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就研究結果而言,學生方面,學生喜歡的英語課是生動有趣,且多數學生有校外學

習英語的經驗,因此學生程度差異大。教師方面,教學上採用全英語的方式是不多的。

教材方面以出版商的教材最多。英語課程實施方面,應自國小三年級開始,每週為二節。

由以上整理可知,有不少研究者已調查英語實施的現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 實施現況下學生的學習態度,並以現況做為研究之依據。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英語補習教育 英語補習教育 英語補習教育 英語補習教育

「補習」顧名思義為補救學習,乃教師針對學習尚有困難得學生給予診斷並進行教 學。其原意有補救大班教學的缺失,對學習有障礙的學生進行適性化的教學。然而社會 變遷和各種因素的影響,補習的意涵卻有變質的現象。以下,就補習教育的定義、補習 形成的原因、英語補習發展過程、英語補習興盛之因與英語補習相關論文研究探討。

壹 壹 壹

壹、 、 、 、補習教育的定義 補習教育的定義 補習教育的定義 補習教育的定義

根據教育部 2004 年 6 月所修正的「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三條規定:「補習及進 修教育區分為國民補習教育、進修教育及短期補習教育三種;凡已逾學齡未受九年國民 教育之國民,予以國民補習教育;已受九年國民教育之國民,得受進修教育;志願增進 生活知能之國民,得受短期補習教育。」除此之外,第六條又規定:「短期補習教育,

由學校、機關、團體或私人辦理,分技藝補習班及文理補習班二類;修業期限為一個月 至一年六個月。」

因此,補習及進修教育分為三種,分別為國民補習教育、進修教及短期補習教育。

國民補習教育,由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附設國民補習學校實施之;進修補習教育則係由 高級中學以上學校依需要附設進修補習學校實施之,此兩者為學校補習教育。而短期補 習教育則為補習教育市場的主流,可分為「文理補習班」及「技藝補習班」二類業種型 態。廣義的補習班,即指這二類補習班而言。而狹義之補習班的定義,則是指以升學為 目的的升學文理補習班,可約略區分為「升高中補習班」、「升大學補習班」、「升四 技二專補習班」及「家教班」等四類。

國內近年來有關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的研究大約分成三大類:一、安親班,二、課業 補習班,三、才藝補習班。安親班主要發生在國小低年級,因為放學時間較早、父母多 半還在上班、或是家中無人可以幫忙照顧等因素。而課業補習則種要發生在國小中、高 年級階段,因為國小課業逐漸困難,加以教育政策的改變,使得許多家長無法依過去經 驗來教導孩子,所以紛紛將孩子送往國小課業補習班補習。才藝補習班則受到九年一貫 課程的影響,各校積極發展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每個學校根據 其學區所屬的文化特色來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例如雙語教學、鄉土教學、母語教學、民 俗體育等形形色色的創新課程教學。在這當中有些課程教學諸如英語、電腦教學等,民 間的安親班或才藝班可以進行加深加廣的學習或者補助教學(李新民,2001)。此外,

現在台灣社會少子化的現象,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下,家長會根據學童的 個別需求挑選所需要加強或學習的才藝,例如,英文、舞蹈、作文、繪畫……等。

貳 貳 貳

貳、 、 、 、補習形成的原因 補習形成的原因 補習形成的原因 補習形成的原因

補習在東亞社會(如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

因此 Stevenson 與 Baker(1992)就指出,受正式教育的過程中,補習早已成為升學競 賽中的一種體制化手段。而補習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從黃光明(1993)看法,再輔 以現今社會現象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五點因素:

(一)中國傳統價值

從中國傳統價值來看,在國人的觀念中隱藏著一「補」天下無難事,也就是補習萬 能的迷思概念。此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更造成了國人對學科的重視,

補習亦因而隨之形成。

(二)社會結構觀點

工業化使得台灣的家庭從大家庭走入小家庭,婦女也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和節育實 施的因素,使得子女管教成了上班族的大問題。因此,補習具有了看管和補償未能親自

管教子女的功能

(三)制度的設計與教育改革

在現今的社會中,各種考試和用才制度,莫不以學歷為導向。於是,升學主義所衍 生的補習文化,深入社會各個角落。

此外,自教改以來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為的是破除升學主義與文憑迷思,減輕 升學壓力使教學正常化、課程生活化與多元面向學習。然而,多元入學制度卻讓學生為 了學習某項才藝或發展某項專長而補習。九年一貫課程包含七大領域且內容包羅萬象,

學校老師所受之專業訓練,未必能夠應付。此外,家長焦慮心態未能解除,因此希望透 過補習學習各項才藝,能夠應付「多面向學習」。(劉正,2006)而林大森與陳義芬(2006)

的研究也發現多元入學改革方案下,造成了補習的成長,由於高中生補習現象依循的是 市場的供需法則。比起聯考舊制,現今的考試制度的確創造不容忽視的補習需求。

(四)班級學生互動效應

補習對學生的次團體來說,可能是為了提高在班級中的地位,或為了爭取有限的資 源(如,獲得更高分數或老師的青睞)所發生的一種社會互動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具有 傳染性、盲從性。所謂「一人補,人人補」,相習成風後,不補習反成為異類。在現今 的英語補習風氣更是如此,不僅學生在校相互討論補習的情況,家長彼此間也充塞著補 習的話題,沒有補習的學生或讓孩子補習的家長不受此風氣影響也難。

(五)補習提供學校的不足

有些學生認為學教師教學態度及方法不得當,或學校未能提供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需 求,因而導致學生去補習。而補習班老師強調解題技巧,傳授記憶與背誦的方式,再加 上對課程及考題系統的整理,培養出學生強大的「考試能力」,因此造成學生補習的現 象(劉正,2006)。

嚮往高教育、高文憑、高學歷者,可能產生較高的補習動機;補習若真有效能提高

教育成就,則也可能引發燦愈補習的動機;而兩者可能形成相互依賴循環不已的關係。

因此補習效果對參與補習的動機可能增強或減弱的影響(林慧敏,2008)。因此,補習 的興盛與否,補習後的效果佔了很大的因素。

參 參 參

參、 、 、 、補習與學習成效 補習與學習成效 補習與學習成效 補習與學習成效

關於補習與學習成效間的關係研究不少,如孫清山、黃毅志(1996)分別以國中畢 業後能否進入普通高中、高中畢業後能否進入大學,各別分析這兩個升學階段的影響因 素。文中所定義的補習,包括參加校內課業輔導、上補習班、請家教等。其結果發現,

補習對於升高中與升大學,確實存在著正向且顯著的影響效果。Chen(2002)也將補習 三種類別,分別視其對教育成就的影響效果。結果發現,不論在國中升高中或是高中升 大學的教育階段,個人參與校外補習班均有助於升學機率的提高。羅淇(2003)研究發 現校外補習對升高中之影響又較校內補習來的顯著。劉正(2006)的研究發現,參加補 習對國中生學習成效的增進,確實有明顯的助益。此外,Stevenson 與 Stigler(1192)

發現亞洲國家(日本、中國大陸)學童比美國學童在學業上有較佳的表現,其主要原因 是亞洲國家上課時間比美國還長,學童下課後及寒暑假期間都還需要接受額外的補習,

如此間接造成亞洲國家學童比美國學童在學業上有較佳的學習表現。但,章英華和伊慶 春(2005)的研究卻發現,補習對於提高進入普通體系的學校功效不大。而李敦義(2006)

的研究發現是補習確實有助於升上普通體系的學校,且效果僅限於推薦甄試和申請入學 兩種入學方式上,但升公立學校的效果並不明顯。也就是說在越傾向以考試成績做為取 才的升學管道,補習的效果越有限。此外,隨著補習型態的不同補習的效果也有所差異,

補習的最佳效果並不發生在補習次數最多的組別上。但在林大森與陳義芬(2006)的研 究發現補習對大考學測成績未必完全有助益,視補習的科目與年級而定。高中生參與補 習對考試不一定有實質幫助。

而補習對學習負面影響的探討有,黃光明(1993)探討補習的功與過中,提及補習 會窄化學生的思想,認為升學需要補習,而補習是為了考更好的成績,未來能上更好的

學校,因此學生成為考試機器。其反覆練習與機械反應,固有助於成績的提高,卻也限 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逼奪自發性的學習動機。在許綺婷(2002)指出:補習班所教的 教材和學校有重複之處,練習再練習,講解再講解,學生自己主動交錢走入教室補習;

但也被動的吸收知識,因而學生並未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思考訓練,欠缺主動探索知識的 能力。楊慧美(2002)研究也指出:部分補習同學因為教材已在補習班聽過,所以在教 室聽課態度不佳,影響師生互動情誼。因此,補習的品質也會影響補習成效。

在補習成效與社經地位的關係中,一般被認為對低社經地位學童具有補救

(remedial)的功能,但是臺灣與日本兩國的有關校內課後輔導及校外補習班的功能的 研究,卻發現都只對高社經背景的學童產生強化作用,對低社經背景的學童不具有補救 的功能(章英華、伊慶春,2005;Stevenson & Baker, 1992)。

由以上研究可知,補習對學習有諸多的影響,明顯的是在學習成效中普遍有正面影 響,但也在學生的思考、學習動機、主動探索的能力和師生互動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由以上研究可知,補習對學習有諸多的影響,明顯的是在學習成效中普遍有正面影 響,但也在學生的思考、學習動機、主動探索的能力和師生互動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