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國語文 語言覺識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教師國語文 語言覺識調查 "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所 在職專班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陳光明 教授

國小教師國語文 語言覺識調查

研 究 生: 林美慧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九 月

(2)
(3)
(4)

謝 誌

從小到大,在求學過程上,有許許多多的貴人相助,深感慶幸。

感謝煒斌校長、秋芬主任協助,引領我順利進入東大語教所進修。感 謝文瓊老師、文珍老師、光明老師、慶華老師、興廣老師、孟祥老師 的教導與啟迪,讓我對語文教育有更深層的認識與體驗。

能順利完成本論文,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光明老師指導與督促,

並詳加指正;感謝義欽老師在統計部分不厭其煩的詳細解說與鼓勵;

感謝梁副校長於百忙之餘,悉心審閱,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與見解。在 此致上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霏燕學姊、靜惠、小帆、詩恩、婷珊、麗娜、孟嫻的砥礪督 促,因為你們的協助、鼓勵,讓我重燃信心,繼續堅持下去。同班同 學們相互扶持的情誼,令人畢生難忘,有你們真好!

感謝育群主任、瑞昌主任、慧蘭好友的關懷與協助,還有最佳工 作夥伴---秋素、淑惠、麗瑾、美雲、嘉玲、千惠、佳芬,包容我就學 期間的辛勞,及研究期間對我的幫忙與支持。

感謝玉蘭的協助,因為你的幫忙,讓我免除許多行政上的往返奔 波,可以更專心完成論文寫作。謝謝你!

感謝我的先生和三個懂事的子女---婷雅、仲坤、仲強,因為你們 的獨立自主,讓我在台東可以專心唸書。更感謝爸爸、媽媽,從小對 我的期望與鼓勵,我終於完成碩士班的學業與論文。

本論文的完成,並非個人的努力即能成就,而是身邊的師長、親

友、同事的提攜、支持與鼓勵。你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在此致上

個人最深的謝意與感恩。

(5)

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

作 者 : 林 美 慧

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所

摘 要

本研究旨在調查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情況。經文獻分析後,

編製「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情況之調查問卷」 ,以全國國小教師為 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回收有效問卷 611 份。並兼採深度訪 談法,進一步分析比較研究結果,獲以下結論:

一、國小教師語言覺識差異情形有:

1.女性教師在「注音符號」、「識字與寫字」的語言覺識高於男性 教師。

2.年齡較長的教師在「注音符號」、「識字與寫字」、「閱讀」的 語言覺識高於年齡較輕的教師。

3.師培背景為師大、師院非語教系的教師在「注音符號」的語言覺 識較低;師培背景為一般大學教育學程的教師在「閱讀」的語言 覺識較低。

4.最高學歷為一般大學的教師之所有語言覺識略高於其他學歷的 教師。

5.服務年資越高的教師之所有語言覺識略高於服務年資越少的教 師。

6.任教低年段教師,除了「閱讀」部份有關朗讀、美讀的語言覺識

(6)

外,其餘語言覺識均略高於其他年段與科任教師。

7.服務學校位於都市的教師之所有語言覺識均略高於服務偏遠地 區的教師。

8.學校規模越大的教師之所有語言覺識均略高於服務學校規模較 小的教師。

二、國小教師的國語文語言覺識能力會因教學經驗與教學所需而有不 同。

三、國小國語文教學目標中,使用注音符號的能力是重要基礎,但普 遍而言,國小教師在此項能力上比較薄弱。

四、教師語言覺識能力不受師資培育背景的影響。教師的最高學歷背 景不同與任職學校所在地區不同,對教師語言覺識能力會造成很 大的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於學校、教師以及未 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國小教師、語言覺識、國語文基本能力

(7)

Study on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ei-hui Li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I mad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situ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ll the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is questionnaire, and retrieved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bout 611 pieces.

This study mad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are:

(1.) The female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in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and “reading” are better than the male teachers.

(2.)

The elder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in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knowing and writing words” and “reading” are better than the younger teachers.

(3.) The teachers who did not graduated from the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ormal university、teachers college have the lower language awareness in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And the teachers who got the education program from the normal colleges have the lower language awareness in “Reading”.

(4.) The teacher whose the highest degree is college, their

(8)

language awareness are a little bit better than the other teachers.

(5.) The senior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is better than the junior teachers.

(6.)

The teachers who teach the lower grade have the better language awareness than the other grade teachers, except for

“reading” (the part of reciting and reading well).

(7.) The teachers who teach in cities have the better

language awareness than the teachers who teach in the remote areas.

(8.)

The teachers who teach in the bigger scale schools have the better language awareness than the teachers who teach in the smaller scale schools.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will be different by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demand.

3.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to use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in the teaching goal of Chinese in elementary schools. But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re a little weak in this.

4.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will not be affected by their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highest degree and their own teaching areas will affect teachers’ language awareness seriously.

Finally,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for teachers, school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earch are also addressed.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 Basic Ability of Chinese

(9)

目 次

中 文 摘 要 … … … Ⅰ 英 文 摘 要 … … … Ⅲ 目 次 … … … Ⅴ 圖 次 … … … Ⅵ 表 次 … … … Ⅵ 第一章 緒論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與 問 題 … … … … … 4

第 三 節 名 詞 解 釋 … … … 5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 … …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 一 節 國 小 教 師 語 文 學 科 能 力 … … … 7

第二節 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 ……11

第三節 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結構之研究 ………18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之探究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 … 2 1 第 二 節 研 究 假 設 … … … 2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22

第 四 節 研 究 工 具 … ………2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流程 ………3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4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35

第二節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38

第三節 不同師培背景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41

第四節 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44

第五節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52

第六節 不同任教年級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57

(10)

第七節 不同學校所在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65

第八節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之差異分析… 71 第五章 問卷調查發現與訪談結果分析比較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79

第二節 訪談結果與討論 ………82

第三節 問卷結果與訪談結果分析比較 ………10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發現整理歸納 ………109

第二節 結論………… ………116

第 二 節 建 議 … … … 1 1 6 參 考 文 獻 … … … 1 1 9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初稿 ………121

附 錄 二 預 試 問 卷 … … … 1 2 6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31

附 錄 四 訪 談 大 綱 … … … 1 3 6 圖次 圖 3 - 1 研 究 架 構 圖 … … … 2 1 圖 3-2 研究實施流程圖 ………33

表次 表 2-1-1 語文能力分項表 ………10

表 2-2-1 語文知識與技能欠缺排序表 ………17

表 3-3-1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描述統計分析摘要表 ………23

表 3-4-1 語言覺識雙項檢核表 ………26

表 3-5-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32

表 4-1-1 性別 *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35

表 4-1-2 性別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 36

表 4-1-3 性別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練習 36

(11)

表 4-1-4 性別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37

表 4-1-5 性別 * 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 37

表 4-2-1 年齡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 38

表 4-2-2 年齡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練習 39

表 4-2-3 年齡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39

表 4-2-4 年齡 * 我能知道一個詞語屬於口語或書面語 ………40

表 4-3-1 師培背景 *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42

表 4-3-2 師培背景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 練習 ………43

表 4-3-3 師培背景 * 我能分析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文意層次 …44

表 4-4-1 最高學歷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

和筆順 ………45

表 4-4-2 最高學歷 * 我能暸解並分辨一字多音的字詞音義 …46

表 4-4-3 最高學歷 * 我能熟悉常用成語、典故的意義與用法 46

表 4-4-4 最高學歷 * 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行 閱讀 ………47

表 4-4-5 最高學歷 * 我能將一個概念用各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 (換句話說) ………47

表 4-4-6 最高學歷 * 我能懂得句子的形式結構(照樣造句)… 48

表4-4-7 最高學歷 * 我能知道各種文體的典型特徵… ……… 48

表 4-4-8 最高學歷 * 我能暸解收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

安排段落等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 ……… 49

表 4-4-9 最高學歷 * 我能指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詞句、標點、

錯別字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品 ……… 50

表 4-4-10 最高學歷 * 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各類語文工具書、

網路等),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51

表 4-5-1 服務年資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52

表 4-5-2 服務年資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

練習 ………53

(12)

表 4-5-3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仔細聆聽並歸納

要點 ………54

表 4-5-4 服務年資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

筆順 ………55

表 4-5-5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或

朗讀 ………56

表 4-5-6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行 閱讀 ………57

表 4-6-1 任教年級 *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58

表 4-6-2 任教年級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59

表 4-6-3 任教年級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 練習 ………60

表 4-6-4 任教年級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 61

表 4-6-5 任教年級 * 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或

朗讀 ………62

表 4-6-6 任教年級 * 我能知道一個詞語屬於口語或書面語 …63

表 4-6-7 任教年級 * 我能分析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文意層次 …64

表 4-7-1 學校所在 *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65

表 4-7-2 學校所在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66

表 4-7-3 學校所在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 練習 ………66

表 4-7-4 學校所在 * 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67

表 4-7-5 學校所在 * 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行 閱讀 ………68

表 4-7-6 學校所在 * 我能知道摘取大意的方法與步驟 ………68

表 4-7-7 學校所在 * 我具備語法常識,能分辨各種詞類及其搭配 用法 ………69

表 4-7-8 學校所在 * 我能懂得句子的形式結構(照樣造句) …69

表 4-7-9 學校所在 * 我能知道各種文體的典型特徵 …………70

(13)

表 4-7-10 學校所在 * 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各類語文工具書、

網路等),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70

表 4-8-1 學校規模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72

表 4-8-2 學校規模 * ………73

表 4-8-3 學校規模 * 我能指導學生仔細聆聽並歸納要點 ……74

表 4-8-4 學校規模 * 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75

表 4-8-5 學校規模 * 我能熟悉常用成語、典故的意義與用法 … 76 表 4-8-6 學校規模 * 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各類語文工具書、 網路等),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77

表 5-1-1 國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摘要表 ………82

表 5-1-2 學生語文能力今昔比較摘要表… ……… 85

表 5-1-3 師資培育階段摘要表 ………89

表 5-1-4 自我成長階段摘要表 ………91

表 5-1-5 如何解決難題摘要表 ………92

表 5-1-6 閱讀教學方式摘要表 ………95

表 5-1-7 聆聽、說話教學摘要表 ………98

表 5-1-8 識字寫字教學摘要表 ……… 101

表 5-1-9 作文教學摘要表 ………104

表6-1-1 各背景變項相同顯著差異表 …… ………115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四部份,第一部分就研究背景與動機加以說明;第二部分就研究目 的提出研究問題;第三部分為名詞解釋;第四部份界定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 四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國小國語文教育,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白揭示語文是溝通情意、傳遞 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柢。語文教育應提昇學 生思辨、理解、創新的能力,以擴展學生的經驗,並應重視品德教育及文化的涵 養為主。而本國語文為基礎工具,宜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具備:聆聽、說話、閱 讀、作文、注音符號應用、識字及寫字的基本能力。

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有七大領域的學習,語文能力被視為其他領域學習的基 礎,甚至可以影響個人其他領域的學習成效。由每週授課節數來看,語文學習領 域所佔比例最重,有 20%至 30%之多,可看出語文教學的重要。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中,語文學習領域佔的比例最重,但是學生國語文能力下 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國語文能力下降有許多因素,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王 開府表示,學生國語文能力下降的原因,其一是國語文上課時數銳減所造成。根 據統計,小學生每週上語文課的時數,為六~九節,其中又包含鄉土一節,而中高 年級又有一節英語課程,實際上國語文的節數為五~七節,和過去十節相較,學習 時數明顯不足,導致基礎訓練不夠,造成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不彰。

再則,目前教科書採用一綱多本的政策,造成老師、家長的恐慌,導致學生 被要求學習各種版本,老師採用大量測驗卷,進行過多、過深的學習,抹煞學生

(15)

學習的興趣,該學的部分無法學得透澈,一再的考試更造成學生學習的挫折。

而且現今網路資訊無遠弗屆,提供的資訊與刺激相當多,學生留連於電腦的 時間增加,不僅占用了閱讀的時間,也因為學生慣用打字的習慣,以及時下網路 流行的火星文,影響了學生寫作時,用字遣詞的正確性,使得學生對文字的敏感 度與興趣下降。眾多因素交互作用下,便產生了學生國語文退步的情形。

除此之外,依照目前國小教師的養成背景區分為師專、師院畢業生(又可分成 語教系級與非語教系)、一般大學選修教育學程畢業生、學士後師資班,在養成背 景不同的情形下,是否每一位國小教師都具有足夠的國語文知識及技能?不同的師 資養成背景,對於國語文知識技能的需求是否也不同?

以師專生而言,在國語文方面,不分組別均須修習國音、語文科教學研究等 課程;而語文組則有中國文學史、兒童文學研究、國學概論、文字學、各體文選、

文法與修辭、聲韻學、新文藝習作等課程。而在師專五年級時,全部學生均須參 加並通過教育部辦理的國語文大會考。除此之外,尚有教育部針對九所師專辦理 的板書、說故事、朗讀等比賽。

而師院語教系必修的課程則有國音及說話、寫字、兒童文學、國語教材教法、

古籍導讀、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文字學、聲韻學、修辭學、文學概論、書法 藝術、兒童文學及習作、歷代文選、古籍導讀、詩選及習作、聲韻學、詞選及習 作、訓詁學等。其他科系則將國語文教材教法和其他科目的教材教法列為選修課 程。

師大語教系則開有語言學概論、兒童文學、寫字、國音及說話、文學概論、

書法、中國文法、文字學、修辭學、中國文學史、聲韻學、中國思想史、訓詁學 等必修課程。而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還要求在大二、大四需通過系上自辦之國語文 能力檢核,以及朗讀、作文、閱讀報告等項目。而修國小學程者,必須通過板書、

說故事、朗讀等項目。

一般大學開設的教育學程,針對國語文領域開設的課程則有:國音及說話、

(16)

兒童文學、國民小學語文(國語)教材教法、寫字。而學士後師資班在修習 28 個 學分中,僅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是屬於國語文專業範疇。

由此觀之,不同資師養成背景的國小教師在職前教育上,有著極大的不同。

這些不同可能造成國小教師國語文語文覺識專業能力的差異。

二、研究動機

中小學教育主要是核心能力的養成,在國內,最重要的教育養成能力是本國 語文、外國語文、數學等基礎科目,然而基礎科目的核心,則非國語文莫屬。

國語文不僅是我們生活中每天接觸使用的語文,也是我們學習任何知識的基 礎,國語文學不好,學習其他的學科也會出問題。以數學科為例,如果學生國語 文的理解力不夠,就無法了解題意、抓住重點,要學好數學便是件難事。

國語文除了是吸收各科知識的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的工具,透 過國語文的學習,還能訓練我們的思考、邏輯能力。學習國語文不單只是會說話、

寫字、認字,還連帶影響我們對文學、文化與思想的學習。

國語文教育既是如此重要,面對國小學生國語文能力日益下降,要有效提升 國小學生國語文的學習成效,國小教師在國語文教學能力與技能的提升,是刻不 容緩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而國小教師究竟具備多少國語文語言覺識專業能力,才 能勝任國語文教學的工作?這是研究者深覺有興趣而想予以探究的。

而不同師資養成背景,對國小國語文教師的語文覺識專業能力是否有所差 異?這是研究者想瞭解的。

再則,研究者在東大語教所進修時,剛開始對於教授上課所教授的課程,覺 得十分深奧、困難。而「工具書與參考書選編研究」一門課,老師要求進行教師 參考書選編作業,各組不約而同都以說、讀、寫、作四大項做為教師國語文教學 時,使用參考書的編輯要項。這更引起研究者的好奇,究竟哪些國語文專業能力 是國小教師必須具備而且擁有的?

(17)

基於上述動機及理由,研究者進行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希望可以 讓國小教師藉此對自己國語文專業能力有更深的體驗與覺察。進而設法提昇自我 國語文教學專業能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針對九年一貫課程下的國小教師,一方面要了 解國小教師在國語文語言覺識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找出國小教師在國語文教學 上,進修、研習活動的專業發展相關需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有三,分述如下:

(一)調查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情況。

(二)分析國小教師師資養成背景不同,對國語文語言覺識的差異。

(三)評估國小教師在強化國語文語言覺識上,進修、研習的活動實際需求。

二、 研究問題

依據以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為何?

(二)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三)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四)師資養成背景不同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五)最高學歷不同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六)服務年資不同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七)不同任教年級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八)學校所在地區不同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18)

(九)學校規模大小不同的國小教師,其國語文語言覺識有何差異?

(十)要強化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如何規劃進行相關進修研習活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指的國小教師係指公立國民小學之現任正式教師,具有合格教師資 格者,包括主任、組長、教師,但不包括實習教師或代理代課教師。

二、國語文

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培養國民具備基本能力,國民教育階段提供七大 學習領域。其中,語文學習領域包含本國語文、鄉土語及英語的學習。本國語文 包含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以及原住民語文。本研究的國語文係指語文領 域中的「國語文」。國語文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 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國語文,充 分表情達意, 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並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

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 視野,面對國際思潮。進而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以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 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育部,2003) 。

三、語言覺識

語言覺識(language awereness),和慣常所說的語感,是有所不同的。語感僅 指對一詞的意義與敏銳感受,不涉其他。而本研究所指的「語言覺識」包含語言 的語義、語法與語音三個方面的自我覺察。換言之,語言覺識指涉較廣,而語感 所指涉的範圍較窄。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公立國民小學具有合格教師 資格的現任教師,所運用的研究工具「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亦僅 根據目前九年一貫第一、二階段的國小教師應具備的國語文基本能力內容進行問 卷編製,因此並不適用其他階段教師的「語言覺識」調查研究。

二、研究限制

問卷調查研究依照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 法四個層面。本研究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力求過程客觀與完整,

但基於現實因素,在上述四部分各有其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區域之限制

本研究問卷調查採隨機方式取樣,範圍以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 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為主。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九十七學年度任教於公立國民小學之國小正式教師為研究 對象,包括主任、組長、教師,不包括實習教師或代理代課教師,亦不 包括九十六學年度之前的退休老師,或九十八學年之後的新進正式教師。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本國語文第一、二階段,所羅列的基本 能力為問卷調查的內容依據,其他專家學者另行提出的語文教師應具備 之基本能力不在此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問卷以教師自評方式填 寫,其結果難免受填答者各種因素影響,而導致若干誤差出現,故研究 結果的推論必須更加謹慎。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有關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相關研究,在國內並不多。在研究者查閱文獻後,

發現其他研究者雖進行教師專業能力的探究,卻偏重在健康與體學習領域、自然 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數學領域、資訊教育、資優教育、英語教學等,針對國語 文能力與技能的相關研究,幾乎找不到。為了解國小教師在國語文語言覺識的需 求,並進一步找出國小教師在國語文教學上,進修、研習活動的專業發展相關需 求,因此,本研究先就目前專家學者針對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等相關研究進行探 討,綜合歸納相關研究後,再與現行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之基本能力進行比較對 照,並進一步以此為依據編製問卷,以調查目前國小教師的語言覺識情形。以下 分「國小教師語文學科能力」、「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語 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結構」與「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之探究」四節進 行探討。

第一節 國小教師語文學科能力

依據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於民國六十五年出版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 研究報告中,國小教師語文學科能力共有 36 項,分別如下:

1.能熟讀師範學院選用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容,並瞭解其涵義。

2.能熟讀歷代著名的文言文三十篇。

3.能讀畢並欣賞現代文學(小說、散文、詩歌等書籍)十本以上。

4.能欣賞並評鑑兒童讀物。

5.能運用注音符號將一篇語體文,正確純熟地加以注音。

6.能在十分鐘內閱讀一篇約二千字的文章後,說出全文大意、各段大意及篇 章結構。

(21)

7.能識別文章中的錯字、別字。

8.能正確讀出並應用常見的破音字。

9.能作師院國文課文的範讀演示。

10.能熟練運用語文科的各種工具書(字典、辭典、成語辭典等) 。 11.能熟悉常用成語及典故的意義與出處。

12.能運用淺近文字學知識,辨認我國常用字的結構和音義。

13.能說出常用字的筆順。

14.能有效運用精讀、略讀、速讀、朗讀、默讀等各種閱讀方法,閱讀有關資 料。

15.能說標準流利的國語(語音準備、與詞恰當、語調和諧、語法正確) 。 16.能作措辭適當、條理清楚的口頭報告或演講。

17.能於聽取與會人員發言後,迅速作成適當的結論。

18.能專心諦聽對方的談話並作適切的回答。

19.能用適當的言辭,真誠讚美別人的長處或成就。

20.能有說故事的熟練技巧,並至少能說出富有教育意義的兒童故事五十則。

21.能熟練而適當的運用禮貌上的社交用語。

22.能在一小時內,寫成八百字左右暢達切題的語體文。

23.能將一篇可作為師院國文補充教材的文言文,譯成通達的語體文。

24.能將一篇語體文,正確地加上標點符號。

25.能說出記敘文、論說文,抒情文等各類文章的作法。

26.能把一篇長文縮短,而不失其原文意義。

27.能編寫簡短的兒童讀物。

28.能寫便條、報告、啟事、布告、收據、契約等普通應用文。

29.能寫社交信函。

30.能寫讀書札記。

(22)

31.能用恰當的文字和技巧,批改學生的作文、日記、週記、各科筆記等。

32.能就學生操行作簡短適當的評語。

33.能正確的執筆和運筆。

34.能作正確的寫字姿勢示範。

35.能寫工整的毛筆字。

36.能辨認並書寫常用的行書。

研究者分析這三十六項語文學科能力,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的聽、

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的規劃,歸納分類為「識字寫字能力」、「說話能力」、

「聆聽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五大項目,並列表呈現(見表 2-2-1)。

(23)

表 2-1-1 語文能力分項表

項目 內容

識字 寫字 能力

5.能運用注音符號將一篇語體文,正確純熟地加以注音。

7.能識別文章中的錯字、別字。

8.能正確讀出並應用常見的破音字。

12.能運用淺近文字學知識,辨認我國常用字的結構和音義。

13.能說出常用字的筆順。

33.能正確的執筆和運筆。

34.能作正確的寫字姿勢示範。

35.能寫工整的毛筆字。

36.能辨認並書寫常用的行書。

說話 能力

9.能作師院國文課文的範讀演示。

15.能說標準流利的國語(語音準備、與詞恰當、語調和諧、語法正確) 。 16.能作措辭適當、條理清楚的口頭報告或演講。

17.能於聽取與會人員發言後,迅速作成適當的結論。

18.能專心諦聽對方的談話並作適切的回答。

19.能用適當的言辭,真誠讚美別人的長處或成就。

20.能有說故事的熟練技巧,並至少能說出富有教育意義的兒童故事五十則。

21.能熟練而適當的運用禮貌上的社交用語。

聆聽 能力

17.能於聽取與會人員發言後,迅速作成適當的結論。

18.能專心諦聽對方的談話並作適切的回答。

閱讀 能力

1.能熟讀師範學院選用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內容,並瞭解其涵義。

2.能熟讀歷代著名的文言文三十篇。

3.能讀畢並欣賞現代文學(小說、散文、詩歌等書籍)十本以上。

4.能欣賞並評鑑兒童讀物。

6.能在十分鐘內閱讀一篇約二千字的文章後,說出全文大意、各段大意及 篇章結構。

10.能熟練運用語文科的各種工具書(字典、辭典、成語辭典等) 。 11.能熟悉常用成語及典故的意義與出處。

14.能有效運用精讀、略讀、速讀、朗讀、默讀等各種閱讀方法,閱讀有關 資料。

25.能說出記敘文、論說文,抒情文等各類文章的作法。

寫作 能力

22.能在一小時內,寫成八百字左右暢達切題的語體文。

23.能將一篇可作為師院國文補充教材的文言文,譯成通達的語體文。

24.能將一篇語體文,正確地加上標點符號。

26.能把一篇長文縮短,而不失其原文意義。

27.能編寫簡短的兒童讀物。

28.能寫便條、報告、啟事、布告、收據、契約等普通應用文。

29.能寫社交信函。

30.能寫讀書札記。

31.能用恰當的文字和技巧,批改學生的作文、日記、週記、各科筆記等。

32.能就學生操行作簡短適當的評語。

(24)

這三十六項都是強調教師本身應具備要的語文能力,比較貼近教師語言覺識 範疇。但因此研究報告是民國六十五年出版,當時採 64 年課程標準,在國語文課 程歷經年 82 年課程標準及九年一貫課程綱的改革,國語課程綱要已更改為國語文 能力指標,對教師應具備的語言覺識是否有影響改變,是研究者欲了解的課題。

第二節 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

民國八十一年,王天福、林君鴻兩位則就語文知識、教學能力兩大部分,完成 的〈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歸納出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 語文知識與教學能力。其綱目如下:

壹、語文知識

一、文化層次---宏觀

(一)了解中華文化的本質。

(二)了解國家的教育政策。

(三)了解世界的潮流趨勢。

(四)具有倫理觀念。

(五)具有民主風度。

(六)具備正確的思辨能力。

二、語文層次---微觀

(一)注音符號教學

1.了解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2.能分辨聲符、韻符和調符。

(25)

3.了解拼音的方法。

4.熟諳國語直接教學法的理論與技巧。

5.了解發音困難的各個音素。

6.知道正音的方法。

7.能正確書寫注音符號。

(二)讀書教學

1.認識文字的形、音、義。

2.了解課文語詞和文句的含意。

3.具備中華文法的知識。

4.了解修辭的技巧。

5.能分析課文的結構。

6.能欣賞課文的特色。

7.具備閱讀及賞析的能力。

(1)能精讀簡易的文言文。

(2)能區別及應用各種文體的白話文。

(3)能閱讀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包括童詩、散文、童話、

故事、戲劇等)

(4)能選擇優良的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

(三)說話教學

1.熟諳語言表達的技巧。

2.了解聽話能力訓練的要領。

3.了解說話能力指導的要領。

(1)知道會話的要領。

(2)知道說故事的要領。

(3)知道朗讀的要領。

(26)

(4)知道報告的要領。

(5)知道演說的要領。

(6)知道辯論的要領。

(7)知道戲劇的要領。

(8)知道討論的要領。

(9)知道說話遊戲的要領。

(四)寫字教學

1.了解硬毛筆執筆的方法。

2.了解硬毛筆運筆的方法。

3.懂得硬毛筆寫字的姿勢。

4.懂得字體的佈局結構。

5.知道正確的筆畫、筆順。

6.了解並欣賞各類的書體。

(五)作文教學

1.具備運用文字來表情達意的能力。

2.具備寫作的技巧。

3.了解各類文體的做法及寫作的方法。

(1)看圖作文的指導。

(2)實用文的寫作。

(3)記敘文的寫作。

(4)論說文的寫作。

(5)演說稿的撰擬。

(6)辯論稿的撰擬。

貳、教學能力

一、符合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的規定

(27)

(一)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能激發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

(四)能製作並應用教具。

二、具備語文教學能力

(一)注音符號的教學能力 1.能發標準的國音。

2.能說正確流利的國語。

3.能指導學生正確的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4.能指導學生正確的拼音法。

5.能運用國語直接教學法的技巧指導學生注音符號。

6.能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注音符號於日常生活中。

(二)讀書教學的能力

1.能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注意發音、語調、語氣、姿勢、表 情的正確生動)

2.能指導學生說出課文大意和段落要旨。

3.能指導學生辨認生字的形、音、義。

4.能指導學生了解語詞和句型,並加以運用。

5.能提示學生文句的修辭技巧。

6.能指導學生明白課文的結構。

7.能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特色。

8.能指導學生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

9.能培養學生查字典的習慣。

10 能指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

11 能指導學生選讀優良的課外讀物。

(28)

(三)說話教學的能力

1.能指導學生養成專注聽話的習慣和禮貌。

2.具備良好的發問技巧。

3.能激發學生發表的意願。

4.能矯正學生日常生活的錯誤語法。

5.能說生動的故事。

6.能指導學生各種說話的技巧。

7.會話的技巧。

8.說故事的技巧。

9.朗誦的技巧。

10 報告的技巧。

11 演說的技巧。

12 辯論的技巧。

13 戲劇的技巧。

14 討論的技巧。

15 說話遊戲技巧。

16 能使用視聽教具輔助教學(如連環圖書、傀儡表演、圖片、幻燈 片、錄影帶、錄音機等)

(四)寫字教學

1.能寫出端正的板書及書法範寫的能力。

2.能指導學生硬毛筆執筆的方法。

3.能指導學生硬毛筆運筆的方法。

4.能指導學生硬毛筆寫字的姿勢。

5.能指導學生字體的布局結構。

6.能指導學生正確的筆畫、筆順。

(29)

7.能指導學生毛筆工具的使用和保管方法。

8.能指導學生認識並欣賞各類書體。

(五)作文教學

1.能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寫作的技巧。

2.能指導學生寫作各類文體。

3.能指導學生運用感官來充實寫作技巧。

4.能激發學生活潑豐富的想像力。

5.懂得批改學生作文的要領。

6.能激發學生發表的意願及對文字負責的態度。

王天福、林君鴻兩位參考了當時的 82 年《國語課程標準》所完成的〈國小語 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不但提供教學現場教師在國語文授課時,

清晰而有條理的教學依據,還依此綱目編成問卷,針對台北市兩百位國小語文教 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如下:

(30)

表 2-2-1 語文知識與技能欠缺排序表

欠缺的語文知識與技能 百分比 排序 無法解說字形的構造原理 59.2% 1

對兒童文學認識不足 57.4% 2

生字的課後習寫作業不知如何分布練習 52.7% 3 指導兒童探討課文段落結構有困難 48.9% 4 指導標點符號的用法有困難 47.9% 5 不知如何指導學生修辭 40.3% 6 指導學生做句型練習有困難 39.8% 7

指導學生朗讀有困難 35.6% 8

指導學生辨別課文體裁有困難 28.9% 9

不能確定生字部首 27.5% 10

不能確定生字筆順 22.3% 11

不能確定生字筆畫 17.2% 12

不能確定字音 4.5% 13

不能確定字義 0.9% 14

該調查距今已有十六年之久,且當時編成的綱目係參酌當時實施的課程標 準,和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標準不相符合,有必要再次探究。

另外,此調查研究的對象係以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教師為主,在取樣上恐怕 有區域的限制,亦須重新審視。因此,本研究以台灣本島與澎湖縣的國小正式教 師為範圍進行採樣調查,擴大研究範圍。

(31)

第三節 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結構之研究

鄭又玄(2001)針對現今海峽兩岸對語文學科和語文教育學科的文獻資料,做分 析探究,找出語文教師應具有的基本能力結構要素,做為培育語文師資的參考。

根據他的研究,鄭又玄認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1.語文能力。2.語文教學能力。3.

知識能力。其中「語文能力」包括聽話能力、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語 文教學能力」包括語文思惟教學能力、聽說教學能力、閱讀教學能力;「知識能力」

則含語文知識能力、文化科學知識能力。

雖然鄭又玄指出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卻只是將專家學者對於國語文 相關研究做成資料匯總,沒有將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做系統化的探究。在教 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狀況為何,均不得而知。進行國語文教學 活動,是否真能確實掌握,提昇學生國語文程度?

而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首要工作即是教師能成為具備轉化能力的知識份 子。如何將指標轉化成能力,進行教學前,更是需要自覺本身國語文語言覺識狀 況,針對不足部分進行具體的強化,補救國小教師包班制教學模式的缺失。這些 都是鄭又玄未提及的部分。

因鄭又玄的研究,僅將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結構加以解構分析,而對教師在教 學現場應具備的語言覺識並沒有具體的揭示,於教師國語文教學助益有限。研究 者認為可進一步透過問卷及訪談國小正式教師,了解其語言覺識情形。

綜合歸納以上研究,研究者認為一個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的能力:

1.注音符號的能力:包括具備語音、語感、音韻學等知識。

2.聆聽、說話的能力:包括正確聆聽、正確使用語言說話的能力等。

3.讀書的能力:包括能夠依照文章形式、內容,進行朗讀、美讀的能力等。

4.識字、寫字的能力:包括具備文字學知識,並能運用於識字、寫字教學上,

掌握國字形體、結構、間架原則,能夠大量識字的能力等。

5.寫作的能力:包括句式、句形、標點符號、文體特徵與結構、修辭等知識與

(32)

技能。

「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有語文知識作為後盾,

語文技能作為工具,才能落實於國語文的學習。身為國語文教學者,本身除了應 該具備「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更要有轉化成實際教學運用的能力,方能深 耕於國語文的教學工作。在教學行動之前,教師的語言覺識確能影響課程篩選、

規畫及運作的安排,不可不慎。

以下根據現行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與研究者以上的五點歸納分 析比對,進一步詳盡了解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為何。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之探究

課程標準或綱要是由教育部頒定,主旨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 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身為國小國語文教師,對於課程標準或綱要中所列出的語 文知識與技能,一定要十分熟悉並能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學習,達到有 效培養學生在聆聽、說話、讀書、識字寫字、作文等各方面應用中國語文,進行

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將國語文能力指標分為「注音符號應用能 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等五項。

此五項能力指標與前一節研究者所歸納出的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五項能 力大致相符,但深究細目,九年一貫強調要教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E-2-6 能 熟練利用工具書,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F-2-9 能練習使用電腦編輯作 品,分享寫作經驗和樂趣。」等能力指標,即強調學生應擁有善用資源以解決問 題的能力。研究者認為國小語文教師也應擁有該能力以解決各種語文教學問題,

(33)

因此除「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 讀能力」、「寫作能力」外,應加上第六項「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研究 者認為「聆聽能力」與「說話能力」是一體兩面、牢不可分,聆聽的目的是為了 說話,而說話是檢視聆聽的利器,故將兩者合併為「聆聽、說話能力」。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共分六節,旨在說明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 工具及研究設計。第一節呈現研究架構;第二節提出研究假設;第三節界定研究 對象並說明抽樣方法;第四節說明研究工具編製發展過程;第五節說明研究方法,

並以圖示呈現研究流程設計;最後說明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的發展,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文獻探討所得之 結果,作為本研究架構設計之依據,詳如圖 3-1 所示。

教師背景變項

1. 性別 2. 年齡

3. 師資培育背景 4. 最高學歷 5. 服務年資 6. 任教年級 7. 學校所在 8. 學校規模

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 1.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2. 聆聽與說話能力 3. 識字與寫字能力 4. 閱讀能力

5. 寫作能力

6. 運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茲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不同師培背景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四: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五: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六:不同任教年級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七:不同學校所在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假設八: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抽樣對象為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具合格教 師資格的正式教師。不含代理、代課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抽樣方法

本研究的對象以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具合格教師資 格的正式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根據教育部 (2008)資料顯示九十六學年度

國小教師數為 99114 人,故本研究母群體為 99114 人。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 查。總計發出問卷 700 份,回收 613 份,剔除無效之問卷 2 份(非國小正式教師),

有效問卷為 611 份,可用率為 87.29%。

(36)

三、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台灣本島各縣市與澎湖縣之現任公立國民小學具合格教師資格的正 式教師為研究樣本,針對抽取出的樣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其性別、年齡、師培 背景、最高學歷、服務年資、任教年級、學校所在、學校規模分部如下表 3–3–1。

表 3–3–1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描述統計分析摘要表

背景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男 159 26.0

性別 女 452 74.0

30 歲以下 116 19.0

31-40 歲 317 51.9

41-50 歲 156 25.5

年齡

51 歲以上 22 3.6

師專語文組 13 2.1

師專非語文組 47 7.7

師大ˋ師院語教系 61 10.0

師大ˋ師院非語教系 275 45.0

國小師資班 173 28.3

一般大學教育學程 32 5.2

師資培育背景

其他 10 1.6

師專 5 0.8

師大、師院 299 48.9

一般大學 186 30.4

最高學歷

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121 19.8

5年(含)以下 106 17.3

6-10年 193 31.6

11-15年 143 23.4

16-20年 99 16.2

服務年資

21 年以上 70 11.5

一年級 101 16.5

二年級 89 14.6

三年級 79 12.9

四年級 73 11.9

五年級 87 14.2

六年級 77 12.6

任教年級

科任 105 17.2

都市(直轄市ˋ省轄市ˋ縣轄市) 258 42.2

一般地區 241 39.5

學校所在

偏遠地區(係指教育部明定之偏遠

地區及特殊偏遠地區) 112 18.3

6班(含)以下 84 13.7

7-12班 48 7.9

13-24班 119 19.5

25-42班 128 20.9

43-60 班 83 13.6

學校規模

61 班以上 149 24.4

N=611

(37)

(一)性別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依照年齡背景變項,男性教師人數有 159 人,佔有效樣本的 25.9%,女性教師人數有 452 人,佔有效樣本的 74.1%。

(二)年齡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年齡背景變項區分,30 歲以下教師人數 有 116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1%,31~40 歲教師人數有 317 人,佔有效樣本的 51.8%, 41~50 歲教師人數有 156 人,佔有效樣本的 25.5%,51 歲以上教師人 數有 22 人,佔有效樣本的 3.6%。

(三)師資培育背景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師資培育背景變項而言,師專語文組教師 人數有 1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1%,師專非語文組教師人數有 47 人,佔有效 樣本的 7.7%,師大、師院語教系教師人數有 6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0%,師大、

師院非語教系教師人數有 275 人,佔有效樣本的 45%,國小師資班教師人數有 17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8.3%,一般大學教育學程教師人數有 32 人,佔有效樣 本的 5. 2%,其他師資培育背景教師人數有 10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

(四)最高學歷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最高學歷背景變項而言,師專教師人數有 5 人,佔有效樣本的 0.8%,師大、師院教師人數有 299 人,佔有效樣本的 48.9%,

一般大學教師人數有 186 人,佔有效樣本的 30.4%,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教師人數有 12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8%。

(五)服務年資

服務年資背景變項部份,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5 年(含)以下教師 人數有 106 人,佔有效樣本的 17.3%,6-10 年教師人數有 193 人,佔有效樣 本的 31.6%,11~15 年教師人數有 143 人,佔有效樣本的 23.4%,16-20 年教師 人數有 9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2%,21 年以上教師有 70 人,佔有效樣本的 11.5%。

(38)

(六)任教年級

本研究的受試對象的任教年級背景變項,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

一年級教師人數有 101 人,佔有效樣本的 16.5%,二年級教師人數有 89 人,

佔有效樣本的 14.6%,三年級教師人數有 7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2.9%,四年 級教師人數有 73 人,佔有效樣本的 11.9%。五年級教師人數有 87 人,佔有 效樣本的 14.2%,六年級教師人數有 77 人(12.6%),佔有效樣本的 11.9%。

(七)學校所在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學校所在背景變項而言,都市(直轄市ˋ 省轄市ˋ縣轄市)教師人數有 258 人,佔有效樣本的 42.2%,一般地區教師人 數有 241 人,佔有效樣本的 39.5%,偏遠地區(係指教育部明定之偏遠地區及 特殊偏遠地區)教師人數有 112 人,佔有效樣本的 18.3%。

(八)學校規模

在回收的 611 份有效問卷中,以學校規模背景變項而言,6 班(含)以下教 師人數有 84 人,佔有效樣本的 13.7%,7~12 班教師人數有 48 人,佔有效樣 本的 7.9%,13~24 班教師人數有 119 人,佔有效樣本的 19.5%,25~42 班教師 人數有 128 人,佔有效樣本的 20.9%,43~60 班教師人數有 83 人,佔有效樣 本的 13.6%,61 班以上教師有 149 人,佔有效樣本的 2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是以文獻探討中以 64 年課程標準為依據,其中包含台灣省國民學 校教師研習會於民國六十五年出版國民小學教師基本能力研究報告,國小教師語 文學科能力以及王天福、林君鴻兩位以 82 年的課程標準為主就語文知識、教學能

(39)

力兩大部分,發展完成的〈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再加上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內容,針對這三者進行分析討論,藉由分 析結果找出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最重要的項目,以此為憑據,編製出「國小 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以「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與「注音符號應用 能力」、「聆聽與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 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進行雙項檢核,

俾使本研究工具更趨完整。(見表 3-4-1)

表 3–4–1 語言覺識雙項檢核表

語文知識 語文技能

注音符號 能力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 音練習。

聆聽說話 能力

*我能指導學生仔細聆聽並歸納要點。

*我能指導學生把握說話重點。

識字 與寫字能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我能瞭解並分辨一字多音的字詞音義。

*我能指導學生利用簡易的六書原 則,理解字義。

*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閱讀 能力

*我能知道一個詞語屬於口語或書面語。

*我能分辨字詞的各種語義關係(近義、反 義、褒貶義等)。

*我能熟悉常用成語、典故的意義與用法。

*我能知道摘取大意的方法與步驟。

*我能分析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文意層次。

*我具備語法常識,能分辨各種詞類及其搭 配用法。

*我能懂得各種修辭格的形式、功能與使用 限制。

*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或朗 讀。

*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 行閱讀。

寫作 能力

*我能將一個概念用各種不同的句式來表 達(換句話說)。

*我能懂得句子的形式結構(照樣造句)。

*我能知道各種文體的典型特徵。

*我能區分自然段落與意義段落。

*我能瞭解收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

安排段落等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

*我能瞭解收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

安排段落等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

*我瞭解各種標點符號的功能。

*我能指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詞句、

標點、錯別字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 品。

運用資源 與解決問

*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各類語文工具書、

網路等),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40)

二、研究工具之信效度

為探討目前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情形及不同師資培育背景是否影響國小 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基礎,參酌相關研究工具,自行編製

「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以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大 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語文基本能力自我認知,資將本研究問 卷發展步驟說明如下:

(一)初擬問卷:

探討相關研究之後,針對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編擬初稿。(附錄一)

(二)專家效度:

研究者將初稿問卷內容,徵詢相關領域教育人員意見,並和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確定問卷內容的適當性,並就語意不清之題目加以修正。

(三)編製預試問卷:

研究者彙整所有專家意見後,編製成預試問卷(附錄二),以東大語文教 育研究所暑期在職進修專班之 50 位研究生,進行問卷預試。

(四)完成正式問卷:

依據預試結果和指導教授討論,完成正式調查問卷。(附錄三)

三、問卷初稿與正式問卷的比較

研究者將初稿問卷內容,徵詢相關領域教育人員意見,並和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確定問卷內容的適當性,並就語意不清之題目加以修正。

(一)基本資料部分

1. 第 1、2 題「性別」、「年齡」部分維持原來,沒有變動。

2. 第 3 題的師資培育背景加注:單選,請勾選初任國小教師時的學歷背景。

並將選項由原來的 6 項增加第 7 項其他 。

(41)

3. 增加第 4 題:最高學歷,並加以細項分為師專; 師大、師院 ;一般大 學 ;研究所(含四十學分班)。

4. 服務年資由原來的第 4 題變為第 5 題。

5. 任教年級由原來的第 5 題變為第 6 題。

6. 學校所在由直轄市、省轄市、縣轄市、鄉鎮、離島變為都市(直轄市、省 轄市、縣轄市)、一般地區、偏遠地區(係指教育部明定之偏遠地區及特殊 偏遠地區)。並改為第 7 題。

7. 學校規模由 24 班(含)以下、)25~ 48 班、49 班(含)以上改為 6 班(含)以下、

7─12 班 、13─24 班、25─42 班、 43─60 班、 61 班以上。

(二)題目部分

將【第二部分】語文基本能力自我認知改為【第二部分】語言覺識 (請 您依照實際情況與個人感受圈選)。並加上例題說明,以求受試者更容易 明白答題方式。

例:我知道國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10 9

8 7 6 5 4 3 2 1

經修正後題目由原先的 23 題增加至 26 題,原來的題目修改後分述如下:

1. 第 1 題由原來的「我能了解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指導學生正確 發音」,修改成第 1 題「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方法。」

2. 第 2 題由原來的「我能了解拼音原則,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 音練習」,修改成第 2 題「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3. 增加「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練習。」為第 3 題。

4. 原來的第 3 題「我瞭解注音符號中語調的變化,且能指導學生以朗讀等 方式欣賞語文的優美」,修改成第 4 題「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 或朗讀。」

5. 原來的第 4 題「我能指導學生應用注音符號,瞭解並分辨字詞的音義,

(42)

提昇閱讀效能」,修改成第 5 題「我能瞭解並分辨一字多音的字詞音義。」

6. 增加「我能指導學生把握說話重點。」為第 6 題。

7. 原來的第 5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指導學生養成 良好的書寫習慣」,修改成第 7 題「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 筆順。」

8. 原來的第 6 題「我能利用簡易的六書原則,指導學生理解字義,輔助認 字」,修改成第 8 題「我能指導學生利用簡易的六書原則,理解字義。」

9. 原來的第 7 題「我能正確讀出國字的字音,指導學生學習」,修改成第 9 題「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10. 增加第 10 題「我能瞭解並分辨一字多音的字詞音義。」

11. 增加第 11 題「我能知道一個詞語屬於口語或書面語。」

12. 刪除原來的第 8 題「我能辨識各種書體(篆、隸、楷、行)的特色,並指 導學生欣賞楷書名家碑帖」。

13. 原來的第 9 題「我具備在不同語境中使用正確字詞的能力,並且能指導 學生學習」,修改成第 12 題「我能分辨字詞的各種語義關係(近義、反義、

褒貶義等)。」

14. 原來的第 10 題「我能掌握文章要點,熟習字詞句型,並且能指導學生 學習」,修改成第 18 題「我能區分自然段落與意義段落」。

15. 刪除原來的第 11 題「我瞭解並能使用圖書室(館)的設施和圖書,指導學 生學習,激發閱讀興趣」。

16. 原來的第 12 題「我具備辨識各類文體的能力,並且能指導學生學習」,

修改成第 17 題「我能知道各種文體的典型特徵」。

17. 原來的第 13 題「我具備掌握文章主旨、摘取大意的能力,並且能指導 學生學習」,修改成第 19 題「我能知道摘取大意的方法與步驟」。 18. 原來的第 14 題「我具備文章結構組織的解析能力,並且能指導學生學

(43)

習」,修改成第 20 題「我能分析文章的組織結構與文意層次」。 19. 原來的第 15 題「我明瞭簡易的語法常識,具備指導學生各類修辭的能

力」,修改成第 21 題「我具備語法常識,能分辨各種詞類及其搭配用法」。 20. 原來的第 16 題「我具備指導學生將一個概念用各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

(換句話說)的能力」,修改成第 14 題「我能將一個概念用各種不同的句 式來表達(換句話說)」。

21. 原來的第 17 題「我具備指導學生懂得一個句子的形式結構(照樣照句)的 能力,修改成第 15 題「我能懂得句子的形式結構(照樣造句) 」。

22. 原來的第 18 題「我能區分句子的各種修辭技巧,並且能指導學生正確 運用」,修改成第 22 題「我能懂得各種修辭格的形式、功能與使用限制」。 23. 原來的第 19 題「我能指導學生依收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安排

段落、組織成篇的步驟進行寫作」,修改成第 23 題「我能瞭解收集材料、

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等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

24. 原來的第 20 題「我瞭解各種標點符號的功能,並且能指導學生正確使 用」,修改成第 25 題「我瞭解各種標點符號的功能」。

25. 原來的第 21 題「我具備指導學生摘錄上課重點的能力」,修改成第 19 題「我能知道摘取大意的方法與步驟」。

26. 刪除原來的第 22 題「我具備和別人進行溝通的能力,並且能指導學生 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27. 原來的第 23 題「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工具書、網路等),指導學生學習 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修改成第 26 題「我能利用各種資源(如各類 語文工具書、網路等),解決語文教學問題」。

28. 增加第 13 題「我能熟悉常用成語、典故的意義與用法」。

29. 增加第 16 題「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行閱讀」。

30. 增加第 24 題「我能指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詞句、標點、錯別字等方

(44)

面,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三種研究方式,

藉由三者交叉比對,讓本研究結果更準確,減少誤差情況。

(一)文獻分析法

以 64 年、82 年的課程標準相關文獻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進行討論分析,

析理出國小教師國語文教學應具備的語文知識與技能,藉由分析、整理出的 結果,歸納編製成調查問卷,以調查教學現場教師的語言覺識情形。

(二)問卷調查法

以自編「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調查問卷」,針對九十七學年度公立 國民小學任教之國小正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三)深度訪談

依照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選擇七位不同師資培育背景的老師 為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藉由交叉比對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補問 卷調查不足之處,使本研究更臻完善。

研究者首先向受訪者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者的角色,然後依預定的 9 題訪談問題進行訪問。受訪者資料詳見表 3-5-1。

(45)

表 3-5-1: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受訪者

編碼 姓名 性

別 師資培育背景 服務 年資

任教 年級 A 黃○素 女 師專語文組 30 年 二年級 B 宋○群 男 師專非語文組 20 年 科任 C 顏○婷 女 師院語教系 10 年 一年級 D 沈○帆 女 師院非語教系 13 年 一年級 E 劉○蘭 女 學士後國小師資班 19 年 四年級 F 黃○瑾 女 一般大學教育學程 15 年 二年級 G 戴○伶 女 其他 12 年 五年級

研究者與各受訪者約定的訪談日期、地點,分別為:

A---98 年 1 月初;鳳山市大東國小 B---98 年 1 月中旬;鳳山市瑞興國小 C---98 年 1 月底;鳳山市瑞興國小 D---98 年 2 月初;屏東縣仙吉國小 E---98 年 2 月底;高雄縣大寮國小 F---98 年 3 月中旬;鳳山市瑞興國小 G---98 年 3 月底;高雄市西堤餐廳

二、研究實施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與實施流程分為三個階段,並以圖 3-2 表示之。

(一)準備階段

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後,經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以確定與發展研究主 題、擬定研究計畫,並彙總整理資料。

(二)實施階段

研究者依研究需要進行文獻分析後,編製成問卷,再佐以深度訪談,將 問卷結果和訪談資料進行交叉比對互相驗證。

(三)完成階段

將統計分析結果加以分析探討,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撰寫成研究報

(46)

告,完成研究論文。

蒐集相關資料 擬定研究計畫

資料匯總整理 相關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

準備階段

圖 3-2 研究實施流程圖

實施階段

問卷調查 深度訪談

統計分析 交叉比對 資料分析 互相驗證

研究結果歸納討論

建議

完成階段

文獻分析

(4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12.0(吳明隆,2005)中文版進行資料的 統計分析處理。依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採用以下統計方法。

一、卡方檢定

將問卷調查結果以卡方檢定找出背景變項和各變項之間有否顯著差異,

針對有顯著差異者加以推測討論。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描述性統計之百分比次數分配、平均數與標準差等進行國小教師個人 背景變項分佈情形,以及國小教師國語文語言覺識問卷調查表中對各提項反 應次數與平均得分百分比情形之統計分析。

數據

表 4-1-4  性別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37 表 4-1-5  性別 * 我能指導學生發出正確的字音 ……………… 37  表 4-2-1  年齡 * 我能掌握直接拼音法的拼音原則 …………… 38 表 4-2-2  年齡 * 我能以正拼、反拼法指導學生進行拼音練習  39 表 4-2-3  年齡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筆順……… 39 表 4-2-4  年齡 * 我能知道一個詞語屬於口語或書面語 ………40 表 4-3-1  師培背景 * 我知道注音符號的發音部位與
表 4-5-3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仔細聆聽並歸納            要點 ………………………………………………54 表 4-5-4  服務年資 * 我能掌握基本筆畫的名稱、筆形和            筆順 ………………………………………………55 表 4-5-5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美讀或            朗讀 ………………………………………………56 表 4-5-6  服務年資 * 我能指導學生以概覽、精讀等方式進行            閱讀 …………………………
表 2-1-1  語文能力分項表  項目  內容  識字  寫字  能力  5.能運用注音符號將一篇語體文,正確純熟地加以注音。 7.能識別文章中的錯字、別字。 8.能正確讀出並應用常見的破音字。  12.能運用淺近文字學知識,辨認我國常用字的結構和音義。 13.能說出常用字的筆順。 33.能正確的執筆和運筆。  34.能作正確的寫字姿勢示範。  35.能寫工整的毛筆字。  36.能辨認並書寫常用的行書。  說話  能力  9.能作師院國文課文的範讀演示。  15.能說標準流利的國語(語音準備、與詞恰當、語
表 2-2-1 語文知識與技能欠缺排序表  欠缺的語文知識與技能  百分比  排序  無法解說字形的構造原理  59.2%  1  對兒童文學認識不足  57.4%  2  生字的課後習寫作業不知如何分布練習  52.7%  3  指導兒童探討課文段落結構有困難  48.9%  4  指導標點符號的用法有困難  47.9%  5  不知如何指導學生修辭  40.3%  6  指導學生做句型練習有困難  39.8%  7  指導學生朗讀有困難  35.6%  8  指導學生辨別課文體裁有困難  28.9%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

Roles of English language (ELTs) and non- language teachers (NLTs)3. General, academic and technical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Expecting students engage with a different level of language in their work e.g?. student A needs to label the diagram, and student B needs to

3 The teaching modes of ELA in English include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conduct cross-curricular English

 The purpose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facilitate language learning, not to replace teachers. Does e-learning replace

 Register, tone and style are entirely appropriate to the genre and text- type.  Text

If the students are very bright and if the teachers want to help prepare these students for the English medium in 81, teachers can find out from the 81 curriculum