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教學方式對不同性別的學生,對其學習成就的影響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3-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教學方式對不同性別的學生,對其學習成就的影響

研究者想瞭解不同性別的學生於不同教學方式,在數學學習成就上是否有顯著的 差異。以教學方式(數學遊戲教學、傳統學法)及性別(男、女)為自變項,學生在 數學學習成就後測分數為依變項,數學學習成就前測分數為共變項,進行獨立樣本二 因子變異數分析(α=.05),茲將所得結果分析說明如下:

一、敘述統計量

不同性別的學生於不同教學方式,在數學學習成就前、後測成績之敘述統計量,

如表 31。依數據顯示,數學成就前測成績,控制組平均數為 70.73 分,實驗組平均 數為 74.70 分;而在不同性別方面:男生平均數為 74.33 分,女生平均數為 71.39 分。數學成就後測成績,控制組平均數為 59.73 分,實驗組組平均數為 65.40 分;不 同性別方面:男生平均數為 64.74 分,女生平均數為 60.79 分。

表31

成就測驗前、後測成績敘述統計量

組別 性別 成就測驗前測成績 成就測驗後測成績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控制組

女 69.81 15.942 16 58.62 24.025 16 男 71.79 13.296 14 61.00 20.550 14 總數 70.73 14.551 30 59.73 22.120 30

實驗組

女 72.88 13.702 17 62.82 21.501 17 男 77.08 11.251 13 68.77 18.354 13 總數 74.70 12.666 30 65.40 20.085 30

總數

女 71.39 14.678 33 60.79 22.500 33 男 74.33 12.413 27 64.74 19.552 27 總數 72.72 13.672 60 62.57 21.141 60

二、組內迴歸同質性考驗

為求實驗分析之可信度謹,在資料進行共變數分析前先實施「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考驗(Homogeneity of Within-Class Regression Coefficient),來檢驗自變項與共 變項之間有無交互作用。迴歸同質性考驗數據如下所示:

表32

依變數(成就測驗後測成績)之迴歸同質性考驗

來源 型I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校正後的模式 26125.537a 6 4354.256 941.186 .000

截距 234875.267 1 234875.267 50768.998 .000 組別(控制組與實驗組) 481.667 1 481.667 104.114 .000 性別 255.260 1 255.260 55.175 .000 成就測驗前測成績 25370.985 1 25370.985 5484.015 .000 組別*就測驗前測成績 12.161 1 12.161 2.629 .111 性別*就測驗前測成績 5.261 1 5.261 1.137 .291 組別*性別*成就測驗前

測成績 .204 1 .204 .044 .834 誤差 245.197 53 4.626

總數 261246.000 60 校正後的總數 26370.733 59 a. R 平方 = .991 (調過後的 R 平方 = .990)

由上表(表32),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數據顯示,組別*就測驗前測成績之F=2.629,

p=0.111>0.05;性別*就測驗前測成績之F=1.137,p=0.291>0.05;組別*性別*成就 測驗前測成績之F=0.044,p=0.834>0.05;並無顯著性的差異。所以,未能拒斥同質 性之假設,故各組迴歸的斜率相同,符合共變數分析之基本假定,因此可以進行獨立 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三、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不同性別的學生於不同教學方式,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之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分析說明如下:

誤差變異量的 Levene 檢定等式a 表33

依變數:成就測驗後測成績

F df1 df2 顯著性

.325 3 56 .807

檢定各組別中依變數誤差變異量的虛無假設是 相等的。

a. Design: 截距 + 成就測驗前測成績 + 組別 + 性別 + 組別 * 性別 上表所示,變異數同質性考驗,不顯著表示達同質,故適合進行ANOVA分析。

表34

依變數(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來源 型 I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校正後的模式 26107.987a 4 6526.997 1366.278 .000

截距 234875.267 1 234875.267 49165.780 .000 成就測驗前測成績 26099.740 1 26099.740 5463.385 .000 組別 2.909 1 2.909 .609 .439 性別 5.263 1 5.263 1.102 .298 組別 * 性別 .075 1 .075 .016 .901

誤差 262.747 55 4.777 總數 261246.000 60

校正後的總數 26370.733 59 a. R 平方 = .990 (調過後的 R 平方 = .989)

(一)組別(不同教學方式)*性別的交互作用效果

由上表(表33)結果顯示,在成就測驗上,不同教學方式及不同性別之間的交互作 用未達顯著水準(F=0.016,p=0.901>0.05)。顯示兩者之間沒有交互作用存在,亦 即學生的學習成就不會因不同教學方式與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二)組別和性別的個別主要效果

在成就測驗上,不同教學方式(組別)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0.609,

p=0.439>0.05)。顯示不同教學方式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上並無顯著性的差異,亦即 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不會因不同教學方式而有所差異。

在成就測驗上,不同性別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1.102 p=0.298>0.05)。

顯示不同性別在數學學習成就測驗上無顯著性的差異,亦即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不會 因不同性別而有所差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3-7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