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之探究

課程標準或綱要是由教育部頒定,主旨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 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身為國小國語文教師,對於課程標準或綱要中所列出的語 文知識與技能,一定要十分熟悉並能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學習,達到有 效培養學生在聆聽、說話、讀書、識字寫字、作文等各方面應用中國語文,進行

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將國語文能力指標分為「注音符號應用能 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等五項。

此五項能力指標與前一節研究者所歸納出的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五項能 力大致相符,但深究細目,九年一貫強調要教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E-2-6 能 熟練利用工具書,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F-2-9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 品,分享寫作經驗和樂趣。」等能力指標,即強調學生應擁有善用資源以解決問 題的能力。研究者認為國小語文教師也應擁有該能力以解決各種語文教學問題,

因此除「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 讀能力」、「寫作能力」外,應加上第六項「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研究 者認為「聆聽能力」與「說話能力」是一體兩面、牢不可分,聆聽的目的是為了 說話,而說話是檢視聆聽的利器,故將兩者合併為「聆聽、說話能力」。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共分六節,旨在說明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 工具及研究設計。第一節呈現研究架構;第二節提出研究假設;第三節界定研究 對象並說明抽樣方法;第四節說明研究工具編製發展過程;第五節說明研究方法,

並以圖示呈現研究流程設計;最後說明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的發展,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文獻探討所得之 結果,作為本研究架構設計之依據,詳如圖 3-1 所示。

教師背景變項

1. 性別 2. 年齡

3. 師資培育背景 4. 最高學歷 5. 服務年資 6. 任教年級 7. 學校所在 8. 學校規模

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 1.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2. 聆聽與說話能力 3. 識字與寫字能力 4. 閱讀能力

5. 寫作能力

6. 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茲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不同師培背景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四: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五: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六:不同任教年級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七:不同學校所在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八: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抽樣對象為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具合格教 師資格的正式教師。不含代理、代課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抽樣方法

本研究的對象以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具合格教師資 格的正式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根據教育部 (2008)資料顯示九十六學年度

國小教師數為 99114 人,故本研究母群體為 99114 人。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 查。總計發出問卷 700 份,回收 613 份,剔除無效之問卷 2 份(非國小正式教師),

有效問卷為 611 份,可用率為 87.29%。

三、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一)性別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依照年齡背景變項,男性教師人數有 159 人,佔有效樣本的 25.9%,女性教師人數有 452 人,佔有效樣本的 74.1%。

(二)年齡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年齡背景變項區分,30 歲以下教師人數 有 116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1%,31~40 歲教師人數有 317 人,佔有效樣本的 51.8%, 41~50 歲教師人數有 156 人,佔有效樣本的 25.5%,51 歲以上教師人 數有 22 人,佔有效樣本的 3.6%。

(三)師資培育背景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師資培育背景變項而言,師專語文組教師 人數有 1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1%,師專非語文組教師人數有 47 人,佔有效 樣本的 7.7%,師大、師院語教系教師人數有 6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0%,師大、

師院非語教系教師人數有 275 人,佔有效樣本的 45%,國小師資班教師人數有 17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8.3%,一般大學教育學程教師人數有 32 人,佔有效樣 本的 5. 2%,其他師資培育背景教師人數有 10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

(四)最高學歷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最高學歷背景變項而言,師專教師人數有 5 人,佔有效樣本的 0.8%,師大、師院教師人數有 299 人,佔有效樣本的 48.9%,

一般大學教師人數有 186 人,佔有效樣本的 30.4%,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教師人數有 12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8%。

(五)服務年資

服務年資背景變項部份,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5 年(含)以下教師 人數有 106 人,佔有效樣本的 17.3%,6-10 年教師人數有 193 人,佔有效樣 本的 31.6%,11~15 年教師人數有 14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3.4%,16-20 年教師 人數有 9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2%,21 年以上教師有 70 人,佔有效樣本的 11.5%。

(六)任教年級

本研究的受試對象的任教年級背景變項,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

一年級教師人數有 10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5%,二年級教師人數有 89 人,

佔有效樣本的 14.6%,三年級教師人數有 7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2.9%,四年 級教師人數有 73 人,佔有效樣本的 11.9%。五年級教師人數有 87 人,佔有 效樣本的 14.2%,六年級教師人數有 77 人(12.6%),佔有效樣本的 11.9%。

(七)學校所在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學校所在背景變項而言,都市(直轄市ˋ 省轄市ˋ縣轄市)教師人數有 258 人,佔有效樣本的 42.2%,一般地區教師人 數有 241 人,佔有效樣本的 39.5%,偏遠地區(係指教育部明定之偏遠地區及 特殊偏遠地區)教師人數有 112 人,佔有效樣本的 18.3%。

(八)學校規模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學校規模背景變項而言,6 班(含)以下教 師人數有 84 人,佔有效樣本的 13.7%,7~12 班教師人數有 48 人,佔有效樣 本的 7.9%,13~24 班教師人數有 11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5%,25~42 班教師 人數有 128 人,佔有效樣本的 20.9%,43~60 班教師人數有 83 人,佔有效樣 本的 13.6%,61 班以上教師有 149 人,佔有效樣本的 2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是以文獻探討中以 64 年課程標準為依據,其中包含台灣省國民學 校教師研習會於民國六十五年出版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研究報告,國小教師語 文學科能力以及王天福、林君鴻兩位以 82 年的課程標準為主就語文知識、教學能

力兩大部分,發展完成的〈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再加上

二、研究工具之信效度

為探討目前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情形及不同師資培育背景是否影響國小 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基礎,參酌相關研究工具,自行編製

「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以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 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語文基本能力自我認知,資將本研究問 卷發展步驟說明如下:

(一)初擬問卷:

探討相關研究之後,針對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編擬初稿。(附錄一)

(二)專家效度:

研究者將初稿問卷內容,徵詢相關領域教育人員意見,並和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確定問卷內容的適當性,並就語意不清之題目加以修正。

(三)編製預試問卷:

研究者彙整所有專家意見後,編製成預試問卷(附錄二),以東大語文教 育研究所暑期在職進修專班之 50 位研究生,進行問卷預試。

(四)完成正式問卷:

依據預試結果和指導教授討論,完成正式調查問卷。(附錄三)

三、問卷初稿與正式問卷的比較

研究者將初稿問卷內容,徵詢相關領域教育人員意見,並和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確定問卷內容的適當性,並就語意不清之題目加以修正。

(一)基本資料部分

1. 第 1、2 題「性別」、「年齡」部分維持原來,沒有變動。

2. 第 3 題的師資培育背景加注:單選,請勾選初任國小教師時的學歷背景。

並將選項由原來的 6 項增加第 7 項其他 。

3. 增加第 4 題:最高學歷,並加以細項分為師專; 師大、師院 ;一般大 學 ;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4. 服務年資由原來的第 4 題變為第 5 題。

5. 任教年級由原來的第 5 題變為第 6 題。

6. 學校所在由直轄市、省轄市、縣轄市、鄉鎮、離島變為都市(直轄市、省 轄市、縣轄市)、一般地區、偏遠地區(係指教育部明定之偏遠地區及特殊 偏遠地區)。並改為第 7 題。

7. 學校規模由 24 班(含)以下、)25~ 48 班、49 班(含)以上改為 6 班(含)以下、

7─12 班 、13─24 班、25─42 班、 43─60 班、 61 班以上。

(二)題目部分

將【第二部分】語文基本能力自我認知改為【第二部分】語言覺識 (請 您依照實際情況與個人感受圈選)。並加上例題說明,以求受試者更容易 明白答題方式。

例:我知道國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10 9

8 7 6 5 4 3 2 1

經修正後題目由原先的 23 題增加至 26 題,原來的題目修改後分述如下:

1. 第 1 題由原來的「我能了解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指導學生正確 發音」,修改成第 1 題「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2. 第 2 題由原來的「我能了解拼音原則,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 音練習」,修改成第 2 題「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3. 增加「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練習。」為第 3 題。

4. 原來的第 3 題「我瞭解注音符號中語調的變化,且能指導學生以朗讀等 方式欣賞語文的優美」,修改成第 4 題「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 或朗讀。」

5. 原來的第 4 題「我能指導學生應用注音符號,瞭解並分辨字詞的音義,

提昇閱讀效能」,修改成第 5 題「我能瞭解並分辨一字多音的字詞音義。」

6. 增加「我能指導學生把握說話重點。」為第 6 題。

7. 原來的第 5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指導學生養成 良好的書寫習慣」,修改成第 7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

7. 原來的第 5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指導學生養成 良好的書寫習慣」,修改成第 7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