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錄:補充教材一 裨海紀遊(節選) 郁永河

在文檔中 100龍騰第二冊講義蘭陽女中 (頁 150-158)

教 學 導 引 瞄準大考

選 文 佳 句

1.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碧澗 松長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郁永河硫穴)

2.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 唇間盡染脂。(郁永河臺灣竹枝詞)

○目標:詞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 應用能力

示例:「武陵人誤入桃源,余曩者嘗 疑其誕,『以水沙連觀之,信彭澤之 非欺我也』」:從水沙連風土人情來 看,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確不是虛 構騙人的(98 指)

○目標: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能 力 示例:測驗學生對郁永河北投 硫穴記文意理解。(99 指)

寫 作 特 色

本書大抵以日記的形式書寫,行文夾敘夾議,文辭簡潔流暢,

對事物觀察細膩,敘述生動活潑。裨海紀遊一向被視為攸關臺 灣歷史、地理、文學的重要名著。指陳其具文獻價值因素有三:

1 詳略得當的組織能力 2 精熟的觀照能力 3 亦詩亦文的書寫

題解

裨海紀遊:分上、中、下三卷,與作者渡海遊臺之經歷相契合。上卷記述由福建出海、渡黑水溝至臺灣 的經歷,除記載航海心得及海路見聞外,亦列述有關澎湖及臺灣之產物、民情、氣候等;卷末包羅了臺 灣竹枝詞十二首,就臺灣的情況做了概括性的吟詠。中卷所記為由府城出發,由陸路至甘答門(今關渡)

的過程,為當時臺灣西岸景象留下歷史印象。下卷夾敘夾議論述諸多原住民之風貌,及在甘答門採硫記 事,卷末附有土番竹枝詞。本書由於是親身蒞臺之作,允稱清代文人寫下的現存最早也是內容最豐富的 一本臺灣遊記,頗具有史料與史觀之價值。全書大抵以日記的形式書寫,行文夾敘夾議,文辭簡潔流暢,

對事物觀察細膩,敘述生動活潑,歷來評價頗高。黃得時推為「臺灣文學史上隨筆文學裡最出色的作品」, 葉石濤以為與臺海使槎錄為臺灣文學「散文雙璧」。它一向被視為攸關臺灣歷史、地理、文學的重要名 著,內容涵括臺灣歷史的建構(十七世紀末葉的臺灣自然與社會環境)、原住民論述(當時平埔族的社 會、生活情形)、風俗物產、黑水溝航海險象及陸地景象的描述。通篇乃出於清代帝國本位及漢文化為 上的觀察視角,日後清代流寓文人關於臺灣書寫大抵以之為參考原型,並循其題材而有所發揮。

「裨海」一詞,出自《史記》。傳中言及騶衍的學說,騶衍認為中國只是天下九州之一,九州的每一州 都有「裨海環之」,而全體九州,「乃有大瀛海環其外」。相對於「大瀛海」,「裨海」之意即「小海」。郁 永河從福建到臺灣,從臺灣回福建,都是在離海岸不遠的近海航行,所以取《史記》之意,把他的遊記 命名為〈裨海紀遊〉。

作者

2.偽鄭逸事:臺灣通史將本書改名為鄭氏紀事。本書實係為鄭成功、其部將參軍陳永華、永華季女陳氏 等三人作傳。郁永河來臺之時,距鄭氏滅亡不久,前一年,島上又剛發生過吳球、朱祐龍的「謀亂」事 件。這是清領之後臺灣第一次大規模的民變,可以想見當時的政治氣氛甚為敏感,因而他在提到明鄭時,

依清朝立場不得不特書「偽鄭」,但字裡行間對鄭成功的孤忠大節卻給予高度評價。在其心目中,事實 真相遠比「政治正確」更重要。

3.番境補遺:大抵記錄所見原住民遺聞軼事,其中有可與藍鼎元紀水沙連相參者。

4.海上紀略:記錄渡海之零星見聞。如:海吼、天妃神、木龍、琉球、日本……等計十一項。

生平軼事

1.不合時宜的審美觀:郁永河滯留府城約兩個月以購置採硫所需物資。裨海紀遊紀錄說,他走在街道上,

時時若有所失。原來是當時臺灣婦女「弓足」者很少,偶而一二女子纏上一段裹腳布意思意思一下,就

明未開發時期的臺灣,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2.讓人意外的西拉雅部落:郁永河乘牛車從府城北進,第一天他經過了新港社、嘉溜灣社、麻豆社(都 在現在的臺南縣),當時都是平埔西拉雅族的居處。他發現這一片地域竟然是嘉木繁茂,屋舍儼然,一 點也不輸大陸的村莊,大感意外。詢問同行的同鄉,久居臺灣的顧敷公,顧說,早在明鄭時期,已鼓勵 西拉雅四大社(加上濱海的毆王社,社址在今臺南縣佳里興)的子弟耕種、儲蓄、讀書、禮儀,這一帶 的族人大多已漢化了。

3.確信鯊魚是胎生:郁永河渡海入臺,在澎湖的馬祖澳(馬公港)泊岸後,買下一條重約四、五斤,還 活蹦亂跳的鯊魚。當廚師要宰殺時,一條小鯊魚從肚子裡鑽出來,剖開魚腹,又發現六條。這時候他才 確信鯊魚是胎生的。

段落大意:◎課文中「/」記號為段落中層次說明。

第一段:概論臺灣府地理形勢。

第二段:農耕情形。分二層次:

1.土地情況──遍地沃土。2.種植情形──收成甚於內地,可惜甚少開闢。

5.清代度量衡自清初至清末屢有更易,未知作者此言何所據。不過,其數字雖未必如今日精準,但是由 於作者開宗明義即點明是「臺郡『平地』」,倒也與臺灣西部平原隘狹之地勢相侔。

第三段:談論臺灣氣候。分三層次:1.四季氣候梗概。2.特殊氣候樣貌──颶風。3.特殊氣候樣貌──颱 風(從颱風造成的災禍、預測、傳說的謬誤、颱風與月份的關係,四個面向加以說明)。

第四段:以竹枝詞作結──總言沃土千里,乏人開闢為憾。

文章結構表

裨 海 紀 遊

概論臺灣府地理形勢

農耕情形

土地情況──遍地沃土 種植情形──收成甚於內地,可惜甚少開闢

談論臺灣氣候

四季氣候梗概

特殊氣候樣貌一─「颶風」

特殊氣候樣貌二─「颱風」

形成的時間

造成的災禍

預測

傳說的謬誤

與月份的關係

以竹枝詞作結 總言沃土千里,乏人開闢為憾

形音義辨析

期 ㄑㄧˊ

時間:海上颶風時作,然歲有常期 。

約定日期,動詞:1 陳第〈東番記〉:「鄰社有隙則興兵,期而後戰」。

2《韓非子‧外儲左上》:「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

約定的時間,名詞:歐陽脩〈縱囚論〉:「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 期待:歐陽脩〈縱囚論〉:「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ㄐㄧ 滿一年:《韓非子‧難一》:「歷山之農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

一年的喪期。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彊近之親」。

ㄅㄧˋ

近(課文解釋);及、等到。 比歲漸寒,冬月有裘衣者。

歸有光〈項脊軒志〉:「比去,以手闔門」。

並列;相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近來: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ㄅㄧˇ

比較: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比擬:黃宗羲〈原君〉:「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

比照:《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食之,比門下之客」。

裨 ㄆㄧˊ 狹小的:裨海紀遊 副貳的:裨將 ㄅㄧˋ 添補、補救:裨補闕漏

捭 ㄅㄞˇ 開:捭闔 ㄅㄛˋ 分開,通「擘」:。孔穎達:「或捭析豚肉」

稗 ㄅㄞˋ 小。 稗官野史。(稗官,採訪民間瑣事的小官)

俾 ㄅㄧˋ 促使。 俾能自立。

睥 ㄅㄧˋ 斜眼看人,表示瞧不起。 睥睨群雄。

修辭菁華

(一)對偶:1. 東阻高山,西臨大海。2. 鳥道蠶叢。(句中對)

(二)轉品:1.「樹」「蓺」(動詞作名詞)2.「襁」至輻輳(名詞作動詞)

3. 野番「巢」居「穴」處之窟。(名詞作副詞)

(三)譬喻:1. 襁至輻輳。(略喻)2. 四時皆夏。(暗喻)3. 遇雨成秋。(暗喻)

(四)映襯:1. 颶驟而禍輕,颱緩而禍久且烈。2. 六月聞雷則風止,七月聞雷則風至。

(五)鑲嵌:樹蓺。(增字)

(六)誇飾:舟雖泊澳,常至虀粉。

(七)頂針:轉而東,東而南,南又轉西。

(八)錯綜:春風「畏」始,冬風「慮」終。(抽換詞面)

(九)類疊:六月聞雷則風止,七月聞雷則風至。

(十)借代:鱗介。→指海中魚類、甲殼類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一、郁永河於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到達臺灣,距清朝滅鄭氏政權只有十四年。鄭氏時期,在臺灣 的漢人大約十二萬。鄭氏亡後,約有半數遷回大陸,留在臺灣的漢人只有六、七萬左右,郁永河到臺灣 時,並未增加多少,從第一節及第三節可知當時只有西部平原有所開發,但也「居人少」,「地力未盡」,

可以想像當時臺灣地廣人稀的情景。郁永河又說,當時位在平地的原住民(現在通稱平埔族),「計食而 耕,都無蓄積」。由此可見,平地原住民雖然逐漸漢化,改遊獵為農耕,但原來習性還在,沒有「蓄積」

的習慣。至於山地,「人不能入」,「其中景物,不可得而知」,對於漢人而言,還是一個未知世界。

課後活動學習單解答

《單選》(D)1. (A)ㄇㄠˋ/ㄇㄠˋ/ㄇㄠˊ (B)ㄌㄠˋ/ㄌㄧㄠˋ/ㄌㄧㄠˊ (C)ㄆㄧㄠˋ/ㄆㄧㄠ ˋ/ㄆㄧㄠˇ (D)ㄊㄧㄠˇ。(A)2. (甲)音ㄅㄧˋ。近;動詞 (乙)音ㄅㄧˋ。依從;動詞 (丙)音ㄅ

ㄧˋ。並列、相連;形容詞 (丁)音ㄅㄧˋ。最近;副詞 (戊)音ㄅㄧˋ。偏私;動詞。(B)3. (A)遍地 沃土,可惜未開發 (C)颶風、颱風滯留陸地的時間 (D)春天最怕初春的大風,冬天要擔心冬末的大風。

(A)4. (B)誇飾 (C)鑲嵌(同義複詞)、轉品(動詞作名詞) (D)借代為海中的魚類、甲殼類。(C)

5. (C)郁永河由廈門海行,經澎湖至安平,由淡水出海,航至福州。故當是指臺灣海峽。(A)6.茲依臺灣 開發先後敘述:(戊)海盜與臺灣:(1)明代之際,林道乾引導日本倭寇於大陸沿海剽掠,嘉靖四十二年(一 五六三),俞大猷破之。林道乾敗走臺灣。(2)顏思齊在正史中被歸為海寇,但在臺灣開發史上卻功不可 沒,連橫臺灣通史為臺灣歷史人物列傳,即以之為首。他在天啟五年(一六二四)在笨港(今嘉義新港)

登岸,一方面安撫原住民,一方面築寨墾荒。隔年,染傷寒,暴斃;部眾公推鄭芝龍為領袖。

(乙)荷人據臺:顏思齊之開發集中於諸羅,及鄭芝龍降清,事盡廢。先是,荷蘭人於明熹宗天啟元年(一 六二一)來求互市地,弗許,誘以重幣,乃允築一城於海邊,土人稱為紅毛樓(按:又名熱蘭遮城,即 今臺南赤崁樓)。鄭芝龍既已降清,漢人大率離臺,荷人勢力漸往北擴張。天啟六年,西班牙軍隊由雞 籠登陸,旋即占領淡水,築聖多明哥城(按:即今淡水紅毛城)。崇禎十五年(一六四二),荷、西交戰,

西班牙敗戰,退出臺灣,荷蘭人正式占領全臺灣。

(丁)明鄭王朝:鄭成功駐軍臺灣,對臺灣之建設居功厥偉,如設官分治(劃定行政區域,據以任官)、屯

(丁)明鄭王朝:鄭成功駐軍臺灣,對臺灣之建設居功厥偉,如設官分治(劃定行政區域,據以任官)、屯

在文檔中 100龍騰第二冊講義蘭陽女中 (頁 150-15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