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比較法對於借殼上市法律問題之解決機制 82

第二節 中國大陸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2

第二節 中國大陸

第一項 中國大陸借殼上市之發展

第一款 民營企業為借殼上市發展的主角

中 國 大 陸 資 本 市 場 的 成 立 最 初 是 為 了 給 國 有 企 業 提 供 一 個 股 份 制 改 革 平 台 , 為 此 所 建 立 的 「 上 市 配 額 制 」 把 無 數 優 秀 民 營 企 業 拒 之 門 外 , 雖 配 額 制 早 已 取 消 , 但 是 複 雜 的 行 政 審 批 程 序還是為民營企業設定了難以逾越的鴻溝。企業欲上市須先經當 地政府或國務院相關產業部門初審,到證監會發行部門和發審委審核 和復審,再由證監會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企業股票發行的具體日程表,

最後按程序核准公開發行股票的批文,至少需歷時兩年以上,而上市 標準所要求之盈利能力,許多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無法符合233。此外,

因主板上市市場最初發展定位即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故自改革開放 以降,股票市場發展所帶給民營企業的支持並不多,根據統計,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在深滬二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 1378 家,而民營企業 數量僅占約 10%234。綜上述,中國大陸民營企業本普遍具有難以 透過 IPO 直接上市進入資本市場的性質。

此外,在間接金融上,根據相關研究統計(見圖 5-3),雖近幾十 年來,銀行所提供之融資逐年降低,然銀行貸款仍為中國大陸金融 體 系 中 最 重 要 的 組 成 成 分235。 然 而 銀 行 與 金 融 機 構 提 供 予 民 營 企業的資金仍非常有限,除因民營企業在統計上經營風險較高以及 較難提供可靠擔保等問題外,事實上,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企業處於

233 彭曉潔,我國民營企業借殼上市的現狀、動因及建議,財會月刊,2011 年 4 月,頁 28-29。

234 徐豔,倫理與金融,元華文創,2014 年 11 月 1 日出版,頁 169。

235 韓春明,經濟周期中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2014 年 6 月 1 日,頁 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3

不平等的地位是其融資途徑狹窄的重要原因236。有研究顯示,儘管民 營企業在數量和就業方面佔據絕對優勢、在收入和稅收方面的貢獻也 超過 50%,但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控股企業,所獲得貸款比例明顯偏 低,2009 至 2011 年,私人控股企業的貸款餘額佔境內企業貸款餘額 的分別為 26.23%、29.99%和 33.50%,同期國有控股企業為 55.40%、

52.07%和 48.82%,雖民營企業貸款比逐年提高,顯示民營企業貸款 困境逐步獲得改善,然比例上明顯的差距也顯示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存 在一定難度237。另一研究說明道,改革開放以來,非國有經濟帶來的 經濟成長貢獻為三分之二,國有經濟僅為三分之一,然非國有企業取 得大型國有銀行貸款的比例極低,1995 年以前,最高達 20%,而 1996 年至 2003 年最高不及 9%,顯示金融資源為政府所控制下,透過國有 商業銀行分配給國有部門,此乃中國大陸正規融資途徑中所普遍存在 的所有制偏見238

圖 5-3:2003-2012 年中國企業不同融資渠道比例變化趨勢圖239

236 梁燕,企業借殼上市之背景分析,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 年第 20 期,頁 187。

237 韓春明,同註 235,頁 33。

238 徐豔,同註 234,頁 169-170。

239 資料來源:韓春明,經濟周期中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同註 2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4

綜合上述,可發現民 營 企 業 的 外 部 融 資 途 徑 非 常 有 限 , 相 關 文獻說明,民營企業融資主要依靠內部融資(或稱「內源融資」)

240,根據 2001 年的二個統計資料,其一顯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自 我融資」佔融資比例平均達 90.5%,另一顯示「業主投資」、「保留盈 餘」及「非正式股權」合計平均達資金來源 60.3%241。然而,內部融 資 所 仰 仗 的 累 計 營 收 數 額 非 常 有 限 , 尤 其 對 於 新 興 企 業 或 發 展 中 企 業 而 言 , 經 營 成 本 常 常 超 過 營 收 , 在 現 今 競 爭 激 烈 的 經 濟 環 境 中 , 若 未 能 取 得 快 速 而 充 足 的 資 金 必 將 使 企 業 成 長 大 大 受 限,故民營企業在間接金融與傳統直接金融途徑受限之情形下,

較投機的借殼上市則成為其熱衷追求的融資模式,因此,在中國,

民營企業相較於相對大型的國有企業,乃借殼上市發展的主角。

第二款 1996 年中國境內借殼上市發展起步

中國大陸企業的借殼上市最早始於香港證券市場,而中國大陸境 內最早出現的借殼上市案例為 1994 年恆通集團受讓棱光實業 1,200 萬 國有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開創了資本市場民營企業借殼上市的先 河。然因受到上市額度與政策門檻等因素的影響,順利上市的民營企 業很少。至 1995 年底,滬深兩市 323 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僅有 9 家,其中亦僅 2 家採取了借殼上市的方式242

直至 1996 年中國大陸制定「九五計劃」,該計劃主導自 1996 年至

240 內部融資,指企業對經營活動中那些可以動用的資金進行充分利用,以滿足其日常經營或擴 大再生產的需要,它是中小企業籌措資金的主渠道。內部融資的資金屬於企業的自有資金,所以 企業對其使用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約和影響(尤其民營企業股權較為集中下);

融資成本相對較最低甚至是沒有(若不考慮機會成本),並且沒有還本付息的要求和壓力,不存 在支付危機,從而也不會產生支付危機導致的財務風險。然而,內部融資缺陷亦顯而易見,其一,

企業內部資金的積累是逐步,而且數量十分有限,尤其是企業初期的擴展發展階段,資金流出通 常遠遠大於資金流入;其二,存在可能較高的機會成本;其三,由於是內部資金,不需償本付息,

不存在對資金用途的約束,可能出現更多地將資金投向高風險高收益項目,從而導致較多的投資 損失。

241 韓春明,同註 235,頁 31。

242 彭曉潔,我國民營企業借殼上市的現狀、動因及建議,財會月刊,2011 年 4 月,頁 28-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2000 年發展國民經濟之改革,確立資本市場在國企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黨的「十五大」報告確認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 地位,此等政策導致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選擇借殼上市從而進入了 A 股市場。至 1999 年底,滬深兩市 949 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達 104 家,其中借殼上市的有 24 家,占到民營企業上市總數的 23%243244。 多有論者謂此階段為中國境內借殼上市起步階段。

第三款 2000 年股票發行「核准制」改革

2000 年以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初立,股票發行方式體現了當時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代特徵,實行總量控制與額度管理的

「審批制」,審批制可謂為國有企業發展所設計,目的在於對國有企 業進行嚴格管理、對下級政府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如政府對國有企業 的投資項目審批等,然而審批制的反市場特徵無論對於國有企業或者 民營企業而言,不但取代市場調節、阻礙科技創新更增加交易成本,

不符合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245,故在審批制時期,

市場的進出與市場大小受到政府嚴格控管的大環境下,借殼上市在中 國境內並不發達。

2000 年,股票發行由「審批制」改為「核准制」,核准制乃證券 主管機關對發行人申報信息和材料的全面性、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形 式審查;對擬發行證券的投資價值是否符合法律或證券監管者規定的 必要條件進行實質審查,並最終作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的判斷,

制度上,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進入遴選範圍,則能否上市,以企業 本身的實力決定246。此外,同年出台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一年後

243 彭曉潔,同註 242。

244 于彤彤,民營企業借殼上市的問題研究,中國商貿,2014 年 12 月,頁 162-164。

245 王坤,張書云,王萬賓,審批制對企業影響研究,經濟師,2002 年第 4 期,頁 60-61。

246 審批制—核准制—註冊制 中國股票發行 25 年“三步走”,金京報,2015 年 12 月 22,網路 資料:http://www.58188.com/news/2015/12-22/20626.html(最後瀏覽日:2017/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可增發新股的政策,刮起上市公司重組風潮。至 2007 年底滬深兩市 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有 410 家,其中借殼上市的有 279 家;2008 年至 今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仍有 11 家民營企業借殼進入資本市場;2012 年年中,A 股中借殼上市的民營企業已達 500 餘家,占到上市民營企 業總數的六成以上,如此觀之,民營企業借殼上市在 2000 年改制後

蓬勃發展247248

第四款 2009 年以來借殼上市熱潮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爆發後,借殼上市逐漸成為民營企業最重 要的上市渠道,其原因有二,如下說明。

首先,各國包括中國大陸 IPO 市場緊閉,同年 11 月溫家寶總理 提出採用併購的手段整合產業,應對危機,12 月國務院提出「國金 三十條」,將併購貸款作為創新舉措;緊接著,銀監會印發「商業銀 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引導金融機構在併購貸款方面科學創新,

以滿足企業和市場日益增長的合理的併購融資需求,IPO 市場冷淡而 上市公司收購形勢一片大好,使得民營企業紛紛放棄 IPO 計劃,轉向 借殼上市進入資本市場249250

其次,在金融危機而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雖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 的經濟政策,總體貸款餘額增長較快,然而狹義民營經濟的貸款不增 反降,這充分反映了在經濟衰退期,商業銀行對個體私營企業的貸款 是限制性的,意即,商業銀行並未在民營企業最急需資金時提供貸款 融資。其背後原因在於因經濟衰退,小型民營企業的信貸風險更高,

相較之下,國有大型企業,因為有國家信用作為保證,商業銀行的信

247 彭曉潔,同註 242。

248 于彤彤,同註 244。

249 于彤彤,同註 244。

250 彭曉潔,同註 2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貸支持幾乎沒有風險,導致了民營企業在間接融資上的困境251。因此,

中小型民營企業除在 IPO 上市受阻,同時在銀行融資上遭逢困境,借 殼上市風潮愈發熱烈。

以 2015 年為例,A 股市場共有三十五個成功的反向併購案,其中 三十四筆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 2 兆 1343 億元,平均為人民幣 628 億 元,此與 2014 年同期相比,借殼上市數量增長 66.7%,交易金額同 比增長 376.9%252。事實上,目前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民營企業大多都 是以借殼方式上市。

以 2015 年為例,A 股市場共有三十五個成功的反向併購案,其中 三十四筆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 2 兆 1343 億元,平均為人民幣 628 億 元,此與 2014 年同期相比,借殼上市數量增長 66.7%,交易金額同 比增長 376.9%252。事實上,目前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民營企業大多都 是以借殼方式上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