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誰是數位時代的「記者」?

在數位時代裡討論記者特權的問題時,面對無數的部落客和公民記 者,爭議主軸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誰才是記者?」和「誰能 主張記者特權?」這兩個古典的問題,只是,這兩個古典問題的面貌,

卻因為記者活動特性與數位科技結合的緣故,變得更加複雜。

一、誰是數位時代的「記者」?

雖然政府機關發給各式各樣的新聞媒體許可證(government-issued press credentials),但是,這樣的新聞媒體許可證,並不盡然適用於每 一個有此一需求的從事新聞專業活動者。政府對於媒體許可證或記者證

採取選擇性的分配模式,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其所提供的媒體許可 證,通常也是只限於傳統媒體的範疇,當然,採取這樣的模式,自然也 引發不少爭議和批評。舉例來說,成立於1993 年的 Federal Information News Syndicate ( FINS ) , 是 由 當 時 身 為 「 獨 立 記 者 」 的 Vigdor Schreibman 所成立和經營的,由於 Vigdor Schreibman 過去曾經在傳統 媒體任職,因此具有政府機關所核發的記者證,但是,當 1996 年他想 以 FINS 獨立記者的身份,向國會要求進行新聞專業的採訪活動時,卻 遭 到 美 國 國 會 的 拒 絕 , 國 會 職 司 此 事 的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ts 當時所持的理由是 Vigdor Schreibman 申請進入國會進行 採訪活動的記者證時,並非以新聞專業為生,同時其網站所提供的資 訊,趨近於「獨白」,而非「新聞報導」。Vigdor Schreibman 因此向 法院起訴,但法院最後以不具有管轄權為由,駁回其訴訟,未針對其主 張進行。儘管此一訴訟並未成功,但是對於非傳統媒體新聞專業人員爭 取新聞自由的歷程來說,卻有其貢獻可言。在此一事件之後,美國國會 下轄的Standing 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ts,便制訂了一個非正式的指 導原則(informal guidelines),承認非傳統電子媒體的正當性,並且將 此一 informal guidelines 中所列出的標準,當做日後發給網路媒體記者 證的依據,而事實證明,美國國會嗣後也的確據此發給數位網路媒體記 者,得以進入國會採訪的記者證(Gant, 2007: 98-100)。不過,並非人 人 皆 得 因 此 如 願 , 例 如 ,2001 年 時 想 要 申 請 進 入 國 會 採 訪 的 WorldNetDaily(WND),便曾經長期遭到拒發記者證的待遇(Gant, 2007: 100-101)。

姑且不論美國國會對於Vigdor Schreibman 和 WorldNetDaily 拒發記 者證的動機為何,政府機關利用發給媒體證或記者證的方式,做為規範 媒體採訪的手段,相當常見,實無待多言,這個現象,其實便足以導引

出目前最受矚目的爭議之一,便是:傳統媒體和非傳統媒體兩者之間的 差異,究竟如何辨別?又到底應該如何使用這些差異,當作是否核發媒 體證和記者證的基準?以及是否應該當作是否賦予記者特權的標準?

舉例而言,美國成立於2006 年的 Sunlight Foundation,其成立宗旨 是運用網路科技,協助美國公民瞭解更多關於美國國會和國會議員問政 的實際運作狀況,以促進政府運作的透明性,並督促政府積極擔負政治 責任。Sunlight Foundation 目前資助數個實現上述目標的計畫,其中之 一稱為 Congresspedia,是個以維基百科模式為運作基礎的線上公民國 會百科全書,其中除了提供和美國及其國會議員相關的歷史文獻和現有 資料之外,也讓造訪這個網站的網路使用者,在該網站行使的編輯監控 下 , 可 以 增 減 和 修 訂 網 站 所 提 供 的 資 訊 內 容 。 另 一 個 計 畫 , 則 稱 為”Congressional Family Business Project”,其宗旨為號召統合公民的力 量,進行分散式的研究實驗,該實驗目的是監督國會議員是否聘用自己 的家人或配偶,並且以競選募款所得支付報酬。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 計畫,稱為”Exposing Earmarks”,號召網路使用者針對國會所通過的預 算立法中,有哪些是將經費分配在特定計畫、地點或機關的事實,協助 進行搜尋和揭露事實,這個由數個組織共同協辦支持(包括新聞機構在 內)的計畫(Gant, 2007: 102-103),等於是號召分屬各種不同意識型 態光譜的公民,共同運用網際網路,扮演媒體守門員的角色。可以想見 的是,參與類似計畫的公民,假使如前述般地向美國國會申請記者證,

以便參與國會所舉辦的聽證會或記者會,或者藉此能夠更為近身觀察國 會議員,應該都是會遭遇極大障礙的。

就解決途徑來說,為屬於非傳統媒體的網路媒體另闢採訪管道,以 避免依循傳統媒體形象所立下的標準,成為網路媒體是否能夠加入競爭 成為守門者此一不合理窘狀出現,或許是捷徑之一,但是,卻很可能無

從徹底解決根本問題。以申請媒體證或記者證的申請人,是否以媒體專 業做為營生手段,做為國會是否發給記者證或媒體證的判斷基準,則或 許的確是個太過於「過時」的「菁英」主張:隨著網路傳播越趨發達,

會有越來越多不以媒體專業做為營生手段的非專業人士,對政府機關扮 演起傳統記者的新聞資料蒐集和新聞報導角色,而且其表現絲毫不遜於 傳統媒體和記者的表現,也不會是意外的發展,換言之,新聞這個專業 趨於分權化(decentralized)的結果,不具有專業訓練背景卻抱持新專 業興趣的個人或團體,努力經營發展「記者」和「新聞媒體」的角色,

「人人都是記者」的景象,並不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這類不屬於傳統媒體的公民,在從事以上所述的類似新聞記 者的活動時,和傳統的媒體「專業」記者相較之下,卻或許有不少特殊 價值可言:以美國為例,媒體的集團化和資本結構的複雜化,已經使得 所謂專業記者和專業新聞機構不會試圖影響國會立法結果、所以比較中 立客觀的說法,產生動搖。舉例來說,Disney 和 General Electric 分別 擁有 ABC 和 NBC 兩家媒體,以及其他許多規模不等的媒體相關產業 公司,而 Disney 和 General Electric 在美國國會山莊所能發揮的遊說力 量,幾乎是人盡皆知、不證自明的。在這種媒體所有權結構下,誰敢保 證這些傳統媒體的「專業記者」在從事新聞資料採集和新聞報導活動 時,必然比較中立客觀,對於國會任何法案的立法走向和立法結果,都 不具有特定立場,比較能夠「中立報導事實」?相對地,來自於上述網 路公民運動中的「非專業記者」,或許對於國會立法活動的關切,是出 自特定立場,然而,即使部落客和公民記者絕大多數有其特別關切的議 題,是無庸辯論的事實,但也不足以用來當作「專業記者」的表現必然 優於「非專業記者」的證據(Gant, 2007: 104-105)。其次,類似上述 美國國會對於記者和媒體的發證要求,或許是出自記者和媒體應該以報

導「事實」為前提此一論據,然而,究諸實際,即使是來自主流媒體的 記者,基於政治意識型態等種種複雜理由,也通常會對國會審議中的法 案抱持特定立場,因此,公民記者具有特定意識型態的現象,或許並無 特別值得非難之處,同樣地,即使來自網路媒體的「非專業記者」,更 有意願要去影響國會的運作和立法方向,也不見得比抱持特定立場的

「專業記者」,具有更高的可非難性(Gant, 2007: 105)。

以當前發展趨勢來看,部落客和公民記者這種非屬傳統新聞媒體的 公民,在從事新聞記者所從事的活動時,其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僅限 於蒐集訊息和傳播訊息而已,還可能同時包含評論者的功能在內,和協 助推動民主辯論的時事評論者一樣,具有促成民主思辯的意義。從這個 面向來看,對於部落客和公民記者的功能,似乎便更不該小覷,也不應 該以狹義的新聞活動內容,來決定部落客和公民記者是否應該受記者特 權的保護。畢竟,以目前的資訊流通狀態來說,線上通訊、網站、部落 格等所提供的資訊內容,全然被排除在新聞資訊的範疇之外,並非合理 的結論。

如前所述,以新聞專業公平報導原則的角度來看,Disney 和 GE 等 大型企業透過其集團所屬的媒體,當作發聲和利益遊說的管道,幾乎已 經成為眾所周知之事。這些具有高度營利背景的所謂主流媒體,在從事 新聞專業活動時,是否真的比部落客和公民記者更遵守公平報導的原 則,實在相當值得懷疑。甚至,質疑這些企業集團本身所屬的媒體受限 於企業思維與經營模式,導致媒體和記者無從發揮盡責守門員角色,或 者企業集團還會利用自身所經營的媒體,直接或間接為自己從事行銷活 動,根本無視於記者的社會功能,都不是無中生有的質疑。因此,如此 看來,將傳統新聞機構轄下的記者,當作記者特權保護的唯一對象,排 除部落客和公民記者,以及限於傳統意義的新聞記者所產製的新聞,才

有新聞價值,都是相當值得商榷的觀點。畢竟,如果新聞記者的重要傳 統功能之一,便是傳達訊息,那麼,當今的部落客和公民記者,所從事 的正是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可言的「新聞活動」。同時,如果新聞記者最 重要的社會功能之一,便是扮演監督政府和掌握權力或資源者的角色,

那麼,部落客和公民記者所扮演的功能,不正是此一功能嗎?

傳統媒體長期忽視非主流新聞事件的結果,多少助長了部落客和公 民記者崛起的「供給創造需求」現象。部落客和公民記者崛起,提供大 量各式各樣不盡然見容於傳統媒體的資訊,除了滿足大眾對於資訊的需 求之外,也提供了公民論辯的資訊基礎,以及公民溝通互動的可能性,

這是傳統的新聞機構和新聞記者無法勝任的深層需求。以美國近年來所 主導的伊拉克與阿富汗出兵佔領行動為例,有許多極具價值的資訊和報

這是傳統的新聞機構和新聞記者無法勝任的深層需求。以美國近年來所 主導的伊拉克與阿富汗出兵佔領行動為例,有許多極具價值的資訊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