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理論要旨

在文檔中 Range Planning, April, p.60. (頁 59-65)

本部分將從意涵及運作二方面來闡述策略管理的理論要旨,茲將其分別析述如 下:

(一)策略管理的意涵

司徒達賢(1995)認為企業經營策略大致可分為總體策略與事業策略二方面,

並將事業策略分為六大構面,包括:1.產品線廣度與特色;2.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 選擇;3.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4.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5.地理涵蓋範圍;6.競爭武 器。

Middlewood(1998)認為組織進行策略管理須與其日常工作相結合,即學校所 制定的策略必須符合組織的願景與任務,同時也能融入學校日常工作或例行性的計 畫,而彼此的關係如圖 3-12 所示。

學校的日常工作 個人與部門的行動計畫

日常檢視與調整 年度檢視/計畫 發展計畫與事業計畫

政 策 策略計畫

任 務 願 景

圖 3-12 策略與學校日常工作的關係

資料來源:Middlewood, David(1998)Strategic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an overview.

In Middlewood, David and Lumby, Jackey (Eds.),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p.8.

李茂興譯(2000)認為策略具有階層性:企業策略(corporate strategy)與事業 策略(business strategy)。在企業策略層次上,策略的重點在定義形成公司整體輪廓 的企業群組,其目的在統合公司所有的企業線並賦予一個整體目標,而在事業策略 層次上,策略則著重於針對單一產品或一组相關產品訂定計畫。

吳清山、林天祐(2001)認為「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係指組織運 用適當的分析方法,確定組織目標和任務,形成發展策略,並執行其策略和進行結 果評估,以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因此,策略管理就其本質而言,係屬於未來導向 的計畫性活動;就其運作而言,乃屬於一系列分析、執行與評鑑策略的活動;就其 功能而言,在使組織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與營運系統,使組織成員全心投入,善用 組織各項資源,以因應變革,創造競爭優勢,實施策略目標。

張仁家、趙育玄(2001)指出策略管理乃以策略為核心的管理型態,重視規劃、

組織、引導、控制及發展之程序,其目的乃希冀組織能以此種管理型態,順應內外 部之變遷,開展組織願景,創造競爭優勢,使組織能永續發展。

林易蓉(2002)認為策略管理乃結合管理之科學方法與領導之藝術,體察組織 需求、偵測環境變化,運用策略性思考規劃組織方向,取得競爭優勢,並和成員共 享願景成立團隊,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

Christensen 與 Raynor 將策略分為計畫型策略(Deliberate Strategy)與應變型策 略(Emergent Strategy)二種。前者係為組織刻意安排、審慎評估的結果;後者則是 從中階管理者、工程師、業務人員及財務人員每天工作的順序及決策中累積而來。

當組織無法預知未來的趨勢時,則應讓應變型策略主導企業政策,但當應變型策略 產生一定功效後,則此套策略則可逐漸轉為計畫型策略,或是當企業成功的模式已 非常明確時,則也須由計畫型策略來主導(李芳鄰、李田樹譯,2003)。

Harrison 認為策略管理是指公司分析學習內外部環境後訂定策略方向,根據策 略方向制定策略內容,並以滿足主要利益關係人為目標,全力以赴地執行(洪宿惠 譯,2004)。

綜上可知,組織策略因其檢視或應用範疇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茲將組織的策 略歸納為三個類別層次:1.任務策略,係指針對組織某項工作、產品所訂定的策略;

2.機構策略,係指針對組織願景,規劃其整體發展策略;3.市場策略,係依據組織特 性、市場定位、主要競爭者狀況,發展組織經營策略。其次,策略管理係依據組織 的願景與任務以及內外環境的變化,所進行的一系列分析、執行、評鑑的活動,其 目的在凝聚組織全員的共識,有效運用資源,以因應環境變遷,並持續組織的競爭 優勢。換句話說,策略管理乃以未來為導向,以策略為核心,以永續競爭優勢為主 題的管理型態。因此,運用策略管理將能使資源運用與競爭優勢的維繫作有效且緊 密的連結。另外,策略管理並非係全然為管理階層所評估、規劃的結果,有時組織 的策略也可能由中階管理者與第一線工作人員所產生,所形成的策略有助於組織提 供成員較大的創造空間,以及因應無法預測的未來趨勢。

(二)策略管理的運作

Robbins 與 Coulter(1996)認為策略管理的過程包括:1.確定任務目標;2.組織 環境分析;3.確認機會威脅;4.組織資源分析;5.確認優勢弱點;6.形成策略計畫;

7.執行策略計畫;8.評鑑結果回饋。

榮泰生(1997)策略管理的過程包含了環境偵查、策略形成、策略執行、評估

有活動(見圖 3-13)。

環境偵查

策略形成 策略執行

評估與控制 使命

目標 策略

政策

方案 預算

準則

績效 外部環境

總體環境 任務環境 內部環境

結構 文化 資源

圖 3-13 策略管理的過程

資料來源:榮泰生(1997)。策略管理學。台北:華泰。頁 18。

Johnson 與 Scholes 指出策略分析、策略選擇與策略實施並非截然獨立的階段,

而 是 同 時 存 在 的 。 換 言 之 , 策 略 管 理 模 式 須 統 整 策 略 的 規 劃 、 選 擇 與 實 施

(Middlewood,1998)(見圖 3-14)。

吳清山、林天祐(2001)歸納一套完整的策略管理程序,包含下列步驟:1.界 定組織目標;2.進行 SWOT 分析;3.形成策略;4.執行策略;5.成效評估。

林易蓉(2002)歸納策略管理的程序模式為下列六項步驟:1.確定組織目前使 命、目標;2.外部環境分析;3.內部環境分析;4.結合自我評估和 SWOT 分析;5.

執行策略;6.再評估策略。

Harrison 認為典型的策略活動管理程序之流程如下:1.對公司營業環境作一情勢 分析,包括內部資源以及內外利益關係人;2.建立策略方向,以訂定公司的成立宗 旨及目標來表現;3.特殊策略的制定;4.策略的推行,包括設計公司的組織結構、控 制公司的生產步驟,管理公司與利益關係人之間的關係。而上述程序可依組織需要 而定(洪宿惠譯,2004)。

策略分析

確認策略的選項

選擇策略

組織結構 評估選項 與設計

計畫與資源分配 資源與策略的

能力

管理策略性 的變革 環 境

文化與利害關係 者的期望

策略選擇 策略實施

圖 3-14 Johnson 與 Scholes 的策略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Middlewood, David(1998)Strategic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an overview.

In Middlewood, D. and Lumby, J. (Eds.),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p.8.

Christensen 與 Raynor 認為每家公司都在同步進行計畫型與應變型流程二種策 略制定流程(見圖 3-15)。計畫型策略制定流程是經過組織刻意安排與謹慎評估。

過程中,會要求企劃人員針對市場大小、成長率、顧客需要、競爭者優缺點以及科 技發展趨勢等資料,進行分析,並研擬執行內容,再將計畫「由上而下」導入組織

策的制定通常不是從未來性或策略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其往往隨著組織在回應機 會或問題時而形成(李芳鄰、李田樹譯,2003)。

計畫型策略

資源分配流程

應變型策略

對新產品、服 務、流程及併 購的投資

實際採行的策略

增加可行及不可行方法的認識

非預期的機會、問題與成功

計畫型策略

組織價值

圖 3-15 Christensen 與 Raynor 之界定及導入策略發展流程

資料來源:李芳鄰、李田樹(譯)(2003)。Christensen, C. M.與 Raynor, M. E.原著。

創新者的解答。台北:天下文化。頁 278 。

歸納專家學者對於策略管理運作程序、步驟的看法,茲認為組織策略管理運作 之內涵,主要包含下列五項:1.確認組織的願景與目標,即了解組織的任務目標與 未來發展願景,並具有共識;2.策略分析,包括分析組織內部資源,了解優勢與弱 點之所在,以及偵查外在環境,辨識潛藏的機會與威脅;3.策略形成與選擇,即依 據資訊,思考可行策略,並進行選擇;4.策略執行,即在資源分配、組織結構或管 理進行變革;5.策略評估,即監控策略實施的過程,並對其執行績效進行評估。另 外,上述五項步驟並不一定依序出現,有時可能同時出現。例如在策略執行的同時 也可同時在進行策略評估。

在文檔中 Range Planning, April, p.60. (頁 59-6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