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第二(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二、 中美洲地區的環境問題

中美洲七國因為地處中美洲地峽,狹長的地形特徵,以及同時面臨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兩大洋 面的地理現實,使得中美洲地峽國家無可避免地受到太平洋及大西洋氣候的影響。而《全球 環境展望 5》在論及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環境問題時指出,全球氣候變遷更加劇了部 分地區已經存在的問題,更衝擊中美洲地區社會結構中的最脆弱族群、印地安原住民的生活。

這些年來的極端氣候更使中美洲國家在對應自然災害時的脆弱性日益增高,不僅造成極大傷 亡,也嚴重考驗各國災後重建的能力。

以下幾個統計圖清楚顯現中美洲地區國家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首先,圖二利用人類發展 指數、森林開發度為變數,發現人類發展指數越低,國家承受自然災害侵襲時的脆弱度就越 高,國家受災傷亡人數也較多,而由於人類發展指數高或低幾乎等同於的富或貧,換言之圖 二也可以說是展現了國家貧窮與脆弱性的關聯。至於年度森林開發程度與國家面臨自然災害 的脆弱性間之關聯性,雖不若貧窮這個變因那般顯著,卻也呈現部分相關性。此外,圖三則 突顯中美洲地區的海岸線出現最大改變,此現象突顯出人口與經濟開發的關聯性,而迅速增 長的人口數將對中美洲地區水資源利用及海洋生態等形成重大挑戰。

受到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更加劇中美洲地區的環境問題,暖化所造成的陸地氣溫上升、海水

45

溫度變化,以及長期乾旱、超大颶風、暴雨及大規模洪水等極端氣候,都加劇了中美洲地區 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也提高區域國家在面臨自然災害時的脆弱性。圖四顯示在 1979 至 2005 年間,拉丁美洲地區陸地與海洋年均溫度逐年上升情況,以及在 1990-2002 年間遭逢的嚴重 乾旱情況。圖五顯示的發展中國家食品短缺的原因,洪水及旱災是主因。圖六則是就國別角 度顯示自 1960 至 2006 年,中美洲各國的年均溫大都呈現成長趨勢。

2011 年,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國所遭逢的暴雨和大規模洪災的嚴重 影響,根據 ECLAC 與各國政府進行協調估計暴雨的影響,指出暴雨影響到 250 萬中美洲人,

其中 55%是薩爾瓦多人,造成了 20 億美元的損失,預估三國遭損害的基礎設施之修復金額高 達 42 億美元。另外,2011 年的中美洲也發生幾起嚴重的旱災,旱災導致瓜地馬拉、宏都拉 斯等國發生飲水匱乏、食品價格上漲的現象。2011 年 12 月 16 日,委內瑞拉南方電視台報導,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等三國總統在聖薩爾瓦多聚會,向其他合作國家、多邊金融 機構、援助機構、磋商團體的 50 多位代表提出援助要求,因為預估的 42 億美元重建金已經 超過了中美洲國家的財政能力,因此要求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哥斯大黎加副總統 以及巴馬拿和貝里斯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中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的總統一致認為氣候 變化本地區的主要問題之一,且即使氣候變遷問題是發生於地區外,國際社會對此應當分擔 責任。9前述個案顯示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環境事件突顯對中美洲國家經濟的嚴重衝擊,也傳達 若要解決中美洲地區的環境問題,必須要集各方力量使能有所小成。

總體而言,近年來中美洲地區所遭遇的主要環境問題,歸納大致有(1)自然災害,例如颶風、

大規模洪水、土石流、地震、旱災及火山爆發等;(2)水資源與相關問題,包括飲用水、衛生 用水及沿海生態;(3)生物多樣性的流失與生態保育;(4)土地利用、退化與永續發展;(5)氣候 變遷與極端氣候等問題,這些環境問題也是環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而部分南美 洲國家雖然免於颶風的威脅,但是大規模洪水、地震、土石流、地震、旱災等問題也同樣南 美洲國家的困擾。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所發布的報告內容,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 區深受颶風、大規模洪水、土石流、地震及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頻繁肆虐,受影響人口達 6400 萬人。10

9〈中美洲國家要求國際社會援助災區重建〉,2011 年 12 月 17 日,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GB/16636086.html

10 “Humanitarian Action for Children 2012,” http://www.unicef.org/hac2012/hac_tacro.html;

46

圖二 環加勒比海地區因颶風導致之傷亡情況

資料來源:轉引自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全球環境展望 4》,頁 334。

圖三 美洲地區沿海人口及海岸退化情況

資料來源:轉引自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全球環境展望 4》,頁 340。

47

圖四 1979-2005 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年均溫線性變化及乾旱11情況

資料來源:轉引自 ECLAC,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 p. 19.

圖五 發展中國家食品短缺的原因

資料來源:轉引自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全球環境展望 4》,頁 314。

11 Palmer 乾旱指數(Palmer Drought Index),亦被稱為 Palmer 乾旱嚴重程度指數(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是一個基於降水量和溫度的乾燥程度的量規。它是由氣象學家 Wayne Palmer 研發的,並在 1965 年首次 發布。這個指數是根據土壤濕度的供需模型的。「供」是相對直接的計算出來的,「需」因為取決於多個因素所 以比較複雜——不僅是溫度和土壤濕度,還包括很難測量的蒸發量和重新補水的速率。Palmer 指數的水分分級 從+4 到-4,超過+4 或-4 都歸類為同一級,各級水分分級指數如下:極度濕潤 ≥4.00,過度濕潤 3.00~ 3.99,濕 潤 2.00~ 2.99,輕度濕潤 1.00~ 1.99,初始濕期 0.50~ 0.99,正常 0.49~ -0.49,初始乾旱-0.50~ -0.99,輕度乾旱-1.00~

-1.99,乾旱-2.00~ -2.99,嚴重乾旱-3.00~ -3.99,極度乾旱≤-4.00。〈Palmer 乾旱指數〉,《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Palmer%E5%B9%B2%E6%97%B1%E6%8C%87%E6%95%B0

48

圖六 1960-2006 年中美洲七國年均溫變化

資料來源:ECLAC,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pp. 20-23.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