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題本
國文考科 (選擇題)
一、單選題(占 68分)
II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應以橡皮擦擦 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未依規定畫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者,其後果由考 生自行承擔。
◎ 註: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考科之測驗形式,作答方式仍以 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教師用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 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
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 1.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勒」令歇業/「勒」緊腰帶 (B)傴「僂」提攜/黔「婁」之妻 (C)若合一「契」/「喫」了一口 (D)舉酒「屬」客/神仙眷「屬」
【解析】(A)ㄌㄜˋ/ㄌㄟ。(B)ㄌㄡˊ。(C)ㄑ一ˋ/ㄔ。(D)ㄓㄨˇ/ㄕㄨˇ。
D 2.下列選項中的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人要懂得省視自己,以免犯了諳於自見的毛病
(B)開學當天,看到許久未見的同學們,免不了寒喧一番 (C)爺爺退休後,蒔花種草,含飴弄孫,終於可一享清福 (D)這樣不知變通、勉強遷就的作法,根本是削足適履
【解析】(A)「闇」於自見。(B)寒「暄」。(C)含「飴」弄孫。
D 3.閱讀下文,推斷空格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為何?
過橋時俯瞰深谷,真若下臨無地,□□□□,一顆心,也忐忐忑忑吊在半 空。黑暗迎面撞來,當頭罩下,一點準備也沒有,那是過山洞。驚魂未定,兩 壁的迴聲轟動不絕,你已經愈陷愈深,衝進山嶽的盲腸裏去了。光明在山的那 一頭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遲疑不決,驀地天光□□□□,黑洞把你吐 回給白晝。(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A)阡陌交通/豁然開朗 (B)躡虛而行/峰迴路轉 (C)阡陌交通/峰迴路轉 (D)躡虛而行/豁然開朗
【解析】第一組空格從前文「俯瞰深谷,真若下臨無地」,可知應選有懸空意 味的「躡虛而行」較恰當。第二組空格為描寫火車出山洞的過程,由前句「先 是一片幽昧的微熹」及後句「黑洞把你吐回給白晝」,可知中間一句應為銜接 洞內黑暗到洞外光明的轉折點,即出山洞看到開闊明亮風景的瞬間,故應當選
「豁然開朗」較適切。(A)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互相通。/豁然開朗:形容開 闊明亮。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 朗。」。(B)躡虛而行:踩在虛空中行走。/峰迴路轉:形容山路隨著山峰而曲 折迴轉。比喻事情有了轉機。
A 4.根據引文線索,依序找出與畫線處意思相同,可替代原文的詞語:
甲、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 的竹 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魯迅〈祝福〉)
乙、 爺爺雖然今年已經邁入八十歲高齡,看著它日漸駝背的身軀,想起以
前他健朗的樣貌,不禁感慨萬千。
丙、 面對別人的嘲弄,我們不用反唇相譏,只需還給他們一個自信的微笑,
便是不失氣度的反擊了。
(A)儼然/佝僂/揶揄 (B)儼然/枉屈/揶揄 (C)迥然/佝僂/諂媚 (D)迥然/枉屈/諂媚
【解析】迥然,完全不同,相差很遠;儼然,彷彿、好像。/佝僂。因缺乏鈣 質而引起的軟骨症。;枉屈,自貶身分。枉,遷就、委屈。/揶揄,嘲笑捉弄;
諂媚,逢迎巴結。
B 5.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
寫作不是用白髮而是用識見,寫作如春蠶吐絲,嘔心瀝血。總的來說,一 個作家的風格是他內心生活的準確標誌。(歌德)
(A)年齡越大,生活經歷也越豐富,還沒到一定的年齡是寫不出好作品的 (B)我們可以從一個作家的文章風格看出他內心的學識涵養
(C)寫作主要是靠剎那間的靈感迸發,不一定需要長期的努力 (D)一個作家的文學作品風格能夠反映出他的實際年齡
【解析】由「寫作不是用白髮而是用識見」一句可知,作者認為寫作主要是靠 識見而非實際年齡,而寫作的風格正是反映他的識見廣度與內在涵養,因此 (A)、(D)皆可刪去,且由「寫作如春蠶吐絲,嘔心瀝血」可知,寫作能力與識 見的培養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努力,而非一時偶然的靈感即可達成,故(C)也不 符作者想法。
C 6.根據表格內兩位知名畫家對彼此畫作的評論,請判斷所發生的問題,以及 對此問題最適合給予的建議分別為何?
米羅(超現實畫派) 米勒(寫實畫派)
我的作品充滿天真爛漫與創意的超現 實想像,哪像米勒一樣,只會把眼前 所看到的事物毫無創新地畫下來,真 是一點想像力都沒有。
我擅長把在田園辛勤工作的農人們如 實地刻畫出來,我不僅能捕捉細膩的 光影變化,也完整呈現畫面的立體 感,真不懂為什麼像米羅那樣完全不 知道在畫什麼的亂塗鴉也能成為名 畫。
作品:《暗號與星座,和女人談戀 愛》年代:1940–1941
作品:〈拾穗者〉
年代:1857
(A)問題: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建議: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B)問題: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建議:無恥之恥,無恥矣
(C)問題:各以所長,相輕所短/建議:審己以度人
(D)問題: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建議: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解析】兩人都各以自己擅長的畫風互相輕視與自己不同的畫風,即看自己只 看長處,看別人又專看短處,是故以「審己以度人」來建議他們「先審察、認 清自己,然後再去衡量、評價別人」。出自曹丕〈典論論文〉。語譯:每個人 都各以自己的長處,輕視別人的短處。/先認清自己的才學,再去衡量別人。
(A)出自韓愈〈師說〉。語譯:學到小知識,漏掉大學問,我真看不出他的高明 在哪裡。/領會道術有時間早晚的差別,技術、學業各有各的專門研究。(B)出 自顧炎武〈廉恥〉。語譯:玩弄機謀巧詐的人,是用不著羞恥心的。/人如果 能以沒有羞恥心為可恥,便可以遠離恥辱。(D)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語 譯: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慾而傲慢待人。/擔心權位高而危險大,就該想到以 謙虛的態度自我修養。
D 7.閱讀下文,判斷與下文所述的情景最接近的選項:
子君不在我這破屋裡時,我什麼也看不見。在百無聊賴中,順手抓過一本 書來……忽而自己覺得,已經翻了十多頁了,但是毫不記得書上所說的事。只 是耳朵卻分外地靈,仿佛聽到大門外一切往來的履聲,從中便有子君的,而且 橐橐地逐漸臨近─但是,往往又逐漸渺茫,終於消失在別的步聲的雜遝中了。
我憎惡那不像子君鞋聲的穿布底鞋的長班的兒子,我憎惡那太像子君鞋聲的常 常穿著新皮鞋的鄰院的擦雪花膏的小東西!(魯迅〈傷逝〉)
(A)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B)那薄如蟬翼的未來,經不起誰來拆 (C)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解析】文中呈現作者盼望對方到來,卻發現所聽到的腳步聲並非所等待之人,
而期待落空的情景。與(D)所描述的情境類似。(A)表達發現要尋找的人便在自 己身邊的驚喜。出自辛棄疾〈青玉案〉。(B)表達和所愛之人難以有未來的感嘆。
出自方文山〈千里之外〉。(C)表達在相見恨晚的遺憾。出自張籍〈節婦吟〉。
B 8.閱讀下文,選出意涵與之相近的文句:
當我五歲時,媽媽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鑰匙。上學以後,他們問我長 大後的志願夢想是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搞清楚題目,我告訴他 們,是他們沒搞清楚人生。(約翰.藍儂)
(A)我們所要做的是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延緩死亡 (B)快樂是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也是生命的目標和結果 (C)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
(D)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解析】題幹引文主旨在於說明:人生一切努力,都是為獲得快樂,我們卻常 常在追求的過程中遺忘這個終極目標,捨本逐末,以為要追求多崇高的理想,
人生才算圓滿。(A)強調生命價值的衡量應「重質不重量」,活得好比活得久更 具意義。(C)意指人皆各有志趣、好惡,無法強迫他人認同自己。(D)說明人一 旦有所懼怕,內心便會為避開所懼之事而處處受限;相反地,懷抱希望則開啟 對未來的想像,同時也是向目標奔逐的動力來源。
9-1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豪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覩矣。(《莊子‧秋水》)
【語譯】用自然常理的大道來看,萬物沒有貴賤的區別;從萬物自身的角度來 看,都是自以為貴而以他物為賤;從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於事物自身
(而是由社會價值決定)。從物與物之間的差別來看,順著各種物體大的一面 去觀察,便會認為它大,那麼萬物就沒什麼不是大的;順著各種物體小的一面 去觀察便會認為它小,那麼萬物沒有什麼不是小的。一旦懂得天地雖大,比起 更大的東西來也只如小小的米粒;懂得毫毛之末雖小,比起更小的東西來也如 高大的山丘,而萬物的差別和數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D 9.根據上文,與其主旨最相近的選項是:
(A)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B)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稊米:小米
(D)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
【解析】題幹主旨為說明事物大小貴賤的相對性,與(D)所談皆是觀點與思維的 相對性,從不同角度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思維。出自蘇軾〈赤壁賦〉。語譯:
從變化的觀點來看,那麼天地沒有一刻不在變化;從不變的觀點來看,那麼萬 物和我們人一樣都是沒有窮盡的啊(A)哀嘆自身生命的短暫微小。出自蘇軾〈赤 壁賦〉。語譯:有如蜉蝣寄居在天地間般短暫,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般渺小。
感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B)說明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
以合時宜的道理。出自屈原〈漁父〉。語譯:聖人思想超曠,不會執著於任何 事物,能夠隨世俗而進退變化。(C)表達以閒適之心觀照事物的重要。出自蘇軾
〈紀承天夜遊〉。語譯: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柏?只是很 少有像我倆一樣能去欣賞的清閒之人罷了!
A 10.下列選項中,與「自貴而相賤」的「相」用法相同的是:
(A)「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B)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C)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D)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解析】題幹之用法與(A)相同,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 施作的對象,可指我、你、他。(B)遞相;一個接一個。(C)互相。(D)互相。
11-12 為題組
閱讀下列王羲之的兩則雜帖,回答11-12題。
甲、
甲夜,羲之頓首:向遂大醉,乃不憶與足下別時,至家乃解。尋憶乖離,
其為歎恨,言何能喻。聚散人理之常,亦復何云。唯願足下保愛為上,以俟後 期。故旨遣此信,期取足下遇江問。臨紙情塞。王羲之頓首。
乙、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
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語譯】甲、此時正初更時分,羲之叩首致敬:上次喝酒喝到大醉,竟然不記 得何時與您分手,到家時才稍微清醒。不久想到與您別離,內心的感嘆遺憾,
難以言喻。聚散離合是人之常情,又有什麼好說的呢。只希望您以愛護身體為 重,期待下一次的相會。所以再派人送去此信的用意,是希望能得到您過江的 消息。對著信紙,充滿離情。王羲之叩首致敬。乙、十一月十三日羲之叩首致 敬,近來遭逢姨母過世的哀痛,哀痛的摧殘傷害,讓我難以承受,該怎麼辦?
怎麼辦呢!因為哀慟傷感反覆湧現,充塞胸中,因而語無倫次,王羲之叩首致 敬。
過江問:過江後的 音訊
遘:遭逢 慘塞:哀痛填胸
B 11.關於兩帖的說明,解釋正確的是:
(A)甲帖寫作用意為與父母別離後,欲得到對方消息 (B)兩帖相較起來,乙帖的情感較甲帖來得強烈 (C)「姨母」二字另提一行為書信格式中的「挪抬」
(D)乙帖為寄給好友的書信,表達對好友的親人過世感到悲痛
【解析】(A)從「足下」可知寄信對象應為平輩,而非對父母長輩。(B)乙帖較 多如「哀痛」、「摧剝」、「慘塞」等情感語,可知其表達的情感的確較為強 烈。(C)「姨母」二字另提一行是為書信格式中的「平抬」。(D)王羲之《姨母 帖》是王羲之姨母過世,親友派人報喪,王羲之得知噩耗後,即興寫返給報信 人的一封便信。報喪為古代禮儀,指親人去世以後,親屬和子孫必須選日子去 給相關親屬與朋友報告去世的消息。
D12.依據乙文,下列對於畫線處的解釋,何者正確?
(A)為無法前往姨母喪禮弔喪的無禮致上歉意 (B)行文匆忙,因而不再將下方文字換至次行 (C)書信格式文末敬語,同於「頓首」的用法 (D)表達因內心過於哀痛,因而語無倫次
【解析】從「因反慘塞」一句,可知其傷感反覆湧現、充塞胸中,而於「不 次」後,又匆匆以「王羲之頓首頓首」結束,可知「不次」之意應是表達自己 因情感充塞導致心煩意亂而語無倫次。
13-1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3-14題。
不少人都害怕看牙醫,有國小患者透露,鑽子在耳邊作響及消毒水的怪味 是他感到最害怕的部分,以至路過牙科醫院都會令他感到不寒而慄。當這樣的 患者預約了拔牙手術、根管治療等項目,到準備接受局部麻醉的那一刻,沒有 一刻是不感到恐懼的。但事實上,隨著醫學的進步,撇除注射麻藥的步驟,多 數療程是不會讓患者感到疼痛、不適的。儘管如此,不少人依舊畏懼看牙醫。
人類的大腦擁有「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分別掌 管不同功能,若大腦也有「恐懼中樞」能掌管恐懼的心智經驗,看牙醫或者任 何感到畏懼的時候就可以先把它關掉,避免產生懼怕、焦慮的情緒。
根據各方研究結果顯示,大腦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種類的恐懼經驗 會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大腦迴路。奧地利與德國學者將牙科恐懼症的病患與蛇類 恐懼症的病患作比較,發現這兩種患者在從事相關的活動時,大腦的活動模式 並不相同。學者所做的研究指出,恐懼應為專一性的情緒經驗,而大腦的恐懼 經驗可能是由不同的神經機制所掌管的,故而牙科恐懼症的病患與蛇類恐懼症 的病患在經歷相關活動時,會有不同的腦部反應。德國學者的研究也指出,牙 科恐懼症病患的灰質部較蛇類恐懼症的病患的變化要大,大腦灰質包含了負責 傳導神經訊號的神經細胞,而各種神經迴路便是由這些神經細胞所構成。
C13.依據文意,畫線處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的確有所謂「恐懼中樞」的存在
(B)尚未確定「恐懼中樞」是否能被暫時停止 (C)並不存在單一的「恐懼中樞」
(D)的「恐懼中樞」可能由腦灰質細胞構成
【解析】由文中各國學者的實驗可知,人類大腦中的恐懼情緒是因為各種過往 的恐懼經驗藉由神經迴路的傳導而形成,因此可知並沒有單一的「恐懼中樞」
存在。
D 14.下列敘述,最符合作者看法的是:
(A)人類會因為恐懼中樞的自動反射,而對未知事物產生害怕的反應 (B)目前仍無研究證據可證明或理性推斷人類恐懼情緒的來源為何
(C)目前的醫療科技已臻成熟,可以用麻醉恐懼中樞的方式,讓看牙醫的病人暫 時不會焦慮恐懼
(D)沒有打過針的孩童,也可能因為連結到過去被縫衣針刺到的恐懼經驗,而對 打針產生恐懼
【解析】(A)(C)從文中可知,人類大腦中並無恐懼中樞,且恐懼並非自動反射 而產生,而是因連結到過去不好的經驗。(B)文中有提到已有相關科學實驗證據,
證明恐懼的來源是受到過去的恐懼經驗影響。
15-17 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15-17題。
甲、
昔漢武愛〈騷〉。而淮南王作傳,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 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泥 而不滓。推此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引淮南王
〈離騷傳〉)
乙、
今若□□,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 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
多稱崑崙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 日月爭光,過矣。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 從容。(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班固〈離騷序〉)
【語譯】甲、以前西漢武帝喜愛〈離騷〉。而淮南王劉安則為〈離騷〉作傳,
認為 〈國風〉喜歡寫男女戀情而不過度,〈小雅〉寫怨恨譏諷而有節制,像
〈離騷〉這樣的文辭,正可說是兼有這兩方面的長處;屈原像蟬蛻殼那樣,擺 脫了汙濁的環境,能夠周遊於世俗的汙染之外,清白得用黑色去染也染不黑。
推想他的志節,即使與日月爭比光輝也是可以的。乙、 屈原喜歡過分顯露才華,
宣揚自己的美行,與危害國家的奸臣小人相互競逐、一爭長短,希望能將讒言 小人驅離君王身邊。但他屢次責備數落懷王,怨恨厭惡子椒、子蘭等小人,卻 因此讓自己心神苦惱憂愁。若非他所認同的人,便怨恨且無法容忍,最後自沉
於江而死,他也是個自貶高潔,行事偏激過度的人。加上他的作品多寫崑崙、
人神合婚、宓妃等神話玄怪虛無之事,非助益政教人倫,也非儒家經典所載。
若說他兼有了《詩經》〈國風〉「寫男女之愛而不過度」、〈小雅〉「雖有怨 憤之情,但無作亂之心」之優點,並可與日月同爭光輝,我認為是過譽了。但 是他的文章才性弘博,文辭豔麗典雅,是辭賦家效法的榜樣,後代人莫不反覆 推敲其辭藻之華美,模仿其文之舒緩。
D 15.根據甲、乙二文對〈離騷〉作者及其作品的評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二文皆對〈離騷〉作者的人格表達讚許
(B)甲、乙二文對〈離騷〉評論不盡相同,但乙文作者認為甲文的評價合宜適當 (C)甲文讚美〈離騷〉多就其詞藻文氣而言,乙文則著重於讚美作者之高尚志節 (D)甲文對〈離騷〉採完全正面的敘述,乙文之評論則兼列優缺
【解析】乙文認為〈離騷〉內容有「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之缺,然而除 了批評,亦有「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 從容」之讚許,故選(D)。(A)甲文讚許屈原清白、不流於世俗的志節;乙文卻 認為其露才揚己以及過於偏激的人格為遭貶之因。(B)甲文認為〈離騷〉兼有
〈國風〉、〈小雅〉之優點,然而從乙文「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 矣。」可知乙文認為此讚賞過譽。(C)甲文對〈離騷〉之讚美主要針對其內容其 著作的高尚志節;乙文則是對作者人格及作品內容多有批評,如認為屈原「露 才揚己」、〈離騷〉「多稱崑崙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 載」,而從「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 容」可知其主要稱讚〈離騷〉的部分應在於文采詞藻的華麗與文氣的舒緩。
A 16.關於甲、乙二文的文句意涵,解讀正確的是:
(A)從「露才揚己」到「忿懟不容」整段皆呼應了後句「貶絜狂狷景行之士」的 性格,以及「沉江而死」的遭遇
(B)「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此句主語應為淮南王 (C)「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是針對〈離騷〉「多稱崑崙冥婚宓妃 虛無之語」的特色而言
(D)「若〈離騷〉者,可謂兼之」指〈離騷〉雖兼有〈國風〉、〈小雅〉的特色,
卻沒有〈國風〉的淫、〈小雅〉的亂等缺點
【解析】(B)主語為屈原。(C)後世主要斟酌及模仿的應是其華美辭藻以及舒緩 的文氣,並非仿效其多寫神話玄怪虛無之事的特色。(D)從「〈國風〉好色而不 淫,〈小雅〉怨悱而不亂」可知〈國風〉、〈小雅〉本身並無淫、亂之缺失。
C 17.下列文句所歌詠的對象,與乙文評論之人物相同的是:
(A)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B)明五倫位三才教忠孝致中和為萬世師表;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讚易象集千古 大成
(C)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教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論定,能教 日月爭輝
(D)詩偕杜老同稱,風骨廻殊,斷推唐代兩盟主;名與蜀山並壽,天才英麗,小 住人間一謫仙
【解析】(A)歌詠對象為諸葛亮。由劉備託孤、寫〈出師表〉前後共二表可知。
(B)孔子廟楹聯。由「萬世師表」、「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等關鍵字句可知。
(C)屈子祠楹聯(作者李元度)。屈原遭上官吏靳尚讒言陷害,並曾任三閭大夫,
主管昭、屈、景三戶事務,而太史公為屈原作傳,並評論「推此志也,與日月 爭光可也。」故由從上官吏、三戶並存、忠良殄瘁、太史公(為其作傳)、日月 爭光等關鍵字,可聯想至屈原。(D)太白堂對聯。由「詩偕杜老同稱」、「唐 代」、「謫仙」等關鍵字句可知歌詠對象為李白。
18-21 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18-21題。
甲、
賈母聽說,便指著惜春笑道:「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 兒叫他畫一張如何?」劉姥姥聽了,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
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託生的 罷。」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落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
「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住的 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 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呢。」(曹霑〈劉姥姥進大觀園〉)
乙、
擅長「冷讀術」(Cold Reading)的人,簡單的說,就是能在事前毫無相關 資訊下,從對方的肢體語言、衣裝、髮型、性別、教育程度、言談時的用語等,
能觀察分析出大量訊息,然後透過這些訊息進行可能性較高的猜測,並從對方 的反應分析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再思考自己下一步則要採取怎樣的策略。冷 讀術的技巧有下列幾點:
1.從對方的興趣開啟話題:正所謂投其所好,因談話內容是喜歡的事物,他們 便會吐露出有關自己的資訊。此時再稍加引導,就能掌握對方的個性及喜好了。
2.以推斷式問句取代質詢式問句:大多數人對「為什麼」會有反射性警戒,但 若問句改成你對他行為的推斷,一般人認為你所說的話有誤時,就會自然開始 為自己解釋或說明,而你便能獲得資訊。
3.使用概括、籠統的說詞:如「你是個外表與內心反差極大的人。」通常一般 人都不會反對此概括而籠統的推斷,而以為你了解他的心思而感到佩服。
A 18.根據甲、乙二文,劉姥姥對惜春和黛玉的不同反應,敘述正確的是:
(A)從劉姥姥對兩人的反應不同,可能是因為用了冷讀術來當作互動分寸的根據 (B)劉姥姥對惜春「喜的忙跑過來拉著」,對黛玉卻僅止於「留神打量」,可知
她與惜春較為熟識
(C)劉姥姥對黛玉的讚賞較不像對惜春那般熱絡,可能是因方才猜錯書房主人而 略顯尷尬
(D)劉姥姥因偏心而稱讚惜春的才能、容貌,對黛玉僅稱讚她的書房
【解析】對比對惜春與黛玉二人的讚言,可看出劉姥姥善於察言觀色,針對不 同對象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所言所行多半也是預期了眾人的反應而發,故選 (A)。並非如(B)、(D)所言是因偏心某方或與某方較熟,而猜錯書房主人並未造 成尷尬,反而讓賈母自然透露出詳細資訊,類似於冷讀術的推斷式問句技巧。
B 19.甲文人物的對話與行為中隱藏了不少冷讀術的技巧。根據甲、乙二文,
下列敘述與冷讀技巧的配對,錯誤的是:
(A)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落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
「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以推斷式問句取代質詢式問句
(B)賈母聽說,便指著惜春笑道:「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兒 叫他畫一張如何?」──使用概括、籠統的說詞
(C)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 等的書房還好呢。」──從對方的外在氣質舉動分析資訊
(D)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 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託生的罷。」──從對方的興趣開啟話題
【解析】(A)劉姥姥用推斷式的問句,而不問「這是誰的書房?」透過賈母主動 為問題錯誤去解釋,進而得到資訊,故為「以推斷式問句取代質詢式問句」。
(B)賈母此句並未使用冷讀術技巧,只是單純問句。(C)劉姥姥留神打量林黛玉,
從其氣質及書房擺設,判斷其飽讀詩書,雅善辭墨,因此用「上等書房」誇她 房間書卷氣濃厚,因此為「從對方的外在氣質舉動分析資訊」的技巧。(D)劉姥 姥知道惜春的繪畫才能後,刻意從惜春的此點興趣開啟話題。
D 20.下列關於冷讀術技巧的敘述,何者正確?
(A)冷讀術需在對觀察對象有一定背景認知的條件下才能使用
(B)冷讀術不用「為什麼」當問句,而用精準無誤的推斷問句使對方佩服 (C)冷讀術主要是靠單方面的觀察與分析而不是靠對方反應來獲取資訊 (D)冷讀術若運用得當,能讓對方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吐露出自己的相關資訊
【解析】(A)由乙文第一段第一行可知事前並不需要具備相關資訊。(B)推斷問 句並無要求精準無誤,而是要讓對方在對你的錯誤推斷下進行解釋時,獲得更 多的資訊。(C)從乙文第一段可知,冷讀術除了單方面的猜測,還需要「從對方 的反應分析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B 21.根據乙文,下列對話或行為中,沒有用到「冷讀術」技巧的是:
(A)小明看到小美微笑走進教室,便說:「這麼開心,剛約會完嗎?」小美慌忙 回答:「沒有啦!我又沒有男朋友,是因為我們家今晚要去吃大餐。」
(B)老師看到小明上課時一直低著頭,對自己的上課內容也沒反應,便大聲問:
「小明,你到底在做什麼?」
(C)小蘇覺得最近很倒楣,看到路邊一家算命攤便停下張望,攤位老闆看著他說:
「你最近似乎不太順遂。」小蘇覺得很準便付錢算命
(D)小娟初次到小柔家,看到小柔家裡養了一隻貓,便對小柔說:「妳的貓真漂 亮!怎麼養的?」小柔便開心地分享自己養貓的歷程與心得
【解析】(A)用了「以推斷式問句取代質詢式問句」的技巧,不問「為什麼這麼 開心」而是用推斷問句,得出小美開心的原因。(B)老師的問句屬於「質詢式問 法」,也沒對小明的行為進行猜測,因此並非冷讀術。(C)攤位老闆用了「使用 概括、籠統的說詞」的技巧。每個人都會發生不順心之事,且會特別注意「改 運/占卜」攤位的通常是覺得自己生活不太順心的人。(D)小娟用了「從對方的 興趣開啟話題」的技巧。
22-24 為題組
閱讀下列兩位班長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回答18-20題。
三民高中三年甲班班長候選人政見發表
候選人一號:王大明 候選人二號:陳小賀 1.班級是大家的,因此幹部職位採定
期能力選拔制,讓每人只要能力好,
都有當幹部的機會。
2.幹部人選由全班投票推薦,選拔採 匿名制,避免造成因私人情誼造成選 拔不公,人才無法發揮才能的狀況。
3.幫助班級內形成互相幫忙、互相合 作的良好氣氛,讓班級成為一大團 體,而非各個分裂的小團體。
1.班級內所有幹部皆由班長選取認識 的同學優先任用,達到團隊內部的和 諧,改善因互不認識而造成溝通不協 調、執行班務效率低等問題。
2.以良好品格操守為基礎準則,訂定 明確班規,不遵守者由風紀進行處 分,若不遵守者為幹部,則除去職 位。
3.若上課有必要分組時,優先讓彼此 較為友好的同學得以成組,如此一 來,每個小隊將更有向心力。
C 22.根據以上兩位候選人的政見,敘述正確的是:
(A)王大明的政見比較像是孔子所言的「小康之治」
(B)若孔子穿越來現代,可能會對陳小賀的政見進行大力抨擊 (C)王大明的政見第三條近似於墨子的「兼愛」思想
(D)王大明的政見偏向道家的獨善其身,陳小賀則偏向儒家的禮義治國
【解析】(A)王大明的政見較偏向選賢舉能、天下為公、不分親疏一律兼愛的
「大同之治」,而陳小賀的政見才是偏向天下為家、有親疏之分、以禮義為紀 的「小康之治」。(B)孔子雖以大同之治為理想,但也認同小康之治的作法。
(D)從王大明的政見裡可看出幾點特質:積極選拔人才為班級服務、班級內互相 幫忙合作,因此有明顯的入世思想,而非道家的「獨善其身」。
B 23.下文為太史公論述《春秋》的部分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太史公自序〉:「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
已然之後……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
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
非獨刺譏而已也。』」
(A)由文中可知,《春秋》為一部純文學價值的作品,並無現實層面上的意義 (B)文中「《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一句,「三代之德」的政治思想為
「小康之治」,與陳小賀的政見較相似
(C)文中提到的伏羲、堯舜、湯武皆為實行大同之治的君主
(D)《春秋》大多相傳為孔子所作,其內容貶惡揚善,明乎禮義,崇尚大同之治,
並表達對小康之治的不滿
【解析】(A)由文中「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采 善貶惡」等句,可知《春秋》並非一部純文學作品,而是具有對現實社會上的 禮義教化功能。(C)伏羲為三皇,堯舜為五帝,皆為大同之治時期,然而商湯、
周武王屬於三代之君,為小康之治時期。(D)由「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 前,法施已然之後」、「《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可知《春秋》並無 表達對小康之治的不滿,而是推崇三代君主以禮法規範人民的政治作法。語譯:
所以《春秋》這部書,是禮義的最大根本。禮教可以制止壞事在其未發生之前,
法律則是施行於壞事已經發生之後……我聽先人說過:「伏羲最為純樸敦厚,
作《易》八卦。唐堯、虞舜時代的昌盛,《尚書》上已做了記載,禮樂就是在 那時製作的。商湯、周武王時代的興隆,古代的詩人已經加以歌頌。《春秋》
揚善貶惡,推崇夏、商、周三代的盛德,褒揚周王朝,並非全是抨擊和譏刺 呀!」
A 24.下列有關兩位候選人政見實際實施後的狀況推論,較正確的是:
(A)陳小賀的政見實施一久,可能會出現班長違反班規,風紀卻包庇班長,而無 法進行去職處分的專權問題
(B)王大明的政見若確實實施,可能會出現班上的小團體日漸增多的現象
(C)若照王大明的政見,全班採匿名制投票,則不會發生人緣較好但能力不足的 人當上幹部的狀況
(D)若由陳小賀當上班長,則班上排擠弱勢、關係霸凌等問題將會明顯減少
【解析】(B)由王大明的第三條政見可知,若確實實施,應該會讓小團體減少而 非增加。(C)匿名制投票只會避免掉因為人情壓力而不得不推薦朋友的狀況,但 不能避免掉因為交情而想推薦朋友的狀況。因此就算採匿名制,也不能保證人 緣好但能力不足的人不會被選上幹部。(D)由陳小賀的政見「優先讓彼此較為友 好的同學得以成組」來看,若在班級上沒有朋友的人容易遭到排擠,因此排擠 的問題應當會增多。
25-27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7題。
如果你發現,負責帶你進入故事的傢伙從頭到尾都在說謊,那你會有什麼 反應?憤怒嗎?那可未必,說不定你還會對他充滿敬意呢。不信的話,小說
〈魂斷奧克里克橋〉可以證明給你看。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主角華古被北軍綁在鐵道橋上,即將執行絞刑(因為 他意圖破壞敵方的軍事基地),當死亡的吊索拉起,意外發生了。繩索斷裂,
華古掉到河裡,於是他展開一連串的逃亡……
最後,華古終於回到家了。……
這時情節急轉直下,華古突然覺得脖子一緊,眩目的白光一閃而過,然後 黑暗、靜寂消滅了一切!華古死了,他那斷了脖子的屍體,在奧克里克橋下的 河水裡,不停的浮晃漂蕩。……
「有問題的敘事者」最終都必須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急轉直下的劇情。
急轉直下的劇情是危險的,欠缺說服力,所以作者必須事先埋下伏筆,以〈魂 斷奧克里克橋〉為例,小說裡的敘事者華古逃亡的時候,他強烈感覺到「脖子 疼痛非常,他伸手一摸,腫得好可怕,他知道那裡有一圈繩子勒過的黑色淤血。
他的眼睛又乾又澀,無法閤一下眼皮。他的舌頭焦乾浮腫,他把舌頭伸出,讓 涼風吹散它的灼熱。這條人跡罕至的林蔭大道,地上的草皮多麼柔軟!他覺得 腳下並沒踩到東西。」
發現了嗎?作者雖然耍了一點詐(障眼法),但它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
因為所有讀者應該知道的細節(華古之死),作者不只沒有隱瞞,而且還鉅細 靡遺的一一交代,一點也不怕露出馬腳(因為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真誠可信 的敘事者)。
小說裡,真正發生的事是外在的「身體的死亡」與內在的「靈魂的逃亡」,
但我們卻因為真誠可信的謊言,而看到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身體的逃亡」。
(許榮哲〈有問題的敘事者/真誠可信的謊言〉)
C 25.以下對〈魂斷奧克里克橋〉這部小說的劇情,敘述正確的是::
(A)華古好不容易逃亡到家,卻被後頭追兵捕獲
(B)在華古逃亡過程的描述中,已事先為最後華古自殺的轉折做了合理鋪墊 (C)小說結局看似以悲劇收尾,然而此悲劇其實在故事開頭早已發生
(D)主角被執行絞刑的劇情並非真實發生,只是作者對讀者使用的障眼法
【解析】(A)應是在好不容易逃亡到家時,突然揭示華古已死的事實,文中並未 提及追兵。(B)華古是遭絞刑而死,並非自殺。(C)透過末段敘述可知,華古早 在一開始便已死亡。(D)主角被執行絞刑的劇情是真實發生的。
D26.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魂斷奧克里克橋〉中,真正發生的是主角肉體的逃亡而非靈魂逃亡 (B)作者認為〈魂斷奧克里克橋〉中急轉直下的劇情缺乏說服力,尚待改進 (C)在〈魂斷奧克里克橋〉中,有關華古已死的細節,作者全部隱瞞
(D)優秀的小說家能讓不合正常邏輯的內容鋪墊得真誠可信
【解析】(A)由文中「真正發生的事是外在『身體的死亡』與內在『靈魂的逃 亡』」可知錯誤。(B)從文中「急轉直下的劇情是危險的,欠缺說服力,所以作 者必須事先埋下伏筆」可知,作者認為急轉直下的劇情,若無事先的伏筆,便
會欠缺說服力,而根據第六段可知此小說已有妥善的安排。(C)從文中「作者雖 然耍了一點詐(障眼法),但它仍是一場公平的比賽,因為所有讀者應該知道 的細節(華古之死),作者不只沒有隱瞞,而且還鉅細靡遺的一一交代」可知。
B 27.小說常見的「有問題的敘事者」寫作技法,讓讀者在結局揭曉後,雖會 發現作者先前所述有問題,但先前劇情的鋪墊,以及一些條件又讓結果合情合 理。下列為蒲松齡《聊齋誌異》的故事情節,最類似於此種小說技法的是:
(A)〈酒友〉:一日,車先生在喝酒時發現一隻喝醉的狐狸躺在身旁熟睡,便跟 狐狸成為要好的酒友,後來車先生聽取狐狸的建議,投資買賣生意發了大財 (B)〈王子安〉:一日,王子安喝醉,看到有人來恭喜他中進士,王子安要家人 賞錢給此人,但家人卻敷衍他。最後才知此人其實是狐狸假扮的,想趁他醉酒 戲弄他
(C)〈畫皮〉:王生的妻子想要救活心臟被怪物吃掉的丈夫,忍耐吃下一個有法 力的乞丐所吐出的痰,最後吐出一顆完整的人心,成功救回丈夫
(D)〈某公〉:某公能記得前世的事情,自述前世在地府要轉世時,本披上羊皮 將轉世為羊,後來閻王才臨時更改判決,因此出生後背上有羊毛一片
【解析】(B)故事中透過敘事者所述,會以為真有報喜之人,但最結局揭曉,報 喜之人是狐狸變來戲弄他的,又可用王子安當時「酒醉」意識不清與「家人敷 衍他」等線索來合理化劇情。
28-30 為題組
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28-30題。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 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 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 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 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
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曹丕《典論‧論文》)
語譯:文章,是治理國家的大業,是永垂不朽的盛事。人的壽命有終盡的時候,
榮華享樂也只限於生前,兩者都有一定的期限,不如文章能夠永遠流傳。所以 古代的作家,把生命寄託在寫作上,以作品表現其思想感情,不必借助優秀史 官的記載,不須依託達官貴人的權勢,聲名自然流傳於後世。所以周文王被紂 王囚禁而推演易象作卦辭,周公在政治地位顯達時而制定禮樂,不因困窮而不 從事著述,不因安樂而改變心志。就是這樣,古人才看輕徑尺長的玉璧,而珍 惜一寸的光陰,就是害怕時間白白流逝。可是一般人大多不努力自勉,處於貧 賤就畏懼飢寒,處於富貴就放縱享樂,於是只謀求眼前的事務,而忽略了千載 不朽的功業。歲月流逝,體貌衰老,轉眼間就隨著萬物一同死去,這是有心著 述的人最大的悲痛啊!孔融等人已經去世,只有徐幹著有中論,建立了自成體 系的學說。
B 28.根據前後文判斷,文中畫底線處「千載之功」所指為何?
(A)制禮作樂 (B)著書立說 (C)清淡寡欲 (D)及時行樂
【解析】由「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
見意於篇籍,……而聲名自傳於後」及「成一家言」可知,曹丕此段旨在強調
「著書立說」以揚名於後世。
C 29.下列文句,符合上文意旨的是:
(A)「成一家言」不過是現世的解脫,終將敵不過日月遷化而消逝 (B)古之作者寄身於筆墨篇章中,是為了追求富貴的生活
(C)文學使人留名後世,其價值可比治國的功業,
(D)「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的人不懂得及時行樂的生活哲學
【解析】(A)開篇即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曹丕肯定文章 不朽的意義。(B)古之作者寄身於筆墨篇章中,是為了留下作品,揚名後世。
(D)「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的人懂得著眼「千載之功」,努力著書 立說。
A 30.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何者正確:
(A)從時間的長短對比生命有限與文章無窮 (B)以西伯與周旦的例子說明建功立業的重要 (C)由昔而今描寫人類不變的努力
(D)文末推導出沒有什麼能夠抵擋歲月的現實與無奈
【解析】(B)以西伯與周旦的例子說明「不因困窮而不從事著述,不因安樂而改 變心志」的道理。(C)古人珍惜時間而努力,今人只看到眼前事物,不懂得創作 留名的道理。(D)隨然時間不斷流逝,「千載之功」肯定著作的永恆價值,文末 並提舉徐幹論著留名的實例以證。
31-32 為題組
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31-32題。
子平道:「聽這聲音,離此尚遠,何以窗紙竟會震動,屋塵竟會下落 呢?」黃龍子道:「這就叫做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氣常聚,一聲虎嘯,四山 皆應。在虎左右二三十里,皆是這樣。虎若到了平原,就無這威勢了。所以古 人說『龍若離水,虎若離山,便要受人狎侮的。』即如朝廷裡做官的人,無論 為了甚麼難,受了甚麼氣,只是回家來對著老婆孩子發發標,在外邊決不敢發 半句硬話,也是不敢離了那個官。──同那虎不敢去山,龍不敢失水的道理,
是一樣的。」
子平連連點頭,說:「不錯,是的。只是我還不明白,虎在山裡,為何就 有這大的威勢,是何道理呢?」黃龍子道:「你沒有念過《千字文》麼?這就 是『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的道理。虛堂就是個小空谷,空谷就是個大虛堂。
你在這門外放個大爆竹,要響好半天呢!所以山城的雷,比平原的響好幾倍,
也是這個道理。」(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
B 31.文中「虎威」能使遠處房屋窗紙震動、屋塵下落的原因是:
(A)有許多老虎同時長嘯,彼此呼應 (B)四周環山而產生巨大回音 (C)山中有人放爆竹驅趕老虎 (D)老虎的聲音天生宏亮。
【解析】(B)從「四面皆山,故氣常聚,一聲虎嘯,四山皆應」可知。
A 32.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當時有老虎距離子平兩人不超過二三十里
(B)黃龍子以虎喻人,諷刺子平貪戀權勢,沒有骨氣
(C)「虎不敢去山,龍不敢失水」的原因是擔心「畫虎不成反類犬」
(D)《千字文》中有「虎威」的專門介紹,只是子平沒有讀到。
【解析】(A)從「在虎左右二三十里,皆是這樣」可知虎威所能影響的範圍。
(B)諷刺大多數當官的人,而非子平。(C)是擔心失了依靠,會「龍游淺水遭蝦 戲,虎落平原被犬欺」。(D)文中看不出,而《千字文》中的「空谷傳聲,虛堂 習聽」其實只記載了回音的現象,而未說明原理,也未曾對「虎威」做專門的 介紹。
33-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山居是福,山上有樓住更是修得來的。我們的樓窗開處是一片蓊蔥的林海,
林海外更有雲海!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全是你的。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 接受自然的變幻;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散放你情感的變幻。自在,滿足。
今早夢回時睜眼見滿帳的霞光。鳥雀們在讚美;我也加入一份。它們的是 清越的歌唱,我的是潛深一度的沉默。
鐘樓中飛下一聲宏鐘,空山在音波的磅薄中震蕩。這一聲鐘激起了我的思 潮。不,潮字太誇;說思流罷。耶教人說阿門,印度教人說「歐姆」「O- m」,與這鐘聲的嗡嗡,同是從撮口外攝到合口內包的一個無限的波動:分明 是外擴,卻又是內潛;一切在它的周緣,卻又在它的中心;同時是皮又是核,
是軸亦復是廓。這偉大奧妙的「O——m」使人感到動,又感到靜,從靜中見 動,又從動中見靜。從安住到飛翔,又從飛翔回復安住,從實在境界超入妙空,
又從妙空化生實在:
「聞佛柔軟香,深遠甚微妙。」
多奇異的力量!多奧妙的啟示!包容一切衝突性的現象,擴大霎那間的視 域,這單純的音響,於我是一種智靈的洗凈。花開,花落,天外的流星與田畦 間的飛螢,上綰雲天的青松,下臨絕海的巉岩,男女的愛,珠寶的光,火山的 溶液:一嬰兒在它的搖籃中安眠。(徐志摩〈天目山中筆記〉)
B 33.依據上文,作者提到剎那間的一聲鐘聲激起了自己的思流,「思流」所指 為何?
(A)快樂與不快樂,僅在一念之間,只要懂得經營快樂 (B)超越當下所見,與大自然一切冥合,將心靈返樸歸真 (C)宗教勸人向善,要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神秘力量 (D)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對山中美景與歲月的感嘆
【解析】由文末「擴大霎那間的視域」、「這單純的音響,於我是一種智靈的 洗凈」以及從各種自然景物、人事現象回歸至「一嬰兒在它的搖籃中安眠。」
可知。
B 34.依據上文,下列哪個選項與本文旨趣最為接近?
(A)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C)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D)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解析】(A)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語譯:擔心權位高而危險大,就該想 到以謙虛的態度自我修養。(B)表物我同化,達到忘我之境界。出自柳宗元〈始 得西山宴遊記〉。語譯:只覺得自己的心神專注而形體束縛得到解脫,跟大自 然融合為一。(C)表達對理想的堅持。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之三。語譯:
衣服被(夕露)沾濕了不值得可惜,只要不會違背我隱居躬耕的願望就好。(D) 感嘆人生短暫渺小。出自蘇軾〈赤壁賦〉。語譯:有如蜉蝣寄居在天地間般短 暫,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般渺小。
二、多選題(占 32分)
說明:第35題至第42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
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4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 者,得0.8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 算。
CE 35.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卻」君王多少事
(B)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 鬼神
(C)無恥「之」恥,無恥矣/父母唯其疾「之」憂
(D)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 矣
(E)「向」之所欲,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解析】(A)還、又/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B)惹人喜 愛/可惜、可嘆。(C)助詞,用來形成倒裝句。(D)才/開始。(E)先前。
BD 36.下列「 」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她吃東西習慣狼吞虎嚥,每次總以「杯盤狼藉」的速度將手上東西吃完 (B)為了爭奪遺產,幾個兄弟姐妹竟然「同室操戈」,告上了法院
(C)他們雖沒有血緣關係,卻對彼此「視如寇讎」,將對方當作自己的親兄弟看 待
(D)這件奇案,舉國轟動,警方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E)看著在鋼索上後空翻的特技演員,我的心緊張得「懸 然 如 磬 」
【解析】(A)狼藉,散亂的樣子。杯盤狼藉:形容酒席完畢,杯盤散亂的情形。
(B)同室操戈:比喻兄弟不睦或內部的爭鬥。(C)視如寇讎:視之如敵寇仇人一 般。(D)水落石出:古義為冬季水位下降,使石頭顯露出來;今義為比喻事情真 相大白。(E)磬,玉或石製的樂器,通常懸在橫木上。懸然如磬:指家貧一無所 有,屋梁像懸磬一樣。
BDE 37.閱讀下文,下列對於文章人物江天一的評語,何者正確?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於天表,
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 遂被執。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 我畏死也?我不死,禍且族矣。」遇僉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 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我母慮 也。」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 死,必復起兵。」(汪琬〈江天一傳〉)
(A)事師為重,疏於事母 (B)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C)亡羊補牢,懸崖勒馬 (D) 正氣凜然,視死如歸 (E)忠肝義膽,一片丹心
【解析】(A)從「囑其母於天表」可知其並非疏於事母。(B)從「若以我畏死也?
我不死,禍且族矣。」可知。(C)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與本篇文章 無關。(D)從「若以我畏死也?」「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可知。(E) 赤膽忠心,見義勇為,對國族一片赤誠忠心。從「我不死,必復起兵」可知。
語譯: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江天一知道抗清知事已經沒有希望,就 立即回家,把母親託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喊:「我就是江天一!」於是被逮 捕。清軍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釋放他。天一說:「你以為我怕死嗎?我不死,
將有誅殺全家的災禍!」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僉事看著他說:「文石,你還 有老母親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著辭謝道:「哪裡有與人共事而在危急時 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為我的母親擔憂。」到了南京,總督想不問罪,江天 一昂起頭來說:「我為你考慮,還是把我殺了得好:我不死,必定會再起 兵!」
ACD 38.下列甲、乙二文都提到了歐陽脩之樂,關於二文的解讀與比較,正確 的是:
甲、雖然,公(歐陽脩)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游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 無憾於下, 天下之學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 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於此也。(曾鞏〈醒心亭 記〉)
乙、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 樂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天表:江天一的弟弟
僉事:職官名,專司判斷官事的官
(A)甲文文末利用反詰語氣,說明歐陽脩之樂不只是因為山水之美 (B)甲文對歐陽脩之樂的解釋與乙文歐陽脩的自述大異其趣
(C)甲文將歐陽脩之樂詳列出四個原因,而乙文僅提到「與民同樂」
(D)甲、乙二文皆展現了歐陽脩民胞物與的襟懷
(E)甲文以理性的筆調分析歐陽脩所言之樂,背後隱藏貶謫的感慨
【解析】(B)甲文與乙文的觀點相符。(E)甲文並無提到歐陽脩快樂背後藏有貶 謫感慨,而是分析歐陽脩最大的快樂乃君無為、民給足、學者才良、草木得宜。
語譯:甲、雖然如此,歐陽修的快樂,我能形容。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
不用刑罰,我們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沒有怨恨,天下之學者都賢德且有才能,
邊遠夷族鳥獸草木生長都適當合宜,這才是歐陽修的快樂。而一座山的角落、
一池泉水的旁邊,難道就是歐陽公的快樂嗎?其實歐陽脩只是將他的理想寄寓 在此罷了。乙、鳥兒只知自己山林生活的快樂,並不知人們遊山的快樂;人們 只知跟隨太守遊山的快樂,並不知太守是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
DE 39.閱讀下文,選出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
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
無論貴賤,無論貧富,其時都是「一雙空手見閻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 得罰。然而雖說是「下等人」,也何嘗沒有反省?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麼樣 呢?未曾「跳到半天空」麽?沒有「放冷箭」麽?無常的手裏就拿著大算盤,
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對付別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對自己總還不如雖在陰司 裏也還能夠尋到一點私情。然而那又究竟是陰間,閻羅天子、牛首阿旁,還有 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馬面,都是並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腳色,雖然他們並 沒有在報上發表過什麽大文章。當還未做鬼之前,有時先不欺心的人們,遙想 著將來,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塊的公理中,來尋一點情面的末屑,這時候,我們 的活無常先生便見得可親愛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們的古哲墨瞿先生謂 之「小取」云。(魯迅〈無常〉)
(A)人們因懼怕死後的審判而眷戀於生
(B)若不幸為「下等人」,便無法向無常尋得一點私情 (C)「不欺心的人們」秉持「滴水不孱的公理」面對死亡 (D)無常因有著人情而顯得可親可愛
(E)生活總有困苦之處,死亡不一定是件壞事
【解析】(A)人們因活著的樂趣而留戀生命。(B)「下等人」也懂得反省,只要 不對無常擺架子,或許還能夠「尋到一點私情」。(C)「不欺心的人們」面對死 亡也想著「尋一點情面的末屑」。
AE 40. 詞語中,將兩字以並列關係聯合起來表示一個意義,稱為「並列式合義 複詞」。這類複詞有時二字意義相同,如「言語」;有時意義相反,如「恩 怨」。下列文句「 」中的詞,二字屬於意義相反的選項是:
(A)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B)靖出,「市買」胡餅。客抽匕首,切肉共食
(C)夕予寐於「荒陬」兮,心慊慊而莫違 (D)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E)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解析】(A)評論、褒貶。二字意義相反,臧,稱許、頌揚。否,貶斥。(B)購 買。二字意義相同,皆指買。(C)偏僻荒遠的地方。二字意義相同,皆指偏遠之 地。(D)烹煮罪犯的酷刑。二字意義相似,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E)即「忘路 之遠」。遠、近二字意義相反,而只取「遠」義。
ACE 41.「題辭」,是將簡短文辭題寫在匾額、條幅、書冊、錦旗等物品之上,
用以表達慶賀、頌揚、勉勵、哀悼、紀念之意。下列題辭,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范仲淹稱讚滕宗諒的政績,贈他題有「鳴琴而治」的匾額
(B)老殘被王小玉的說書感動,以「為民喉舌」四字讚賞她的好歌喉 (C)虬髯客以「情投意合」來恭賀李靖與紅拂女新婚
(D)秦得參的鄰居得知其死訊,致贈題有「彤管流芳」的花圈慰問其妻 (E)孔乙己為了還酒錢,幫咸亨酒店題了「高朋滿座」四字
【解析】(A)稱頌地方官政績良好。(B)用於致贈民意代表。比喻代替人民說話,
表達意見。(C)賀男女結婚。形容新人情感融洽,心意相通。(D)輓女喪。(E)形 容賓客眾多。
AD 42.林泠〈阡陌〉:「而我們寧靜地寒暄,道著再見」詩中運用了映襯修辭,
「寧靜」與「寒暄」形成對比,暗示了相遇的兩人彼此心領神會,一切盡在不 言中。下列文句,同樣運用映襯修辭的是:
(A)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B)這礦村已經很老邁了,而且看似不可能會再有什麼起色
(C)她望著此刻跟她生命一樣的紅點香火,在昏暗的廳堂,慢慢地引暈著小火光 (D)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E)如海面一朵綻放的黑色花朵,一扇尾鰭高高盛開
【解析】(A)「美麗」與「錯誤」構成映襯。出自鄭愁予〈錯誤〉。(B)「礦 村」也具有生命般會「老」,屬轉化中的擬人化。出自陳列〈礦村行〉。(C)以
「紅點香火」象徵即將走到盡頭的生命;視覺摹寫。出自黃春明〈死去活來〉。
(D)「密碼緊排的電文」與「疏落的結繩記事」相映襯。出自張曉風〈詠物篇.
柳〉。(E)明喻、倒裝。出自廖鴻基〈黑與白──虎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