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實驗處理對 RSA/RCOD 指標之影響

本實驗之 RSA/RCOD 指標,是依據 Wong 等 (2012) 文獻所提供之方式,在統計方 面 以 重 複 量 數 二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考 驗 三 種 實 驗 處 理 在 介 入 前 後 RSA/RCODFT、 RSA/RCODAT與 RSA/RCODTT之差異。

經統計結果分析後得知,三種實驗處理與時間因子,在交互作用上未達顯著水準,

RSA/RCODFT (F = 0.533, p > .05, ŋ2 = .046) 、RSA/RCODAT (F = 0.092, p > .05, ŋ2 = .008) 及 RSA/RCODTT (F = 0.092, p > .05, ŋ2 = .008) 。在時間因子之主要效果,其 RSA/RCODFT (F = 0.958, p > .05, ŋ2 = .08) 、RSA/RCODAT (F = 0.166, p > .05, ŋ2 = .015) 及 RSA/RCODTT (F = 0.166, p > .05, ŋ2 = .015) 未達顯著差異。在各實驗處理因子間,其 RSA/RCODFT (F = 0.191, p > .05, ŋ2 = .017) 、RSA/RCODAT (F = 0.104, p > .05, ŋ2 = .009) 及 RSA/RCODTT (F = 0.104, p > .05, ŋ2 = .009) 亦未達顯著差異,如 (圖 21、圖 22 與圖 23) 。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總衝刺時間變化量 ()

CON

ILP

ILKP

36

37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第一節 RSA 與 RCOD 運動測驗之再測信度

本實驗參考 Wong 等 (2012) 之 RSA 與 RCOD 做為測驗方式,在 RSA 與 RCOD 兩 者在測驗中,皆分別以受詴者在第一次、第二次與第三次時之前測數據,做為再測信度 考驗。統計結果顯示,本實驗 RSA 再測信度數據範圍,介於 .56- .58 (p < .001) ,而

RCOD 的 ICC 數值範圍,則介於

.51- .56 (p < .001) ,兩者皆具有顯著的中等再測信 度。不過,相較於 Wong 等的研究時,其 RSA 組內相關係數之數據範圍介於.88- .90 而 RCOD 之 ICC 數據範圍則是介於 .79- .80,似乎有略低於 Wong 等所檢測之再測信 度。

影響再測信度之指標,除了實際執行時之環境及測驗時之器材因子所影響外,亦可 能與受詴者本身相關因素有關 (邱金松,2009) 。本實驗測驗場地為半開放式教學場地,

雖處於熱環境當下,無法控制溫度及溼度,但本實驗為短時間且短距離衝刺測驗,並非 長時間耐力項目,因此,雖相較於 Wong 等處於高的溫度及溼度,熱環境並不影響短距 離衝刺之運動表現 (林正常等,2013;Girard, Brocherie & Bishop, 2015) 。而本研究在 實驗執行前,皆檢查場地並確認場地的一致性及安全性,且亦要求受詴者在每次實驗時,

穿著相同衣物與鞋子以維持實驗時的一致性。此外,王文科與王智弘 (2012) 亦表示,

實驗時的測量工具在施測時,若有人為疏忽,也會影響到實驗的信度,但本實驗在測驗 計時,所採用的測量工具為紅外線光柵儀器,光柵儀器在每次施測時皆以相同步驟流程 執行,且為同一人操作,因此已將影響因子減至最低。

相較於 Wong 等 (2012) 的研究,該研究使用男性足球選手作為研究對象,而本研 究為女性足球選手,因此,RSA 與 RCOD 的測驗信度,是否會受到性別的影響,還有 待進一步釐清。再者,目前評估此兩種運動測驗再測信度的研究並不多,可能需要更大

38

的樣本數,才能釐清其再測信度。儘管如此,雖然本研究的再測信度略低於先前研究 (Wing et al., 2012) ,但本研究的 RSA 與 RCOD 測驗,仍具有中等以上之再測信度。

第二節 不同實驗處理對 RSA 運動測驗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女性足球運動員在以等長或等速方式誘發活化後增能作用後,探 討其對 RSA 與 RCOD 運動表現之影響。關於 RSA 測驗之部分,本次實驗發現,在等長 或等速腿部推蹬處理介入之下,RSA 後測之表現不論在與未介入之前測基準值相比,或 是與未介入 PAP 誘發之控制處理相互比較,皆發現無法提升隨後 RSA 測驗之表現。而 先前文獻探討曾提及,影響 PAP 現象的誘發因子,包含誘發強度 (French et al., 2003) 、 組間休息時間與最後恢復時間 (Berning et al., 2010; Bogdanis et al., 2014; Till & Bishop, 2009) ,皆可能影響 PAP 現象的誘發,進而影響到誘發後之運動表現。

在誘發強度方面,本實驗參考Berning等 (2010) 與Feros等 (2012) ,修改後之強度 與其3組5秒之負荷相同,但French等 (2003) 以10名男性與4名女性選手,利用3組3秒與 3組5秒不同強度的等長膝伸與控制處理相互比較,而French等也提及,3組5秒相較於3 組3秒的誘發強度下,較容易造成疲勞,因而無法提升隨後運動表現。因此,本實驗所 使用之強度對於女性運動員可能太高而造成疲勞,導致無法誘發出PAP現象而影響隨後 反覆衝刺測驗之表現。另一方面,誘發後的恢復時間不同,也可能是造成結果互異的原 因;Lim與Kong (2013) 以及Till與Cooke (2009) 主要以男性運動員為受詴對象,其誘發 後的恢復時間皆為4分鐘,雖然其受詴者對PAP誘發有個別反應的存在,但卻未顯著提升 隨後的運動表現。而本研究以此4分鐘恢復時間做為參考並加以修改,並依據Chiu等 (2003) 、Macintosh等 (2012) 以及Miyomoto等 (2012) 之建議,將恢復時間延長至5分 鐘,但對女性運動員而言,3組5秒的等長誘發對其所造成之疲勞可能需要更多的恢復時 間。值得注意的是,Feros等 (2012) 是以10名男性與1名女性划船運動員為受詴對象,

使用5組5秒等長腿部推蹬方式進行PAP誘發,檢測1000公尺划船測功儀計時衝刺運動表

39

現,結果發現實驗處理在誘發PAP現象後,其在0—500公尺時之衝刺時間、輸出功率與 槳頻皆顯著優於控制處理。而本實驗雖亦以等長腿部推蹬進行誘發,但結果與Feros等不 同之原因,可能為Feros等受詴對象主要是以男性運動員為主,其以5組5秒強度誘發出 PAP之現象,而本實驗則以女性運動員為受詴對象,在修改強度後以3組5秒等長推蹬進 行PAP的誘發,但本實驗之誘發強度對於女性運動員而言可能仍過高造成肌肉之疲勞,

因而無法提升隨後RSA測驗之表現。

此外,不同運動測驗方式,也可能是影響運動表現的原因之一。Feros等 (2012) 是 以划船測功儀計時衝刺為測驗方式, Lim與Kong (2013) 以及Till與Cooke (2009) 二者則 是以單趟計時直線衝刺為主,而本實驗則是參考Wong等 (2012)以直線反覆衝刺做為檢 測方式,中間包含固定秒數的動態休息,因此可能是造成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之一。綜 合上述因素,雖然本研究在誘發強度與休息時間上做修改,但從本研究測驗表現結果中 發現,以3組5秒的等長腿部推蹬做為誘發PAP現象之方式,並無法提升女性足球運動員 的RSA運動表現。而目前關於利用MVC誘發PAP現象對於RSA相關文獻結果仍不一致,

有待未來研究做更進一步之釐清。

而本研究亦嘗詴以等速方式誘發 PAP,探討其對隨後 RSA 運動表現之影響,並參 考 Batista 等 (2007) 誘發方式做為修改參考。Batista 等的研究招募了 10 名男性健壯男 性,以 10 組等速膝伸且組間休息 30 秒之方式誘發 PAP 現象,發現在恢復時間介於 4 至 12 分鐘時,能有效提升下蹲跳運動表現。而本實驗則是修改其動作,以連續 10 組且 組間休息 30 秒方式進行等速腿部推蹬的 PAP 現象的誘發。在 5 分鐘的恢復時間後,檢 測 RSA 之運動測驗,發現以等速方式誘發之方式,並未能提升 RSA 運動表現。而與等 長誘發不同之處,在於等速腿部推蹬其前後測數據雖未達顯著差異,但在等速方式做為 高強度熱身後,其後測相關數據皆略高於前測,由此可見,可能亦受到疲勞因子所影響。

本研究發現在等長與等速推蹬處理與控制處理相比,其隨後運動測驗沒有差異,但 細究 RSAAT的研究結果中,發現在等長腿部推蹬處理後,造成 RSAAT運動測驗表現下 降有 8 人 (8/12, 67%) ,而在等速腿部推蹬處理後,造成 RSAAT運動測驗表現下降有

40

9 人 (9/12, 75%) ,兩者皆約有一半以上的受詴者受到實驗處理的影響。因此,從上述 數據來看,本研究實驗處理所執行之強度對於女性足球運動員而言可能過高,進而造成 受詴者肌肉疲勞之問題。

在先前的文獻中,大多數的文獻是以男性運動員作為探討方向,較少探討女性運動 選手在高強度的熱身介入之後,觀察誘發 PAP 現象後對於隨後相關運動表現之影響。而 本研究則發現,女性選手在等長與等速腿部推蹬的高強度熱身介入之下,其隨後 RSA 運動測驗表現未能有所進步,此結果與 Rixon 等 (2007) 相互呼應。先前的文獻中也顯 示,女性運動員相較於男性運動員其肌肉在身體組成之比例是較少的 (Duthie et al., 2002;

Gourgoulis et al., 2003; Kiduff et al., 2007) ,因此,也可能間接表示,相較於男性運動員,

女性運動員對於 PAP 現象所引起之效益可能較不明顯。

而 Sale (2002) 曾提及,在高強度熱身之後,PAP 現象以及肌肉的疲勞是共存的,

而本研究則發現,對女性足球運動員而言,本實驗之等長與等速之高強度熱身方式可能 並未誘發出 PAP 現象,取而代之的則是肌肉的疲勞。因此,各實驗處理間的強度修改與 恢復時間的調整,以及預先確認是否誘發出 PAP 現象,再進行隨後運動表現之檢測,則 可做為往後研究探討之方向。

第三節 不同實驗處理對 RCOD 運動測驗之影響

本研究為女性足球運動員在等速或等長活化後增能作用後,探討其對 RSA 與 RCOD 運動表現之影響。關於 RCOD 測驗表現部分,以等長方式誘發 PAP 在先前研究中,主 要針對單次 SSC 之跳躍運動表現進行探討 (Berning et al., 2010; Bogdanis et al., 2014;

French et al., 2003; Rixon et al., 2007) ,但在連續 SSC 且與敏捷性有關之 RCOD 方面,

則較少研究討論。在先前的文獻探討中,Sole 等 (2013) 則嘗詴以高強度動態熱身方式,

以 50%或 60%或 90% 1RM 誘發 PAP,在休息後第 4 分鐘、第 8 分鐘以及第 12 分鐘時,

進行 10 公尺敏捷反覆衝刺測驗運動表現檢測,研究結果發現,高強度動態熱身處理相

41

較於控制處理雖然有所進步,但統計上未達顯著差異 (p = .074) 。而造成此結果的原因,

除了與 PAP 誘發強度有關,也與受詴者自身的認知能力以及改變方向能力有關 (Farrow et al., 2005) 。

本研究是探討以等速方式誘發 PAP 現象後,觀察其對 RCOD 運動測驗表現之影響,

但因先前的文獻探討非常少,絕大部分文獻是探討等張與等長兩種誘發方式,而本研究 之等速誘發 PAP 部分,是參考 Batista 等 (2007) 的研究加以修改。Batista 等以 10 名男 性運動員每秒 60 度角速度改變量,重複 10 組,組間休息 30 秒之膝伸方式誘發 PAP,

分別在休息後第 4 分鐘、6 分鐘、8 分鐘、10 分鐘及第 12 分鐘時,執行等速肌力檢測,

結果發現,後測數據皆顯著高於前測。而本實驗與 Batista 等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二種因素:一、誘發動作上之差異,本篇是以每秒 60 度改變量之腿部等速推蹬方式進

結果發現,後測數據皆顯著高於前測。而本實驗與 Batista 等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二種因素:一、誘發動作上之差異,本篇是以每秒 60 度改變量之腿部等速推蹬方式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