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磚四國與國際政治板塊之變遷-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政經互動研究:權力競逐抑或是合作共榮(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金磚四國與國際政治板塊之變遷-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政經互動研究:權力競逐抑或是合作共榮(II)"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本計畫名稱

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政經互動研究:權力競逐抑或是合作共榮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razil and the PRC: Power Struggle for Just vs. Cooperation for Prosperity

計畫主持人:柯玉枝 共同主持人:郭昕光 計畫編號: NSC 99-2410-H-004 -119 -MY2 研究類型:一般型研究計畫(整合型) 學門名稱:國際關係 流水號:98WFA0200424 研究性質:基礎研究 承辦人:林芳美 研究成果歸屬:國立政治大學 摘要

巴西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總統上台後,採取以擴大對外貿易為重 點的經濟策略,不僅使巴西經濟逐漸走穩,也逐漸提升巴西在拉丁美洲與全球 的影響力。本研究計畫初步研究發現,魯拉上台後的對外戰略是以發展經濟為 核心利益,為此渠早期的政策作為符合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所主張的理念,亦即 在絕對利益與理性功利的政策思維引導下,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強與包括 區域及亞洲、歐洲等地區的外部經濟合作關係,進而使巴西從魯拉上台後迄今, GDP 及對外貿易表現皆十分亮眼。但是,在處理絕對利益的分配問題上,新現 實主義的政策影響便浮現,具體的案例是雙方曾出不窮的貿易摩擦。 為研究「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大陸政經互動研究」這項議題,本計畫 依照當時的規劃概念,試圖探討與金磚四國相關的國際合作與衝突問題,並選 擇從現實主義及新自由制度主義,分別切入觀察與比較魯拉政府中巴政經關係 的演變與發展,探究中國大陸與巴西間,在堅持維護與擴張國家利益,主導兩 國競爭與合作關係的驅動力是相對利益抑或絕對利益。 依照筆者的初步觀察分析,魯拉上台後的對外戰略是以發展經濟為核心利 益,為此渠早期的政策作為符合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所主張的理念,亦即在絕對 利益與理性功利的政策思維引導下,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強與包括區域及 亞洲、歐洲等地區的外部經濟合作關係,進而使巴西從魯拉上台後迄今,GDP 及對外貿易表現皆十分亮眼。但是,在處理絕對利益的分配問題上,新現實主 義的政策影響便浮現,具體的案例是雙方曾出不窮的貿易摩擦。 在中國大陸與巴西的政治與經濟關係方面,從本報告所整理的幾個雙邊貿 易圖表數據可清楚證實在巴西經濟穩定成長的過程中,巴西與中國高速增長的

(2)

2 雙邊貿易實績,為地理位置遙遠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奠定雙邊關係深化發展的基 礎,並確認透過建構政治與經濟的合作關係對彼此都有利。在經濟關係方面, 魯拉政府主政時期,巴西與中國雙邊貿易成長幅度驚人是巴西近年穩定經濟成 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更被外界喻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之一。不過在投資方面,巴 西雖然是中國大陸在拉美的主要投資國,就累積投資量言,重要性卻仍不如美 國及歐洲國家。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1)魯拉政府的經濟開放政策

巴西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總統上台後,採取以擴大對外貿易為重 點的經濟策略,不僅使巴西經濟逐漸走穩,也逐漸提升巴西在拉丁美洲與全球 的影響力,近年來,在美國的拉美外交戰略規劃中,巴西便是美國亟欲拉攏的 重要南方鄰國,而巴西也極力爭取成為拉丁美洲的第一個享有否決權的聯合國 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2009 年 6 月,金磚四國領導人齊聚莫斯科,呼籲發展 中國家在全球金融機構和聯合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3 年,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巴西就任總統職務,當時巴西的 經濟形勢依舊險峻,該國自 1994 至 2003 年的 10 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高達 12.34%,而巴西政府的保守心態,以及慣常以貿易為外交籌碼,任意變化關稅, 則影響至鉅,甚至成為外界不願看好巴西的經濟發展潛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不 過,自魯拉總統於 2003 年上台後,一方面採行以擴大對外貿易,另方面又設法 控制國內通貨膨脹率的經濟發展策略,巴西 GDP 穩定增長,(歷年經濟成長率 請參閱〈表 1〉)逐漸脫經濟困境,並累積競逐更大的國際政治影響力的經濟實 力。 (2)高盛證券金磚四國報告

2003 年 10 月,高盛證券在第 99 號全球經濟報告(Global Economics Paper) 中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列為金磚四國(BRICs),其中巴西是位在歐亞陸 塊之外的唯一國家。原因是巴西因為豐富的天然資源(鐵礦、黃豆、牛肉產量 全球第一)及勞動資源(15 歲至 65 歲的數勞動年齡的占近兩億人口比率的 2/3), 因而被高盛證券列為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國家。高盛證券在其報告中指出若金 磚四國經濟成長形勢不變,四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合將在 2039 年超越 G6 國家總和-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這六國在 2003 年時的各 國 GDP 都超過一兆美元,印度的 GDP 將在 2032 年趕上日本,BRICS 四國經 濟規模合計將在 2040 年超過 G6 國家,中國的 GDP 將在 2041 年超越美國。(相 關數據請參閱〈表 2〉)2004 年 10 月,高盛再度提出有關金磚四國的第 118 號

(3)

3 報告,並預估金磚四國在石油、汽車及資本三大領域的全球經貿體系的影響將 提早到來。高盛之所以作出如此驚人預測的主要理由是,已開發國家,成長潛 力低,但實現長期預估的機率高,而未來 10 至 20 年,金磚四國將進入經濟成 長高峰期。目前,雖然金磚四國的鋒頭不再如先前一般地獨佔前茅,但是在 2008 年歐美金融危機及 2010 年下半年開始的歐債風暴影響下,容納中國大陸、巴西 等發展中國家在內的 G20 體制之經濟影響力不容輕忽。 表1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real GDP) 單位:% 國家 1994-2003 均值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0 9 201 0 201 1 201 2 201 3 201 7 拉丁美 洲及加勒 比地區 2.5 6.0 4.7 5.7 5.8 4.2 -1.5 6.2 4.5 3.2 3.9 4.0 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 阿根廷1 0.8 8.9 9.2 8.5 8.7 6.8 0.9 9.2 8.9 2.6 3.1 4.0 巴西 2.5 5.7 3.2 4.0 6.1 5.2 -0.3 7.5 2.7 1.5 4.0 4.1 巴拉圭 1.7 4.1 2.1 4.8 5.4 6.4 -4.0 13.1 4.3 -1.5 11.0 4.7 烏拉圭 0.7 4.6 6.8 4.1 6.5 7.2 2.4 8.9 5.7 3.5 4.0 4.0 委內瑞拉4 -0.9 18.3 10.3 9.9 8.8 5.3 -3.2 -1.5 4.2 5.7 3.3 2.5 太平洋聯盟(the Alliance of the Pacific)

哥倫比亞 2.3 5.3 4.7 6.7 6.9 3.5 1.7 4.0 5.9 4.3 4.4 4.5 智利 4.6 6.8 6.3 5.8 5.2 3.1 -0.9 6.1 5.9 5.0 4.4 4.6 墨西哥 2.6 4.0 3.2 5.1 3.2 1.2 -6.0 5.6 3.9 3.8 3.5 3.3 祕魯 4.3 5.0 6.8 7.7 8.9 9.8 0.9 8.0 6.9 6.0 5.8 6.0 中美洲統合體(Central American Integration System)

貝里斯 5.0 4.5 3.0 4.7 1.3 3.5 0.0 2.7 2.0 2.3 2.5 2.5 哥斯大黎 4.4 4.3 5.9 8.8 7.9 2.7 -10 4.7 4.2 4.8 4.3 4.5 瓜地馬拉 3.0 1.6 3.3 5.4 6.3 2.0 3.3 4.4 5.4 3.7 5.5 3.3 宏都拉斯 2.9 6.2 6.1 6.6 6.2 4.1 -2.1 2.8 3.6 3.8 3.6 4.0 薩爾瓦多 3.4 1.9 3.6 3.9 3.8 1.3 -3.1 1.4 1.4 1.5 2.0 3.0 尼加拉瓜 4.2 5.3 4.3 4.2 3.6 2.8 -1.5 4.5 4.7 3.7 4.0 4.0 巴拿馬 3.9 7.5 7.2 8.5 12.1 10.1 3.9 4.6 10.6 8.5 7.5 6.0 安地斯共同體(Andean Community of Nations)2

玻利維亞 3.4 2.7 6.8 2.8 5.3 6.1 3.4 4.1 5.2 5.0 5.0 5.0 厄瓜多 2.4 8.8 5.7 4.8 2.0 7.2 0.4 3.6 7.8 4.0 4.1 3.4 加勒比共同體(Caribbean Community)3

(4)

4 7 巴哈馬 4.2 0.9 3.4 2.5 1.4 -2.3 -4.9 0.2 1.6 2.5 2.7 2.5 巴貝多 1.9 1.4 4.0 5.7 1.7 0.3 -4.1 0.2 0.6 0.7 1.0 2.5 多米尼克 2.0 3.3 -0.5 4.5 6.0 7.9 -1.3 1.2 1.0 0.4 1.3 2.0 格瑞那達 5.2 0.1 12.5 -4.4 6.3 1.7 -5.7 -1.3 0.4 0.5 0.5 2.5 蓋亞那 3.0 1.6 -1.9 5.1 7.0 2.0 3.3 4.4 5.4 3.7 5.5 3.3 海地 0.9 -3.5 1.8 2.2 3.3 0.8 2.9 -5.4 5.6 4.5 6.5 5.3 牙買加 0.9 1.3 0.9 2.9 1.4 -0.8 -3.5 -1.5 1.3 0.9 1.0 1.5 聖克里斯 多福及尼 維斯 3.6 3.8 9.2 3.5 5.0 4.0 -5.6 -2.7 -2.0 0.0 1.8 4.2 聖文森 3.5 4.6 3.0 6.0 3.1 -0.6 -2.3 -1.8 0.0 1.2 1.5 3.0 聖露西亞 1.4 8.4 -1.9 9.3 1.5 5.3 0.1 0.4 1.3 0.7 1.3 2.3 蘇利南 2.6 7.3 4.9 5.8 5.1 4.1 3.0 4.1 4.2 4.0 4.5 5.0 千里達 7.2 7.9 6.2 13.2 4.8 2.7 -3.3 0.0 -1.5 0.7 2.2 3.0 拉丁美洲協會(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Association)

多明尼加 4.9 1.3 9.3 10.7 8.5 5.3 3.5 7.8 4.5 4.0 4.5 5.0 備註:1為阿根廷官方數據;2 安地斯集團共有4個南美洲會員國,除表列國家外,另有哥倫比亞

及祕魯;3 加勒比共同體共有15個會員,除表列國家外,另有聖文森及英國屬地蒙特塞拉特島

(Montserrat);4 委內瑞拉正式成員南方共同市場會員的時間是2012年8月底;2012~2017年GDP 數據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2, p. 195 & 190,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2/02/pdf/text.pdf 表 2 BRICs 與 G6 的 GDP 規模預估(單位:10 億美元) BRICs G6 BRICs G6 巴西 中國 印度 俄國 法國 德國 義大 利 日本 英國 美國 2003 461 1,353 511 430 1,387 1,900 1,155 4,366 1,565 10,879 2,754 21,253 2032 2,436 16,264 5,930 3,283 2,333 2,763 1,686 5,851 2,740 21,946 27,911 37,319 2040 3,740 26,439 12,367 4,467 2,668 3,147 1,788 6,039 3,201 27,229 47,013 44,072 2041 3,932 28,003 13,490 4,613 2,711 3,192 1,810 6,086 3,258 27,929 50,038 44,987 2050 6,074 44,453 27,803 5,870 3,148 3,603 2,061 6,673 3,782 35,165 84,201 54,433

資料來源:Dominic Wilson and Roopa Purushothaman, “Dreaming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99(2003), Goldman Sachs Economic Research Group, p19, Appendix II.

二、.研究方法及初步發現 1.研究方法

Leslie Elliott Armijo 曾在其 2007 年發表於 Asian Perspective 的文章:“The Brics Countries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As Analytical Category: Mirage

(5)

5 Or Insight?”從新經濟自由主義學、現實主義理論、自由制度主義觀點,探討 崛起的金磚四國之影響,並得出如下結論,即從新古典經濟學理論觀之,金磚 四國的國力仍相當脆弱,然政治或經濟現實主義者認為,美國應關注這四個新 崛起經濟體的影響,自由制度主義者則認為,從政治制度的角度言,金磚四國 分為兩個團體,一個是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威權政治體制,另一個是印度巴西 的民主政體。(Armijo, 2007) 為研究「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大陸政經互動研究」這項議題,本計畫 依照當時的規劃概念,試圖探討與金磚四國相關的國際合作與衝突問題,並選 擇從現實主義及新自由制度主義,分別切入觀察與比較魯拉政府中巴政經關係 的演變與發展,探究中國大陸與巴西間,在堅持維護與擴張國家利益,主導兩 國競爭與合作關係的驅動力是相對利益抑或絕對利益。(Keohane, 2009; Grieco, J.1993a; 1993b; 1996; 1997a; 1998; 2007; 2009)如下〈表 3〉所示,兩種國際關 係理論都認定,在無政府狀態下的國際體系中,國家必須採取各種政策作為, 以達成維護及擴張國家利益的政策目標。現實主義強調加在權力競爭的過程中, 維護國家利益;新現實主義主張國家在安全困境中,被迫以合作解決衝突,而 驅動國家行動的是權力競爭過程中之國家相對利益;而新自由制度主義則認為 驅動國家行動的是絕對國家利益的增減,因此只要確定合作關係有助於增加本 國國家利益,國家將會採取合作的態度來處理對外關係。 表 3 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及新自由制度主義主要觀點比較 主要理論觀點 現實主義 新自由制度主義 古典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 國際體系結構假 無政府狀態 無政府狀態 無政府狀態 國家權力的主要 成分 政治(安全)、經濟 等利益 政治(安全)、經濟 等利益 政治(安全)、經濟 等利益 國家政策目標 增加、擴張、維持 政經利益 增加、擴張政經利 增加、擴張政經利 國家關切的國家 利益 相對與絕對利益 相對獲利 絕對獲利 國家(雙邊)關係形 勢 衝突 衝突中合作 合作中衝突 國際關係賽局形 式 零和賽局 囚徒困境 非零和賽局 國際體制或制度 成因 權力競爭 安全困境下的合作 互利、合作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6)

6 依照本研究計畫當時的鹽祭設計,本計畫利用〈表 3〉所列兩種國際關係 理論,並以合作與衝突的角度,提出如下研究假設,並藉以切入觀察分析自 2003 年起魯拉政府時代的中國大陸與巴西政治與經濟關係演變。 共同基本假設 1. 國際體系結構為無政府狀態。 2. 國家利益構成國家權力,並以政治與經濟利益為核心 3. 國家利益可區分為相對利益與絕對利益,前者重視競爭者間獲利分配 情況的相對性特徵,後者則重視競爭者實質利益的獲得或減少。 4. 國家利益是引導國際體系中國大陸家作為的最重要因素。 5. 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必須適時採取衝突或合作的作為, 因應情勢變遷,以維護國家利益。 現實主義基本研究假想: 1. 古典現實主義主張,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唯一行為者。國家在國際衝突 中,為維護國家利益,必須進行零和的權力競爭。因此,國家勢必會在各種政 治或經濟衝突中,以維護及增加本國利益為重心,且不僅關切相對利益的獲得 或喪失得,也同等關心絕對利益的獲得或喪失。 2. 新現實主義主張,國家是國際體系中的單元之一。國家在國際衝突中, 為維護國家利益,必須進行競逐權力,但是在權力競爭中仍存在合作的機會, 不過國家傾向先以衝突手段來維護及增加國家利益,若無法達成政策目標,才 會採取合作手段。國家在權力競爭過程中,通常較重視相對利益,其次才是絕 對利益。原因是相對利益的獲得或喪失造成的安全威脅,在一般狀況下較常高 於絕對利益。 新自由制度主義基本研究假想: 1. 國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行為者。 2. 國家基於理性功利的本性,對外維護及增加國家利益,甚至重塑國際 體系。 3. 在國際權力競爭賽局中,國家基於絕對利益而非相對利益,以進行合 作。 4. 囚犯困境反應資訊不足所導致的合作困難,因此國際社會在存在共同 利益的條件下,可以建立國際制度。 5. 國際制度的成功與否,視國家是否存在共同利益、制度化結果是否可 影響國家行為而定。 本計畫原本試圖利用前述研究假想,從時間演變的歷史縱剖面及個案事件 演變的橫切面,觀察在長期及短期的狀況下,中巴兩國究竟本而何種的利益考

(7)

7 量來制定相關政策,進而影響雙邊關係發展。因此,本計畫初步擬定如下研究 架構、章節分配、及分年度研究重點如下: 原先規劃之研究架構及章節分配: 第一年 第一章 研究動機:兼論中巴關係歷史回顧及 2008 年金融風暴對中巴關係 的影響 第二章 研究理論文獻回顧:現實主義與新制度主義的理論探討 第三章 中巴兩國國家發展戰略的歷史回顧與檢驗 第二年 第四章 中巴政治關係的合作與衝突 第五章 中巴經濟關係的合作與衝突 第六章 氣候變遷與中巴關係:合作的新契機? 第三年 第七章 國際因素對中巴關係的影響 第八章 展望中巴關係的趨向與發展 第九章 結論 2.初步發現 依照筆者的初步觀察分析,魯拉上台後的對外戰略是以發展經濟為核心利 益,為此渠早期的政策作為符合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所主張的理念,亦即在絕對 利益與理性功利的政策思維引導下,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強與包括區域及 亞洲、歐洲等地區的外部經濟合作關係,進而使巴西從魯拉上台後迄今,GDP 及對外貿易表現皆十分亮眼。(參見表 1 及表 4)但是,在處理絕對利益的分配問 題上,新現實主義的政策影響便浮現,具體的案例是雙方曾出不窮的貿易摩擦。 在中國大陸與巴西的政治與經濟關係方面,如下幾個雙邊貿易圖表數據可 清楚證實在巴西經濟穩定成長的過程中,巴西與中國高速增長的雙邊貿易實績, 為地理位置遙遠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奠定雙邊關係深化發展的基礎,並確認透過 建構政治與經濟的合作關係對彼此都有利。在經濟關係方面,魯拉政府主政時 期,巴西與中國雙邊貿易成長幅度驚人是巴西近年穩定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 一,更被外界喻為南南合作的典範之一。不過在投資方面,巴西雖然是中國大 陸在拉美的主要投資國,就累積投資量言,重要性卻仍不如美國及歐洲國家。 從〈表 4〉及圖 1.1 及圖 1. 2 的巴西對中國貿易數據可看出,自 2001 年起, 巴西對中國出口及進口成長率大多高於巴西傳統的最主要貿易對象-美國。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後,中巴貿易雙邊貿易額雖也受到波及而呈現雙雙衰退的情 況,但〈表 5〉數據顯示中國大陸自巴西進口的衰退幅度低於中國大陸自全球 進口衰退幅度。中國更在 2009 年 3 月,成為巴西最大出口國,4 月取代美國成 為巴西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凸顯中國大陸在巴西對外貿易中的位置不斷提升。。

(8)

8 然而,經濟關係的深化雖然強化中巴雙方發展關係的動機,但也同樣形成競爭 與矛盾的關係,雙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貿易摩擦,則成為影響日後關係推展的 負面因素之一。 就中巴關係對區域及國際的影響,雙邊經濟關係的確強化了巴西在國際舞 台的位置與影響力,也急升兩國在國際場域中的合作意願。隨著巴西經濟實力 的增加,其在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居主導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其 在「二十國集團」(G-20)及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談判中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而在聯合國未來組織改造中,巴西也努力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其次,巴西與中國強化雙邊政經關係對美國、西班牙等對拉美地區具有傳 統影響力的國家,究竟會產生何種影響,而前述影響有將對中巴關係的發展產 生增強抑或制約效果,則將成為中巴雙邊關係未來發展的國際因素,值得關注。 從〈表 5〉數據可看出,中國在巴西前五大進商品的占比率逐漸提升,進而排 擠其他國家在巴西的市場占有率,而〈表 6〉數據顯示,在 2008 年至 2011 年 這四年間,中國已成為巴西主要的出口市場。未來,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與 中國的關係競合關係,將對國際政治權力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因為中國大陸及巴西都屬後起的發展中大國,因此尤其關注氣候變 遷議題對該國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目前中巴兩國已經在展開就環境問題的合 作架構,也在兩國關係的五年計劃中,將環境議題列入。具體成效雖仍待後續 觀察,但也證明兩國在氣候變遷及環境議題上,存在交涉與合作的可能。尤其 是氣候變遷的議題,因為金磚四國人口規模驚人,若在完全忽視環保問題的狀 況下快速經濟發展,隨著兩國能源需求的增加,碳排放量將無可避免地增多, 進而對嚴重衝擊全球氣候,進而使中國沿海及巴西的亞馬遜流域面臨氣候變遷 的嚴重挑戰,根據(表 8)數據,金磚四國的碳排放量及排名僅巴西列在 10 名 以外,而〈表 9〉所列數據也顯示,中國自 2001 年起、巴西自 2004 年起,日 消費能源桶數不斷攀升的現象。因此,若中巴兩國仍輕忽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 -環境破壞問題,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可將更難有效緩和。因此,未來兩國究竟 在環保能源商品及環保議題,因此是一個具有高度研究價值的個案。 無論是因為國際輿論的壓力,抑或是受到了全球政治戰略與環境意識的政 治認知,中巴兩國目前似已展現認真因應氣候變遷問題的決心。目前,在已參 與京都議定書三項靈活機制之一的清潔發展機制(CDM)30 個國家中,4 百餘件 註冊成功的 CDM 項目裡,中國居首,其次便是巴西。而在 2009 年 12 月的聯 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會議(哥本哈根會議)正式舉行前,中國宣 佈碳排放減量計畫,而巴西政府也在 2009 年 11 月 17 日,主動宣佈前所未有的 允諾,表示將在未來自願性地減少該國溫室氣體的排放。根據巴西政府的碳減 排計畫,至 2020 年該國預計排放量減的幅度介於 36.1%至 38.9%。不過,巴西 政府也留下一個伏筆,就是同時期巴西的經濟成長率應仍將維持在 5%~6%,因

(9)

9 此環保人士懷疑這些數字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巴西政府 2009 年 11 月中的政策宣示,顯示巴西似乎有意追隨歐盟、日本、 澳洲與南韓的步伐。巴西此舉是否意味著未來將與 77 集團漸行漸遠,或者只是 企圖與中國大陸競相爭取在 77 集團的絕對主導地位,目前尚無定論。不過可預 見的是,隨著中巴兩國於國際社會的快速竄起,兩國不僅成為區域的強權,更 將大幅提升彼此在全球政治舞台的影響力。中巴兩國的競爭與合作,也勢必牽 動國際關係與全球政治的發展。巴西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Eduardo Viola 指出,站 在歷史的轉捩點上,巴西政府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已不僅以經濟利益為 出發,更是受到了全球政治戰略與環境意識的左右,不過巴西在全球變遷議題 上立場的改變,已明顯疏遠了巴西與其所屬的 77 集團長期以來的緊密關係。 因此,在探究中巴關係的未來展望時,從氣候變遷此一國際社會的焦點議 題著眼,自當有其意義。鑒於 2009 哥本哈根會議未能達成共識,未來各國的政 策走向尤其值得持續關注。本研究計畫預計進行時間自 2010 年至 2013 年,期 間適逢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的終止。誠信這段期間,環境議題勢仍將是國際 社會的焦點,研究主要大國在此一議題上的互動,乃是國際關係研究之必要。 圖 1.1 2002~2011 年巴西前五大出口國 圖 1.2 2002~2011 年巴西前五大進口國

(10)

10

(11)

11 表 4 2001 年至 2011 年巴西與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情況 (單位:千美元) 排名 國家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巴西出口 全球 58,286,592 60,438,648 73,203,224 96,677,248 118,528,688 137,806,192 160,648,864 197,942,448 152,994,743 197,356,436 256,038,702 1 美國 14,398,230 15,559,315 16,937,180 20,403,166 22,810,092 24,774,416 25,335,516 27,734,720 20,190,831 30,752,356 44,314,595 2 阿根廷 5,009,810 2,346,508 4,569,768 7,390,967 9,930,153 11,739,592 14,416,946 17,605,620 15,744,930 19,240,185 25,942,953 3 中國 1,902,122 2,520,979 4,533,363 5,441,746 6,834,997 8,402,369 10,748,814 16,403,039 12,784,967 18,436,993 22,709,344 4 荷蘭 2,863,612 3,183,411 4,247,612 5,919,281 5,285,515 5,748,570 8,840,872 10,482,595 8,150,135 10,221,664 13,639,693 5 日本 1,989,773 2,102,539 2,315,632 2,774,247 3,482,616 3,894,521 4,321,335 6,114,520 4,269,695 7,123,436 9,473,096 6 德國 2,504,137 2,539,955 3,140,329 4,045,946 5,032,320 5,690,810 7,211,325 8,850,810 6,174,960 8,079,794 9,039,093 7 義大利 1,810,334 1,817,961 2,209,939 2,909,051 3,229,054 3,836,472 4,463,875 4,765,476 3,016,186 4,213,613 5,440,918 巴西進口 排名 國家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球 55,601,756 47,242,656 48,325,648 62,835,616 73,600,376 91,342,784 120,620,872 173,196,640 127,647,331 180,458,789 226,243,409 1 美國 13,050,769 10,440,316 9,731,968 11,538,691 12,854,780 14,856,489 18,889,840 25,849,680 20,214,138 27,200,503 34,233,526 2 中國 1,328,389 1,553,994 2,147,799 3,710,477 5,354,519 7,989,343 12,617,755 20,040,022 15,911,145 25,535,684 32,788,425 3 阿根廷 6,206,537 4,743,785 4,672,611 5,569,812 6,241,110 8,053,648 10,409,997 13,257,932 11,281,165 14,424,771 16,906,099 4 德國 4,825,163 4,418,972 4,204,010 5,071,762 6,144,465 6,503,178 8,674,518 12,025,396 9,865,611 11,750,509 15,212,859 5 南韓 1,574,062 1,066,653 1,078,838 1,729,910 2,326,778 3,106,306 3,391,063 5,412,420 4,818,447 8,417,970 10,096,972 6 奈及利亞 1,376,174 1,094,550 1,521,662 3,501,030 2,643,016 3,883,714 5,273,247 6,706,282 4,760,355 5,919,700 8,386,359 7 日本 3,063,629 2,347,528 2,520,542 2,868,677 3,405,021 3,839,523 4,609,583 6,806,892 5,367,570 6,970,198 7,871,809 與主要貿易夥伴之貿易平衡 全球 2,684,836 13,195,996 24,877,572 33,841,632 44,928,313 46,463,406 40,027,999 24,745,809 25,347,412 16,897,647 29,795,293 1 中國 573,733 966,985 2,385,564 1,731,269 1,480,478 413,026 -1,868,941 -3,636,983 4,279,686 5,216,672 11,526,170 2 美國 1,347,461 5,118,999 7,205,213 8,864,475 9,955,313 9,917,928 6,445,676 1,885,039 -4,469,208 -7,960,318 -8,290,573 3 阿根廷 -1,196,727 -2,397,277 -102,843 1,821,155 3,689,043 3,685,944 4,006,949 4,347,689 1,503,802 4,012,222 5,803,245 4 荷蘭 2,330,513 2,648,111 3,738,913 5,301,714 4,698,864 4,963,026 7,724,994 9,005,812 7,177,675 8,455,528 11,374,304 5 日本 -1,073,856 -244,989 -204,910 -94,430 77,595 54,998 -288,248 -692,372 -1,097,875 153,238 1,601,287 6 德國 -2,321,026 -1,879,017 -1,063,681 -1,025,816 -1,112,145 -812,368 -1,463,193 -3,174,586 -3,690,651 -3,670,715 -6,173,766 7 義大利 -378,818 55,967 467,101 855,120 948,560 1,264,260 1,113,806 149,636 -652,222 -612,689 -787,343 資料來源:依照 ITC 數據庫資料製作,ITC,http://www.trademap.org/tradestat/Country_SelProductCountry_TS.aspx

(12)

12

表 5 2002 至 2011 年來巴西與中國貿易情況 單位:千美元 HS 編

碼 項目

Brazil's exports to China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1902122 2520979 4533363 5441746 6834997 8402369 10748814 16403039 20190831 30752356 44314595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491003 608875 773661 1168978 1891778 2686497 3807910 5170862 7213125 13625893 20170632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537676 825709 1313083 1621772 1717113 2431708 2831908 5324123 6343035 7133713 10957665 HS 編 碼 項目

China's imports from world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243552881 295170104 412759796 561228748 659952762 791460868 956115448 1132562161 1005555225 1396001565 1743394866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4175734 4280721 7174904 17272580 26032520 32164433 54042715 85936803 69590904 109386524 150655638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3343988 2777080 5659944 7371415 8158744 8117202 12266321 23182453 21005837 27061892 32020530 HS 編 碼 項目

Brazil's exports to world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58286593 60438650 73203222 96677246 118528688 137806190 160648870 197942443 152994743 197356436 256038702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3128625 3192320 3643940 5237143 8024755 9756785 12026268 18726625 14453094 30839053 44216554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2756980 3069982 4338706 5473852 5425243 5753769 6818711 11095858 11565087 11175427 16531284

(13)

13 表 6 2008 年至 2011 年巴西五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構成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2008 年 2009 年 HS84-85:機電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0,021 50.3 22.0 中國 8,495 -15.2 23.2 美國 7,878 30.8 17.3 美國 6,356 -19.3 17.4 德國 4,500 33.9 9.9 德國 3,494 -22.4 9.6 日本 3,386 51.3 7.4 日本 2,552 -24.6 7.0 韓國 2,959 44.3 6.5 韓國 2,074 -29.9 5.7 HS25-27:礦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尼日利亞 6,700 27.2 17.9 美國 4,658 -15.5 21.6 美國 2,847 59.7 7.6 德國 2,736 -0.4 12.7 沙烏地阿 拉伯 2,842 72.6 7.6 中國 1,588 -27.7 7.4 玻利維亞 2,779 79.6 7.4 瑞士 1,139 1.6 5.3 阿爾及利 亞 2,494 11.7 6.7 法國 967 -3.4 4.5 HS28-38:化工產品 HS25-27:礦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5,510 22.8 18.7 奈及利亞 4,756 -29.0 23.6 德國 2,748 46.0 9.3 美國 2,162 -24.1 10.8 中國 2,196 70.7 7.5 玻利維亞 1,611 -42.0 8.0 俄羅斯 2,005 54.5 6.8 沙烏地阿拉伯 1,556 -45.2 7.7 加拿大 1,329 123.6 4.5 阿爾及利 1,381 -44.6 6.9 HS86-89:運輸設備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4,288 41.8 26.2 阿根廷 4,354 1.5 30.7 美國 2,629 92.7 16.1 美國 1,818 -30.8 12.8 德國 1,599 55.5 9.8 德國 1,255 -21.5 8.9 日本 1,392 41.3 8.5 韓國 1,127 26.5 7.9 墨西哥 1,116 86.1 6.8 日本 1,076 -22.7 7.6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智利 1,967 23.7 17.1 智利 1,052 -46.5 13.5 中國 1,572 72.2 13.7 中國 1,017 -35.3 13.1 美國 1,402 45.8 12.2 美國 889 -36.6 11.4

(14)

14 德國 928 32.3 8.1 德國 616 -33.7 7.9 秘魯 554 -0.2 4.8 日本 452 -15.4 5.8 2010 年 2011 年 HS84-85:機電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3,624 60.4 26.8 中國 16,543 21.4 27.5 美國 7,743 21.8 15.3 美國 9,139 18.0 15.2 德國 4,292 22.8 8.5 德國 5,771 34.5 9.6 韓國 3,505 69.0 6.9 韓國 4,100 17.0 6.8 日本 3,295 29.1 6.5 日本 3,836 16.4 6.4 HS25-27:礦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奈及利亞 5,910 24.3 18.5 美國 6,737 17.9 19.5 美國 4,838 123.8 15.2 德國 3,685 15.0 10.7 阿爾及利 亞 2,361 70.9 7.4 中國 3,031 49.1 8.8 玻利維亞 2,173 34.9 6.8 俄羅斯 1,911 122.7 5.5 沙烏地阿 拉伯 1,977 27.0 6.2 法國 1,415 5.7 4.1 HS28-38:化工產品 HS25-27:礦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5,713 22.7 21.0 奈及利亞 8,372 41.7 18.8 德國 3,206 17.2 11.8 美國 6,999 44.7 15.7 中國 2,032 28.0 7.5 印度 3,441 82.2 7.7 法國 1,338 38.4 4.9 阿爾及利 亞 3,137 32.9 7.0 瑞士 1,302 14.3 4.8 沙烏地阿 拉伯 2,981 50.8 6.7 HS86-89:運輸設備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6,258 43.7 29.9 阿根廷 7,086 13.2 26.9 韓國 2,282 102.5 10.9 韓國 2,882 26.3 10.9 美國 2,130 17.2 10.2 美國 2,649 24.3 10.0 德國 1,958 56.0 9.4 墨西哥 2,311 61.0 8.8 墨西哥 1,435 36.8 6.9 德國 2,207 12.7 8.4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2,489 144.8 18.6 中國 2,724 9.4 19.1 智利 1,917 82.1 14.3 智利 2,021 5.4 14.2 美國 1,143 28.6 8.6 美國 1,152 0.8 8.1 德國 804 30.6 6.0 德國 913 13.6 6.4 日本 629 39.1 4.7 日本 604 -4.0 4.2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商務部綜合司,「2008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 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2,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3538;「2009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0 年第 1 期,表 12,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7950;「2010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1 年第 1 期,表 12,

(15)

15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2730;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 商務部綜合司,「2011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2012 年第 1 期,表 12,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7766。 表 7 2008 年至 2011 年巴西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構成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2008 年 2009 年 HS25-27:礦產品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6,952 46.9 18.2 中國 8,641 24.3 30.1 美國 5,346 32.7 14.0 美國 2,784 -47.9 9.7 聖露西亞 島 3,573 246.4 9.4 聖露西亞 島 2,432 -31.9 8.5 日本 2,198 66.0 5.8 阿根廷 1,540 12.8 5.4 德國 1,901 35.8 5.0 日本 1,293 -41.2 4.5 HS86-89:運輸設備 HS06-14:植物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5,644 33.2 25.2 荷蘭 2,408 -18.7 10.5 美國 4,114 40.4 18.4 印度 1,598 1,918.0 7.0 墨西哥 1,449 -13.8 6.5 比利時 1,405 5.0 6.2 德國 1,363 31.3 6.1 美國 1,333 -37.1 5.8 智利 824 3.1 3.7 俄羅斯 1,071 -26.6 4.7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HS47-49:纖維素漿;紙張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荷蘭 2,961 46.7 13.6 中國 6,362 19.3 35.0 美國 2,120 17.2 9.8 德國 1,377 -9.3 7.6 俄羅斯 1,459 10.9 6.7 荷蘭 1,320 -18.9 7.3 比利時 1,338 8.2 6.2 美國 1,039 1.2 5.7 法國 1,057 49.4 4.9 西班牙 1,015 -36.5 5.6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4,104 14.6 20.2 阿根廷 2,736 -25.8 20.5 阿根廷 1,846 38.0 9.1 美國 2,275 -36.3 17.1 荷蘭 1,664 25.3 8.2 墨西哥 741 -28.4 5.6 韓國 1,113 126.3 5.5 委內瑞拉 720 -36.4 5.4 日本 1,105 14.6 5.4 德國 664 -40.5 5.0 HS84-85:機電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3,688 13.0 19.0 阿根廷 3,567 -36.8 27.4 美國 3,573 -5.4 18.4 美國 1,456 -64.6 11.2 委內瑞拉 1,133 -4.1 5.8 德國 1,143 -16.1 8.8 德國 1,117 8.6 5.8 墨西哥 802 -44.7 6.2 墨西哥 1,035 13.5 5.3 智利 466 -43.5 3.6 2010 年 2011 年 HS25-27:礦產品 HS25-27:礦產品

(16)

16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7,810 106.1 34.7 中國 25,212 41.6 35.1 美國 4,427 59.0 8.6 美國 6,197 40.0 8.6 日本 3,386 161.9 6.6 日本 4,425 30.7 6.2 聖露西亞 島 2,742 12.7 5.3 荷蘭 3,563 98.6 5.0 德國 2,524 216.4 4.9 聖露西亞 2,941 7.3 4.1 HS86-89:運輸設備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6,656 86.6 38.5 荷蘭 3,018 13.3 9.5 墨西哥 1,097 36.8 6.4 俄羅斯 2,138 17.8 6.7 美國 1,009 -30.7 5.8 美國 2,064 56.4 6.5 德國 955 -16.5 5.5 中國大陸 1,773 82.0 5.6 智利 924 98.4 5.4 比利時 1,407 9.4 4.4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HS06-14:植物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荷蘭 2,664 10.6 9.9 中國大陸 10,988 53.5 36.6 俄羅斯 1,815 69.5 6.7 美國 2,159 53.9 7.2 美國 1,319 -1.1 4.9 德國 1,938 45.8 6.5 比利時 1,286 -8.5 4.8 西班牙 1,613 43.9 5.4 印度 1,018 -36.3 3.8 荷蘭 1,297 31.4 4.3 HS06-14:植物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7,160 12.6 35.4 阿根廷 3,760 4.7 19.6 美國 1,403 35.0 6.9 美國 3,278 24.7 17.1 德國 1,329 -3.5 6.6 墨西哥 1,251 14.1 6.5 西班牙 1,121 10.5 5.5 德國 1,180 34.5 6.1 荷蘭 987 -25.3 4.9 荷蘭 766 62.0 4.0 HS84-85:機電產品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3,592 31.3 22.2 阿根廷 8,471 27.3 43.3 美國 2,629 15.6 16.2 美國 1,265 25.3 6.5 墨西哥 1,097 47.9 6.8 新加坡 1,051 17,736.5 5.4 德國 878 32.1 5.4 墨西哥 1,016 -7.4 5.2 智利 660 32.3 4.1 智利 763 -17.4 3.9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商務部綜合司,「2008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 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3537;「2009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7950;「2010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0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2729;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 商務部綜合司,「2011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2012 年第 1 期,表 11,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7765。

(17)

17 表 8 2006 年全球前 20 大 碳排放國家及其排放量 單位:百萬噸 Co2 排 名 國名 總排放量 (百萬噸 Co2) 人均碳排放 量 (百萬噸 Co2) 排 名 國名 總排放量 (百萬噸 Co2) 人均碳排放 量 (百萬噸 Co2) 1 中國 大陸 6,018 4.6 11 義大利 468 8.0 2 美國 5,903 19.8 12 南非 444 10.0 3 俄羅 斯 1,704 12.0 13 墨西哥 436 4.1 4 印度 1,293 8.0 14 沙烏地阿拉 伯 424 15.7 5 日本 1,247 9.8 15 法國 418 6.6 6 德國 858 10.4 16 澳洲 417 20.6 7 加拿 大 614 18.8 17 巴西 377 2.0 8 英國 586 9.7 18 西班牙 373 9.2 9 南韓 515 10.5 19 烏克蘭 329 7.1 10 伊朗 471 7.3 20 波瀾 303 7.9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製表, “Climate change: The carbon atlas,”

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interactive/2008/dec/09/climatechange-carbonemissions 表 9 中國大陸與巴西每日能源消費量及其排名 國家 巴西 中國大陸 年度 數量 (bbl/da y) 石油消費 排名 數量 (bbl/da y) 石油消費 排名 2007 2,372,000 8 7,578,000 3 2005 2,100,000 3 6,534,000 2 2004 1,610,000 12 6,391,000 3 2001 2,100,000 9 4,570,000 4 資料來源:NationMaster.com,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ne_oil_con-energy-oil-consumption 3.研究計畫執行進度說明 如下表所列,本研究計畫原先規劃之進行步驟與執行進度是 第一年 1.利用赴中國大陸(北京)訪問研究,蒐集無法透過在台灣取得的,有 關中國大陸對中巴關係發展與走向的研究資料。 2.以在台蒐集及北京訪問研究資料為主,撰寫初步研究報告,隨同整 合型計畫團隊前往參加美國參加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並與各國拉 美研究學者交換研究心得與研究資料。 第二年 以第一年蒐集資料為主,撰寫有關中巴政經關係的初步研究報告, 隨同整合型計畫團隊前往參加美國參加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並與 各國拉美研究學者交換研究心得與研究資料。 第三年 以第一年蒐集資料為主,撰寫有關國際因素對中巴政經關係的影響 與發展之初步研究報告,隨同整合型計畫團隊前往參加美國參加國

(18)

18 際會議並發表論文,並與各國拉美研究學者交換研究心得與研究資 在第一年(2010),研究計畫依照規劃時間前往中國大陸北京進行參訪,並於 同年 10 月參加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的研討會,發表初步研究成果,會議論文 名稱為:「魯拉政府時期巴西與中國政經關係互動研究」(柯玉枝,郭昕光, 2010.10) 第二年(2011~2012),本研究計畫主持人於致理技術學院發行的「拉丁美洲經 貿季刊」第 5 期發表「當前巴西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分析:建立合作架構或持續 利益競合」文章(柯玉枝,2011.06)。共同主持人發表郭昕光於 2011 年 12 月發表「巴 西能源戰略」的會議論文,會議主辦單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會議主題 為「崛起的中國與全球石油能源市場:秩序的維護者或是規則的改變者?」。 2012 年 10 月 6 日,計畫主持人柯玉枝另於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 2012 年會 暨「全球變遷與興起中的國際秩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從本研究計畫執行過程中 所延伸出的研究成果,並發表「中美洲地區的環境治理」文章(柯玉枝,2012.10a), 會議地點在中興大學社管大樓 102 教室。2012 年 10 月 21 日,計畫主持人柯玉枝 又於由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發展研究年會中發表「拉丁美洲經 濟整合現況及發展:分進合擊或東西割裂」論文(柯玉枝,2012.10b),文中也論 及巴西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迅速增長對巴西國力崛起之影響,以及國力崛起的巴 西對拉丁美洲經濟整合的影響。 但是,在申請計畫之時,本研究計畫及預測可能會遭遇如下困難,亦即無順 利前往巴西進行調查研究,此事果然發生,個人曾經嘗試自費前往進行移地研究, 也覓得當地人士出具邀請函,但仍無法成行。這是因為由於巴西政府對台灣並不 友善,因此無法規劃前往巴西進行訪問研究、蒐集研究資料,是本研究最大的研 究限制。 當時個人曾經試圖以如下方式克服前述研究困難,亦即規劃:(1)每年前往 美國參加國際會議,從美國學屆蒐集研究資料;(2)利用美國、拉美國家及國際 組織等官方、民間智庫、新聞網路,及拉美研究者部落格等網際網路工具,以解 決資料蒐集的困難。第一項途徑因為非自主性因素無法順利成行,第二項途徑則 是個人持續蒐集相關分析資訊的主要來源。 至於有關氣候變化的議題,本計畫共同主持人曾在 2011 年政治大學外交學 系舉辦之研討會中發表有關巴西的環境問題與清淨能源發展的相關文章,而主持 人有在 2012 年 10 月間於第五屆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中發表有關中美環境 治理的文章。當然,國際社會對於氣候變遷議題及其可能影響,仍有不同意見與 想法,氣候變遷與環境的相關性也仍存在科學的不確定性,而各方對於如何減緩 和適應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也因此不同利益國家集團間,而存在許多問題上存 有嚴重的利益衝突。前述因素都使有關氣候變遷對中巴關係影響的個案探討,不 僅資料取得困難度高,且必須密切追蹤議題發展,研究困難度仍高。 近年來,巴西為拉美第一大 GDP 產值國,卻能在以美國為中心的 2008 年金 融風暴中,迅速穩定經濟形勢,相當難得。在前述的形勢演變中,緊密的中巴經 濟關係發揮不可忽視的力量。本研究希望能夠透過為期三年的研究過程,分年度 按研究計畫進行研究。計畫蒐集資料來源地區包括美國、南美國家、中國大陸及 歐洲等,藉以從區域與全球的範疇,多面向深入探討中巴關係的影響與發展。

(19)

19 本計畫在提出之際,希望能在三年的長期研究後,找出有助於理解中巴關係 對於兩國國力崛起的作用。不過,因為如下幾點因素,使本計畫無法完整地依照 當時的規劃進度進行。首先,由於當時編列的兼職研究助理經費過低,一直無法 成功聘任能夠閱讀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的拉丁美洲來台留學生擔任兼任蒐集當 地第一手資訊的研究助理工作;其次,因為整合型計畫中原先編列的資料庫並未 建立,以致無法建立足夠進行量化或質化分析所需的樣本數及系統性資訊,致使 本研究計畫尚無法在計畫的第二年依照原先計畫出版有關中巴政經關係的合作 與衝突,以及有關中巴在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競合關係等議題之學術著作;第三, 在移地參訪及蒐集資料的部分,因為並未編列前往巴西或中南美洲參訪調研的經 費,而擬議前往美國參加會議暨蒐集資料的行程又因為主辦會議單位的籌辦會議 的政策變化,以致僅在第一年完成前往北京調查研究,第一年及第二年前往美國 的行程,都因整合計劃團隊取消前往美國形成而無法執行。但是,個人為求每年 都能進行移地研究及蒐集資料,仍在 2012 年 6 月至 7 月間,自費前往上海及北 京進行移動研究,以彌補無法在 2012 年 4 月前王美國移動研究之遺憾。

(20)

20 表 3 2001 年至 2011 年巴西與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情況 (單位:千美元) 排名 國家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巴西出口 全球 58,286,592 60,438,648 73,203,224 96,677,248 118,528,688 137,806,192 160,648,864 197,942,448 152,994,743 197,356,436 256,038,702 1 美國 14,398,230 15,559,315 16,937,180 20,403,166 22,810,092 24,774,416 25,335,516 27,734,720 20,190,831 30,752,356 44,314,595 2 阿根廷 5,009,810 2,346,508 4,569,768 7,390,967 9,930,153 11,739,592 14,416,946 17,605,620 15,744,930 19,240,185 25,942,953 3 中國 1,902,122 2,520,979 4,533,363 5,441,746 6,834,997 8,402,369 10,748,814 16,403,039 12,784,967 18,436,993 22,709,344 4 荷蘭 2,863,612 3,183,411 4,247,612 5,919,281 5,285,515 5,748,570 8,840,872 10,482,595 8,150,135 10,221,664 13,639,693 5 日本 1,989,773 2,102,539 2,315,632 2,774,247 3,482,616 3,894,521 4,321,335 6,114,520 4,269,695 7,123,436 9,473,096 6 德國 2,504,137 2,539,955 3,140,329 4,045,946 5,032,320 5,690,810 7,211,325 8,850,810 6,174,960 8,079,794 9,039,093 7 義大利 1,810,334 1,817,961 2,209,939 2,909,051 3,229,054 3,836,472 4,463,875 4,765,476 3,016,186 4,213,613 5,440,918 巴西進口 排名 國家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球 55,601,756 47,242,656 48,325,648 62,835,616 73,600,376 91,342,784 120,620,872 173,196,640 127,647,331 180,458,789 226,243,409 1 美國 13,050,769 10,440,316 9,731,968 11,538,691 12,854,780 14,856,489 18,889,840 25,849,680 20,214,138 27,200,503 34,233,526 2 中國 1,328,389 1,553,994 2,147,799 3,710,477 5,354,519 7,989,343 12,617,755 20,040,022 15,911,145 25,535,684 32,788,425 3 阿根廷 6,206,537 4,743,785 4,672,611 5,569,812 6,241,110 8,053,648 10,409,997 13,257,932 11,281,165 14,424,771 16,906,099 4 德國 4,825,163 4,418,972 4,204,010 5,071,762 6,144,465 6,503,178 8,674,518 12,025,396 9,865,611 11,750,509 15,212,859 5 南韓 1,574,062 1,066,653 1,078,838 1,729,910 2,326,778 3,106,306 3,391,063 5,412,420 4,818,447 8,417,970 10,096,972 6 奈及利亞 1,376,174 1,094,550 1,521,662 3,501,030 2,643,016 3,883,714 5,273,247 6,706,282 4,760,355 5,919,700 8,386,359 7 日本 3,063,629 2,347,528 2,520,542 2,868,677 3,405,021 3,839,523 4,609,583 6,806,892 5,367,570 6,970,198 7,871,809 與主要貿易夥伴之貿易平衡 全球 2,684,836 13,195,996 24,877,572 33,841,632 44,928,313 46,463,406 40,027,999 24,745,809 25,347,412 16,897,647 29,795,293 1 中國 573,733 966,985 2,385,564 1,731,269 1,480,478 413,026 -1,868,941 -3,636,983 4,279,686 5,216,672 11,526,170 2 美國 1,347,461 5,118,999 7,205,213 8,864,475 9,955,313 9,917,928 6,445,676 1,885,039 -4,469,208 -7,960,318 -8,290,573 3 阿根廷 -1,196,727 -2,397,277 -102,843 1,821,155 3,689,043 3,685,944 4,006,949 4,347,689 1,503,802 4,012,222 5,803,245 4 荷蘭 2,330,513 2,648,111 3,738,913 5,301,714 4,698,864 4,963,026 7,724,994 9,005,812 7,177,675 8,455,528 11,374,304 5 日本 -1,073,856 -244,989 -204,910 -94,430 77,595 54,998 -288,248 -692,372 -1,097,875 153,238 1,601,287 6 德國 -2,321,026 -1,879,017 -1,063,681 -1,025,816 -1,112,145 -812,368 -1,463,193 -3,174,586 -3,690,651 -3,670,715 -6,173,766 7 義大利 -378,818 55,967 467,101 855,120 948,560 1,264,260 1,113,806 149,636 -652,222 -612,689 -787,343 資料來源:依照 ITC 數據庫資料製作,ITC,http://www.trademap.org/tradestat/Country_SelProductCountry_TS.aspx

(21)

21

表 4 2002 至 2011 年來巴西與中國貿易情況 單位:千美元 HS 編

碼 項目

Brazil's exports to China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1902122 2520979 4533363 5441746 6834997 8402369 10748814 16403039 20190831 30752356 44314595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491003 608875 773661 1168978 1891778 2686497 3807910 5170862 7213125 13625893 20170632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537676 825709 1313083 1621772 1717113 2431708 2831908 5324123 6343035 7133713 10957665 HS 編 碼 項目

China's imports from world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243552881 295170104 412759796 561228748 659952762 791460868 956115448 1132562161 1005555225 1396001565 1743394866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4175734 4280721 7174904 17272580 26032520 32164433 54042715 85936803 69590904 109386524 150655638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3343988 2777080 5659944 7371415 8158744 8117202 12266321 23182453 21005837 27061892 32020530 HS 編 碼 項目

Brazil's exports to world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部 全部 58286593 60438650 73203222 96677246 118528688 137806190 160648870 197942443 152994743 197356436 256038702

'26 礦砂、礦渣及礦灰 3128625 3192320 3643940 5237143 8024755 9756785 12026268 18726625 14453094 30839053 44216554

'12 礦砂、礦渣及礦灰 2756980 3069982 4338706 5473852 5425243 5753769 6818711 11095858 11565087 11175427 16531284

(22)

22 表 5 2008 年至 2011 年巴西五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構成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2008 年 2009 年 HS84-85:機電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0,021 50.3 22.0 中國 8,495 -15.2 23.2 美國 7,878 30.8 17.3 美國 6,356 -19.3 17.4 德國 4,500 33.9 9.9 德國 3,494 -22.4 9.6 日本 3,386 51.3 7.4 日本 2,552 -24.6 7.0 韓國 2,959 44.3 6.5 韓國 2,074 -29.9 5.7 HS25-27:礦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尼日利亞 6,700 27.2 17.9 美國 4,658 -15.5 21.6 美國 2,847 59.7 7.6 德國 2,736 -0.4 12.7 沙烏地阿 拉伯 2,842 72.6 7.6 中國 1,588 -27.7 7.4 玻利維亞 2,779 79.6 7.4 瑞士 1,139 1.6 5.3 阿爾及利 亞 2,494 11.7 6.7 法國 967 -3.4 4.5 HS28-38:化工產品 HS25-27:礦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5,510 22.8 18.7 奈及利亞 4,756 -29.0 23.6 德國 2,748 46.0 9.3 美國 2,162 -24.1 10.8 中國 2,196 70.7 7.5 玻利維亞 1,611 -42.0 8.0 俄羅斯 2,005 54.5 6.8 沙烏地阿拉伯 1,556 -45.2 7.7 加拿大 1,329 123.6 4.5 阿爾及利 1,381 -44.6 6.9 HS86-89:運輸設備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4,288 41.8 26.2 阿根廷 4,354 1.5 30.7 美國 2,629 92.7 16.1 美國 1,818 -30.8 12.8 德國 1,599 55.5 9.8 德國 1,255 -21.5 8.9 日本 1,392 41.3 8.5 韓國 1,127 26.5 7.9 墨西哥 1,116 86.1 6.8 日本 1,076 -22.7 7.6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智利 1,967 23.7 17.1 智利 1,052 -46.5 13.5 中國 1,572 72.2 13.7 中國 1,017 -35.3 13.1 美國 1,402 45.8 12.2 美國 889 -36.6 11.4

(23)

23 德國 928 32.3 8.1 德國 616 -33.7 7.9 秘魯 554 -0.2 4.8 日本 452 -15.4 5.8 2010 年 2011 年 HS84-85:機電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3,624 60.4 26.8 中國 16,543 21.4 27.5 美國 7,743 21.8 15.3 美國 9,139 18.0 15.2 德國 4,292 22.8 8.5 德國 5,771 34.5 9.6 韓國 3,505 69.0 6.9 韓國 4,100 17.0 6.8 日本 3,295 29.1 6.5 日本 3,836 16.4 6.4 HS25-27:礦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奈及利亞 5,910 24.3 18.5 美國 6,737 17.9 19.5 美國 4,838 123.8 15.2 德國 3,685 15.0 10.7 阿爾及利 亞 2,361 70.9 7.4 中國 3,031 49.1 8.8 玻利維亞 2,173 34.9 6.8 俄羅斯 1,911 122.7 5.5 沙烏地阿 拉伯 1,977 27.0 6.2 法國 1,415 5.7 4.1 HS28-38:化工產品 HS25-27:礦產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5,713 22.7 21.0 奈及利亞 8,372 41.7 18.8 德國 3,206 17.2 11.8 美國 6,999 44.7 15.7 中國 2,032 28.0 7.5 印度 3,441 82.2 7.7 法國 1,338 38.4 4.9 阿爾及利 亞 3,137 32.9 7.0 瑞士 1,302 14.3 4.8 沙烏地阿 拉伯 2,981 50.8 6.7 HS86-89:運輸設備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6,258 43.7 29.9 阿根廷 7,086 13.2 26.9 韓國 2,282 102.5 10.9 韓國 2,882 26.3 10.9 美國 2,130 17.2 10.2 美國 2,649 24.3 10.0 德國 1,958 56.0 9.4 墨西哥 2,311 61.0 8.8 墨西哥 1,435 36.8 6.9 德國 2,207 12.7 8.4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2,489 144.8 18.6 中國 2,724 9.4 19.1 智利 1,917 82.1 14.3 智利 2,021 5.4 14.2 美國 1,143 28.6 8.6 美國 1,152 0.8 8.1 德國 804 30.6 6.0 德國 913 13.6 6.4 日本 629 39.1 4.7 日本 604 -4.0 4.2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商務部綜合司,「2008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 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2,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3538;「2009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0 年第 1 期,表 12,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7950;「2010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1 年第 1 期,表 12,

(24)

24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2730;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 商務部綜合司,「2011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2012 年第 1 期,表 12,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7766。 表 6 2008 年至 2011 年巴西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構成 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2008 年 2009 年 HS25-27:礦產品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6,952 46.9 18.2 中國 8,641 24.3 30.1 美國 5,346 32.7 14.0 美國 2,784 -47.9 9.7 聖露西亞 島 3,573 246.4 9.4 聖露西亞 島 2,432 -31.9 8.5 日本 2,198 66.0 5.8 阿根廷 1,540 12.8 5.4 德國 1,901 35.8 5.0 日本 1,293 -41.2 4.5 HS86-89:運輸設備 HS06-14:植物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5,644 33.2 25.2 荷蘭 2,408 -18.7 10.5 美國 4,114 40.4 18.4 印度 1,598 1,918.0 7.0 墨西哥 1,449 -13.8 6.5 比利時 1,405 5.0 6.2 德國 1,363 31.3 6.1 美國 1,333 -37.1 5.8 智利 824 3.1 3.7 俄羅斯 1,071 -26.6 4.7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HS47-49:纖維素漿;紙張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荷蘭 2,961 46.7 13.6 中國 6,362 19.3 35.0 美國 2,120 17.2 9.8 德國 1,377 -9.3 7.6 俄羅斯 1,459 10.9 6.7 荷蘭 1,320 -18.9 7.3 比利時 1,338 8.2 6.2 美國 1,039 1.2 5.7 法國 1,057 49.4 4.9 西班牙 1,015 -36.5 5.6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HS72-83:賤金屬及製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美國 4,104 14.6 20.2 阿根廷 2,736 -25.8 20.5 阿根廷 1,846 38.0 9.1 美國 2,275 -36.3 17.1 荷蘭 1,664 25.3 8.2 墨西哥 741 -28.4 5.6 韓國 1,113 126.3 5.5 委內瑞拉 720 -36.4 5.4 日本 1,105 14.6 5.4 德國 664 -40.5 5.0 HS84-85:機電產品 HS28-38:化工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3,688 13.0 19.0 阿根廷 3,567 -36.8 27.4 美國 3,573 -5.4 18.4 美國 1,456 -64.6 11.2 委內瑞拉 1,133 -4.1 5.8 德國 1,143 -16.1 8.8 德國 1,117 8.6 5.8 墨西哥 802 -44.7 6.2 墨西哥 1,035 13.5 5.3 智利 466 -43.5 3.6 2010 年 2011 年 HS25-27:礦產品 HS25-27:礦產品

(25)

25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17,810 106.1 34.7 中國 25,212 41.6 35.1 美國 4,427 59.0 8.6 美國 6,197 40.0 8.6 日本 3,386 161.9 6.6 日本 4,425 30.7 6.2 聖露西亞 島 2,742 12.7 5.3 荷蘭 3,563 98.6 5.0 德國 2,524 216.4 4.9 聖露西亞 2,941 7.3 4.1 HS86-89:運輸設備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6,656 86.6 38.5 荷蘭 3,018 13.3 9.5 墨西哥 1,097 36.8 6.4 俄羅斯 2,138 17.8 6.7 美國 1,009 -30.7 5.8 美國 2,064 56.4 6.5 德國 955 -16.5 5.5 中國大陸 1,773 82.0 5.6 智利 924 98.4 5.4 比利時 1,407 9.4 4.4 HS16-24:食品、飲料、煙草 HS06-14:植物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荷蘭 2,664 10.6 9.9 中國大陸 10,988 53.5 36.6 俄羅斯 1,815 69.5 6.7 美國 2,159 53.9 7.2 美國 1,319 -1.1 4.9 德國 1,938 45.8 6.5 比利時 1,286 -8.5 4.8 西班牙 1,613 43.9 5.4 印度 1,018 -36.3 3.8 荷蘭 1,297 31.4 4.3 HS06-14:植物產品 HS84-85:機電產品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中國 7,160 12.6 35.4 阿根廷 3,760 4.7 19.6 美國 1,403 35.0 6.9 美國 3,278 24.7 17.1 德國 1,329 -3.5 6.6 墨西哥 1,251 14.1 6.5 西班牙 1,121 10.5 5.5 德國 1,180 34.5 6.1 荷蘭 987 -25.3 4.9 荷蘭 766 62.0 4.0 HS84-85:機電產品 HS86-89:運輸設備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國家和地 區 金額 同比% 占比% 阿根廷 3,592 31.3 22.2 阿根廷 8,471 27.3 43.3 美國 2,629 15.6 16.2 美國 1,265 25.3 6.5 墨西哥 1,097 47.9 6.8 新加坡 1,051 17,736.5 5.4 德國 878 32.1 5.4 墨西哥 1,016 -7.4 5.2 智利 660 32.3 4.1 智利 763 -17.4 3.9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商務部綜合司,「2008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 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3537;「2009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09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17950;「2010 年巴西貨物貿易 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 2010 年第 1 期,表 11,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2729;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 商務部綜合司,「2011 年巴西貨物貿易及中巴雙邊貿易概況」,國別貿易報告,巴西,2012 年第 1 期,表 11,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27765。

(26)

26 表 7 2006 年全球前 20 大 碳排放國家及其排放量 單位:百萬噸 Co2 排 名 國名 總排放量 (百萬噸 Co2) 人均碳排放 量 (百萬噸 Co2) 排 名 國名 總排放量 (百萬噸 Co2) 人均碳排放 量 (百萬噸 Co2) 1 中國 大陸 6,018 4.6 11 義大利 468 8.0 2 美國 5,903 19.8 12 南非 444 10.0 3 俄羅 斯 1,704 12.0 13 墨西哥 436 4.1 4 印度 1,293 8.0 14 沙烏地阿拉 伯 424 15.7 5 日本 1,247 9.8 15 法國 418 6.6 6 德國 858 10.4 16 澳洲 417 20.6 7 加拿 大 614 18.8 17 巴西 377 2.0 8 英國 586 9.7 18 西班牙 373 9.2 9 南韓 515 10.5 19 烏克蘭 329 7.1 10 伊朗 471 7.3 20 波瀾 303 7.9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製表, “Climate change: The carbon atlas,”

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interactive/2008/dec/09/climatechange-carbonemissions 表 8 中國大陸與巴西每日能源消費量及其排名 國家 巴西 中國大陸 年度 數量 (bbl/da y) 石油消費 排名 數量 (bbl/da y) 石油消費 排名 2007 2,372,000 8 7,578,000 3 2005 2,100,000 3 6,534,000 2 2004 1,610,000 12 6,391,000 3 2001 2,100,000 9 4,570,000 4 資料來源:NationMaster.com,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ne_oil_con-energy-oil-consumption

(27)

27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Lum, Thomas. Fischer, Hannah. Gomez-Granger, Julissa and Leland, Anne. (2009/02/25) “China’s Foreign Aid Activities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Southeast Asia,”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R 40361,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lmeida, Jorge T. (Ed.). (2008). Brazil in focus :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New York :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Arceneaux, Craig and Pion-Berlin, David (2005). Transforming Latin America :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origins of change.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Armijo, Leslie Elliott (2007). “The Brics Countries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As Analytical Category: Mirage Or Insight?” Asian Perspective, Vol. 31, No. 4, pp. 7-42.

Beasley, R. K., Kaarbo, J., Lantis, J. S., & Snarr, M. T. (Eds.). (2002). Foreign Polic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 Washington D.C: A Division of Congress Quarterly Inc.

Borodina, Svetlana and Shvyrkov, Oleg (2010). Investing in BRIC countries : evaluating risk and

governance in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New York : McGraw-Hill.(forthcoming)

Bourne, Richard (2008) Lula of Brazil: the story so far.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ookes, Peter. (2005/04/06) Hearing testimony, Western Hemisphere Subcommittee of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Buchanan, Allen, and Keohane, Robert (2006). “The Legitimacy of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20, no. 4, pp.405-438.

Cardoso, Catarina A.S. (2002) Extractive reserves in Brazilian Amazonia: 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ldershot, Hampshire, England ; Burlington, Vt. :

Ashgate .

Chaffee, Wilber Albert (2009). “Brazil,” In Harry E.Vanden, Gary Prevost, Politics of Latin

America : the power game,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14.

Crabb. Jr., C. V., Sarieddine, L. E., & Antizzo, G. J. (2001). Charting A New Diplomatic Cours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America’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 L.A.: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Crandall, Russell, (2008)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 after the Cold War.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alder, I. H., & Lindsay, J. M. (2003) America Unbound,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Domínguez, Jorge I. (2006/06). “China’s Relations with Latin America: Shared Gains, Asymmetric Hopes,” The Inter-American Dialogue, Working Paper.

Dougherty, James E, and Pfaltzgraff, Jr. Robert L, ((2001)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u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5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28)

28

Commission, Western Hemisphere Subcommitte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Ebel, R. H., Taras R., & Cochrane, J.D. (1991). Political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in Latin

America,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ECLAC, “Preliminary Overview of the Economies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Dec.10, 2009, http://www.cepal.org/publicaciones/xml/3/38063/2009-854-BPI-WEB.pdf

Ellis, Evan (2009a). “China’s Maturing Relationship with Latin America,” China Brief, Volume IX, Issue 6, March 19, pp. 4-7.

---, (2009b). “S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Aid and Investment in Latin America, “China

Brief, Volume IX, Issue 20, October 7 pp. 9-12.

Ferris, E. G., & Lincoln, J.K. (1981). Lat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Global and Regional

Dimension. Oxford: Westview Press.

Fisher, William F. & Ponniah, Thomas (Ed.). (2003)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 popular

alternatives to globalization at the World Social Forum.(London ; New York : Zed Books, 2003.

Gay, Robert (2009). Macroeconomic Effect on Market Returns of Four Emerging Economies: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VDM Verlag Dr. Müller.

Goldman Sachs Economic Research Group (2007). “Why the BRICs Dream Should Be Green,” BRICs Monthly, Issue No: 07/02.

---, (2007). Brics And Beyond.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Grieco, J. (1993a) “The Relative Gains Proble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7, pp. 729-35.

---, (1993b).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Limitations of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Realist Theory,” in David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 (1996) “State Interests and International Rule Trajectories: A Neoreal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astricht Treaty and Europe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Security Studies, vol. 5, pp. 176-222

---,. (1997a). “Realist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in Michael Doyle and G. John Ikenberry Boulder (Eds.) New Thinking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estview Press. ---, (1997b). “Systemic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Regional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Western

Europe, East Asia, and the America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edited by Helen Milner and Edward Mansfiel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98) “Realist Theory and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alysis with an Amended Prisoner's Dilemma Model,”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50, pp. 600-625.

---, (2007). “Structural Re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Polarity and War.”, in Berenskoetter and M. Williams (eds.). Pow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Routledge.

---, (2009)“Liberal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Imagining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forthcoming)

Held, D., & McGrew, A.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Eds.). (2003). Governing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數據

表 4      1971 年至 2010 年拉丁美洲次區域經濟增長(GDP)均值    單位:%  地區  1971-1980  1981-1990  1991-1997  1998-2002  2003-2010  南美洲  5.6  1.0  4.1  0.3  5.0      阿根廷  2.6  -1.0  6.1  -3.1  7.5      巴西  8.8  1.7  3.0  1.7  4.0      智利  2.8  3.1  8.2  2.5  4.0      哥倫比亞  5.5
表 12    1990-2011 年拉丁美洲中間商品占全球出口值及區域內出口值的比率    單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於高中就學期間,參加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舉辦與該科相關之國際性或全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Indi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Global Economics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全球競合力:參與國際生態學校認證的 過程中,體認國際間競爭與合作的實際 運作情形。.

吳佳勳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博士 葉長城 助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吳玉瑩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博士 陳逸潔 分析師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系博士生 林長慶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

紐西蘭尚非 WTO 政府採購協定(GPA)締約國,我國則已為 GPA 締約國,透 過 ANZTEC,雙方廠商將可依據 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