往富貴,但我只想和你一同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